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策略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答题技巧:首先通篇阅读文章,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其次,在答题时,必须包含人物两大要素,同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两大要素,同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题型(二):题目“XX”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答题技巧:这类题主要考察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解题技巧就是要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题目的好处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展开,比如是否有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是否交代了描写对象,是否有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是否点明线索,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题目中有运用修辞手法,则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三):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某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文章某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关于段落的作用如何作答,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判断段位所处的位置,是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还是其他语段。
不同语段所承载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题型(四):文中的XX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答题技巧: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其他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等方面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

1、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答题必备知识即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8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修辞手法答题格式:把???? ?比做?????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记叙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的???? ?特点。(说明文)
(16)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答题格式:采用了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叙述?????? 和发表议论,表现了?????????? 这一重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17)虚实结合
答题格式: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写????? ,虚写?????? ,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文章如梦如幻,表达了作者??????????????? 之情。
参考答案:
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
2、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3、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使小草富有人情味。
2、拟人修辞手法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把???????? ?写活了,使???????? ?富有人情味。
3、夸张修辞手法答题格式:突出了?????????? ?,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修辞手法答题格式: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现了???????????? ?,表达了?????????? ?的感情(之情)。
记叙文阅读理解对应题型答题思路及模板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理解对应题型答题思路及模板(1)标题考察考察标题含义:(1)谈谈你对标题的含义的理解。
(2)本文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3)文章的标题有哪些内涵?(4)文章标题有哪些含义?答题模板: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考察标题作用:(1)文章标题的作用是什么?(2)说说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3)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
答题模板:内容+结构+表达(此处表达指的是表情达意,理解为情感表达、表现手法、主旨表达等,3.4.5.6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有什么答什么)①(结构上)充当文章线索。
②(内容上)表明写作对象,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写作缘由,点明故事的背景,概括主要内容。
③(写法上)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突出主题。
④(形式上)用词新颖别致;化用古诗词、成语,富有诗意;简洁凝练;含蓄隽永,具有象征意义;疑问句式,引人深思;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格式新颖,条理清晰(小标题)。
⑤(情感上))寄托了……感情;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⑥(主旨上)文章文眼;暗示(点明、凸显)文章主旨;对主题的体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能否改为另一个标题,为什么?答题模板:①表态。
(一般情况)不能换。
②分析原标题的作用(内容上写了……,结构上……,运用了……情感或揭示了……主旨)。
③改换后,新标题没有这种效果,所以不能换。
给文章拟写一个标题。
①写人的文章:主人公十性格。
②叙事的文章:什么人十做了什么事。
③咏物或借物抒情的文章:可用这个事物作标题。
④以文章线索为标题。
