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消毒范围
手术部位消毒规范-定稿

常见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及示意图一、目的(一)为医院医务人员正确进行患者手术区消毒提供指导建议。
(二)清除手术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暂居菌,抑制常居菌的移动,最大限度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
二、消毒方式(一)环形或螺旋形消毒:用于小手术野的消毒。
(二)平行形或叠瓦形消毒:用于大手术野的消毒。
(三)离心形消毒:清洁切口皮肤消毒应从手术野中心部开始向周围涂擦。
(四)向心形消毒:污染手术、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消毒,应从手术区外周清洁部向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涂擦。
以原切口为中心,自上而下,自外而内进行消毒。
三、消毒原则(一)消毒范围:由清洁区向相对不清洁区稍用力消毒。
消毒范围应超过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关节手术消毒范围,超过上或下一个关节。
(二)消毒顺序:无论消毒顺序由中心向四周或由四周向中心,如切口有延长的可能,应事先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
(三)消毒剂选择:碘过敏者可选用1%氯己定行皮肤消毒。
(四)腹部皮肤消毒:可先将消毒液滴入脐部,待皮肤涂擦完毕后,再将脐部消毒液蘸净。
(五)涂擦方向(以腹部手术为例):1.直切口:操作者站于患者右侧,自上而下涂擦;2.横切口:操作者站于患者右侧,面向患者头部,从患者右侧向左侧涂擦。
3.涂擦顺序:(1)以切口为中心,由清洁区向相对不清洁区一上一下逐步扩展到所需消毒范围,应避免无目的的来回擦拭,已接触污染部位的消毒纱球,不得再返擦清洁处。
(2)清洁手术,一般以拟定的切口区为中心向周围涂擦。
消毒范围应超过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3)关节手术消毒范围,超过上或下一个关节。
(4)为污染手术(脓肿)或肛门、会阴处手术,则涂擦顺序相反,由手术区周围向切口中心涂擦。
(5)每一次的消毒均不超过前一遍的范围;每遍消毒更换一把消毒钳。
四、消毒范围(一)头部手术:头部、前额及后颈(图1-1)。
图1-1 头部手术消毒范围(二)颈部手术:1.颈前部手术:上至下唇,下至乳头,两侧至斜方肌前缘(图2-1)。
手术消毒原则和范围

手术消毒原则和范围
手术消毒是医疗保健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原则和范围涉
及到许多方面。
首先,手术消毒的原则包括:
1. 清洁,在消毒之前,必须先进行彻底的清洁,以去除污垢和
有机物质,这有助于提高消毒的效果。
2. 杀灭微生物,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或去除手术场所和器械
上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以防止术后感染。
3. 不可逆性,消毒应该是不可逆的,即被消毒的物品在消毒后
不会再次被污染。
4. 适应性,消毒方法应当适用于被消毒物品的性质和用途,不
会对其造成损害。
手术消毒的范围包括手术室、手术器械、手术用品等。
具体来说,手术室内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等表面都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手术器械和用品应当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无菌状态;医
护人员的手部消毒也是手术消毒范围的重要部分,因为医护人员的
手是最容易成为病原体传播源的地方。
总的来说,手术消毒的原则是为了保证手术环境和器械的无菌状态,以预防手术后感染的发生,而范围涉及到手术室内的各个方面,包括表面、器械和人员。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消毒,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手术区消毒铺巾操作考核表

手术区消毒铺巾理论知识一、常用消毒范围1.体表小手术的消毒范围:手术切口周围至少15cm的区域。
2.大手术的消毒范围(1)颈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下唇,下至乳头,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2)胸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锁骨及上臂1/3处,下过肋缘,两侧过腋中线。
(3)乳腺根治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前至对侧锁骨中线,后至腋后线,上过锁骨及上臂,下过肚脐平行线。
(4)上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
如果手术切口偏向腹部某侧,该侧则需要消毒至腋后线。
(5)下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如果手术切口偏向腹部某侧,该侧则需要消毒至腋后线。
(6)腹股沟及阴囊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肚脐线,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二、消毒方式(1)平行叠瓦形消毒,用于大手术野的消毒。
(2)环形或螺旋形消毒,用于小手术野的消毒。
三、消毒过程(以腹部手术为例)(1)碘酒酒精消毒法:第1遍用2%碘酊涂擦,第2遍和第3遍用70%酒精涂擦脱碘。
先将碘酊滴入肚脐,切口为中心开始涂擦,绕过肚脐;涂擦时不留空隙,涂擦完毕,翻过卵圆钳用棉球的另一侧将肚脐内的消毒液干。
然后用70%酒精涂擦2遍脱碘,避免碘酊对皮肤的损伤。
(2)碘伏消毒法:用碘伏涂擦3遍。
第1遍先将碘伏滴入肚脐,以切口为中心开始涂擦,绕过肚脐;涂擦时不留空隙,涂擦完毕,翻过卵圆钳用棉球的另一侧将肚脐内的消毒液蘸干。
第2遍和第3遍可不再专门蘸肚脐,也可以每遍都和第1遍相同,都在开始时滴入肚脐,结束时蘸干肚脐。
后一遍的消毒范围不超出前一遍的消毒范围。
(3)会阴部消毒:采用碘伏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消毒。
四、消毒原则(1)离心形消毒,清洁皮肤消毒应以切口为中心开始向周围涂擦。
(2)向心形消毒,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的消毒,应从手术区外周清洁部向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涂擦。
操作考核表-1操作考核表-2操作考核表-3。
15种常见手术消毒范围及注意事项

