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件: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A夯实基础第二十篇长相思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ppt精品课件(16套)5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 人,“安世济民”“功成身
退”
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 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 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 现 “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 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 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 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 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 “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 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 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 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 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 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天姥山:高大雄峻。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思考
“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自由自在
“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 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清清的溪水荡漾,岸边的猿猴发出凄清的啼叫。
剡溪有何特点?
清幽寂静
畅游奇花异石 、千岩万岭的 天姥山,流连 忘返。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 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思考
写出白天的天姥山怎样的景象? 壮美奇绝
栗: 使……颤栗,形容词作使动词。
惊: 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青青:黑沉沉的。
思考: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怎么体现?
信 确实
语 谈到、说起。 或 有时
瀛洲
虚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推荐作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4.《扬州慢》序言中哪句话点明了全词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全词的主旨就是抒发对扬州昔 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5.《扬州慢》全词的词眼是哪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词人“解鞍少驻初程”,进入扬州城中,看到了青青的荠麦、毁坏的城 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 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阕,领起下阕,实 为全词词眼。
(3)《新城道中》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出巡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山村人家平和的劳动生 活,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4)《扬州慢》 这首词以扬州城眼前的荒凉对比往日的繁华,寄托了词人的哀思,词人感慨今 昔,写下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5)《长相思》 这首词在清丽哀婉又不乏边塞之雄奇的风情描述中,表现了词人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抒发了词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情。
(1)《积雨辋川庄作》
(2)《旅夜抒怀》
杜甫旅 书夜 怀: :孤 渺寂 小
雄浑 凄凉
(3)《新城道中》
(4)《扬州慢》 (5)《长相思》柔而不弱⇒山 乡、 、水 心、 、风 故雪 园: :景 细境 腻阔 缠大 绵
(1)《积雨辋川庄作》 这首诗将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紧密结合,创造了 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2)《旅夜抒怀》 诗人用高高的船桅来比喻自己的孤独,以星空、明月和江流的宽广及磅礴的 气势来反衬人类的渺小,以视野的辽阔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叹,深刻地表现了他内 心漂泊无依的感伤。
高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件

《扬州慢》节选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思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了用典和对比的手法。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之典。并将当年繁华的扬州城跟眼前荒凉 的空城进行对比,更能突出诗人的《黍离》之悲。
诗中有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景物形象。(景) 静谧之景中,有诗人对自然界小生命的喜爱之情。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意象白云如漂泊的游子;青枫浦是送别之地; 扁舟和月楼是离别之人的所在。这些意象都与别情 相关。因此,可由所写意象直接判断诗人所写之 情,为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 成高格,自有名句。”这里的“境界”指意境,是诗的氛围 和气韵。
积雨辋川庄作 王 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情感?
根据意象的特点以及意象的情感意蕴, 结合具体诗境,来判断作者的情感态度。
意象
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意象 是指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花草树木、 飞禽走兽、风霜雪雨、各色人等皆可成为意象。
诗歌的意象 人(诗中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诗中的景物、景象) 物(诗中的物象)
溪兴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高二语文选修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vb

• 鉴赏实例 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缘景明情
• 请同学们置身诗境, 结合诗中描写的景、 物、事,试分析作者 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 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亲 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
这首诗歌中出现了哪些形象? 这些形象带有作者的感情吗?
咏 雪 唐·张打油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简析:这首诗写的是下雪后大地一片 雪白的情景。“江山”、“井”、“黄 狗”、“白狗”这些都是形象,而非融注 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 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
梦境消失,无限留恋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 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 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 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 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 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 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 (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 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 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 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 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 凄清。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 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此联写了什么事?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 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 我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 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 韵无穷。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6.《积雨辋川庄作》是首七律,诗人把自己幽雅清 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 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 7.《旅夜书怀》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对旅夜所 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 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 8.《新城道中》(其一)是苏轼写景诗中具有代表性 的一首。这首描写山村风光的七律,既赞颂了雨后 山村风光的自然美,又讴歌了山村人家充满生机的 劳动生活。
第二 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
•【篇目通 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积
览】
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
一)《扬州慢》《长相思》
• [主题悟读]
• “置身诗境”,“身”,实际上指的是自己、自身。 “境”,指的是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境界。“置”, 则是“把……放在……”的意思。那么连起来,这 四个字就是说把我们欣赏者自己放到诗的意境中去。
谢谢观看!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 “缘景明情”,“缘”,沿着,顺着。“景”就是 景物,诗歌写的内容。“明”,弄明白,读懂。 “情”,思想感情,诗歌所表达的“志”。这四个 字是说根据诗歌写的景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 [文本钩玄]
• 1.《春江花月夜》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 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婉转优 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 庸俗。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发展 了诗歌的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 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的出现铺 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课件(共53张PPT)

涯
马
家
鸦
致 远
.
