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节病毒

合集下载

第三节:病毒感染力的滴定

第三节:病毒感染力的滴定

获得高滴度的病毒,扩大培养后作种用。
• 筛选重组病毒:收集病变的细胞或病毒悬液,
通过PCR或其它方法进行鉴定,取阳性者再作下 一轮空斑纯化。如此3-5轮空斑纯化后即可得到 纯化的病毒粒子。
噬斑技术的应用: 用于病毒纯化:挑选病毒的克隆株 测定病毒悬液中感染病毒的含量
噬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 PFU ) 概念:
每毫升病毒悬液中所含的蚀斑数,即病毒悬液
中的感染性病毒浓度。 计算方法: 如用PRV接种PK-15细胞,每孔接种了0.4ml,结 果10-5孔形成了208个空斑,而10-6孔形成了22个空斑,
则该病毒在PK-15细胞上的空斑形成单位(PFU)为:
22×106/0.4ml=5.5×107个/ml。
毒所形成的空斑数,然后根据公式计算 PFU。
如果是作病毒纯化
•挑取空斑于200μL维持液中,反复冻融3次,接
种于PK-15细胞已长成单层的24孔细胞培养板,
再于37℃ 5% CO2培养箱培养至完全发生病变。
• 一般的毒种纯化:收集病变的细胞悬液,测定
TCID50,然后选TCID50较高者再作几轮空斑纯化,
一、病毒TCID50的测定 操作步骤
在青霉素瓶中将病毒作连续 10倍的稀释,从10-1-
10-10。
将稀释好的病毒接种到 96孔微量培养板中,每一
稀释度作8孔,每孔接种100µ l。
在每孔加入细胞悬液100µ l,使细胞量达到3×105 个/ml。
设正常细胞对照,正常细胞对照作两纵排。
限性的病灶。
plaques
Procedures
操作步骤
将敏感细胞在平皿或6孔板内培养成单层 吸弃培养液,加入含钙、镁的PBS(pH7.4)洗1-2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生物-上册-[能力提升]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病毒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生物-上册-[能力提升]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病毒

第四节病毒1.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

下列对埃博拉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A.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埃博拉病毒B.埃博拉病毒的细胞结构非常简单C.埃博拉病毒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埃博拉病毒寄生在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细胞里2.下列哪一项不是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的实例?()A.用某些病毒制成杀虫剂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D.给动物接种口蹄疫、禽流感疫苗,预防口蹄疫、禽流感3.下图是某病毒的结构模式图以及它侵入并破坏人体细胞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结构上,该病毒与人体细胞最大的不同点是没有____________。

(2)因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所以该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需要____________在人体细胞中。

(3)若科学家要对该病毒进行基因测序,检测的结构应是图一中的[ ]___________。

(4)所谓人体感染病毒,是指该病毒穿过图二中的[ ]____________进入细胞内部。

(5)该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____________,利用人体细胞内的物质,可以制造出大量新的病毒。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病毒很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埃博拉病毒寄生在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细胞内,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患病,D项的内容正确。

2.【答案】B【解析】青霉素是由青霉产生的抗生素,是人类对真菌利用的实例,B项符合题意。

3.(1)【答案】细胞结构【解析】由图可知,该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2)【答案】功能寄生【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以病毒颗粒的形式存在。

当外界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又会重新开始。

第03章 病毒与亚病毒因子

第03章  病毒与亚病毒因子

E.coli T系--phage
本节提要: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噬菌体的增殖 噬菌体的分离检出 噬菌体的应用和防治

一、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1. 形态:
基本形态:
蝌蚪形——复合对称结构
微球形——廿面体对称结构 纤丝形——螺旋对称结构 形态可分6群。 复合对称结构
②用于生物防治。
病毒的形态结构
2.噬 菌 斑(plaque)
概念:将少量噬菌体与 大量敏感菌混合培养在 营养琼脂中,由于噬菌 体不断裂解细菌,在平 板上形成一个个透明圆 斑,称为噬菌斑。(每个
噬菌斑一般是由一个噬菌体 粒子形成的。)
应用: 噬菌斑可用于检 出、分离、纯化噬菌体 和进行噬菌体的计数。
•(2)特点:亚基的组成和数目 的不同是区别不同壳体蛋白 的标志
病毒的形态结构
(3)亚基形成衣壳的意义:
a.具较大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b.减少形成畸形衣壳的可能性;
c.避免因合成错误而破坏结构; d.符合遗传节约原则。
病毒的形态结构
3. 核 衣 壳(nucleocapsid):
概念:又称核壳体; 病毒蛋白质衣壳与病 毒核酸的合称,为病 毒的基本结构。
• • • 储存病毒的遗传信息 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 控制病毒的增殖

