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学习理论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

三种学习理论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
三种学习理论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

三种学习理论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要理解教学设计,首先要了解三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如何设计远程教育的学习材料,如何在学习材料中渗透教学方法,三种不同的学习理论会产生三种不同的指导思路。文章从六个方面分别介绍这三种学习理论及其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习任务类型;教学策略;教学建议;嵌入技术;案例介绍。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材料;教学设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项目来源: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20061890)和浙江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2006年度规划课题(编号:DES-06G06)的系列成果。

在远程教育中,教学设计过程会涉及到多种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媒体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等。学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笔者将分别介绍这三种学习理论及其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可观察行为的变化。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刺激呈现之后,学习者能够表现出一个恰当的反应,学习就算是发生了。行为主义看重的是行为后果并认为:得到强化的反应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就大。所以环境因素在教学设计时被置于优先的位置。教学设计者应该:(1)确定哪一个线索能够引发预期的反应;(2)安排与预期刺激相匹配的有提示的练习情境;(3)安排环境条件以使得学习者能够依据预期的刺激做出正确的反应并且从反应中接受强化。

2.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嵌入技术(embedded devices)”是用来描述教学设计者在设计远程教育学习材料时所使用的方法。对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来说,常用的嵌入技术有下列几种:陈述学习目标、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学习步骤,前测、交互活动、案例、自测、即时反馈、对重要知识点的总结与列举、学习提示、激活(在电子学习材料中)、超级链接(在电子学习材料中)。在以上方法中讲解测试法(tell-and-test)的运用最为普遍。在讲解测试法中,每个主题都包括下面两个部分:解释性的文本(必要时会附有表格和例子)和测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记忆而不是理解,因此适合于入门阶段初级知识的习得,可作

机制设计理论辨析_邱询旻

机制设计理论辨析 邱询旻,冉祥勇 (贵州财经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瑞典皇家科学院将第39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在机制设计理论领域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研究极 大推动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成为上世纪后期微观经济学领域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诺贝尔奖的颁发使 机制设计理论开始引起学术界的更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围绕机制设计理论的定义、渊源、内涵、影响对其进行理论综 述,以期为我国今后在机制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做好基础。 [关键词]机制设计理论;激励相容;显示原理;实施理论;马斯金单调性 [中图分类号]F014.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88(2009)04-0001-05 [收稿日期]2009-06-10 [作者简介]邱询旻(1960-),男,辽宁丹东人,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美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冉祥 勇(1982-),男,山东聊城人,贵州财经学院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力。 第39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对机制设计理论(Mechanism Design Theory )作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机制设计理论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机制设计理论在现代经济学中对社会惯例和市场的分析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改变了以前经济学家认为在政府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不能进行优化社会惯例和规章的观点,它对现在和以后的政策制定都有很大的影响。[1]这一理论的逐渐成熟使亚当?斯密所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越来越清晰,并且可以利用“这只手”去实现计划者的目的。正如笔者(2008)在《“环中国圈国家”的战略和作用及其三大基础》中强调的,地区性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可以加强各国经贸、文化交流,促进文明 间的对话了解,实现“环中国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一、机制设计理论的定义 上世纪60年代,里奥尼德?赫维茨最早提出机制设计理论,因此而被誉为“机制设计理论之父”。之后,美国经济学家马斯金和迈尔森进一步发展了机制设计理论,他们的理论研究核心是如何在信息分散和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设计激励相容的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学者们关于机制设计理论的定义也主要是围绕这一核心进行论述的。 赫维茨(1960)把机制设计理论定义为: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目标,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的分散化决策条件下,能否并且怎样设计一个合理机制(即制定什么样的方式、法则、政策条令、资源配置等规则),使得经 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的目标一致。[3]赫维茨强调机制具有机械性、标准性和程序性,他的意 图是使社会各学科都像化学、物理学一样精确化,如一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可以像发射火箭一样被精确地预期和准确地击中目标。马斯金的弟子钱颖一给机制设计下的定义大致与赫维茨的相同:给定一个组织的目标(比如企业的利润、政府的税收、经济的效率、社会的公平),是否可以和如何设计一套游戏(或博弈)规则,使得每一个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基本假定:人是理性的或者说自私的,即指他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掌握各自私人信息的情况下出于自身利益行事,其最终博弈结果能够到达该组织设定 的目标。[4]我国学者丁利等认为可以把机制设计理论看作是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的综合运用,假设人们的 行为按照博弈论刻画的方式,并且按照社会选择理论对各种情形都设定一个社会目标,那么机制设计就是考虑构造什么样的博弈形式,使得这个博弈的解最接近社会目标。[5] 可见,机制设计理论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具有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对收到的不完全信息进行准确、有效分析,并作出合理决策;其次,各个行为体都应该符合自由制度主义主张的自私、理性等特性, 第25卷第4期 2009年7月Vol.25,No.4Jul.2009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经济理论与实践

