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反倾销原因、现状及应对措施
分析当前反倾销现状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分析当前反倾销现状及我国的应对策略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出口产品的日益增加,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遭受的反倾销诉讼也越来越多,严重损害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从我国外贸企业的反倾销现状、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出具体对策,解决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所面临的问题,促使我国企业合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反倾销对策措施自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贸易领域形势严峻,一方面国际性金融危机导致了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国际贸易大幅度的减少,贸易融资困难,虽然近期全球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国际贸易环境还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出口能力的加强,出口商品的增加,以美国、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频繁对我国实施反倾销,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反倾销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1 当前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的主要现状1.1 反倾销案件数量近年来不断上升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我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的主要对象。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反倾销手段作为保护本国利益的最佳工具之一。
到2009年年底为止,全球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贸易救济调查107起,从反倾销的立案调查的数量上来看,我国是世界上遭遇到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
1.2 反倾销的产品对象根据WTO的统计数据得知,我国反倾销的对象主要涉及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十几年来,国外反倾销指控我国出口商品涉及到化工、医药、矿产、轻工、家用电器、纺织、工艺、食品、土畜产品等。
其中化工、矿产品首当其冲。
这些对象集中于低附加值或劳动密集型产品上。
2 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分析2.1 价格竞争的影响,产品以质取胜我国由于劳动力廉价丰富,出口产品多是劳动密集型或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如纺织品、化工产品等,产品附加值相较低,企业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导致商品出口价格不断下降,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从而对进口国企业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而且这些产品的附加值相对偏低,容易给进口国造成低价倾销的假象,从而招致进口国反倾销控诉。
中国企业面临反倾销现状及应对措施

中国企业面临反倾销现状及应对措施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支持出口,企业积极参与出口,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企业频频遭受国外企业的反倾销立案调查,给国内企业和中国产品的出口造成极大的障碍和压力,反倾销以成为中国企业目前难以逾越同时又必须逾越的一道障碍。
那么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着怎样一个现状呢?而我们又应如何应对这种状况,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加强防范,以及对已被指控具有反倾销行为的企业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本文从倾销与反倾销概念出发,来界定怎样的行为才是倾销行为,对怎样的行为才被视为正当的反倾销行为。
文章论述说明了中国企业出口遭受反倾销现状、防范应对措施,希望可以加强我国出口企业的国外市场的竞争力立足于世界之林,加快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反倾销案已经成为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中国出口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和挑战。
中国目前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案最多的国家,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糖精和盐类的首次反倾销立案调查以来,中国企业就不断遭到国外企业甚至政府行为的反倾销案立案调查。
遭受反倾销案件数量急剧增加。
上个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30. 5起,比80年代年平均增加24起。
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
到目前,反倾销指控的国家涉及到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六大洲的32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遭受反倾销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大。
反倾销指控集中在五矿、化工、轻纺、土畜等产业,涉及到工农业产品4000多种。
中国企业遭受的立案调查和中国企业的出口总额是极其不成比例的,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提到反倾销当然也就离不开倾销这个话题。
下面我就讲一下什么是倾销:1994年的关贸总协定第6条规定,如果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其本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价值进入另外一国商业渠道,该产品被认为是倾销。
