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作品分析
影视分析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作品走进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我们小组对近期观看的几部影视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总结。
以下是我们对这几部影视作品的分析总结报告。
二、影视作品概述1.《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改编自中国古典神话的动画电影,讲述了哪吒与命运抗争、成长的故事。
该片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美的画面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2.《我不是药神》《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一位普通药商为了拯救患者,勇敢地走上违法道路,最终引发社会关注的故事。
该片以真实的人物、感人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引发了观众的热议。
3.《流浪地球》《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电影,讲述了地球面临巨大灾难,人类为了生存,勇敢地踏上寻找新家园的征程。
该片以宏大的场面、紧张的剧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三、影视作品分析1.《哪吒之魔童降世》(1)主题分析:该片以哪吒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展现了勇敢、担当、善良等优秀品质。
同时,通过哪吒与命运抗争的故事,传达了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信念。
(2)人物分析:哪吒作为主角,勇敢、善良、正直,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他的成长历程让观众感受到了勇气和担当的力量。
(3)艺术手法分析:该片运用了丰富的动画表现手法,将古典神话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画面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感。
2.《我不是药神》(1)主题分析:该片以药价问题为切入点,揭示了社会现实问题,引发了观众对生命、道德、法律的思考。
(2)人物分析:主人公程勇是一位普通药商,他为了拯救患者,勇敢地走上违法道路,最终成为社会的英雄。
他的行为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3)艺术手法分析:该片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社会现实,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紧张的剧情,让观众深受触动。
3.《流浪地球》(1)主题分析:该片以人类命运为背景,展现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勇敢和团结。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作品剖析范文 / 影视作品剖析指导影视片剖析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就地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若是观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剖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
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异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所以影视作品的剖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种类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
无论所供给的影视作品是哪一种种类,剖析总要从艺术剖析的角度进行而不可以是复述性的内容归纳或平常而谈的观后有感。
考生要联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讲解、主持等各方面的因素,对其主题内容、构造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剖析。
不求八面玲珑,但求集中深刻,有独到的视角,力争写出自己的独到的感觉,表达拥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对一部比较完好的故事片种类的影视作品,常有的详细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评片名,是影视片的详细名称。
片名不不过个称呼的符号,还包含着以下涵意:(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引诱和示意,因为它在必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了必定的文化内容。
( 2)统率意义。
片名起的新巧,诚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质的,还应看片名能否担当了统率、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
