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市历史中考复习研讨会ppt 通用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2012年中考历史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课件7

2012年中考历史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课件7
·新课标
专题概要导读
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 织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指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等方面的关系。从国际关系演变来看:世界格局的演变是其核 心内容。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活动愈演愈 烈,世界呈现无序状态。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通过国际会议和一系列条约建立起战胜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二战后期及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仍然是建立在大国强权政 治基础上的。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多极化方向 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与 地方冲突仍然不断。
信息提 取
联合国
·新课标
(续表)
知识链接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巴黎和会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 3.结束:九一八事变后华盛顿体系开始受到冲击。珍珠港事件后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彻底瓦解。 4.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暂 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 系新格局。 二、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揭开序幕: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 3.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1949年北约建立
·新课标
2.制约各国相互关系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 (1)各国综合实力。综合实力包括:稳定的政治局 势、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2)各国的国家间利益。谋求国家利益是对外交往的 根本目的。(3)各国的意识形态。一国的意识形态反 映这个国家的社会需求,影响到其外交政策的制定。 极端的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是负面的。(4)各 国的国内斗争。在近代民主制度下,各国内部的利益 集团互相攻击,使得对外政策制定带有党派斗争的色 彩。

2012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课件

2012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课件

• • • • • • • • • •
隋:581 隋文帝杨坚 唐:618 唐高祖李渊 世纪初( 辽:10世纪初(916年) 辽太祖阿保机 世纪初 年 北宋: 北宋: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年 南宋:1127年 南宋:1127年 宋高宗赵构 西夏: 世纪前期 世纪前期( 西夏:11世纪前期(1038年) 元昊 年 世纪初( 金:12世纪初(1115年) 金太祖阿骨打 世纪初 年 元:1271年 元世祖忽必烈 年 明:1368年 明太祖朱元璋 年 清:1636年 清太宗皇太极 年
1936.12.12 1937.12 1938年春 年春 1945.4
• • • • • •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1 西藏和平解放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50—1952 土地改革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53—1957 一五计划 1954.9 一届全国人大 1953—1956 三大改造 1956 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起 年起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三.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各主题 中国近现代史、 名称及其所包含的重要事件名称和 先后顺序
•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 侵略与反抗 1840—1842 鸦片战争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8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义和团运动 1898—1900 八国联军侵略战争 1900--1901
• (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 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2)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求富 洋务运动 的失败。 的失败。 • (3)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 改革政府机构, 改革政府机构 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 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 书籍,传播西方思想;刨办报刊,开放言论; 书籍,传播西方思想;刨办报刊,开放言论;训 练新式军队等。 练新式军队等。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4)《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012年中考总复习中国现代史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共23张PPT)

2012年中考总复习中国现代史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共23张PPT)

A.开国大典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
4.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地说明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解析: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五四运动之后;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我们为之实现的目标,目前还没有实现;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之后。 答案:B
答案:D
2.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 迫中国人民的历史事件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中华民国的成立 解析: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从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 答案:C )
3.五星红旗第一次冉冉升起,孙爷爷和家人齐集 天安门经历的活动是( A )
5.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 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标志着“雄狮醒来”、“中
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B (
农、中农绝大多数都分到土地,这正是土地改革的成果。
故本题选A。 答案:A
一、选择题
1.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具 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C.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解析: “五亿群众庆新生”是指当时中国五亿人民获 得解放,当家作主,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此题为 基础题,只要知道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这一史实,此题可 解。故本题选C。 答案:C

2012年中考历史世界史复习38ppt

2012年中考历史世界史复习38ppt

贡。
——《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
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
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
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不断进入陛下的财库中。——摘自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3)4)你结怎合样所认学识知材料识三分中析的新“航公路平开交辟易的”影?响。
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到成功,我征服
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
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
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
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不断进入陛下的财
库中。——摘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六、二战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5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 战后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成立北约。 (二)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②欧洲 一体化进程加速,欧盟成立,欧洲国际地位提高。③日 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 开始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政治格局 朝多极化方向、经济格局朝全球化方向发展。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时间:17—18世纪 2、背景:
a、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阻碍 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思想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启 蒙运动的影响。 3、表现: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

中考历史考前复习、解题研讨会PPT课件

中考历史考前复习、解题研讨会PPT课件


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现 代
民族抗争: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

社会主义建设:土地革命、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梳理】
列强侵略:
侵略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史实属
于汉武帝时期的有( )
A.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B.在长安设立了太学 C.在中央设立监察机构司隶校尉 D.开通了丝绸之路,设 立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在位时修建了漕渠、白渠、龙首渠,还在秦朝开成的郑国渠旁边
;图二中这种货币最的货币优点是_____ __。(3分)
5、下列人物思想言论说法错误的是( )
韩 非
A、墨子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基础,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 B、孟子崇尚“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C、韩非主张依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不断一法”。 D、老子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政治理想“小国寡民”、“无为而 6、治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梳理】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一五计划(1953——1957)的成就、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 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史 (
道路探索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 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建 国
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 来 的

