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心理治疗
精神科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
精 神 疾 病 的 治 疗 方 法
精神治疗
心理咨询
药物治疗 躯体治疗 物理治疗 其他治疗
第一节
精神药物应用与护理
精神药物分类
1、抗精神病药 2、抗抑郁药 3、心境稳定剂/抗躁狂药 4、抗焦虑药
一、抗精神病药的应用
抗精神病药亦称精神阻滞剂。用于治疗 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情感行为障碍 等严重的精神障碍,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 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 还可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类精神 障碍。其应用的原则是采用有效的剂量和充 足的疗程。
9
临表:乏力、倦怠、头昏、发热等全身症状。继发感染症
处理:监测血常规、预防感染、给予升高白细胞的药物
8、恶性综合症
主要表现高热、意识障碍、震颤、肌强直和自 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如心悸、出汗等。患者可伴发感染、 心衰、休克而死亡。
处理:立即停止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支持治疗,给 氧,物理降温,保持适当体位,防止发生压疮,预防感染, 保证充足营养。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一)
碳酸锂
1、适应证:主要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的情感症 状、冲动攻击行为。
2、禁忌证:肾衰竭、心力衰竭、急性心梗、室性期前收缩、重症肌无 力、妊娠头3个月以及缺乏、低盐饮食患者禁用。
(一) 碳酸锂
3、应用原则 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饭后口服。由于锂盐的中毒剂量与 治疗剂量十分相近,在使用中要密切监测药物的副反应。急性期治疗 血锂浓度 0.8~1.2mmol/L ,维持治疗 0.4~0.8mmol/L ,超过 1.4mmol/L 易产生中毒反应。
6、尿潴留
具有抗胆碱能药物能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抑制尿道括
精神科护理优秀案例汇报2

精神科护理优秀案例汇报2
患者Z,女性,49岁,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入院时情绪低落,食欲不振,且常常有自杀想法和行为。
患者的严重症状对其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帮助患者克服疾病,护理团队制定了一系列护理方案。
护理团队采用了以下措施:
进行全面评估:在患者入院时,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心理、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评估,明确了患者的病情和诱因,制定出合理的治疗计划。
实施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护理团队实施了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了药物调整和监测,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合适的药物治疗效果,提高其心理状态和情绪稳定。
采用心理治疗:护理团队利用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疗法等心理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自我调节能力,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提供社交支持:护理团队鼓励患者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与亲友交流,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和勇气,增强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提供日常护理: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如营养膳食、个人卫生等,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保持身体清洁和卫生。
在护理团队的努力下,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情绪稳定,
自杀想法和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出院后仍然继续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护理专业中的精神科护理与心理治疗

护理专业中的精神科护理与心理治疗精神科护理是护理专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致力于对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心理治疗。
精神科护理与心理治疗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本文将探讨护理专业中的精神科护理与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一、精神疾病的高发与患者的需求近年来,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个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面临着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专业的护理和治疗。
而精神科护理与心理治疗的目标正是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二、精神科护理在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精神科护理中,护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倾听技巧,以帮助患者表达内心的困扰和恢复信心。
护士将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言行举止,为医疗团队提供宝贵的信息,从而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除了日常的护理操作外,精神科护理还注重患者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护士会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和友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为他们提供安全和安心的环境。
通过倾听和理解,护士能够帮助患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心理治疗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除了护士的工作,心理治疗也是精神科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问题,解决困扰自己的心理障碍。
心理治疗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以及支持性治疗等。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调整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庭治疗则注重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善家庭环境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支持性治疗主要是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减轻情绪困扰,增加自我价值感。
四、精神科护理与心理治疗的进展与挑战在精神科护理与心理治疗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精神科护士工作内容

精神科护士工作内容
一、精神科护士工作包括:
1、心理支持:提供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包括与他们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问题并为其提供帮助。
2、护理活动:精神科护士可以对精神患者进行护理活动,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并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进行护理活动。
3、教育和咨询:精神科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不同形式的咨询,并为患者提供有关社会和心理问题方面的教育服务。
4、病情监测:精神科护士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并为其进行评估,以了解患者的病情。
5、治疗:精神科护士可以提供药物治疗,之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情。
6、社会交往:精神科护士要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社交关系,让患者更容易与别人沟通,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7、护士处理:精神科护士需要熟悉精神科和心理护理的原理,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情况下的护士工作。
二、总结
精神科护士主要负责提供心理支持、护理活动、教育和咨询、病情监测、治疗、社会交往和护士处理等工作,为精神患者提供全面可靠的护理服务。
- 1 -。
护理学中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护理

