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功过
资料:汉武帝的功与过

汉武帝的功与过功:1、颁布推恩令,巧妙地解决了困扰汉王朝多年的同姓诸侯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2、发动大规模对匈奴作战,有效缓解了匈奴对汉王朝边境地区的威胁,为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适应加强统治的需要,改变了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提高了统治和管理国家的效率。
4、扩大了国家的疆土和统治范围,历史上第一次将西域纳入中央政权的统治范围。
过: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强化思想统治的同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对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好大喜功,浪费国家的民力、军力和财力,发动了一些意义不大却损失巨大的战争。
3、好迷信,渴求长生不老,既耗费了大量财力又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
晚年始知悔悟。
4、统治期间,税负劳役繁重,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基础的稳固和百姓安居乐业。
汉武帝的功与过功:1、颁布推恩令,巧妙地解决了困扰汉王朝多年的同姓诸侯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2、发动大规模对匈奴作战,有效缓解了匈奴对汉王朝边境地区的威胁,为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适应加强统治的需要,改变了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提高了统治和管理国家的效率。
4、扩大了国家的疆土和统治范围,历史上第一次将西域纳入中央政权的统治范围。
过: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强化思想统治的同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对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好大喜功,浪费国家的民力、军力和财力,发动了一些意义不大却损失巨大的战争。
3、好迷信,渴求长生不老,既耗费了大量财力又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
晚年始知悔悟。
4、统治期间,税负劳役繁重,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基础的稳固和百姓安居乐业。
汉武帝刘彻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汉武帝刘彻的历史功绩有哪些?汉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即刘彻。
汉景帝之子。
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在位。
统治期间接受董仲舒建议,将“独尊儒术”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采用法术、刑名,加强统治。
颁行“推恩令”,以削弱割据势力。
设十三郡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经济方面,实行盐铁专营和场输平准等措施,并打击富商大贾;农业方面,实行“代田法”,移民西北屯田;曾两派张骞至西域,加强对西域统治和经济文化交流,用卫青、霍去病为将进击匈奴,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刘彻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能够锐意进取的杰出皇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英国】 33.汉武帝汉武帝刘彻公元前 156 年公元前 87 年在位五十四年。
那么,汉武帝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哪些?第一,汉武帝实施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
汉武帝刚刚登上皇帝宝座时,由他的祖母窦太后掌握大权。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去,汉武帝开始把一切大权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首先打击了外戚丞相田■,然后加强了他身边收转文书的尚书、中书的地位,使丞相成为有名无实的职位。
自此,中书和尚书成了中央发号施令的机构。
第二,汉武帝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纳了董仲舒的“法正好迎合了汉武帝的心意,汉武帝便采取这种思想来做统治思想和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
在举行测试的时候,汉武帝对其他各派学说的人一概不取,独取儒生。
于是,要想做官就得接受儒家学说,士人都变成了儒生。
第三,汉武帝出兵抗击匈奴,使西汉王朝的政权更加巩固,国家更加统一,为西汉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从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作战,最后取得了抗击匈奴的全面胜利,充分体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汉武帝的功绩与短处

汉武帝的功绩与短处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皇帝,他在位期间取得了众多的功绩,同时也存在一些短处。
这篇文章将分析汉武帝的功绩与短处,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
一、汉武帝的功绩1. 扩张国土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征服王,他在位期间大量扩张国土,将国土面积增加了七倍之多。
他对南方少数民族进行强力收复,统一了南方地区,也削弱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他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使汉朝与中亚乃至地中海地区的贸易更加繁荣。
2. 推行恢复法家政策汉武帝推行恢复法家政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官僚制度,任用贤能,强化执行力,加强边防的建设。
他还颁布宪令,修订制度,使整个社会更加稳定。
3. 发展教育汉武帝注重对教育的发展,开设了太学,招收了大量的学生,同时还发展了庶民学校,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他还改革了礼仪制度,取消了一些过于浪费的礼节,使财政更加健康。
4. 倡导儒学思想汉武帝提倡儒学思想,将其奉为国学,不断从儒学中寻求治国理政之道。
他尊重儒士,重视儒教,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制定了很多政策,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进步。
5. 改革土地制度汉武帝改革了土地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他规定土地必须留有公共土地,并购买禁止私有化,使恶霸地主的阶级标志没落下去,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
二、汉武帝的短处1. 贪污腐败汉武帝在位期间,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他频繁地调度官员,收受贿赂,追求个人利益,造成了一定的财政浪费和人才流失。
2. 硬推学派汉武帝在推崇儒家思想的同时,也采用了一些过于强制的措施来推行学派思想,限制了学风摄取的广泛性跟多样性。
3. 战争频繁虽然汉武帝扩张国土,削弱了匈奴的威胁,但是他在位期间战争频繁,使国家经济受到了一定的负担。
这也使得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农民的负担比较重。
4. 知识分子批评多汉武帝的数个政策赢得了许多人的反对,他也经常对批评他政策的学者和知识分子进行压制,甚至进行杀害和放逐例子,因此在社会上树立了负面的形象。
汉武帝的功绩