15种常见手术消毒范围及注意事项手术消毒是一种重要的防控措施,旨在杀灭或去除手术区域及周围环境中的所有病原体,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消毒的范围较广,涵盖了手术器械、手术区域、手术室、手术床等等。
下面将介绍15种常见的手术消毒范围及注意事项。
1.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器械消毒是手术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高温高压灭菌。
注意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正确操作和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
2.手术区域消毒:术前手术区域消毒是手术前的必备步骤。
包括患者的皮肤消毒和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
皮肤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碘伏、酒精等。
消毒时要注意消毒剂的浓度、浸泡时间和避免引起过敏等并发症。
3.手术室消毒:手术室是手术进行的场所,对手术室的消毒十分重要。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无尘、无菌,消毒时要注意覆盖整个手术室的所有表面,包括墙壁、地面、手术灯、手术台等。
4.手术床消毒:手术床是患者手术时所躺的床榻,在手术前后需要对手术床进行消毒。
注意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正确操作和保证消毒的全面性。
5.术中的患者自身消毒:手术过程中,患者自身要进行相应的消毒,包括患者的口腔、胃肠道和呼吸道等。
术前宜进行口腔清洁,术中应避免呼吸道和胃肠道的污染。
6.手术衣消毒:手术人员应穿戴无菌手术衣,术前需要对手术衣进行消毒。
常见的消毒方法有高温高压灭菌和化学消毒,注意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正确操作和保证消毒效果。
7.手术帽、口罩和手套消毒:手术帽、口罩和手套是手术人员的防护装备,需要保持无菌。
术前应对手术帽、口罩和手套进行消毒,常见的消毒方法有高温高压灭菌和化学消毒。
8.手术室空气消毒:手术室空气中的病原体可能会对手术带来感染风险,因此手术室的空气需要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辐射和高效空气过滤等。
9.手术用水消毒: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包括洗手、冲洗伤口等。
手术用水需要进行消毒,常见的方法有化学消毒和高温高压灭菌。
手术野皮肤消毒范围

手术野皮肤消毒范围
(1)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头及前额。
(2)口、唇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面唇、颈及上胸部。
(3)颈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下唇,下至乳头,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4)锁骨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颈部上缘,下至上臂上1/3处和乳头上缘,两侧过腋中线。
(5)胸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侧卧位)前后过中线,上至锁骨及上臂1/3处,下过肋缘。
(6)乳腺根治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前至对侧锁骨中线,后至腋后线,上过锁骨及上臂,下过肚脐平行线。
如大腿取皮,则大腿过膝,周圈消毒。
(7)上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
(8)下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9)腹股沟及阴囊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肚脐线,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10)颈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颅顶,下至两腋窝连线。
(11)胸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肩,下至髂嵴连线,两侧至腋中线。
(12)腰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两腋窝连线,下过臀部,两侧至腋中线。
(13)肾脏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前后过中线,上至腋窝,下至腹股沟。
(14)会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耻骨联合、肛门周围及臀,大腿上1/3内侧。
(15)四肢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周圈消毒,上下各超过一个关节。
手术室消毒标准范围

手术室消毒标准范围
1. 空气消毒,手术室内的空气消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空气中
的微生物可能对手术过程造成影响。
空气消毒可以通过使用空气净
化器、紫外线消毒灯等设备来实现,确保手术室内空气的清洁和无菌。
2. 表面消毒,手术室内的各种表面,包括手术台、器械、墙壁、地板等都需要进行定期的表面消毒。
这可以通过使用消毒液、紫外
线消毒等方法来实现,以确保手术室内各种表面的清洁和无菌。
3. 器械消毒,手术室内使用的各种手术器械需要进行严格的消
毒和灭菌,以确保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引入任何细菌或病毒。
常见的
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
4. 人员消毒,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也需要进行消毒,包括穿戴
无菌手术服、戴口罩、帽子等,以防止人员本身成为细菌传播的源头。
总的来说,手术室消毒标准范围涉及空气、表面、器械和人员
等多个方面,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手术室内的环境清洁和无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手术消毒范围及方法是

