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合集下载

氨气浓度标准

氨气浓度标准

氨气浓度标准氨气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领域。

然而,高浓度的氨气对人体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对氨气的浓度进行监测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氨气浓度的标准以及相关的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氨气的浓度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工业企业生产工艺用氨气卫生标准》(GBZ 2-2002),在工业生产场所,氨气的允许浓度为每立方米10毫克。

而在农业领域,氨气的浓度标准也有相应的规定,比如在畜禽养殖场,氨气的浓度不得超过每立方米10毫克。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工作者和居民的健康,减少氨气对环境的污染。

那么,如何进行氨气浓度的监测呢?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使用氨气检测仪器进行现场监测,或者通过定期采集空气样品送实验室进行分析。

无论是现场监测还是实验室分析,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针对高浓度氨气的场所,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来降低氨气的浓度。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加强通风换气,使用氨气吸附剂或化学中和剂,提高生产工艺的闭锁性,减少氨气的泄漏等。

此外,还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高浓度氨气的认识和防护意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

比如,有些人认为只有氨气的刺激性气味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其实即使在氨气浓度低于可闻阈值的情况下,长时间暴露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不能仅凭气味来判断氨气的浓度是否安全。

综上所述,氨气浓度标准的制定和严格执行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氨气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为工业生产和农业发展创造更加安全和健康的环境。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猪场氨气浓度标准

猪场氨气浓度标准

猪场氨气浓度标准猪场氨气浓度是指在猪舍环境中的氨气浓度,通常以单位体积(如立方米)中的氨气量来表示。

氨气是猪舍中常见的有害气体之一,在高浓度下会对猪的健康和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猪场氨气浓度需要进行控制,以确保猪的健康和繁殖效益。

通常情况下,猪场氨气浓度标准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猪的健康需求:猪对氨气的耐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制。

高浓度的氨气会对猪的呼吸道、消化系统和免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生长缓慢,还可能引发疾病。

因此,猪场氨气浓度标准需要保证在猪的健康允许范围内。

2.养殖环境的实际情况:猪舍中氨气的生成和排放是由猪的排泄物和尿液中的氮化合物分解而来的,主要是氨的挥发。

养殖密度、饲养方式、水质、通风条件等因素会影响猪舍中氨气的浓度。

猪场氨气浓度标准需要根据养殖环境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以符合可行性和实际操作要求。

3.猪产品的安全性:猪舍氨气的浓度不仅影响到猪的健康和养殖效益,还会影响到猪产品的安全性。

高浓度的氨气会影响猪肉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猪场氨气浓度标准需要考虑到猪产品的安全性,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国际上猪场氨气浓度的标准通常为20ppm(mg/m^3)左右。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对于猪舍氨气浓度的要求可能略有不同。

以中国的养猪行业为例,根据《猪规模养殖环境保护技术规范》(NY/T 657-2002)规定,猪舍内空气中氨气的标准浓度为30ppm(mg/m^3)。

此外,为了满足猪场氨气浓度标准,可以采取一些防控措施,例如:1.加强通风换气:通过适当的通风换气,可以减少猪舍内氨气的积累和浓度升高。

2.控制饲养密度:适当降低猪舍内的饲养密度,减少猪的粪便和尿液产生的氮化物量,从而减少猪舍内氨气的生成。

3.做好清洁消毒: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尿液,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减少猪舍内氨气的产生和积累。

4.合理饲喂管理:合理调整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氨基酸的平衡,避免过多的氮浪费,减少猪舍内氨气的生成。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之欧阳家百创编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之欧阳家百创编

关于氨气浓度的标准欧阳家百(2021.03.07)根据国标TJ36-79规定,氨属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是有毒气体,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规定属于Ⅳ级(轻度危害);但根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中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说明氨气属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所以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不规定检测。

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氨在室内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

(合0.2635ppm);但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氨为30mg/m3(合39.53ppm)。