护理学中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护理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的良好状态,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正常思维能力和正常社交互动等。
在护理学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备受关注,并且专门发展出了心理护理这一分支,旨在通过综合方法和个性化关怀来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一、认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至关重要。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可通过其情感表现、危机应对能力和社会功能等方面来评估。
在护理学中,我们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有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二、护理学中的心理健康评估在护理实践中,护士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心理问卷调查、心理测试、面谈等。
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家庭背景、社会支持体系等,护士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和识别患者的需求,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三、心理健康干预策略心理健康干预是指通过专业技术和关怀手段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护理学中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非常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支持和倾听:护士可以耐心倾听患者的困扰和痛苦,并提供相应的情感支持。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护士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2. 心理教育和宣传: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心理知识,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3. 心理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护士可以引导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等不同形式,以帮助患者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心理障碍。
四、心理健康护理的实践案例在护理实践中,心理健康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1. 在精神科护理中,护士需要面对各种精神疾病患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护士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专业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
精神科护理的工作范畴

精神科护理的工作范畴精神科护士在许多不同的机构中执业,有精神病院、社区精神卫生中心、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机构、门诊诊所、家庭、学校、健康保健组织、初级卫生保健机构、民营保健机构、养老院等场所。
精神科护理的工作范畴包括预防保健、治疗性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及健康教育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
1.预防保健预防保健主要在社区进行工作,同时也可在学校、工厂、企事业等场所进行。
护士针对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人口、职业、教育等特点,应用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公共卫生、护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公众实施有关心理卫生方面的指导与咨询,选择时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人们关心个人及团体的心理卫生,学习适当地减缓压力的方法,满足人的自尊及其他心理健康的需要,促进公众的心理健康,预防精神障碍或疾病的发生。
2治疗性护理治疗性护理主要在医院实施,为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护理。
按照精神疾病治疗及护理的原则,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采取各种治疗性护理措施尽量缩短患者的病程,减轻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伤害及痛苦,并为患者融人家庭及社区生活做好充分的出院计划及准备。
3.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对精神障碍患者来说甚为重要。
护理人员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优良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的技巧与方法以及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
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发现患者心理上存在的主要矛盾,以良好的态度与患者接触。
对患者要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运用恰当的护理技巧和措施,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
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启发和帮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从而认识到住院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消各种顾虑,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鼓励患着以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去战胜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以顽强的毅力去锻炼和恢复工作能力。
4.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可以在医院、社区、家庭进行。
精神科护理学 重点知识整理

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介绍期、认同期、工作期、结束期)1.正确认识精神病及精神病患者2.准确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3.体会患者心境,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4.持续性和一致性的态度5.要提高自身素质治疗性沟通的要求:1.保密2.以患者为中心3.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4.接受患者5.避免过多的自我暴露切题会谈阶段:1.准备与计划阶段2.开始交谈阶段3.引导交谈阶段4.结束阶段预防暴力危险的措施:1.合理安置2.注意观察病情3.注意交流技巧??????(6)药物治疗:氟哌啶醇、地西泮、氯丙嗪等自杀的分类:自杀意念、自杀威胁、自杀姿态、自杀未遂、自杀死亡自杀的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鼓励外化内心活动、尝试学习新的应对方式、合理求助、增加社会支持、鼓励参加活动2.安全护理:重病室安置、密切观察患者自杀的先兆症状、严格执行巡视制度、加强病房安全设施、防藏药、密切观察睡眠情况?3.严重自伤自杀行为患者:安置重病室,一对一严密监控,连续评估自杀危险,精神科治疗:服药、防藏药、必要时电抽搐治疗;发生自杀者及时隔离抢救4.做好生活护理5.健康教育出走的预防措施1.与患者建立治疗性的信任关系,加强护患沟通2.创造舒适休养环境。
保证医嘱执行,防藏药?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交接班,严格实施安全措施4.督促和组织患者参加娱乐活动,使心情愉快,消除恐惧和疑虑的心理障碍,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5.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制度:患者外出活动或做检查要专人陪护,禁止单独外出6.加强与家属联系,鼓励探视精神科安全护理(一)患者的安全管理:掌握病情,有针对性防范(二)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及时发现危险征兆?(三)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检查(四)严格执行护理常规与工作制度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
起病与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迁徙。
精神科护理学(第4版)PPT课件 第十二章 心理治疗

