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状元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说和做》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说和做》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学习重点】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做学案之前,读两遍课文。
完成以下任务:⑴标段落序号;⑵勾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⑶找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浏览学案内容,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再次认真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导学案的题目。
【资料链接】1.作家作品1.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的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
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
诗集: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2.作者介绍。
臧克家,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
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
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
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
《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
部编版七下语文精品状元教案: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分析对比手法及其作用解答这类试题,一定要着眼于全文,抓住两个字:叙、析。
“叙”就是先说一说文中的什么和什么进行了对比,怎样对比的;“析”就是把对比后的表达效果写出来。
组织答案一般按照“此(怎样)+彼(怎样)对比+效果分析”的格式。
素材积累:“何妨一下楼主人”雅号的由来从到武汉大学开始,闻一多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诗经》,由《庄子》到《周易》,由古代神话到史前文学,同时对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也下了惊人的功夫,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郭沫若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后无来者”。
闻一多的夫人说,闻一多有时候半夜里头睡着了会忽然一下子坐起来,夫人醒了忙问“干什么,干什么”,他说“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那一个字,那个字应该怎么考证”。
自从来到西南联大后,闻一多就一直埋头于古代文学典籍的研究,“除了吃饭上课之外,难得下楼一次”。
郑天挺回忆说:“我和闻先生是邻屋,闻先生十分用功,除上课外轻易不出门。
饭后大家去散步,闻先生总不去,我劝他说何妨一下楼呢,大家笑了起来,于是成了闻先生的一个典故,一个雅号——何妨一下楼主人,犹之古人不窥园一样,是形容他的读书专精。
”后来文学院迁回到昆明,罗庸在一次学术讲演会上讲起这件事,结果“何妨一下楼主人”这个雅号传遍整个校园。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配套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与无误的一项是()A.憎恶.(è)菩萨.(sà)镶嵌.(qiàn)愧怍.(zuò)B.繁琐.(suǒ)霹.(pī)雳肿胀.(zhàng)烦躁.(zào)C.辫.子(biàn)诘.问(jí)晌.午(shăng)糟.(zāo)糕D.疮.疤(chuàng)胸脯.(pú)侮.(wŭ)辱粗拙.(zhuō)2.下列选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收敛哽咽妇儒皆知家喻户晓B.崎岖斓语气冲斗牛锋芒毕露C.赫然怪诞莫名其妙颠沛流离D.拖沓竹蔑刮目相看群蚁排衙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孙权劝说》——司马光——《资治通鉴》B.《阿长与<山海经>》——鲁迅——《野草》C.《最后一课》——都德——法国D.《卖油翁》——欧阳修——北宋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潜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有关大禹精神的传承在当代社会显得更为迫切。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板书设计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唐诗杂论》闻学者《楚辞校补》三本书一《古典新义》多起草政治传单革命家在群众大会上演说三件事参加游行示威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后恢复原题目。
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本课不少语句读起来能引发联想和丰富的感受,可以从词语和语句的角度去挖掘背后闻一多人物形象,关注细节描写背后的人物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消化落实字词,尤其是四字成语;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3.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一、课程导入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杨振宁写的《邓稼先》,了解了“两弹元勋”邓稼先无私奉献的一生。
邓稼先的最高成就在于领导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设计了原子弹和氢弹,这不仅将我国国防事业推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而且还间接推进了我国外交方面的进展。
这些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现在让我们的目光放到更前面的一个时代,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那个时代,也伫立着一位形象高大的人,他叫闻一多。
第2课《说和做》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上节课学习路径,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 圈画文中精彩语句和细节描写,理解其作用,揣摩体味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理解细节描写作用。
教学难点:揣摩精彩语句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标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聚焦闻一多先生“学者”形象,感受其“只做不说”、治学艰辛又严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基础积累1.朗读词语并注意红色字的读音2.解释词语含义并积累(设计说明:本课多音字及四字词语较多,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读准字音,明确词义,并通过课后的默写等进行积累。
)二.文学常识及背景介绍1.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这之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抗战时期,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背景介绍:本文作者臧克家,1929-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而闻一多先生则是在1930-1932年在青岛大学任教。
本文也有好几处信息透露出他们两人的生活轨迹是有过交集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发现线索——第3、11、13段,明确两人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为理解文章情感奠定基础。
(设计说明:本单元三篇现代文的作者与文章人物间的身份是相同的,同为科学家、诗人、作家,引导关注这一特性并从文字中寻找到线索,通过发现两人间的密切关系理解字里行间的细致描写和表达情感。
)三.回顾上节课学习路径,梳理文章结构1.读标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面对这样一个标题,我们依然可以用上节课学过的路径来思考:思考:①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言行片段?②这些片段中人物的表现体现了先生怎样的特点?③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做?④作者组织这些言行片段的背后想要表达的是什么?2.找出标志性的句子,理清文章结构,完成练习册第2题(要求:边读边动笔)明确: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第7段,第8段——可见,(1)文章是从学者和革命家这两个角度向我们介绍闻一多先生的。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说和做》精品导学案(word版)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环节。
除了起到承接上个课时、转接下课时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些重点的计算知识和转化相应的课时。
本单元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具体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在高效课堂的设计和转化过程中,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习兴趣之于学生,是非常重要而且更加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环节上的应用更加大了不同学生之间互相弥合的意义。
《说和做》导学案学习目标:1.收集臧克家、闻一多有关资料,积累生字词语。
(重点)2.速读课文,概括文中主要事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表里如一、嫉恶如仇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重点)2.揣摩文中精致凝练、富有诗意的语句,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叙述、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学习重点:品味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2节课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预习学习。
