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合集下载

第5章H-O理论

第5章H-O理论

4-3对H-O理论的说明
图5-4(P93)。 条件:2国需求偏好相同。 无贸易条件下,2国的生产与消费均衡点为
A和A* 。 无差异曲线I与2国的切点A和A* 确定了2国
孤 为P立A均* 。衡由的于相P对A﹤商P品A*价,格A,国A在国商为品PXA,上B有国优 势,B国在Y上有优势。
比较图5-4和3-4(P49)。在图3-4中,由 于2国生产可能曲线由于2国需求偏好不同 而变得更大,这使得2国的孤立均衡相对价 格之间的差异要比5-4中所表示差异更大。 但另一方面,需求偏好差距大也使得互利贸 易成为可能。
在没有贸易的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 对价格低于B国,因为A国的劳动价格 比较低。当A国分工生产X时(劳动密 集型产品)并减少Y(资本密集型产品) 时,对劳动的需求就会上升,从而提
高工资;对资本是需求下降,从而降 低利率。而B国刚好相反。
Y B’ B

贸易使一国福利整体提高 贸易使出口产业要素所有者收入改善
Y A国
Y B国
A B
B A
X
X
李嘉图模型没有说明贸易后不同国家之间同质生
产要素价格(收益)的变化。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将在上述 三方面对李嘉图模型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贸易理 论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2、 H-O理论的假设----一组相关的
假设条件
20世纪30年代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李嘉图理论的基础 上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H-O MODEL 是一棵根深叶茂的理论巨树。
(1)、2-2-2模型(规模相当的两国,X和Y商品,劳动 和资本两种要素)
(2)、两国在同一种商品生产中采用相同的技术(只要要素价格在两 国相同 则两国生产同一商品的要素配搭比例相同)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也称“要素禀赋理论”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开始从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别来解释各国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重新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在这里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
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国际经济学多米尼克

国际经济学多米尼克

第五章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该章是对之前贸易模型的扩展,扩展分为两个方面①产生比较优势的基础(什么决定了比较优势)②用扩展后的模型来分析国际贸易对双方要素收入的影响(国际贸易对劳动收入和国际收入差异的影响);5.2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假设5.2A假设条件①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2*2*2 模型>;②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③两个国家中,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④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⑤生产均为不完全分工;⑥两国需求偏好相同;⑦两种商品、两种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⑧要素可以在国内自由流动,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⑨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影响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⑩两国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11. 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2*2*2模型→技术相同→资源充分利用|→|(商品)规模报酬不变→不完全分工→X劳动+Y资本→要素国际间不流动→没有壁垒|→|(市场)完全竞争→需求偏好相同|→贸易平衡>5.3B 假设的含义假设3:【劳动密集型】:X相对于Y使用的劳动比例较高/在相同的要素价格下,生产商品X的劳动资本比率(L/K)要高于生产Y的这一比率;【资本密集型】:Y相对于X使用的资本比例较高/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高于生产X的资本劳动比;假设4:【规模报酬不变】:增加生产某一商品的劳动和资本投入会带来该商品的产量的同比例的增加;假设7:【完全竞争】:商品X和Y的生产者、消费者和贸易者都很小,他们的行为不会影响这些商品的价格;长期中,商品价格=生产成本(减去所有的成本,生产者将不会获得任何超额利润);假设8:【国内要素自由流动】:劳动和资本可以自由、快速的从低收入的地区及产业流向高收入的地区和产业,知道该国各个地区及产业同类劳动和资本的收益相等位置;5.3 要素密集度、要素充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5.3A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度—劳动资本比L/K—针对商品而言);衡量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品时,要看资本劳动的比例(K/L)而不是绝对数量;如果在任何可能的相对价格水平下,生产Y的资本/劳动均大于生产X的资本/劳动,则我们可以,明确的说Y的资本密集型商品;5.3B 要素充裕度(要素充裕度—相对要素价格P K/P L—针对于国家而言);【要素充裕度】:(以实物单位定义)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和劳动的综合来衡量(仅考虑了供给方面的因素);(以相对要素价格)每个国家的资本的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来定义(考虑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资本充裕】:①如果国家2的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国家1的这一比率;②如果国家2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P K/P L)小于国家1的这一比率;【资本的租用价格】:资本的租用价格是利率(r);【劳动的时间价格】:劳动的时间价格是工资率(w);5.3C 要素充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由于要素密集程度以及充裕程度的不同,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平坦程度发生改变;国家1: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家1是劳动充裕的国家→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代表X商品的X轴;国家2: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国家2是资本充裕的国家→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代表Y商品的Y轴;5.4 要素禀赋论和赫-俄理论<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基础>【赫-俄理论的两种理论形式】:①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研究和预测贸易模式;②要素价格均等理论,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5.4A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充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劳动相对充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造成商品价格差异、比较优势的原因】:各国的相对要素充裕度或称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也称为要素比例/要素禀赋理论)每个国家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该国相对充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相对要素充裕度和相对要素价格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两国贸易前相对商品价格不同的原因,后转换为两国间绝对要素价格和绝对商品价格的差异,这绝对价格差异才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5.4B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偏好+生产要素的分配→产品的最终需求→要素的派生需求+要素的供给→要素的价格→商品的价格;前提假设中,各国的需求偏好相同,所以不同国家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供给就成为导致各国相对要素价格不同的唯一的原因;5.5 要素价格均等与收入分配(H-O-S定理)5.5A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国际贸易会缩小国际间同质要素的收入的差距&各国相对要素差异>【要素价格均等(H-O-S)定理】: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定理分析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定理分析
可以推导出两国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 线及其国内市场均衡价格。
2020/3/2
24
二、局部均衡分析
1.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A)中国大米市场
(B)国际大米市场
(C)美国大米市场
P(千元)
P(千元)
P(千元)
S
Sx
1.0
出口 S 1.5
1.0
0.5 0.5
D
1.5
1.0
D
DM
进口
Q
Q
Q
图 大米贸易及其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
2020/3/2
38
假设A国是劳动力丰裕 的国家,X产品是一个 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X 具有比较优势
劳动力(工资率)的相对价 格较低
专门从事X商品的生产,减 少生产的Ÿ商品
假设B国是资本充足的国家,Y 是资本密集型商品,Y是具有 比较优势
资本的(利率)的相对价格 较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较 高
专业生产Ÿ商品,减少生产 的X商品
2020/3/2
37
一、要素均等化定理
(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含义
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 自由贸易得到充分发展(商品作为生产要素的载 体),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将会趋 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也即是 说,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工资相等,也会使各国利 率相等。由于这一命题是H-O模型的引申,因此 又被称为H-O-S模型。
2020/3/2
5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 禀赋贸易模型
2020/3/2
6
一、H-O模型的前提假设
1、两个国家(A和B)、两种产品(X和Y)、 两种生产要素(K和L)。
2、生产技术相同。即假定两国生产同一种产品