2012年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课件5

2012年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课件5

路线-沟通中西交 通的陆上通道 (境内、境外)
* 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对外交往(外交上):派张骞出使(通)西域 张骞出使(通)西域的意义: 1、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促进中原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1)西域的含义: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 西,包括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亚以及更远 地区称为西域。
2)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区别“分封制” 与“推恩令”
诸侯
“推恩令”
诸侯
中央
中央 “分封制”
文化思想上:
1、采纳儒家学者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建议;(本质:文化专制) 2、采取措施大力推行儒学思想;在长安设立太 学,在地方设立官学,
注释:太学专门教授儒学经典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可 以直接做官);官学则主要培养官僚、地主子弟。
利 从政治角度看: 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 在解决汉朝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军事上: 1、开疆拓土(在河西走廊设郡,把长城延伸 到敦煌以西的地区); 2、派卫青、霍去病武力反击匈奴,解除北部 边患; 了解——汉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事件:
①西汉初年,与匈奴和亲(和,汉朝主动) ②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武力反击匈奴(战) ③汉元帝时,与匈奴和亲(和,匈奴主动) ——“昭君出塞”(人物:王昭君) ④东汉时,窦固和窦宪平定匈奴(战)
*作用: 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 统思想,延续了2000多年。 (以思想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

*简要分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2012版中考二轮复习历史精品课件北师大版(含2011中考真题)专题四世界古代史(33张ppt

2012版中考二轮复习历史精品课件北师大版(含2011中考真题)专题四世界古代史(33张ppt
考点梳理
考点1 早期人类
1.始祖:人类学家认为,约500万—100万年前生活 南方古猿 在非洲大草原的__________是人类的始祖。 2.形成:距今约三四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已经是现 代意义上的人类。
·北师大版
│ 知识整合
3.主要人种 (1)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 长期影响的结果。 黄种人 (2)种类:世界上有三大主要人种,即________、白种人、 黑种人 ________。 4.氏族社会 (1)产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该亚 (2)社会组织:古代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________的故事 厄瑞斯忒 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状况;____________的故事反映了父系 氏族社会状况。
·北师大版
│ 知识整合
考点8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建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 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因此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2.灭亡:15世纪中期,____________攻陷君士坦 2 15 ____________ 奥斯曼土耳其 丁堡,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灭亡。 3.衰落原因: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 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 优点和长处;封闭保守的心态;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北师大版
│ 知识整合
拓展升华
1.通过大河流域文明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与文明古 国之间的关系,认识大河流域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 东方文明的辉煌成就,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2.通过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历史,理解西方文明具有鲜 明的海洋性质,其特征是经济上的商品经济,政治上的议 会体制;认识雅典民主政治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 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指出了一 条道路。从而树立善待区域文明的国际意识。

2012年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课件6

2012年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课件6
统一度量衡
军队战斗力加强
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兵强
加强 中央 集权
为 统 一 全 国 奠 定 了 基 础.