倾销主要分为商品倾销和外汇倾销两大类:(1)商品倾销:A、持续性倾销:或称为国际价格歧视,是国内垄断者通过在国内市场(通过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加强隔离)上的卖价高于国际市场(必须面对外国生产者的竞争),使总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持续倾向。
中国频遭反倾销原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纲要:最近几年来中国向来是世界上遭到反畅销数目最多的国家,屡次遭到的反畅销对我国造成了重要损失。
文章从我国出口贸易的连续增添、出口公司低价竞销、“非市场经济地位”等方面剖析我国遭到反畅销的原由,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要点词:反畅销,出口贸易增添,应付举措从1995 年开始,中国遭到的反畅销数目向来位居世界前列。
据统计,自1995 年起全世界反畅销检查数目为 2840 起,而同期中国遭到反畅销检查共 469起,占全世界数目的16.5%,远远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这些反畅销检查涉及我国五矿、化工、轻纺、机电、农产品等4500 多种商品。
中国已经成为反畅销的最大受害国。
据专家估量,自 1979 年 8 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提第一例反畅销案以来,中国遭到的反畅销损失大概有800 亿美元。
这样严重的反畅销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商讨。
一、我国频遭反畅销的原由( 一) 我国遭到反畅销数目的增添是我国出口总量快速增添的必定结果我国 1995―2005 年的出口额和遭到的反畅销数图数据根源:年出口额数据根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反畅销数据根源于宋永辉 , 马少凌 . 我国出口产品遭到反畅销的原由剖析及对策研究 [J]. 公司经济研究 ,2007,(1).从图中能够看出,我国每年遭到的反畅销数整体上是跟着我国年出口贸易额的增添而增添。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由是:假如一个国家不参加国际贸易,即对出门口商品量为 0,则不行能遭到反畅销;贸易量越多受到反畅销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也就是我国遭到的首例反畅销为何出此刻 1979 年的原由,因为那时我国产品才正式参加国际贸易竞争。
以后跟着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增添,我国参加国际竞争的产品种类愈来愈多,出口商品的数目愈来愈多,这样我国遭到反畅销的时机就越多,因此遭到反畅销的数目也会越多。
( 二) 我国出口公司低价竞销是我国遭到反畅销的重要原由低价出口竞销是指出口公司以便宜的价钱作为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排斥竞争敌手,以达到薄利多销或垄断市场的目的。
中国企业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中国企业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摘要 :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世贸组织的反倾销规则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不了解或是拒绝了解它,反倾销规则就会成为其他成员国制裁中国的手段,中国出口企业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本文结合反倾销的相关事件,分析我国屡造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及其对策,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反倾销机制,从而保护本国企业以便更好的维护我国对外贸易秩序,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关键词: 反倾销原因应对策略一、倾销、反倾销内涵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修订的“反倾销协议”中第二条对倾销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如果一个产品经过一国出口到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出口国正常贸易中旨在用于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低于该产品的正常价值进入另一国家,该产品就被确定为倾销”。
反倾销是一种贸易政策措施,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反倾销旨在使本国的产品及其生产不会遭到进口产品的侵害而采取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
反倾销行动只有在已表明该倾销对国内进口竞争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害或重大损害威胁时才能采取。
损害的确定必须以明确的证据为基础,并且必须对倾销进口量、倾销进口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以及对同类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冲击进行客观的调查。
倾销进口的大幅度增加,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进口国生产或消费量的增长,都是确定损害的必要条件。
反倾销在经济学上的理论依据是倾销带有排挤竞争对手,给竞争对手带来产业损害的负作用。
反倾销在法律上的依据是公平竞争法(反托拉斯法)中的反对价格歧视原则,即价格制定的基础是成本,企业不能不顾成本而以不同市场不同客户制定不同的价格政策。
一国反倾销政策在经济上的平衡点,是应考虑一项反倾销措施究竟消费者失去的利益大于还是小于相关产业所获得的利益。
二、目前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根据WTO资料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平均每年有30.7起,排全球第一,占全世界的12%。
[1]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限制中国产品在其市场上的占有率,以我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为借口,使用“替代国”价格核定我国出口产品的倾销幅度,对我国实行歧视性反倾销,不仅损害了进口国家消费者的利益,更严重损害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情况越来越严峻。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全球近4,000起反倾销案件中,涉及中国的就超过1,000起,成为全球最高。
