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的经济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大卫·李嘉图

李嘉图在其货币理论的基础上,还提出了 稳定通货的方案。 其内容主要有几点:第一,实行金本位制。 第二,在金本位基础上实行纸币通货制度。 第三,在实行纸币通货制度时,必须严格 控制纸币发行量,国家要以法律规定银行 发行纸币的最高限额,必须保证纸币的可 兑换性。 李嘉图上述提出的改革货币制度的方案, 陆续被英国政府接受,并付诸实施。 李嘉图提出的通货必须同黄金密切联系的 思想成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理 论基础 。
二、生平、著作和方法论
大卫· 李嘉图(1772—1823),英国古典经 济学的完成者。出生于伦敦一个交易所经 纪人的家庭。14岁之前只受过初等教育, 14岁就随父在交易所办事。1793年因婚姻 和宗教信仰问题与父亲不和而脱离家庭, 独立经营证券交易业务。经过几年努力, 成了大富翁。以后,他转向研究自然科学。 大约在18世纪末才研究政治经济学。1819 年当选议员,是议会中代表工业资产阶级 利益的激进成员之一。1823年9月因脑病 (中风)不治逝世。
1817年4月,李嘉图的代表著作《政治经 济学及其赋税原理》(简称《原理》)出 版。全书共分三十二章,马克思指出,他 的理论完全包括在前六章中,而主要在第 一、第二两章(“论价值”和“论地租”) 中,除货币一章外全书其余各章只是这两 章的补充和附录。 全书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寻找最 佳途径提高劳动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 增进资产阶级的财富,为达到这一点应以 经济自由主义原则作为理论、政策的出发 点,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第五章、大卫·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一、历史背景 二、生平、著作和方法论 三、经济理论
一、历史背景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标志着英国古典经
济学的完成,该理论产生于英国工业 革命蓬勃进行时期。 工业革命是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生 产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 巨大变化。 第一,社会生产力迅速增长。 第二,社会阶级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变 化。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PT课件

.
19
PPP的扩展形式之一:引入贸易障碍和交 易成本的PPP
▪ 令T代表每单位进口商品的关税及运输等交 易费用的货币值,于是:
▪ 绝对PPP变为:
E
P (1T)P*
▪ 相对PPP变为:
dEEdPPdP*P*d(1(1TT))
.
20
购买力平价的扩展形式之二—引入贸 易品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
▪ PPP理论的前提是一价定律,一价定律的基础是 无贸易限制和交易成本条件下的商品套购。
.
18
对PPP实证检验结果的解释
▪ 统计问题:每个国家的价格指数的构成(品种与 权重)均有不同,难以找到同样的标准进行比较。
▪ 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 ▪ 不完全竞争。 ▪ 资本市场与商品市场的差异。在资本市场高度一
体化而商品价格调整相对缓慢的世界中,汇率会 长期持续地偏离PPP。 ▪ 生产率的差异。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
▪ (3)购买力平价开辟了从货币数量角度对 汇率进行分析之先河。
.
25
▪ 贡献:
➢ 从货币的基本功能出发,以简单的数学式对汇 率与物价、汇率变动及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的 关系作了描述,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 基础。
➢ 是计算均衡汇率的最常用方法,也成为政府制 定汇率政策的重要依据。
.