秋 思
。 。,,
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
还在天涯飘泊。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 凉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哦! 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又到 黄昏时候了!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面 出现了人家。然而那不是他的家啊!看到小桥 流水人家,便想起自己的家,也很想回家,却 怎么能回得了呢?过了小桥,叩那家的门,骑 着瘦马,冒着西风,忍着饥饿,在那荒凉的古 道上颠簸。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仍然在天涯飘 泊,飘泊……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 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 音之感。 “落日”“秋风”意境雄 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 “心犹壮”的乐观与旷达。
1、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
雄浑壮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理解 词义、句义
古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诗 鉴 鉴赏 把握意境(景 、 事、情)
赏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
表现手法等)
评价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 通过吟诵,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 审美经验,在想像中让自己进入到诗 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 .
• 什么是意境?
•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 和联缀所构成 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 术境界。是整体的,空灵的。它突 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 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 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 即“境生象外”。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二单元++置
6.迷花倚石忽已暝. ___天_黑__、__夜__晚___________________
7.熊咆龙吟殷.岩泉 ___用__作__动_词__,__震__响_________________
8.栗.深林兮惊.层巅 __栗__:__使__…_…__战__栗_;__惊__:__使_…__…__震__惊____ 9.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____遮__住__天__空_______________
3.势拔.五岳掩赤城
___超__出__________________
4.我欲因.之梦吴越
___依__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渌.水荡漾清.猿啼
___渌__:___清__澈__;__清__:__凄__清_________
_列__:__通_“__裂__”__,_分__裂____缺_:__指__云_的缝隙
10.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_扉_:__门__扇__;_訇__然__:__形_容__声__音__很_大__
四、积累名句
1.天姥连天向天横,_势__拔__五__岳__掩__赤__城_________。 2.________千__岩__万__转__路__不__定__,迷花倚石忽已暝。 3.青冥浩荡不见底,_日__月__照__耀__金__银__台_________。 4.霓为衣兮风为马,_云__之__君__兮__纷__纷__而__来__下_____。 5.____安__能__摧__眉__折__腰__事__权__贵__,使我不得开心颜? 6.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______清__新__庾__开__府______,俊逸鲍参军。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栏 目 链 接
作家名片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导读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 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鹃
suí
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蝉》
古人以为蝉餐 风饮露,是高 洁的象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柳永《雨霖铃》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 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 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 悲凉的同义词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 凉”等等。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
联想 想象 字句 品味
意境 明情
鉴赏实例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意象:(景)
月:落,残月西沉,暗示时间已过夜半 乌:啼,凄清,使人心悸神伤
定 同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象 同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高洁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脱俗
而
——王冕《白梅》 驿 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意境: 孤寂凄凉
霜:满天,凄冷,暗示时令已是深秋
江枫、渔火:对愁眠,愁思缠绕,不能成眠(实际是舟中人)
寒山寺的钟声:打破夜的沉寂,传到了船中,让人心烦意乱
【鉴赏实例】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歌描绘了一幅秋夜寒江图:秋天的夜晚,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火映 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让孤 寂的诗人心烦意乱。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鹃
suí
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蝉》
