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合集下载

内蒙古经济形势分析

内蒙古经济形势分析

内蒙古经济形势分析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中国继西藏之后第二个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内蒙古的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具备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

以下是对内蒙古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一、内蒙古现状分析内蒙古是中国最重要的农牧业大省,农牧业占据了内蒙古经济的重要地位。

内蒙古境内草原广袤,适宜放牧,是中国最大的牧区之一、同时,内蒙古的农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

此外,内蒙古也是能源资源富集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内蒙古的工业也在逐步发展中。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煤炭工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对内蒙古经济的贡献非常重要。

此外,内蒙古也在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如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内蒙古经济优势内蒙古具有以下几个经济优势:1.资源丰富: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牧业资源优势: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牧区之一,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和丰富的畜牧业资源,能够提供优质的肉类和乳制品,满足国内市场对于牧业产品的需求。

3.地理位置优势:内蒙古位于中国的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等邻国接壤,是连接中国和蒙古国家的重要门户。

这为内蒙古开展对外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内蒙古经济问题虽然内蒙古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一定的经济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煤炭资源枯竭:内蒙古目前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煤炭产业,在全球减排的背景下,煤炭消费需求开始下降,这给内蒙古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环境问题:内蒙古的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发展,使得空气质量下降、土地退化等问题愈发突出。

内蒙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的平衡。

3.经济结构问题:内蒙古经济仍然以传统的农牧业和资源型工业为主,发展空间有限。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及效应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及效应
维普资讯
第 6 总第 1 0 期 6 期
20 0 8年 3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me r rM o g l ce c n oi S i eTe h oo y & E o o a n c n lg c n my
No 6 h 6 t s e 。 ,t e 1 0 h i u s Ma.0 8 r2 0
古 经 济 欠 发 达 也 并 不 是 完 全 内 没有 资源优 势 , 主要 在于开 发利用 率不 高 。例如 , 而 地处 大兴安 岭南 麓 的赤 峰 市 有耕 地 面 积 173 1 . 3万 h , 原 面 积 5 8 4万 h , 林 地 面 积 1 4 8万 m2 草 9. m2 有 9. h , 发 现各 类矿 产 7 m2 已 0余 种 , 产 地 千 余 处 , 矿 矿 铁 石 储 量 1 1 1亿 t有 铜 矿 1 0处 , 量 2 .9 , 7 储 0万 t 这 里 , 还 是 内蒙 古 主 要 黄 金 产 地 , 计 探 明 储 量 3 t 占全 累 5, 自治 区 原 生 金 矿 储 量 的 8 % 以 上 。 已 发 现 的 燃 料 0 矿 有 煤 、 炭 和 油 页 岩 , 炭 分 布 较 广 泛 , 要 集 中 泥 煤 主 在平 庄 、 宝 山煤 田、 根 煤 田; 林 奇 石 作 为艺 术 元 绍 巴 瑰 宝 蜚 声 海 内 外 。兴 安 盟 资 源 优 势 也 是 比 较 明 显 的, 已探 明 有 色 金 属 矿 产 地 8 0处 , 泉 水 相 对 丰 富 , 矿 主 要 分 布 在 归 流 河 流 域 以北 地 区 。 但 是 , 些 地 区 这 矿 产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率 不 高 , 后 在 矿 产 资 源 开 发 利 今 用 领 域 以 有 很 大 的发 展 前 途 。

内蒙古东西部区域差异性分析

内蒙古东西部区域差异性分析

内蒙古东西部区域差异性分析作者:李明轩孙欢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08期摘要:区域差异性分为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而空间上的差异又可以表现为经济、政策、要素、制度、人文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基于对内蒙古东西部经济数据的差异分析,从要素禀赋视角解释东西部区域差异,并分别提出了东西部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差异经济差异要素资源一、引言区域协调发展,是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保障,不同区域有其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其区域优势形成累积效应,从而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增长。

