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教师资格《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新课标三卷语文答案

2020新课标三卷语文答案1、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了一个严实。
[单选题] *包围裹(正确答案)盖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嗜好shì厌恶èB、崇高chóng 熔化róng(正确答案)C、补偿chǎng结缘yuánD、包揽lǎn 苦难nán3、下面中括号内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单选题] *A.[溺]水(ruò)竹[筏](fá)倒[毙](bì)B.保[佑](yòu)[墓]地(mù)褴[褛](lǚ)(正确答案)C.[混]杂(hùn)埋[藏](cáng)[笼]罩(lóng)D.吹[嘘](xū)[煞]白(shà)[措]施(chuò)4、2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翘首(qiáo)颤抖(chàn)静谧(mì)深恶痛绝(wù)(正确答案) B.纤维(qiān)畸形(jī)蛮横(héng)顿开茅塞(sè)C.莅临(lì)脸颊(xiá)粗糙(zào)至死不懈(xiè)D.摄取(niè)炫耀(xuàn)应和(hè)不省人事(shěng)5、下列词语中中括号内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店[铺](pù)[更]改(ɡēnɡ)B.[薄]雾(báo)[间]隔(jiàn)(正确答案)C.[正]月(zhēnɡ)[扇]翅膀(shān)D.头[涔涔](cén)泪[潸潸](shān)6、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六幺yāo 悯mǐn然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荻花dí恬tián然C、虾蟆陵há嘈杂cáo 钿头diàn转徙xǐ(正确答案)D、江浸月jīn 呕哑yā嘲哳zhā江渚zhǔ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平庸yōng 携带xié(正确答案)B、沐浴mò诱惑huòC、嘈杂záo 揣摩chuāiD、萎缩wěi 热忱shěn8、1“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上一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2020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答案】C
7.讲解《石钟山记》中“古之人不余欺也”,教师列举其他倒装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特点,下列适合的是
A.秦,虎狼之国(《屈原贾生列传》)
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C.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D.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剃论战》)
C.在记录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提炼探究成果
D.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表达能力
【答案】D
6.教学“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教师安排学生梳理“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建立语言资料库,下列适合的是
A.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
A.第一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整合范进相关的信息进行推断
B.聚焦文本细节会影响学生对范进形象的整体感知和认识
C.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教学意图都紧扣第一个问题
D.教师用点拨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探究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答案】A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D.比较材料异同,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文本体裁特点
【答案】A
12.阅读关于朗读教学的反思,按照要求答题。
一些教师安排学生朗读课文时,往往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读出xx语气。“读出感情”,首先需要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中隐含的感情,这依赖于基本的阅读能力。但朗读与理解之间并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朗读依赖理解,但朗读又能够促进理解。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朗读,必须与咀嚼词句紧密融合。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
2020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1. 在完成李商隐的《锦瑟》的教学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七言律诗,下列不合适的是( )。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B.崔颢《黄鹤楼》C.李白《登金陵凤凰台》D.杜甫《春望》2. 导读《朝花夕拾》时,教师借助其中的作品讲解鲁迅的语言特点,下列不合适的是( )。
A.《记念刘和珍君》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藤野先生》3. 在完成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的教学后,教师建议学生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培养阅读兴趣,下列不合适的是( )。
A.《海的女儿》B.《麦琪的礼物》C.《绿野仙踪》D.《夏洛特的网》4. 某教师在八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成长的岁月”展开阅读,下列不合适的是( )。
A.《春风沉醉的晚上》B.《麦田里的守望者》C.《青春之歌》D.《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5. 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的是( )。
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6.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一句中“先”、“后”的用法,下列语句中包含相同用法的是( )。
A.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C.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7. 某教师将《故都的秋》的教学目标表达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上述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
A.三维目标即三个目标,每篇课文都需要三个教学目标B.三维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须融合三个维度C.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为重要,教师应予以关注D.三维目标分别表述,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8.关于语文教学参考用书的功能,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以下教学活动中,不属于“引导发现法”的是: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修辞手法B.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主题的思考C. 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总结出中心思想D.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让学生按照字义推断词义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教学”,其目的是:A.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B.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C. 强化学生的语法知识D.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3、在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悲壮(bēi zhuàng)、振兴(zhēng xīng)、琢磨(zhuó mó)B. 稳健(wěn jiàn)、纷扰(fēn rǎo)、翱翔(áo xiáng)C. 贞观(zhēn guān)、绮丽(qǐ lì)、翱翔(áo xiáng)D. 坚韧(jiān rèn)、琢磨(zhuó mó)、颤栗(zhàn lì)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有力支持。
B.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C.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设施等。
D.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题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实词理解存在困难,教师应该采取以下哪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A. 直接讲解,详细解释每个实词的含义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C. 让学生自主查阅字典,查找实词的释义D.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实词的用法和语境6、题干: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教师要求学生关注诗歌的哪些方面?A.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B.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C.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D. 以上都是7、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汉高祖刘邦8、在古汉语中,“之”字最常见的用法是?A. 表示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B. 表示动词后接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C.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上述所有选项9、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练习法 10、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下哪种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A. 预测策略B. 理解策略C. 推理策略D. 筛选策略11、在《红楼梦》中,“冷月葬花魂”这一诗句暗示了哪位人物的命运?A. 林黛玉B. 薛宝钗C. 史湘云D. 妙玉12、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先生所著?A. 《呐喊》B. 《狂人日记》C. 《茶馆》D. 《阿Q正传》1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
2020全国ⅲ卷语文 解析