远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远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远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脉络,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脉络,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脉络,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我们走进另一篇*,来更细致地领略三峡的景色。 二、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风景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

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称奇于天下。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三、走近作者 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关于*作者及代表作品的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 《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郦道元作注时大为扩展,介绍了1252条河流,除记载水道变迁沿

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 学期) 为了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网和电脑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加强全校教师对计算机的学习,充分利用教育网资源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及推广,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巨大作用,让我校教师学生能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资源,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的不断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市、县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现代远程教育精神和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为工作指导,以课题研究为目标,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科电教、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常规电教和现代技术教学齐头并进,推进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任务 本期的工作目标是:以课题研究为出发点,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常规电教手段为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学期的校本师资培训内容主要是:①进一步学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②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二次开发;③学习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及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 三、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接收、整理与公示

1.远程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做好对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接收与整理工作,并做好登记。 2.每周一及时预报本周将接收的教育教学资源,制作好资源目录,以供教师掌握教育教学信息,调整好课程,上好远程教育课。 3.对于接收到的零碎的教育教学资源,要做好整理工作,对于有长期使用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要进行光盘刻录,登记造册。 4.如因其他原因,造成资源接收不能正常,维护后,应尽快从其他项目学校拷贝未接收到的教学资源,保证教育教学资源的完整性。 5.做好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卫星资源接收室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严格管理,爱护并充分利用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工作期间一旦出现故障,及时上报并联系来人修理。教育学生爱护设备,保持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清洁,按照要求操作和学习。 6.制定好各种计划和制度,并划认真开展工作,填写好各相关的记录和表册。 7.重视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学习课件制作和应用知识。 8.按时接收现代远程教育卫星IP资源,及时整理和制作光盘。 四、具体措施 1、本学期内,我校远程教育电教课计划每周不少于20节,任课教师参与度达到90%,用得好的达60%,骨干教师达10%以上。鼓励教师利用电教媒体召开班会,主题中队会,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

书籍设计中的材质选择

书籍设计中的材质选择 摘要:书籍设计是一种综合的思考行为。本篇文章由古及今,对书籍设计材质的演变进行细致的论述,与此同时运用丰富的实例,体现材质的选用对把握书籍设计的整体风格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使设计者更加意识到只有掌握了对书籍材质的正确选择,才能把看似单一的文字载体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并赋予它丰富的内涵。才能让读者在欣赏文字作品的同时领略材质的美感,使文字作品在材质美的衬托下令其升华。 关键词:书籍设计;材质;形式;应用 Selection of material in design of the book LIU Xi-sheng (Shenzhen Polytechnic , Shenzhen 518055) Abstract: Design of the book is a kind of action which is integrative advisement. Articles from antiquity to today, process for painstaking discuss as per material of evolvement of book design and handle with large number of illustration to explain some important function . Furthermore, designer will understand that is important for choose the material. Thus, reader will taste the art not only in writings but also in material. The material should make the works sublimation gradually. Key words: book design ; material ; modality ; Selection ; application 书籍是人类传递思想的载体,是内在文化永恒的生命体。每当人们手捧读物逐页翻阅时,柔软或坚硬的外观、亮丽或素雅且独具个性的装帧材料,在不经意间给读者带来种种书籍内容以外的感受和联想。这就是书籍材质带给我们的阅读之美,一种情操的陶冶,一种生活的感悟,一种对世界重新的审视与认知。书籍是由封面包裹着的,只有打开它才能了解它的主题。它又不同于图片,能够直观地被很多人理解和接受。读书完全是个人的事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眼睛和手总是要不停地处于运动之中。所以我们说,一本书是两方面结合的产物:即体现个性的设计方式又体现个性的书籍内容。[4] 书籍设计是一种综合的思考行为,它不仅考虑书籍的封面、环衬、扉页、序言、目次、正文、字体、图像、饰文、空白、线条、页码、版权等方面,同时对材质的选择也是书籍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材质,简单的理解就是指材料的质地及其质感,是我们视觉所感受到的一种外观现象。它是把材料本身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并赋予它丰富的内涵,以此让读者在欣赏文字作品的同时领略材质的美感,使文字作品在材质美的衬托下令其升华。自古以来,文字是构筑信息形态的基本元素,