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能否和影视片内容有关或许一致。
有的好片名不不过吻合影视片内容,并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谈论的必需。
(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
为了把剧本转变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思将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
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款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确实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详细要求。
这是导演艺术创建力的表现。
2)导演手段。
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详细的表现手段,经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
电视新闻作品赏析3篇

电视新闻作品赏析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电视新闻作品赏析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电视新闻作品赏析篇1电视新闻作品评析[摘要]:我国电视新闻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从最初的设备极其不完善到今天我们能够独立、及时、有效、广泛地播报全球新闻,其发展已经深深影响到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
现在,网络化、平民化的电视新闻,正逐步与世界接轨,与时代进步相呼应。
[1]以下笔者将对两则电视新闻消息进行评价和分析,由于才疏学浅,还望包涵。
[关键字]:电视新闻;评析;比较“李克强探望残疾孤儿”评析首先,这是一则长短适中的告知性新闻,主要是围绕了国家总理李克强前往八一儿童医院探望医院内残疾孤儿的详细报道。
在新闻播放的开头,该视频使用的是非同期声的解说词,也就是说该视频是在拍摄结束后经过后期的录音加工处理才得以播放。
从一开始的解说词:“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来到八一儿童医院,看望在这里就医的残疾孤儿,并向全国少年儿童祝贺节日。
”简单的几句解说词,清晰明了地交代了此次新闻的主角和原因,没有冗长的反复介绍,给人一种爽快的节奏。
将整个新闻重点瞬间呈现在观众眼前,容易理解。
在解说词过后,就开始进入新闻的重点,这时候画面中突然冒出一个条导语,写着“李克强在“六一”前夕看望残疾孤儿时强调把社会关爱和制度保障作为送给孩子的节日礼物”,个人认为这个导语的出现恰到好处,因为它正好把接下来要播放的新闻片段重点提前通过文字叙述呈现给观众,好让观众能够即时地明白片段接下来即将要讲什么,防止因为片段播放速度和播音员语速过快而忽略了主要内容到底讲的是什么。
而此时镜头的重点放在总理李克强身上,然后固定他跟医院医生的对话场景。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此刻播音员说到李克强跟医生们谈话的时候,镜头依旧停留在李克强身上,对于另一个重点人物——医生,却始终见不到身影他们的身影。
然后镜头一放就把重点投放在残疾孤儿身上,画面中的孩子手拿玩具枪,一脸微笑的样子,对于眼前众多人围在自己身边毫不在意,目光一直停留在手中的玩具枪,这时候的镜头画面是刚好正对着孩子,很自然地把孩子天真无邪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分析

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分析一、电视剧剧本分析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电视剧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剧剧本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电视剧剧本的特点和创作要求。
1.角色设置电视剧一般具有较多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性格、身份和目的。
因此,剧本需要仔细地设定每个角色的特征,使得观众能够清晰地辨认每个人物并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定。
此外,由于电视剧的故事通常会在多集中展开,因此每个角色的角色情节也应该得到深入的呈现,以促进情节的推进。
2.故事情节电视剧故事情节通常比电影更为复杂,因为一部电视剧通常由多集组成。
因此,剧本需要设置大量设么塑造一个详细的故事情节,同时要确保情节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还需要合理地安排剧情转折和高潮,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3.对白对白是电视剧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好的对白可以增强角色的个性化,深化情节,引起观众的共鸣。
因此,在剧本创作过程中,需要仔细考虑每个角色的语言风格,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创造出符合剧情需要的对话。
二、电影剧本分析与电视剧相比,电影的剧本通常更为紧凑、简洁。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电影剧本的特点和创作要求。