三、心理治疗的形式及主要流派
(一)心理治疗的形式
1.个别心理治疗 2.小组心理治疗
(二)心理治疗的主要流派 1.精神分析学派 2.行为主义学派 3.认知行为学派
四、常用心理治疗技术
1.认知重建技术 认知重建技术就是找到以及识别病人的这些非理性
的信念,并加以纠正,从而帮助其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 正确应对各种生活事件 非理性的信念有以下几种可能
三、焦虑症的心理治疗
CBT认为,焦虑障碍病人高估了自己所处环境 的危险程度,难以处理不确定性,低估了自己应 对困难的能力。针对焦虑障碍的CBT的治疗方法是 帮助病人了解到他们的担扰可能适得其反,甚至 是对平常事情的“过敏”反应
三、焦虑症的心理治疗
➢ 采取暴露治疗,使病人领悟到他们的担心及回避行为是 不正确的,或者是对正常现象的不正常的想法。CBT的 实施包括每周一次的个体治疗,每次60分钟,共12~16 次;每周一次,共8~12次的团体心理治疗。针对农村 地区病人的电话治疗也被证明有效
(1)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2)灾难化的思维 (3)情绪化推理 (4)戴有色眼镜看事物 (5)自我指向
四、常用心理治疗技术
2.处理躯体不适和情绪障碍的技术
(1)放松训练 (2)冥想 (3)系统脱敏治疗
第二节 常见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
一、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
虽然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 治疗方案,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精 神分裂症病人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个体 化的心理治疗可以提高病人的心理弹性, 帮助病人更好的适应社会
一、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
(一)精神分裂症不同时期的心理治疗特点
1.急性期的心理治疗 2.巩固期的心理治疗 3.(二)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疗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 心理治疗
12
行為治療的基本原則
IV類化原則 一、「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愛屋及鳥」
皆為類化(Generalization)之意。 二、若行為的改變要延續到出院之後,則治療者應與病人及其家屬
相互配合,儘可能在居家環境中安排相類似的增強。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 心理治疗
行為治療的基本原則
VII.相互抑制法 相互抑制法(Reciprocal Inhibition)是同時給予病人正、負刺激,使病人在同
一時空下只能選擇正向刺激,例如:利用肌肉放鬆法治療焦慮症患者,即利 用放鬆與焦慮是兩相互抑制的狀態。 VIII.負性練習法
負性練習法是讓病人重覆同一種行為,直到=其厭煩或不舒服而停止該行為。
I.增強原則(續) 二、增強物的選擇:
1.初級(Primary)'指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增強物:如食物、用物 等。
2.次級(Secondary):指能滿足心理或社會方面的需求,如口頭稱 讚,公開表揚或付予權力等。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 心理治疗
7
行為治療的基本原則
I.增強原則(續) 三、增強物提供的頻率: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 心理治疗
3
行為治療理論
二、操作制約:史金納(Skinner)應用增強原理,以老鼠為實驗對象, 使能持續治療者想獲得的行為,故為藉由系統的操作行為的 後果(即增強或處罰),來改變行為。例如:消除法(Extinction)、 代幣法(Token)。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 心理治疗
1.連續性:依行為發生的次數,每次出現期望行為便予增強物或依持續的時 間固定給予增強,通常在行為改變初期使用,且可於短期內見到成 效。
2.間歇性:指不固定時間或次數的給予增強,當病人的行為已建立,成為生 活的一部份時,則增強約次數便可減少,可鞏固其行為習慣。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 心理治疗
