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分析技术1-2汇总.
工业分析技术2篇

工业分析技术2篇工业分析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必备技术之一,它主要涉及到各种工业领域中的测试、控制、监测、分析等多方面的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用的工业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和红外线分析技术。
一、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可以分析物质结构和化学成分的非常重要的工业分析技术。
它主要基于原子或分子发射和吸收的光谱特征来分析样品。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光谱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金属材料、矿物、半导体、铁路、化肥、药品、化学制品、食品、环境等领域的分析控制。
例如,金属压延工厂中,利用光谱技术可以对金属材料的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在化学制品工厂中,光谱技术可以对化学反应的产物进行精确的分析和监测,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产过程。
在光谱分析技术中,常用的设备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发射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与其他分析技术相比,光谱分析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对非常小的样品进行分析,通常只需样品量的微克量级别,但也可以处理大体积样品;其次,光谱分析技术非常准确,并且能够同时分析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成分;同时,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非常快速的分析速度,可以在几秒钟到几分钟内分析一份样品;最后,光谱分析技术还具有非常高的重复性,可以在多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重复几次检测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二、红外线分析技术红外线分析技术是依据样品对红外线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的技术。
它可以对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进行分析,如药品、塑料、橡胶、纺织品、建筑材料等。
在工业生产中,红外线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药品工业、塑料工业、纺织品工业、食品工业等领域。
红外线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样品对红外线的吸收。
当红外线照射到样品上时,会受到样品分子的吸收和散射,然后透过样品后,被探测器检测到。
检测到的信号就是通过吸收的红外线强度。
通过对各种样品的红外线吸收强度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样品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工业分析与分离复习资料

工业分析与分离复习资料工业分析与分离复习资料工业分析与分离是化学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分离方法等方面。
在工业生产中,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工业分析与分离的基本概念、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分离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工业分析与分离的基本概念工业分析是指通过实验和测试等手段,对原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而工业分离则是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以得到所需的纯净物质。
工业分析与分离密切相关,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和依据。
二、常用的分析方法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一种利用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散射或发射特性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2.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质谱仪通过将样品中的分子或原子离子化,然后在磁场中进行分离和检测,最终得到质谱图。
质谱分析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是一种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技术的分析方法。
它可以通过气相色谱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然后再通过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种联用分析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
三、常用的分离技术1. 蒸馏:蒸馏是一种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的方法。
它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其中沸点较低的组分先蒸发,然后再将蒸汽冷凝收集,得到纯净的组分。
蒸馏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酒精生产等领域。
2. 结晶:结晶是一种利用溶解度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的方法。
它通过溶解混合物,然后控制温度和溶剂的挥发,使其中溶解度较低的组分结晶出来,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操作得到纯净的晶体。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简介-习题2》

一、填空题1、液位变送器测量进行零点迁移时只改变_ _,不改变。
2、在常用的热电偶温度计中,精度较高的是热电偶,线性最好的是热电偶,灵敏度较高的是热电偶。
3、常用的热电阻材料是,分度号是、、、,线性好的是铜热电阻,它适于测量温度。
4、热电偶是基于原理工作的。
5、由于物料或能量的传递需要通过一定的阻力导致的滞后称为容量滞后。
6、仪表自动化标准中,气动仪表标准信号范围是;电动Ⅲ型标准信号范围是 4--2021 。
7、调节器的比例度越大,那么放大倍数越小,比例作用就越弱,过渡过程曲线越平稳,但余差也越大。
8、调节器的积分时间越小,那么积分速率越大,积分特性曲线的斜率越大,积分作用就越强,消除余差越快。
微分时间越大,微分作用越强。
9、简单调节系统的根本特征是单闭合回路和负反应。
二、选择题1在以下物位检测仪表中,不与被测物体发生实际接触并可以检测物位的仪表是〔〕。
A称重式液罐计量仪B核辐射物位仪表C压差式物位仪表D电容式物位仪表2在以下工业用流量计中,属于容积式流量计的是〔〕。
A 转子流量计B 电磁流量计C 椭圆齿轮流量计D 科里奥利力式流量计3测量稳定压力时,被测介质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得超过仪表量程的。
/2;/3;/3;/54关于压力测量仪表的以下描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A 液柱式压力计是根据流体静力学的原理,将被测压力转换成为液柱高度进行测量的;B 弹性式压力计利用弹性元件变形的位移进行测量的;C 电气式压力计是将压力转换为电量来进行测量的;D 活塞式压力计是将压力转换为活塞位移来进行测量的。
5热电偶信号,在采集过程中,实质上是〔〕。
A 电流信号;B 热电阻信号;C 电压信号;D 数字信号。
6关于温度检测仪表的以下描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A 玻璃管温度计属于膨胀式温度计的一种;B 测量的温度大于600度的温度计为高温计;C 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构成的,不同材料构成的热电偶在相同的触点温度下所产生的电势相同;D在热电偶回路中引入第三种导线对热电偶所产生的电势无影响。
工业分析技术第十二章化工产品分析

