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岳《梦陈和仲如平生交有三言觉而记其一曰错后乱》阅读训练及答案
高三语文 语文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语文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陈升之序[宋]王安石①今世所谓良大夫者,有之矣,皆曰:是宜任大臣之事者。
作而任大臣之事,□上下一失望,何哉?人之材有大小,而志有远近也。
彼其任者小而责之近,则煦煦然①仁而余于仁矣,孑孑然②义而有余于义矣。
人见其仁义有余也,则曰:是其任者小而责之近,大任将有大此者。
然上下竢③之云尔, 然后作而任大臣之事。
作而任大臣之事,宜有大此者焉,然则煦煦然而已矣, 孑子然而已矣。
故上下一失望。
②岂惟失望哉?后日诚有堪大臣之事,其名实烝④然于上,上必惩前日之所竢而逆疑焉;暴于下,下心惩前日之所竢而逆疑為。
上下交疑,诚有堪大臣之事者而莫之或任。
幸欲任,则左右小人得引前日之所竢惩之矣。
③噫!圣人谓知人难,君子恶名之溢于实为此。
难则奈何?亦精之而已矣。
恶之则奈何?亦充之而已矣。
知难而不能精之, 恶之而不能充之,其亦殆哉!④予在扬州,朝之人过焉者,多堪大臣之事可信而望者,陈升之而已矣。
今去官于宿州予不知复几何时乃一见之也。
予知升之作而任大臣之事,固有时矣。
煦煦然仁而已矣孑孑然义而已矣,非予所以望于升之也。
(注)①煦煦然:和颜悦色貌。
②孑孑然:谨小慎微貌。
③竢:同“俟”,等待。
④烝:众多。
⑤充之:指用真才实绩充实自己的名声。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因B.故C.则D.且(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写对良大夫寄予厚望,后写任职后失望,前后对比。
B.作者认为应该根据官员能力大小与志向远近任用人才。
C.第①段先叙述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说理条理清晰。
D.“煦煦然”、“孑孑然”是对一味恭维上司行为的批判。
(3)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岂惟失望哉”在文中的作用。
(4)王安石提出“有补于世”的写作主张,结合本文评析这一主张。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氾论训(节选)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
【精品高三语文试卷】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期中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2019-2020学年江苏省高一(上)期中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
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
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灵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乙】惠子相①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②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③,非练实④不食,非醴泉⑤不饮。
于是鸱⑥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⑦!’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注】①相:做宰相。
②鹓鶵(yuān chú):传说像凤凰一类的鸟。
③止:栖息。
④练实:竹子所结的子⑤醴(lǐ)泉:甜美的泉水。
⑥鸱(chī):猫头鹰。
⑦吓:模仿猫头鹰发怒的声音。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鱼之乐也是:________②子固非鱼也固:________③或谓惠子曰或:________④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________(2)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画两处)。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4)【甲】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是因惠子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而挑起的。
【乙】文庄子用“鹓鶵”比喻________。
(5)【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庄子怎样的特点?请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浙江高三高中语文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三高中语文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难道将船只系在人间柳岸,就是执谜不悟?遍赏秋月春风,就是贪嗔(chēn)欲痴?你禅坐蒲团,一盏青灯,一方木鱼,几册经卷,潜心修行,淡泊度日。
我也可贪恋烟火,殷(yān)实人家,几间瓦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幸福安康。
B.如花美眷,终敌不过似水流年;姹紫嫣红的春色,也仅韶(sháo)光一现。
既然你我将年华蹉(chuō)跎,又何需为几片泛黄的记忆,念念不休。
永远有人问,为什么美好的总是在昨天?那是因为,我们都不知不觉地爱上一个词,叫怀念。