1.基本构架一部电影通常由三幕和五幕两种构架组成,分别对应着电影的起始、发展和高潮阶段。
每个阶段都需要有针对性地塑造角色和推进情节。
2.节奏和速度与电视剧相比,电影的时长往往更短,因此电影剧本需要紧凑、快节奏。
在创作电影剧本时,应该追求简洁而明确的语言风格,避免过多的细节和冗长的情节,要注意时时刻刻掌握观众的注意力。
3.电影主题通过各种手法、创意的表达方式,在电影剧本中塑造一个主题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把目标和情感传达给观众。
总之,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剧本的创作都是作品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需要认真的考虑各种元素,如角色的设定,情节的分类,对白的呈现、背景音乐等。
通过对剧本的精心创作,才能创造出更加成功的作品,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体会到电影电视剧的无穷魅力。
电视剧剧本范文赏析

电视剧剧本范文赏析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电视
剧《红楼梦》更是将这部经典之作搬上了荧屏,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对《红楼梦》的剧本进行一番赏析。
首先,剧本的叙述手法非常独特。
它采用了叙事和对话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人
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剧情,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真实。
比如在第一回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话就展现了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纠葛,让观众更加容易地理解剧情。
其次,剧本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
每一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使得观
众能够很快地对他们产生共鸣。
比如贾宝玉的多愁善感、林黛玉的聪明伶俐、王熙凤的精明能干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剧本中的对话和行为展现出来的,让人印象深刻。
再次,剧本的情节安排非常巧妙。
它将原著中复杂的情节进行了精简和改编,
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
每一个情节都紧扣主题,既有情感纠葛又有家族恩怨,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禁为主人公的遭遇而动情。
最后,剧本的语言非常优美。
它采用了古典文学中的优美词藻和修辞手法,使
得整个剧本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生动感。
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故事本身的魅力,还能够享受到语言的美感。
总的来说,《红楼梦》的剧本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
它通过独特的叙述手法、成功的人物塑造、巧妙的情节安排和优美的语言,将原著中的精髓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这样优秀的剧本问世,让观众能够在欣赏电视剧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电视作品分析之电视纪录片分析案例——《最后的山神》解析

电视作品分析之电视纪录片分析案例消逝的精神家园——《最后的山神》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
以电视栏目为依托、以精英文化形态为主导的纪录片呈现一片繁荣,其创作者大多具有较强的文化意识,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强烈的思辨意识和人文关怀从民俗学、人类学角度挖掘题材。
、而《最后的山神》就是我国人类学纪录片的代表之一。
《最后的山神》将镜头对准鄂伦春民族最后一位萨满孟金福(萨满类似于汉族的巫师,也就是与山神沟通的灵媒),通过他在山林间自由的原始的生活,让我们看到鄂伦春人走出大兴安岭的深山老林以后,老一辈人对传统狩猎生活的留恋以及与山林割不断的精神联系,也反映了新的生活对他们的冲击。
作品的格调始终笼罩着一种淡远的忧伤,树木和动物的减少、定居的生活方式,改变了鄂伦春人的生活。
山神在逐步消失,作为最后一个萨满,孟金福是孤独的。
当他刻有山神的树被砍伐之后,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
在拍摄者的要求下,他表演了最后的一次“跳神”,然后,孤独地上路了,带着,种行将消逝的文化形态。
本章结合人类学纪录片的特点,对《最后的山神》进行一些分析。
一、人类学纪录片人类学纪录片是在人类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人类学研究方法和影像表达手段,对人类文化进行观察和研究,将所取得成果用形象化方式表述出来的一种纪录片类型①。
最早创作者可推至纪录片的始祖弗拉哈迪,他的作品《北方的纳努克》被公认为人类学纪录片的滥觞,也是被国际影视界公认为第一部完整意义的纪录片。
另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拍摄人类学纪录片的是瑞格纳特,l989年他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非洲民族学博览会上用电影纪录了非洲沃格夫妇女制作陶器的过程①。