第5章: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第5章: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即,总进口额=总出口额
5.3 要素密集度、要素充裕度和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K/L)X :商品 X的资本劳动比,
(K/L)Y :商品 Y的资本劳动比,
如果 (K/L)X< (K/L)Y X 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Y 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注意:
重要的是1单位劳动所需的资本(即K/L),而非需要 劳动或资本的绝对数量。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 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 绝对价格均等化,以致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 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土地)都能获得同 样的利润率(租金),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的 供给和需求模式如何。 即:国际贸易是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品。
进一步讨论
原因: (1)国家1专业化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X, 对劳动需求上升,于是工资率上升;对资 本需求下降,于是利率降低。 (2)这对于专业化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Y的 国家2仍然成立。 推论:国际贸易倾向于缩小两国间的工资 和利率差距。 然而,现实中会如此吗?
5.5C 贸易收入分配的影响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 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 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 降。 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是建立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 和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的。
结论:贸易会使两国的Px/Py相等,这只有在两国工 资/利率相等的前提下才能发生。
(2)要素绝对价格的均等化
生产函数:QX f ( L, K ) 为一阶齐次函数(即规模报酬不 变),则根据欧拉定理有:
QX MPL L MPK K

Chapter 5 H-O定理

Chapter 5  H-O定理
H:《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年发表) O:《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年发表)
主要思想: –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 是国际贸易 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因此,每个国家都应分工生产并出口该国相对 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Factor Intensity) 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 商品,则两国均可获利。
两部门资本-劳动比都下降
2021/6/16
13
4、商品价格变化对要素实际价格的影响
PX上升 资本和劳动从Y向X部门流动 X部门是资本密集型,Y部门是劳动密集型
资本需求大于供给 劳动供给大于需求
资本价格上涨 劳动价格下降
两部门资本-劳动比都下降
MPK上升 MPL下降
资本的实际价格上涨,资本所有者受益
K/L=1/4
2021/6/16
A国
L
B国
L5
二、要素丰裕度
实物定义:如果B国可用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 比率(TK/TL)大于A国的这一比例,B是资 本富裕型国家,A是劳动丰裕型国家。
价格定义:如果B国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比 W/R大于A国的这一比率,B是资本富裕型国 家,A是劳动丰裕型国家。
注意: – 一国要素禀赋与其拥有的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而只与拥有要素的相对数量有关。 – 一种商品的密集度与其投入要素的绝对量无 关,只与相对量有关。
消费偏好。Βιβλιοθήκη 2021/6/1610
三、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Y
120
国家2
70
A’ 国家1