8
行為治療的基本原則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心理 治疗
感谢您的阅览
行為治療與其臨床之運用
透過「學習歷程」學會對外界刺激產生適當的反應,修正病人已學來的 不適應行為模式或症狀,此不適應的行為是一種脫離社會規範的行為。行為 治療不分析行為背後的原因及行為的意義,乃系統性地操作改變行為策略, 以引導個案學習適當的行為。相當重視環境因素、客觀與科學化。 行為治療的基本概念: 人類的行為是由環境中學習而來 人類行為是由許多刺激-反應的連結而建立
4
行為治療理論
三、社會學習論:由班都拉(Albert Bandura)創立,此理論認為人類可以經由 觀察他人的行為,透過「自我調節」、「自我回饋」等能力,而學習到 新的行為。例如:示範法(Modeling Method)。
四、認知行為修正理論:指人類的行為除了受到環境中的刺激而產生反應外, 同時也會受到個體思想、態度、信仰及價值觀等影響,代表人物如貝克 (Beck,A.T.)及艾里斯(Ellis,A.)。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 心理治疗
15
行為治療種類
I.代幣經濟制度 一、應用正向增強的原則,以代幣為增強物,當患者出現正向行為時立即給
予代幣,累積代幣可兌換其他增強物,藉以引發其努力動機。 二、使用代幣亦可讓患者學習延緩對增強物的急迫需求,適用於慢性長 期住
院的精神病患,協助其適應社會,但較不適用於老年精神病患。
13
行為治療的基本原則
V.模倣原則 適用於青少年,用一步步教導及示範,使其有模仿(Modeling)的 機會,而學習適應行為。
VI.逐步養成 逐步養成(Shaping)是將想塑造的行為分為幾個步驟,利用增強原 則,逐步訓練完成,常用以訓練病人的自我照顧技巧。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 心理治疗
14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护理活动 心理治疗
2
行為治療理論
一、反應制約:帕夫洛夫(Pavlo, I.P.,1849-1936)利用狗見到食物會分泌唾液 的原始機制,讓食物與鈴聲同時出現,經過數次學習後,狗只聽到鈴聲 便會分泌唾液。另外華特生(Watson,J.B.,1878-1958)以自己的小孩作 實驗,當小亞伯特正與白兔開心玩耍時,便以巨大的聲響驚嚇他,連續 一段時間後,小亞伯特對白色絨毛物便產生了恐懼的反應。例如:系統 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洪水法(Rapid Exposure Flooding)。
癮病人一喝酒,便出現嘔吐等不適之身體反應,使其將喝酒與嘔吐聯結 在一起(即條件化),進而不再喝酒。此為利用結合「刺激條件」的「反應 性制約」的應用。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 心理治疗
10
行為治療的基本原則
II.處罰原則(續) 三、使用處罰原則 應特別注意治療者的心態,勿利用此原則來抒
發個人的情緒,另外,執行時必須以尊重、關懷的態度向病 人說明措施的目的是針對不當行為而非其個人以免引起病人 的誤解。
II.處罰原則 一、處罰原則(Punishment)是利用引起負面感受的事物來消除不當
行為,或移離正在享受的正增強物,以阻止不當行為的發生。 例如:當病人出現攻擊行為時,為保護病人及他人的安全, 予以隔離至保護室或給予暫時性的約束。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 心理治疗
9
行為治療的基本原則
II.處罰原則(續) 二、此原則與嫌惡治療(Aversive Therapy)類似,如:在酒中加入嘔吐劑,使酒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 心理治疗
11
行為治療的基本原則
III.消弱原則 消弱原則(Extinction)指治療者不再給予會強化制約行為的增強物 (或附帶收穫),以逐漸減弱或消除其行為。例如:病人常故意以 躺地行為來吸引注意力或獲取關心,每當病人--出現躺地行為則 不予以理會,故意忽視,如此一來幾次之後病人躺地行為便逐漸 減少。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 心理治疗
5
行為治療的基本原則
I.增強原則 一、增強原則(Reinforcement)是利用病人喜愛的增強物的給予(正向
增強)或移走病人感到反感的增強物(負向增強),來增強某一適 當行為。正向增強對於病人建立一個新行為是較好的策略。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活动 心理治疗
6
行為治療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