在《北方的纳努克》中,弗拉哈迪跟随纳努克一家远行,用镜头纪录了一种正在消亡的文明——原始的爱斯基摩人。
弗拉哈迪的创作在“非虚构”的原则之下,采取一种积极介入的方式进行拍摄,比如为了便于拍摄而搭建新的冰屋,运用“重演”和“主观干预”的办法,等等。
这点在《最后的山神》这部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要求孟金福表演“跳神”。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来记录、分析、解释和描述真实历史事件、人物、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科学技术和艺术创作等内容的影视作品。
电视纪录片不仅是一种传播真实信息的方式,也是一种对真实世界进行审视和记录的媒介形式。
在电视纪录片中,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还有丰富的结构,并且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对于内容的表达和传达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包括导言、主体、结尾等几个部分。
虽然每个纪录片的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部纪录片通常包含上述几个部分。
接下来将对这些部分进行分析。
首先是导言部分。
导言是纪录片最开始的部分,通常是通过画面、声音和文字描述纪录片的主题和基本情节,并引导观众进入纪录片的世界。
导言的目的是引起观众的兴趣,让观众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期待。
导言通常会设计一些引人注目的内容和画面,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产生探索和了解更多的欲望。
导言部分在纪录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影体验,还可以为接下来的内容奠定基础。
接下来是主体部分。
主体是纪录片的核心部分,其中包括丰富的内容和详细的描述。
在主体部分,纪录片会通过现实的画面、真实的声音和丰富的文字等手段,对主题进行多角度的阐释和说明。
主体部分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图像资料和音像资料,并且往往会有专家学者的解说和分析。
在主体部分,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往往会设计得十分严谨和有序,以保证观众能够清晰地理解纪录片所要表达的内容。
最后是结尾部分。
结尾通常是纪录片的结束部分,结尾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总结性的陈述,也可以包括一些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预测。
结尾部分还可以对主题进行一些深度的思考和概括,让观众在纪录片结束之后继续产生思考和思考的余韵。
结尾部分对于给纪录片画上完美的句号,为纪录片的完成增添了一些美感和情感。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结构可以使纪录片更加有说服力,更加有吸引力。
在结构设计上,电视纪录片的导言、主体和结尾需要相互配合,通过合理的编排和剪辑,使得内容表达更加准确和生动。
电视作品分析 第七讲 英和白 分析

• 电视记录片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私人化的东西。它是作者 个人描述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法。以人文关怀为宗旨的人 文纪录片关注生活,关注人类精神,以独特的审美视点和 角度通过平民视角来反映人类社会,对人类精神家园进行 终极的探寻。表现出人文主义的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 在2001年的四川国际电视节获得金熊猫大奖的电视记录片 《英与白》可以说是这种人文主义纪录片的最具有代表性 的作品。我们试图从“形而上”的层面对这部电视记录片 进行解读,来探求这作品是如何对人性的终极关怀的。
• 细节 • 在纪实性作品中,细节的捕捉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情景和 人物性格的屏幕体现,往往是有许多富有生命力的细节构 成的。 • 《英与白》中细节表现充分展现了英与白的“厮守”,展 现出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和情感的交流。“英”处在发 情期的时候,抱着“白”,吻她,抚摸她的头发等等来展 现英与白的情感的沟通。
• 主题: • 通过对人文纪录片《英与白》形而下的探讨,分析《英与 白》是如何通过画面语言对当代人精神层面探寻。随着社 会的发展人类自身在发生着异化,人类已失去了精神家园 ,《英与白》正是对人类精神的终极探寻。我们看到了一 种文化拯救的使命感。
• 角度 • 所谓的角度,是指创作者观察和反映生活的总视点,也就 是站在什么位置上,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去观察和反映社会 生活。同一的社会生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表现 。选择独特的最佳视点可以更加艺术地反映社会风貌,时 代气息和人物的心态。
• 剪辑 • 在剪辑该片时,作者更多加入了自己的创作观念。这也是 张以庆的创作理念。 • 交叉蒙太奇 • 分别把英英和白的生活交叉在了一起。片中有很多描写白 生活的场景,包括白的饮食(吃面加很多番茄酱)、白所 欣赏的音乐等等,都很自然地穿插在了以描写英英为主的 片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栏目的基础知识