古人以为蝉餐 风饮露,是高 洁的象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柳永《雨霖铃》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 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 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 悲凉的同义词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 凉”等等。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
联想 想象 字句 品味
意境 明情
鉴赏实例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意象:(景)
月:落,残月西沉,暗示时间已过夜半 乌:啼,凄清,使人心悸神伤
定 同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象 同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高洁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脱俗
而
——王冕《白梅》 驿 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意境: 孤寂凄凉
霜:满天,凄冷,暗示时令已是深秋
江枫、渔火:对愁眠,愁思缠绕,不能成眠(实际是舟中人)
寒山寺的钟声:打破夜的沉寂,传到了船中,让人心烦意乱
【鉴赏实例】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歌描绘了一幅秋夜寒江图:秋天的夜晚,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火映 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让孤 寂的诗人心烦意乱。
高中语文第2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0长相思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解词义 那畔:那边。 聒:声音嘈杂,文中指风雪声。 4.记常识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词作以小令见长,清新自 然,直抒胸臆,风格接近李煜。内容多抒写个人的相思离别和哀思闲愁,情调感伤低沉, 凄婉哀怨。感情自然真挚,多用白描手法。这首词为作者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随康熙 出巡山海关外,途中所作。
感伤低沉
白描
课外拓展反思
文摘精华
若说容若 鹿其
这词韵之中的男子,定堪比三月春风六月阳。 纳兰容若,这四字如词句般文雅烂漫,意韵犹存。 纳兰容若,似是繁华盛世之下绽开的一朵高雅之花。 书上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而属于清朝的纳兰容若本身就 成为了一种花,他胜过菊,他高于牡丹。 纳兰容若,他不是落魄文人,不是家境贫寒之人,不是怀才不遇之人,亦不是宦海 仕途遇阻之人。他是拥有清朝满洲正黄旗籍的高贵之人,他应该是纨绔子弟,应该是在 花街柳巷、香鬓耳语中成长起来的男人。他是高官,他应该是在天子脚下为江山社稷忙 碌一生之人。 但纳兰容若并非如此。 他不贪图更多富贵,他不愿再深入晦暗官场,他只是于那优厚的生活环境间,将自 我内心的感触于笔尖传递出来。如此他挥就一手好词,被世人反复吟诵的好词。
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学说他的词“清新隽秀,自然超逸”,况周颐说他的词“纯任性 灵,纤尘不染”(《蕙风词话》),这都指出了纳兰词的一个鲜明的特征:真——情真景真, 意境天成。这首小令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它以壮观的塞外景象来渲染柔婉的乡思意绪, 情意隽永;以白描手法绘景,造语朴素,自然真切。
即学即练
1.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词作以__________见长, 清新自然,直抒胸臆,风格接近__________ 。内容多抒写个人的__________ ,情调 __________,凄婉哀怨。感情自然真挚,多用__________手法。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ppt精品课件(16套)6
[注] 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 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 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思考
颔联的两句诗中,哪 两个字用得好?试结合全 诗作简要赏析。
“引”和“衔”。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的喜悦之情 。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 ,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 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 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浮”: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 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 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 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
景色宏伟奇丽。
登岳阳楼
(唐)杜甫
岳阳楼西望洞庭浩淼烟波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两年, 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这时杜甫身患 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 世只有两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 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 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 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 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 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 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 身诗境,初步体会诗人表达的 情感
〖成果展示、解说诗意〗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 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雄阔壮观的洞庭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 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在上面。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 处漂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试上小楼极目望”,词人眼中的景象很分明: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这为下一个层次的推出提供了极佳的背景。