内蒙古自治区共12个盟市,基于有关文献,将内蒙古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东部为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四大盟市,中部为锡林郭勒盟,西部为以呼包鄂为代表的七大盟市,本文只对比东西部差异。

内蒙古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建设后,整体经济上升,西部产业经济更是蓬勃发展,东西部区域差异逐步形成。

二、文献综述随着国家扶植政策的出台,内蒙古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但是东西部区域不平衡发展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刘艳和赵欣分析了内蒙古近十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时间、空间和发展速度变化特征,提出差异原因并给出相关建议;杜凤莲,刘丽莎研究经济增长中收入扩大问题,得出东西部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和城市化速度是导致东西部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的结论;杨春燕、赖彦斌、刘目兴建立了内蒙古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结果表明东西部存在明显差异,提出内蒙古第一次现代化东部快于西部,第二次现代化则西部快于东部的观点。

由于内蒙古是依赖资源发展的省份,本文主要从经济上看出差距,以资源要素视角分析东西部差异,并结合产业转型提出一些想法。

三、内蒙古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在研究比较两个不同区域的差异时,最明显的差异反映在两个地区的经济层面上,选取了2003、2006、2008、2010年为代表趋势,将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四个方面来表征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

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原因分析

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原因分析

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原因分析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内蒙古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各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与预警机差异的问题。

本文笔者通过对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GDP的分析,运用一系列统计方法,对区内各市(盟)经济差异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平衡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标签:内蒙古区域经济经济差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发展越发迅猛,速度不断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属于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之一,由于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导致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难以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而自治区的各个盟市之间的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进一步加剧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对其整体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分析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全国经济的告诉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这良好的势头下,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区域经济差异日益凸显出来。

在内蒙古自治区内,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兴安盟等12个市(盟)本文对这12个市(盟)的GDP进行比较,以便分析内蒙古的区域经济差异。

(见表1).根据上述各盟市的GDP相关数据,共选取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三个指标来描述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经济差异情况。

极差和标准差均属于绝对性指标,极差主要是指最高GDP和最低GDP之差,反映了区域GDP的最大绝对幅度。

变异系数主要是对区域相对差异进行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之间的经济差异有较大变化,其之间的经济差异近年来一直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各个盟市之间的差距在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虽然相对差异指标在个别年份有所波动,但从整体上仍旧处于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经济差异一直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各个盟市之间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协调。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黄娜来源:《商情》2020年第37期【摘要】内蒙古自治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民族成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内蒙古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地区的稳定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陲,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肩负着边疆安全责任,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再次,内蒙古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的能源基地。

因此,研究其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对于内蒙古乃至国家的经济高效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探索出一条适用于内蒙古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对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内蒙古今后的规划及发展提供依据,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少数民族地区;对策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区域型发展自主机制的影响下,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出现并进一步拉大。

产生这种差距的作用机制除了自治区的政策遵从了国家对省区的管理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下市场选择、盟市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的战略和具体操作层面上的细微差距等人为或社会原因外,也存在自然资源禀赋不同、自治区地域面积广阔等客观原因。

生产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一)产业结构现状内蒙古地区目前以矿产资源开采和旅游畜牧业为主,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还比较薄弱,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内蒙古地区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比较发达,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选业历史悠久,产业规模较大,开采技术也比较成熟。

但由于多年的资源开采,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

要转变传统生产模式,必须将传统的低端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稀有金属采掘业,向高深加工方向转变。

在经济建设中强调发展的“质量”,转变过去以单纯原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生产模式,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多元化发展,根据资源能源储备的规模,建设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收入水平分析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农牧民人均收入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距,工业发展的不平衡加大了内部经济发展差距。

内蒙古地区域内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研究

内蒙古地区域内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研究

内蒙古地区域内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研究作者:徐鹏来源:《理论与创新》2018年第12期摘要: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八年居全国首位,但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

