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感冒药进了ICU全因做错一件事
多吃几颗感冒药竟要了她的命

多吃几颗感冒药竟要了她的命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3年第6期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仅仅多吃了几颗感冒药,竟然要了她的命。
日前,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肝病中心遇到了一例棘手病人,因为在戊肝康复期感冒了,吃了超量的感冒药,之后引起肝衰,突然间撒手人寰。
对此,医学专家提醒,肝炎患者一定要小心吃感冒药。
连吃3天,发生肝昏迷40多岁的王女士前段时间感觉有些乏力,胃也难受,不想吃东西,还呕吐了几次。
随后被家人送到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戊肝。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女士出院回家休息,真是祸不单行,戊肝还没有完全康复,王女士就感冒了,而且感冒还比较重。
于是,她就到药店去买了感冒药,买的是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药。
考虑到自己的感冒病情较重,加上之前患了肝病,所以王女士认为,药量应该要大一些,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于是,本来一天只需要吃两片的感冒药,她一天吃了4片。
3天之后,她突然昏迷,随后被送到医院,医生告诉家属,王女士已经处于肝昏迷状态,很难抢救过来,不出所料,王女士很快就撒手人寰。
肝病患者,吃感冒药要小心乙酰氨基酚可说是常用感冒药。
它作用温和,解热效果确切,是个普遍使用的感冒药。
服用后吸收入肝脏代谢,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一种有毒性的苯醌胺类物质,但它可被肝细胞中的谷胱甘肽解毒。
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肝病中心高蕾主任医师说,其实家属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多吃几颗感冒药就要了她的命?其实都是因为王女士之前有肝损伤,也就是戊肝,还没有完全康复,肝功能也没有完全恢复,这时如服用过量的乙酰氨基酚,肝细胞中的谷胱甘肽就可能被耗竭,解毒作用丧失,苯醌胺类物质增多,乃至发生急性肝衰竭。
据介绍,在欧美国家,急性肝衰患者中有30%—50%是由乙酰氨基酚类药物引起的,而急性肝衰竭死亡极高,达30%左右。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药品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一、事件描述某医院2019年发生了一起因给药错误导致的不良事件。
患者李女士因突发感冒前往该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普通感冒后开具了感冒药方。
在护士给药时发生了混淆药物的错误,护士将另一位病人的感冒药物给了李女士。
李女士服用后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了呼吸困难、皮肤严重瘙痒等症状,幸亏及时处理,未造成生命危险。
二、事件分析1. 人为因素:护士混淆药物是导致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护士忙碌时,往往精神容易紧张,容易出现疏忽的情况。
此次事件中,护士并未仔细核对药物的名称和剂量,导致了错误的给药。
2. 病人识别错误:护士给药时没有充分核对病人的身份,未使用多种识别手段,如问询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号等信息,就开始了给药,导致了病人识别错误。
3. 信息传递不畅:医生开具的药方在传递给护士时出现了错误,导致护士错误地将另一病人的药物给了李女士。
医生在书写药方时可能存在字迹不清晰、剂量标注错误等问题。
护士在接收药方时可能没有认真核对药物的名称和剂量。
三、整改措施1. 强化人员培训:医院应加强护士的培训,提高其核对药物的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正确识别药物、核对病人身份、检查药物标签等。
培训不仅应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实操训练,让护士在模拟情境中进行核对药物的操作,以提高其反应能力和准确性。
2. 引入科技手段:医院可引入电子病历系统,在医生开药时通过电子系统自动生成药方,避免了手写药方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同时,在传递药方给护士时,也可通过电子系统直接传递,避免了信息传递不畅产生的错误。
3. 强化病人识别:医院应采取多种手段核对病人身份,如询问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号等信息。
同时,应在病人身上标注正确的姓名和住院号,以避免人工识别错误。
4. 药品标识清晰:医院应加强药品标签规范,确保药物的名称和剂量清晰可辨。
护士在给药前应认真核对药物标签,以确保给药无误。
感冒病虽小用错药事大!

