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平等与资格理论_评德沃金与诺齐克的平等之争_李论
阿玛蒂亚·森对不平等的本质的理解及其价值

阿玛蒂亚·森对不平等的本质的理解及其价值罗尔斯的正义论提出后引发了自由主义与功利主义、社群主义以及其他新自由主义之间的巨大争论,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阿玛蒂亚·森对不平等本质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阿玛蒂亚·森因在福利经济学领域的巨大造诣而摘取了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他致力于不平等与贫困等问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与发扬了古希腊时期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互相交融的伟大传统”,使自己始终如一地展现出“经济学的良心”。
本文首先分析森所揭示的以往平等理论对不平等的遮蔽问题,进而阐明森对不平等的本质的理解,最后说明其重大的现实价值。
一、以往平等理论中遮蔽的不平等问题“人人生而平等”吹响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号角,平等也成为近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基本价值。
然而,平等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又是一个聚讼纷纭的概念。
萨托利认为平等难以琢磨、难以把握,是人类最不知足的一个理想,其他理想都有可能达到一个饱和点,但是追求平等几乎没有终点,因为在某个方面实现的平等会在其他方面产生明显的不平等[1]380。
这形象地表明了平等概念的复杂性,而对平等概念揭示最深刻的学者之一,则是阿玛蒂亚·森。
森在对近代以来的各种平等观研究后指出,平等虽然已成为普遍原则,但平等观念时刻面临着“人与人之间的相异性”与“评价平等变量的多样性”的挑战。
在这二者之中,森着重探讨的是第二个方面的挑战。
在他看来,第一个方面的挑战非常易于理解,人们可能都熟知漠视人与人之间的相异性常常会导致事实上的不平等[2]224,例如个人虽然拥有相同的实现自由的手段,但是人际差异会使得其向自由的转化结果极为不同[2]256。
但是,对于第二个方面的挑战,则是人们常常忽略的,也是疑义重生的。
他提出,“在某一评价域(不论该评价域按照传统的看法是多么神圣)的平等诉求到了另一评价域里就可能成了反平等主义的了”[2]237。
森指出,以往的平等观虽然在形式上承认平等对所有主体的适用性,但对平等主体适用范围的一致性认识不仅没能消解对平等客体的广泛争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争论。
德沃金视野中的自由权与平等权

德沃金视野中的自由权与平等权作者:王金玉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年第06期【摘要】自由和平等的优先问题是历代法学家争论的焦点。
在自由和平等的关系上,德沃金试图调和二者,将自由和平等两种美德合为一体。
德沃金所主张的资源平等是有条件的,其前提是一个开放的自由体系。
但是如果一定要分出价值高低,那么德沃金主张平等优先于自由。
【关键词】自由平等德沃金自由权和平等权范畴的界定不同时代的人对自由与平等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这对范畴:描述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规范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
描述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只是把这对概念当作一种浅显的描述词来使用,它本身不包含价值之维,亦不传达褒贬之意。
①规范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则表达了人们的价值判断与取向,本文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使用自由和平等的。
自近代启蒙思想家提出规范意义上的自由权和平等权以来,历代思想家对自由、平等的涵义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西方社会对于自由的界定一直存在两种方式:一种以洛克为代表,一种以卢梭为代表。
