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硫酸铜制备谈工业流程中的热点问题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技巧

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 B、发生了什么反应 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

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2、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3、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常见文字叙述套路:1、洗涤沉淀:往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2、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注意:①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是,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XX杂质”,只写“除杂”等一类万金油式的回答是不给分的。

②看清楚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注意配平。

2009-2010学年高考新题型工艺流程题1、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图所示:(1)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或MgO,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氯化镁。

写出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

(2)Mg(OH)2沉淀中混有Ca(OH)2应怎样除去?写出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案例: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中,分别加入:较规则的CuSO4小晶体、棉线、铜丝作为晶种,最后一 只烧杯不加任何晶种。自然冷却结晶。 (3)对饱和溶液pH值的探究(第三小组):
在三只150mL、溶液溶解度为50g的小烧杯中滴加2mol·L 酸,分别调整pH值为1、2、3、4,自然冷却结晶。 (4)对过饱和溶液的冷却速度的探究(第四小组):
(4)成立筹备小组的负责机制,让有责任心的小组长统筹所有的
工作,并实时将问题与老师汇报,探讨解决的方法。
2、实施阶段 1. 查阅资料:
同学们在老师和科代表的发动下,大家积极参与资料的准备工作, 有的同学负责制上网收集资料,有些同学图书馆里认真的阅读文献,希 望可以为这次活动提供有用的资料……
最终确定具体安排:
七、收获与体会
实验后对同学进行调查,下面是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体会:
在制备硫酸铜晶体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很多问题。我们很快就发觉自 己的能力非常有限,看法也相对片面,要做好一个实验是不容易的,但 只要大家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做好每一件事。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把收集 到的资料科学地整理出来,又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 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将对我们日后的 学习、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1、通过对网络查找化学资料,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整理、分 析资料的学习能力,以及掌握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2、通过对影响硫酸铜晶体析出条件的探究,复习巩固溶解度、溶 液的过饱和度,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了解结晶方法。
3、通过活动的开展,把知识转化成其自身的能力,把课堂更多地 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八、教师点评: 在这次活动,学生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从一个指挥者变为学
生的伙伴和“参谋”,只是站在学生旁边,当他旁边照路的一盏明灯, 让学生不断地摸索。在这次实践中,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 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我总结得出要及时了解学生 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 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

研究性学习——硫酸铜晶体制备

研究性学习——硫酸铜晶体制备

研究性学习——硫酸铜晶体制备硫酸铜(CuSO4)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工业生产和农业领域。

研究性学习硫酸铜晶体制备是一项有趣且有挑战性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硫酸铜晶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基本原理硫酸铜晶体的制备主要基于溶液的饱和度控制。

溶液中溶解的硫酸铜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结晶形成晶体。

通过调节溶液中的硫酸铜浓度、温度和pH值等参数,可以控制晶体的质量和形状。

2.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硫酸铜结晶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硫酸铜五水合物(CuSO4·5H2O)、去离子水和玻璃容器等。

(2)溶解硫酸铜:将适量的硫酸铜五水合物加入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搅拌溶解。

(3)调节溶液的pH值和温度:通过加入适量的稀酸或稀碱溶液来调节硫酸铜溶液的pH值,一般在3-5之间。

然后将溶液加热至适当温度,一般在40-60摄氏度之间。

(4)饱和度控制:在适当的温度下继续加热硫酸铜溶液,使其慢慢蒸发浓缩,直到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此时可以观察到溶液中开始显现出晶体的现象。

(5)晶体生长:将溶液慢慢冷却至室温,晶体会逐渐生长。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晶体的形态以及生长过程。

(6)晶体收集:将制备好的晶体用滤纸或滤膜过滤出来,然后用无水醇溶解晶体中的残留溶剂,最后将晶体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

3.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要注意安全,戴好实验手套和眼镜,避免直接接触硫酸铜溶液。

(2)溶液的pH值调节要慎重,避免过高或过低导致反应不完全或溶液变浑浊。

(3)温度的控制要准确,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影响晶体的生长。

(4)晶体生长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晶体的形态和生长速度,并适时调整溶液的浓度和温度。