26
▪ 局限:
➢ 理论依据是货币数量论和货币中立原理。
货币数量论: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汇率变 化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决定了货币购买力和 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未考虑决定汇率的实体 经济因素。
货币中立原理:货币量的变化不改变实际产量,如产出、就 业、产业结构和生产率等,只影响物价水平,不改变商品的 相对价格。
▪ 由于参与商品套购的只是贸易品,而非贸易品不 参与商品套购,因此,有必要将商品区分为贸易 品和非贸易品。一般情况下,购买力平价可能更 适用于贸易品,而不是非贸易品。
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李嘉图简介•19世纪初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
•两场辩论:黄金价格;《谷物法》•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一、劳动价值论•接受并修正了斯密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分。
•批判了斯密劳动价值论的第二种观点。
※李嘉图认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耗费的必要劳动量决定的,且其价值量大小随劳动量的增减而增减变化,与劳动量成正比。
•批评了斯密的收入构成价值论:先有商品价值,再有对价值的分配。
各种收入均是价值的分配形式。
•但认为商品价值在分配过程中将分解为斯密所说的三种收入:地租、工资、利润。
•商品交换价值的两大源泉:商品的稀少性(例如古董);人们获得该商品时所必需的劳动量(大多数商品)。
•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量决定。
※李嘉图体系的两大矛盾(1)价值规律和利润规律(资本与劳动交换)之间的矛盾。
(2)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规律(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
二、货币理论•货币是商品,也是劳动的产物,更是流通手段与价值尺度。
其价值也取决于所耗费的劳动量。
•肯定纸币的作用与地位。
反对滥发纸币。
•当一国所有货币处于流通中时,商品价格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
•流通当中的货币数量一是取决于货币本身的价值,二是取决于流通中的商品价值。
亦会受货币流通速度影响。
公式如下:货币流通数量=(商品价值×商品总量)/(货币价值×流通速度)•结论:商品价格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成反比。
•应控制货币发行与流通数量以稳定币值。
三、分配理论:李嘉图理论的中心•接受了斯密三个阶级三种收入的学说。
•认识到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
1.工资理论•工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收入,是劳动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
工资量的多少取决于工人及其家庭的必要生活资料价值。
•区分了劳动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由斯密首次提出)—劳动的自然价格:让劳动者大体上能活下去并不增不减地延续后代所必需的价格。
大卫李嘉图完成版 ppt课件

ppt课件
16
评价:
批判斯密
(1)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交换价值
(2)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 动来决定
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1) 在商品生产中存在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 (2)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来决定,而非个别劳动时间。
ppt课件
17
三、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李嘉图是1823年9月11日去世的,年仅51岁。他死得很突然,小小一只 耳朵的感染就夺取了这位天才的生命。v
ppt课件
7
大卫•李嘉图的代表作
詹姆斯·穆勒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写作
ppt课件
8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17年4月,李嘉图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 理》出版,这是一本标志着英国古典经济学最后 完成的著作。全书共分三十二章,马克思指出, 他的理论完全包括在前六章中,而主要在第一、 第二章(“论价值”,”论地租”)中,除货币 一章以外全书其余各章只是这两章的补充和附录。 确保李嘉图在经济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是他锻 造了一般分析体系的能力,这种分析体系基于相 对少的原理而获得广泛的结论,他的“体系”是 演绎推理过程的一个纪念碑 。
小结一经济一经济自由自由与政府职能与政府职能一李嘉图的经济主张二李嘉图对政府职能的认识三李嘉图与斯密在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方面主张的共同点二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说二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说一废除谷物法二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三李之比较成本学说与斯密绝对成本学说异同四对比较成本学说之评价劳动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经济自由和政府职能比较成本学说增加财富的条件一元劳动价值论对斯密一元收入分配理论相对工资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内容评价继承批判发展理论依据基础观点李嘉图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李嘉图学说的影响追随者詹姆斯穆勒麦克库洛赫批判者马尔萨斯凯里最著名的私淑弟子马克思综述纺织凸显误区中国与李嘉图李嘉图的理论应用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显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推广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发展战略上时就出现了致命的硬伤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课件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古典经济增长 理论与其他经济理论的融合和创新, 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全面、系统的理论 支持。
THANK YOU
亚当·斯密认为,市场力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能够促 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技术的创新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市场力量与资源分配的关系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资源会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领域和企业,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推动经济增长。
市场力量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促进经济增长。
自由放任与市场调节
古典经济学家主张自由放任, 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 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劳动价值论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是价值 的源泉,强调劳动在经济增长 中的作用。
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与 财富积累是正相关的,财富的
积累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地位