洛克式的自由观着重强调社会个体不受国家干预的权利,并力图用法律制度的形式对此加以确认和保障。
卢梭式的自由观则着重强调社会个体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权利。
贡斯当把洛克式的自由称为“现代人的自由”,而把卢梭式的自由称为“古代人的自由”。
以赛亚·柏林又把自由区分为“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
②在实质意义上,“消极的自由”同“现代人的自由”内涵一致,而“积极的自由”同“古代人的自由”内涵趋同。
新自由主义者一般都继承洛克式的自由观,即“消极的自由”,德沃金亦属此列。
他宣称自由“是指人们有时所说的消极自由——不受法律限制的自由,而不是指宽泛的自由或能力”。
③在对平等的理解上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政治上的平等,二是经济上的平等。
在资本主义早期,社会个体刚从封建枷锁中解脱出来,资产阶级刚刚取得国家政权,这时人们更多地关注政治上的平等。
自由主义平等观的谱系——对德沃金与罗尔斯、诺齐克平等理论亲疏关系的重新定位

自由主义平等观的谱系。
——对德沃金与罗尔斯、诺齐克平等理论亲疏关系的重新定位高景柱内容提要 罗尔斯、诺齐克与德沃金的平等观通常被视为自由主义平等观的代表性观点。
就德沃金与罗 尔斯和诺齐克在平等理论上的亲疏关系而言,人们通常认为德沃金与罗尔斯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与诺齐克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
实际上,早期的德沃金与罗尔斯一样亦是一个激进的平等主义者,但是,德沃金晚期已逐渐褪去激进色彩而渐趋保守,其平等立场与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巳“渐行渐远”,与诺齐克的资格理论已“渐行 渐近”。
关键词差别原则 资格理论资源平等 责任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实现了 新进行定位。
政治哲学主题的转变,将政治哲学的主题由“自 “我们都是在同一条路上行进着。
” 由”转换为“平等”,这也使得平等理论成为当代政 治哲学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罗伯特·诺齐克 20世纪70年代中期,布莱恩·麦基(Bryan Ma. 和罗纳德·德沃金在对罗尔斯的平等理论批判的 gee)将德沃金、罗尔斯和诺齐克视为为自由民主 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平等理论。
就德沃金与罗 制度辩护的三大思想家。
德沃金在与麦基谈到自 尔斯和诺齐克在平等理论上的亲疏关系而言,学 己的工作同罗尔斯、诺齐克所做的工作有什么关 界通常认为德沃金与罗尔斯有着更多的共同语 联性时曾说道,“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在同一 言,与诺齐克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这种观点合适 条路上行进着,如果你接受我早些时候提出的自 吗?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文拟通过对德 由主义的表现特征——即自由主义是一种使得正 沃金的资源平等(equ al it yof 舢∞)与罗尔斯的义的内容独立于任何有关人类美德和优点的理论 差别原则(difference principle)、诺齐克的资格理论 的理论——那么,我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尝试去 (entitlement theory)的比较来审视上述观点,以对 界定和捍卫如此表达的自由主义的结果。
选择、责任与资源平等——评德沃金的平等观

摘 要 : 以约翰 ・ 罗尔斯 为代 表 的 当代 平等 理 论 的一 种 重要 限度在
于消解 了个人责任 , 罗纳德 ・ 沃金 建 构 了一 种 名 为“ 源平 等” 德 资 的分 配 正 义理论 试 图调 和平等 与责任 以 弥补 这种 缺 陷 。德 沃金 主要 以“ 昂贵嗜
深 受 原 生 运 气 因素 的 影 响 。 关 键 词 : 纳 德 ・ 沃 金 ; 源 平 等 ; 择 ; 任 ; 贵 嗜 好 罗 德 资 选 责 昂
自2 0世纪 7 O年代 以来 , 以美 国哲 学 家约 翰 ・ 尔斯 等 人 为代 表 的 罗
左翼 自由主义平 等观 面 临着 理论 和实 践 两个 方 面 的批 判 。就 理论 方 面
年代 以来 , 上述情 况发 生 了改观 , 一 个对 上 述 问题 做 出尝 试 的是 罗 纳 第