(5)收集晶体要小心操作,避免晶体破裂或受到污染。

(6)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室设备和废液妥善处理,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总结:硫酸铜晶体制备是一项较为简单但有趣的实验。

通过调节溶液的浓度、温度和pH值等参数,可以控制晶体的质量和形状。

硫酸铜的制备及产品质量分析

硫酸铜的制备及产品质量分析

硫酸铜的制备及产品质量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硫酸铜的制备原理和用重结晶法提纯物质的基本原理。

2.掌握加热、溶解、蒸发浓缩、结晶、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天平、电炉和研钵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一)硫酸铜的制备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直接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制备硫酸铜,必须加入氧化剂。

在浓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浓硝酸将铜氧化成Cu2+,Cu2+与SO42-结合得到硫酸铜:Cu + 2HNO3 + H2SO4 == == CuSO4 + 2NO2 + 2H2O未反应的铜屑(不溶性杂质)用倾滗法除去。

利用硝酸铜的溶解度在0~100℃范围内均大于硫酸铜溶解度的性质,溶液经蒸发浓缩析出硫酸铜,经过滤与可溶性杂质硝酸铜分离,得到粗产品。

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重结晶法提纯。

在粗产品硫酸铜中,加适量水,加热成饱和溶液,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滤液冷却,析出硫酸铜,过滤,与可溶性杂质分离,得到纯的硫酸铜。

(二)硫酸铜的提纯硫酸铜为可溶性晶体物质。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的不同,可溶性晶体物质中的杂质包括难溶于水的杂质和易溶于水的杂质。

一般可先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晶体物质中所含的难溶于水的杂质;然后再用重结晶法使可溶性晶体物质中的易溶于水的杂质分离。

重结晶的原理是由于晶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热的饱和溶液冷却时,待提纯的物质首先结晶析出而少量杂质由于尚未达到饱和,仍留在母液中。

粗硫酸铜晶体中的杂质通常以硫酸亚铁(F eSO4)、硫酸铁[Fe2(SO4)3]为最多。

当蒸发浓缩硫酸铜溶液时,亚铁盐易氧化为铁盐,而铁盐易水解,有可能生成Fe(OH)3 沉淀,混杂于析出的硫酸铜晶体中,所以在蒸发浓缩的过程中,溶液应保持酸性。

若亚铁盐或铁盐含量较多,可先用过氧化氢(H2O2)将Fe2+氧化为Fe3+,再调节溶液的pH值约至4,使Fe3+水解为Fe(OH)3沉淀过滤而除去。

pH≈42Fe2++ H2O2 + 2H+=2Fe3++ 2H2O Fe3++ 3H2O = Fe(OH)3 + 3H+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天平(公用)、烧杯(50rnL)1只、烧杯(100rnL)1只、10m L量筒1只、石棉网1个、玻棒、电炉1个、漏斗1个、漏斗架1个、表面皿1只、蒸发皿1只、泥三角1只、塑料洗瓶1只、布氏漏斗1只、抽滤装置1套、滴管3支、硫酸铜回收瓶。

硫酸铜制备实验的改进_纪明中

硫酸铜制备实验的改进_纪明中

绿色化学是新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和议题。世 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并注重绿色化学 的发展与教育。绿色化学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化 学,是面向未来提出的化学新概念,同时也为中学 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绿色化学内涵的介绍,从绿色化 学角度分析现行教材,提出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新设 想。
1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近年来,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化学反
根据化学原理分析该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可行 的,但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认为是反应速率 太小。解决方案是:
(1)升高反应温度,水浴加热到80-90℃,反应 进行仍然缓慢。
(2)选择稀硝酸或硝酸铜为催化剂。其原理如下: 3Cu+2HNO3+3H2SO4→3CuSO4+2NO ↑+4H2 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O与O 2及H2O循环反应,使 反应不断进行。该法仍产生有毒气体。但量却少多 了。若选择硝酸为催化剂,其用量仅为原实验方案 中所用量之1/10。但该反应装置较为复杂。 (3)选择FeSO4或Fe2(SO4) 3为催化剂。其原理如 下: 4Fe2++O2+4H +→4Fe3+ +2H2O 2Fe3++Cu→C u2+ +2Fe2+
催化剂的绿色化 无毒、无害催化
溶剂的绿色化 无毒、无害溶剂
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开展的。
美国化学家提出了“原子经济反应”的概念。最理 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 转化为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废弃物和污染物。实 现污染物的“零排放”。
原料的绿色化 无毒、无害原料
可再生资料作原料
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原子经济”反应
提高反应选择性
产品的绿色化
了废弃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2.2 用空气为氧化剂两步法 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在坩埚中反复灼烧,

