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类型(附学习图)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

七.道路红线宽度及横断面的形式
• 道路红线:道路用地和两侧其他用地的分界 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 线。(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 单幅路:也称为一块板,指车行道上不 设分割带,以路面划线标志组织交通, 或虽不做划线标志,但机动车在中间行 驶,非机动车在两侧靠右行驶。
• 优点:占地少,投资省,机动车,非机动车高 峰小时错峰时路面利用率高。
三.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
• 城市有大量的交通吸引点,吸引的车辆和行人 交通错综复杂。
• 城市大部分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经常变化、 不稳定。
• 城市道路上的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速度不一。 • 人流和车流以及车流和车流交叉多,相互干扰大。 • 城市道路交通需要大量的附属设施和交通管理设
施。
四.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 缺点:车种混杂,不安全。 • 适用情况:用地困难,拆迁量大或双向交通量
不均匀的路段以及车流量不大,出入口较多的 生活性道路。
• 双幅路:也称为两块板,指在车行道中间设置分 车带分隔对向机动车流,将车行道一分为二。
• 优点:解决机动车对向行驶的矛盾。
• 缺点:机动车外侧行驶非机动车时,仍属混 行;当交通量双向不均匀系数较大时,这种 断面车辆行驶灵活性差,车道利用率不高; 当车到宽度不够时,超车易发生交通事故。
–垂直式:车辆垂直于通行道的方向停放。单 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多,用地比较紧凑, 但停车带占地较宽,进出车位时需要倒车一 次,因而要求通道至少有两个车道宽。
• 两者是同步形成的,城市的形成必包含城市 交通的因素,一般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 线形成城市。
• 现代交通发展的历史:
• 利用天然河湖水系,开凿一定数量的运河。(产 业革命初期)
《城市道路系统》课件

交通信号灯与监控系统
交通信号灯
控制交通流,保障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监控系统
实时监控道路交通状况,为交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
交通标志
提供道路信息,指示方向,警告或提示驾驶者注意交通安全。
标线
划分车道,指示车辆行驶方向,保障行车安全。
城市停车设施
公共停车场
提供停车位,方便市民出行。
路边停车设施
方便短时停车,缓解停车压力。
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通设施
公交车站
提供公交线路停靠点,方便市民乘坐 公交出行。
轨道交通
提供快速、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缓 解城市交通压力。
04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与管理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交通拥堵
随着城市人口和车辆的增加,交通拥堵成为影 响交通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
驾驶员行为
多模式交通系统的应用
多模式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共享单车、步 行等多种出行方式,通过智能化管理和调度实现 高效协同。
多模式交通系统的优势
多模式交通系统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的出行 需求,提高出行效率,减少拥堵和排放,促进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绿色交通系统的应用
绿色交通系统包括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出行方式,以及电动 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
绿色交通系统的优势
绿色交通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能源消耗,提 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多模式交通系统的融合
1 2 3
多模式交通系统概述
多模式交通系统是一种将不同交通方式融合在一 起的交通体系,旨在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的出行 需求。
城市道路构造与识图