从所罗门王的故事到机制设计理论

从所罗门王的故事到机制设计理论 《圣经》上所罗门王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个女人抱着一个男婴来到所罗门王跟前,要求他评判到底谁是真的母亲。所罗门王见她们争执不下,便喝令侍卫拿一把剑来,要把孩子劈成两半,一个母亲一半。这时其中一个女人说:“大王,不要杀死孩子。把孩子给她吧,我不和她争了”。所罗门王听了却说:“这个女人才是真的母亲,把孩子给她。”这个关于所罗门王的睿智的故事在流传了两千年后,有好吹毛求疵的经济学家跳出来说,故事中的假母亲是不够聪明的,如果她和真母亲说同样的话,那所罗门王该怎么办呢?当然,仅仅会责问别人还不是好样的,我们的经济学家有备而来。机制设计(mechanism design)理论及其一个主要部分执行(implementation)理论几乎是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今后,有车族可 能要以纳税的形 式为汽车排放的 尾气买单了…… 机制设计理论可以看作是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的综合运用,简单地说,如果我们假设人们是按照博弈论所刻画的方式行为的,并且我们设定按照社会选择理论我们对各种情形都有一个社会目标存在,那么机制设计就是考虑构造什么样的博弈形式,使得这个博弈的解就是那个社会目标,或者说落在社会目标集合里,或者无限接近于它。它和所谓的信息经济学也几乎是一回事,只不过后者有不同的发展线索,但毫无疑问所有信息经济学成果都可以在机制设计的框架中处理。

机制设计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的哈耶克-米塞斯与兰格-勒纳之间的著名论战。后来赫维茨在数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分析制度问题的一般化框架。近几十年来,机制设计理论一直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有众多经济学家在这个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性人物除了赫维茨,还有里特尔,拉德纳,马斯金,梅耶森,格罗夫斯,莱德亚德,汤姆森,吉巴德,萨特斯维特,缪林,乔丹,摩尔,帕尔弗雷,波斯特维特,施克米德,杰克逊,阿布鲁,森,斯尧斯特拉姆,史瑞娃施塔娃,田国强(赫维茨的华裔学生),周林等人。其中最杰出者当属赫维茨和马斯金。 从研究者的角度看,一个机制的最值得关注的特征有两个,信息和激励。机制的运行总是伴随着信息的传递,那么信号空间的维度成为影响机制运行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信息问题就是要求机制的信号空间的维度越小越好,当然必要时还须考虑信息的复杂性。而激励问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激励相容,这是赫维茨1972年提出的重要概念。在不同的博弈解前提下,激励相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机制设计理论家们几乎对各种情形下什么样的社会选择规则是可执行(马斯金贡献的概念)的问题都进行了探讨。 最初,占优策略均衡受到青睐,因为占优策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所谓占优策略就是不管别人采取什么策略,我的策略总是不差的,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别人怎么样总说真话就是一种占优策略。但经典的吉巴德-萨特斯维特操纵(ma nipulation)定理讲,能被占优策略均衡所执行的社会选择规则只能是独裁性的,即好和坏由一个人说了算。赫维茨1972年的著名结果也说的是这个道理,在信息分散的个人经济环境里,不存在一个有效率的机制让人有动力显示他的真正信息。

机制设计理论简析

目录 一、机制设计理论的概念 (2) 二、机制设计的显示原理 (3) 三、机制设计的实施理论 (5) 四、机制设计理论的应用 (6) (一)机制设计理论在社会选择中的运用 (6) (二)机制设计理论在拍卖理论中的运用 (7) (三)机制设计理论在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中的运用 (7) (四)机制设计理论在绿色支付政策(green payment)中的运用 . 8 五、机制设计理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8) (一)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设计 (8) (二)金融系统的机制设计 (9) 六、机制设计理论最新的发展 (10) (一)合谋 (10) (二)产权残缺(imperfect property right) (10) (三)委员会(committee)决策的信息获取 (11) 七、小结 (11)