⑤以文章主旨为标题(2)词语赏析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把句子中的“xx”改成“xx”好不好? 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xx”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xx”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中考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策略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策略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策略一、内容概括题文体考查点:记叙文六要素(注意区分主人公和叙述者)1、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人公+主要事件)2、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
(分点答,用分号隔开)3、梳理文章的情感、态度变化。
(注意答题是个过程:从什么情感到什么情感;以图表概括的形式或词语概括形式考;在概括态度时注意词语的选择)二、针对文中某句话的理解、含义、作用、原因题(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理解)1、理解:(包含作用【结构/内容】、含义【主旨上靠】)2、含义:(注意表层【字面】和深层两方面;直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3、作用:(先看这句话在文章的位置,再看这句话的内容,最后分析手法(修辞/描写/词语使用)4、原因:结合上下文和内容(主旨)去写件答题要点:结合线索贯穿全文的作用去写(将什么串联起来),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楚,便于抒情。
【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一般会采用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答题要围绕“物”的某些意志品质,作者对其态度变化、以及情感寄托等方面。
】三、人物形象概括题(三区分)1、区分是性格特点,还是人物形象特点。
性格特点只谈性格,人物形象既要谈性格,又要结合人物身份/职业/地位来说。
2、区分是概括,还是结合文章简析。
概括时用三到四个两字或四字词语;分析时既要概括,又要结合一句话简单分析。
3、区分是一句话概括,还是用几个词概括。
四、情感分析/延伸主观题(两结合)1、结合主旨谈观点,表态度。
(注意有没有给出观点提示/情感倾向)2、结合实际谈感受。
(举的例子要典型,语句通顺,且对主旨要交代清楚)3、评价人物时注意要结合一定的修辞。
4、在分析复杂情感时,要注意以人物来分角度、分内容、分段落、分人物来概括。
五、针对写作顺序/表达方式的题1、表达方式:记叙文中其它表达方式都是为记叙(抒情)服务的;说明是为了对事件更好的交代,为下文做铺垫;议论是为了引起读者思考,更好的表现主旨。
2、写作顺序:倒叙主要是为了设置悬念,让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插叙主要是丰富情节和人物形象(在文章中主要靠时间顺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来区分某段是不是插叙);补叙主要是为了补充交代情节,揭示原因。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完美版

②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 的召唤,一个村落的灵魂。炊烟应该与季节无关,它仅与 乡村相伴。但当我近距离地感受炊烟,却发现它竟和季节 有关。【甲】春天的炊烟,有的是青青的野菜芳香,而【 乙】秋天的炊烟,安静,轻盈,古老,却多了一份金黄的 浓烈,【丙】冬天的炊烟,更多了家的暖意。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那淡灰色的缕缕炊烟在房顶与高大的梧桐树上缭绕 着,你觉不出那是炊烟抑或云彩。
5.第⑧小节作为全文的结尾,可谓意味深长,请仔细琢磨句中的 关键词“最后的牧歌”和“寻找它、欣赏它”,简要阐述这个结 尾的深刻含义。(4分)
“最后的牧歌”说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恬淡、优美、 和谐的牧歌式的“炊烟”(即乡村生活)越来越少,并趋于 消失。“寻找它、欣赏它”表达了对炊烟的留恋和喜爱,对 美好乡村生活的挽留,同时也表达了对炊烟即将消失的惋惜、 失落和对逝去的美好岁月的感慨和无奈。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工、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描写了……(景物、环境)的特点;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渲染… 气氛;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③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了人物的……形象、精神、品质;引出人物的出场;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④推动……情节的开展;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与文章……形成比照;⑤突出……的中心,升华……的主旨3、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衬托人物的形象;暗示文章的主题。
答题模式:效果+ 外表内容(景物特点)+ 深层作用运用了景物描写,……描写了……(特点)景物,烘托了…… 心情,……例如:此句运用了景物描写,传神地描写了夜晚的阴森可怕,烘托了 "我”当时害怕、恐惧的心情,为下文“我“回家埋伏笔。
(三)描写一一侧面描写题型:分析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
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和行动的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
2、侧面描写方法:对他人的语言、动作、反响的描写;对其他次要的事物的描写;对环境的描写3、侧面描写作用:烘托主要人物的心情;有利于突出正面人物的形象(性格);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人物的描写更全面、更具体,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可节省笔墨,使得表达更精练,结构更紧凑。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一、概括文章(段落)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问法,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中、横线上填写主要内容。
方法:1.根据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即: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强调: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或感情。
答题格式:A+B+CA.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C.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划分文章(或者文段)层次并归纳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如:本文(段)可划分成几个部分(层次)?每个部分(层次)写了什么内容?(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横线或方框中填起止段落及主要内容。
