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和胶体.

合集下载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胶体和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种混合物。

虽然它们看起来相似,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区别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胶体和溶液的区别进行详细的讨论,并介绍一些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一、胶体和溶液的定义1、胶体胶体是一种混合物,其中两种或多种物质以微小的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这些被悬浮在溶液中的微小颗粒称为胶体粒子。

这些颗粒通常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

2、溶液溶液是一种混合物,其中一个物质(溶质)被另一个物质(溶剂)完全溶解。

在溶液中,溶质的颗粒大小通常在1纳米以下。

二、胶体和溶液的性质区别1、性质胶体和溶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很不同。

例如,胶体的粘度通常比溶液的粘度高,而溶液通常呈透明状态,而胶体则表现出浑浊或乳白色。

2、导电性溶液中的离子可以传播电荷,因此溶液的导电性很高。

然而,在胶体中,胶体粒子太小,不能传播电荷,所以胶体的导电能力很小。

3、沉淀溶液在静止状态下通常是稳定的。

当两个液体混合时,一些物质会溶解,而另一些物质会沉淀下来。

但胶体在静止状态下并不稳定,因为粒子会相互吸引而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颗粒。

这就是为什么胶体需要被持续搅拌或震动以保持其分散状态。

4、光学性质溶液是透明的,而胶体通常呈浑浊或乳白色。

这是因为当光线穿过胶体时,胶体粒子会散射光线,使胶体呈现出不透明的外观。

三、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1、运用Tyndall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Tyndall效应是一种鉴别胶体和溶液的简单方法。

当光线穿过溶液时,光线被完全吸收而不会散射,因此没有可见光散射。

但光线穿过胶体时,胶体中的颗粒会散射光线,这导致胶体呈现出浑浊外观。

因此,通过观察光线在混合物中的散射,在混合物中检测到光线的射线可以确定混合物是胶体还是溶液。

2、运用表征胶体和溶液的光学性质的迈克尔斯–明兹曼散射光谱鉴别胶体和溶液迈克尔斯-明兹曼散射光谱是一种专门用于分析胶体和溶液的光学性质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测量在散射角度的变化中光线的强度。

溶液和胶体

溶液和胶体

第二章溶液和胶体溶液和胶体是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与工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生命活动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广大的江河湖海就是最大的水溶液,生物体和土壤中的液态部分大都为溶液或胶体。

溶液和胶体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状态。

例如NaCl溶于水就成为溶液,把它溶于酒精则成为胶体。

那么,溶液和胶体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各自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要了解上述问题,需要了解有关分散系的概念。

2.1分散系及其分类2.1.1 分散系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简称分散系。

例如粘土分散在水中成为泥浆,水滴分散在空气中成为云雾,奶油、蛋白质和乳糖分散在水中成为牛奶等都是分散系。

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质(或分散相),而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或分散介质)。

在上述例子中,粘土、水滴、奶油、蛋白质、乳糖等是分散质,水、空气就是分散剂。

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不同,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分散系的性质也不同。

我们可以按照物质的聚集状态或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将分散系进行分类。

2.1.2分散系的分类物质一般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聚集状态,若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进行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九类,见表2-1。

表2-1 分散系分类(一)若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进行分类,则可以将分散系分为三类,见表2-2。

表2-2 分散系分类(二)分子与离子分散系统中,分散质粒子直径<1nm,它们是一般的分子或离子,与分散剂的亲和力极强,均匀、无界面,是高度分散、高度稳定的单相系统。

这种分散系统即通常所说的溶液,如蔗糖溶液、食盐溶液。

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它包括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两种类型。

一类是溶胶,其分散质粒子是由许多一般的分子组成的聚集体,这类难溶于分散剂的固体分散质高度分散在液体分散剂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称为溶胶。