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能够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积极性。技术创新是推动经 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
03
大卫·李嘉图的增长理 论
土地、劳动和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土地
在大卫·李嘉图的理论中,土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认为土地的肥沃程度和改良程度对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 。土地的改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长期趋势
大卫·李嘉图认为经济增长具有长 期趋势,表现为生产力的不断提 高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限制因素
大卫·李嘉图认为经济增长会受到 一些限制因素的制约,包括土地 资源的有限性、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速度以及资本积累的速度等。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对外贸易
大卫·李嘉图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外贸易,国家可以 获得自己缺乏的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第六章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2)谷物法的废除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规定当国内谷物价格 低于80先令一夸特时,禁止外国谷物进口
(3)货币制度改革 1797年,英格兰银行停止兑换银行券,造成通货膨胀
李嘉图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参与论战,提出了以劳动 价值论为基础的体系,完成了英国古典经济学
3
第二节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由于实行“谷物法”,谷物价格人为地维持高水平, 地租上涨,货币工资上涨(实际工资不变),利润下 降。除地主外,一切阶级受损失。
对地租理论的评价 贡献:
第一,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充分阐释级差地租
16
第二,通过地租理论,揭示了地租和利润、地租和工资的对立
局限 第一,把资本主义地租当做地租一般 第二,把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说 成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土地经营垄断) 第三,认为级差地租产生的前提是耕作顺序由优等地到劣等 地(土地有限和经营垄断) 第四,把级差地租和土地收益递减联系起来(追加投资一般 是技术进步) 第五,不承认绝对地租
二者同方向变化。
(1)金银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永远处于流通中。这样,黄金
和白银的供求会出现不一致。当数量超过流通所需的货
币量时,货币的相对价值低于内在价值,即生产时所耗
费的劳动量。反之,亦然。
(2)流通中货币量多于正常需要的水平,商品的价值以多量
货币来表现,引起商品价格上涨。反之,亦然。
(3)以货币数量论为自由贸易的主张服务
(2)货币流通量的一般规律 在流通中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情形下,一国流通所需 的货币量取决于货币的价值
(3)可以用纸币代替流通中的金、银币
19
2、货币数量论
是一种用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说明商品价格的理论。
国际经济学之李嘉图模型

v 李嘉图用“比较成本”的概念来分析国 际贸易的基础
v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 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 的相对差别
2.3.2 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 一、基本假设和生产贸易模式 ❖ 1.假设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一样 ❖ 2. 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
❖ 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 本差别决定的
美国:40X,50Y • 价格:1X=1.25Y或1Y=0.8X •工资:50个人生产40X,可以换50Y,生产X的工人工 资为1.25Y;或生产Y的工人的工资为0.8X。
❖ 国际市场价格:贸20易0X所,1得00Y
1X=0.5Y 中国:100X,50Y 美国:100X,50Y ❖ 贸易条件:如果1X=0.8Y呢?
一、一般均衡分析
❖ (一)供给方面: 生产可能性曲线 (PPC)
Y数量
0
A B C D
X数量
•
机会成本不变的PPC
Y
X
•
机会成本递增的PPC
Y
X
•
机会成本递减的PPC
Y
X
(二)需求方面:社会无差异曲线 (CIC)
无差异曲线 (复习) 社会无差异曲线
Y
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
CIC3
CIC2
CIC1 X
C1
CIC1
CIC0
125
P1=0.5
请思考 为什么说绝对优势只是比较优势的特例? 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和贸易的所得来源?
图2.2 “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Y
P0=0.5
(二)开放经济中的产品市场
X价格 (P)
P* =3
开放经济中的中国市场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Chapter 4
国际贸易使得世界产出增长的原因:每个国家 都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 的机会成本(用另一种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 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 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2004版
Chapter 4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有利地位, 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 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
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相比较最有利(有利程度 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 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 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 带来利益。
2004版
假定的生产变化
Chapter 4
美国
玫瑰 (万枝) -1000
计算机 (万台)
+10
南美
+1000
-3
合计
0
+7
2004版
Chapter 4
变化:世界上种植的玫瑰还是跟以前一样多, 但现在生产了更多的计算机,所以这种生产上 的重组将增大整个世界经济蛋糕的规模,由于 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比以前生产了更多,则在理 论上可能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第四章 比较优势理论
2004版
一、大卫•李嘉图(详见《经济学家3 李嘉图》)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三、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定 四、贸易的基础 五、比较优势的度量 (Example) 六、生产和贸易的格局 七、贸易的利得 八、李嘉图模型简评 九、小结
Chapter 4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谷物法》的存废之争
2004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包括:
直接劳动——直接投在商品生产上的劳动,创造价值
(活劳动)
间接劳动——投在劳动器具、建筑物上的劳动,只转移价
值,不创造价值