粗品硫酸铜提纯工艺研究

粗品硫酸铜提纯工艺研究

粗品硫酸铜提纯工艺研究本文以粗品硫酸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硫酸铜提纯的工艺流程和影响硫酸铜纯度的因素。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了一套适合工业生产的硫酸铜提纯工艺流程,其纯度可达到99.99%以上。

关键词:硫酸铜;提纯;工艺流程;纯度1. 引言硫酸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电子等领域。

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易受到污染,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对硫酸铜进行提纯,以保证其纯度和品质。

本文以粗品硫酸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硫酸铜提纯的工艺流程和影响硫酸铜纯度的因素,并根据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提出了一套适合工业生产的硫酸铜提纯工艺流程。

2. 硫酸铜提纯的工艺流程硫酸铜提纯的工艺流程包括溶解、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

其中,溶解是将粗品硫酸铜溶解在水中,使其中的杂质与硫酸铜分离。

沉淀是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杂质与硫酸铜形成不溶性沉淀,从而实现分离。

过滤则是将沉淀与溶液分离。

洗涤是将沉淀洗净,去除其中的杂质。

干燥是将洗净的沉淀烘干,得到纯度较高的硫酸铜。

3. 影响硫酸铜纯度的因素硫酸铜纯度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原材料的纯度、工艺流程的控制、设备的使用情况等。

其中,工艺流程的控制是影响硫酸铜纯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溶解过程中,应控制溶剂的用量和温度,使硫酸铜完全溶解,而不使其中的杂质溶解。

在沉淀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沉淀剂,控制沉淀剂的用量和加入时间,以充分沉淀杂质,并避免沉淀剂与硫酸铜形成复合物的情况发生。

在过滤和洗涤过程中,应使用高效的过滤器和洗涤剂,以确保沉淀的洗涤彻底,去除其中的杂质。

在干燥过程中,应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硫酸铜过度干燥,导致其结晶和分解。

4. 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为了验证硫酸铜提纯工艺流程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硫酸铜提纯工艺流程,可以将粗品硫酸铜的纯度提高至99.99%以上。

其中,溶解过程中,采用了适量的水和温度为60℃,使硫酸铜完全溶解,而不使其中的杂质溶解。

生产硫酸铜工艺流程

生产硫酸铜工艺流程

生产硫酸铜工艺流程
《生产硫酸铜工艺流程》
硫酸铜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电工等领域。

其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优化和改进,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

首先,硫酸铜的生产需要从矿石中提取铜。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浮选法将铜矿石中的铜分离出来。

在浮选过程中,经过粉碎、研磨和浮选,将铜矿石中的铜精矿提取出来。

接下来,将铜精矿经过烧烧焙和湿法氧化工艺,将其转化为含铜的硫酸铜溶液。

然后通过萃取、电解等工艺,将含铜的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提取出来。

经过电解精炼,得到高纯度的金属铜。

除此之外,硫酸铜还可以通过冶炼电解法制备。

在这个工艺流程中,首先需要将铜矿石粉碎、研磨,然后进行熔炼,得到含铜的阳极板。

接着,将含铜的阳极板放入电解槽中进行电解,最终得到高纯度的硫酸铜。

这种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优点。

总的来说,硫酸铜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含了矿石提取、浮选、烧烧焙、湿法氧化、萃取、电解等工艺环节。

