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护理查房课件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护理查房课件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护理查房课件目录•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概述•护理评估与观察•护理操作与技能•健康教育与管理•案例分享与讨论01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概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代谢紊乱综合征,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定义以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

特点定义与特点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胰岛素抵抗有关,常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发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多饮、多尿、意识障碍、定向力减退、嗜睡、偏瘫、癫痫样发作等。

诊断标准血糖≥33.3mmol/L,血浆渗透压≥320mOsm/L,血尿素氮≥14.28mmol/L,血肌酐≥177μmol/L,血钾≥6.0mmol/L。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02护理评估与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评估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评估患者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生活习惯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习惯,评估其对疾病的影响。

家族史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糖尿病史,评估遗传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监测患者血糖水平,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血糖水平血渗透压其他指标监测患者血渗透压水平,了解高渗状态对机体的影响。

如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状况。

030201病情状况评估01护理问题一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了解。

02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03护理问题二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04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5护理问题三患者存在并发症风险。

06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感染、心血管疾病等。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03护理操作与技能总结词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血糖监测与控制液体管理与补液治疗总结词液体管理与补液治疗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护理的关键措施,需要精确计算每日液体摄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老年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护理课件

老年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护理课件
、乏力等,可怀疑高渗性非酮 症糖尿病昏迷。
- 寻求帮助: 立即寻求医疗 救援或将患者送往医院。
- 维持通气: 确保患者通畅 的呼吸道。
- 补充液体: 给予适当的静 脉液体输注,以补充体液和纠 正高血糖状态。
- 管理并发症: 针对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进行干预治疗。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保持安全: 防止患者意外跌倒 或受伤。
老年人高渗性 非酮症糖尿病 昏迷患者的护
理课件
目录 介绍 护理要点 注意事项
介绍
介绍
背景知识: 目的:
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
早期预警: - 监测血糖: 定期测量血糖
水平,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 施。
- 增加饮水量: 提醒患者多 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护理要点
紧急护理措施: - 判别症状: 如频尿、口渴
观察病情: 定期观察患者的意 识状态、体温、血压等生命体 征。
注意事项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提供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支持。 心理疏导: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 慰,帮助其调整情绪。
注意事项
教育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 供关于糖尿病的健康

09744_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查房完整版ppt文档

09744_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查房完整版ppt文档

2024/1/26
15
营养支持与饮食指
04

2024/1/26
16
营养需求评估
评估患者的身高、体重、BMI等 指标,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
2024/1/26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监测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 生化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
案。
17
合理膳食搭配建议
01
焦虑和压力。
22
康复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
2024/1/26
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运动疗法、饮食调整等。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向患者详细解释康复训练计划的内容和目标,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 康复训练。
监测康复训练效果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确保患者获 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23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
06

2024/1/26
Hale Waihona Puke 24本次查房成果总结
1
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通过查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有了更全面的 了解,为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2 3
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查房过程中,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护理 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了病情恶 化。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1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预防感染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 更换敷料,减少感染风险。
预防血栓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血液 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应对低血糖
指导患者及家属识别低血糖症 状,及时采取措施缓解低血糖

老年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情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老年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情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血浆渗透压正常或略高。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多见于老年患者,血糖显著升高 ,但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表现。 与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区 别在于后者常有更严重的脱水和
高渗状态。
乳酸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服用双胍类药物可能 导致乳酸堆积,引发乳酸酸中毒 。患者表现为深大呼吸、意识障 碍等,但血糖和血浆渗透压正常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介绍了在预防和处理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相 关并发症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智能化诊疗技术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实现高渗性非酮症糖
尿病昏迷的智能化诊疗,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率。
02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治疗
未来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治疗将更加注重多学科协作,综合运用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糖、血电解质(如钾、钠、氯等)、血气分析、尿常 规等。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脱水程度、酸碱平衡紊乱 以及肾功能状况。
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似合并脑血管疾病或感染的患者,可进行头颅CT或 MRI、胸部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发现潜 在的并发症或合并症,为治疗提供指导。
PART 03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老年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HNC)是一种常 发生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并发症,以严重高血 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无明显酮症、伴有不同程 度意识障碍或昏迷为主要特征。
发病机制
HHNC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首先,老年糖尿病 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其次,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如感染、创伤、手术等) 会产生大量升糖激素,如儿茶酚胺、皮质醇等,进一步 加重高血糖。此外,老年患者口渴中枢敏感性下降,不 能及时补充水分,加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 收水增加,导致脱水和高渗状态。最后,高渗状态使脑 细胞脱水,引起脑功能障碍,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或昏迷。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培训课件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培训课件

