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小结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 个体生长繁殖的特点 群体生长繁殖规律
➢ 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 丝状真菌的生长曲线 ➢ 病毒的复制周期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生长&繁殖
生长:指个体的长大,是细菌总重量增长的过 程,量变的过程。
繁殖:指微生物个体数目的增加,是一个产生 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
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繁殖,就 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
生长和繁殖速度快是微生物的特征之一。
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条件
1、充足的营养物质 2、适宜的酸碱度 3、适宜的温度 4、气体 微生物生长所需气体主要是O2和
适宜的酸碱度(PH)
PH的作用机理
➢ PH能影响细胞膜的电荷,从而影响营养物质 的吸收
➢ PH能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微 生物的生命活动。
生产中的应用
➢ 消毒防腐:如醋酸可杀死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等。
适宜的温度
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温度范围。 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因种类而不同。
微生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
短,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酶系活跃,代谢旺 盛,呈几何级数增加,在生长曲线图上活菌数 量呈直线上升,达到顶峰。 该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动较典型, 群体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对外界因素作
用比较敏感。
对数生长期在生产中的应用
1、此时期是生产上用于接种的最佳菌龄。
2、发酵工业应尽量延长该期,以达到较高 菌体密度。
此时期菌体迅速利用碳、氮、磷等,呼吸强度达到高 峰,有些代谢产物开始积累。
衰亡期
菌丝体干重下降,到一定时期不再变化。
大多数次级代谢产物在此期合成,多数细胞出 现大的空泡。
有些菌丝体会发生自溶。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回本第31章页 目录
4.酸碱度
种类
细菌和放 线菌
最低生长 pH
5.0
最适生长 pH
7.0~8.0
最高生长 pH
10.
酵母菌
2.5
3.8~6.0
8.0
霉菌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1.5
3.0~6.0
10.0
回本第32章页 目录
5.氧化还原电势 6.盐、碱和金属离子
对好氧菌影响较 大。
影响渗透压
微量金属离子对 微生物生命活动 有着主要作用。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回本第45章页 目录
3.连续培养
连续培养:在一个恒定容积流动系 统中培养微生物,首先以一定速率不停 地加入新培养基,另首先又以相同速率 流出培养物(菌体和代谢产物),以使培养 系统中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稳定。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回本第46章页 目录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回本第47章页 目录
湿重或干重
(四)比浊法
依据菌体悬浊液透光度间接测量菌体数量。 使用光电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
(五)生理指标法
测定呼吸强度、耗氧量、酶活性及生物热进行换算。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回本第13章页 目录
第二节 微生物生长规律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回本第14章页 目录
把一定微生物接种到一定液体
培养基中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
若是一个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百 分比增加时,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 从而引发个体数目标增加。伴随群体中各个个 体深入生长,就引发这一群体生长。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回本第3页章目录
个体生长 → 个体繁殖 → 群体生长 群体生长 = 个体生长 + 个体繁殖
微生物学生长与繁殖

§特点
§1)代时最短,生长速度最快;
§2)细胞稳定(平衡)生长: 细胞内各种物质按百分 比生长,菌体成份均匀;