通过这些工艺的精心设计和优化,可以高效、高质量地生产出硫酸铜,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持。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化学工业流程图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化学工业流程图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化学工业流程图题解题技巧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试题:化学工业流程图题解题技巧 1、工业流程图题做题原则:(1)、首先快速审题,明确实验目的,解决“干什么”(2)、“怎么做”:迅速把握文字材料和方框中有效信息,仔细分析每一步发生的反应及得到的产物。

把产物或得到的滤液、滤渣等成分写在流程图相应位置上。

(3)、遇到不懂的信息或问题可以跳过去,到时再说,有些提供的信息可能在问题中根本没及,有些信息则可以结合问题帮助理解。

4)、可以在问题中寻找一些相对独立的问题作答,节约审题时间。

(2、在化学工业中应考虑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原理在实际工业上是否可行成本要低——原料的选取使用、设备的损耗等,这是整个过程都需考虑的问题 ?原料的利用率要高——利用好副产品、循环使用原料、能量尽可能利用 ?生产过程要快——化学反应速率产率要高——化学平衡产品要纯——产品的分离、提纯环保问题——反应物尽可能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三废”的处理 3、由此,化工题常考查的知识点则总结如下:化学反应原理——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无机物的性质及制备 ?化学反应速率原理化学平衡原理水解理论化学反应与能量——热量的计算(盖斯定律),电化学(电解、电镀) ?物质制备和分离的知识——基础实验 ?绿色化学的观点 4、工业流程题目在流程上一般分为3个过程:原料处理?分离提纯?获得产品(1)原料处理阶段的常见考点与常见名词加快反应速率溶解:通常用酸溶。

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2)分离提纯阶段的常见考点调pH值除杂a(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b(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值增大;不引入新杂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硫酸铜制备谈工业流程中的热点问题
【学习目标】
1.以硫酸铜晶体的制备为例,尝试将离子反应条件、氧化还原规律、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反应速率理论应用于工业生产流程的设计。

2.通过对硫酸铜晶体制备工艺的思考,回忆基本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工生产流程设计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的理解和认识。

3.在不断优化硫酸铜生产工艺流程的过程中,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

【学习内容】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设计化工生产流程的基本要求,认识我国硫酸铜工业的现状。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选择,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原料价廉易得,成本低;生产条件易于控制,设备简单,能耗低,污染少,反应快,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满足应用需要。

原料不同,硫酸铜生产工艺不同。

工业上生产硫酸铜的原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铜矿石为原料,另一类是以单质铜(各种工业生产中的废铜)为原料。

铜矿石又分为两类,一是氧化物矿,另一是硫化物矿。

氧化物矿一般采用稀硫酸直接浸出法。

硫化物矿一般采用高温焙烧稀硫酸浸出法,将矿石粉粹至100目[注]左右,然后置于焙烧炉中焙烧,使硫化矿转化为氧化矿,再按氧化矿生产硫酸铜的方法操作,得硫酸铜产品。

我国氧化物矿资源贫乏,主要以硫化物矿为主,由于在焙烧硫化物矿石时有SO2气体逸出,容易造成污染。

因此本方法只适合用于建有与之配套的硫酸生产车间或设有其他消除SO2污染装置的企业采用。

以废铜和硫酸为原料制备硫酸铜是我国大多数工厂的制备方法。

想一想,下列工艺哪一种最适合工业上制备硫酸铜:
工艺1.浓硫酸直接氧化法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工艺2.高温灼烧氧化法2Cu+O2△
2CuO CuO+H2SO4=CuSO4+H2O
工艺3.液相空气氧化法将铜加入到20 %~30 %的稀硫酸溶液中,加热维持反应液的温度在
80 ℃左右,不断鼓入空气,当反应液的比重达一定程度时,停止通气,冷却结晶,分
离洗涤,干燥得产品。

2Cu+O2+2H2SO4=2CuSO4+2H2O
二、下图是工业生产的流程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操作1.2.3的名称分别是,操作1需要的仪器是,操作3需要的仪器是。

得到的晶体常用冰水洗涤,目的是。

此法的优点是 。

其缺点是反应慢,产量低,设备效率太低。

如何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呢?
寻找替代氧气的氧化剂,也是提高反应速率的方法之一。