德・ 德沃 金所建 构的资 源平 等理 论 ( q ai f eo re) e u l yo s ucs 。德沃 金 的资 t r
源平 等理论 直 面上述 问题 , 图调 和平等 与 责任 。他 调和 平 等与 责任 的 试 努力 主要体 现在 资 源平 等 的理 论 目标 “ 于抱 负 ” 钝 于禀 赋 ” a i 敏 和“ (mb—
14 2
高 景 柱 : 择 、 任 与 资 源 平 等 选 责
处境 承担 责任 ; 实践 方 面 的批 评 而 言 , 多 人 把 自 2 就 很 0世 纪 7 O年 代 以
来西 方福利 国家 面临 的困境与左 翼 自由主义 平等 观联 系在一 起 , 为左 认
翼 自由主义 平等 观在某 种程度上 导致 了福 利 国家 的 盛行 , 同时 没有 主 但 张得 益于福 利计划 的穷人 应该 承担改 善其 自身物质 条 件 的责 任 , 果 造 结 成 了福 利 国家面 临困境 以及 人们 对福利 国家 的依赖 性 。
资源平等抑或能力平等?——评德沃金与阿玛蒂亚·森的平等之争

试 图展 现 罗 纳 德 ・ 沃 金 与 阿 玛 蒂 亚 ・ 在 平 等 德 森
德 沃金 ( n l wokn 的“ 源平等 ” e u l y Ro adD r i) 资 ( q ai t
o eo re ) ② 美 国 哲 学 家 理 查 德 ・ 内 逊 f s ucs 、 r 阿 ( i adAr eo ) “ 利 机 遇 的 平 等 ” e u l R c r n sn 的 福 h (qa
问题 上 的争 论 。 阿玛 蒂 亚 ・ 森在 对 功 利 主 义平 等
观 、 尔 斯 的 民 主 的 平 等 观 和 德 沃 金 的 资 源 平 等 罗
批 判 的基 础 上 提 出 了 “ 力 平 等 ” 能 。针 对森 的批 评 , 沃金 进行 了 回应 , 时德 沃金 与森 在 平 等 德 同 问题上 的争论 在西 方学 界 引起 了强 烈 回应 , 代表
当代平 等观 争 论 的 主要 问 题—— “ 么 的 平 等 ” 什
人 手 , 探 讨 德 沃金 与 森 在 平 等 问题 上 的争 论 。 来
收 稿 日期 : 0 8—0 20 5—1 2
作者简介 : 高景 枉 ( 90~ , , 1 8 ) 男 安徽 涡 阳人 , 中山 大 学政 治 与公 共 事 务 管 理 学 院博 士研 究 生 。
① Ra s o n( 9 1 :A h oy o u t e wl,J h 1 7 ) T e r f J si ,Ca r g ,M a sc u et : eB ln pP eso r adUnv ri c mb i e d sa h s ts Th ek a r s fHav r ies—
谈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观

作者: 张晓婉[1]
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
出版物刊名: 文化学刊
页码: 46-47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德沃金;资源平等;羡慕检验
摘要:在当代政治哲学中,'平等'日渐成为一个不可绕过的核心词。
这种从自由向平等的转向是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完成的,这一转变的标志便是他的《正义论》,这使得在当代的政治哲学话语体系中,'平等'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自由主义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平等问题,并致力于从理论和实践等各个维度解决实际存在的这一不平等。
但不同的是,罗尔斯将自由放在优先的地位,而德沃金强调平等的优先性,这使他的理论独树一帜。
因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观点,以及福利主义者阿内森对他的反驳和他的回应等来具体阐明德沃金的思想脉络。
资源、选择和运气——评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

⑧ ⑨
同 上 , 7页 第 同 上 。 7页 。 第
17 O
政 治 思 想 史
21 0 0年 9月
(i u tn e 的 区分 。个人 中 的因素 , 嗜好 、 c c msa c ) r 如 抱负 和信 念 等 属 于个 人
21 0 0年 第 3期
Vo1 No. .1 3
政 治 思 想 史
J u n l f h s r f o ic l o g t o ra eHit y o l i ot o P t a Th u h
总第 3 期
Su N o 3 m .
