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抒情方法

合集下载

怎样写作文之在记叙文中怎样抒情和议论

怎样写作文之在记叙文中怎样抒情和议论

怎样写作文之在记叙文中怎样抒情和议论第二篇:在记叙文中怎样抒情和议论在以记人,叙述,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要表达他的喜怒哀乐和抒发由衷的感情,这就是抒情.例如:初一册最后一课中有一句:”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望不了!”作者对人,事,景表达的看法评论,就是议论.例如初中二册一面中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迹,继续前进.”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既可并用,也可以相互交融或揉合在文句中.’抒情和议论在记叙文的位置怎样安排呢?常见的位置安排有:文章的开头,文章的结尾,过渡句中,夹在记叙文中等.它们没有固定的程序或形式,可因而异,灵活反应.为什么在记叙文中使用抒情议论呢?为了是文章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一般应在记叙文中使用抒情和议论.将抒情和议论用在不同的位置则起到不同的作用,放在开头,起到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统帅全篇文章的作用;放在结尾,则可归纳全文,突出中心,增强回味;放在过渡句中,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文章前后都有抒情,议论的,则起前呼后应,突出中心的作用;多次反复的出现类似抒情,议论,则更是增强艺术效果,起到反复点明中心的作用.抒情和议论的基本方法1.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只有在记叙生动具体的基础上写适当的抒情和议论,才能得到应用的作用.如果没有以记叙作扎实的基础,即使用了优美的抒情和议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的;另一方面,如果抒情和议论部分过多,就会冲淡主体,喧宾夺主了.在初二册<挖荠菜>中结尾的一句:"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显然,只有在作者具体控诉了旧社会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才得出这种言简意赅的结论,否则这种议论是不能感到读者,使人信服的.在初六册<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用了大量的事例赞美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后,作了议论性概括:"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意志......"这些议论总结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影响,进一步抒发了母亲的真挚感情.如果缺乏大量的记叙,这种议论就显得空洞无力.2.要用以深化主题.抒情和议论要有的放矢,为突出文章主题服务,切忌想到什么写什么,毫无边际,漫无中心.在初二<一件珍贵的衬衫>中,开头一段:"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阶级深情......"结尾一段:"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开头的抒情,结尾的议论都用点明文章中心,前后呼应地突出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和人民对他的无限崇敬之情.在初二册<我的老师>中的"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该句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难忘的情谊,目的是用来深化文章中心.在初三册<一件小事>中,最后一段"独有这件小事......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仅仅几句话,确切反映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改造自己的高尚品质,深化了向劳动人民学习的主题.3.要有真情实感.抒情议论必须是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和由衷的抒发.有了真情实感才能感动人,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反之,只能令人反感,因此,用了五次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和写作手法后,紧接着有夹议了"我又仔细地看了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它迸发了作者对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鲁迅先生的诚挚感情,字里行间充满了赞颂和崇敬之意,也由此深深地唤起了读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4.要适当重复加以强调.将相同或类似的抒情和议论适当的重复应用,可以增强艺术效果.在初五册<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讲述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结尾都有:"朋友,你不觉得我的战士是可爱的吗?......"的抒情句,一而再,再而三地激发了读者对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深切感情.在初四册<白杨礼赞>中,有四次出现:"白杨树实在不平凡......"之类的抒情句,反复地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中阶段常考记叙文的七种表现手法

初中阶段常考记叙文的七种表现手法

初中阶段常考记叙文的七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讽刺夸张、借景抒情、设置悬念等。

七种记叙文表现手法:(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定义】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手法。

【作用】a.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b.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c.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考察类型】1)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1.《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人物变化进行对比。

2)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象征【定义】文章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方法(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为象征。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之中,构成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力。

其作用可概括为:a.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b.表达了……的感情;c.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举例】1.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记叙文写作抒情技法谈记叙文写作技法

记叙文写作抒情技法谈记叙文写作技法

记叙文写作抒情技法谈记叙文写作技法这是个书写泛滥的年代,或华丽而空泛,或冷冽而无所寓,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或是内容空洞、材料雷同……总之,缺少思想的厚度和情感的浓度。

北大教授孔庆生说:“写作是天地间最复杂、最奥妙的一门学问。

这个奥妙就便是内功修炼的水平……作文糟糕的孩子缺乏匮乏的是真情,是爱。

”记叙类文体的写作有一重要的要求,即语言要生动形象,要有真情实感。

现我就如何做到即现这一点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直抒胸臆通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

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丰富的感情,它是情至极处与的自然流露,不用假托,无须遮掩,显得激越奔放、直率热烈。

