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合集下载

荔枝的特点

荔枝的特点

荔枝的特点
荔枝是一种著名的热带水果,其特点如下:
1. 外形:荔枝的外观为圆形或椭圆形,果皮多为红色,也有黄色、青色等品种。

果皮表面有许多小凸起,触摸起来有点粗糙。

2. 肉质:荔枝的果肉非常饱满,呈半透明状,口感鲜美,多汁且甜带酸味。

果肉内含有多个小核。

3. 营养:荔枝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钾、铁等矿物质,以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化合物。

4. 食用方法:可以直接剥皮食用,也可以用来制作果汁、果酱、冰淇淋等食品。

5. 生长环境: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中国南方、泰国、马来西亚等。

6. 成熟季节:荔枝的成熟季节主要在夏季,但随着品种和气候的不同,也有一些早熟或晚熟的品种在春季或秋季上市。

需要注意的是,过量食用荔枝可能导致上火、血糖升高等问题,因此应适量食用。

此外,对于糖尿病人群、肥胖人群等特殊人群,也需要控制荔枝的摄入量。

《荔枝》-人教版(通用13篇)

《荔枝》-人教版(通用13篇)

《荔枝》|人教版(通用13篇)2022-12-15《荔枝》|人教版(通用13篇)《荔枝》|人教版篇1课文简析《荔枝》是新选入的一篇文章,作者肖复兴。

乍看题目,文章似要介绍荔枝,细读会发现,作者是在通过第一次买荔枝、与母亲吃荔枝以及母亲临终前为母亲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回忆,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十分重视朗读,要还朗读以正当的地位,而不能仅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荔枝》一文,文不甚深,对于高年级同学来说,作者要传达的意图也不难体会,况且,孩子们已储备了相当的能力与经验。

因此,可完全采取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教学思路一、初步感知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

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2.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1.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北大荒在什么地方?你能讲讲有关北大荒的一些故事吗?课文不是在写荔枝,而是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的话外之音吗?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了些什么?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

这一过程相当重要,也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

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些偏差等等。

关于荔枝的故事

关于荔枝的故事

关于荔枝的故事
荔枝是一种水果,产于中国南方。

因其甜美的口感和美妙的滋味,被誉为“果中之王”。

以下是关于荔枝的一些故事:
1. 荔枝起源于哪里?
据考证,荔枝起源于中国南方,最有可能的地方是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2. 荔枝的历史故事
在古代,荔枝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水果,只有皇帝和贵族才能够享用。

以下是几个关于荔枝的历史故事:
- 荔枝宴:唐朝时期,有位大臣名叫李纲,曾在一顿饭中摆出了数十种荔枝菜肴,轰动了整个宫廷。

- 荔枝诗:唐朝诗人白居易曾有一首《荔枝诗》,描述了他品尝荔枝的心情和荔枝的美丽。

- 荔枝过敏:清朝时期,有位皇帝因吃荔枝得了过敏症,最终导致身亡。

3. 荔枝的药用价值
荔枝拥有多种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失眠、健忘、疲劳等症状。

此外,荔枝还富含维生素 C、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对身体有益。

4. 荔枝的种植环境
荔枝适合在温暖的气候下生长,特别是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荔枝树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土壤,种植时需要特别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荔枝品种大全(100种)

荔枝品种大全(100种)

荔枝品种大全(100种)1.三月红:因在农历3月下旬成熟而得名,是一种早熟品种,主产区为广东的新会、中山、增城等地。

表皮较厚,呈淡红色,龟裂片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缝合线不太明显;荔枝肉呈黄白色,核大,口感酸中带甜。

2.白蜡:中早熟品种,3月开花6月上市,产地为两广一带。

表皮龟裂片峰钝,部分尖锐,果皮薄软,呈大红色,果肉呈白蜡色,口感爽脆清甜。

3.妃子笑:主要产区是在广东、广西等地区,是中早熟优质品种之一,6、7月份成熟上市。

该品种果大、肉厚、色美、核小、味甜,其果实近圆形或卵圆形,果中大,单果重约23.5~31.5克,果皮发绿带红,皮薄肉厚,果肉白蜡色,个大饱满,肉厚核小,爽脆多汁,味清甜带香。

