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
怎样写作文之在记叙文中怎样抒情和议论

怎样写作文之在记叙文中怎样抒情和议论第二篇:在记叙文中怎样抒情和议论在以记人,叙述,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要表达他的喜怒哀乐和抒发由衷的感情,这就是抒情.例如:初一册最后一课中有一句:”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望不了!”作者对人,事,景表达的看法评论,就是议论.例如初中二册一面中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迹,继续前进.”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既可并用,也可以相互交融或揉合在文句中.’抒情和议论在记叙文的位置怎样安排呢?常见的位置安排有:文章的开头,文章的结尾,过渡句中,夹在记叙文中等.它们没有固定的程序或形式,可因而异,灵活反应.为什么在记叙文中使用抒情议论呢?为了是文章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一般应在记叙文中使用抒情和议论.将抒情和议论用在不同的位置则起到不同的作用,放在开头,起到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统帅全篇文章的作用;放在结尾,则可归纳全文,突出中心,增强回味;放在过渡句中,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文章前后都有抒情,议论的,则起前呼后应,突出中心的作用;多次反复的出现类似抒情,议论,则更是增强艺术效果,起到反复点明中心的作用.抒情和议论的基本方法1.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只有在记叙生动具体的基础上写适当的抒情和议论,才能得到应用的作用.如果没有以记叙作扎实的基础,即使用了优美的抒情和议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的;另一方面,如果抒情和议论部分过多,就会冲淡主体,喧宾夺主了.在初二册<挖荠菜>中结尾的一句:"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显然,只有在作者具体控诉了旧社会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才得出这种言简意赅的结论,否则这种议论是不能感到读者,使人信服的.在初六册<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用了大量的事例赞美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后,作了议论性概括:"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意志......"这些议论总结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影响,进一步抒发了母亲的真挚感情.如果缺乏大量的记叙,这种议论就显得空洞无力.2.要用以深化主题.抒情和议论要有的放矢,为突出文章主题服务,切忌想到什么写什么,毫无边际,漫无中心.在初二<一件珍贵的衬衫>中,开头一段:"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阶级深情......"结尾一段:"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开头的抒情,结尾的议论都用点明文章中心,前后呼应地突出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和人民对他的无限崇敬之情.在初二册<我的老师>中的"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该句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难忘的情谊,目的是用来深化文章中心.在初三册<一件小事>中,最后一段"独有这件小事......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仅仅几句话,确切反映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改造自己的高尚品质,深化了向劳动人民学习的主题.3.要有真情实感.抒情议论必须是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和由衷的抒发.有了真情实感才能感动人,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反之,只能令人反感,因此,用了五次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和写作手法后,紧接着有夹议了"我又仔细地看了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它迸发了作者对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鲁迅先生的诚挚感情,字里行间充满了赞颂和崇敬之意,也由此深深地唤起了读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4.要适当重复加以强调.将相同或类似的抒情和议论适当的重复应用,可以增强艺术效果.在初五册<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讲述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结尾都有:"朋友,你不觉得我的战士是可爱的吗?......"的抒情句,一而再,再而三地激发了读者对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深切感情.在初四册<白杨礼赞>中,有四次出现:"白杨树实在不平凡......"之类的抒情句,反复地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写人叙事中适当穿插抒情_关于记叙文中如何抒情500字

写人叙事中适当穿插抒情_关于记叙文中如
何抒情500字
抒情,就是作者在写作叙事的过程中,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中有了充沛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
写人叙事中适当穿插抒情,可以表达感情,营造氛围,烘托人物,突出文章的主题。
总而言之,抒情是为表达中心而服务的。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
直接抒情一般用在人物情感的高潮或者事件激动人心的时刻,强烈的感情喷涌而出,动人心魄。
间接抒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和议论来抒情,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分为下面几种情况:寓情于“叙”。
如鲁迅先生的《风筝》中:“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
这一句在叙述之中流露出对小兄弟做“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的愤怒之情。
寓情于“景”。
如《羚羊木雕》中叙述“我”从万芳家要回了羚羊后走在回家路上时,作者描写月亮的语句“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正是把内心的痛苦寄寓在清冷的月色之中,令人顿生同情。
寓情于“议”。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段:“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记叙文的情感表达与细节描写