资 源 、 择 和 运 气 选
该 被平 等对待 的争 论” ①德 沃金 的资 源平等 理论 就是 试 图表 明我们 “ 。 应
作者 简 介 : 匹 友 , 东 师 范 大学 思 勉 人 文 高等 研 究 院 副 教 授 。 葛 华 ① 托 马斯 ・ 格 尔 :人 的问 题 》万 以译 , 海译 文 出版 社 ,00年 , 1 0页 。 内 《 , 上 20 第 2
表 示平等 的尊 重与 关切 。
关 键 词 : 人 性 资 源 ; 项 运 气 ; 生 运 气 个 选 原
一
、
引 言
自启蒙运 动 以来 , 平等就 一直是 政治 运 动 的一个 重 要论 题 。但 是我 们究竟 要求 的是 什 么样 的 平等 , 等 的 价值 何 在 , 此 的 回答 是 众说 纷 平 对 纭, 争论 不休 。许多时候 这种 争论“ 去像 是关 于平 等 的价值 的 争论 , 看 但 是 它也 可以被看 作是关 于人们应 当如 何被 平 等对 待 , 而不 是 它们 是 否应
终 的责任—— 是 他这 个人在 过 这种 生 活 ” ⑦ 德 沃 金认 为 这 其实 是 一 条 。
什么的平等?——论德沃金与阿玛蒂亚·森的平等之争

什么的平等?——论德沃金与阿玛蒂亚森的平等之争时学成【摘要】在当代平等观中,关于"平等是什么"这一问题有很多分歧,从当代最有影响的两位学者的争论入手这一问题.首先阐述了德沃金的"资源平等"和阿玛蒂亚·森"能力平等"的学理内涵与创新,然后在两人的争论中总结出各自的特点和缺陷,进行简单的评价."资源平等"注重初始分配公平和个人责任,"能力平等"扩展了评价域内容,注重中间实现过程的能力差异,两种观点对中国保护弱势群体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年(卷),期】2010(000)015【总页数】2页(P229-230)【关键词】罗纳德·德沃金;阿玛蒂亚·森;资源平等;能力平等【作者】时学成【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分配问题一直是经济学中的热门话题,同时分配的标准或分配达到的目的由于与价值有关,因此对平等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公平正义的争论一直不断。
对平等问题进行伦理学分析时必然涉及到两个核心问题:(1)为什么要平等?(2)什么要平等?这两个问题既明显不同又有密切关系。
如果从逻辑层次上说,只要我们论证了第二个问题,就是间接的给出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当然这需要规定据以判定平等的特定评价域,因此关键的问题不是关于“为什么要平等”而是“什么要平等”。
关于平等的理论当今西方哲学和经济学界提出了很多理论,比如功利主义的“福利”“效用”平等,古典自由主义的“权利”“机会”平等,托马斯·内格尔的“经济”平等,当然还有罗纳德·德沃金的“资源”平等和阿玛蒂亚·森的“能力”平等。
本文试图展现和评述“资源平等”与“能力平等”之间的争论。
一、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观点德沃金是美国著名的法理学家,主要在其著作《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中论述了其“资源平等”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6期 收稿日期:2012-07-09 作者简介:李 论(1983-),男,辽宁锦州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生;长春 130012资源平等与资格理论:评德沃金与诺齐克的平等之争李 论 [摘 要]罗伯特·诺齐克对模式分配正义原则提出了三个批评:模式原则肯定会被自由所扰乱、再分配政策是不正义的、要维持模式原则就必须侵犯自由。
诺齐克并没有为其观点提供成功的证明,他对自由和资格概念的使用并不能支持他的绝对财产权的论证,对模式原则的三个批评也都有大量的反对理由和反例存在。
罗纳德·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虽然也属于模式原则和诺齐克的批评对象,但资源平等被证明是与自由高度相容的,其本身的目标也为再分配提供充分的理由,背后的理论假设和概念运用似乎比诺齐克的论证更有合理性。
因此,资源平等能够成功地避免诺齐克的批判。
[关键词]资源平等;模式原则;罗纳德·德沃金;罗伯特·诺齐克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6-0030-06 自约翰·罗尔斯发表《正义论》以来,在罗尔斯平等观的深刻影响下,罗纳德·德沃金和罗伯特·诺齐克分别成为平等自由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的代表人物。
这两个理论学派之间的交锋构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界的一个辩论主题。
具体说,作为平等自由主义的德沃金,提出了资源平等理论。
就资源平等形式的完备性和内容的深刻性而言,是任何一个关注平等价值的人都不能忽视的。
但是,资源平等受到了诺齐克的资格理论的批评。
