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说课稿

合集下载

说课稿(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说课稿(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贵阳市第五届优质课比赛高中历史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2004年版必修Ⅰ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材。

必修模块分析。

高中历史必修Ⅰ的主要内容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历史地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和解释。

专题内容分析。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在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意义如下: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来自西方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高中学生大都对外来的物质成果持欢迎和追随态度,对西方的政治文明也很感兴趣。

但由于年龄导致的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简单地把西方国家和民主挂钩,把民主和个人主义等同起来,或者脱离国情对西方民主持完全的肯定态度。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要让高中学生认识到一切民主都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存在脱离实际的虚幻的民主。

第二,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是人类社会在近代民主建设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通过本专题的学习,高中学生可能了解西方民主在阶级斗争中诞生的历史,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漫长而艰难的进程,帮助高中学生树立为实现民主和法治社会不懈奋斗的到理想。

本单元包括四个分题: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度、法兰西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

从内容来看,囊括了近代以来西方主要的政治模式,从实质来看,全面介绍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要关注如下两点:第一,围绕“权力”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权力来源”和“权力分配”两部分。

第二,把西方民主放在特定的传统和现实中加以认识。

不同版面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目前四种版本的教材对内容的处理各有不同。

综合来看,内容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权利法案》的制定和内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代议制的完善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四种版本教材上均有所体现。

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教材都涉及英国议会的形成,人教版、人民版和大象版教材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有所表述。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是本册的重点章节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17世纪中期,英国通过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本课内容涉及到英国资产阶级的过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意义,以及英国制度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英国社会制度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英国资产阶级的相关史实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概念为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的过程,掌握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资产阶级对英国社会制度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的过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背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曲折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英国资产阶级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英国资产阶级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意义。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背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曲折过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

5.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说课稿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说课稿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说课稿各位考官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本课是必修Ⅰ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讲述的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以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展示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是前一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确立的民主与法制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本节课是世界近代各国政治制度的开篇,对之后学习美国、法国和德国民主政治制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但是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应该在课上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授课对象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过程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

2.理解《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意义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的团结协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配合有梯度的问题探究,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的过程,认识民主的取得是经过漫长的斗争,理解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才能理解和掌握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教学难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不好总结、记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五、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初中历史《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说课逐字稿

初中历史《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说课逐字稿

初中历史《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七个方面给大家阐述。

一、说教材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的内容。

主要分为议会与王权的斗争、革命的发生与权利法案三个子目。

本节课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初步确立的开篇,主要讲述了英国民主制度曲折而艰难的发展历程。

这节课对学生之后学习美国、法国等政治民主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有丰富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但是对影响、评价等抽象内容缺乏理解,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还尚有不足,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合理引导,顺势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过程,理解《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权利的变化,提升对英国政治制度的理解能力,提升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通过史料分析,提升阅读史料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的过程,认识到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过程。

【难点】理解《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我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节课我将采取:讲授法、史料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讲授、小结作业三个部分。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说课稿精编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说课稿精编版

2020年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说课稿精编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第三单元是以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展示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

本节是本单元第一课,本课从光荣革命和议会权力的确立、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三个方面来阐述,实际也就是讲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到发展的过程。

要求让学生从中体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特点和作用,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权利法案》制定的基本史实;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内阁的构成及作用。

2.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体验的练习,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使学生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2.通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注意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特点的分析、理解和把握。

依据:本节内容主要围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而展开,所以确立过程肯定是重点;同时本单元讲的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要求学生理解欧美代议制的特点,从而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说课稿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说课稿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为后续学习欧美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奠定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章节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对于历史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对于复杂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事件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世界古代史和中世纪的一些基本情况,但对于近代英国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可能较为陌生。

在思维能力方面,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掌握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和发展。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经过。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2、教学难点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影响。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说课演示材料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说课演示材料

教学方法
主要教法: 主要教法:以“情景·探究·建构”为 情景·探究·建构” 依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 依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 分组探究、 分组探究、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
走向民主的英国
情景创设
知识探究
知识建构
知识运用
争取民主
确立民主
完善民主
畅说民主
第一环节: 第一环节:视频欣赏 情景创设
第一环节: 第一环节:视频欣赏 情景创设
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整合课本 知识探究
畅说—感悟民主 阅读材料归纳 阅读材料归纳) 第四幕 畅说 感悟民主(阅读材料归纳)
材料一:到光荣革命为止, 材料一: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 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 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 率先走向工业革命, 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 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的新的文明。 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的新的文明。 ——钱乘旦《英国通史》 ——钱乘旦《英国通史》 钱乘旦 美国史学家柯麦芝说: 成百的国家, 材料二 美国史学家柯麦芝说:“成百的国家, 无论是新国家还是老国家, 无论是新国家还是老国家,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 会制度。 会制度。”
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整合课本 知识探究
第四幕:畅说 感悟民主 角色扮演) 第四幕:畅说—感悟民主(角色扮演)
首相) 内阁 (首相 首相
多 组 数 阁 党 责 负
形式任命
君主
任 命

上院
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整合课本 知识探究
畅说—感悟民主 第四幕 畅说 感悟民主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 国王统而不治, 至上, 至上,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是君主制、 ,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 制的混合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详细说课稿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详细说课稿设计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光荣革命”1.议会制由来2•“光荣革命”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1.君主立宪制2 .责任制内阁3•代议制度的发展4.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重点: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难点: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由于所讲内容概念性较强而且较抽象的特点,主要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