11
治疗原则
• 1.补足血容量,纠正休克和高渗状态。 • 2.补充胰岛素。 • 3.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 4.消除诱因,积极治疗并发症。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
12
常规治疗
(1)补液:迅速补液,扩充血容量,纠正血浆高渗状 态,是治疗本症的关键。
①补液的种类和浓度,多主张治疗开始即输等渗液, 好处是:大量输入等渗液不会引起溶血反应;有 利于恢复血容量和防止因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而 继发脑水肿;等渗液对于处于高渗状态的病人来 说为相对低渗。具体用法可按以下的三种情况掌 握: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
26
• 谢谢大家!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
12年217 0月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 理
疾病概述
•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HNDC)又称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性 昏迷,大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Ⅱ型)轻症糖尿病及少数 幼年(Ⅰ型)病者。男女发病率相似。此组病人糖尿病大 多较轻,除少数病例外一般无酮症史,不需胰岛素治疗, 可治以饮食或口服药等,或出现于从未确诊糖尿病者。是 由于患者本身胰岛素分泌不足,再加上各种诱因,致使血 糖明显升高,高血糖导致渗透性利尿,体内大量水分丢失; 同时老年人身体代偿功能不足,中枢对缺水感知减退,水 分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血液浓缩,促使血糖、血钠、渗 透压进一步升高,引起恶性循环,导致严重脱水,出血不 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 (2)及时观察病人的尿量,并估计出汗所丢失的 水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 (3)按医嘱每4小时监测一次中心静脉压,为补 液提供依据。
• (4)病人清醒后鼓励其多一睡,不能自行进食时 指导并协助家属多喂水。
• (5)调节室温至24摄氏度,以利于降温,防止 大量出汗水分丢失导致体液不足的情况加重。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课件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课件

控制血糖水平
预防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关键是 控制血糖水平。患者应遵循医生 制定的降糖方案,包括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

监测血糖和尿酮体
定期监测血糖和尿酮体有助于及 时发现潜在的高血糖危象。对于 糖尿病患者,尤其在感染、手术 等应激情况下,需增加监测频率

补充水分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防止 脱水,从而降低高渗性昏迷的风 险。患者应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 ,特别是在炎热、运动等易出汗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课件
目录
•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概述 •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病理生理 •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诊断和治疗 •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预防和管理 •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概述
定义和发病原因
定义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也称为高血糖高渗状态,是一种常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急 性代谢紊乱综合征。
05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诊断过程
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糖尿病类型、病程、用药情况等。
实验室检查:高血糖、高渗透压、代谢酸中毒、尿糖、尿酮等。
案例一
• 影像学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等其他病因。
案例一
治疗过程 积极补液,纠正脱水状态,降低血浆渗透压。
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
生活方式调整
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长期管理至关重要。患者应戒烟、限酒,保 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以减轻病情并预防并发症。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疾病知识普及
加强对患者的糖尿病教育,使其充分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程、治疗方法和并发症预防等方 面的知识。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高渗性昏迷等并发症的风险。