机制设计理论简析 200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Leonid Hurmicz、Roger B.Myerson以及EricS.Maskin共同获得,以表彰他们在机制设计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Hurmicz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了机制设计理论、重复博弈、收入不均衡问题以及投票理论等等。Myerson主要的研究包括经济学领域中的博弈论以及政治学领域中的投票体制等等。Maskin日前的研究领域包括博弈论、激励理论、拍卖理论以及社会选择与社会福利,研究的课题为机制设计理论、重复博弈、收入不均衡问题以及投票理论。 “机制没计理论”最早由赫维奇提出,马斯金和迈尔森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文稿中称,“这种理论使我们能区分运作良好的市场和运作不良好的市场,它帮助经济学家确定有效的贸易机制、规则体系和投票程序”。 一、机制设计理论的概念 亚当-斯密曾经用看不见的手来比喻市场如何在理想状态下保证稀缺资源的有效分配,然而,现实的市场条件往往是不完美的,市场失灵经常发生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信息市场及外部性、公共产品供给等场景中,市场无法推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机制设计理论,加深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优化分配机制的属性、个人动机和私人信息的理解,而且还帮助我们寻找其他机制来改进市场的作用。在赫维茨看来,机制就是参与人彼此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系统,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机制中采取策略性的行动,即为了获得最大的预期效用或收益,参与人可以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者发送错误信息。机制正如收集并处理所有这些信息的机器,而且还规定了信息博弈的行为规则,针对收集到的信息实施博弈的均衡解。不同机制的比较,实际上就是对信息博弈的不同均衡解的比较。也就是说,在不影响每个参与者追求个人利益的激励约束下,制度设计者可以设计出公共产品“反搭便车”的内生机制,把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予以“合成”,以调配并激励私人的力量为公众的目标所奋斗。由此可见,机制设计理论主要研究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信息不完全等分散化决策条件下,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经济或社会目标,设计出一种经济机制(博弈规则),使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制度设计者的既定目标相吻合。从研究路径和方法来看,传统经济分析把市场机制看作是给定的,而机制设计理论把社会目标作为已知,试图寻找实现既定社会目标的经济

2009年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2009年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我校根据开学初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的要求,本学期对全校所有在职教师进行了系列培训,经过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就我校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工作做简要总结: 一、所做工作取得成效 (一)、高度重视,层层落实,培训到位。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设有分管领导,专门负责远程教育各项具体工作。 2、制定了详实的远程教育校本培训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了培训工作。培训时间可串不可占。 (二)、内容力求实用,切合实际。 1、本期参培的对象是全校所有在岗教师,重点是45周岁以下的教师。 2、负责校本培训的老师对教师的每次培训有备课,有记录。 培训内容包括: (1)进行熟练制作Word Wps表格PPT课件的培训,要求教师结合所任学科教学内容,完成课件开发和远程教育资源中相关课件的修改等作业。 (2)进行组织和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培训,要求教师完成组织和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实用方案设计。 3、通过培训、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认识了什么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有什么好处学。使教师们深知远程教育的意义的重要性。每次培训时教师们在无特殊的情况下都按时到场,无迟到和无故缺席现象。 4、学校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形式,或集中,或分散,或个别指导,或网络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内容专一,不庞杂,确保了培训的质量。

(三)、不急功近利、步步务实、逐步提高。 通过培训,教师基本上达到了如下要求: (1)掌握了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 (2)掌握了基本操作,具备了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查找、下载、并应用于教学的能力。 (3)部分教师已经能够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少数教师能够利用资源自制课件。 二、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纵观全局,仍然存有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存在不足 1、认识不够,忙于应付。个别教师对此项培训认识不够,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年龄稍大教师对自己信心不足,培训中有畏难情绪。 2、备课和上课还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由于我校条件有限,资金短缺、房舍紧张,对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 3、由于本学期学校其它活动较多,对本项培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二)改进措施 1、提高教师对培训的认识,让教师从思想重视起来。 2、保证培训的时间和连续性。 3、坚持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育相结合,做到备课中有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真正把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之美,书籍,材料]材料之美在书籍设计中的体现

材料之美在书籍设计中的体现 材料是书籍设计和内容的载体,是书籍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进而也获得了当代设计师的重视。书籍设计发展到今天,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增加,材料工艺渐渐成了影响书籍审美的重要因素。因此,书籍设计应从内涵出发,配以恰当的材料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书籍设计内涵与形态的完美结合。 一、材料在书籍设计中的理念与创新 1.书籍设计的创新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开始追求审美意识。传统的书籍设计只重视封面设计和内容排版,可是大众要求书籍设计除了重视外在形态外,还要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有更多的个性审美艺术。因此,大胆的设计师,敢于打破纸质书籍的范畴,运用新型非纸质材料设计图书,通过皮革、塑料、金属、木头、纺织材料等媒介进行设计。新型书籍所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本图书,更是一件工艺品,满足日益有个性化需求的大众读者。 2.书籍设计中材料的特殊性能 材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是信息传递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在书籍的设计中,合适的材料所体现出的性能可以被视为审美对象,书籍设计中通过创建材料产生的自然美,是图书设计与设计审美需求的完美结合。 在艺术设计中,不同形态特质的材料所展现的视觉或触觉,通过不同的途径所传递的真实感,就叫做质感。书籍材料的质感,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并引起共鸣。在吕敬人先生所著《书艺问道》中曾提出:“完美的书籍形态具有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的功能。”一件出类拔萃的书籍设计作品,无论是从护封到内封,还是从扉页到内页,都会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由于选择材料的恰当、合理而带来的独特体会。 3.特殊材质给书籍设计的独特质感 一本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会给人各种各样的触觉感受。材料表面特性对触觉的刺激性可以影响人的审美心理,在不同的材料表面上会产生不同的触感。 二、材料与书籍设计的应用 1.纸材也具有多样性 虽然现代制作书籍的材料多样,但是纸张材料仍然最为重要,如果运用得当,不仅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还能衬托出非常愉悦的气氛。 纸张可以通过不同的折叠方式,带给读者不同的空间感和视觉感。一张简单的纸,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对折,能形成一个可开放性的空间,这个翻开的动作会让读者在无形中参与互