这些案件多集中在钢铁、太阳能电池板、电子产品等行业,对企业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反倾销的定义及原因、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反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品到另一国,被后者认为价格过低或价格补贴过多,威胁到本国同类商品的正常销售,因而采取一定措施保护本国企业的措施。
反倾销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征关税、征收反倾销税、执行最低限价等。
反倾销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
在某些行业,国际市场上的一些主要生产国家通过出口商品估值低廉的方式,占领市场份额,严重影响到国内相关行业的竞争力和生存空间。
此外,一些进口国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也会采取反倾销政策,以减轻本国就业和产业的压力。
对中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大量的反倾销调查导致中国企业面临巨大的反倾销税,这对企业的生产、出口和投资带来了严重影响。
例如,美国2018年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开展反倾销行动,导致至少30家中国企业被制裁。
这些贸易壁垒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出口额造成冲击,也对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税收收入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为应对这样的情况,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和完善了反倾销工作。
政府设立了反倾销调查组,实施反倾销调查,申诉机制等,并加强了监管力度。
其次,支持企业加强自身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政策。
此外,政府也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新的贸易通道,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扩宽出口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反倾销是当前全球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面对反倾销的主动防范、有理应对和有效促进,是一个需要逐步完善的任务。
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沟通和统筹协调,推进多边贸易政策,积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和市场,以减少贸易壁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应对反倾销策略论文

探讨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摘要加入wto 以来,我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对外贸易更是迅猛发展。
但是,反倾销问题十分严重。
本文就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反倾销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反倾销原因措施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识码:a一、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复苏,针对我国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2009年5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秘书处发布《2008年下半年全球反倾销报告》。
该报告表明,2008年下半年全球新立案数上升明显,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幅达17%;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数也大幅上升,增幅高达45%;我国仍是全球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据wto统计,2008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73起、反补贴调查10起,分别占全球案件总数的35%和71%;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
二、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特点(一)我国仍是全球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抬头趋势。
2009年,我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继续呈上升趋势。
中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1―8月,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其中反倾销调查为50起。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连续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其中最大的两宗案件就是输美遭到反倾销、反补贴的油井钢管,涉案金额约32亿美元(约249.6亿港币)以及遭遇特保的输美轮胎,其涉案金额超过20亿美元(约156亿港币)。
(二)中国遭到反倾销调查涉及的商品类别不断扩展。
对华反倾销涉及的商品类别正不断扩展。
近年来,这些商品正在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向科技密集型产品延伸,而且集中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上,如纺织品、自行车、彩电、农副产品、机电、服装、化工、鞋类、玩具、医保用品等。
中国商品频遭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境

一
1 2 1 8 0 . 2亿 美元 1 4 2 8 5 . 5亿美 元 1 2 0 1 6 . 6亿 美元 1 5 7 7 9 . 3亿美 元 5 3 8 5 . 8亿 美元 6 6 2 5 . 8 亿 美元 5 2 9 8 . 3亿美 元 7 2 0 7 . 3 亿 美元 6 1 7 6 . 6亿美 元 6 7 5 1 . 8亿 美元 5 8 6 9 . 8亿美 元 7 4 0 3 . 3亿 美元
一
、