汉武帝的功绩汉武帝,名刘彻,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皇帝之一。
他是西汉第七位皇帝,被誉为历史上最具雄心壮志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的才干和勇气使得他在位期间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功绩,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即位后,他对内外政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首先,他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促进农业生产、扩大商业贸易,注重科技创新和工程建设。
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税收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鼓励农业发展。
他还大力发展和改革工业,推动了铁路、渠道、仓储和冶金等领域的发展。
这些举措为汉朝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同时,汉武帝重视教育,并推动了教育改革。
他兴办太学,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他还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汉武帝重视历史研究和文献整理,他下令编纂了国家的历史记载,形成了著名的《史记》。
此外,汉武帝还通过对外扩张,增强了国力和统一了疆域。
他积极开拓边疆,灭亡了北方匈奴的势力,使得中国的边境地区安定了数十年。
他还派遣使者出使西域,拓展了中国与西方地区的交流。
在治理国家过程中,汉武帝推行了重文治的政策,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加强了社会秩序的维护。
他还大力推动军事改革,建设了强大的军队,在国内外都树立了威信。
汉武帝更引入了皇帝的神权思想,称帝号为皇帝,帝号与神权相融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和影响。
他还享有“武宣大帝”的尊号,显示了他对国家的杰出贡献。
总结起来,汉武帝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改革,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功绩。
他的才干和领导力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他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汉武帝刘彻的功绩有哪些

汉武帝刘彻的功绩有哪些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那么汉武帝刘彻的历史功绩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汉武帝刘彻的历史功绩,希望对你有帮助!汉武帝的历史功绩第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也就是强化中央集权。
因为以前诸侯亡国在地方的势力非常强大,他们的存在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所以汉武帝就将王国任用官吏的权利收归中央,并推行“推恩令”。
对于地方的强势势力,汉武帝也进行了打压,巩固了皇权。
其次,完善了官吏的选拔制度。
一方面加强和完善察举制度,还采用了史无前例的“征召”之制、“公车上书”之制和选用博士弟子。
他的察举之多也开启了历代封建国家科举考试制度的先河。
所以说汉武帝的官吏选拔制度对我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三,对经济也进行了改革管理,汉武帝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他收回了盐铁的经营权,使盐铁官营作为国家的经济政策,能大幅度的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另外,均输平准和算缗与告缗等政策也大大缓解了西汉严重的财政危机。
汉武帝的经济改革中,最重大的就是币制改革。
当时每个诸侯国都是可以自己铸造铅笔的,汉武帝的货币改革,实现了币制的统一,统一铸造五铢钱,这一政策,对国家货币的流通,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第四,确立了主流统治思想。
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学,儒学所倡导的意识形态是重视服从,忠诚和尊重,这使得全国人们都已一个正统的思想,这能巩固国家统一,传播封建文化。
这种“大一统”的观念一直绵延了2000多年,而它就是始于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稳定国家内部的同事,也大力开拓疆界。
汉武帝对匈奴的征战,大大小小就有十余次,而且几乎都是胜战,使北方农业地区所受到匈奴的威胁基本解除,大大加强了内地和边境地区的交往,还打开了西汉通往西域的道路。
汉武帝时期,国力昌盛,其文明程度居世界前列,汉武帝也很开放,积极派遣使者同其他民族往来,于是,就开辟了丝绸之路。
此外,还与朝鲜、越南、印度、缅甸、日本等一些东亚南亚地区的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了汉朝当时的社会地位。
汉武帝的功劳和秦始皇的过失

汉武帝的功劳和秦始皇的过失二组汉武帝的功劳: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
3:经济上,将地方的盐田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抑制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武帝下令治理黄河,经过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加强了汉与西域的关系。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运转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秦始皇的过失: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每年役使七十多万犯人和奴隶。
再加上修长城、修驰道等,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多万人。
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得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那时的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
民间还有“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汉武帝的功绩是什么

