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合集下载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是中国卫生部颁布的中医临床术语国家标准。

其主要目的是规范中医临床用语,促进中医临床研究、发展和实践的科学化。

证候部分是中医临床用语中的核心部分,是中医诊疗术语的基础和核心概念之一,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为中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证是指人体内在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异常变化及其综合表现的总体,即所谓的疾病或疾病状态。

而候则是指人体外在的特定状态和表现,如面色、舌苔、脉象等。

综合起来,证候就是指疾病或疾病状态内外的表现和综合判断。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主要包括:病证、病机、病因、证型、证候和病理变化等六个方面。

其中病证是指疾病的基本表现和特点,病机是指疾病的生理、病理机制,病因是指疾病的起因和发展因素,证型是指相同或相似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规律,证候是指诊断疾病时,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获取的病人的客观表现和自觉症状,包括人体外貌、精神状态、脏腑器官功能等方面的表现和判断,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对人体器官、组织、细胞等内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和变化。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具有科学的规范性、系统的内涵和外延、客观的准确性和通用性等特点。

它使得中医临床用语更加严谨、规范和统一,便于医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同时,它也为中医的科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不仅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同时也帮助中医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和知识,并促进中医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的制定和实施,是中医临床用语更加规范、科学和通用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医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运用中医临床用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进一步推动中医医学的发展和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医学名词术语

医学名词术语

龙源期刊网
医学名词术语
作者: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第19期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

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

尚未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正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或注释。

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

中医名词术语按GW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16751.2-1997《经穴部位》和GB/T16751.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

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

关于中医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等术语规范化_Standardization_of_T

关于中医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等术语规范化_Standardization_of_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1, 10(6), 762-766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21 in Hans. /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1.106105关于中医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 临床表现等术语规范化王志国,李思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规范标准中心,北京收稿日期:2021年9月27日;录用日期:2021年11月1日;发布日期:2021年11月8日摘要 目的:促进中医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等术语分类规范化。

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明确上述术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作者相应的建议。

结果:症状术语最为混乱,症状、体征未严加区分,尚无症状、体征术语标准等。

结论:规范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达成共识,养成习惯,坚持遵守。

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这几个术语的内涵有一些共性,就是都与疾病有关,用于描述、记载或诊断疾病,但临床上存在使用混乱,界限不清的问题。

虽然内容完整准确是学术成果的基础,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内容分类的规范,名词术语的统一也成为必然,这有利于查询和检索。

本文的目的就是明确以上术语的内涵,推动术语分类规范化。

关键词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规范化Standardization of TCM Terms Such as Disease Names, Syndromes, Symptoms, Signs, Sympto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Zhiguo Wang, Siting LiStandard Center of Institute of Clinical Basic Medicine of Chines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Received: Sep. 27th , 2021; accepted: Nov. 1st , 2021; published: Nov. 8th , 2021Abstract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CM terms such as disease names,王志国,李思婷syndromes, symptoms, signs, sympto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Methods: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above terms were clarifi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given. Results: Symptom terminology is the most confusing, symptoms and signs are not strictly distinguished, and there is no standard of symptom and sign terminology. Conclusion: Standardization is a long-term proces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reach con-sensus, form habits and adhere to them.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terms disease name, syndrome, symptoms, signs, sympto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have some commonalities, that is, they are all related to diseases and used to describe, record or diagnose disease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linical use, such as confusion and unclear boundaries. Although the integrity and accuracy of content are the academic founda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ontent classification and the unification of terminology have become inevitabl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query and retrieval.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bove terms and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classification.KeywordsDisease Name, Syndrome, Symptom, Signs, Disease Stat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Normalize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这几个术语的内涵有一些共性,就是都与疾病有关,用于描述、记载或诊断疾病,但临床上存在使用混乱,界限不清的问题。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摘要:
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简介
二、证候在中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证候的分类
四、中医证候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五、中医证候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
正文: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核心,它涵盖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中,证候是指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外在表现和内在病变的总体。