我 国的 出口商品构成 ,劳动 密集型产 品 比较多 ,技术密集 加 。一旦我 国企业 遭遇反 倾销调 查 ,在一 国丧失 市场后 ,很 有 型产 品比较少 ;粗加工 产 品多 , 精 加工 产 品少 ; 尤 其是 高技术 可能去挤 占其他 国家的市场 ,因而 又会造成 此商 品在另一 个 国 产 品更少 ,如轻 工、纺织 等。这些产 品极易 给进 口国造 成低价 家被反倾销控诉 的命运 。 2 . 中 国企 业 应诉 消极 倾销的印象 。我 国也 在不 断进行 商品结 构 的升级 ,积极 发展资 本密集型 、精加工产品 ,但是我国 自主研究 开发 的产 品都很 少 , 在反倾销案 中,我国近 8 0 % 案件败诉 。例 如欧盟 对我 国彩 多少还是以粗加工和 装配 为主。 因此极 易 引起 很 多 国家 对我 国 电征收 4 4 .6 %的最终 反倾 销税 。而较之 于韩 国三星、L G等企 业绕开反倾销壁 垒。正是 因为 中国企业 的消极应 诉 ,让 国外 对 出 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 。 裹1 — 1 中圜出口贸易的一般 贸易与加工贸易情况 我 国提起反倾销 指控更 是有恃无 恐 、得 寸进尺 。中国企业 在应 诉方面更应该学 习韩 国企业 ,积极应 诉 ,制定 周密应 诉策 略调 2 0 0 7年 2 0 0 8矩 2 0 0 9拄 2 0 l 0年 整全球市场战 略,纷 纷到欧 盟 国家投 资建 厂 ,同时 向欧盟提 供
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摘要: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随着WTO各成员关税的逐步降低、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频繁使用反倾销手段来保护国内的企业和产业,使反倾销在国际贸易中愈演愈烈,对国际贸易发展、政治关系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各国的反倾销中我国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对华反倾销立案数量连续18年居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首,涉案金额之大、征收反倾销税率之高、涉案商品之多、涉诉行业之广、涉及国家和地区之多成为国际对华反倾销最明显的特点。
随着2004年底我国外贸经营权的全面开放、2005年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换代以及2006年全球关税、非关税水平降到一个低点,我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状况日趋复杂,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对华反倾销形势,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同心同德,加强协调,认真吸取有关国家和地区应对反倾销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相应对策,采取相应措施,把国外对华反倾销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关键词:反倾销;严峻现状;贸易保护;应对策略China the Export Commodity Frequency to Suffer Overseas Counter-Dumping theReas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Abstract:With the non-tariff barrier canceling and the customs duties lessening,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pply Anti-Dumping to protect domestic industry for last century 80’s. This action in world trade becomes more and more, it will make a deep influence to world trade and world politics and economy development.China becomes a largest affected country. It is also the maximum country of registered case, money, Anti-Dumping taxes, product, industry, nation and region. With China foreign trade right opening, manufactured industry update and world tariff、non-tariff would be a lowest point in 2007.Chinese export product would been taken Anti-Dumping and these conditions will be more complicated. Facing theses conditions of Anti-Dumping, how to learn these experiences and lessens, toform steps and apply measures, the Anti-Dumping affect for China all industry cut down a point.Keywords:Anti-Dumping; Situation critical; Trade Protection; Strategies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前言一、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现状(一)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频繁(二)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范围广(三)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四)我国遭受反倾销诉讼的胜诉率不高,损失大二、国外反倾销调查对中国外贸经济产生的影响(一)对国内市场产生冲击(二)影响我国的外商投资环境三、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分析(一)内因1.我国的外贸出口结构不合理2.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际贸易连年顺差3.中国出口企业消极应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分析商品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包括偶然性倾销、掠夺性倾销和长期倾销。
偶然性倾销一般是为了销售出口积压品等实行的倾销,一般不会招致反倾销诉讼;对于长期倾销除非有政府的补贴,否则不会存在。
而国际上的反倾销主要是针对掠夺性倾销。
中国目前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遭受反倾销诉讼的频率高。
自1979年中国出口糖精及盐类首次遭受欧共体反倾销以来,中国出口产品一直频繁遭受国外的反倾销调查,目前国外对中国反倾销立案已近500起,居世界各国之首。
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频率越来越高。
比如在今年的7月初的一周内,美国方面就对中国产品进行了5项裁定和多起调查。