例如氢氧化铁溶胶、硫化砷溶胶、碘化银溶胶、金溶胶等。

《溶液和胶体溶液》课件

《溶液和胶体溶液》课件
详细描述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可以将溶液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当水作为溶剂时,溶液可分为酸溶液、碱溶液、盐 溶液等;当有机物作为溶剂时,溶液可分为有机酸溶液、有机碱溶液、有机盐溶液等。此外,还可以根据溶液的 浓稀程度、是否饱和等进行分类。
02
胶体溶液的特性
胶体的定义
01
02
03
胶体的定义
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 径在1nm~100nm之间的 分散系。
05
溶液和胶体溶液的应用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溶液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溶剂、反应介质、萃取剂等。
化学工业中,溶液和胶体溶液的精确 控制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
胶体溶液在化学工业中常用于制备涂 料、粘合剂、胶水等,其稳定性、粘 度和流变性等特性使得胶体溶液成为 这些产品的关键成分。
THANK YOU
超声波法
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将固体物质分 散于液体中,制备胶体溶液。
蒸馏法
通过蒸馏技术将物质分离成纯品 ,再将其分散于液体中制备胶体
溶液。
分离与提纯方法
过滤法
通过过滤介质将不溶物与溶液分离,实现固液分 离。
萃取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种不相溶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实现分离和提纯。
蒸馏法通Βιβλιοθήκη 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蒸发,再将蒸汽冷凝回 收,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分散质的差异
分散质
溶液和胶体溶液中的物质被分散的程度。在溶液中,分散质被完全或近乎完全地分散在溶剂中,形成 均一稳定的体系。而在胶体溶液中,分散质以微小的颗粒形式存在,这些颗粒保留着原有的物理和化 学特性。
分散质的差异
溶液和胶体溶液在分散质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溶液中的分散质被完全或近乎完全地分散在溶剂中, 形成均一稳定的体系。而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以微小的颗粒形式存在,这些颗粒保留着原有的物理和 化学特性,因此胶体溶液具有不稳定性。

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特征

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特征

溶液、胶体和浊液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形态,它们的本质特征如下:
1. 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分子在溶液中分散均匀,不会沉积或浮起,因此溶液通常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状态。

溶液的特征是分子级别的混合,即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使得溶质分子在溶液中均匀分散。

2. 胶体:胶体是一种由微粒子和分散介质组成的混合物。

微粒子大小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分散介质为液体或气体,通常呈现浑浊状态。

胶体的特征是粒子级别的混合,即微粒子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使得微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分散不均,形成浑浊状态。

3. 浊液:浊液是一种由大颗粒物质和分散介质组成的混合物。

颗粒大小通常大于1000纳米,分散介质为液体或气体,通常呈现混浊状态。

浊液的特征是颗粒级别的混合,即颗粒物质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使得颗粒物质在分散介质中聚集形成混浊状态。

总的来说,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们的混合状态和混合物中的分散相的粒径大小不同,导致它们呈现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现象。

大学化学1溶液和胶体

大学化学1溶液和胶体

14
溶液的通性 — 溶液的沸点上升的原因
3.溶液的沸点上升(boiling point)
液体的沸点 ( boiling point ) 当P 液 = P 外,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正常沸点:当P外=P标时的液体的沸点。
溶液的沸点升高
是溶液蒸气压下降的直接结果
2024/9/30
15
溶液的通性 — 溶液的沸点上升的数值
p溶液= p*-⊿p = 2.338kPa - 0.021kPa = 2.317kPa
溶液的通性 — 凝固点下降
2.液体的凝固点降低(freezing point)
凝固点:某物质的液相蒸汽压与固相蒸汽压相等时 的温度。用Tf表示 或在一定外压下,物质固、液两相平衡共存时的温 度。
如 :H2O(l) 273K,101.3kPa H2O(s)
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加入一种难挥发的非电解质
束缚一部分高能水分子
P↓
占据了一部分水的表面
2024/9/30
8
溶液的通性 — Raoult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
(P)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PA*)乘以溶液中溶剂的 摩尔分数(xA )。
p
p* A
xA
xA
nA nA nB
1.蒸气压下降 2.凝固点降低 3.沸点升高 4.渗透压力
p
p* A
xB
ΔTf=kf • bB
ΔTb =kb• bB
= CBRT
的数值与溶液中质点 的个数成正比
2024/9/30
23
第 4 章 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4.1 电解质溶液 4.2 酸碱理论 4.3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4.4 缓冲溶液 4.5 沉淀溶解平衡