4.白糖罂:茂名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其色泽鲜红,果顶浑圆似歪心形,皮薄而带有鳞皮,果肉呈白蜡色,肉厚核小,肉质爽脆,清甜带蜜香,又被人们称为“蜂糖罂”。

5.桂味:因有桂花味而得名,又名桂枝、带绿,产地是广东茂名地区。

果形呈圆球形或近圆球形,中等大,平均单果重约17克,果皮浅红色,皮薄且脆,果实品质极佳,核小,肉质爽脆、清甜多汁,耐储运。

其中有一种叫“鸭头绿”的,有墨绿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种。

6.糯米糍:在广东地区有着“荔枝之王”的美称,6、7月份成熟。

该品种荔枝最大的特点就是“甜”,糖分多,甜度极高,口感松软嫩滑。

其果形呈偏心脏形,歪柄,平均单果重约25克,果形较大,色泽鲜红间蜡黄,表皮色泽鲜红,龟裂片明显,果皮棘感不明显,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肉厚核小。

7.黑叶:为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亚热带沿海一带广泛种植的古老地方品种,因叶色浓绿近黑而得名,又名叶枝、乌叶。

这种荔枝的表皮呈深红色,一般3月开花6月中旬成熟,较耐贮存。

其果实呈歪心形,裂纹和缝合线明显,平均单果重约19.6克,大小均匀,果皮紫红色,果肉蜡白色,肉质软滑细致,清甜多汁,果核大小不等。

8.仙进奉:增城仙进奉荔枝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果实呈扁心形和心形,果皮颜色鲜红,皮厚而韧,果较大,平均单果重约25克,果肉蜡黄色,肉厚多汁,有蜜香味,味清甜。

关于荔枝的故事与寓意

关于荔枝的故事与寓意

关于荔枝的故事与寓意
荔枝是中国南方的一种珍稀水果,关于荔枝的故事和寓意有很多。

首先,荔枝与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文化中最为著名的故事之一。

据传,唐玄宗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命人从南方日夜兼程快马加鞭,把新采摘的荔枝送到贵妃面前,只为博美人一笑。

这个故事反映了荔枝的珍稀和人们对它的喜爱。

此外,荔枝还有“吉祥物”的寓意。

在中国的婚礼上,常用荔枝作为吉祥物,寓意着“多子多福”。

因为荔枝的种子很多,每个果肉里都有大小不一的种子,所以人们认为吃荔枝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另外,荔枝还有“状元红”的寓意。

在古代,荔枝的红色外表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又被视为最高荣誉,因此人们将荔枝称作“状元红”,寓意着能够带来好运和成功。

总之,荔枝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珍稀水果,有着丰富的故事和寓意。

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还代表着好运、幸福和成功的象征。

荔枝

荔枝

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约10米。

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

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

但不耐储藏。

杨贵妃因喜食荔枝而闻名,使得杜牧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

此外,各代文人墨客也写下了大量关于荔枝的诗词。

荔枝性热,多食易上火,并可引起“荔枝病”。

荔枝果实除食用外,核入药为收敛止痛剂,治心气痛和小肠气痛。

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

花多,富含蜜腺,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1基本特征1.1 形态特征1.1.1 果实荔枝果实由果柄、果蒂、果皮、果肉(假种皮)及种子等五部分组成。

果实的形态、果皮的颜色、壳的龟裂片粗细、缝合线因品种而异。

果形有心脏形、椭圆形、卵圆形及圆球形等。

果实成熟时果皮颜色有鲜红、淡红、紫红、青绿色、黄绿色、黄蜡色等。

果皮由对称的两边合成,其接连处有一小沟状分界线称缝合线。

果实内部为半透明状如凝蜡的果肉,果肉外面有一层薄膜状的内果皮,正常发育的种子皮棕黑色,滑而有光泽,呈长椭圆形。

有两片子叶,不易分开,内缝有淡的半月形小胚芽。

1.1.2 叶荔枝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2~4对,互生或对生,叶形因品种不同而异,有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倒卵形,全叶革质,先端渐尖。

叶基楔形,叶柄短,叶面浓绿,有光泽,叶背灰白色,侧脉不明显。

叶片寿命一般为1~1.5年,春梢及秋梢萌发期是大量新老叶子更新期。

叶片是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制造有机物,供开花结果需要,保持每棵树有一定数量的叶,对荔枝稳产高产起重要作用。