2020全国ⅲ卷语文解析一、论述类文本(共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
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
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
《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
2020年高中教师资格《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高中教师资格《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校本课程“阅读与感悟”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向学生推荐了几篇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的外国文学作品,以下不适合的是( )。
A.《老人与海》B.《高老头》C.《大卫科波菲尔》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答案】B。
解析:A项中的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C 项中的大卫是狄更斯塑造出的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事业成功和家庭圆满的人物;D项中的保尔·柯察金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出为了革命奋斗终身的革命者。
B项高老头巴尔扎克塑造出的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故本题选择B项。
2.学习柳永的《雨霖铃》,老师引导学生鉴赏诗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教师让学生举例,和“柳”有关,并与其有相同的情感基调的诗句,下列例句不恰当的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诗经》)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D.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2.【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诗句是表达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ABD三项中的诗句都是表达离别的感伤基调,只有C项纯粹写春天的杨柳。
故本题选择C项。
3.教学《鸿门宴》,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词类活用,下列没有词类活用的是( )。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然而不王者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沛公欲王关中3.【答案】A。
解析:A项,王即大王;BCD项的王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故本题选择A项。
4.关于虚词的学习是高中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下列是关于“而”字的句子,其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C.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参考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中的“而”均表示递进关系;C 项中的“而”表转折关系。
2020下半年陕西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试卷及答案

2020下半年陕西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试卷及答案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引导学生回顾陶渊明的诗句,学生思考后自由作答,如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
教师总结,引出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并板书课题。
【板书:归园田居(其一)】(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尝试划分停顿节奏。
2.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文意。
3.思考标题含义:“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回归田园,种田度日的隐居生活。
题眼是“归”。
(三)深入研读1.从何而归?(尘网、樊笼。
)预设:“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明确:“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激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樊笼”比喻为官场生活。
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板书:从何而归—樊笼】2.为何而归?(性本爱丘山。
)明确:(1)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实则为了养家糊口,大济苍生。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2)“守拙归园田”表现出诗人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
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板书:为何而归—本性】3.归向何处?预设:归向园田(田园风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A. 江畔何人初见月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大古典小说之一?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聊斋志异》3、题干: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A.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B.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C. 强化学生的语法知识D.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题干: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体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风格?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杜甫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A. 贾元春B. 林黛玉C. 薛宝钗D. 妙玉E. 史湘云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方法被称为: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提问启发式教学D. 案例分析法E. 角色扮演法7、在下列教学案例中,教师最有可能运用的是哪一种教学方法?A. 教师讲解,学生听课B.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C.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D.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8、下列关于语文教学目标制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教学目标应该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B. 教学目标应该只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C. 教学目标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D. 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9、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
•B、《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C、《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
•D、《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由高鹗续写完成,这部分与前八十回风格完全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中教师资格《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1. 在完成李商隐的《锦瑟》的教学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七言律诗,下列不合适的是( )。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崔颢《黄鹤楼》
C.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D.杜甫《春望》
2. 导读《朝花夕拾》时,教师借助其中的作品讲解鲁迅的语言特点,下列不合适的是( )。
A.《记念刘和珍君》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藤野先生》
3. 在完成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的教学后,教师建议学生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培养阅读兴趣,下列不合适的是( )。
A.《海的女儿》
B.《麦琪的礼物》
C.《绿野仙踪》
D.《夏洛特的网》
4. 某教师在八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成长的岁月”展开阅读,下列不合适的是( )。
A.《春风沉醉的晚上》
B.《麦田里的守望者》
C.《青春之歌》
D.《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5. 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的是( )。
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6.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一句中“先”、“后”的用法,下列语句中包含相同用法的是( )。
A.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C.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7. 某教师将《故都的秋》的教学目标表达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上述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
A.三维目标即三个目标,每篇课文都需要三个教学目标
B.三维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须融合三个维度
C.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为重要,教师应予以关注
D.三维目标分别表述,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
8.关于语文教学参考用书的功能,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解读教学文本,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依据
B.提供相关素材,帮助教师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C.阐释编者意图,帮助教师把握文本的教学价值
D.提供学情调研方案,帮助教师确定教学难点
9.某教材设置了“满怀豪情,放声高歌——走进宋词豪放派”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人该专题的是( )。
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贺铸《青玉案·横塘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C.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
D.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宋祁《玉楼春·东城渐党风光好》、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0.某教师上作文课时,搬来一把椅子坐在学生面前,然后拿出一支烟,慢腾腾地抽起来。
学生都看傻了,沉默不语。
三分钟后,教师熄灭烟头说:“请同学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当教师犯错时’。
”对这一情境创设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A.形象的语文
B.新奇的游戏
C.模拟的行为
D.真实的事物
11.阅读下面的写作教学课堂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巧克力的甜和其他糖果的甜有何不同?巧克力的味道会让你联想起什么?假如让“巧克力”成为一个意象,你觉得可以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运用?
生1:巧克力的甜带有一种苦涩,但苦过了之后,就有一种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