C.那些誓与红尘同生共死的人,被世俗的烟火呛(qiàng)得泪眼迷蒙,被风刀霜剑伤得千疮百孔,也不禁要怨怪人生多戏谑(xuè),世事太无常。
自诩可以经得起流光的抛掷,然而一点人情的凉薄,就弄得他们仓皇逃离。
D.站在古老的枫桥上,我像是一只离群的孤雁,明知秋霜会冰冻如流的记忆,却甘愿落在尘网,折翅敛羽,蜷(quán)缩在梦的巢穴(xué)里不肯离开。
是在等待千年前那个过客转世归来,亦或是留恋一枚秋叶黯然神伤的眼眸?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巴尼康托的屋舍毗邻岸边。
【甲】他家的高高的八顶草棚、牛栏、草垛、谷仓、芒果园、木棉和香蕉园等等,过往的船夫和渔夫们尽收眼底。
【乙】我不晓得,在财运亨通的幸福家庭里,是否有谁注意了这位哑巴女孩?但是,那位哑巴姑娘一旦干完了活儿,获得几许空闲,马上就走到河岸边坐着。
大自然似乎弥补了她不会说话的缺陷。
小溪的絮语、村人的喧哗、船夫的哼唱、鸟儿的鸣叫、树叶的簌簌声,都会合在一起,与四周的颤动融合在一起,犹如大海波涛,拍打着那位姑娘永恒孤寂的心灵的彼岸。
【丙】大自然的各种响声、不同语言和多彩运动就是这位哑巴姑娘的语言,就是长着大黑眼睛和长长眼睫毛的素芭的语言。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05课 模拟考试(含解析)

第05课模拟考试1.(2017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知学问都从活人做出,学问之背后则必然有其人之存在。
但人不易知,各人有各人的天赋不同,智慧不同,境界不同,性格不同。
如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同是北宋大史学家,因其人之不同,而史学上之造诣与精神亦不同。
诸位治史学,不懂得所谓史学家其人,试问如何做得一史学家?读古人书,须能如面对亲觌,心知其人。
懂得了古人,像活生生地在我面前,我才能走进此学术园地。
此所谓‚把臂入林‛,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
也只有如此,才能了解到古人之血脉精神,以及他们间学问之传统源流。
自己才能参加进此队伍,随着向前。
否则读书虽多,所得仅为一堆材料,只增长了自己一些意见。
古人是古人,传统是传统,与我全不相干。
如此般做学问,尔为尔,我为我,各自拿到一堆材料,各自发挥一套意见,在人与人间,则绝无关糸,绝无内在精神之传递与贯彻,交流与影响。
此种学问,其实全是假的,并非真学问。
诸位今日治学,多蹈此弊,在学术传统上尚无知识可言,而尽忙着找材料,创意见,想自己出锋头。
那实在要不得!讲学问则必讲其源流承接,此中有人之与人之精神血脉,务要臻于‚意气相投‛境,此是学问入门后之事。
徒知读书,只如听说话。
听人说话,却不知那说话的人。
读人所著书,却不知那著书的人,如此则仅成为死学问,死知识,只是一堆材料。
如欧阳永叔与王荆公,其文皆学自韩昌黎,但欧、王两家文字精神意趣各不同。
我们读韩、欧、王三家文,应能分别出此三家之异在何处、同在何处。
欧、王两家之学韩,各由何处入,又各由何处出。
应能从此三家文字‚想见其为人‛o应使韩、欧、王三家之精神笑貌、意兴情趣,历历如在目前。
虽在我口里说不出,却要在我心里深深确有此想象。
又如读晚明三大儒著作,也须从其著作透过去了解其为人。
于此三家之面目精神各不同处,须能活泼如呈现在我目前。
当知学术有血脉,人物有个性,一家是一家,一人是一人。
若不能明白分辨出,即证对彼无所知问到此境界,始能与古人神交于千载之上。
海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海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
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
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
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
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
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
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徙邓州。
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
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
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
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
帝颔之。
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
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
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
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
车驾再出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
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
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
”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明日,卒,年六十三。
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B.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C.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D.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