中医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人的症状、脉象、舌苔等表现,来判断病人所患疾病的证候,并据此进行治疗。

证候在中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医认为,不同的疾病有其不同的证候,而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证候。

因此,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准确掌握,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证候的分类主要有风邪袭络证、肝风挟痰阻络证、风中经络证等。

这些证候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中医证候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病人缓解症状,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医证候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
中医证候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超过了现代医学的方法。

因此,中医证候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促进中西医结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核心,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是指在中医诊治中根据患者病情表现出现的一些特殊症状和体征,从中找出患者的具体证候所属及辨证依据,进而确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介绍。

1.脉证:中医诊断中,脉象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脏腑功能状况,脉证指的是通过触诊患者脉搏的方式,分析患者脉搏的变化来判断病情。

例如,脉细弱代表气血虚弱,脉浮代表表面病变,脉滑代表湿热病变等。

2.舌证:通过观察患者舌头的颜色、形态等特征,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

舌证主要包括舌色、舌苔、舌体形态等多个方面。

例如,舌红代表热证,舌淡白代表气血虚弱等。

3.面色证: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特征来判断病情。

面色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阳气阴气的盛衰及气血运行的情况。

例如,面色红代表热证,面色苍白代表气血不足等。

4.声音证:通过听患者的言语、呼吸或咳嗽等声音来获取信息,判断疾病的证候和轻重。

例如,声音低沉代表气虚,声音嘶哑代表肺热等。

5.气候证:中医认为气候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根据患者对气候的敏感程度来辨识证候。

例如,寒湿病变在湿冷天气中容易加重,气候干燥病变在干燥天气中表现更明显。

6.病程证:中医诊断中,观察病情的变化和演变过程来判断证候。

病程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等不同阶段,根据患者的病程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

7.自觉症状证:指患者主观上感受到的症状,例如头痛、发热、咳嗽等。

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来辨识证候,从而找到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8.体格检查证:通过检查患者身体的一些特殊部位,如皮肤、舌苔、脉搏等,来判断病情。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是否营养不良、水肿等状况,以及是否具有特殊部位的异常表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介绍,进行中医诊疗时需要综合分析各个方面的信息,全面判断患者的证候,并找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准确地辨识证候,从而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证候"是指中医诊断强调的一种综合病理状态,它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确定病因和病理变化的特点,以及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

在中医理论中,"证"指的是疾病的整体表现,包括病因、病位、病变、病程、病机等方面的特点,反映了疾病的本质及其与机体的关系。

"候"指的是疾病的具体表现,是指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的"证候"多与疾病相关,常见的例子有:
1. 湿热病证候:指由湿邪与热邪相结合所致的疾病证候,表现为身热、口苦、大汗、尿短赤、大便腐臭等。

2. 风寒病证候:指由风邪与寒邪相结合所致的疾病证候,表现为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等。

3. 脾胃虚证候:指由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证候,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