关于排放标准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规定,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分别为2.0mg/m3和5.0mg/m3,(合2.635ppm和6.558ppm)。

参考标准: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5、《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一节防尘、防毒第二十七条放散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

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

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的原料。

第二十八条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

(二)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养殖场氨气浓度标准

养殖场氨气浓度标准

养殖场氨气浓度标准
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氨气浓度标准:
1.人类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氨气浓度不应超过25ppm(百万分之二十五)。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氨气环境中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眼部刺激、头痛、喉咙炎症等健康问题。

2.动物健康:对于养殖场中的动物,氨气浓度也需要受到控制。

一般来说,氨气浓度不应超过20ppm,以避免对动物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高浓度的氨气可能导致动物呼吸道感染、眼部炎症、生长发育受阻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地区和具体应用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参考当地相关法规和标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氨气浓度,以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氨气浓度标准

氨气浓度标准

氨气浓度标准氨气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医药等领域。

然而,高浓度的氨气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引发爆炸或火灾。

因此,严格控制氨气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氨气浓度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氨气的危害。

高浓度的氨气会刺激呼吸道和眼睛,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眼睛灼烧等症状。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还可能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

此外,氨气还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皮肤和黏膜造成伤害。

因此,严格控制氨气浓度对于保护员工健康至关重要。

针对氨气浓度的控制,各国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

以中国为例,中国国家标准GB3095-201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氨气的排放标准。

根据该标准,不同行业和地区对氨气的排放浓度有着具体的要求,如农业、化工、医药行业等都有相应的排放标准。

除了大气排放标准外,工业生产中对氨气浓度也有严格的控制要求,以确保生产场所的安全。

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准确测量氨气浓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氨气浓度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传感器检测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

此外,对于需要长时间监测氨气浓度的场合,还需要考虑检测仪器的稳定性、灵敏度和精准度等因素。

除了对氨气浓度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氨气泄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化工、农业等行业,氨气泄漏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事故,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氨气泄漏。

这包括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性、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等。

总的来说,严格控制氨气浓度对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来规范氨气的排放和使用,同时也需要企业和个人加强对氨气浓度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安全。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氨气浓度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氨气浓度的控制,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猪舍氨气浓度标准 (1)

猪舍氨气浓度标准 (1)

猪舍氨气浓度标准
猪舍氨气浓度标准是指猪舍内空气中氨气的含量,单位为mg/m³。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猪舍氨气浓度标准可能略有差异,但通常认为在猪舍内氨气浓度应保持在较低水平。

在一般情况下,猪舍氨气浓度标准为小于等于20mg/m³。

如果猪舍内氨气浓度过高,可能会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控制猪舍氨气浓度,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定期清洁猪舍,保持卫生。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系统,以促进空气流通。

此外,合适的饲养密度和良好的温度控制也是控制猪舍氨气浓度的有效措施。

总之,猪舍氨气浓度标准的实施对于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养猪从业者应关注猪舍内的氨气浓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nh3限值

nh3限值

nh3限值
NH3限值是指大气中氨气( NH3)的浓度限制,通常以ppm( 百万分之一)为单位。

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性。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NH3常常被用作肥料、制冷剂、清洁剂等化学品的生产原料。

然而,如果这些化学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就会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NH3限值标准。

例如,欧盟规定的NH3限值为20ppm,而美国环保署 EPA)则将其设定为15ppm。

当大气中的NH3浓度超过这些限值时,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其排放量,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对于一些特定的场所和行业,如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场所以及化工厂、垃圾处理厂等工业企业,其NH3限值标准可能会更加严格。

这些地方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NH3限值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而制定的一种标准。

我们应该加强对NH3排放的控制和管理,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关于氨气浓度的标准根据国标TJ36-79规定,氨属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是有毒气体,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规定属于Ⅳ级(轻度危害);但根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中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说明氨气属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所以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不规定检测。

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氨在室内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