二、非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如何确定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呢?
一般都是根据各种非机动车辆行驶要求和实际观测的数据,直 接进行横向的排列组合来确定。
单一的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主要考虑各类非机动车的总宽度和 超车、并行的横向安全距离确定,非机动车道宽度一般为 1.0~2.5m。自行车为1.0m,三轮车、板车为2~2.5m。
17
什么情况下设置超高? 双向坡外侧抬高变为单向坡
当曲线受地形、地物限制,选用不设超高的平曲线不适宜时。
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为了抵消离心力,一 般在曲线段横断面上,设置路段的外侧高于内侧,这种单向横坡被 称为超高。
18
超缓和路段:为了使道路从直线段的双坡横断面转变到曲线段 具有超高的单坡倾斜横断面,需要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渡段。
半填半挖路基横断面的基本形式 a)一般情况;b)设挡土墙情况;c)半山桥
12
二、城市道路的横坡及路拱
• 横坡和路拱
使人行道、车行道与绿化带上的 雨水畅通地流入街沟
车行道一般都采用双向坡面, 人行道一般都采用直线行向侧 路中线向两边倾斜,形成路拱 石方向倾斜
13
(一)道路横坡 定义:人行道、车行道、绿带,在道路横向单位长度内升高或 降低的数值,称为横坡度。以%或小数值表示。 横坡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路面材料与道路纵坡度。 横坡坡度综合考虑安全角度和路面排水的要求。
近期道路建设的宽度设 计,按城市道路设计规 范,规定的设计年限, 预测15~20年的交通量, 来计算车道宽度即可。
2
以上两种道路宽度的差值,作为城市道路预留地,可先做绿 化,以便道路分期拓宽,不必拆房。
一、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机动车每条车道宽度,一般应为3.75~4m为宜;路面车道 数,主要取决于道路等级和该路的设计年限。一般从路面结构 使用年限考虑,预测15~20年日平均和高峰小时机动车交通量。 从目前城市交通量发展情况看,大城市新建的主干路,宜采用 八车道(双向),次干道则采用六车道(双向);对小城市的 主干路可采用六车道(双向),次干道采用四车道(双向)为 宜,可为交通发展留些余地。
城市道路系统与分类PPT课件

22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0
本课小结
一、城市道路系统
常用的道路系统可归纳为以下四种形式:
方格式
放射环式
自由式
混合式
优点 缺点
便于建筑物布置, 交通组织便利,系 统明确,易于识别 方向。
对角线两点间的交 通路程长,增加市 内两点间的行程, 非直线系数大。
中心区与各区以及市 区与郊区都有短捷的 道路联系,道路分工 明确,路线曲直均有, 较易适应自然地形
优点:能充分利用自然 地形节省道路建设投资 ,形式自然活泼。
缺点:不规则街坊多, 影响建筑物的布置,路 线弯曲,不易识别方向 。
4.混合式道路网
4.混合式道路网
根据典型城 市分析特点
放射环式道路网特点
特点:这种形式道路网 ,即可有前述几种形式 道路网的优点,也能避 免他们的缺点。
城市道路的分类
第一篇 道路工程
城市道路系统与分类
主讲人: 制作人:
城市道路系统与分类
本节重点
城市道路系统的四种形式 城市道路的分类
本节难点
城市道路系统的四种形式
实践1
乌鲁木齐的道路网
实践2
乌鲁木齐城市道路的分类
2
旧课复习
(一)城市道路的作用、组成
1.城市道路的作用
城市道路是组织城市交通 运输的基础。城市道路也是 布置城市公用事业地上、地 下管线设施,街道绿化,组 织沿街建筑和划分街坊的基 础,并为城市公用设施提供 容纳空间。
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类型(附学习图)

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类型(附学习图)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它是城市结构布局的决定因素。
因此城市道路交通的各项设施要根据现代交通的需要,组成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
而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城市建设条件及当地自然环境下,为满足城市交通以及其他各种要求而形成的。
没有共同的统一形式。
从已经形成的道路系统中,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放射环形道路系统是由一个中心经过长期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城市道路网形式。
放射线干道加上环形道路系统,由几条围绕中心不同距离的环路联通各条放射线干道。
使各区之间均有较通畅的联系。
但容易导致大量交通直接向中心地区集中。
例如俄罗斯莫斯科就是一个完整的放射环形的典型例子;国内以成都市在旧城的基础上从中心向四周较均衡的发展(图4-1)。
采用这种形式的道路系统,车流将集中于市中心,特别是大城市的中心,这样尽管环形道路起分散作用,但交通较复杂易造成拥挤现象。
放射形道路系统如长春市(图4-2)是在旧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看出它是受理想城市模式和传统平面构图规划思想的影响。
其次有无锡市,它是历史悠久的古城,为大运河和沪宁铁路所贯穿,道路从中心地区自然向交通方便的地区和太湖风景区伸展。
(二)方格形道路系统也称为棋盘式,把城市用地分割成若干方正的地段,系统明确,便于建设,适用于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一般中小城市有较多的方格形道路网的形式,例如北京市、西安市、苏州市等一些古城均以这种形式为主(图4-3)。
(三)方格对角线道路系统方格形道路系统在规划上处理不好,易形成单向过境车辆多的现象,经过改进成为方格对角线式,解决了交通的直通,但对角线所产生的锐角对于布置建筑用地是不经济的,同时增加了交叉路口的复杂性。
(四)混合式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是前几类形式的混合,并结合各城市的具体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可以集中其优点,避其缺点。
例如在某大城市中,原以方格式为基础,可将放射环形同市中心所采取的方格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混合形式,发挥放射环形和方格式道路系统的共同优点,因此是比较适用的好形式。
城市道路的分类课件