§3)酶活性高,代谢稳定,菌体大小基础一致。
微生物学生长与繁殖
第13页
• 处于对数生长久细胞, 因为代谢旺盛, 生长快 速, 代时稳定, 个体形态、化学组成和生理特 征等均较一致, 所以, 在微生物发酵生产中, 常见对数期菌体作种子, 它能够缩短延迟期, 从而缩短发酵周期, 提升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 益。
如在金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发
微生物学生长与繁殖
第29页
分批培养与连续培养比较
1) 缩短发酵周期, 提升设备利用率; 2) 便于自动控制; 3) 降低动力消耗及体力劳动强度; 4) 产品质量较稳定;
微生物学生长与繁殖
§恒化连续培养往往控制微 微生物学生长与繁殖
第28页
补料分批培养或半连续培养 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在发酵工业
生产实践中, 为了到达某种特殊目 标或提升培养效率, 经常采取两种 方法加以综合培养方式。既不是严 格意义分批培养方式, 也不是严格 意义连续培养方式, 普通称之为补 料分批培养或半连续培养 。
微生物学生长与繁殖
第6页
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图
微生物学生长与繁殖
第7页
细菌生长曲线分期
§滞留适应期(延迟期 ) §对数生长久 §稳定时 §衰亡期
微生物学生长与繁殖
第8页
1.滞留适应期(Lag phase)
§特点: §1)细胞形态变大或增加,比如巨大芽孢杆菌,在迟缓
期末,细胞平均长度比刚接种时长6倍。普通来说处于 迟缓期细菌细胞体积最大; 2)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合成代谢活跃, 核糖体、酶类和ATP合成加紧,易产生诱导酶。 3) 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环境保护、医学研究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影响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因素以及微生物的繁殖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微生物的生长环境非常广泛,它们可以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中,甚至可以在极端环境比如高温、高压、极寒等条件下存活。
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的环境被称为生长有限因素(Limiting factors),这包括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含量、养分可获得性等。
例如,细菌在37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下生长最快,而酵母菌则对酸性环境更为适应。
二、影响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因素除了生长有限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营养物质的可获得性。
微生物需要一定的碳、氮、磷等元素来进行生物合成和能量代谢,当这些养分不足或缺乏时,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将受到限制。
此外,水分、盐度、压力等也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三、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微生物通过自我复制来增加数量。
其中最常见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binary fission),即细菌细胞通过不断分裂形成两个相同的细菌细胞。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细胞质分裂、DNA复制和细胞分裂三个步骤。
相比之下,真菌则通过产生分生孢子(spores)来进行无性繁殖,病毒则依赖于寄生宿主细胞来进行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微生物通过与同种或异种微生物的结合来增加遗传变异和多样性。
然而,大部分微生物并不具备有丝分裂(mitosis)等真正的有性繁殖方式。
相反,它们通过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来产生变异。
这包括共轭(conjugation)、转化(transformation)和转导(transduction)等过程,这些过程允许微生物之间交换遗传物质。
微生物生长繁殖

三、生长曲线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在污(废)水生物处理设计时,按污水的水质情 况(主要是有机物浓度),可利用不同生长阶段的微 生物处理污(废)水。
常规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下降阶段的微生物(包括 减速期、静止期);
典型生长曲线,只适用于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和 酵母菌,对于丝状生长的真菌或放线菌,只能获得 非典型的生长曲线。
1. 停滞期
又称适应期,指少量微生物接种到新培养液中 后,在开始培养的一段时间内细胞数目不增加的 时期。 为什么会出现停滞期呢?