德沃金在著作中很少回应这一批评,那么资源平等能避免诺齐克的这一批评吗?这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资格理论与资源平等(一)初始拍卖和保险如果威尔·金里卡的归纳是正确的,那么德沃金的目标与罗尔斯是一致的,“德沃金接受了‘敏于志向’和‘钝于禀赋’的目标———正是这个目标激发了罗尔斯的差别原则”[1](P142)。
正是为了追求这个目标,德沃金提出了资源平等理论。
德沃金试图分配给每个人一份平等的资源份额,这个资源份额是由每个人获得的资源给其他人造成的成本决定的。
那么,怎么来描述和衡量这一标准呢?德沃金认为只要没有人嫉妒其他人的资源份额就行了,因为如果一个人获得的资源价值非常高,给别人造成的机会成本高于另一个人的资源份额,后者就会嫉妒前者的资源份额。
创造一种机制让所有人都不羡慕其他人的资源份额,就是初始拍卖的作用。
德沃金相信真正平等的方案至少在理论上应该有一个平等的起点,于是他假设一群海难的幸存者来到一个陌生的荒无人烟的小岛,由于没有人对这个小岛拥有权利,人们决定对这些资源进行分配。
德沃金指出一旦分配通过了妒忌检验(envy test),那么这个分配就是公平的。
妒忌检验是指“一旦分配完成,如果有任何居民宁愿选择别人分到的那份资源而不要自己那份,则资源的分配就是不平等的”[2](P63)。
虽然可能每个人所得的资源份额并不相等,但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份额很满意。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妒忌检验呢?德沃金提出初始拍卖的方式,即假定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购买力(100个蛤壳),人们会对每个人想要的那份资源进行拍卖,拍卖者要不停出价,“看看这种价格能够清场,也就是说,在那个价位上是03否只有一个人购买,而且每一份都能卖出去。
不然拍卖者就调整价格直至达到清场价格”[2](P64-65),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人人都表示自己很满意,物品各归其主”[2](P65),拍卖就结束了,妒忌检验也通过了。
初始拍卖的优点在于通过出价的方式展示出每份资源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这对德沃金来说很好地表现了每个人的“志向”。
但是,初始拍卖之后,是不是就能保证一直没有人羡慕其他人的资源份额,从而保证持续的资源平等呢?德沃金认为,“假如拍卖如所描述的那样取得了成功,移民这时便有了资源平等。
不过也仅仅是在这一时刻,因为在拍卖完成之后如果立刻让他们自己随便尝试生产和交易,妒忌检验马上就会失效”[2](P70)。
因为人们尽管获得了平等的资源份额,但是由于人们的劳动技能、勤奋程度、生活目标,尤其是运气的差异。
很快,在人群中就会出现贫富差距。
某些人就会“更喜欢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那份”[2](P70)。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资源平等要纠正这些不平等么?答案还得回到德沃金的理论目标那里去寻找。
根据德沃金“敏于志向、钝于禀赋”的目标,如果这些贫富差距是由人们的选择所造成的,就不应该得到纠正;相反,如果这些贫富差距是由人们的禀赋所造成的,就应该得到纠正。
进一步地,德沃金按照同样的标准将运气划分为选择运气(optional luck)和无情的运气(brute luck)。
于是,由选择运气造成的厄运,就不应该得到纠正,这反映了个人选择的责任。
而由无情的运气造成的厄运,就应该得到补偿。
因为个人无法,也不应该为此负责。
现在看来,德沃金的目标是通过某种机制来补偿人们禀赋所带来的资源上的差距。
这如何能够实现呢?毕竟我们不能转移人们的禀赋,更不可能控制无情的运气。
德沃金认为,如果找到一种方法可以使无情的运气转化为选择的运气,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个人责任,并决定是否对其进行补偿了。
德沃金的思路是先作出反事实的假设。
假设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几率失去他所珍爱的某种禀赋,并在初始拍卖中提供相应的技能保险。
这种保险会根据每个人愿意投保的金额,在一旦失去相应技能的时候提供补偿,并且越能带来巨大利益的技能将会有更贵的保险费。
如此,再根据人们的保险金额拟定税率,以所得税的形式向技能不足者提供帮助。
很显然,如此一来,禀赋较差者将被看做是在初始拍卖中购买了技能保险的投保人,因此现在予以的补偿就可以看做是社会支付的保险金了。
这样,资源的再分配就获得了合法性。
虽然过程复杂,德沃金最终还是回到他的平等目标———“敏于志向,钝于禀赋”了。
(二)诺齐克的资格理论诺齐克的资格理论建立在他对模式分配正义原则的批评的基础上。
他认为“如果一种分配原则规定分配随着某种自然维度、自然维度的权重总和,或自然维度的词典式序列而变化,那么让我们把这种分配原则称为模式化的”[3](P186)。
实际上,模式原则就是按照某一标准或标准序列而进行的非历史的分配的原则。
“几乎所有被提出来的分配正义原则都是模式化的”[3](P187)。
他还幽默地表明,模式的分配正义原则实际上是在做一道填空题,即“按照每个人的__给予每个人中填空”[3](P191)。