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件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三、辨识记叙线索并分析其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本文以什么为叙事(记叙)的线索?其作用是什么?方法:(1)把握线索标志:贯穿全文,反复出现。
(2)了解常见线索(明线和暗线)--- 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3)掌握线索的一般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为文章拟标题常见题型:让考生直接在题目位置的横线上填写自己拟定的标题;如: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拟写一个怎样的标题最合适?方法: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五、品味题目或者标题的好处常见题型:要求回答:题目的好处、题目含义或这个题目换成另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方法:(D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味: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上;D.设置悬念上。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记叙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分数,因此,做好记叙文阅读能够将总分提高不少。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谈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大事,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怎么看待。
即:内容+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白)……的故事(事迹、经过、大事、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的……的感情。
二、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大事(4)情感。
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消失的词语、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详细、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索;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四、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进展过程(找各个大事);4、根据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
五、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推断技巧:看题目,看谈论抒情句,看多次消失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大事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示例:(1)以详细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大事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常
见题型及答题策略
一、内容概括题
文体考查点:记叙文六要素(注意区分主人公和叙述者)
1、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人公+主要事件)
2、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
(分点答,用分号隔开)
3、梳理文章的情感、态度变化。
(注意答题是个过程:从什么情感到什么情感;以图表概
括的形式或词语概括形式考;在概括态度时注意词语的选择)
二、针对文中某句话的理解、含义、作用、原因题(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理解)
1、理解:(包含作用【结构/内容】、含义【主旨上靠】)
2、含义:(注意表层【字面】和深层两方面;直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3、作用:(先看这句话在文章的位置,再看这句话的内容,最后分析手法(修辞/描写/词语
使用)
4、原因:结合上下文和内容(主旨)去写
三、句子赏析题(两基三切入)
1、首先明白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位置和句子内容(人/情/物/事/理)
2、然后由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词语使用(动词/副词/叠词/指示代词/拟声词(象声词)等)
等角度切入分析。
四、文段作用题
1、从文章位置(结构)和内容(主旨)入手
2、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做铺垫/交代故事背景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结合内容)、启下(过渡)、做铺垫
文章结尾:照应开头/题目、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结合内容)
五、针对“题目好处/含义”的题
1、题目设置的好处:先结合文章主旨说明(谈对文章主旨表达的好处),再从修辞/悬念/
交代等角度分析
2、题目含义:表层深层/一语双关、对主旨的体现
六、文章线索题
文体考查点:情感变化/反复出现的事物/主要事件
答题要点:结合线索贯穿全文的作用去写(将什么串联起来),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楚,便于抒情。
【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一般会采用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答题要围绕“物”的某些意志品质,作者对其态度变化、以及情感寄托等方面。
】
七、人物形象概括题(三区分)
1、区分是性格特点,还是人物形象特点。
性格特点只谈性格,人物形象既要谈性格,又要
结合人物身份/职业/地位来说。
2、区分是概括,还是结合文章简析。
概括时用三到四个两字或四字词语;分析时既要概括,
又要结合一句话简单分析。
3、区分是一句话概括,还是用几个词概括。
八、情感分析/延伸主观题(两结合)
1、结合主旨谈观点,表态度。
(注意有没有给出观点提示/情感倾向)
2、结合实际谈感受。
(举的例子要典型,语句通顺,且对主旨要交代清楚)
3、评价人物时注意要结合一定的修辞。
4、在分析复杂情感时,要注意以人物来分角度、分内容、分段落、分人物来概括。
九、针对写作顺序/表达方式的题
1、表达方式:记叙文中其它表达方式都是为记叙(抒情)服务的;说明是为了对事件更好
的交代,为下文做铺垫;议论是为了引起读者思考,更好的表现主旨。
2、写作顺序:倒叙主要是为了设置悬念,让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插叙主要是丰富情节和人
物形象(在文章中主要靠时间顺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来区分某段是不是插叙);补叙主要是为了补充交代情节,揭示原因。
十、细节暗示/照应题
1、从命题人的角度去思考,不要沿着作者的思路去找
2、分主次人物、主次事件、分详略去找
3、找照应的句子,找上文与之类似的语句
十一、词语含义及理解题
1、注意词语的词性(形容词表情感、副词表限制)
2、要不要结合句意来解释。
3、一定要区别与句子鉴赏题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