手术消毒范围及方法是手术消毒是手术准备中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防止手术感染的发生。
手术消毒范围及方法是一个关键的话题,下面将详细介绍。
手术消毒的范围包括手术室、手术器械、手术床、手术服装、手术人员等。
首先,手术室的消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手术进行的地方。
手术室消毒应该在每次手术前进行,通常采用全面消毒和局部消毒相结合的方式。
全面消毒包括对空气、地面、墙壁、天花板等进行消毒,可以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乙醛、高锰酸钾等。
局部消毒则是对手术台面、手术灯、操作区域等进行消毒,一般使用酒精、碘酒等消毒剂。
其次,手术器械的消毒也是十分重要的。
手术器械的消毒包括对外科手术器械、电动手术器械等进行消毒处理。
一般而言,手术器械的消毒分为清洗、消毒和灭菌三个步骤。
清洗过程中应选用合适的清洗剂,将器械表面的物质污染去除干净。
消毒过程中可以选择高温蒸汽、化学消毒剂等方法,对器械进行彻底消毒。
最后,通过灭菌处理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常见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乙烯氧化灭菌等。
手术床也是需要进行消毒的关键部位之一。
手术床的消毒原则是接触面应进行充分消毒,防止细菌残留。
消毒方法可以根据手术床的材质不同而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和方式,如用适当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或者使用紫外线灯照射等。
另外,手术服装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手术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应按照规范更换手术服装,并进行消毒处理。
手术服装的消毒方法通常使用高温蒸汽、化学消毒剂等进行处理,确保手术服装的无菌状态。
对于手术人员来说,个人卫生和手部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修剪指甲,防止手部细菌感染。
手术前,手术人员应用洗手液或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确保手部的无菌状态。
总结来说,手术消毒的范围及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室、手术器械、手术床、手术服装、手术人员等方面的消毒处理。
手术消毒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防止手术感染的发生。
手术消毒范围