很多叙事的文章在结尾处常运用这种写法使情感喷薄而出。

如:“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因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人类文明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但他却又多么高尚啊!”这是杨朔的《荔枝蜜》,文章的结尾作者开首发来了真诚的赞美之情:“……蜜蜂是渺小的,蜜蜂但他却又多么高尚啊!”这是宕开笔锋后,对蜜蜂思想的疟原虫,既是对蜜蜂的盛赞,又是为歌颂勤劳、善良、艰苦创业的劳动者作铺垫,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虚实生情我们写作时常会有这样的苦恼:有些话题看起来太虚,如“思念”、“成熟”、“时间”等,无法表现,难以抒情;也有些新闻热点看起来太实,如“桥”、“路”等,难以写得深刻,表达含蓄的情感。

其实另有蹊径可走,那就是“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虚实生情”的写法。

下面是唐诗对古今文学大家们的“夜”的描写:鲁迅的“夜”之上是飘散着豆麦蕴藻香气的水乡戏台上红红绿绿的人影,曹禺的“夜”是浓浓黑暗中所狂呼怒啸、冲刷一切罪恶与虚无苦难的雷雨,张继的“夜”是北海公园来自远处寒山寺幽幽肃穆的钟声,苏轼的“夜”是安葬千里之外埋葬着爱妻的短松冈。

鲁迅的“夜”是人影,曹禺的“夜”是雷雨,张继的“夜”是钟声,苏轼的“夜”是短松冈。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作者:张飞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04期抒情,简要说来,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记叙文中,我们若能在恰当的时候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直接抒情,酣畅淋漓直抒胸臆就是把感情直接宣泄出来。

用这种方法往往是因为感情奔涌,不可遏制,只有直抒胸臆方能酣畅淋漓。

也正因为直接,情感才显得真切,因为真切,才显动人。

比如以“思念”为题的一篇文章开头写道: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是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思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中秋夜圆桌旁那张空椅;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是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着装着儿女照片的镜框。

这段文字运用运用了排比等修辞手法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最浓烈的情感,化虚为实,把不可捉摸的思念化作具体可感的家书、乡井土、鹊桥、空椅、儿女的名字、儿女照片等意象,把思念的感情写得真挚而感人。

又如以“他们”为题的一篇文章结尾写道:我要为农民鼓掌,为他们的挺身而出,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为他们的博大胸怀。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爱的光芒,感受了生命的力量。

有一群人,他们朴实无华,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他们用最卑微的姿势在历史上站成了永恒。

作者以直抒胸臆的笔调强烈地讴歌了具有博大胸怀,平凡而朴实的农民形象,情感质朴而澎湃。

很显然,直抒胸臆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不过,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感情真挚是前提,最忌空洞抒情。

二、寓情于景,烘托渲染《文心雕龙》里说,“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王国维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很好地运用景物来渲染自己的情感,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虽然没有直接流露感情,但语句中却蕴涵着浓郁的深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如一考生在写《平凡茶楼》这篇文章时,开头就极好地运用了这种写法:喜欢雨天走在古镇的小巷里。

小巷静静的,只有那巷边几棵梧桐沐浴着细雨,轻轻地响着雨打树叶的声音。

走在小巷中,心情总是不觉平静下来,忘了烦恼,忘了失败。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曹保顺(本文选自《语文报·高一版》825期)文以情动人。

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于作文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人喜怒哀乐的琴弦,才会产生动人的魅力效应。

那么在作文中如何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呢?借叙事来抒情。

借助叙事来抒情,就是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件的叙述中。

这就需要下一番剪裁功夫,在传情之处肯下重笔。

如朱自清在《背影》一文里,记述了当年他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时的情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父亲在车站送别儿子时的情景,集中体现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父亲对行将远离的儿子的关照,使儿子目睹老父亲的一举一动后流露出伤感激动之情。

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眷恋的真挚感情也就特别动人地从这件小事上反映出来了。

读者仿佛也像当事人一样,亲历目睹了这动人的一幕,心情再也不能平静,甚至由此还能联系起自己的经历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借说理来抒情。

借说理来抒情,就是在说理时采用抒情的笔调,使文章情理交融。

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他在《与妻书》里,就运用了这种借说理来抒情的方法。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作者在向妻子表白自己的内心活动时,告诉妻子,正因为“吾至爱汝”,所以“勇就死也”“不顾汝也”,并恳求妻子“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_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_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_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

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

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

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

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应该怎么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

应该怎么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

应该怎么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相关推荐应该怎么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记叙中恰当结合一些抒情,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应该怎么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和参考。

抒情就是抒发感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

抒情,是以抒情为主的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它表现在记叙文中有时是一个语段,有时是单独存在的自然段。

比如上文中,小作者以第二人称“您”,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再比如我们学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介绍志愿军战士的几个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抒情文字: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

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在叙述、议论、描写中隐含着作者的某种情感,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

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三种。

好的间接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紧扣“背影”,四次写到“眼泪”,反复深入的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挚爱。

3.写抒情文章还要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在语言的锤炼上下功夫。

好的抒情文章的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富于色彩”,要借助于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比如上文运用“是的,我读懂了您,”的句式来开启一段,整体上形成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得文章感情真挚。

记叙文中如何穿插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中如何穿插议论和抒情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 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 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 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 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 我当个孩子呀!
我的肩上。一叶知秋,我将它拾起,仔细地端详。
它那变化了的色泽,正在失去的柔软,以及开始
卷曲的形态,向我展示了一个生命最后阶段的依
恋与惆怅。


它似乎在告诉我,生命是多么美好,
时光又是多么容易流逝,珍惜这大好青春 吧!
这个文段有没有表达出母亲的关爱柔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 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 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归纳
❖ 1、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开头) ❖ 2、抒情议论、确定基调(开头) ❖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文中) ❖ 4、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
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末或叙事 之后)
❖怎样进行抒情议论?