现代远程教育教案资料讲解

现代远程教育教案

现代远程教育教案 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系别教育技术系 教师霍炜

现代远程教育教案 一、课程概述 1. 术语说明 ?第一代:函授教育 ?第二代:远程教育 ?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和远程教育、开放和灵活的远程学习2. 课程定位 ?远程教育方向的入门课程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远程教育领域专业人员提高职业能力的必修课程 ?教育技术学专业远程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在开始学习研究生课程前,必须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 3. 课程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远程教育的历史和发展,能够掌握远程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学会应用远程教育实践中的主要方法,解决远程教育实践中的特殊问题 共性目标 ?了解国内外远程教育实践的历史和发展

?掌握远程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了解远程教育中教学和辅导的方法与特点 ?了解远程教育中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支持的方法 ?树立远程教育中质量保证的理念,了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精神和自律学习的能力 个性目标 ?学会远程教育中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常用方法 ?学会远程教育中的媒体设计、选择和使用 提高目标 ?学会撰写远程教育中的项目报告和论文 4. 教学模式 ?教师讲解 ?讲座 ?远程实时教学 ?网上异步交流 ?实验教学:对平台的使用和评价 ?实地考察 ?基于任务的小组协作:教学设计 5. 学习活动 ?多种学习体验

?组织学生开展文献研究 ?鼓励思考和创新 ?组织基于任务的协作 6. 教材及资源 教材:《远程教育学基础》陈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阅:《远程教育学》丁兴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远程教育研究》丁兴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网络教育应用》武法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远程教育概论》谢新观,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 ?教材特点:模拟会谈的写作方式;页面预留空白 ?课程主题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f4338766.html,/ a)异步交互平台 b)文献资源 c)课件 7. 课程主要内容 ?(1)必修模块 模块一远程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模块二远程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 模块三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与辅导

小学校本培训教材

第十一章 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与教学应用 在这里首先要强调,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上课,教学课件是课堂必备的,远程教育各项目学校的课件制作必须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但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要求教师能直接利用的可以直接利用,需要稍作修改的就修改,不需要所有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全部由教师重新设计,否则将浪费教师的许多精力,教师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上面。 本单元对于教学课件的优点不在赘述,直接解答一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和最急需解决的疑问。有如下几个方面:几种常见的课件应用形式;教学课件概念与理解;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流程;如何进行界面设计;课件制作的误区等方面的问题。 一、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和课件类型 以信息技术为媒体的远程教育模式,资源和设备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一资源为中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制作不同类型的教学课件。教学模式有:讲授式、自主发现式、小组协作式、网络探究式;教学课件的类型有:课堂演示型、模拟实验型、训练复习型、资料工具型、自主学习型。 (一)、教学模式 讲授式教学 自主发现式教学

小组协作式教学 网络探究式教学 (二)、课件类型 课件的分类按照使用对象,可分为助教型和助学型;按照学习环境,可分为单

机型和网络型;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演示型和交互型。目前常用的课件主要有:课堂演示型、模拟实验型、训练复习型、资料工具型、自主学习型、游戏型等多种类型。 课堂演示型 这类课件以展示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资料。此类课件的应用范围很广,因为各种教学模式都要有教师的适当讲解,因此演示型课件可以适合各种教学模式当中。可以是整堂课,也可以是课堂中的某一个环节。 模拟实验型 模拟实验型课件是利用计算机或通过播放光盘来模拟某种真实的实验现象、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与思考,自己总结出结论,或通过操作熟练某种操作技巧。当真实实验过于昂贵或者很难实现,或者包含有危险因素时,使用模拟型课件来代替真实实验,能够取得相当好的教学效果。在远程教育资源中有很多FLASH动画资源是属于模拟实验这一类型的。今年国家下发的中学教学光盘中理化生虚拟实验室中的内容就十分丰富,也要求各中学理化生教师必须使用好该光盘。 操练练习型 操练与练习型课件的教学目标不是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或新技能,而是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某些知识或熟练技能,其作用有些类似一本练习册。在卫星IP接收资源中,课后提高部分的课件内容很多是操练练习型课件。 资料咨询型 资料咨询型课件像一个正在为学生答疑的教师,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计算机回答并解释相关的内容。资料咨询型课件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提问计算机回答的过程。使用资料咨询型课件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里。学生可以自主地向计算机提出各种他们关心的问题,要求计算机给予回答。这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情境,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持。如果计算机台较少则可由学生提出意向,有教师代为操作。 自主学习型 自主学习型课件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为目标。其教学过程与一个家庭教师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习类似。学生亲自参与课件的操作。 游戏型 游戏型课件是一种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软件。这种课件把教学和娱乐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课件概念与理解 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而成的应用资源。 课件的特点 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习兴趣。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友