7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可锻铸铁管件作出反倾销产业损害终裁;7月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浓缩苹果汁作出反倾销期间中的新发货商行政复审初裁;7月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鲜蒜反倾销新发货商行政复审程序;7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北汽福田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美国的农用拖拉机、草地拖拉机和乘式剪草机及其零部件下达有限进口禁止令;7月9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糖精作出反倾销终裁。
(二)遭受反倾销的出口商品范围广。
不仅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频繁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智利、秘鲁、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印度、韩国等也对我国发起了反倾销诉讼,涉案产品包括五矿、化工、轻纺、机电、农产品等4500多种。
去年对中国28个省、市的253家轴承企业,涉案金额3亿美元的轴承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今年4月份美国商务部受理对中国出口彩电反倾销案件,6月份美国家纺产品有限公司向美国的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对从中国进口立式金属顶熨衣板提起反倾销调查,8月份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对虾提起反倾销诉讼,甚至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打火机也被提起反倾销诉讼,所以中国在国外遭受反倾销诉讼的商品无所不包。
中国不仅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排在世界首位,而且遭受反倾销案件最终裁定的比率同样位居世界第一。
(三)遭受反倾销诉讼的胜诉率不高,损失大。
在已经发生的500多起对华反倾销案中,至少有50%的企业没有应诉;而在近年来应诉率虽然提高到了70%,但是胜诉率却一直在30%左右徘徊。
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所带来的损失主要两方面:其一是遭受反倾销调查后由于企业的不应诉或者是败诉,进口国海关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使得我国出口商品减少而带来的损失。
其二是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诉讼,中国企业积极应诉所支出的费用。
如针对美国商务部对我出口球轴承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宁波的一家民营企业慈兴集团据理抗辩,为打赢这场反倾销“洋官司”,先后花掉600万元人民币。
二、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分析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中国出口商及出口商品本身的原因;其二是世界经济政治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1.中国出口商品低价竞销。
中国的出口商品与国外的同类商品相比其销售价格较低,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表现较为明显。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外贸企业经营权放开以后,大多数的外贸企业都取得了出口经营权,进入壁垒随之降低。
外贸企业这种进入壁垒低、竞争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和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但缺乏约束协调机制,各自从其自身的利益出发,出口商之间几乎处于自发竞争状态。
而且出口企业目标市场单一化,使得出口企业只能在有限的目标市场内进行残酷的竞争。
而对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一般都为标准化产品,在品质上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从而出口商之间主要开展的是价格战,竞相降低商品的销售价格来争夺有限的市场,从而构成倾销。
2.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在加入WTO时依然不是以市场经济的国家的身份加入,而在确定是否存在倾销的问题上,是以其出口商品在国外的销售价格是否低于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为标准。
中国的出口商品的价格一般都是高于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但是由于中国不被归于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从而使得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与其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不具有可比性,而只能采用第三国的价格来进行比较。
这对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衡量极为不利。
进口国在提起诉讼时,选定替代国的价格作为衡量标准,而替代国价格的选定是有利于进口国而不利于出口国。
当然替代国价格的选定也给被告提供了机会,若替代国价格选择不合理可以另行选定替代国作为衡量该商品的价格标准。
但是要求被告的较短的时间内对替代国进行市场调研及发表评述,欧盟规定要求被告在10天内收集齐所有的证据和资料来说明其替代国的选择是不合理,而在这个时限内要推翻原告花费了大量时间所选择的替代国的理由几乎是不可能。
3.中国出口商品成本核算。
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核算问题与国际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国外成本核算精确、具体。
由于我国企业、行业缺少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在应诉反倾销调查时,现有的财务会计系统不能提供符合应诉反倾销所需要的产品成本资料。
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粗放,财务上使用“毛估算”、“差不多”等模糊数字。
管理不科学,班组报喜不报忧,对于所出的废品瞒报或者悄悄地计入成本,没有详细的记录。
仓库的存量与财务的账对不上。
这些问题在应对国际反倾销诉讼时就反映得淋漓尽致。
使我国出口企业在应对反倾销诉讼时要重新审视其成本,进行精确估算,不仅要将其废品计入成本而且要将其生产、运输等其它环节的所有的支出都分摊到成本中。
4.中国出口企业消极应诉。
遭受反倾销诉讼后,中国的一部分企业采取消极应诉。
其主要原因如下:其一是面对国外的反倾销没有胜诉的信心,所以只能听之任之;其二是高昂地应诉成本,一个企业的反倾销就诉成本在400万至800万人民币之间。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无法承担如此庞大的开支,况且,一旦败诉将血本无归。