商鞅变法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①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改革。 ②改革,能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 位。 ③ 改革必须坚持不懈
百家 诸子 儒家 孔子
观点
著作
姓名
思想:仁,礼;提倡为政以德, 以礼治国 教育:创办私学, 《论语》 孔丘 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中国古代史上复习1
1、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 化的特征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改革是促进 社会进步的动力 4、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史 实
半坡遗址
——北方的农耕文化的代表 父系氏族
1、时间: 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中下游地区——陕西西安
西周— 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建立者: 夏禹——由公天下
商汤
周武王
都城: 阳城
前期定都亳,约公 元前1300年盘庚 迁都到殷 纣王
镐京 周幽王—烽火 戏诸侯
末代王:夏桀
商鞅变法——秦孝公
1、目的: 富国强兵 2、内容:
奖励生产
承认土地私有
3、作用:
国富
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奖励军功 推行县制 编定户口
5、住房样式: 干栏式房屋——会挖和用水井 南、北方的先民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夏朝—— 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国家
时间: 约公元前2070 年—公元前1600 年
变为家天下——世 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朝—甲骨文、 青铜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历史材料题以材料中有效信息为主, 答题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教材,文字要简练 完整,回答问题时要看相关材料,看分数回 答要点。另外还要注意题目提出的要求,如 让你“依据材料”,就是说这个题目答案可 从材料中提取;结合所学知识,同时要结合课 本中的观点或者看法。
材料解析题要突破阅读材料
和审题关
(1)阅读材料,寻找答案 ①文字材料看三遍
1.首先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3)选择题审题不严密。没有真正弄懂题 干的要求,对选项没有认真分析只凭感觉选 择。
(4)阅读材料不够冷静、细心。慌乱中没 能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
(5)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课本知识结 合起来,答题内容不全。
1.首先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3)紧扣提问,认真做答。 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 而且在做答时最好把关键词(如原因、意义、措施、 区别等)写在前面。其次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一 般一问为一段,一问有几个答案要点的话,用序号 标示出来。最后根据回答内容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 的详略,不要轻易中止自己的思维,即有的提问答 案不是一点,应继续思考,如提问中的“什么”、 “哪些”、“怎样”等词语,其所包含的答案要点 一般不只一个;从考题赋分和参考答案的采分点情 况来看,一般每个答案要点是1-2分。
(6)观点立场错误,答题出现较大偏差。不能结 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而是按现在的社会情况和意识去 看待历史事物。没有客观地按历史发展规律评价事物, 而是凭个人的感情和主观臆断评价事物。
(7)答题针对性差。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空发 议论,缺少史实论据或者只列举史实而没有评论。
(8)答题书写不规范。论述杂乱无章,前后无序, 文字书写潦草,无法辨认。
如要求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一般包含在材料中,只须依 据提问要求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或对材料中的 史实、观点等进行概括。同时要看清提问要求回答的(回答 内容)是什么:有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 在读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的关键词用笔划上记号,以防答 题时遗漏。
材料解析题要突破阅读材料 和审题关
粗看通看,大体明白,个别字词,不要理会。 细看精看,史论分开,结合出处,知识联接。 针对性看,划出信息,中心词语,开头结尾。
②数字材料读推算 “表头”有提示;分栏说关系,除减看变化; 比较揭题意。
③观察图像是关键 明确图像主题;观察各图联系;集中重点 部位。
材料解析题要突破阅读材料 和审题关
(2)分析提问,明确要求 材料解析题,一般有三种设问方式: ①结合(根据)材料回答 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在阅读提问时,应注意某一提问是怎样要求回答的;
2.在加强答题技巧、答题规范的指 导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7)对于主观题,考生要在落笔前稍 作思考,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次要的 写在后面,自己都拿不定的放在最后。 感觉到要点不足时,可从另外一个角度 把前面的观点再重复一遍,或意思不变, 只作词语上的调整。
主观题训练规范化,平时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条是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 第二条是用序号分解的段落化原则。 第三条是同一道题内答案的份量与所 给分值相适应的原则。
2.在加强答题技巧、答题规范的指 导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4)回答原因时主客观相结合;回答措施 时要注意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 方面的结合。
5)尽量用课本语言,处理好自己语言和 课本语言的关系,根据题目的要求,用自己 的语言来对课本的语言进行加工,使自己 的表达更贴近试题所考查的主体思想。
2.在加强答题技巧、答题规范的指 导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三条是同一道题内答案的份量与 所给分值相适应的原则
在同一道题内,给分多的设问应多答, 给分少的要少答。要做到这一点,首先 要弄清一道题中每一个设问的具体分值。 考试问答题有时给出每个设问的具体分 值,有时则只给出一道题的总分。若是 后一种情况,考生可以试着把分数分配 到每一设问中。
第一条是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
要求学生做题时应先明确题目“问什么”, 也就是说必须严格地审清题意。审题实际上就 是分析句子成分,审明题目的中心词和限制词 所包含的内容。中心词是题目所要求回答内容 的最简洁表达,它们一般都是名词。一道题中, 中心词有时是一个,有时是几个。除中心词外 的其他部分是限制词,主要包括时间、空间、 主体、答题方式等四大类内容,其作用是限定、 制约中心词。
第二条是用序号分解的段落化原则。
单一的问题比复杂的问题容易作答;所 答内容段落划分明确比不分段落更容易被人 理解。基于这两点认识,我们可以把复的 问题分解成若干单一的问题分段作答。并在 段落前标以明确的序号。这样既可以把复杂 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有利于作答。又可以把 所答内容层次化、段落化,从而有利于评卷 教师理解作答者的意图。
2.在加强答题技巧、答题规范的指 导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看清楚题干,根据题目的答题指向和要求答题。 审题时可以用笔划上重标记,或打上圈圈,圈圈越 多表示其限制性条件就越多,答题时离标准答案就 越近、准确率越高。
2)开放性题,答案的要点要尽量有一定的开放 性,在题目的范围内进行拓展,有紧有松。
3)答题时同一个方面不要用很多的语言来阐述, 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回答。因为老师阅卷是 “按点给分”,所以学生答题时要“依分答点”。
2012年全市历史 中考复习研讨会
市教科所
一、加强答题技巧、答题规范的指导
1.首先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存在 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不准确。不 能准确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适用范围和 条件,导致不能根据具体问题准确选择、运 用知识。
(2)知识的掌握存在系统性缺陷。知识残 缺、散乱,学科内知识不能系统化,以致在 答题时只答一点不及其他。
材料解析题要突破阅读材料 和审题关
(4)学会转化,化难为易。 对问题进行“变式”。“变式”是对问题
的变换样式,“变式”的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 现情境和样式,使其与学生构建的认知结构相 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一 将学术化表述的问题转换成自己熟悉或习惯的 表达方式或简化提问;二将普遍性表述的问题 特殊化或将特殊性表述的问题普遍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