A
Pa
Pa’
Y
120 B’
70 C’
E=E’Ⅱ B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会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贸易,导致贸易条件趋向 均等化。然而,在实际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关税、非关税壁垒、汇率 波动等,导致贸易条件偏离均等化状态。
04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分析
实证研究方法
收集数据
收集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 数据,包括出口和进口的商品
启示
该模型启示我们,各国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 配置和经济的共同发展。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措施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专业化分工,以提高国家的经济福利和 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实证结果表明,各国在资源禀赋方面存在显 著差异,这导致了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 贸易格局。
贸易流量与资源禀赋关系
研究发现,贸易流量与资源禀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 系,即资源禀赋差异越大,贸易流量越大。
商品结构分析
通过对出口和进口的商品结构进行分析,发 现不同国家在不同商品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 势。
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该定理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 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解释了 为什么国际贸易能够提高所有 参与国的经济福利。
03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内容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内容之一。该理论认为,各国 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不同,导致生产要素价格存在差异,进而引发生产要素的国 际流动。
1 2 3
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 在一定的关系,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助于推动经济 发展。
贸易政策影响
研究还发现,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格局和贸易流 量具有显著影响,关税和贸易壁垒的设置会限制 贸易自由化。

第5章 HO理论.ppt

第5章 HO理论.ppt
7
in in
in in
在A国,商品Y的资本/劳动比率(K/L)为1,商品X的这一比率为1/4。 从原点出发的射线的斜率反映了这个值。在B国,Y的K/L=4,X的K/L=1。 两国Y都是资本密集型,X都是劳动密集型。
在B国,资本/劳动这一比率(或射线的斜率)对于Y是4,对于X是1.因
此,在B国,Y也是资本密集型商品,X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二、H-0理论的理论分析
1、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 的主要原因。
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 相对价格差异。
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 格的差异。
31
H-O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
要素的自然禀赋
要素的供给
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
要素相对价格差 生产成本差异
商品价格差异
贸易产生
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 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32
5.3 the Heckscher-Ohlin Theorem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三、H-0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P25)
商品相对价格
要素价格
要素派生需求
技术
最终产品需求
要素供给
消费偏好
生产要素所有 者的收入分33配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1
用生产要素丰缺来 解释国际贸易的产
要素禀赋论
生和一国的进口贸
易类型
狭义
广义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H-O theroy)
随着贸易的发展, 各国相同的生产要 素的价格将趋于均 等化。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H-O theroy)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H-O-S theor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一)人力资本

受里昂惕夫有效劳动解释的启发,后来一些学 者在要素禀赋理论框架下引入人力资本这一因素。 由于质量上的差异,一般劳动可区分为非熟练劳动 (unskilled labor)和熟练劳动(skilled labor) 两类。特别是在加入了人力资本之后,里昂惕夫之 谜也就可以解释了。美国经济学凯恩(Pete B. Kenen)后来发现,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 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
国际经济学 8
国际经济学
9
国际经济学
10
5.4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丰 裕程度——要素的相对价格——商品的相对价 格; A国劳动相对丰裕——劳动的供给大——劳动 这种要素的价格便宜——密集使用劳动的商品 X在A国的相对价格低。 B国与之相反,密集使用资本的商品Y在B国的 相对价格低。
国际经济学 24
国际经济学
25
3)模型的均衡
(1)与封闭条件下的生产均衡相比,开展贸易以后, 将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 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商品。那么国际贸易将促 使该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2)由于价格上升,所以出口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 了进口部门。这必然引起劳动由进口部门向出口部门转 移。 (3)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出口部门的边际劳动 生产力将下降,而进口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则上升。 于是出口部门的劳动报酬开始回落,进口部门的劳动报 酬开始回升。 (4)随着劳动的在两个部门间的流动,两个部门的 劳动报酬又重新趋于一致,最后达到新的均衡。
国际经济学 20

(三)特定要素模型


在微观经济学中,关于供给面的分析通常分为短期 分析和长期分析两种,其划分主要视生产要素的流 动性而定。 在长期条件下,我们假设: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 可完全自由流动。但在短期却可能不成立,因为一 些要素(如资本)可能是有流动限制的,或只限于 在某一产业或部门内流动。这时,我们引入特定要 素模型。
国际经济学 29
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