想一想,哪些常见氧化剂比氧气更易与铜反应?
三、研究
反应原理:
1.结合CuSO 4、Cu(NO 3)2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 )数据,分析如果对CuSO 4、Cu(NO 3)2混合溶液加热蒸发,首先析出的晶体应该是 。

2.该法的存在问题是 ,改进方法是 。

3.改进后的流程图(请将下图补充完整):
大多数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

不用硝酸作催化剂,可用硝酸盐代替吗?你认为最合适的硝酸盐应该是 。

四、研究2.
反应原理:
紫铜
H 2SO 4
FeSO 4
紫铜
H 2SO 4 HNO 3
紫铜

……

1.紫铜完全溶解后溶液中存在哪些物质?结合下表思考如何除去杂质?
0.1mol/L Cu 2+、Fe 3+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
2.分析理解下面的流程图:
五、反思与总结
设计化工生产流程需要考虑到因素有:
硫酸铜生产流程设计中用到的化学理论有:
六、巩固练习
1.在实验室为了探究生产硫酸铜的工艺流程,科研人员用紫杂铜、稀硝酸、稀硫酸生产硫酸铜。

(1)为了在处理尾气的同时,得到应用广泛的副产品Ca(NO
2)2,设计的生产流程如下:
①写出由紫铜生成硫酸铜的各步化学反应方程式
、。

得到的硫酸铜晶体常用酒精洗涤,目的是 。

②如果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全部是NO ,为保证所有氮元素全部变成Ca(NO 2)2,则应控制通入氧气的体积和生成的气体(NO)体积比为 。

若大于这一比值,会导致 ,若小于这一比值,会导致 。

③生产Ca(NO 2)2时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 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紫铜
H 2SO 4 FeSO 4
O 2
…… 晶体
滤渣
紫铜混合溶液
硫酸铜晶体
…… 无水Ca(NO 2)2
(2)为了更好地处理尾气,有人把工艺流程修改为: ①写出该流程中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制备等量硫酸铜,该流程消耗硝酸的量远少于(1),其原因是:
③从理论上分析,每产生1molCuSO 4
,应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为 。

2.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Zn 、Cu 总含量约为99%)回收铜并制备ZnO 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1)①铜帽溶解时加入H 2O 2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应中有气泡产生,原因是 。

②铜帽溶解后需将溶液中过量H 2O 2除去。

除去H 2O 2的简便方法是 。

(2)为确定加入锌灰(主要成分为Zn 、ZnO ,杂质为铁及其氧化物)含量,实验中需测定除去H 2O 2后溶液中Cu 2+
的含量。

实验操作为: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含有Cu 2+
的溶液于带塞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pH =3~4,加入过量KI ,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上述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如下:2Cu 2+
+4I -
=2CuI(白色)↓+I 2 I 2+2S 2O 32-
=2I -
+S 4O 62-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为 ,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②若滴定前溶液中H 2O 2没有除尽,所测定的Cu 2+
的含量将会 (填“偏高”“偏低”“不变”)。

(3)已知pH >11时Zn(OH)2能溶于NaOH 溶液生成[Zn(OH)4]2-。

下表列出了 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pH(开始沉淀的pH 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
-1
计算)
开始沉淀的pH 完全沉淀的pH
Fe 3+
1.1 3.2 Fe 2+ 5.8 8.8 Zn 2+
5.9
8.9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30% H 2O 2、1.0 mol·L -
1HNO 3、1.0 mol·L -
1 NaOH 。

少量HNO 3 H 2SO 4
混合溶液 O 2
恒温蒸发
气体
由除去铜的滤液制备Zn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②;
③过滤;
④;
⑤过滤、洗涤、干燥
⑥900℃煅烧。

注:所谓目数,是指物料的粒度或粗细度,一般定义是指在1英寸*1英寸的面积内有多少个网孔数,即筛网的网孔数,物料能通过该网孔即定义为多少目数:如200目,就是该物料能通过1英寸*1英寸内有200个网孔的筛网。

以此类推,目数越大,说明物料粒度越细,目数越小,说明物料粒度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