书籍装帧设计的材料种类与使用

?书籍装帧设计的材料种类与使用烫印材料是指在纸张、织品、皮革、涂布面、塑料类等封面材料上,用热压 方法烫压上各种图文所使用的材料,也包括各种烫印助粘材料。 用加热、加压方法将粘结材料熔融后,把各种金属箔等烫印到各种物品上, 取得理想的装饰加工方法,在我国已延续了几个世纪,在书籍封面上使用也有上 百年的历史了。我国最早采用的烫印材料是单张形式的金属箔和粉片,后来由于 印刷装帧事业的发展及装帧材料的不断更新改进,出现了电化铝、色箔等烫印材 料。这些物美价廉的新型材料,很快取代了纯金属箔类烫印材料。 (一)烫印材料的种类 1.电化铝箔 电化铝箔是一种在薄膜片基上经涂料和真空蒸镀复加一层金属箔而制成的 烫印材料。其包装形式为卷筒式。电化铝箔可代替金属箔作为装饰材料,以金和 银色为多。它具有华丽美观、色泽鲜艳、晶莹夺目、使用方便等特点,适用于在 纸张、塑料、皮革、织品、涂布料、有机玻璃等材料上烫印。电化铝箔是60年 代中期由日本传到中国的,较早投入生产的有上海、北京、福建等地。30多年 来电化铝箔已成为一种人们所熟悉的装帧材料了。 ①电化铝箔的构成。电化铝箔是在12、16、18、20μm厚,500~1500mm 宽的聚脂薄膜(国内一般用16μm厚,500mm宽的薄膜)上涂布脱离层、色层、经 真空镀铝再涂布胶层,最后通过成品复卷而制成的。国产电化铝箔一般为4~5 层。 电化铝箔的第一层是基膜层。国内一般采用16μm厚双向拉伸的聚脂薄膜; 主要作用是支撑依附在上面的涂层和便于烫印加工时的连续动作。基膜层在烫印 过程中不能因温度上升而发生变形,应具有强度大、抗拉、耐高温等性能。 电化铝箔的第二层为脱离层。一般用有机硅树脂等涂布而成。主要作用是在 烫印(加热加压)后,使色料、铝、胶层,能迅速脱离聚脂薄膜而被转移粘结在被 烫印物体的表面上。脱离层要有较好的脱离性能,否则会使烫印后的图文模糊不 清、露底发花,影响烫印的产品质量。

设计材料工艺学名词解释 大题

一、名词解释 1、比强度材料的抗拉强度与材料比重之比叫做比强度。比强度的法定单位为牛/特(N/tex) 2、韧度物体抗磨损、抗拉伸、抗压入等的能力,也可叫做抗破裂的能力。所谓韧度高,即表示物体难于破裂。这是一个物理指标。 3、低熔点合金是指熔点低于232℃(锡的熔点)的易熔合金;通常由铋、镉、铅、锡等低熔点金属元素组成。 4、原木原木是原条长向按尺寸、形状、质量的标准规定或特殊规定截成一定长度的木段,这个木段称为原木。 5、颜料着色法(复合材料) 1、橡胶提取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的胶乳,加工后制成的具有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和空气的材料。 2、合成木材又称仿木材塑料。可用以代替木材的硬质低发泡塑料。一般用价格较低的烯类树脂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通过低发泡的特殊加工,提高刚性制得。 3、湿敏陶瓷电阻随环境湿度而变化的一类功能陶瓷。 4、熔模铸造在由易熔材料制成的模样上涂敷耐火材料形成型壳,熔出模样,注入液态金属冷却后,获得铸件的方法。 5、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1、各向异性材料在各方向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呈现差异的特性。 2、钢材Q235-B Q235B是普通碳素结构钢。Q就是“屈”的字母。235表示屈服强度为235N/mm2。B是钢材的等级 3、感光玻璃在适当波长光的辐照下改变其颜色,而移去光源时则恢复其原来颜色的玻璃。 4、上釉在烧制陶、瓷器时首先应该烧制毛胚烧好后拿出来上釉然后再烧 5、镀层被覆镀(如电镀)在金属底子上面的极薄的通常为贵金属的表层 1、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2、化妆土装饰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有白、红和灰等 3、非氧化物陶瓷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等工程陶瓷用。多用于制造发动机部件、汽车部件、电视机、吹风机、火灾警报器、高温挤型模具等 4、生态环境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良好的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再生循环利用率高