———教你几点小妙招
❖妙招一、直接抒情
❖ 指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 度。
《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 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 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 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 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 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 么漫长。
表达效果: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 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的抒情方法
记叙文如何抒情篇一:记叙文中的抒情
一、导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抒情就是表达情思和抒发感情,是作者把自己对人、事的喜、怒、哀、乐、悲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

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例如《我的老师》: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她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间接抒情就是在叙述、议论、描写中隐含着作者的某种情感,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

例如:《土地的誓言》中在景物描写融入了端木蕻良对故乡的热爱、思恋。

感情又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抒发抽象的感情呢?
二、如何抒情?
1、形象寄情
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是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思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中秋夜圆桌旁那张空椅;
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是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着装着儿女照片的相框.
化情为物,情有所托,就能具体形象
2、虚实生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

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这个文段好不好?有没有表达出母亲的关爱柔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

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
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巧用修辞,虚实相生,深情款款。

3、细节显情
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

”情感的抒发不靠空洞的言辞,也不一定要写揪心的痛、不竭的泪,而是要选择富有情致的细节,叫人读之生情,闻之心动。

古人就很懂用细节抒情的方法。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写——“母亲用手敲着门问正在读书儿子:“孩子你冷不冷?想吃东西吗?”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无关紧要,极琐碎,然而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读了,没有不感慨落泪的。

我并不十分清楚“坚韧”具体指什么,但我知道,我绝不是那么轻易地就会被困难吓倒
的人。

凄风苦雨中,患病的我独自去医院挂水;夜深人静时,我独自一人在宿舍里为演讲比赛准备稿件;考试偶尔失利时,我睁大眼睛,把泪水逼回眼眶,让信念重新升腾??——《感谢苦难》朴实语言概写的战胜苦难的三个典型细节,令人唏嘘不已,这样的文章自然倍受阅卷老师亲睐。

4、渲染、烘托点出感情
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看病》的作文,文中刻画了一位认真负责的女医生。

在描写她细心呵护病人之后,小作者渲染了一笔:她的白大褂上一个小小的红十字格外显眼,仿佛是盛开在雪地里的一朵红莲花,那么美丽,那么圣洁??
一个有着高尚医德的白衣天使形象就站在了我们面前,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表了。

作文《一缕阳光》中的片段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

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

”父亲拿出几张钱硬塞
给奶奶。

“我不要,不要!我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什么。

你们在城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小作者在篇末渲染一笔: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描绘出一个关爱孩子、体贴入微的奶奶形象,抒发了对奶奶的敬爱之情。

三、牛刀小试
请用形象寄情法,以“春天”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春天是杨柳枝头鼓起的芽苞,鹅黄中透着一丝浅绿;
春天是山脚摇曳的一串嫩黄的小花,在料峭的寒风中舞着柔软的身姿;
春天是大河解冻时那一声脆响,翻涌的冰块撞击依然沉睡的河岸,诉说的雄性的壮美;
春天是古老的犁铧划破惺松的土地,金黄的种子掉进犁沟溅起的那一团湿气;春天是二月和风剪裁的新绿,是谁家新燕啄起的湿泥。

春天,在我们眼里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春天气息扑面而来。

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活动二:实战训练
以“母爱”为话题,用四种抒情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写一个片段。

1、母爱是放学回家后一碗香喷喷的蛋炒饭,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

2、母爱是寒冷冬日的一件羽绒服,温暖了我的整个身心。

3母爱是考试失败后一句鼓励的话语,让我重新有了学习的信心。

4、母爱是手术前的深情一吻,让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四、布置作业:
有人说:没有爱,我们的世界将一片荒芜。

因为有了爱,我们的家园才鸟语花香,因为有了爱,我们的亲人才相亲相爱,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生活才芳香四溢,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灵魂才熠熠生辉??我们爱亲人,爱朋友,爱花草,爱动物,也爱家乡,爱祖国,请以“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

由某个设想好的“话题”所引出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

本次作文以“爱”为话题,就是围绕“爱”为主题选择材料,组织作文,万不能偏离这个主题。

2.先确定写作对象,想一想你对他(她、它)怀有的感情,然后围绕写作对象,选择最能表现“爱”这个主题的材料,拟定题目,确定立意,完成整篇作文。

3.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把感情渗入叙事、写景中,也可以托物言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