• 电视节目: 指电视台各个频道为了使观众收视方面,把节目按照内
容分成板块并且每个版块都有一个名字,且在一定时间内 播出的形式。 • 特征和特质: • 特征:固定化——有固定的栏目、内容和 收视群体;
综合性——节目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参与性——开放的节目形态,许多节目需要观众的 参与完成。 特质:节目的丰富多彩。
• 第三,摄影摄像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艺术创造, 对摄影摄像的评论要有理论准备,又要评论实 践。
5.开头与结尾分析
• 同时评论一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应注意: • 第一,两者的关系。 • 第二,两者的对照。 • 第三,两者的意义。 • 第四,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如何。
题型示例
• 题型一:仔细观看电视散文《丽江印象》 之《龙潭春晓》,回答下列问题。(总字 数不少于1000字)
• 分析情节。情节安排,不单纯是生活的直 接展现。
4.摄影摄像分析
• (1)构图。是指进入摄影摄像镜头映现到 胶片磁带上的各种(或一种)物体,在画 面上所占的位置及相互连接的关系。换句 话说,是进入摄影摄像像框的景观是一种 怎样的图例。
• 景别。由于景别的不同,有全景、中景、 近景、特写、大特写之分。
电视作品分析 杨如倩
导言
电视播出
电视作品
通过作者的创作活 动产生的具有文学 、艺术或科学性质 而在电视上播出的 一切智力成果。
电视节目
电视台各种播出内容 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 出形式。也即电视台 和其他电视制作机构 制作的供播出或交流 的、具有完整内容的 电视作品。
导言
文字语言
视觉语言
电视作品
听觉语言
• 光的第二作用则是对拍摄对象的强调,或强或弱 的光线,或顺或逆的拍摄,反映出影片的作者对 事物的某种强调。这种强调,既应和剧情的发展 相关,又应同叙述的态度与方式相联。
• 综合起来,光的运用从其基本的层面来看是表现 环境的特定性。从更深的层面来说,则表现创作 者的情感态度,给观众以情绪、感觉上的影响。
• 四、主持人
• 主持人是构成节目风格的重要因素,跟节目的定位相得益 彰,有些是以主持人为标志而定制的往往根据主持人的学 识、风格啦选题或设计节目。对于主持人,可以分析其节 目的定位和主持人的特色等。
电视节目分析提纲和写作
• 提纲
• 节目内容概括,10% • 思想教育意义,10% • 艺术特色总说(即总体手法、总体艺术特征),20% • 本片艺术特色举例(选择一到两个艺术独到之处),15% • 本片的艺术特色细节(2—3个精彩细节),15% • 本片的缺点与不足,10% • 对不足和缺点的建议和意见,10% • 结束语,10%
• (1)影片中用以表达春的元素有哪些? (至少列举5个)
• (2)“龙潭春晓”的背景音乐在影片中起 什么作用?为什么?
• (3)分析影片是如何表达“春晓”主题的。
电视栏目分析
• 考试形式:当场看一段或一期15—30分钟 的电视节目,然后写1000字左右的电视机 目分析。或者回答试卷上的提出的问题。 或者直接回答考官现场提出的问题
3.主题(文化)分析
• (1)主题的基本概念
• 主题是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中 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
• 主题是作品内容核心,是作品的灵魂与统 帅,既贯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核心 作用。
• 主题从作品中体现出来,包含着作者对社 会生活的认识、评价,渗透着作者的美学 理想和社会理想、世界观。
注意问题
• 集中注意力,做笔记 • 立即拟定提纲 • 确立写作材料 • 搞清楚是“问答式”还是“文章式”的分析 • 对文章式的分析形式的把握 (1)作品主要表现什么?主题及主题的显示意义,给我们的启示? (2)如何表现主题? (3)在你准备结束前,如果忘记在整篇中提到最成功的地方,结束时
还有个机会,这也可以引起老师的注意。 • 分析节目要到位。 • 分析关系和逻辑思维要清晰 • 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 (5)摄影摄像分析的主要原则:
• 第一,摄影摄像可以单独评论,但不能与作品 整体割裂开来。摄影摄像是一种艺术创造,这 种创造要纳入影视片的总体构思中加以检验和 认识。
• 第二,摄影摄像作为艺术创造,不只是对自然、 生活、事件等拍摄对象的还原,还要看摄影摄 像师的创造性劳动,怎样去表现、创造美与美 的形象。
(3)分析主题的方法
• 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头 到尾,从各方面来认识作品的总体倾向。
• 分析具体的艺术形象。主题是从作品的艺 术形象中体现出来。
• 主题不是夹杂、安排在作品中的几句评论, 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层意蕴,理解作者的思 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确。
• 重视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 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
辅导大纲
• 3.学习重点(知识点) • 电视作品包括电视诗歌、电视散文,电视
专题片、电视纪录片等。应针对节目本体 分析。并注意以下知识点的学习: • (1)作品的主题和文化意义。 • (2)音乐、音响、画面等影视语言。 • (3)作品的显著特色。
电视作品分析策略
• 1.片名分析 • (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
• (2)掌握基本的影视艺术常识。