“万事开头难”
适应环境(合成相应的酶) 营养储备(用于复制和合成)
❖ 每个方格网共分为九个大方格, 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
❖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 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 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 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 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 成25个小方格。
❖无论是哪一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都是 400个。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lmm,则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 lmm2,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lmm, 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lmm3(万分之一毫升)。
二、微生物生长的研究方法
(一)分批培养
分批培养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 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 保持一定的温度、pH和溶解氧量,微生物在其 中生长繁殖,结果出现微生物的数量由少变多, 达到高峰后又由多变少,甚至死亡的变化规律。
典型生长曲线
细分:停滞期(适应期)、加 速期、对数期、减速期、静 止期、衰亡期 粗分:停滞期(适应期)、对 数期、静止期、衰亡期。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平板划线分离法
稀释倒平板法
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法
(一)平板划线分离法
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
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
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
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
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
① 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 ② 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 ③ 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 原生质呈嗜碱性
④ 合成代谢活跃
⑤ 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
影响停滞期长短的因素
接种菌龄:接种龄即“种子” 的群体生长年龄,亦即它处在生长曲 线上的哪一个阶段。实验证明,如果以对数期接种龄的“种子”接种, 则子代培养物的停滞期就短。 接种量:接种量的大小明显影响停滞期的长短。(基数大)
待测菌液与等体积血液混匀涂片; 血液中红细胞数已知; 显微镜下观察菌液细胞与红细胞的比例; 计算:
每毫升菌液的含菌数可通过已知红细胞浓度和菌液细胞与红
细胞的比例计算得知。
细胞的自动计数
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 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 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是 否为细菌。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其群体的规模成正相关。
样品中微生物数量多或生长旺盛,这些指标愈明显,因此可
以借助特定的仪器设备来测定相应的指标。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一、细菌的生长曲线
将少量菌种接种在适当的液 体培养基中培养,隔一定时 间取样,计算菌数,以菌数 的对数为纵坐标,生长时间 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 即为细菌的生长曲线。 典型生长曲线 延滞期(适应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什么是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一)2024

什么是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一)引言概述:微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是其生命周期中重要的过程,对于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学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一、微生物的繁殖方式1. 二分裂:细菌和许多单细胞真菌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a. 准备阶段:细胞增加大小并复制遗传物质。
b. 分裂阶段:细菌或真菌细胞分裂为两个完整的细胞。
2. 管状繁殖:某些真菌通过产生管状结构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其他细胞。