感冒病虽小用错药事大!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第8期文/ 本刊记者李蕙君医学指导/ 方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师)27 岁的小张,因为“ 高热7 天,伴腹泻5 天”到呼吸科就诊,从入院到去世仅7 天……经了解,小张不但在感冒初期自行去药店买了药,还因自己体重大,加量服用了好几种药,最终因“感冒药”服用过量导致多脏器衰竭死亡。
对乙酰氨基酚超量真的很严重小张的悲剧就来源于退烧心切,各种感冒药混在一起乱吃。
另外他觉得自己体重基数过大,就擅作主张,吃了双倍的剂量,最终因对乙酰氨基酚超量使用导致严重肝损,最后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境地。
对乙酰氨基酚超量真的这么严重么?专家表示,按疗程、按剂量、合理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总体上来讲是比较安全的,之所以会出现像小张这样的严重后果,主要是超量使用、误用或重复用药导致该药使用过量。
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它是最常见的解热镇痛药,部分常见的退烧药和止痛药也含有该成分。
因为这些药物非常常见,又是容易买到的非处方药,因此很多人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警惕。
所以服用感冒药、退烧药时,要留意药品说明书上的成分一栏,确保最多只服用一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
抗生素对病毒感冒无效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简称上感,具有自限性,通常7-10 天就能自愈。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感冒就不需要药物治疗了呢?其实,合理应用感冒药,对减轻感冒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预防并发症,还是很有积极作用的。
但可怕的就是很多人认为小小感冒自己随便吃点药就行,并且被很多人“首选”的、自认为可以治疗感冒的药除了解热镇痛的,还有抗生素。
专家表示,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无效,错误混服会降低解热镇痛药药效。
一般没有细菌感染的征象,如发热、咳黄痰等,不必使用抗生素药;没有发热、头痛、咳嗽症状,不必使用含有解热镇痛成分和镇咳祛痰成分的感冒药;以咳嗽为主的感冒应服用含有镇咳祛痰成分的药物,如酚麻美敏片。
药物中毒健康宣教内容

药物中毒健康宣教内容药物中毒,这话听起来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特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药物真是太常见了,感觉随手就能拿到。
可是你知道吗,药物如果使用不当,结果可能就不是开开心心去看医生,而是直接变成“药物中毒”的主角,真是想想就让人心慌。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轻松点,不要紧张,毕竟知道了,就能避免嘛。
先说说药物中毒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就是你吃的药本来是给你治病的,结果用了不对的方式、剂量或者根本就没必要用,结果身体就开始罢工。
像是吃了过量的止痛药,那效果可就像开了外挂,身体可是会对你发火的哦。
听说某种药效果好,咱们就贪心一口气多吃,这就像是吃饱了撑的,后果可想而知。
哎呀,有些药吃了就能让你一秒钟飞起来,有些药则是让你在医院里躺着等救护车,搞得你一脸懵逼。
你知道吗,药物中毒的症状也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就像个百宝箱。
轻则恶心、呕吐、头晕,重则昏迷、抽搐,简直让人想给自己来个“打呼”求生。
想想你那难受的样子,真是让人不忍直视。
人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中毒了,觉得不过是小毛病,结果却越拖越严重,像是“青蛙被煮熟”的故事,慢慢变得不可收拾。
咱们再说说那些常见的药物,像是感冒药、止痛药、抗生素等等,大家都挺熟悉的。
可是,你可别以为它们是“无敌战士”,用得不当,立马就变成了“敌军”。
就拿感冒药来说,感冒了就想一口气吃个十几颗,结果你可就把自己送进了医院。
记得有一次,我一个朋友为了快速好起来,硬是吃了两种感冒药,最后整个人像喝了酒一样,晕晕乎乎,真让人哭笑不得。
遇到药物中毒了怎么办呢?别慌!深呼吸,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紧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告诉他们你吃了什么药,多少剂量,别隐瞒哦。
就算是因为好奇而试药的,也要诚实说出来,毕竟“隐瞒就是罪”,及时处理才是王道。
然后,尽量不要自己乱用解药,这样有可能把事情搞得更复杂,就像是在火上加油,搞不好就把自己弄得更痛苦。
在家里,药物最好还是要分门别类,妥善保管,远离孩子和宠物,别让他们误食了。
口服药吃法错误检讨书范文