培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b5E2RGbCAP【导入新课】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

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

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p1EanqFDPw【讲述内容】一、“光荣革命”1.议会制由来先讲清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

13 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经过了三个国王。

1214 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

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

亨利三世(1216—1272 年)继位后,贵族继续与之对抗。

亨利无奈,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大家好!我是长沙县一中的侯芳,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剖析:
一、教材简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作为最先确立的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政体,不仅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本课是前一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确立的民主与法制精神的延续和传承,同时也是世界近代各国政治制度的开篇,为了解整个第三单元代议制民主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二、教材目标定位
1、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过程、结果、完善。

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和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能力;利用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制度建立的艰辛;通过分组探讨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权利法案》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
◆教学难点:掌握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理解君主、议会、首相、内阁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政体确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历史分析、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本课概念繁多,又涉及别国政治制度,因此我们必须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理念,我本课主要运用以下教法:
讲解法:在适当补充知识的同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演示法: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展示文字史料、图片等,更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讨论法:根据大纲和重难点,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与老师互动,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分成四部分: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君主立宪制度地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发展、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
新课导入
从两幅图片开始,这是英国著名的宴会大厅,据说大厅的天顶上是英国历史上的第18位国王查理一世邀请鲁本斯来创作的油画,上面描述了一位年迈的国王被天使授予皇冠的故事。

然而1649年,这位信奉“君权神授”的国王就在这座自己精心营造的宴会大厅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当他的头颅从断头台上滚落,人群中一个17岁名叫洛克的少年深受触动,以至于40年后,他写出了这样的文字:”君主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来自上帝;在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政体,是当今社会契约的最完美体现”。

继而引出问题: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什么?英国未来的政治是否走上了洛克预设的轨道呢?留下悬念,推出新课.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
这一幕主要是围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来讲.可是在讲述革命之前,我会展示一个知识链接——英国的政治传统:从中世纪开始英国国王与封臣之间便有约定俗成的契约传统,议会传统也在中世纪形成,自《大宪章》开始的宪政传统。

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了解这些政治传统,敏锐地察觉到英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已孕育在封建社会的母体当中。

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在初中已经学过,这里不妨让他们围绕相关三个问题自主探究: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革命的过程及结果如何?
3、如何理解“光荣革命”的含义?
我希望学生在分组讨论当中,了解革命的必然性,感受斗争的残酷与复杂,同时感悟英国民众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抉择,体会妥协的政治智慧.印象中的革命从来都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为何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却被英国人津津乐道,称之为“光荣革命”呢?引导学生既回答第三个问题,又引出第二目内容.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展示《权利法案》的部分内容,设置问题,步步推进:
1、《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又保障了议会的哪些权利?
2、《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
3、《权利法案》体现出哪些原则?.
通过材料和问题设置,学生很容易明白法案颁布前后权力的变化,人治社会被法治社会所取代,君权人授代替了君权神授,国王被拉下了神坛。

这部法律处处体现了王权受限,议会主权,法律至上的原则。

至此,我们可以很自然引出君主立宪制的概念:资本主义国家保留世袭君主,君主权力却受到法律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展示一系列的历史资料——不会英语的国王,任职最久的首相,48小时首相,等等,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个国家的政治选择常常受到传统和某些偶发事件的影响:
1714 乔治一世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形成了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的先例。

1721 沃波尔开创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

1746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1782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首相也可不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
会,重新选举。

英吉利民族素以崇尚经验、珍视传统、善于妥协而著称,反映在政治制度的构建上,也是如此。

英国政治生活中的许多规定都源于传统或者习惯,这一部分当中就表露无遗。

当先例变成惯例,责任内阁制也逐步形成和完善。

在这里,我会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议会不信任政府的时候,内阁就得倒台?为什么首相也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个问题,我将出示英国权力关系示意图,简单的图表显示出英国政治的核心还是四个字:人民主权。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虽然是间接民主,却仍然是以民众为本。

学到此,学生对英国议会、内阁、首相、国王该有一个深入了解了,再趁势展示几则文字材料,加深学生对各职能部门的印象,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权力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接下来我会给出两则案例:
1、卡梅伦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他要成为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英国民众人心惶惶,卡梅伦恳求苏格兰选民对公投说“不”
▪苏格兰公投需要得到议会和首相的同意吗?
▪假若苏格兰独立,卡梅伦是否要辞职
▪英国女王首次就公投表态,敦促苏格兰人仔细考虑,从中体会女王的价值
这样既提高学生兴趣,又联系时政,完成了知识迁移。

2、议会改革
结合课本知识和材料探究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结果和影响,让学生了解民主制度的构建是漫长的,渐进的,逐步完善的.
(四)、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
出示四则材料,给出史学界关于君主立宪制的不同观点,让学生自由讨论、思考。

培养学生从多视角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

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似乎是矛盾的综合体,它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

制度的革新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的自己,也影响了世界。

最后,我以钱乘旦先生的的话做结束语:它(英国)留下的遗产是不可计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

六、我的几点思考:
1、整合教材,理清线索。

为了便于教学,我有意识的打乱了教材秩序,让线索更清晰。

整课内容我始终围绕一条线。

即权力的逐步下移:从上帝到国王,再到议会,再到人民。

2、我的大历史观。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也是如此。

它既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

英国政治生活中的许多规定都能在中世纪中找到影子,那种被后人称之为社会契约的东西始终根植于英国人的脑中,并渗透到政治生活中。

所以在探寻制度建立的背景时,我将眼光延伸到了中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