1.1.3 茎和枝梢荔枝为常绿乔木,多年生,高为5~20米。

主干直立粗壮,分枝多,形成圆头或半圆头树冠;树皮光滑,灰褐或黑褐色,纹理密致,呈棕红色,颜色深浅因品种、树龄不同而异。

荔枝的新梢多从枝梢的顶端及其下2~3个芽抽出,一年中新梢抽生的次数,因树龄、树势、品种和外界条件而定。

未结果的幼年树一年可抽生5~7次梢,一般春梢抽1次(2~4月),夏梢抽1~2次(5~7月),秋梢抽2~3次(7~10月),冬梢抽一次(11~12月);中年树在肥水充足条件下,可抽新梢3~5次;老年树一般在采果后抽1~2次新梢,每次新梢从抽出至成熟一般需35~70天。

关于荔枝的优美句子

关于荔枝的优美句子

关于荔枝的优美句子荔枝是一种热带水果,有着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香气。

它的果肉鲜嫩多汁,甜而不腻,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关于荔枝的十个优美句子:1. 荔枝的外皮光滑红艳,宛如夏日的夕阳,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2. 拿起一个荔枝,轻轻一捏,果肉立即溢出甘甜的汁液,令人垂涎欲滴。

3. 一口咬下去,荔枝果肉在口中爆发出浓郁的香味,仿佛置身于热带果园的芬芳中。

4. 荔枝的果肉白嫩透亮,质地鲜脆,每一口都让人感受到水果的鲜活与甜美。

5. 荔枝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6. 荔枝的果肉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7. 在炎炎夏日,吃上几颗荔枝,清凉解渴,仿佛一股清风吹过,让人心情愉悦。

8. 荔枝的种子小巧玲珑,宛如黑宝石般闪耀着光芒,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9. 在一片绿叶的衬托下,荔枝的红色显得格外鲜艳,宛如一颗颗红宝石镶嵌在绿色的世界中。

10. 荔枝的口感醇厚细腻,果肉与种子的交织,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流连忘返。

荔枝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果,其独特的香味和鲜美的口感使其成为人们夏季最喜爱的水果之一。

无论是外形还是口感,荔枝都给人一种视觉和味觉的享受。

在夏日的午后,品尝一颗荔枝,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和它带来的清凉解渴的感觉。

同时,荔枝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对身体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

荔枝的种子小巧玲珑,散发着神秘的光芒,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在一片绿叶的衬托下,荔枝的红色显得格外鲜艳,宛如一颗颗红宝石镶嵌在绿色的世界中,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荔枝的果肉鲜嫩多汁,质地鲜脆,每一口都带来满满的甜蜜和清凉。

荔枝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沉醉其中,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荔枝的口感醇厚细腻,果肉与种子的交织,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总之,荔枝是一种美味可口、香气扑鼻的水果,它的甜美与清凉让人流连忘返,成为夏季的最佳选择。

无论是品尝还是观赏,荔枝都能给人带来愉悦和满足。

古代荔枝的寓意

古代荔枝的寓意

古代荔枝的寓意
古代荔枝的寓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健康长寿:由于荔枝树生命力旺盛,生命周期较长,果实鲜美且营养丰富,因此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赋予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适合赠送长辈以表达祝福他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美好愿望。

吉祥如意:荔枝结果时红艳欲滴,色彩鲜艳,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喜庆。

因其红色果皮,代表着红红火火,寓意生活富饶、家庭和睦,所以在传统节日或喜庆场合,人们常常使用荔枝作为象征物,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富裕与大吉大利:荔枝树四季常绿,多产果实,挂满枝头的硕果象征着丰收和富裕,预示着生活富足、事业兴旺。

尤其是杨贵妃喜食荔枝的故事,唐代时期不惜千里加急送荔枝到京城,这一典故更增添其贵重及吉祥的意味。

追求梦想与爱情:虽然古代荔枝的寓意多偏向于上述几点,但通过李煜与赵飞燕的故事(尽管这个故事可能并非真实历史事件),也可以解读出一种追求所爱、纵享生活的意境,其中蕴含了某种程度上的情感寄托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枝的采后生理特性和保存方法及其研究最新进展2. 1 荔枝果实结构荔枝果实结构最明显的特点是表面有龟裂片。