3. 减数分裂:原生动物等一些微生物通过减数分裂繁殖。
二、微生物的繁殖速率受到的影响因素1. 温度: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影响其繁殖速率。
2. pH值:酸性或碱性环境可能影响微生物的繁殖速率。
3. 营养物质:微生物需要适量的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来维持其生长和繁殖。
4. 水分:水分对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至关重要。
5. 氧气:微生物的需氧性或厌氧性影响其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的繁殖速率。
三、微生物的生长曲线1. 潜伏期:微生物适应环境并准备进行繁殖的时间段。
2. 对数增长期:微生物以指数方式增长,此时繁殖速率最快。
3. 平稳期:微生物繁殖速率与死亡速率达到平衡,细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4. 降解期:环境中的营养物质或其他条件不再适宜微生物繁殖,细菌数量逐渐减少。
四、微生物的控制方法1. 无菌技术:通过采取无菌操作和环境控制减少微生物繁殖。
2. 温度控制:适当的温度控制可以抑制微生物繁殖,如制冷或加热。
3.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物质消除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 高压灭菌:利用高压力来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5. 光照控制:某些微生物对光照敏感,适当的光照控制可以减少其繁殖。
五、总结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是其生命周期中重要的过程,对于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学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微生物的繁殖方式、繁殖速率受到的影响因素、生长曲线以及控制方法,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避免微生物带来的不良影响。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类型。
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广泛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是其生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过程与条件。
一、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微生物的生长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适应期、指数增长期和平稳期。
适应期是微生物在营养环境中要适应并获得最适条件的过程。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通过调节内部代谢活动,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适应期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微生物种类和环境因素。
指数增长期是微生物生长的最快阶段,此阶段微生物以无性生殖的方式迅速繁殖。
在适宜的温度、溶液pH值和适当的营养物质条件下,微生物的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
这是由于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进行二分裂,每个新的细胞也会继续进行二分裂。
平稳期是指微生物数量达到最大值后进入的生长缓慢的阶段。
此时,微生物数量趋于稳定,细胞死亡和分裂的速率相等。
微生物的生理代谢逐渐减缓,营养物质逐渐耗尽,产生的代谢产物也逐渐积累,导致环境的恶化。
二、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条件1. 温度微生物对温度非常敏感。
每个微生物种类都有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
通常将微生物根据其适应温度的范围分为:嗜寒微生物、嗜热微生物和中温微生物。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pH值不同的微生物对pH值也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大多数细菌的最适pH值集中在6-8之间,而真菌的最适pH值一般在5-6之间。
当环境中的pH值偏离微生物的最适pH值,会影响其酶的活性和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 营养物质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是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微生物需要碳源、氮源、矿物元素和其他有机物来满足其生存和繁殖所需的能量和原料。
不同的微生物在对营养物质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是促进微生物繁殖的关键。
4. 氧气氧气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微生物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被称为好氧微生物;而有些微生物则不能耐受氧气,被称为厌氧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延滞期2.对数期3.稳定期4.衰亡期