其三是存在“搭便车”现象。
因为只要同行业内其它企业应诉成功,在不支付成本的情况下就可以分享其成果。
其四是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政府都能给国内企业提供保护,企业自身没有应诉的积极性。
所以国内企业从1979年到1997年,我国的应诉率只有29.4%,近年来我国应诉率得到了提高但是未达到100%。
比如,去年美国对中国28个省、市的253家轴承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对此我国200多家轴承企业拒绝应诉,唯有浙江慈兴公司积极应诉。
(二)外部原因1.贸易不平衡是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直接动因。
近年来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存在持续的国际贸易顺差。
由于美国去年外贸逆差高达4352亿美元,而美商务部的统计对华贸易逆差高达1031亿美元,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近1/4。
而据中国的海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对美的国际贸易顺差只有427.2亿美元。
因此,美方不少人士认为,“中国未能履行双边贸易协定及美方敦促不力是造成美中之间大幅逆差的原因之一”。
在他们看来,中国如此巨大的对美贸易顺差是绝不能忍受的,在中国进口美国产品不能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加大对华反倾销力度,阻止中国产品更多地进入美国市场才是平衡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2.利益集团是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推动者。
各国利益集团众多,在反倾销调查中,利益集团起了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
各国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以为了保护本国劳工的利益为晃子来对政府施压,要求政府限制商品的进口。
而如果通过关税或非关税措施来限制进口是世贸组织规则所不允许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对有利害关系的国家的出口商品提起反倾销诉,进而征收反倾销税来限制商品的进品成为一种合理的也是最佳的手段。
充当此次对华反倾销急先锋的当属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
4月7日该协会发表声明,指责中国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对美国的出口翻了一番多,导致成千上万的美国工人失业,为使该行业能长期生存下去,该协会极力要求美政府有效运用特殊保障措施。
美国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心态正在出现微妙的变化,中国未来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力度很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3.国际经贸关系的变化决定了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长期性。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中国遭受反倾销诉讼的道路是漫长的且任务是艰巨的。
今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2003年各国贸易壁垒报告》中,再次将日本、中国和欧盟列在了这份清单中的前几位。
同时,在其发表的2003年度“特殊301”报告中,仍将中国列为“306条款”监督对象,也就意味着,若发现中国执行双边知识产权协议的努力减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可以直接对中国采取贸易制裁行动。
5月22日,美国会众院否决了取消美现行的以理论兆位运算值(MTOPS)为基础的高性能计算机出口管制制度的HR1553号法案,使得美国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的努力再次受挫,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解决仍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三、中国出口商品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措施(一)加强出口企业管理,防止低价竞销。
以外贸企业的组织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大力提高外贸行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遏制出口贸易过度分散、过度竞争的倾向。
进一步建立并完善行业协调机制,规范出口企业的竞争行为,防止出口企业之间的低价竞销的行为。
调整出口企业的目标市场战略,积极推行多元化市场战略,削弱出口市场单一化引起的过度竞争,市场多元化战略是解决出口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拓宽出口面,从而取缔由于出口市场过度集中而导致的低价竞争行为。
调整出口企业的经营战略,实现经营策略由“雷同法”向“差异化”的根本转变。
由于中国出口商品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其提供的产品差异性较小,产品之间的相互替代程度高,竞争激烈,为了避免出口企业之间的直接冲突,各个企业应该开发并出口各具特色的产品,从而实现出口产品的差异化。
(二)加强出口企业成本核算,与国际接轨。
面对国际反倾销,中国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管理,尤其是在成本核算方面。
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核算要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有一套符合国际准则的基本会计报表,并经过独立审计,有通用性。
启动会计定价战略,出口企业自我约束低价竞销行为,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在不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前提下,要据目标市场的状况,在行业商会的指导下,企业协调自己的生产,销售与供应,通过国际市场会计信息来确定并及时调整出口价格,避免引起进口国生产商的警觉。
(三)加强团结,企业、行业、政府积极应诉。
面对国际反倾销调查,中国企业应加强团结,积极主动地应诉,聘请律师、准备抗辩材料。
同业公会在应对国际反倾销中应该发挥其作用,一项反倾销案件涉及的金额高、风险大,中国的单个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面对如此巨大的诉讼费,单个企业根本无法应对。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整个行业团结起来联合应诉,从而分散应诉资金风险,实现行业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