(合0.2635ppm);但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氨为30 mg/m3(合39.53ppm)。

关于排放标准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规定,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分别为2.0 mg/m3和5.0 mg/m3,(合2.635ppm和6.558ppm)。

参考标准: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5、《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一节防尘、防毒第二十七条放散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

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

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的原料。

第二十八条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

(二)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氨气浓度的标准
根据国标TJ36-79规定,氨属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是有毒气体,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规定属于Ⅳ级(轻度危害);但根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中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说明氨气属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所以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不规定检测。

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氨在室内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

(合0.2635ppm);但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氨为30 mg/m3(合39.53ppm)。

关于排放标准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规定,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分别为2.0 mg/m3和5.0 mg/m3,(合2.635ppm和6.558ppm)。

参考标准: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5、《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第三章车间卫生
第一节防尘、防毒
第二十七条放散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

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

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的原料。

第二十八条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

(二)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三)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

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第二十九条产生危害较大的粉尘、有毒物质或酸碱等强腐蚀性介质的车间,应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

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

经常有液体的地面应不透水,并坡向排水系统。

第三十条产生汞、砷等剧烈毒物质的车间,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的表面,应采用不吸收毒物的材料。

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

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第三十一条经常有人通行的地道,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得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表4
编号物质名称
最高容许浓度(毫克/立方米)
59 五氧化二钡粉尘0.5
60 钡铁合金 1
61 苛性碱(换算成NaOH)0.5
62 氟化氢及氟化物(换算成F) 1
63 氨30
64 臭氧0.3
65 氧化氮(换算成NO2 ) 5
66 氧化锌 5
67 氧化镉0.1
68 砷化氢0.3
铅及其化合物:
69 铅烟0.0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室内空气质量
4.1 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
4.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见表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
4.1依据本分级标准,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2。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
GB5044-83
2.1.1 可燃气体combustible gas
本规范中的可燃气体系指气体的爆炸下限浓度(V%)为10%以下或爆炸上限与下限之差大于20%的甲类气体或液化烃,甲B,乙A类可燃液体气化后形成的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少量有毒气体.
2.1.2 有毒气体toxic gas
本规范中的有毒气体系指硫化氢,氰化氢,氯气,一氧化碳,丙烯腈,环氧乙烷,氯乙烯.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554-93代替 GBJ 4-73
4.2 标准值
4.2.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1994年6月1日起立项的新、扩、改建设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

表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液氨的理化特性
1.1理化特性:
分子量:17.03
分子式:NH
3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蒸汽压506.62Kpa(4.7℃);熔点-77.7℃;沸点
-33.5℃;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0.82(-79℃时);相对密度(空气=1)0.6。

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在20℃水中溶解度34%;水溶液呈碱性,PH值为11.1,遇酚酞试纸显红色。

1.2危险性:
氨气与空气混合的燃烧极限是11~14%,爆炸极限是16~25%(V%),燃点630℃;由于氨气具有还原性因此严禁与: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接触,而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遇明火、
、泡沫灭火;由于液氨(无水氨)是液体,1m3
高温易引起燃烧爆炸,可用CO
2
液氨气化后可形成849.8m3的气体(液氨密度0.603 g/ml 25℃),因此要保证储罐的气密性和耐高压性。

1.3对人体的危害:
主要是吸入式伤害:低浓度的氨对粘膜有袭击作用,高浓度的则可造成细胞组织的溶解坏死,当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5000ppm时就会使人失去知觉,造成窒息死亡。

液氨的温度很低(可达-33℃)在这个温度下与人体接触很容易造成冻伤,使衣服冻结在皮肤上。

且由于其无水性造成液氨极易吸水生成氢氧化铵,对人体有极强的脱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和腐蚀作用,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永久性坏死。

当空气中氨浓度为0.5-0.8%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可中毒;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博。

人接触浓度为553mg/m3的氨,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5分钟;3500-7000mg/m3浓度下,立即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