(物化劳动)
(3)区分了个别劳动和必要劳动 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个别劳动,而是必要劳动 必要劳动——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必须耗费的劳动
7
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包括:
第二种情况,保证同量资本获得同量利润,则商品不能按原
价值出售
谷物 毛呢 纺织品
资本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108
20
88
105
50
55
102
80
22
相对价值
123.43 120
116.57
利润
15.43 15
14.57
利润率
14.29% 14.29% 14.29%
10
无法说明这种矛盾,承认是“例外” 混同了价值和生产价格
撇开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 揭示了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以工作日长度不变为前
提,实质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耕种顺序的假定不合理
13
3、地租 (1)地租是支付给地主的使用土地原有的不可摧毁的生产力
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 (2)地租的产生是由于土地有限以及每块耕地的位置和肥沃
程度不一致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第一形态,等量资本和劳动用在不同等级土地上(或位
如果工资上涨10%,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9
第一种情况,商品仍按原价值出售,则各行业利润率不相等, 同量资本得不到同量利润
谷物 毛呢 纺织品
资本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108
20
88
105
50
55
102
80
22
相对价值
120 120 120
利润
12 15 18
利润率
11.11% 14.29% 17.65%
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值(价值),只是利润相反变动 (2)各部门资本构成不同时,工资的变化会影响商品的价值
例如,假定固定资本在一个时期内被全部消耗
资本 固定资本
谷物 100
20
毛呢 100
50
纺织品 100
80
流动资本 80 50 20
相对价值 120 120 120
利润 20 20 20
利润率 20% 20% 20%
直接劳动——直接投在商品生产上的劳动,创造价值
(活劳动)
间接劳动——投在劳动器具、建筑物上的劳动,只转移价
值,不创造价值
(物化劳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区分了个别劳动和必要劳动 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个别劳动,而是必要劳动 必要劳动——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必须耗费的劳动
8
4、价值和生产价格 (1)在各部门资本构成(有机构成)相同时,工资的变化不
市场价格——根据供求变化实际支付的价格 人口自然繁殖率是调节供求的因素,工人阶级的贫困
源于自身 价值规律和利润存在之间的矛盾
12
2、利润 (1)商品价值只分解为工资和利润,二者反方向变动 (2)利润率的变化趋势递减
随着社会进步,人口不断增加,土地耕种从优等地 转向中等地和劣等地,农产品价值和价格不断提高, 货币工资不断提高,利润和利润率下降
2
(2)谷物法的废除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规定当国内谷物价格 低于80先令一夸特时,禁止外国谷物进口
(3)货币制度改革 1797年,英格兰银行停止兑换银行券,造成通货膨胀
李嘉图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参与论战,提出了以劳动 价值论为基础的体系,完成了英国古典经济学
3
第二节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第六章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体系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的完成 价值理论 分配理论 货币理论 对外贸易理论
1
第一节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
1、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标志着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该 理论产生于英国产业革命蓬勃进行时期 2、18世纪下半叶,英国产业革命开始,生产力迅速增长, 主要部门采用大机器生产,成为世界工厂 3、社会阶级关系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典型的资本主义社 会阶级结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地主,主要矛盾是资产 阶级和地主,表现在: (1)议会选举制度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取得统治权
谷物 毛呢 纺织品
合计
资本
108 105 102 —
固定 资本
20 50 80 —
流动 资本
88 55 22 —
相对 价值1
120 120 120 360
利润1
12 15 18 45
相对 价值2
123.43 120
116.57 360
利润2
15.43 15
14.57 45
利润 率
14.29% 14.29% 14.29%
—
15 ∕ 105 = 14.29% (12+15+18)∕ (108+105+102)= 14.29%
11
(二)分配理论 以地租理论为核心,通过工资说明地租和利润的对立
1、工资 (1)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的价格 (2)劳动是商品,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自然价格——维持劳动者及其后代生存所需的生活资 料的价格
一、生平: 大卫•李嘉图( 1772~1823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出生于伦敦一个交易所经纪 人家庭,只受过两年商业教育, 1793年因婚姻和宗教信仰 与父亲不和而脱离家庭,独立经营交易所业务,并成为大富 翁,大约在18世纪末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主要著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置不同)而产生的地租
土地 等级
ǀ ǁ ǀǀǀ
净产量 (夸特)
100 90 80
谷物地租(夸特)
耕种ǀ地时的 耕种ǁ地时的 耕种ǀǀǀ地时
地租
地租
的地租
0
10
20
0
10
0
14
第二形态,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等量资本和劳动,因生产 率不同而产生的地租
土地等级 投资次序
ǀ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资本 (磅)
5
三、经济思想 (一)价值理论
1、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1)接受斯密关于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分 (2)使用价值虽然不是交换价值的尺度,但对于交换价
值是不可缺少的 2、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
商品的交换价值由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
3、关于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 (1)区分了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2)区分了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
4
二、研究方法:
前后一贯地使用抽象法,
“李嘉图从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个规定出发,
然后研究其他经济关系(其他经济范畴)是否同这个价
值规定相矛盾,或者说,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着这个
价值规定。”
——马克思
由于错误的历史观,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唯一合理、不 变的社会,使他研究经济范畴时,抽去了其质的规定性, 只着重量的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