在这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分配正义确实如他所说,每一个分配正义的方案都可以在空中填上一个词来表明他们的分配标准。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可以在空中填上“同等自由和社会处境”等等。
很明显,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强调给每个人一份平等的资源份额。
这实际上就是在遵循一个单一的分配维度。
因此,德沃金的资源平等也属于诺齐克所批评的模式原则。
诺齐克还进一步向我们证明模式原则是如何不可欲的,他举了一个后来非常有名的例子。
假设一个社会普遍承认资源分配D1是合理的(你可以把D1想象成任何你推崇的分配),那么经过人们之间自愿的资源或财产的转移形成的分配情况D2不也应该是合理的么?假设生活在这一社会中的具有高超篮球技能的张伯伦与球队签订了从每场球赛中提成25%门票收入的合同,如果有100万人乐于观看他的比赛,那么他就获得了25万,这远超过其他人的财产。
由于整个过程中人们的行为都出于自愿,并且以一个公正的资源分配D1为起点,即使它可能破坏了原有的某种模式原则(使人们之间出现巨大的资源不等),在道德上似乎也是完全正当的。
当然,虽“说每一种模式化的(或最终———状态)原则都注定被个人的自发行为所破坏,而这些个人自发的转让他们在这种原则下所得到的一些份额,这也许有些言过其实”[3](P196),但是“任何带有平等主义成分的分配模式都会被个人的自发行为所颠覆,每一种令人十分满意以致实际上被设为分配正义之核心的13模式化条件,也会如此”[3](P197)。
这个例子的说服力是明显的,它似乎能够解释我们的很多道德直觉,但是政治哲学家不可能满足于此,他们力图分析这个批评究竟包含了哪些貌似符合我们道德直觉的观点。
乔纳森·沃尔夫认为这个例子至少包含三个对模式原则的批评:(1)任何模式原则都会像D1那样最终受到人们自由行动的破坏。
D1分配模式无论是什么,都很快会由于人们的自愿转移和馈赠而遭到破坏;(2)如果D1是正义的,那么由D1经过自愿的步骤产生的D2不同样是正义的么?任何分配模式,只要由正义的起点经过正义的程序产生,那么它也一定是正义的;(3)与第一个观点相联系的,一个模式原则要想维持下去,就必须禁止人们的自由行动,从而侵犯了人们最宝贵的自由[4](P178-179)。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资源平等的条件下,这三个批评将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二、资格理论与资源平等的分歧诺齐克对模式原则的三个批评是很重要的,后来很多研究分配正义的学者往往都不厌其烦地重复引用张伯伦的例子来进行相关论证。
具体到资源平等理论,上述批评意味着:资源平等是否支持任何形式的自愿转移?如果我们以初始拍卖作为起点,然后让他们去随意交换,那么结果一定是正义的么?试图修正这种结果的残障保险和技能保险否是多余?维持资源平等所采取的初始拍卖、残障保险和技能保险是否侵犯了自由?具体地说,这些机制是否侵犯了人们的财产权?它们导致的再分配税收是对有技能者的奴役么?这一系列问题对于资源平等来说具有重要价值。
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资源平等就会面临严重挑战。
(一)自由搅乱模式自愿交换在任何一个与市场经济相容的社会正义制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诺齐克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任何重新分配的计划都将不断受到自由馈赠和交换的困扰,因此重新分配不可能不经常受到人们馈赠和交换物品能力的干扰”[5](P162)。
这就是诺齐克对模式原则的第一个批评———自由搅乱模式。
在资源平等的条件下,资源交换是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
在德沃金的假设中,荒岛幸存者的生存意味着人们必须以自己的技能进行合理的分工,如果没有劳动成果的自愿交换,生存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用德沃金的论述:“即移民们在初始拍卖之后,形成了一个单一的经济体而不是一些互相分割的经济体”[2](P83)。
这样,自愿交换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个人不可能生产出自己生存所需的全部物品。
因此,某种形式的自愿交换成为必要,成为资源平等的一种内在要求。
那么,我们关心的是,资源平等准备接受任何形式的自愿交换而不加以限制么?资源平等的目标之一就是让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志向去生活,初始拍卖正是在这一点上体现了优越性。
通过拍卖的形式每个人都给出了自己的志向,都公开地表明某种生活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同时,作为一个自由主义平等者的德沃金肯定不会反对康德的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为的立法者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