• (3)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 (4)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辅导大纲
• 2.学习要求 • (1)观看电视作品,对照作品的相关评论,
学习电视作品分析的一般方法。 • (2)了解并掌握影视语言的基本要素(音
乐、音响、画面等)、功能及其表意方法。 • (3)学会不同作品的比较分析。
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 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 • (2)统领意义。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 向电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 看片名是否和电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 • 《沙与海》、《最后的山神》)编导手段。编导为突出作品主题,要 在电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 过人物及其活动感染给观众。
(2)主题的体现形式
• 在电视作品中,主题蕴藏在整个画面、声音所 构成的整体屏幕形象中,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展现中显露出来。
• 与此相关,主题还可以在影视片主要人物形象 的塑造上,在主人公的形象上,在主人公的命 运中,体现着生活、社会、人生的意义,对主 要人物的塑造可以反映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倾向。
• 主题还可以体现在情节上。情节的发展,即事 件的进程、结局,也包括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 与评价。
录音设施,使录音的节目能反映其精华。 4、剪辑:分析剪辑师画面镜头组接是否合理,各种特技画面到位; 5、合成:反而系图像、语言、美术、音响、音乐等多种元素是否按
照一定的章法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分析节目制作时,要特别关注片头、片尾 部分,分析片头是怎样出现的,片尾是怎 样结束的,呼应的效果如何?两者的画面构 图有什么寓意,色调节奏感如何等。
• 编导手段包括: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镜 头之间的组接;音乐、音响、语言的运用; 场景变换;气氛烘托等。
• 分析编导手段运用,要根据电视片的具体 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 性。
(2)编导风格分析
• 风格,是作品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现。 • 编导在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
于其他编导或作品的追求、创造的特点, 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分析编导风格不仅是对编导创造力的一种 衡量,而且是对分析者鉴赏力的一种衡量。 • 不能把风格的帽子随便乱戴,也不能对明 显的风格视而不见
• (3)色彩。生活中万物各有其色。影片中的 色彩,首先要解决的是对生活中物体色彩美 丽的还原。
• 一般地说,生活中的色彩应当在影片中得到 生动的展现。
• 但这不是色彩的全部,影视片中的色彩,不 是对生活中色彩的堆积和罗列,而是体现着 创作者的精心构思与创造。
• (4)镜头的运动。在拍摄运动着的人物或事 物时,摄影机在运动中跟踪拍摄对象,是摄 影摄像中越来越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显露出 摄影摄像师的技巧与风格。
电视节目分析角度
• 一、内容
•
主要分析节目的内容定位是否贴近节目的受众,是否具有自身
的特点。节目的内容定位表现为节目的主旨、性质、内容、功能、受
众范围、文化品味、民族与地方特色。分析时可以侧重一个侧面。
• 二、结构
主要分析节目怎样开始、怎样发展怎样结束的逻辑过程,节目 的起承转合是否严密、线索是否清晰等。
导言
视觉语言
镜头
摄像
组接
场景
导言
听觉语言
音乐
无声
音响
声音
导言
视觉语言
听觉语言
情节内容
主题内蕴
综合评析
辅导大纲
• 1.学习目标
• 艺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电视作品 的感悟、鉴赏和借鉴,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应 能对电视作品进行基本的分析、评论和总结, 并达到以下目标:
• (1)具备基本的电视作品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 力。
• 角度。常见的拍摄表现角度有:平摄、俯 摄、仰摄等。这些角度的选择,在于剧情 的演示和感情的寄寓。
镜语
示例
• (2)用光。包括对自然光(太阳和月亮)、人 工光(灯光)的利用。
• 光的第一作用是表现特定环境,而每个环境都有 其相应的光线。用光表现特定环境下的人与景物, 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
• 节目分类:
• 新闻类节目:口播、录像、专题新闻、访谈和调查等类型 • 教育类节目:文化教育类、社会教育类 • 文艺类节目:专题、综合文艺;晚会节目和各种文艺专栏 • 体育类节目:比赛、新闻、知识、欣赏、健身健美等 • 服务类节目:衣食住行、卫生保健、就业、征婚、气象、
交通旅游、购物、烹饪、家庭工艺、房间布置
电视节目分析写作建议
• 第一部分:先写对给定电视节目的总体认识,看法。 • 第二部分:写针对这一期节目的看法,如《新闻调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