尊敬的医院领导:您好!我因在近日工作中,因个人疏忽导致患者口服药吃法错误,给患者及医院造成了不良影响,我深感愧疚。
在此,我向医院领导和患者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就此次事件进行深刻的检讨。
一、事情经过2023年3月15日,我负责为患者小王发放口服药。
在发放过程中,我因急于完成任务,没有仔细核对药品名称和剂量,导致小王口服了错误的药物。
患者在服用后,出现了不适症状,经检查发现是因为口服了与我核对失误的药物。
二、错误原因1. 工作态度不端正:我对待工作缺乏严谨的态度,没有充分认识到药品发放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在核对过程中出现失误。
2. 责任心不强:我对自己负责的工作缺乏责任心,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导致出现失误。
3. 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在发现错误后,我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三、改正措施1. 提高工作态度:今后,我将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确保工作质量。
2. 加强责任心: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负责,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4. 学习相关知识:我会加强对药品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总结此次口服药吃法错误事件,使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事件为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医院能够加强对药品发放工作的管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再次为此次事件向医院领导和患者表示诚挚的歉意,并恳请给予我改正错误的机会。
此致敬礼!患者口服药吃法错误责任人:2023年3月20日。
药房差错事故案例

药房差错事故案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药房成为人们购买药品和保健品的主要场所之一、然而,由于人为疏忽等原因,药房差错事故频发,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风险。
本文将以一起药房差错事故案例为例,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引起人们对药房管理的重视。
这起药房差错事故发生在一家较大的连锁药房。
一位消费者在该药房购买了一盒常规感冒药,并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服用。
然而不久后,消费者感觉症状加重,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呕吐、头晕、呼吸困难等。
经过紧急治疗,消费者的生命得以稳定,但仍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经调查,原因是药房在该药品的发药过程中犯了差错,将二比一的用量错误标记为一比一,导致消费者误服了过量药物。
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药房人员的工作失误。
药房工作涉及到药物的储存、发药、监控等环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准确的操作是确保操作安全的关键。
然而,在这起事故中,药房人员在标记药品用量时犯了错误,没有仔细核对和确认,导致误发药物。
第二,药房管理不到位。
药房是涉及药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对药房的管理要求十分严格。
然而,在该药房中,没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药品库存和发药过程中的监控不到位,容易导致差错的发生。
第三,消费者对药品安全的监督缺位。
在该事故中,消费者没有对药品进行详细的核对和确认,凭借对药房信任的盲目购买,导致误服过量药物,给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风险。
为了避免类似的药房差错事故的发生,我们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首先,建立完善的药房管理制度。
药房需要建立各项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每一道工作环节都得到严格遵守。
同时,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药品安全管理水平和操作能力。
其次,加强药品库存和发药的监控。
药房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制度,做好药品的进货验收和储存工作,减少因药品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风险。
用药失误的案例