医用化学 第二章 溶液和胶体

医用化学 第二章 溶液和胶体

红细胞在等渗溶液中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
红细胞正常的体积和形态 红细胞膨胀,易破裂,溶血
红细胞在高渗溶液中
红细胞皱缩,易成栓塞
临床上大量输液时,应用等渗溶液!
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
1. 生理盐水(0.154mol· L-1或9.0g· L-1NaCl溶液), 渗透浓度 为308mmol· L-1。 2. 0.278mol· L-1或50g· L-1葡萄糖溶液,溶液的 渗透浓度为 278mmol· L-1(近似于 280mmol· L-1)。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盐 平衡起重要作用
维持血液与组织液之间 的水、盐平衡起重要作 用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1. 渗透现象:溶剂(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 溶剂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自发 过程
渗透压
溶液 半透膜 纯溶剂
渗透进行 渗透平衡
•半透膜
半透膜是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不允许另外一些 物质通过的薄膜
具有选择透过性 常见半透膜有: 人工制造 机体内
随着溶液液面的升高,静水压增加,溶 液中的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纯溶剂中的 速度加快,当单位时间内半透膜两侧透过的 溶剂分子数相等时,液面不再升高,此时体 系达到了渗透平衡。
4. 渗透浓度
定义:
是指溶液中渗透活性物质的质点(分子、离子)
的总浓度。 用符号“Cos”表示 单位是: 摩尔· 升-1mol/L或 毫摩尔· 升-1 mmol/L
渗透浓度实际上反映了溶液的渗透压的大小。
例题1:
求50g/L葡萄糖溶液的渗透浓度( mmol/L )
解: CB = ρB / MB 50 × 1000 = 278 mmol/L 180

大一化学溶液与胶体知识点

大一化学溶液与胶体知识点

大一化学溶液与胶体知识点在大一的化学学习中,溶液与胶体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液和胶体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和特点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均匀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指能够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

溶液具有以下特点:1. 透明度:溶液通常呈透明状态,能够使光线通过。

2. 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

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3. 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量。

常用的浓度单位包括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等。

二、溶液的分类根据溶剂的性质,溶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水溶液:以水作为溶剂的溶液称为水溶液。

例如,盐水和糖水都属于水溶液。

2. 非水溶液:以非水溶剂作为介质的溶液称为非水溶液。

例如,乙醇溶液和二氧化碳溶液都属于非水溶液。

3. 气溶液:气体在液体中的溶液称为气溶液。

例如,碳酸氢钠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就是气体在水中的溶液。

三、胶体的定义和特点胶体是介于溶液与悬浊液之间的一种混合态物质。

在胶体中,溶质以极微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且能够长时间保持均匀分散状态。

胶体的特点包括:1. 稳定性:胶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即能够长时间保持分散状态,不易发生沉淀。

2. 散射性:胶体溶液能够散射光线,呈现浑浊的外观。

3. 过滤性:胶体溶液不能通过常规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只能通过特殊的方法进行分离。

四、胶体的分类根据溶剂与溶质的相态、形状和粒径大小等,胶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溶胶:溶剂为液体,溶质为固体的胶体称为溶胶。