其果皮由内、中、外三层构成,最外一层为含花青素苷的栅状组织细胞,组织孔隙极多; 中层是细胞间隙极大的海绵状组织,占果皮大部分; 而最内层则为数层组织教秘的薄壁细胞。

外果皮与中果皮之间有石细胞,含有褐色物质。

各层相互间结合十分疏松保水力极弱,在不保湿的贮藏条件下,尽管果肉含水量高,但基本上不能向果皮输送水分致,使果皮不断失水,从而引起果实干枯萎缩和褐变。

2. 2 荔枝采后生理活动荔枝采后呼吸作用加强并形成大量乙烯,果实成熟与衰老加速,果实中营养成分由合成过程向分解过程转化。

2. 2. 1 呼吸作用的影响荔枝为无呼吸跃变期果实,采收后不发生贮藏物的水解作用,呼吸作用以逐渐利用可溶性糖类为主.荔枝在下面3种情况下呼吸作用会很强,1果实采收后的初期刚采摘下的果实呼吸作用较强,随后逐渐降低,最后又会上升,采后内1-4天内,呼吸强度明显下降并存在一个谷点,且各品种之间没有差异。

同时,果皮也相应由红色变褐色,逐渐失水失重而枯萎,海绵组织收缩,细胞间隙减小,细胞互相挤压,孔隙阻塞,从而造成果实无氧呼吸变酸,最后腐烂。

2 果实的大部分变色腐烂时,腐烂使果实呼吸又趋上升。

3果实由低温转到常温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贮藏温度越低则果实的呼吸作用愈低在常温下,不同荔枝细胞中的呼吸作用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下降,由低温转到常温时,呼吸会很快达到最高值,峰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大。

所以,呼吸热是影响荔枝冷藏和冷链运输的重要因素,预冷排除呼吸热是贮藏的有效措施,能降低果实的生理活动和抑制病原菌活动进而降低褐变和腐烂率。

2. 2. 2 乙烯作用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的主要激素,能增加细胞质膜透性,使CO2进入细胞加速氧化过程,促进鞣质和有机物消失。

荔枝内源乙烯向外释放,使环境中乙烯浓度增高,从而又促进果实呼吸代谢,加速其成熟与衰老。

6-BA处理能抑制果实呼吸作用而减缓果实劣变,延长荔枝贮放时间。

但对乙烯产生没有显著影响。

2. 2. 3膜脂过氧化作用荔枝果实衰老、劣变时自由基含量升高,此时内源防御活性氧系统功能减弱,使膜脂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受到自由基的攻击,引起明显过氧化作用。

膜脂过氧化产物(包括醇、醛和脂类)释放出来后可与蛋白质及核酸起反应,从而抑制其正常功能。

外源谷胱甘肽处理可减缓膜脂过氧化作用,延缓果实衰老。

2. 2. 4 营养变化荔枝贮藏过程中,代谢营养物质被消耗,果实采后糖和维生素C 的含量迅速下降,可滴定酸先下降而后随褐变加重而上升,果皮组织的电导率随贮藏期的延长而有所增加。

2. 3荔枝果皮的褐变荔枝采摘、贮藏和销售过程中的成熟程度、物理损伤、自然衰老及病菌感染等都会引起褐变。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果实自身的生理变化引起的褐变,如失水、酶促和非酶促反应、花色素苷的变化等。