C.“吠”“鸣”声把词人的注意力从远处拉到了眼前,但是这“鸡鸣狗吠”可能不是现实情状,而是词人的一种情趣寄托和精神
追求。
D.最后三句,写远山时而远近延缩,时而东西变换,而柴扉“独掩”,表明词人需要的是与世隔绝的那份淡定。
“
,
”。
(2)《长相思》中直接回答深夜不寐的原因,表现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的两句是
“
,
”。
答案
3.(1)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2)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纳兰性德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爱妻朝夕相处,坐看花开花落,闲观云卷云舒。①
答案
2.B A项,“目前的国学热虽然还是主要存在于大众教育方面”语序不当,应改为“虽然目前的国学热还是主要存在于 大众教育方面”。 C项,“积淀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搭配不当,“积淀”应改为“代表”。D项,成分残缺,可在“保护” 后加“三方面”。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内容。
(1)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表现词人留恋家园,长夜难眠的两句是
阅读暮村居 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路空山万木齐”,一路行来,但见空谷寂静,遍山林木整齐布列。一个“齐”字,写出了木叶尽脱,山林空阔的暮秋山景。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语文·选修
第二十篇
第20篇 长相思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高中学生写作文总是喜欢装出一副老气横秋的姿态,动辄用大话套话吓唬人,这种文风必须改变。
②先生一生爱书,以书为伴,走进他的房间,·可· 说· 家· 徒四壁,除了满架满架的书,别无他物。 ····
③张琳在夺得中国男子游泳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后,被问到有何感想时竟然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
④进入8月,沪指连续四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 一· ·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 ···
起。
⑤· 一边打着标语,一边放飞和平鸽,还把电影《疯狂动物城》里的一些元素放到了运动会的入场式中,这种别出心裁的
,
是纳兰性德至死都不曾变的向往。而作为康熙皇帝的御前一等侍卫,权臣的儿子,贵族公子,②
。
他只能陪伴在皇帝的左右,鞍前马后,四处奔忙。在别人眼里,纳兰性德可谓占尽了风光和荣耀,③
。
当他和皇帝一道顾盼江山时,他飘忽的目光,就像游离的云朵,浓缩着无言的惆怅,他一点儿也不喜欢这种官场生活。
答案
4.【答案示例】 ①这种淡泊宁静的生活 ②纳兰性德却不得不过着另一种生活 ③但他却没有一丝的得意和张狂 【解题思路】 ①处,横线前面说的是纳兰性德最大的心愿,横线后说是其至死不变的向往,由此得出横线处应该填一 个总结上文的句子,可填“这种淡泊宁静的生活”之类的句子。②处,由①处可知纳兰性德想过淡泊宁静的生活,横线后却 说“他只能”四处奔忙,由此得出横线处应填一个表示转折的句子,可填“纳兰性德却不得不过着另一种生活”之类的句子 。③处,由横线前他占尽了世人眼中的风光和荣耀,以及后面的“惆怅”“不喜欢这种官场生活”可知,横线处可填“他却没有 一丝的得意和张狂”之类的句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目前的国学热虽然还是主要存在于大众教育方面,但是营造氛围也是很有意义的。 B.“大数据杀熟”,到底是不是价格歧视,需不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D.支付宝近日被罚18万元,其7项违规行为主要体现在客户权益、产品宣传和个人信息保护。
答案
1.B B项,由“一片烟笼十里陂”可知,词人眼中的景象不是分明的。
2.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2.【答案示例】 此词描绘了一幅秋暮时节山村田园风光图。通过写红叶、寒溪、空山、万木、山峦参差、烟笼 长堤、犬吠、鸡鸣、寒林村舍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意境,透露出词人欣喜、恬淡、闲适而又略显 孤独的情感。 【解题思路】 回答词中描绘的图景要先抓住词中选用的意象,即包含词人情感的外物。本词中选择了“红叶”“寒溪 ”“空山”“万木”“烟笼”“十里陂”“吠犬”“鸣鸡”“灯火”等意象,想象拥有这些意象的画面:溪水之中漂浮着红叶,山因为秋天 到来而显得空旷,树因为秋霜降临而齐整;极目远望,烟雾笼罩着远处的山坡;近处有鸡鸣犬吠之声,有点点灯火。可见 词人描绘的是山水田园风光。这里恬淡静谧,缥缈旷远,词人欣赏如此美景,内心自然是恬淡愉悦的。
设计令师生们赞不绝口。
····
⑥专家指出,学习编程语言,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无论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会受益匪浅 ····
。
答A.①案⑤⑥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①②⑤
1.A ①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使用正确。②家徒 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不合语境。③出言无状:指说出话来傲慢无礼。不合语境。④东山再起:东晋 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后来用该词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该词为褒义词,不合语境。⑤别 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使用正确。⑥受益匪浅:指得到不少教益和启发。使用正确。
【诗歌鉴赏】 该词先叙述去“村居”的路上所见:“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这是词中描写的第一个画面。 接下来是第二个画面,第二个画面有三个小层次:① “一片烟笼十里陂。”这一句“望”的是远处,又是在“烟笼”的 情境下“望”的,所以眼中的景象不是很分明:有池塘,有水边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②“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 归路迷。”这一句整合了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其中,“吠”“鸣”声把词人从远处拉到了眼 前,但是这“鸡鸣狗吠”可能不是现实情状,词人把它当作一种情趣的寄托,一种精神的追求。③“乍逐横山时近远, 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可能由于那“一片烟”,也可能是视觉的灵动或者思绪的变幻,横着的远山竟然时而“近 远”缩延,时而“东西”变换,可是那“在寒林”的人家,柴扉“独掩”,并没有随着远山的变幻而变换。这“东西” 是“东方与西方”和“东边与西边”的空间方位,这个远山变幻而柴扉“独掩”层面的画意,令读者明白词人需要的 就是“独掩”的与世隔绝的那份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