记叙文的情感表达与细节描写记叙文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展现生活中的点滴和情感的起伏。
在记叙文的创作中,情感表达和细节描写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
情感表达是记叙文的灵魂所在。
一个好的记叙文,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情感。
这种情感可以是喜悦、悲伤、愤怒、感动,也可以是复杂的、交织的多种情感。
比如,当我们描述一次久别重逢的场景时,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会透过文字传递给读者;而当讲述亲人的离去,那份悲痛和思念也会让读者感同身受。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情感表达呢?首先,要真诚。
作者必须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叙述的事件中,真正地去感受其中的情感,这样才能让读者相信和感受到这份情感的真实性。
其次,要善于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
直接抒情就是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我心中充满了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而间接抒情则是通过对景物、人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比如“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也在为我的悲伤而哭泣”。
细节描写则是记叙文的血肉。
没有细节描写的记叙文就像是一个骨架,虽然有了基本的框架,但缺乏生机和活力。
细节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故事中的场景、人物和事件,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比如,在描写一个人物时,我们不能仅仅说“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而应该通过具体的细节来展现他的善良,比如“他每次看到街头的流浪猫都会停下脚步,从包里拿出食物轻轻地喂给它们,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和关爱”。
再比如,描写一个场景时,不能只是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而要具体描绘出花园中的花朵的颜色、形状,以及空气中弥漫的花香,“花园里,红的、粉的、紫的花朵争奇斗艳,微风拂过,花瓣纷纷飘落,像一场绚丽的花雨。
空气中弥漫着甜丝丝的香气,让人陶醉其中”。
细节描写需要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受力。
我们要学会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细节。
中考作文技巧——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

中考作文技巧——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作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2、学会运用议论抒情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学习过程:1、议论是用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观点和见解的文字。
抒情是抒发作者的情感,表明文章的主旨的文字。
2、怎样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1)记叙文的议论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我的老师》片段: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a.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篇部分。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b. 开宗明义,提挈全篇。
即在文章开头作精要议论,以提示全文中心并引起下文。
如何在记叙文中表情达意