例如,颜料溶液就是一种溶胶。

2. 凝胶:在溶胶基础上,加入适量的胶态剂后形成的胶体称为凝胶。

凝胶具有较高的黏稠度和凝固性质,可以保持形状。

3. 乳胶:溶剂为液体,溶质为固体或液体的胶体称为乳胶。

例如,牛奶是由水、脂肪、蛋白质等组成的乳胶。

4. 气溶胶:溶剂为气体,溶质为固体或液体的胶体称为气溶胶。

5胶体与溶液

5胶体与溶液
沸点上升: △Tb= Kb×bB = 0.52 × 0.54 = 0.28(K) 溶液的沸点:
Tb=373.15+0.28=373.43(K)
例2 2.76 g甘油溶于200 g水中,测得凝固点
下降值为0.279 ℃ ,求甘油的摩尔质量。
解:水是溶剂,查表得到水的kf = 1.86 K· kg· mol-1
(一)质量分数 在混合物中,物质B的质量(mB)与混合物总质 量(m)之比,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wB)。 wB = mB / m (二)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称为物质的量 浓度。单位mol· L-1 cB = nB / V
物质的量浓度与微观基本单元的选择有关。
(三)质量摩尔浓度
加于溶液上的最小的额外压力。
试验表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
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及绝对温度成正比。
n c R T RT V
n:物质的量 V:溶液体积 T:溶液的绝对温度 R:同气体状态函数, 8.314 kPa· L· mol-1K-1
•在一定温度和体积下,渗透压只与溶质的粒子数有 关,而与溶质溶剂的本性无关 。
带正电荷移向→阴极
带负电荷移向→阳极
• 电渗:溶胶在电场作用下,使固体胶粒不
动而使液体介质在电场中发生定向移动现
象。
溶胶粒子带电的主要原因 :
(1)吸附作用:氢氧化铁溶胶,该溶胶是FeCl3 溶 液在沸水中水解而制成的。在整个水解过程中, 有大量的FeO+存在,由于Fe(OH)3 对FeO+的吸附
bB = nB / mA = 0.1 mol / 0.050 kg= 2 mol· kg-1
三、稀溶液的依数性
• 稀溶液: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 如果没有给出密度值,稀溶液的密度可以取1。 • 稀溶液与电解质溶液都属于真溶液分散系。 • 溶液的性质有两类:Ⅰ.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如溶 液的颜色、导电率等 ——溶液的个性;Ⅱ.取决于 溶质的数量,即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只与溶质的 数量多少有关——溶液的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溶液和胶体
§ 2- 1溶液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

2•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3•掌握溶液的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

4•掌握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各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间的换算。

2•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基本单元”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五、教学时数:2学时
六、教学过程:
(一卜分散系
概念:
分类:
(二卜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物质的量(n)
重点讲“基本单元”,举例后让学生练习。

2•物质的摩尔质量
3•物质的量的计算
(三)、溶液的组成量度
1•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
强调:无量纲,不能用基本单元表示。

2•质量浓度
3•物质的量浓度C B
一般地,有Q B = 1C B
a
4•质量摩尔浓度b B
1kg溶剂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溶质 B的质量摩尔浓度。

对于浓度较稀的水溶液来说,b B~ C B
(四)、有关计算
例2- 1已知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 mL —1,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6.0%,试计算c(H2SO4)及c(l H2SO4)。

2
例2 —2欲配制c( H2SO4)=0.10mol L -1的溶液500mL,问应取密度为 1.84g mL 1质量分数为2
96.0%的硫酸多少毫升?如何配制?
例2 —3 有一质量分数为4.64%的醋酸,在20C时,p= 1.005g mL — S求其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五)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对于任意反应:
aA + bB = cC + dD
若各物质的基本单元分别为aA、bB、cC、dD,则:
n (aA) = n (bB) = n (cC) = n (dD)
例2—4 有一种未知浓度的 H2SO4溶液20mL,如用浓度为c(NaOH)=0.100mol • L —1的溶液25mL恰好中和完全,试问 c ( 12H2SO4)为多少?
七、小结:
1.认真领会“基本单兀”。