T/h
延滞期
• 处在该期的细胞特征: 个体变长,体积增大, 代 谢加 强 ,RNA含量 增 加,使细胞质噬碱性增 强;由于代谢活性的提 高,使贮存物消失。
• 该期长短取决于菌种遗 传性状、菌龄、接种前 后培养条件的差异等。
T/h lgN
对数期(指数期)
筛选法
筛选法又称淘析法,它主要依据为细菌 培养物中处于同一相的同步细胞,它们的体 积大致是相等的。筛选法种类很多,其中主 要的有过滤法、区带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膜洗 脱法等。
①过滤法
它是将培养物中的微生物细胞用滤器 过滤,让处于细胞周期较早阶段的小细胞 通过,收集这些细胞,转入新鲜培养基中, 即能获得同步细胞。
生长和繁殖虽然概念不同,但却是两个紧密相 连的过程,很难截然分开,因此,单细胞微生物的 生长和繁殖需要有自己的术语。一般认为,微生物 通过新陈代谢将外界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细胞物质, 个体长大,质量增加,并进行必需的细胞结构的复 制和细胞分裂,这个过程称为微生物的个体生长; 单细胞微生物(或群体)通过分裂使群体数目或质量 增加的过程称为群体生长.对于多细胞微生物来说, 菌丝体的延长、分裂产生同类细胞的过程称为个体 生长;形成有性或无性孢子的过程称为繁殖,无性 或有性孢子萌发并通过菌丝断裂而使群体数目和质 量的增加称为群体生长。
细胞通过生长,增大到一定体积后,在细 胞中间逐渐形成横隔,将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 胞。C14标记的二氨基庚二酸实验证明,细菌的 横隔是在杆菌的中央或球菌的赤道带上开始形 成的.粪链球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壁和横隔 形成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新壁合成是在上一次分裂周期中形 成的赤道壁带上开始的。细胞壁物质从赤 道壁带处不断合成,新壁延伸,横隔开始 形成,将赤道壁带一分为二.间体附着在 横隔上,核物质已经开始分离。
②区带密度梯度离心法
将随机生长的细胞悬液置于蔗糖梯度溶 液表面,然后离心,不同生长周期的细胞由 于体积和质量大小不同,沉降系数多也不同, 于是同一生长周期的细胞聚集在离心液的一 个区带上,小细胞在上,大细胞在下。用这 种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将处于较早周期的小细 胞收集起来,获得良好的同步群体。本法已 成功地应用于芽殖和裂殖酵母、大肠杆菌等 细胞的同步培养。
第一节 微生物的个体生长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是指新生的细胞长大以及最 后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周 期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世代时间或倍增时间, 世代时间是微生物生长中极重要的概念。 一、同步生长 二、细菌细胞的表面生长和横隔形成 三、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协调
• 真核细胞的生长周期
D期
• 原核细胞的生长周期
③膜洗脱法
如果要获得比上述两种方法数量更大、同步性更高 的细胞,可采用膜洗脱法。该方浊所依据的原理是某些滤 膜可以吸附与该滤膜相反电荷的细胞。后图是目前常用的 HeIm8tetter—Cumm5n58膜洗脱法,其步骤是将非同步细 胞通过一个硝酸纤维素的微孔滤膜,这时细胞被平整地吸 附在滤膜上。将滤膜翻转置于滤器中,连续不断地缓缓加 入新鲜培养基,于是吸附在滤膜表面的细胞便生长分裂, 分裂后的一个子细胞仍然被吸附在膜上,而另一个子细胞 则随培养液洗脱下来。将收集液中刚刚分裂的子细胞进行 培养,可获得同步性较高的群体。如果滤膜的表面积很大, 那么只要被吸附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壁扩增时,新壁物 质分散插入老壁内。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新 壁合成只引起细胞体积增加而不引起横隔形 成,但是当细胞进入分裂阶段,新壁在细胞 中央分裂位置向内插入形成横隔。分裂开始 时,细胞中央出现凹陷,细胞膜与横隔向内 生长,在细胞中心会合成完成一次分裂。
关于细胞膜的合成过程还不够了解,由 于膜是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半流体结构,并 且处于活跃的代谢状态。所以利用特异性标 记抗体研究细胞膜的合成也没有什么成效。 但是已有一些证据说明大肠杆菌细胞膜的合 成位置限定在细胞的中心区并向两极延伸。
然而用常规方法培养的细胞,即使是 上面所讲的同步细胞,在经过2至3个世代 之后,绝大多数细胞已是不同步了。这就 是说,明显的同步生长一股只能维持2至3 代.这是因为在同一培养条件下,各个细 胞发生分裂的时间各不相同,这种世代时 间的差异不是遗传性决定的,而是随机的。 目前常用的同步培养法有两种,即筛 选法和诱导法。
求对数,lgNt = n lg2 + lgN0 , 即
世 代 数:n = (lgNt - lgN0) / lg2 ( lg2 = 0.301 ) 世代时间:G = t / n = 0.301t / (lgNt - lgN0)
通过实验可测得 Nt, N0 , t 值,并可计算出G值。
• 各类微生物G值相差很大, 飘浮假单胞菌为9.8min,而 梅毒密螺旋体为33h。
在实验室中,常采用同步生长细胞研 究细胞周期。在各种微生物细胞中,细菌 芽孢和真菌孢子的萌发是高度同步的,这 是因为芽孢和孢于都处于休眠状态,各种 代谢活动都下降到最低水平,所以在供给 充分养料后,它们就从共同的起点开始生 长,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芽胞和孢子几乎都 在同一时刻萌芽。另外,如果将稳定期细 胞群体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由于各个细 胞都是从“衰退”的生理状态下恢复过来, 所以几乎也是同步地进入生长阶段。