4. 心火旺证候:指由心火亢盛引起的疾病证候,表现为心烦、口干、失眠等。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的证候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剖析,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NO.1[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气虚证[注释]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以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自汗,舌淡,脉虚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2[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气陷证[注释]气虚无力升举,应升反降,以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脘腹坠胀,脱肛,内脏、子宫下垂,舌淡苔白,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3[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气脱证[同义词]元气虚脱[衰败]证[注释]真气因某种原因而急骤外泄,以突然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舌淡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NO.4[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虚证[注释]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衍期或经闭,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5[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虚动[生]风证[注释]血液亏虚,形体失养,虚风内动,以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物模糊,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皮肤瘙痒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6[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虚风燥[盛]证[同义词]血虚肤燥生风证[注释]血虚风胜化燥,皮毛、筋脉失养,以皮肤粗糙、干燥脱屑、瘙痒,或枯皱皲裂,毛发失荣脱落,肌肤麻木,手足拘急,面白无华,爪甲淡白,头晕眼花,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7[分类]基本虚证类[注释]津血亏虚,形体失其濡养,以面白无华,皮肤枯槁,唇甲淡白,鼻燥咽干,目涩少泪,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8[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脱证[注释]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血液亡脱于外,以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微而短,四肢清冷,舌淡脉芤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9[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阴(液亏)虚证[注释]阴液不足,不能制阳,以潮热盗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2010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新的《中医病历书写 基本规范》,根据其要求,为规范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的 中医病历书写,特制定以下中医科病历书写规范。
Page 2
1.中医病历书写的基本通过望、闻、问、切及 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 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 行为。
医师签名:
Page 9
Thanks for watching
Page 7
辅助检查】记录就诊时已获得的有关检查、检验结果。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疾病诊断 证候诊断 西医诊断:要求同西医病历。 【诊疗措施】 1.中医治疗 XXXX法
(1)方剂名称:xxx汤加减 (汤药每行四味,右下角注明剂量,右上角注明特殊用法、煎服法及
注意事项) (2)中成药名称、剂量、用法、时间等。 (3)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
Page 8
2.西医诊疗方案 其他检查、检验项目及治疗措施。 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时间等。 3.有创检查须签署知情同意书。操作要有记录。重要病情要有交代病情的 记录及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必要时须有患者或家属的签字认可。 4.饮食起居宜忌、护理原则、随诊及复诊要求等。 5.开具疾病诊断及休息证明应记录在病历中。
2023/9/7
Page 5
5.中医住院病案首页应当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 于修订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 〔2011〕54号)的规定书写。
Page 6
中医门诊初诊病历 【主诉】要求同西医病历。 【现病史】要求同西医病历。 【既往史】要求同西医病历。 【体格检查】要求同西医病历。同时必须记录中医四诊 情况:舌苔、脉象,以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获得 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概述
1.1 中医基本理论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是基于这些理论形成的一套术语体系,用于描述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以及临床表现等。

1.2 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听取患者的言语、咳嗽声等,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以及通过切诊来获取患者的脉搏信息,从而确定患者的证候。

1.3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重要性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础,它能够准确描述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对于中医医生而言,掌握丰富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可以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分类
2.1 中医病因学术语
中医病因学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疾病的发生原因,包括外感病因、内伤病因、情志病因等。

其中,外感病因是指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疾病,如风寒、风热等;内伤病因是指由于内部因素引起的疾病,如肝郁、脾虚等;情志病因是指由于情绪波动引起的疾病,如喜、怒、忧、思、悲等。

2.2 中医病机学术语
中医病机学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变化,包括寒热病机、气血病机、阴阳病机等。

寒热病机是指疾病的寒热属性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如寒邪侵袭、阳气不足等;气血病机是指疾病的气血运行异常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如气滞、血瘀等;阴阳病机是指疾病的阴阳失调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如阴虚、阳亢等。

2.3 中医证候学术语
中医证候学术语是中医临床诊断的核心内容,用于描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特点。

中医证候分为虚证和实证,虚证是指机体功能失调或脏腑气血亏虚所致的证候,如气虚、血虚等;实证是指机体功能亢进或外邪侵袭所致的证候,如风热、湿热等。

在中医诊断中,通过分析患者的证候,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病程。

三、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应用
3.1 中医临床诊断
中医临床诊断是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等,通过运用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患者的证候和病机,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诊断是中医治疗的基础,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2 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方案是根据中医临床诊断结果,结合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制定的针对性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

通过运用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可以指导中医医生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3.3 中医疾病预防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

通过分析患者的体质、病因等,运用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倾向,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四、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发展与挑战
4.1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发展
随着中医临床实践的不断推进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方面,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和推广;另一方面,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以适应临床实践的需求。

4.2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挑战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生对于同一术语的理解和应用可能存在差异;其次,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更新和推广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支持;最后,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应用还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满足多元化的临床需求。

五、结语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医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中医医生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以提高临床实践的水平和质量,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研究和推广,以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标准化和国际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