2025年高考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名校最新模拟试题精选(一)

2025年高考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名校最新模拟试题精选(一)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贡仲章之燕梅尧臣天启文明泰运兴,汉庭来召鲁诸生。
我婴世网空投老,君向容台早著名。
水阔风高鹏翼健,沙干云暖马蹄轻。
归来衣锦看他日,何用樽前唱渭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句中“汉庭”指当今朝廷,“鲁诸生”指天下人才,这一句体现了朝廷重视人才,求贤若渴。
B.第四句中“容台”是礼署、礼部的别称,这一句表明贡仲章很早以前就受到朝廷赏识,取得名声。
C.尾联中“渭城”指《渭城曲》,表达离别深情;“何用”则是诗人劝慰友人无须为离别而留恋感伤。
D.本诗虽言送别,但是意境开阔,情感豪迈,不见伤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16.诗歌的颈联颇具艺术特色,请加以赏析。
(6分)【答案】 15.D诗人“不见伤感”错,“我婴世网空投老”表现了对自己年岁已老久困世俗的悲苦。
16.①想象(虚写)友人旅途的场景,渡水时水面辽阔、风力强劲,行路时天气晴好。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遂的祝福,又暗含他对朋友仕途顺利的祝福。
②运用比喻(象征)手法,把友人比作鹏鸟(以“鹏鸟”象征友人),“翼健”则表现了友人才华卓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肯定。
(一点3分)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①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唯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原州:北宋时辖境相当于今甘肃镇原及宁夏固原东部地区,属当时的边疆地区。
从事:州郡长官的佐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以身处异乡何处最易牵发个人愁绪自问,接着用孤身一人独自登上边远城楼自答。
B.颔联和颈联写塞外风光,仿佛听见声声号角,寄托了凄凉悲切的羁旅心境和无穷无尽的感慨。
考点题型检测练30 “分析概括和综合鉴赏选择题”

考点题型检测练(30)“分析概括和综合鉴赏选择题”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时间:30分钟分值:21分)夫人所最难得于人者死,况夫人女子之在青楼者乎?彼其怜花惜月,流连景光,视名检信义不知何物,孰肯为人致死哉?而丘君长孺乃能得之于白姬,亦奇矣!姬故姑苏娼女,流入于楚,得一当长孺,欢爱逾常,自视不减文君之遇相如。
无何,事势龃龉,不能遽归长孺,遂以死自誓,饮恨裁诗,甘心永诀。
兹观《百六诗》所载悼亡之作,亦不胜悲伤凄惋,若直将以身殉姬也者。
夫今方内多故,需材若渴。
长孺其才,上马横槊,下马草檄,恢恢有余。
假令少自贬抑,就约束,封侯事业可胜道哉!而奈何以身为姬殉?夫堂堂丈夫,至殉一姬无悔,岂姬所为致死意耶?吾愿长孺自奋于用,以成姬之死,若吾乡伍行人用吴以霸,而令丽水女子千载如生,则白姬之骨不朽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阁集·百六诗》引)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对“死”的议论引出一则真实动人的故事。
白姓女子身为青楼女子却能为爱情而死,一个“奇”字为全篇定下了基调。
B.白姓女子对丘长孺一见钟情,却因“事势龃龉”未成眷属,悲伤自诀。
她生前所作《百六诗》为自悼之作,词风凄惋,令人动容。
C.本文有力地控诉了毁灭美好爱情的黑暗社会,而作者在文中对男女主人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是与道学家们的封建观念截然不同的。
D.作者以议论结尾,认为丘长孺作为“堂堂大丈夫”,不应“以身为姬殉”,而应报效家国。
这是典型的中国封建士大夫的爱情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3分)与人论谏书[唐]杜牧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梦陈和仲如平生交有三言觉而记其一曰错后乱
【宋】方岳
睡残寒月海东头,不起斯人孰与游。
天下事宁堪几错,梦中语亦戒前筹。
江湖浩浩二三字,风雨寥寥十五秋。
莫向断云多感慨,孔颜无命不伊周。
注:平生交,指向来交好。
如平生交,是指在梦里与陈和仲像以前一样相交很好。
方岳,南宋诗人、词人,进士出身。
因抗直权贵而两遭弹劾罢官,后经明行修,隐居不仕,以诗名世。
孔颜,孔子和学生颜渊的并称;伊周,分别指商代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故并称,后亦借指执掌朝政的大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感慨在梦中与友人游兴未尽,突然醒来,天色未亮,于是写下这首律诗。
B.平生做错过那么多事,在梦里都不断地告诫他人,“宁”“亦”更见内疚之深。
C.诗人将官场比作江湖,将官场中的起伏比作风雨,表现了对仕途沉浮的嘲讽。
D.诗人结句运用典故,从一味的感慨转至对现实生活的坦然与洒脱,襟怀开阔。
l6.颈联巧妙运用“二三”“十五”来表达诗人的精神世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5. C (表现了对仕途沉浮的无奈之情)
16.“二三”与“十五”是数词,既照应上联中的“梦中语”与“天下事”,又巧
妙运用对比,(3分)将诗人误入宦海十五年的深深内疚与一觉顿悟人生二三字真言的酒脱表现得淋漓尽致。
(3分)
评分标准:按点给分。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