机制设计理论

里奥尼德·赫维茨 里奥尼德·赫维茨(Leonid Hurwicz,1917-):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机制设计理论最早提出者 赫尔维茨目前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赫尔维茨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进行了先锋性的探索,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机制和机构设计以及数理经济学。他曾于1990年由于“对现代分散分配机制的先锋性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 里奥尼德·赫维茨简介 里奥尼德?赫维茨教授是犹太人,1917年出生于波兰, 他是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20多年以来,一直被提名为经济学诺贝尔奖候选人。一直没有获得。终于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来到美国,最高学位是在波兰时拿的相当于硕士学位的一个法学学位,来美国后,他没有去拿博士学位,就直接从助教授做到正教授。 赫维茨教授在学术上获得许多荣誉,比如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会院士(一年只有一个,比美国科学院院士更难拿),总统奖获得者,明尼苏达大学校董事会讲座教授,1990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等。 当然,他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开创了机制设计理论。激励或激励兼容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 应用该激励机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开创信息经济学领域的委托代理人理论的密勒斯(James Mirrlees) 和维克瑞( William Vickrey)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奖。 他对中国的经济改革非常有兴趣,到中国访问过多次。为了访问中国时方便,他还自学中文,认识好几百中国字。 赫维茨这个人特有意思,可能是犹太人的原因,虽然拿着高工资,却有时象我这个穷学生一样到处找免费停车的地方,而不去要交费的地方停车。赫维茨教授还有一大特色,他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经济学知识的多少和训练的不同,用非常通俗或严谨的语言把高深问题讲得异常地透彻。他的课非常有趣、且通俗易懂,但他的考试却很难,他手下的学生一般要学6、7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很多人最后往往拿不到学位,所以他的博士生不多。但是,“严师出高徒”,他培养的学生一般都比较优秀,比如他的学生麦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在200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里奥尼德·赫维茨的学术研究与贡献 赫维茨做了许多其它开创性的工作: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对动态计量模型的识别问题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早在1947年就首先提出并定义了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概念, 理性预期学派已成为当今宏观经济学的主流,使得卢卡斯和普雷斯科特分别获得1995年和200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性预期学派当中的其他几个大人物,象萨金特, 巴罗(R. Barro) 今后也很可能获奖; 赫维兹对如何从需求函数的存在来证明效用函数的存在这一可积性结果 也作出了重要工作,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结果。效用是现代微观经济学消费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整个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效用是一个唯心的概念,它不存在,在以往的国内政治经济教科书中,效用一直受批判;他和阿罗(Kenneth J. Arrow)等人还对竞争市场一般均衡的稳定性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赫维茨与机制设计理论 利奥·赫维兹在上世纪70年代对经济机制理论做了开创性研究。其研究对象大到对整个经济制度的一般均衡设计,小到某个经济活动的部分均衡设计。在他那里,概括地说,经济机制理论所讨论的问题是: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目标,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的分散化决策条件下,能否并且怎样设计一个经济机制(即制定什么样的方式、法则、政策条令、资源配置等规则),使得

远程教育中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远程教育中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一、远程教育中的课程开发 在远程教育系统中,开发者是通过发送课程材料和为学生提供学习支助服务这两种方式进行远程教学的。课程的开发原则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课程开发:指使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要求的持续不断地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与过程。课程开发的重点强调过程性和动态性。 从课程开发过程所承担的任务和产生的结果来分析,课程开发大致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 1、宏观:课程开发应当解决课程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2、中观:重点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开发。 3、微观:教师应根据学科或系统的各种实际因素进行设计。 课程开发模式指在课开发过程中,根据某种思想和理论,选择和组织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管理手段,以及制定课程评价原则而形成的一种形式系统。 二、课程开发的特点 (由于模式具有的样本性,所以它应该具有稳定性的结构,同时它又是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它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动态性(由于所开发的具体课程的性质不同,导致在开发的进程中的各项因素的具体表现是不一样的) 2、稳定性(尽管它具有动态性,但同时它又在动态之上,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通用性,这种稳定性是建立在远程教育理论、教学论、学习论和教学设计之上的) 3、可操作性(模式是理论在实践进程中的具体应用,因而,各种描述和要求一定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4、系统性(课程开也有其自己的系统结构) 三、课程开发的一般模式 我国学者黄健认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课程开发模式可以是一种“双子系统互动模式”,并提出了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的模型应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课程学习材料制作子系统”(简称制作系统)和“课程支