控制病毒对宿主的感染性
病毒的大小和组成
(2)蛋 白
•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
病毒的大小和组成
①结 构 蛋 白(structural protein):
•概念:为形态完整、成熟的病毒粒子所 必需的
蛋白质,包括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及组成酶系
病毒的大小和组成
2. 病毒的大小: 最大的病毒与最小的病毒

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9.下列人体细胞中,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三种的是( A.心肌细胞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C.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 D.神经细胞
),
解析: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而细胞核是细胞代
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离开细胞核细胞的存活时间很短
答案:C
第28页 共 41 页
10.如图,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进行幼体嫁接,将(甲)种伞藻 的伞柄嫁接到(乙)种伞藻的假根上,长出了伞帽。下列有 关评价合理的是( )
息,并通过复制由亲代传给子代,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2.细胞核是细胞代谢 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通过控制酶和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细胞代谢和生物 性状。,特别提醒:原核生物的拟核是遗传物质储存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控制中心。
第9页 共 41 页
三、细胞的完整性,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 而精巧,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 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1. 从结构上看,(1)细胞核与细胞质可以通过核孔相互沟 通;,(2)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相互连接构成细 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统”。,2.从功能上看,细胞各部分结
第12页 共 41 页
题型一
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例1:观察图,
第13页 共 41 页
据图回答:,(1)此图表示细胞的 胞分裂期将成为染色体的是[
核糖体
细胞核 2
结构。,(2)一般认为 ]
核孔
大分子物质出入核结构的通道是[
1
。,(3)在细 。,(4)[
6
]
染色质
]
是附着于核膜外侧能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
体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第三章病毒与亚病毒

第三章病毒与亚病毒

10
20
30
40 Tim e(m in)
现在是34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F ig. O ne-step grow th curve of T 2
5、温和噬菌体的繁殖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
DNA整合在宿主的染色体组上,并可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 同步复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 解的噬菌体, 如E.coli的 、P1、P2,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P22等。 ★前噬菌体(prophage):处于整合态的噬菌体核酸。 ★温和噬菌体的特点:其核酸的类型都是dsDNA;具有整合能 力;具有同步复制能力。 ★温和噬菌体的三种存在形式:游离态、整合态、营养态
现在是14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of HIV-1 Stained to Show Surface Glycoproteins
现在是15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of HIV-1
病时发现将感染花叶病的烟草叶的提取液用烛形滤器过滤后能够感染其
他烟草。
• 1899年,荷兰微生物学家马丁乌斯·贝杰林克(Martinus Beijerinck) 重复了Ivanovsky的实验,发现这种新的感染性物质只在分裂细胞中 复制,并称之为contagium vivum fluidum(可溶的活菌)并进一步命 名为virus(病毒)。
大肠杆菌T4噬菌体构造
现在是27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2、烈性噬菌体的繁殖
◆The lytic life cycle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steps: Adsorption→ Penetration→ Replication→ Maturation → Release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病毒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病毒

第四节病毒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1.病毒的主要特征。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颜色经人工处理,放大70 000倍),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较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

新知探究一、病毒的发现【教师活动】展示讲解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所做的实验:讲解:实验结果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引起的,科学家把这种微生物称为病毒。

后来,其他科学家在研究动物的口蹄疫时,证明了口蹄疫也是由病毒引起的。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病毒这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问题:电子显微镜。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并补充: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二、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教师活动】展示流行性感冒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起流行性感冒的元凶是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流感病毒。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讲解什么是流行性感冒,并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吗?引导并激发学生对病毒的学习产生兴趣。

【教师活动】展示三种病毒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可以把病毒分为哪几类?【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回答:动物病毒:感染人和动物细胞的病毒,如流感病毒;植物病毒:感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感染细菌的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教师活动】再次展示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放大70 000倍)的图片,并提出问题:病毒细胞内具有细胞器、细胞核等结构吗?病毒的大小能够容纳得下这些细胞结构吗?【学生活动】分析并思考,尝试回答问题:病毒比细胞小的多,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病毒学》教学大纲

《病毒学》教学大纲

《病毒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病毒学总学时:28学时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后续课有《基因工程》。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近几十年来,病毒学研究进展迅猛,其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日臻成热,现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病毒学获得了巨大发展,并推动了现代生物学发展,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学、环境保护及工业领域。

然而在此领域,仍旧存在着大片空白等待研究。

本门课程以基础病毒学为主,其内容包括病毒学的发展、分类及相互作用关系,病毒的分类及命名,病毒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各类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各类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病毒学的基础方法及新技术,亚病毒等。

通过对病毒学的教学,旨在带领本科学生进入病毒学研究领域的大门,了解病毒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一些病毒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对病毒引起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确的认识,为病毒学的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充分了解病毒,为今后从事病毒学或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有关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六学期。

内容上注意与以上课程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了解病毒学课程的内容,病毒学研究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认真及时做好课堂记录,对于当时不能理解的理论知识则需要仔细思考,查阅资料、讨论,以便系统完整的掌握病毒学知识。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病毒基本成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及功能,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难点是病毒的遗传变异机理、过程及病毒基因图的构建和应用等。