1、了解作者。
课文的作者是,1905年出生于山东诸城,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被誉为“”。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我国伟大的、、,著作收在《》中。
2、熟读课文。
给课文标上段落序号。
3、拼写词语。
给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词语注上拼音;每个词语抄写5次;在课文中划出词语所在的句子,会读会写。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ér bùshě( )。
2、他要给我们shuāi wēi( )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wùwùqióng nián( ),lìjìn xīnxuè( )。
4、十年艰辛,一部“校补”hèrán( )而出5、他qián xīn guàn zhù( ),xīn huìshén níng( )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说和做》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能画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2.掌握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梳理文中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其高贵品格及革命精神。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地壳.( qiào) zhì( 秩 )序深xiāo( 宵 ) 卓.越( zhuó )校.补( jiào ) hè( 赫 )然dié( 迭 )起澎pài( 湃 )仰之弥.高( mí ) 锲.而不舍( qiè ) 兀.兀穷年( wù ) 潜.心贯注( qián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__锲而不舍____: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____兀兀穷年____: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____气冲斗牛____: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____心不在焉____:心思不在这里。
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____目不窥园____:形容埋头读书。
____沥尽心血____: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3.文学常识填空。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农民诗人”____臧克家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烙印____》等。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____红烛____》《____死水____》等。
写作背景链接:本文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上。
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只记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的片段,却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二、我的疑问【互动课堂】【课文感知】1.请说出闻一多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时“说”和“做”的不同之处。
答案: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②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
2.请概括课文主要写的闻一多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几件小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说和做》导学案设计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闻一多先生及作者臧克家的有关史实。
2、巩固速读的方法,通过找关键句段来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他的崇高的品格和革命精神。
3.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4.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揣摩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1.识记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闻一多先生及作者臧克家的有关史实。
2、巩固速读的方法,通过找关键句段来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他的崇高的品格和革命精神。
3.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学习难点】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揣摩其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任务一:检查预习,字词学习。
自主检测一:衰微()小楷()弥高()沥尽心血()迥乎不同()气冲斗牛()浠水()目不窥园()无暇()函.寄(_______)卓.越(_______)慷慨.淋漓(_______)迭.起(_______)硕.果(_______)群蚁排衙.(_______)地壳.(_______)赫.然(_______)兀.兀穷年(_______)潜.心贯注(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1.shuāi kǎimílìjiǒnɡdǒu xīKuī xiá hán zhuó kǎi dié shuò yá qi ào hè wù qián qiè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
(1)诗兴不作.:(2)锲.而不舍:(3)群蚁排衙:(4)兀兀..穷年:(5)迥.乎不同:(6)一反既.往:(7)潜.心贯注:(8)气冲斗牛:【参考答案】(1)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课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型教读课教材分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本单元的课文题材都是写古今中外的名人,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人物的生平事迹,选材精当的典型事例,表现出人物崇高的品质。
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精巧严谨的构思布局,诗一样凝练的语言,文质兼美,一千余字的文字就突出表现他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学情调查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上册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学习了默读与速读技巧,学习了通过寻找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带动整体阅读,同时学习了用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来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通过分析重点语句来体会作者情感,也学习了用做批注的方式归纳体悟、提出疑难,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但学习方法使用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不够,因此这篇文章要求精读,就需要学生首先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文章中的字词句子的具体含义,以及梳理清楚文章的脉络。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已经能够初步赏析写人叙事的这种文学作品,但由于感性思维主导,理性思维有待发展,学生往往只能分析出语言的表层意义而发掘不出其深层的涵义。
再者这个阶段正是各种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兴趣,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是非观。
学情调查:1.怎样刻画一个人才能突出他的特点?2.如何通过朗读展现人物情感?设计理念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的要求:“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程理念中要求,“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链接: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诗人、学者。
生于湖北黄冈浠水。
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新月派代表诗人,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1946年夏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948年8月,闻一多的遗著——《闻一多全集》出版,由朱自清主编。
参考答案
1.潜心(贯)注心会神(凝)(锲)而不舍(沥)尽心血一反(既)往(迥)乎不同群蚁排(衙)无(暇)及此
2.(1)“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行一致的伟人。
(3)闻一多先生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4)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1.①起稿政治传单;②群众大会演讲;③参加游行示威。
2.不是。
(1分)是指在昆明小范围内宣传动员。
3.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4.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5.作用:总结全文,高度称赞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的伟大精神。
仿写:他,是生活的弃儿。
他,是命运的改写者。
或:他,是眼睛的盲者。
他,是音乐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