原核细胞的生长周期一般较 短,只有G1期(复制前期)、 R期(复制期)和D期(分裂 期),DNA复制一结束,便 立即进入细胞分裂。R期D期 长短较稳定, G1 期可变, 甚至无G1期。
G2 期
G1 期
S期
D期
G1 期
R期
一、同步生长
如果一个细胞群体中各个细胞部在同 一时间进行分裂,就可以说细胞在进行同 步分裂或同步生长,进行同步分裂的细胞 称为同步细胞.同步细胞群体在任何一时 刻部处在细胞用期的同一相,彼此间形态、 生理生化特征都很一致,因而是细胞学、 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的良好材料。
经过延滞期后的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此时细胞 生长旺盛,代谢活力强、分裂速度快,以几何级数增 加,代时稳定。以二分裂细菌为例,若在T0时总菌数 为N0,那么T1时总数为Nt 。 1 → 2 → 4 → 8 → … … …
20
→
21 →
1代
22
2代
→
23 → … … … 2n
3代 … … … n代
Nt = N0 × 2n ,
第二节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一、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与世代时间 二、养料的利用率 三、二峰曲线
一、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与世代时间
• 繁殖速度:单位时间所 增加的细胞数或单位时 间内的世代数。 • 世代时间;细胞数目增 加一倍所需的时间。
• 生长曲线:以细菌的对 数为纵坐标,以时间为 横坐标,绘出的曲线。 可以分为4个时期。
诱导法
诱导法是利用一些生理学手段强制微 生物达到同步生长的目的.常用诱导法有 化学诱导法和物理诱导法两种。
①化学诱导
利用停止或限制供给微生物细胞分裂所必 需的某种养料,使所有细胞都进入临分裂状态 (但不分裂),然后在某一时刻恢复供给细胞分裂 所必需的养分,就能诱导出同步细胞群体.例如 大肠杆菌胸腺嘧啶缺陷型菌株,当停止供给胸腺 嘧啶时,DNA合成立即终止,但RNA和蛋白质合成 速率却不受影响。30分钟后加入胸腺嘧啶,DNA 合成立即恢复,结果几乎所有细胞在经过35至40 分钟的延滞后都进行分裂。
三、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协调
DNA携带了细胞全部遗传信息。细胞分 裂时,全部遗传信息也必须同步地加倍并 分配给子细胞,那么DNA复制怎样和细胞分 裂协调地进行呢? 1963年Jacob等根据Cairns对细菌染色 体环状结构的放射自显影结果的观察,提 出了称为复制子的假说。后经修正,较完 满地解释了细菌染色体的复制和分离,其 要点如下;
lgN
• 微生物在有限封闭的体系内, 对数期一般不超过40代。
• 处在该期的细胞特征:生长 迅速、形态、生理、生化组 成较为一致,适合于用作研 究材料。在工业发酵中,也 需要取对数期细胞作种子, 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 利用率。 T/h
稳定期
• 在对数期末,由于营养物质消耗, 有害代谢产物积累、pH、Eh变 化使生长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 两者平衡时,就进入该期。 • 细胞特征:体积较小,开始积累 贮存物和次生代谢产物、芽胞细 菌开始形成芽胞。该期长短与菌 种特性、环境条件有关。在工业 生产中可通过补料、调温度、通 气等措施来延长稳定期。 T/h lgN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微生物的个体生长一细胞周期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生长繁殖是生物体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微 生物细胞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地吸取营养物 质,并按一定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当 新陈代谢中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异化作用时,细 胞原生质总量不断增加,于是就出现生长. 细胞个体的增长是有限的.当细胞内的原生 质和各种细胞结构物协调地增长到一定程度时, 母细胞开始分裂,形成两个基本相同的子细胞。 在单细胞微生物中,细胞分裂导致生物个体数目 的增加,这就是繁殖。然而在多细胞生物中,如 果细胞数目的增加不同时伴有个体数目的增加, 那么仍只能称为生长。
③通过细胞膜在两个复制区之间的定位 合成,使复制区分离.随着膜的不断增长, 两个复制区位置也越来越远,附着于复制区 进行复制的子染色体也同时得到分离。
目前还不能肯定复制区是在DNA复制完 成后进行分离,还是像DNA复制时那样,在 复制开始时就分离,然后随着膜的增长两 复制区越离越远。不过就其结果来说,两 者是一样的。 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复制通常是双向的, 两个复制叉同时从同一起始点向反方向移 动。
②物理诱导
这是利用某种物理因子,使处于即将分裂的细胞的代谢 活动受到抑制,从而使细胞在分裂阶段前停步,以求得以后 分裂的同步。例如以温度为同步的诱导因子,就是基于细胞 周期不同,相对地对温度的敏感性也不同,如果分裂阶段中 某些关键反应对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的敏感性比合成 期高。那么高温(或低温)就可以阻止细胞分裂但不妨碍细胞 物质的合成(即分裂的准备),这样可以使群体中那些分裂准 备工作进行较慢的细胞有时间赶上其他细胞,一旦恢复正常 条件就能获得同步生长,例如鼠伤寒沙门氏茵在25亿下培养 一段时间后,再置于37℃下继续培养,便可获得同步体。除 温度外,其他一些物理因子如光脉冲(对光合微生物)。x射 线等等也能诱导同步生长。有时将化学与物理诱导结合使用, 常可得到更好的同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