眩光
• 在视野内由于远大于眼睛可适应的照明而引 起的烦恼、不适或丧失视觉表现的感觉。
• 眩光的光源分为直接的,如太阳光、太强的 灯光等,和间接的,如来自光滑物体表面 (高速公路路面或水面等)的反光。
城市道路的分类
道路的断面组成
车行道; 分隔带; 人行道
城市道路的分类
城市道路的分类
道路类别 快速道 主干路 次干道 支路
设计时速(km/h)红线宽度 (m)
60-80
40-60
>35
30-50
15-30
城市道路的分类
城市道路的Leabharlann 类城市道路的分类道路专业术语
– 红线:在城市规划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 地和道路用地的界限。常以红色线条表示, 是街面或建筑范围的法定界限,是道路划分 的重要依据。
道路类型(断面)
• 一板二带; • 二板三带;上下行,车速提高
• 三板四带;分快慢车道,红线在36米以上 • 四板五带:红线45米以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
城市道路的分类
城市道路的分类
城市道路的分类
城市道路的分类
城市道路的分类
城市道路的分类
– 道路总宽度(路幅宽):规划建筑红线之间 的距离。
– 交通岛:中心岛、方向岛、安全岛。便于交 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的设施。
城市道路的分类
分车带:车行岛上纵向分割行驶车辆 的设施。
分车绿带:分车带上的绿地。
人行道绿化带: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 的绿化带。行道树是最简单的形式。
防护绿地: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的 绿带,宽一般在5米以上:减少噪音、 烟尘、日晒、有害气体等。
最新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PPT课件