2. 3. 1 失水引起褐变荔枝特殊果实构造和果皮组织结构是果皮易失水褐变的前提。

果皮与果肉在结构上完全分离,两者之间无输导组织相连,果肉中水分不能给予有效补充。

果皮组织切片的显微观察显示,果皮角质层较薄,海绵组织疏松,容易失水,同时果皮内输导组织也不发达。

果皮不同部位之间的水分难以有效调节输导。

荔枝果皮含水量比其它水果低,刚采收果实的果皮细胞仍具有比较完整的超微结构。

采收后表皮蒸发脱水,表面有微裂。

随着果皮绽裂,脱水加剧,裂缝通过亚表皮厚壁组织层延伸到果皮而继续脱水果皮龟裂片突起部分是先开始褐变的,其微管细胞与皮孔相通,极易失水。

贮藏后期果皮有1/ 3~1/ 2已变褐时,栅状组织细胞严重萎缩,部分破裂; 果皮大部分变褐时,海绵组织大量失水收缩,细胞相互挤压变形破裂,细胞层次界限不明显。

膜透性测定表明,褐变果皮的电导率显著提高,细胞质膜通透性明显增加,细胞内物质大量向外泄漏。

2. 3. 2 浸水引起褐变薄膜袋保湿包装下的荔枝同样会褐变,但薄膜袋密封包装下果皮的褐变与不包装贮藏时表现的失水褐变不同。

密封包装的果实不论置于什么温度贮藏,果皮中的水分含量变化很小。

其褐变是呼吸代谢作用形成的凝结水浸渍果皮一定时间后引起生理失调,细胞超微结构被破坏所致。

在贮藏过程中,密封包装下果皮的电导率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

细胞质膜选择性逐渐被破坏,胞内物质泄漏。

2. 3. 3 酶对褐变的影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对果实褐变有影响。

在荔枝果皮提取的酚类物质中能分离出多酚氧化酶的天然底物,将纯化的荔枝果皮中的多酚氧化酶作用此底物时发现有褐色物质产生,证明荔枝果皮中存在多酚氧化酶的底物,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是荔枝褐变的内因。

SO2熏蒸和热处理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褐变有影响,测得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低和褐变变化程度基本一致。

采后鲜荔枝中,部分厚壁组织的细胞质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反应。

对荔枝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表明,果皮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要高于果肉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品种之间的差异很小。

对糯米糍、桂味、怀枝和黑叶等品种的组织进行化学定位可认定它们的过氧化物酶变化规律相同,其中糯米糍的活性最高。

采后7d晚熟种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当于采收当天的7 -8 倍。

过氧化物酶可能参与催化酚类物质的氧化,使果皮褐变,减少了内源的活性氧化清除剂。

荔枝果皮和过氧化物酶均有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随着果皮的褐变,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均有新的同工酶带出现,新酶带与酶活性的变化和果皮褐变程度有关。

2. 3. 4其它因素荔枝果皮的细胞液泡和质体膜结构的解体会导致荔枝褐变; 害虫取食伤害会造成局部褐变; 采前过量施用农药和误用农药均可引起药害而导致荔枝褐变; 荔枝霜疫霉病危害接近成熟或成熟的果实可导致果实的不规则褐斑严重者致使全果变黑褐色以至果肉腐烂脱落; 干热天气、日晒、土壤水分含量低以及风刮伤均可导致果实表皮脱水引起荔枝果皮褐变; 采摘时物理伤害和冷冻贮藏或热杀菌剂引起的冷、热胁迫伤害也会导致褐变。

2. 4 荔枝的腐烂变质荔枝腐烂变质主要由腐烂病菌引起包括黑曲霉、黄曲霉、两型壳曲霉、四脊曲霉、无冠构巢曲霉、柱孢属、可可球二孢属、青霉属、盘长孢状刺盘孢和盘多毛孢属等14 种真菌。

3 荔枝保鲜技术根据贮藏温度的不同9荔枝保鲜技术分为3 大类:常温短期保鲜、零上低温中期保鲜和零下低温长期保鲜。

3. 1 常温短期保鲜常温短期保鲜一般指化学药剂防腐保鲜。

常用的防腐药物,如苯来特、特克多、灭菌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残留量涂膜保鲜和生物保鲜液是荔枝常温保鲜的另一途径。

谢建华等在常温下采用魔芋可食性膜处理荔枝,用PE塑料袋包装、贮藏过程中果皮褐变率和好果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基本上防止了果皮失水、腐烂变质。

张福星等用生物保鲜液( fb313)(从真菌与放线菌等微生物菌种发酵液中提炼萃取产物的混合液)的稀释液对荔枝果实浸醮风干,在室内相对湿度80%左右,气( 室) 温高达30±5℃荔枝果实外壳呈鲜艳红色可达6d,商品保鲜可食性效果在9d左右,大于或等于15d 时,50%荔枝果实外壳呈褐色,未见感染病斑,但荔枝果肉开始溢汁或少量干缩并有异味,不宜食用。