5、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提问、教学辅助材料等,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毒学(一到六章)

病毒学(一到六章)

病毒学(一到六章)第一章病毒的结构(1学时)病毒:是一类个体极小,结构容易,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这种病原能通过滤器,命名为病毒。

病毒的基本特性1. 以颗粒形式存在,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普通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病毒原叫“过滤性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干看见。

2. 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3. 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4.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是郑重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不能自立生长和繁殖。

5. 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持久保持其侵染活力。

6. 病毒无核糖体(rRNA)和转移RNA (tRNA)。

7. 病毒不能长大,不经分裂繁殖。

8. 病毒对普通抗生素和作用于微生物代谢途径的药物均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9.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埋伏性感染。

第一节病毒的结构特征一、形态1. 病毒的大小是指病毒体的大小。

测量单位是纳米(nanometer,nm),即毫微米(1/1000μm)。

各种病毒的大小相差很大,普通病毒介于50nm~250nm之间,其中绝大多数病毒都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如痘病毒(poxvirus)为300nm,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勉强可看到;最小的病毒如小RNA病毒和极小DNA病毒直径约在20nm~30nm 之间。

2. 病毒的形态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

绝大多数动物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植物病毒多呈杆第1 页/共18 页状或丝状(某些动物病毒也呈丝状);此外,还有呈砖形(痘病毒)、子弹形(狂犬病病毒);而噬菌体(bacteriophage)多呈蝌蚪形。

有些病毒的形态比较固定,如小RNA病毒呈球形;但某些病毒的形态则是多形性的,如粘病毒(orthomyxoviridae),有球形、丝状和杆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3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一、教材分析:
地球上已知生命的最简单形式是病毒,是专性寄生生物,本节教学要求学生能识别出病毒,以及了解病毒与其它生物(包括人类)的关系。

由于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可以在病毒的利用和如何处理收集来的资料这部分教学中多费点功夫,让学生知道处理资料不是简单的剪贴,是有目的有主题的筛选资料的过程。

教材也提供了丰富的的教学资源,组织好教材各个部分,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等问题。

本节教学是后续遗传物质的发现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基础。

二、课题:第三章第3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病毒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能从病毒结构出发说明病毒的生活方式。

能从多侧面举例说明病毒与分类的关系以及人类与病毒斗争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
关注病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经历采用信息技术等多种学习形式,关注人类与病毒作斗争的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正确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以及增殖方式。

难点: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是如何完成增殖等生命活动的。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八、板书:
第三章第3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1、病毒的大小
2、病毒的结构
衣壳粒、衣壳、核心和核衣壳
3、病毒的种类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4、病毒的代谢特点——专一寄生生物
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致病病毒
2、乙肝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防治
3、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防治
4、病毒的利用
生物杀虫剂
医疗
转基因技术中的载体和转导
九、评价:
1、下列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乙型肝炎病原体
B、噬菌体
C、艾滋病病原体
D、炭疽病病原体
2、乙肝病毒具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种类是()
A、5种和5种
B、5种和8种
C、4种和4种
D、8种和8种
3、如何预防病毒感染?
4、人和病毒斗争的历史
5、如何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
十、反思:
教学时介绍病毒结构时,学生对各种名词感到好奇,从作业看,或者不认为病毒是生物,或者认为病毒也有细胞结构,尤其无法理解病毒是专性寄生的代谢特点,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能理解,但不能说明噬菌体必须进入细菌体内才能开始代谢,并且其代谢的方式为复制,不断地复制自身。

但学生不能据此说明噬菌体是专性寄生。

上课时应点明生物是多样的,从结构到代谢都是丰富多彩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也有精巧复杂的结构,由于缺乏酶,因此其独立存在时不具代谢作用。

教学中还是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想。

08-05 介绍“乙肝”和“艾滋病”时发现学生更期待了解二种病会有什么症状表现,课后及时修改了课件,这节课更贴近生活讲解,学生比较爱听。

作业中针对烧伤病人治疗中是否切除患病部分有不少学生表示可以考虑切除,应该问一下为什么原因,了解一下学生考虑切除的原因再做评论,让学生表达出他们的价值取向更有利于引导。

我当时的感觉是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不全面,不能体会伤者的痛苦,问:如果我是头面部烧伤,你准备切那一部分?学生笑,表示理解我的观点,针对病情治疗而非摆脱治疗。

如何预防病毒性传染病,学生极少提及体育锻炼和加强卫生习惯,要注意,每一届学生都是不同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开展讨论,才能有针对地引导。

2011-10
病毒的生理特点"专性寄生"的含义有二:一是只营寄生生活,二是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体内,故一种病毒不会改变宿主.
要帮助学生归纳生物结构的不同层次,明确分子和细胞的区别。

201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