2.正确进行各物理量的换算。

3.在解题中始终贯穿“等物质的量”的基本思想。

§ 2 —2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稀溶液依数性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稀溶液依数性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稀溶液依数性及其应用。

四、 教学方法:讲授法
五、 教学时数:2学时
六、 教学过程:
(一) 、依数性概念
(二)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饱和蒸气压:
拉乌尔定律:・巾=P A - p 二Kb B
应用:植物抗旱
(三)溶液的沸点升咼和凝固点降低
沸点:
凝固点:
n T?
K n
'17 K
图2-1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 AB 为纯水的蒸气压曲线, A 稀溶液的蒸气压曲线, AC 为冰的蒸气压曲线
溶液的沸点上升:^T b = T b -T b = K b b B
凝固点下降: T f = T f - T f = K f b B
例2-5 2.60g 尿素[CO (NH 2)2]溶于50.0g 水中,试计算此溶液的凝固点和沸点。

已知
[CO (NH 2)2]的
摩尔质量为 60.0gmol - 1
O
应用:测定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2-6 10.0g 蔗糖(C 12H 22O 11)溶解于100.7g 水中,实验测得溶液的冰点为 272.61K ,求蔗糖的摩尔 质量?
11
101. 325 ------------ )5 —1 也

、d

L 堆
(三)溶液的渗透压
半透膜:
图2-2渗透压示意图
产生渗透压的条件:(1 )半透膜;(2)浓度差
范特荷夫渗透压公式: n = C B RT
对于稀溶液来说,物质的量浓度约等于质量摩尔浓度,故式上式又可表示为
n= C B RT ~ b B RT
例2- 7有一蛋白质的饱和水溶液,每升含有蛋白质
5.18g ,已知在298.15K 时,溶液的渗透压为
413Pa,求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应用举例:
七、小结:
1•通过依数性的学习,应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2.四个依数性之间相互转化的计算。

§2-3胶体溶液
一、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胶体的性质,掌握胶团结构的书写。

二、 教学重点:胶团结构的书写。

三、 教学难点:胶团结构的书写。

四、 教学方法:讲授法
五、教学时数:2学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1•分子吸附 2•离子吸附
(1) 离子选择吸附
(二) 、溶胶的性质
1•光学性质一丁达尔效应

K
溶胶
(2 )离子交换吸附: 土壤Ca ^Ca 4NH 4 ? NH 土壤NH NH NH + 4 + 4 + 2Ca 2+
洞口 灯泡
2•动力学性质一布朗运动
3•电学性质一电泳
胶粒带电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1).吸附带电:
(2).电离带电:
(三)、胶团的结构
+ —x+ —{(Agl) m nAg (n-x)N03 } XNO3
吸附层扩散层
胶粒
胶团
W



AgN0 3过量时Agl胶团的结构示意图
同理,氢氧化铁、三硫化二砷和硅胶的胶团结构式可表示如下:
+-x+-
{[Fe(OH) 3]m nFeO (n-x)CI } xCI
-+x -+
{(As 2S3)m nHS (n-x)H } . xH
-+x-+
{(H 2SiO3)m nHSiO3 (n-x)H }x xH
(四)、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 加.入.电.解.质.
使一升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开始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叫做这一电解质的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大则其聚沉能力小,聚沉值小则其聚沉能力大。

(2). 加入相反电荷的溶胶
(3). 加热
七、小结:
1.会写胶团结构。

2. 能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

§2-4 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自学)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高分子溶液性质、乳浊液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高分子溶液性质、乳浊液的分类。

(一)、高分子溶液
1.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2.高分子溶液的盐析和保护作用
(二)、乳浊液
乳浊液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油” (通常指有机物 )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体系,以油/水型表示,如牛奶、豆浆等;另一类是水分散在“油”中形成的水/油型乳浊液,如石油。

三、小结:
1.了解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2.能例举不同类型的乳浊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