用药失误案例分析及其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启示1.用药失误及其影响用药失误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剂量错误、药物选用不当、给药方式错误等。
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死亡。
因此,用药失误是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2.案例描述某患者因感冒发热就诊,医生开具了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和阿莫西林胶囊两种药物,并嘱咐患者同时服用。
但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将两种药物一起注射给患者,导致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经抢救后脱险。
此事件中涉及的药物为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和阿莫西林胶囊,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药物相互作用和过敏反应,后果则是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3.问题分析导致该用药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医生开具处方时未详细交代用药方法,护士执行医嘱时未仔细核对药物品种和用药方式,以及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未能充分了解药物使用方法。
在此事件中,医生、护士和患者三方均存在一定的失误,但医生的错误开具处方和护士的操作失误是导致用药失误的主要原因。
4.教训与改进措施本次案例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医生开具处方不规范、护士执行医嘱不严谨以及患者对药物使用方法不了解。
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加强监管,确保医生开具处方规范;提高医护人员培训质量,确保护士执行医嘱严谨;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使用方法的了解程度。
5.预防策略与患者教育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有效策略包括:强化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完善处方审核制度,确保处方开具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强药品管理和监督,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应通过良好的沟通协作来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率。
6.结论用药失误是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关注和完善的重点工作。
通过深入分析用药失误的原因、总结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降低用药失误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强化患者教育和提高处方审核制度等预防策略也是降低类似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
用药失误及处理方案

用药失误的防范对策3
3 加强监测,应用抗菌药物时要仔细观察, 经常对患者进行护理体检,皮肤有否药疹, 口腔黏膜有否损害;输液时有否沿静脉血 管走向的红线,痒感;保证注射液现用现 配,密切巡视患者。两种药物配伍时注意 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并观察稀释药物的液 体有效期及有无沉淀、浑浊等现象。
用药失误的用药错误呢?定义:在药品为医务 人员、病人或消费者控制时,任何可以防 范的可能引起或已经造成不恰当地应用药 物或伤害病人的事件。分析定义(1)首先 ME是可以防范的;(2)是不恰当地应用药 物造成的,那么是谁不恰当应用药物?(1) 医务人员(2)病人(3)消费者
用药失误的原因3
用药失误的原因11
当浓度达到6mmol/L时则呼吸、心跳停止。 我们临床上,如果遇到情况紧急,必须给 予硫酸镁的患者,那么先给4克即25%的硫 酸镁注射液16毫升,用25%葡萄糖注射液 20毫升稀释,于5分钟内静脉注射,以后用 60毫升25%硫酸镁注射液加入到5%葡萄糖 注射液100毫升中,速度为每小时2克,即 每分钟6滴以内,(以标准滴每20滴为1毫 升计算。)
用药失误的防范对策1
1 教育与培训:提高对用药错误 的认知 度,提高防范ME的警惕和能力。 建立终生 学习的理念,主动地、不断地学习最新的 医药学知识,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仅凭经验 工作,铭记专业经验固然很重要,但不可 取代新的循证知识,知识不足是发生ME的 普遍存在的事实。掌握药物特性、适用范 围、毒副作用,以确定正确给药途径、剂 量,确保用药安全并达到最佳疗效。
用药失误的原因13
随后周惠就注射错药一事与院方进 行交涉(当时周惠怀孕2个月左右 正是胎儿器官形成期),院方做出 书面承诺:“若周惠妊娠期间出现 与打甲硝唑有关的疾病,所有费用 由我院全部承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吃感冒药进了ICU 全因做错一件事
作者:廖日房
来源:《保健与生活》2020年第04期
近日,网上一则新闻引发热议:只因同时吃了两种感冒药,竟严重到肝衰竭进了ICU(重症监护病房)。
其实,吃感冒药这件事情,还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大部分感冒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又称醋氨酚、扑热息痛,这种药很常见,是儿童发热的首选药物,相对比较安全。
那这种连儿童都能用的药,怎么会引起肝衰竭呢?原因很简单——叠加服用。
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同服2种或2种以上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
既吃了一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又吃了另一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服用了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又服用了含布洛芬的药物。
就像新闻里报道的,一种感冒药中就含有對乙酰氨基酚,与同服的布洛芬同为非甾体抗炎药,两药叠加使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加重。
如果反复多次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尤其是大剂量长期用药,可引起氨基转移酶增高;超剂量使用可导致肝功能明显异常,有造成肝衰竭甚至死亡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