如何在记叙文中表情达意如何在记叙文中表情达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成功的,总是离不开写作者的真情实感。
因此,同学们在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进行描摹观照之时,一定要积极地投入自己主观的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主观的情意和客观的外物交流互动,从而达到“相看两不厌”的物我交融之境。
这样,同学们笔端流露出来的文字才会情味四溢,意韵幽长。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抒情方法:一、直抒胸臆表情怀——直接抒情。
即通常所说的“直抒胸臆”,也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
这是一种情动于心而发于外的直感的抒发。
但直接抒情,虽直接,却不能突兀,要有铺垫;要蓄势,以顺势而发。
如作文《两朵萝卜花》,小作者在叙述了老爷爷卖给外国人萝卜花后写道:“我在心里情不自禁地喊道‘老爷爷,我真敬佩您!’我觉得,那萝卜花美,但淳朴的老爷爷的心灵更美!”这句话直接抒发了小作者对老爷爷的敬佩之情。
二、纯真立眼显卓然——以事传情。
即通过对亲身经历的往事的回忆,通过对经历、体验的述说,以激起感情的波澜;因事而动情,在叙述的字里行间蕴含深沉的感情。
如作文《生活需要感动》,情真而意切,把抽象的感悟“感动”通过大量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在你心情不如意的时候”、“在你生病的时候”、“在你学习紧张的时候”……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表达了“人随时随地都在感动,随时随地都在感动别人”的生活感悟。
三、曲调虽成情未露——借景抒情。
“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情感不同,所描写的景物就不同,以情染景,情景交融,把所表达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作文《那脚印,那亲情……》的结尾:“昏暗的路灯下,雪还在飞舞着。
我杲呆地注视着雪地上那渐渐向远处延伸的脚印。
这脚印,与其说印在雪地上,倒不如说烙在我的心坎上。
这一行脚印,越来越远,脚印的尽头,父亲的背影也愈来愈小……”作者宛如一位画家,寥寥几笔,以景带情,渲染出一幅父爱的图画。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作者:张飞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04期抒情,简要说来,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记叙文中,我们若能在恰当的时候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直接抒情,酣畅淋漓直抒胸臆就是把感情直接宣泄出来。
用这种方法往往是因为感情奔涌,不可遏制,只有直抒胸臆方能酣畅淋漓。
也正因为直接,情感才显得真切,因为真切,才显动人。
比如以“思念”为题的一篇文章开头写道: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是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思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中秋夜圆桌旁那张空椅;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是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着装着儿女照片的镜框。
这段文字运用运用了排比等修辞手法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最浓烈的情感,化虚为实,把不可捉摸的思念化作具体可感的家书、乡井土、鹊桥、空椅、儿女的名字、儿女照片等意象,把思念的感情写得真挚而感人。
又如以“他们”为题的一篇文章结尾写道:我要为农民鼓掌,为他们的挺身而出,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为他们的博大胸怀。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爱的光芒,感受了生命的力量。
有一群人,他们朴实无华,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他们用最卑微的姿势在历史上站成了永恒。
作者以直抒胸臆的笔调强烈地讴歌了具有博大胸怀,平凡而朴实的农民形象,情感质朴而澎湃。
很显然,直抒胸臆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不过,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感情真挚是前提,最忌空洞抒情。
二、寓情于景,烘托渲染《文心雕龙》里说,“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王国维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很好地运用景物来渲染自己的情感,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虽然没有直接流露感情,但语句中却蕴涵着浓郁的深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如一考生在写《平凡茶楼》这篇文章时,开头就极好地运用了这种写法:喜欢雨天走在古镇的小巷里。
小巷静静的,只有那巷边几棵梧桐沐浴着细雨,轻轻地响着雨打树叶的声音。
走在小巷中,心情总是不觉平静下来,忘了烦恼,忘了失败。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曹保顺(本文选自《语文报·高一版》825期)文以情动人。
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于作文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人喜怒哀乐的琴弦,才会产生动人的魅力效应。
那么在作文中如何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呢?借叙事来抒情。
借助叙事来抒情,就是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件的叙述中。
这就需要下一番剪裁功夫,在传情之处肯下重笔。
如朱自清在《背影》一文里,记述了当年他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时的情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父亲在车站送别儿子时的情景,集中体现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父亲对行将远离的儿子的关照,使儿子目睹老父亲的一举一动后流露出伤感激动之情。
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眷恋的真挚感情也就特别动人地从这件小事上反映出来了。
读者仿佛也像当事人一样,亲历目睹了这动人的一幕,心情再也不能平静,甚至由此还能联系起自己的经历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借说理来抒情。
借说理来抒情,就是在说理时采用抒情的笔调,使文章情理交融。
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他在《与妻书》里,就运用了这种借说理来抒情的方法。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作者在向妻子表白自己的内心活动时,告诉妻子,正因为“吾至爱汝”,所以“勇就死也”“不顾汝也”,并恳求妻子“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应该怎么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

应该怎么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相关推荐应该怎么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记叙中恰当结合一些抒情,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应该怎么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和参考。
抒情就是抒发感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
抒情,是以抒情为主的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它表现在记叙文中有时是一个语段,有时是单独存在的自然段。
比如上文中,小作者以第二人称“您”,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再比如我们学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介绍志愿军战士的几个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抒情文字: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
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在叙述、议论、描写中隐含着作者的某种情感,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
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三种。
好的间接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紧扣“背影”,四次写到“眼泪”,反复深入的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挚爱。
3.写抒情文章还要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在语言的锤炼上下功夫。
好的抒情文章的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富于色彩”,要借助于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比如上文运用“是的,我读懂了您,”的句式来开启一段,整体上形成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得文章感情真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如何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
如何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
陕西省洛南县灵口中学方英霞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记叙中恰当结合一些抒情,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犹如“画龙”,抒情则是“点睛”之笔。
一篇好的记叙文决不能缺少抒情。
那么,怎样才能在记叙的基础上,恰如其分的进行抒情呢?
抒情就是抒发感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
抒情,是以抒情为主的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