方格路网示意图
六角形路网示意图
(6)自由式:自由式路网通常结合地形布置,特点是没有一定的格 式,变化较多,但受地形约制。
(7)综合式:综合式路网是由多种路网形式组成的,即在同一城市 同时存在几种类型的道路,它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形式路网的优 点,目前采用比较普遍。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的重要节点,对于路 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由于跨 河桥梁净空高或山城地形所形成的立体交叉口外,城 市道路交叉口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流方向、公 交站点设置、交叉口周围用地的性质,பைடு நூலகம்定交叉口的 形式及其用地范围。对于道路交叉口形式的选择这一 问题,要明确认识道路上的立体交叉不是现代化交通 的标志,更不是城市中的点缀品,不能按照城市的规 模来确定立体交叉口的数量。
12.1.1城市道路的功能
城市路网是有若干跳道路(路段和交叉口)组成的网 络体系,承载着多种功能。
城市路网的功能基本可以分为四类: 1.交通运输功能 2.派生功能 3.依托与引导功能 4.应急功能
三、城市道路分类与城市规模的
关系
城市居民与货运平均出行距离与城市规 模的关系较大,一般城市规模越大,平 均出行距离越大。考虑到小城市发展需 要和现有规模,规范把小城市的城市道 路分为干路和支路两级。此外,把中等 城市的城市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 支路三级。
小结:城市道路网的格局是在一定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现状条件和当 地建设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交通及其他各种要求而形成的,因此,必 须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组织,不能机械的套用某一模式。
环形放射式路网(巴黎)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1)、车辆停车与发车方式
前进式停、后退式发;
后退式停、前进式发;
前进式停、前进式发;
2)、车辆停放方式
平行式、垂直式、斜置式(30度、45度、60度)
3)、停车指标
露天停车场
25~30平方米/小车位
室内车库
30~35平方米/小车位
路边停车带
16~20平方米/小车位
自行车
1.5~2.0平方米/辆
混合交通 400
辆/小时.车道
多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中央车道 1.00、第二条 0.80~0.89、
第三条 0.65~0.78
自行车道
800~1000 辆/条.小时
人行道
1800~2可1编0辑0课件人PP次T /米.小时
13
2、道路宽度的确定
a .车道宽度:车道数×每条车道宽度(3.0~4.0米)
路缘高度:10~20厘米
可编辑课件PPT
15
3、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与组合
a . 形式
一块板:混合式
两块板:分向式
三块板:分车式
四块板:分车分向式
b . 选择依据
道路性质
交通特征
用地条件
管线综合
远近结合
可编辑课件PPT
16
三、道路平面设计
1、道路平曲线(园曲线+缓和曲线)
园曲线最小半径:保证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不横向滑移、不
倾覆;
包括: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
设超高的推荐半径
设超高的极限最小半径
机动车的受力情况
平直路段基本受力:牵引动力、阻力(空气阻力、地面摩阻力)、
( 重力、地面支撑力)等。
弯道路段:基本受力+离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类型(附学习图)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它是城市结构布局的决定因素。
因此城市道路交通的各项设施要根据现代交通的需要,组成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
而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城市建设条件及当地自然环境下,为满足城市交通以及其他各种要求而形成的。
没有共同的统一形式。
从已经形成的道路系统中,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放射环形道路系统
是由一个中心经过长期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城市道路网形式。
放射线干道加上环形道路系统,由几条围绕中心不同距离的环路联通各条放射线干道。
使各区之间均有较通畅的联系。
但容易导致大量交通直接向中心地区集中。
例如俄罗斯莫斯科就是一个完整的放射环形的典型例子;国内以成都市在旧城的基础上从中心向四周较均衡的发展(图4-1)。
采用这种形式的道路系统,车流将集中于市中心,特别是大城市的中心,这样尽管环形道路起分散作用,但交通较复杂易造成拥挤现象。
放射形道路系统如长春市(图4-2)是在旧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看出它是受理想城市模式和传统平面构图规划思想的影响。
其次有无锡市,它是历史悠久的古城,为大运河和沪宁铁路所贯穿,道路从中心地区自然向交通方便的地区和太湖风景区伸展。
(二)方格形道路系统
也称为棋盘式,把城市用地分割成若干方正的地段,系统明确,便于建设,适用于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一般中小城市有较多的方格形道路网的形式,例如北京市、西安市、苏州市等一些古城均以这种形式为主(图4-3)。
(三)方格对角线道路系统
方格形道路系统在规划上处理不好,易形成单向过境车辆多的现象,经过改进成为方格对角线式,解决了交通的直通,但对角线所产生的锐角对于布置建筑用地是不经济的,同时增加了交叉路口的复杂性。
(四)混合式道路系统
混合式道路系统是前几类形式的混合,并结合各城市的具体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可以集中其优点,避其缺点。
例如在某大城市中,原以方格式为基础,可将放射环形同市中心所采取的方格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混合形式,发挥放射环形和方格式道路系统的共同优点,因此是比较适用的好形式。
(五)自由式道路系统
自由式道路系统多在地形条件较复杂的城市中,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及便于组织交通,结合地形变化,路线多弯曲自由布局,具有丰富的变化。
但要合理规划,有组织有规律(图4-4)。
一般在山区、丘陵或海滨等城市,或新中国成立前一些国家存在着租界地区各自为政自成体系而形成的。
例如我国沿海城市多属于这种形式。
如上海、天津、广州、青岛主要是受海湾影响和山丘等地形限制,道路线型不能很平直布置,只能因地制宜。
本文转自:园林吧/guihua/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