互联网+教育校本培训

互联网+教育校本培训 2013年教育信息化研发快速完成线上转型,功能包含在线直播教学、课程录播授课、考试题库、智能排课、教学管理等,pc网站+微信+app+小程序四站合一,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教师。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网。 关于互联网网络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今年4月,我参加全县互联网+教育培训。在短短的学习过程中,有收获,有感受,更体会到网络教育这种形式所带来的便利。无疑对求得知识、丰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短短的学习也使我对远程网络教育有了-一些认识,今天我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与心得。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事物,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互联网.上有很多网站,网站中设有各种栏目,如:新闻、体育、旅游、音.....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怪不得有人说“不会电脑的人,将是新世纪的文盲”。足见网上学习的重要性。 远程网络教育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通过各种媒体或网络自学的一门新兴教育体系。网络教育这--教育体系为我们这些在职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也同时向人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以这全新的远程网络教育学习平台参加心理学专业专升本学习。通过在线网络课程学习、网上学习指导、网上答疑、学习交流、综合练习、课程作业、网上交流等一-系列形式,从网上获得更多、更广的知识。 我体会到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合理、全面,可以说是非常的系统。其次,在学习这些课程时,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我们可以在网络教育学院进行视频点播,下载网络课件,借助教师的讲解结合教材进行学习;然后运用所学去完成网上的相关作业,若此时碰到了疑难,也完全不必担心,你可以通过学习中心在线同老师或其他学员交流,讨论答疑,也可以发贴留言,与大家一同探讨,大家彼此学习,既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又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

设计材料与工艺试题(含答案)

思考题: 1.什么是材料的感觉物性? 指通过人的感知系统对材料作出的综合印象,包括人的感觉系统因生理刺激对材料做出的反映,或由人的知觉系统从材料表面得出的信息。 2.材料的质感及其构成。 是指物体表面的构成材料和构成形式作用于人的视觉和触觉而产生的心理反映,即表面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和触觉上的直观感受。 包括:形态、色彩、质地和肌理等 肌理:材料本身的肌体形态和表面纹理。是质感的形式要素,反映材料表面的形态特征,使材料质感体现更具体形象。 质地:是质感的内容要素。是物面的理化特征。 构成:质感的表情、质感的物理构成、 3.材料按照其化学组成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和天然材料四类。 4.材料基本性能包括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5.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切削加工工艺性能、铸造工艺性能、锻造工艺性能、焊接工艺性能、热处理工艺性能等。 6.工业产品造型材料应具备的特殊性能包括感觉物性、加工成型性、表面工艺性和环境耐候性。 7. 材料的使用性能有哪些?其主要的参数指标分别是什么? 主要包含: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力学性能包括:1.强度-抵抗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2.弹性-产生弹性变形的能

力。3.塑性-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4.硬度-抵抗其他物体压入的能力。5冲击韧性6疲劳强度7蠕变8松弛 8.钢铁材料按照其化学组成可以分为钢材、纯铁和铸铁三大类;其中钢材按照化学组成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9. 铸铁材料按照石墨的形态可以分为可锻铸铁、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三种。 10.变形铝合金材料主要包括锻铝、硬铝、超硬铝和防锈铝合金。 11. 金属制品的常用铸造工艺包括砂型铸造、熔模铸造和金属型铸造等。 12. 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表面改质处理、表面精整加工和表面被覆处理。 13. 金属件的连接工艺可以分为机械性连接、金属性连接和化学性连接三种类型。(“。”表示对,“?”表示错) 14. T8A表示含碳量约为0.8%的高级优质碳素结构钢。(错)(碳素工具钢) 15.冷加工黄铜俗称“七三黄铜”,热加工黄铜俗称“六四黄铜”。(对) 16.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中,淬火的目的是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对) 17.铝及铝合金通过化学氧化生成Al2O3氧化膜的工艺俗称“发蓝”。(?)(磷酸盐) 18.从材料性能考虑,要设计具有切削硬质材料功能的产品部件,以下钢铁材料 中最为适宜的是T12A ,要加工制作弹簧零件,最适宜选用60Mn 。 A. 60M n B. T12A C. T8A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