高渗性昏迷ppt课件

高渗性昏迷ppt课件

辅助检查
a. 血糖 b. 血酮 c. 电解质 d. 酸中毒
血糖增高,多数为16.7mmol/l以上 ,有时可达33.3 mmol/l或以上;
血糖超过36.10mmol/l时常可伴有 高渗性昏迷。
e. 阴离子间隙
f. 血酸碱度
A. 血液检查
a. 血糖 b. 血酮
DKA时,血酮体定量一般在5mmol/l (50mg/dl) 以上,有时可达30mmol/l ,大于5mmol。
HbIC
<=6
<=8
>10
临床表现
•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 (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 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 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 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 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 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 不明显。
体格检查
• 昏睡状,自主体位,皮肤弹性差。 • 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迟钝
。 • 呈深大呼吸,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两肺
底可问及细湿罗音。 • 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
病理性杂音。 • 腹肌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 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阳性体征)
9月20日 • 空腹血糖:40.03mmol/L,血酮体:(+), • CO2-CP:19mmol/L,渗透压:358.85mmol/l
高血浆渗透压≥350mmol/L 4、血清钠≥155mmol/L
5、多无明显酮症
6、伴有进行性意识障碍
特 点
诱因
(1)最多见的是感染、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激状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诊治护理课件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诊治护理课件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HNDC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胰岛素分泌不足、高糖 和高渗透压状态下的细胞内脱水、神经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 关。
病理生理
HNDC时,由于高血糖和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细胞脱水,进而 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如儿茶酚胺、皮质醇等激素分 泌增加,导致血压下降、休克、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 行分类管理,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CHAPTER 05
最新研究进展
新型药物研究
新型药物在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针对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新型药物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和降低血浆渗透压等机制,有效降低昏迷风险。其中,一些新型的胰岛素类似物和新型降糖药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疗 效和安全性,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并发症预防
定期随访
告知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如眼部病变、心血管疾病等。
定期随访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以便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
01
02
03
评估指标
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 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 面的指标。
评估方法
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查、 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
至正常范围。
纠正电解质紊乱
根据血电解质检查结果 ,适当补充钾、钠等电
解质。
抗感染治疗
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 应给予抗感染治疗,控
制感染源。
补液治疗
01
02
03
04
补液量计算
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脱水程度计 算每日所需补液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反射常亢进或消失,前庭功能障碍。 有时有幻觉、胡言乱语、躁动不安等。 有时体温可上升达到40℃以上,可能为中枢性高热,亦可
因各种感染所致,常误诊为脑炎或脑膜炎。 由于极度高血糖和高血浆渗透压,血液浓缩,黏稠度增高,
易并发动静脉血栓形成,尤以脑血栓为严重,导致较高的 病死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血浆渗透压≥350mmol/L 或有效渗透压> 320mmol/L (有效渗透压不包括尿素氮部分)。 按公式计算: 血浆渗透压=2(钠+钾) +血糖+尿素氮 正常范围:280~300mmol/L。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疾病概述
•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HNDC)又称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性 昏迷,大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Ⅱ型)轻症糖尿病及少数 幼年(Ⅰ型)病者。男女发病率相似。此组病人糖尿病大 多较轻,除少数病例外一般无酮症史,不需胰岛素治疗, 可治以饮食或口服药等,或出现于从未确诊糖尿病者。是 由于患者本身胰岛素分泌不足,再加上各种诱因,致使血 糖明显升高,高血糖导致渗透性利尿,体内大量水分丢失; 同时老年人身体代偿功能不足,中枢对缺水感知减退,水 分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血液浓缩,促使血糖、血钠、渗 透压进一步升高,引起恶性循环,导致严重脱水,出血不 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发病诱因
• 1 药物因素 口服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苯妥英 钠。
• 2 水分补充不足及失水过多 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尿 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灼伤,颅压增高脱水 治疗,降温疗法,急性胰腺炎,各种严重呕吐、腹泻 等疾患引起严重失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典型期
如前驱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则病情继续 发展,由于严重的失水引起血浆高渗和 血容量减少,病人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脱 水和神经系统两组症状。 (1)脱水严重,常伴循环衰竭:体格检查 可见体重明显下降,皮肤干燥少汗和弹 性下降,眼球凹陷,舌体干并可有纵行 裂纹。病情严重者可有周围循环衰竭的 表现,如脉搏细而快,脉压缩小,卧位 时颈静脉充盈不全,立位时出现低血压 ,甚至四肢厥冷,发绀呈休克状态,有 的由于严重脱水而少尿、无尿。
7.血二氧化碳结合力 血pH 值大多正常或稍下降。 当合并酮症酸中毒或肾功能不全时,血pH 值降低。 8.血酮体 大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伴酮症酸中毒 则较高。 9.其他 血浆生长激素,皮质醇测定轻度升高,血 浆C 肽测定含量可降低,但均不如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时明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神志及局灶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 神经及精神症状,半数患者有意识障碍,约1/3 患者处于 昏迷状态。除意识障碍外,患者常有各种局灶性神经系统 体征,从意识淡漠、昏睡直至昏迷,除感觉神经受抑制而 神志淡漠、迟钝甚至木僵外,运动神经较多受累,常见者 有脑卒中、不同程度的偏瘫,全身性和局灶性运动神经发 作性表现,包括失语、偏瘫、眼球震颤和斜视,以及局灶 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诊断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实验室检查
1. 血糖极度升高,通常大于33.3mmol/L
2.电解质紊乱,
血清钠常增高至>150mmol/L,但也有轻度升高或正 常者。血清钾可升高,正常或降低,取决于患者脱水 及肾脏的功能损害程度,以及血容量较少所致的继发 性醛固酮分泌状况。
4血尿素氮常中度升高,可达 28.56~32.13mmol/L。血肌酐亦高,可达 442~530.4μmol/L。 5. 白细胞在无感染情况下也可明显升高,红细胞 比容增大,血红蛋白量可升高。 6.尿常规 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蛋白尿、红细胞β管
型尿,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3 摄糖过多 高浓度葡萄糖治疗引起失水过多血糖过高。 • 4 应激状态 严重感染、存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症状及体征
前驱期
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进入昏迷前的一段过程,即为前 驱期。患者发病较慢,发病前数天常有糖尿病病症加 重的临床表现,呈烦渴、多饮、多尿、无力、头晕、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反应迟钝,表情淡 漠。引起这些症状的基本原因是由于渗透性利尿失水 所致。
治疗原则
• 1.补足血容量,纠正休克和高渗状态。 • 2.补充胰岛素。 • 3.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 4.消除诱因,积极治疗并发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用药原则
• 确诊后应积极抢救,通过补液、扩容、纠正高渗状态为处 理的关键,补液视失水程度而定,速度宜先快后慢。但对 老年及有心、肾功能不全者,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补给,不 宜过多、过快,以免发生肺、脑水肿。液体性质必须根据 血糖、血浆渗透压、血钠浓度而定。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积极治疗诱因及伴随病症,亦为争取康复的重点,必须引 起重视。
常规治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补液:迅速补液,扩充血容量,纠正血浆高渗状 态,是治疗本症的关键。
①补液的种类和浓度,多主张治疗开始即输等渗液, 好处是:大量输入等渗液不会引起溶血反应;有 利于恢复血容量和防止因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而 继发脑水肿;等渗液对于处于高渗状态的病人来 说为相对低渗。具体用法可按以下的三种情况掌 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