汉武帝的功绩是什么1.大破匈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从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
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漠北战役规模最大。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10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共击匈奴单于于漠北。
卫青北进千余里渡过大沙漠,直抵阗颜山,歼敌1.9万余人。
霍去病深入1000多公里,追击匈奴左贤王兵到狼居胥山,斩首和俘获共计7万余人。
漠北之战给匈奴以致命打击,出现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从此,匈奴北徙漠北并西迁。
汉武帝取得抗击匈奴的战争的胜利,使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匈奴帝国开始走向衰落。
2.独尊儒术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但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即所谓的“儒表法里”。
汉武帝在独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
3.开辟丝绸之路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多随员,携带大批金币丝帛以及牛羊向西域进发。
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
此后,汉武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罗马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
自此,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开辟了链接东到长安,西到罗马帝国,最远至埃及亚历山大的贸易通道。
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出征大宛,击败大宛后,西域的交通更加通顺。
汉武帝的功绩与遗产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

汉武帝的功绩与遗产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他的功绩与遗产对中国影响深远。
在他的统治下,汉朝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的巨大变革,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政治改革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巩固皇权。
他成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中央集权得到了显著加强。
同时,他还采取了控制地方豪强的政策,调整封建王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
这些政治改革为汉朝后期的稳定打下了基础。
二、经济繁荣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积极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他推行均田制,使得土地重新得到合理合法的分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生产力。
另外,他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与西方的贸易往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打开了门户。
三、军事扩张汉武帝采取了积极地军事扩张政策,大力发展军队,开拓疆土。
他通过与匈奴的战争,将边境推至今天的北方蒙古地区,确保了北方的安全。
此外,他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中亚的道路,加强了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和合作。
四、文化繁荣汉武帝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
他设立太学,选拔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和官员。
在他的扶持下,古代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他还推崇儒家思想,将儒家作为统治的理论基础,使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总结起来,汉武帝的功绩与遗产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政治改革巩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稳定;通过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繁荣,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军事扩张巩固了国土安全,确保了边疆稳定;通过文化繁荣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为后世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可谓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他的功绩与遗产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的功过
新华中学2013级4班刘沣进
西汉王朝有一位明君,他改革政治、设置刺史、加强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绸之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
他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逾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兴太学,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
但在晚年的时候,他求丹问药,妄图长生不老;宠信奸臣,逼死亲人,使他留下了一个败笔。
他是西汉王朝第七位皇帝,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书》评叙他“雄才大略”,《谥法》说他“威强睿德曰武”。
他就是汉武帝,他就是刘彻!
一、汉武帝之功
汉武帝在政治、文化、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政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一半的侯国,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武帝设立中朝,消弱了丞相的权利。
设立刺史,加强对国土的监管。
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
比如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
而且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帝王罪己诏的君王。
(2)军事:汉武帝时,有数位名将,像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
他们为汉武帝开疆拓土、守卫边疆;数次进攻匈奴而大获全胜。
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期中有决定性的三次战役分别是: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汉武帝取得抗击匈奴战争的胜利,使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使匈奴帝国开始走向衰落。
(3)经济:汉武帝先后进行了六次货币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
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
六次改革后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汉武帝的币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较大成功。
武帝还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遏制了一些大商贾们牟取暴利,使国库更加充盈。
(4)文化: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
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
这在当时引起了一股儒学巨潮。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5)外交: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任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开辟了东到长安,西到罗马帝国,最远至埃及亚历山大的贸易通道。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二、汉武帝之过
汉武帝雄才大略,但他的一生仍有失败的地方。
在武帝晚年他宠信奸臣;派人去寻丹问药,乞求长生不老。
(1)妄图长生不老:而汉武帝晚年被称为他一生中的败笔,因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到了执政后期,眼看匈奴被打的鬼哭狼嚎、屁滚尿流,不由得心生落寞之感,感叹从此天下无敌手,于是毅然把自己的一腔余热投入到神秘的炼丹事业当中,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2)晚年汉武帝在奸臣江充的挑拨下,逼死了自己的老婆、儿子、女儿、侄子、孙子。
这一举动,成为了武帝最大的失败。
西汉明君汉武帝有功有过,16岁登基,在位54年的他,为汉朝的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他晚年的时候,也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个重重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