上述介绍的要素特定模型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 因为它揭示了不同部门或行业对贸易政策所持的态度。
假设资本归业主或股东所有,自由贸易将会使出口 部门的资本家(或厂商)受益,进口部门的资本家受损。 因此,两个部门的资本家对自由贸易将持相反的态度。 对于两个部门的劳动者来说,他们对自由贸易的态度不 一。因此,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常会有来自不同部门的 势力干扰。来自于出口部门的利益集团,会鼓动政府采 取更为自由的贸易政策,而来自于进口替代部门的利益 集团,则会极力鼓动政府采取严厉的贸易限制措施。所 以说,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左右贸易政策的制定。
国际经济学 11
H-O理论 (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或要素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 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 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换句话说,如果中国是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中国 就应该多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 密集型产品。这种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要素的 禀赋和使用比例上的相对差别。


国际分工前: 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的w/r相对低; B国资本相对丰裕——B国的w/r相对高。 国际分工后: A国增加X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到B国——L需求上升, 对K需求下降——A国的w上升,r下降; B国增加Y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到A国——对K的需求增 加,对L需求减少——B国的r上升,w下降。
国际经济学 3
5.2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假设
1.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2*2*2模型) 5.两国在生产中实行不完全的国际分工 6.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7.两种商品与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8.生产要素在国内完全自由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 9.没有运输成本、关税以及其它限制自由贸易的壁垒 10.两国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11.两国的贸易都是平衡的
=>价格低的↑,价格高的↓,贸易对象国情况分析类似 =>国与国之间要素价格均等化 国际经济学
19
(二)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自由的国际贸易会使一个国家相对缺乏的要素的实 际收入减少,而使一个国家相对充裕的要素的实际 收入增加。 如在发达国家,劳动力相对缺乏,资本相对丰裕, 国际贸易将会降低这些国家劳动力的实际收入,提 高资本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所以发达国家的工会一 般都会赞成和主张贸易保护。
国际经济学 22

以上关于生产要素性质的长短期分析,也同样 适用于另外一种情形:生产要素包括三种,但 每种生产只使用其中的两种要素。
国际经济学
23
2)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假设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构,与前面的要素禀赋理 论相比,除了关于要素流动性的假设不同外,其他方 面基本相同。其具体包括: (1)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2)规模收益不变; (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4)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 (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 能互相使用; (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 (7)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国际经济学
4
5.3 基本概念
1.要素密集度:
最优要素组合时的资本投入量和劳动力投入量之比
K K L X L Y
X为劳动密集型商品,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国际经济学
5
国际经济学
6
2.要素丰裕度: 一国或者地区可利用的资本总量和劳动力总量之比
(1)用物质单位表示
国际经济学 30

国际经济学
31
5.6 对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经验检验
国际经济学
32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引起了当时经济学家们的极大 注意,经济学家们就此提出了很多不同解释和 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关于里 昂惕夫实证结果的分析法的讨论;另一类是对 要素禀赋理论的检讨。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12
H-O理论的推导过程
各地区要素禀赋不同,是地区间(国家间)开展 贸易的前提; 各个地区要素禀赋不同,决定了各地区要素价格 的不同; 要素价格的不同,导致各地生产成本的不同; 生产成本所决定的商品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 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国际经济学 13
H-O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FIGURE 5-3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of the 国际经济学 Heckscher-Ohlin Theory.
国际经济学 26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假设该国出口X产品
国际经济学 27
结论:

短期内,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 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 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 入的影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 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国际经济学
28
国际经济学
2
5.1引言



In the real world, while trade is partly explained by differences in labor productivity, it also reflects differences in countries’ resources. The Heckscher-Ohlin theory: ������ Explai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 Resource differences is the only source of trade: ������ Relative factor abundance (refers to countries) ������ Relative factor intensity (refers to goods) ������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I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第5章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 理论
国际经济学
1
Chapter Organization

Introduction ������ Factor Intensity, Factor Abundance, and the Shape of the PPF ������ Factor Endowments and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 Empirical Tests of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14
对H-O理论的说明(简化图形)
国际经济学
15
更常见的情形:
国际经济学
16
5.5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与 收入分配
在给定假设条件下,国际贸易将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 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的流动替代了要素 流动。
国际经济学
17
国际经济学
18
(一)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原理
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划分 的,而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要素所有 者区分的。 1.在长期情况下,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化, 将促使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着相同的方 向变化,即对于资本丰富的国家来说,国际贸易会同时 降低出口部门、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 于是两个部门的相同要素的实际报酬也会按相同方向变 化。 2.在短期情况下,由于资本是特定要素,两个部门 的资本使用量都无法调整,所以国际贸易将导致两个部 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相反方向变化,于是两个部门特 定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