手术消毒范围手术消毒范围是指对手术室及手术所需器械、设备等进行全面杀菌、消毒和清洁的一系列措施。
手术消毒是医院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质量和手术安全。
手术室是开展手术和其他医疗操作的专门场所,它的特殊环境对手术消毒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手术室的消毒工作主要分为人员消毒、环境消毒和器械消毒三个方面。
人员消毒是指手术室相关医护人员的消毒措施。
手术室人员必须佩戴干净的手术服和洗刷干净的手套,以防止污染手术区。
在手消毒方面,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间和方法进行手消毒,保证双手的细菌负荷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此外,医护人员还要佩戴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口咽部等潜在污染源对手术区的污染。
环境消毒是指对手术室内环境进行的消毒措施。
手术室的环境消毒范围包括手术室、工作台、墙壁、天花板、地面等各种空间和物体。
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要对手术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在消毒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等,按照标准浓度和规定的时间进行消毒。
消毒结束后,还要进行充分通风,以防止残留的消毒剂对人员和器械的损害。
器械消毒是指对手术所需器械进行的消毒措施。
手术器械分为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和可重复使用的器械两类。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器械,需要确保其无菌,保持其包装完整,避免在过程中发生污染。
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必须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在使用前,还要对器械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其达到无菌状态。
手术消毒范围也包括手术室周边区域的消毒。
手术室周边区域是指手术室直接相邻的区域,如走廊、洗手间、储物间等。
这些区域如果存在污染或细菌滋生的环境,则可能成为手术室的污染源。
因此,对这些区域也需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保持手术室的洁净度。
手术消毒是手术室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能有效降低手术室内的感染风险,保护手术患者的安全。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手术消毒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技术指导,不断提升手术消毒水平。
同时,患者也应加强自身卫生意识,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手术消毒工作,共同维护手术室的洁净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消毒范围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手术野皮肤消毒范围手术切口周围15~20厘米的区域
(1)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头及前额。
(2)口、唇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面唇、颈及上胸部。
(3)颈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下唇,下至乳头,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4)锁骨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颈部上缘,下至上臂上1/3处和乳头上缘,两侧过腋中线。
(5)胸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侧卧位)前后过中线,上至锁骨及上臂1/3处,下过肋缘。
(6)乳腺根治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前至对侧锁骨中线,后至腋后线,上过锁骨及上臂,下过肚脐平行线。
如大腿取皮,则大腿过膝,周圈消毒。
(7)上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
(8)下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9)腹股沟及阴囊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肚脐线,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10)颈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颅顶,下至两腋窝连线。
(11)胸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肩,下至髂嵴连线,两侧至腋中线。
(12)腰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两腋窝连线,下过臀部,两侧至腋中线。
(13)肾脏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前后过中线,上至腋窝,下至腹股沟。
(14)会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耻骨联合、肛门周围及臀,大腿上1/3内侧。
(15)四肢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周圈消毒,上下各超过一个关节。
手术区铺无菌单
手术区皮肤消毒后,即开始铺盖灭菌敷料。
一般铺巾法,虽能起一定的伤口隔离作用,但其缺点有:①纺织物有透水性,较易通过细菌。
②伤口并未与周围皮肤严密隔离。
③反复使用巾钳固定,使手术巾有许多小孔。
为了弥补以上缺点,目前,许多医院采用在切口皮肤上加用一次性无菌手术薄膜(有的含有碘伏)的方法,切开皮肤后薄膜仍粘附于伤口边缘,可防止皮肤上尚存的细菌在术中进入伤口。
为了减少灭菌敷料与消毒水平的皮肤接触,铺巾前先由戴好灭菌手套的器械士,在消毒的手术区皮肤上粘贴薄膜,然后再铺盖灭菌敷料。
如果仍用传统的手术巾,则应尽量妥善固定和保持干燥。
国内医院普遍采用无菌布料铺盖,国外较普遍采用一次性敷料。
此敷料我国已有制造,因成本高,没能普遍应用,有的医院仅用于性手术。
如果使用一次性敷料敷盖手术区,其铺巾方法基本相同。
铺单目的除显露手术切口所必需的最小皮肤区之外,遮盖手术病人其它部位,使手术周围环境成为一个较大范围的无菌区域,以避免和尽量减少手术中的污染。
铺单原则铺单时,既要避免手术切口暴露太小,又要尽量少使切口周围皮肤显露在外。
手术区周围一般应有六层无菌巾遮盖,其外周至少有两层;小手术仅铺无菌孔巾一块即可。
3.铺单顺序先铺四块治疗巾:通常先铺操作者的对面,或铺相对不洁区(如会阴部、下腹部和头部),最后铺靠近操作者的一侧(如腹部手术,铺盖顺序先下方、对侧、后上方、本侧或先下方、上方、后对侧、本侧)。
再在上方、下方各铺一中单,最后铺盖大无菌单。
4.铺单范围头端要铺盖过患者头部和麻醉架,两侧及足端应下垂超过手术台边缘30cm。
铺单方法以腹部手术铺单为例
(1)铺单者(第一助手)站在病人的右侧,确定切口后,先铺四块无菌治疗巾于切口四周(近切口侧的治疗巾反折l/4,反折部朝下)。
(2)器械士按顺序传递治疗巾,前3块折边向着手术助手,第4块折边向着器械士。
(3)铺单者将第1块治疗巾覆盖手术野下方,然后按顺序铺置于手术野上方、对侧和同侧。
(4)4块治疗巾交叉铺于手术野后,以4把巾钳固定。
使用巾钳时避免夹住皮肤及巾钳向上翘。
?
(5)铺单者和器械士二人分别站在手术床两侧,由器械士传递中单,在切口上方、下方铺置中单,头侧超过麻醉架,足侧超过手术台。
(6)铺完中单后,铺单者应再用消毒剂泡手3分钟或用络合碘制剂涂擦手臂,再穿灭菌手术衣、戴灭菌手套。
(7)最后铺带孔的剖腹大单,将开口对准切口部位,短端向头部、长端向下肢,并将其展开。
铺盖时和其它助手一起,寻找到上、下两角,先展开铺上端,盖住患者头部和麻醉架,按住上部,再展开铺下端,盖住器械托盘和患者足端,两侧及足端应下垂过手术床缘30cm以下。
(8)如为大手术,在麻醉桌侧横拉一块中单。
(9)如需做肋缘下切口时,患侧在铺4块治疗巾前,在腰背下垫一双折中单。
需做腹部横切口时,两侧各垫一双折中单。
(10)铺单时,双手只接触手术单的边角部,避免接触手术切口周围的无菌手术单部分。
铺中、大单时,要手握单角向内卷遮住手背,以防手碰到周围有菌物品,如麻醉架、输液管等而被污染。
(11)为了避免第一助手置放剖腹大单时因寻找单角而接触切口周围的手术单部分,第一助手在铺完小手术单后即离去,置放大手术单一般由手术者或其它助手穿戴好无菌手术衣和手套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