赵玉清等制备了系列壳聚糖复合物( CTS-X)用涂膜法对荔枝进行了保鲜研究,在系列CTS-X中筛选了最佳膜保鲜剂9其保鲜效果良好。

熏硫或亚硫酸盐处理是世界上荔枝主产国( 如马达加斯加、南非、以色列、巴西、毛里求斯、澳大利亚等)泛采用的果实采后保鲜技术,这种处理抑制PPO 活性一定量的二氧化硫还可以抑制青霉菌、绿霉菌、霜疫菌及酸腐病等病原微生物的发生与扩展。

经过二氧化硫处理,果实的pH 值降低,果皮细胞渗透性增强,有利于酸液的浸入。

处理后的果皮呈白绿色,22 ℃下3~5d 后果皮恢复粉红色,粉红色可永久保持。

但二氧化硫存在适用剂量及其在果实中残留等问题。

臭氧保鲜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保鲜技术。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又是一种良好的消毒剂和杀菌剂,既可杀灭果实上的微生物及消除其分泌的毒素,又能抑制或延缓果实有机物的水解,从而延长果实贮藏期。

李杰等用不同浓度臭氧水对荔枝果实进行采后处理的结果表明臭氧水对荔枝果实的保色护色有一定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褐变。

如果用1mg/L 臭氧水做预处理9配合其他保鲜技术,可以达到延长贮藏时间、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

臭氧可消除或抑制乙烯的产生,从而延缓果实的后熟作用,同时可以防止果实的霉变腐烂,诱导果实表皮的气孔收缩9降低果实的水分蒸发,减少失重。

用电子束或放射源对荔枝进行低剂量辐射处理,可对霉菌生长、果实呼吸作用及酶活性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经Y 射线处理的果实,总糖含量变化不大,但维生素C含量降低9呼吸明显减缓,酶活性下降。

采用保鲜剂+自发气调+电子束或Y 射线辐射+ 常温贮藏的方法,淮枝可贮藏12-14d,糯米12d9好果率为90%,最佳Y 射线剂量为150~600Gy9电子束为300~900Gy。

但辐射保鲜未应用于生产实践。

荔枝热处理保鲜技术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热点,处理方式包括热水、热蒸汽、干热空气、远红外辐射及微波辐射等。

但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热水和热蒸汽,目的是控制采后果实的病虫害。

热处理可钝化酚类氧化酶的活性,增强细胞透性,协助酸浸复色,可用于果实采后控制真菌病害。

3. 2 低温中期保鲜低温能有效地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微生物的活动,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

荔枝低温贮藏保鲜期约为30d,果实外观新鲜,风味正常,但其常温下货架寿命比未经冷藏的鲜果短,从而给远运远销带来较大困难。

许道钊等荔枝保鲜研究进展189温下货架寿命比未经冷藏的鲜果短从而给远运远销带来较大困难。

3. 3 低温长期保鲜温度越低荔枝果皮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越弱。

低温长期保鲜先在- 23- - 30C 速冻,然后在-18C 以下贮藏,相对湿度为90%。

包装等工作应在-5C低温环境中进行,这样贮藏保鲜期可达1 年以上,但经解冻后,果壳更易褐变、失去原有色泽、风味也差、裂果率高、甚至出现“锈水”现象。

为降低裂果率,可在冻结前把果实0C 预冷再冻结。

对于果壳褐变,一般采用沸水烫漂,柠檬酸,食盐护色法控制。

4荔枝保鲜存在的问题~ 发展方向及对策目前在生产中荔枝保鲜投入的比例不大,在微观技术层面上对保鲜技术研究较少,综合保鲜系统的研究尚未成熟。

1) 在集约化经营的前提下,加大对综合保鲜系统的开发研制,使荔枝从采前、采收、采后及远途运输各个阶段的保鲜措施细致完善,确保每一阶段都把荔枝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

( 2) 为了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控制有机体生理活动,抑制荔枝果实水分蒸发,可以尝试通过结构化水技术使果实组织细胞间水分形成结构化水使整个体系中的溶液黏度升高,结构化水技术是指利用一些非极性分子( 如, 某些惰性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游离水结合的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