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

合集下载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导学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以旧唤新】请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填写下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编号填空)。

原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实验报告】班级小组成员日期【实验目标】1. 通过对高锰酸钾制氧气完整程序的操作,初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2. 通过木炭、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进一步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试管、铁架台、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坩埚钳、燃烧匙、镊子、高锰酸钾、细铁丝、木炭、澄清石灰水、棉花、火柴【实验过程】一、制取氧气请同组两人合作完成实验,根据“评分细则”给小组打分。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评分细则得分序号关键词第一步查 1.连接胶管和玻璃导管2.连接橡胶塞和试管1.用水润湿玻璃管后转动插入胶皮管(2分)2.慢慢转动塞紧橡胶塞(2分)检查气密性 1.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2分)2.能根据导管口气泡的有无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2分)第二步装装药品和棉花1.在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2.连接橡胶塞和试管1.在管口放一团棉花(2分)2.慢慢转动塞紧橡胶塞(2分)第三步定固定装置,集气准备1.安装整套仪器装置2.将两个集气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1.按照由下到上、从左至右的顺序组装装置(2分)2.将装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管口略向下倾斜(2分)3.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2分)4.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帽的距离大约一横指(2分)5.集气准备时用烧杯给集气瓶装满水(2分),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2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将两瓶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2分),集气瓶中有气泡(扣2分),重新操作。

第四步点点燃酒精灯 1.灯帽正放实验台(2分)2.用过的火柴梗放在垃圾瓶中(2分)3.先来回移动酒精灯给试管预热(2分)4.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2分)第五步收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气体,一瓶装满气体,另一瓶留少量水。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一)研究讨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可用七个字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注意:(1)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并向试管中装入药品高锰酸钾,在试管口塞上棉花团。

(1)在装满水的集气瓶内,如果有气泡会有怎样的影响?(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大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1)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2)伸入试管中的导管不能过长,应微露胶塞。

为什么?4、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注意:物质加热的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为什么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的移动?然后对高锰酸钾部位进行加热。

5、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注意:为什么要在气泡连续出现时才开始收集?或说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为什么不立即收集?6、离: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

7、熄:再熄灭酒精灯。

注意:实验完毕后,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二)探究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步骤(检、装、固、收)(1)检: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然后倒入适量的过氧化氢,塞上带导管的单孔胶塞。

(若有长颈漏斗则从长颈漏斗中加入液体),但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3)固: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铁夹夹在距离管口约()处。

(4)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收集满氧气后将集气瓶口盖好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

(三)试验氧气的性质练习:讨论如下问题:1、为什么木炭要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2、为什么要在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或放细沙?燃烧碳时为什么不放?燃烧硫要放水吗?放细沙行吗?为什么?3、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1、药品:2、反应原理:3、收集方法和原理:4、检验和验满:5、实验装置:6、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7、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师用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师用导学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翰皓学校 陈阵语一、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二、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三、实验步骤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文字表达式)。

2.实验装置:排空气法 排水法 3.实验步骤:二、氧气的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实验原理:碳+氧气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

(2)实验过程:(3)实验结论:木炭在氧气哩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成了二氧化碳。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实验原理: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

(2)实验过程:(3)实验结论: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四、当堂检测1.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正确的是( C)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做氧气的助燃性实验时,先检查氧气的纯度,后点火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加热,后预热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不确的是( A)A.试管中加入的药品是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B.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待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氧气D.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3.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体时,可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图中的AC或AD (填序号,下同);试管口塞棉花的目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其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用装置A制氧气,装置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底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1.请学生结合实验活动1的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过程,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要求字数在500字左右。
2.设计一道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让学生收集有关氧气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实例,如医疗、消防等,分析氧气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等。
2.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
3.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等。
最后,我会强调学生在课后要加强复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关注化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讲授新知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介绍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等制氧气的方法,讲解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氧气的物理性质: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氧气的物理性质。
3.氧气的化学性质:讲解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202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

202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要把导管伸入集气瓶的底部,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错误;
故选:B。
学习小助手
本节课的重点是氧气的制法、收集及性质验证的操作。在上实验活动课之前要复习好与本节有关的知识点,明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装置、实验步骤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在实验室里结合理论进行实验。
归纳小结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利用谐音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学习反思
导学测评
(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集气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答案】(1)气泡没有连续均匀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留有气泡;收集满气体后没有在水中盖上玻璃片,而是在空气中盖上玻璃片(合理即可)
(2)防止集气瓶内氧气被排出而影响实验
跟踪演练
9.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 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依据是什么?______。
【答案】(1)①.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单孔橡胶塞、导管、集气瓶、水槽②. A ③. F(2)使药品充分受热
(3)连接烧杯的导管另一端放入有水的烧杯中,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烧杯内导管下端有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装置图:(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放棉花)
(3)操作步骤:(检测目标3)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内容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会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教学用具大试管、单孔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带铁夹的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燃烧匙、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二、本节课我们就要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学生看本节课的实验目的)三、(复习旧知识)与学生一起复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学生板演)2、实验用品有哪些?3、实验开始前,要怎样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实验装置是怎样的?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收集氧气的方法有哪些?适用范围和优点是什么?5、总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6、怎样知道收集好的氧气是满满一瓶呢?收集满的氧气怎样放置?7、做这个实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四、复习氧气的性质(学生板演木炭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五、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六、小练习,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及动手实验,同学们要注重化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知道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填写实验报告。

八、布置作业:填写本节课的实验报告。

九、板书设计: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仪器3、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4、注意事项二、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章节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等,这为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

然而,由于该章节涉及实验操作较多,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安全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可能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此外,学生在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验证方法时,也需要教师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包括其助燃性等化学性质。

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科学思维】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三、设计思路本教材章节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材开篇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氧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逐步深入讲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原子、分子、元素等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学习充满好奇。但由于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指导。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实验观察、问题分析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5.知识拓展,提升素养:结合教材内容,拓展相关知识,如氧气的应用、环保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6.安全教育,强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7.总结反思,巩固提高: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氧气在潜水、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氧气的重要性,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室制氧方法实验。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培养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4.现象观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理解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实验室制取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如铁丝燃烧、木炭燃烧等,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5.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一)研究讨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可用七个字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注意:(1)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并向试管中装入药品高锰酸钾,在试管口塞上棉花团。

(1)在装满水的集气瓶内,如果有气泡会有怎样的影响?
(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大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1)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伸入试管中的导管不能过长,应微露胶塞。

为什么?
4、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注意:物质加热的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为什么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的移动?然后对高锰酸钾部位进行加热。

5、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注意:为什么要在气泡连续出现时才开始收集?或说刚开始有
气泡放出时为什么不立即收集?
6、离: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

7、熄:再熄灭酒精灯。

注意:实验完毕后,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
(二)探究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步骤(检、装、固、收)
(1)检: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然后倒入适量的过氧化氢,塞上带导管的单孔胶塞。

(若有长颈漏斗则从长颈漏斗中加入液体),但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
(3)固: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铁夹夹在距离管口约()处。

(4)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收集满氧气后将集气瓶口盖好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

(三)试验氧气的性质练习:讨论如下问题:
1、为什么木炭要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
2、为什么要在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或放细沙?
燃烧碳时为什么不放?燃烧硫要放水吗?放细沙行吗?为什么?
3、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
1、药品:
2、反应原理:
3、收集方法和原理:
4、检验和验满:
5、实验装置:
6、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7、注意事项:。

【问题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