文章就内蒙古地区经济差距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域内经济发展差距的产生原因、现状以及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发展差距;社会福利;协调发展;趋异1 内蒙古地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研究1.1 内蒙古地区城乡差距30多年来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2016年的31381元,提高了91.5倍,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的134增加到2016年的11092元,提高82.8倍。

1978年两者差距不足210元,2016年差距是22489元。

城乡收入差距的增长率经过了“缩小-扩大-再缩小-又扩大-略微缩小”的过程。

1.2 内蒙古地区内中、东、西部地区差距自然因素中,内蒙古呈东西狭长型的地理分布,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相应的土壤较肥沃、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较好,适合于产业发展和人类居住;而西部地区,降水量少、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出现土地退化现象,不适于高强度的经济开发建设,也不适于人类定居,发展潜力不大。

资源因素中,各种资源的分布不均,各地区因地制宜、依托自己的资源优势,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同时也造成了经济的差异。

蒙西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尤其是无烟煤。

蒙东地区,气候条件比较好,农业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蒙中“金三角”地区,资源条件最好,煤炭、天然气等储量丰富。

铁、电力、煤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提供里有利的支撑。

这样就使得蒙中地区依托资源经济蓬勃发展。

从区位角度分析。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区位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但区位因素仍会直接影响运费率、交通便捷程度等,从而间接影响产业经济效益,在影响到产业的分布和地区的经济效益。

人口因素可以分为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两方面。

在数量方面,蒙中地区人口数量占明显优势,2009 年,内蒙古总人口为 2422.07 万人,而蒙中四市的人口却占了总人口的47.9%,为1160.00 万人。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格局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正面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对策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

十八大以后,在新的北部丝绸之路规划之下,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在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内蒙古自治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首先实现呼包鄂地区发展,紧接着在国家振兴东北经济的规划下,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塑造“东西互动、内外结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国内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地域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各有不同优劣势,充分了解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发展前景有利于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区域要素的优化配置。

1.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

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

近几年,各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差异,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是蒙中地区,相比之下蒙东地区相对慢一些。

由于各地区间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地区都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

比如,蒙中地区的包头市以钢铁产业为主,鄂尔多斯是以煤炭和羊绒产业为特色产业,为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蒙东地区中呼伦贝尔地区形成了乳制品产业群,通辽、赤峰地区牛羊肉产品加工产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内蒙古各地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三牧”基层基础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深入实施、强力推进。

经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使全区县域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一、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五大特点截至2022年底,全区80个旗县(不含市辖区)人口达到1777.3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3.6%。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经济总量已占全区的“半壁江山”2022年,全区80个旗县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02.31亿元,占全区的56.3%,比2000年提高5.5个百分点,8年间年均增长超过20%,高于同期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其中,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旗县有12个,比上年增加7个,超50亿元的旗县有34个,比上年增加10个。

80个旗县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928.93亿元,占全区的59.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占80个旗县生产总值的40.2%,比2000年和2007年分别提高5.2个和4个百分点。

80个旗县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6.95亿元,占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4.9%,比2000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有3个旗县,超5亿元的有12个旗县,超亿元的有54个旗县,分别比上年增加1个、7个和10个,在2022年第九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中:内蒙古有20个旗县(市)名列其中,占西部百强县市的1/5。

内蒙古人围的20个旗县(市)中有14个排在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前50名。

这20个旗县分别是:准格尔旗排名第2位、伊金霍洛旗排名第4位、鄂托克旗排名第10位、达拉特旗排名第14位、霍林郭勒市排名第15位、满洲里市排名第18位、托克托县排名第2l位、锡林浩特市排名第25位、达茂旗排名第26位、土默特左旗排名第3l位、阿拉善左旗排名第32位、乌审旗排名第33、土默特右旗排名第37位、和林县排名第40位、丰镇市排名第52位、乌拉特后旗排名第63位、鄂温克旗排名第66位、二连浩特市排名第69位、乌拉特前旗排名第88位、固阳县排名第98位,另外,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还跻身于第几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分列第37位和第54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