工业分析技术第十二章化工产品分析化工产品分析是对各种化学原料、中间体和最终产品进行质量分析和成分分析的过程。
化工产品的质量分析对于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合格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化工工业中,化工产品的分析通常涉及物理性质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污染物分析等。
化工产品的物理性质分析主要包括外观、溶解度、熔点、沸点、比重、粘度、表面张力等的测定。
这些物理性质的测定可以为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可以用于判断产品的纯度和物理性能。
化工产品的化学成分分析主要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分析。
无机成分分析通常包括测定元素的含量和确定无机化合物的组成,如金属含量、气体组分分析、酸碱度测定等。
有机成分分析主要包括有机物的含量测定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常用的有机成分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化工产品中还可能存在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残留等。
这些污染物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进行污染物分析。
常用的污染物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化工产品的分析技术不仅需要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还需要合适的样品准备技术。
样品准备技术主要包括样品提取、样品前处理和样品分离等步骤。
在样品提取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提取方法,将目标分析物从样品中提取出来。
在样品前处理中,通过调整样品的pH值、溶解度等参数,获取适合分析的样品溶液。
在样品分离中,通过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分离剂和流动相,将复杂的样品组分分离开来,从而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化工产品分析的自动化和高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化工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便利。
自动化分析仪器可以实现对化工产品样品的快速分析和数据处理,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高通量分析技术可以同时对多个样品进行分析,节省时间和成本。
总而言之,化工产品分析是化工工业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合格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知识点.多元碱的滴定》

知识点多元碱滴定一、多元碱的滴定多元碱的滴定和多元酸的滴定相类似。
前述有关多元酸滴定的结论,也适用于多元碱的滴定。
当K b1/K b2>104时,可以分步滴定;当cK bi>10-8时,那么多元碱能够被滴定至i级。
分析实验室中常采用Na2CO3,基准物质标定HCl溶液的浓度,就是一个最好的强酸滴定多元碱的实例。
假定C Na2CO3=·L-1。
Na2CO3在水中的解离反响为:由于K b1/K b2=≈104,勉强可以分步滴定,但是确定第二化学计量点的准确度稍差。
HCl溶液滴定Na2CO3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可见,用HCl溶液滴定Na2CO3到达第一化学计量点时,生成Na HCO3,属两性质。
此时pH值可按下式计算:8.32 pH)L(mo1104.85106.5102.4][H19-11 7a2 a1=⋅⨯=⨯⨯⨯==---+KK第二化学计量点时,产物为H2CO3 CO2H2O,其饱和溶液的浓度约为·L-1。
89.3 pH)L(mo1101.3102.404.0]H[14-71=⋅⨯=⨯⨯==--+acK根据指示剂选择的原那么,上述情况第一化学计量点时可选用酚酞为指示剂,第二化学计量点宜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但是,在滴定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因过多产生CO2,可能会使滴定终点出现过早,变色不敏锐,因此快到第二化学计量点时应剧图滴定Na2CO3的滴定曲线烈摇动,必要时可加热煮沸溶液以除去CO2,冷却后再继续滴定至终点,以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工业分析(理论篇)第2章 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2.2.2液体物料试样的采取
1.采样工具 (3)采样瓶 ①玻璃(或铜制)采样瓶:一般为500mL玻璃瓶,适用于贮 罐、槽车采样,玻璃采样瓶套上加重铅锤,以便沉入液体物料 的较深部位。 ②可卸式采样瓶 加重型采样瓶、底阀型采样器等,液化气的采样常用采样钢 瓶和金属杜瓦瓶。
玻 璃 采 样 瓶
铜 制 采 样 瓶
21
2.2.1.固体物料试样的采取
2.采样方法 (2)运输工具中采样
常用的运输工具是火车车皮或汽车等,发货单位 在物料装车后,应立即采样,而用货单位除采用发 货单位提供的样品外,还要根据需要布点采样。常 用的布点方法为斜线三点法和斜线五点法。子样要 分布在车皮对角线上,首末两点距车角各1m,其 余各点均匀分布于首、末两子样点之间。
24
2.2.1.固体物料试样的采取
2.采样方法 (4)工业制品中采样
工业制品常见的有袋装和罐装,袋装有纸袋、布 袋、麻袋和纤维织袋;
罐装有木质、塑料和铁皮等制成的罐或桶。 一般采用的采样工具为采样探子,确定子样数目 和每个子样的采集量后,即可进行采样。
25
2.2.2液体物料试样的采取
1.采样工具
还有18方块法、棋盘法、蛇形法、对角线法等。
22
2.2.1.固体物料试样的采取
斜线三点法
斜线五点法
18方块法
棋盘法
蛇形法
对角线法
23
2.2.1.固体物料试样的采取
2.采样方法 (3)物料堆中采样 根据物料堆的大小、物料的均匀程度和发货单位 提供的基本信息等,核算应采集的子样数目及采集 量,然后布点采样。 先将表层0.2m厚的部分用铲子除去,再以地面 为起点,每间隔0.5m高处划一横线,每隔1~2m向 地面划垂线,横线与垂线交点即为采样点。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知识点1 准确度》

准确度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试样中组分的含量。
要求测定的结果必须到达一定的准确度,方能满足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显然,不准确的分析结果将会导致生产的损失、资源的浪费、科学上的错误结论。
在分析测试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测定结果不可能和真实含量完全一致。
即使是技术很熟练的人,用同一最完善的分析方法和最精密的仪器,对同一试样仔细地进行屡次分析,其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这就说明分析过程中客观上存在难于防止的误差。
因此,人们在进行定量分析时,不仅要得到被测组分的含量,而且必须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判断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检查产生误差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使分析结果尽量接近客观真实值。
准确度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
它们之间的差值越小,那么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1.误差准确度的上下用误差来衡量。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差异。
差值越小,误差就越小,即准确度越高。
误差一般用绝对与真实值,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绝对误差E是表示测定值iμ之差。
即E =-μi相对误差RE是指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RE =E×100%μ例1、测定硫酸铵中氮含量为%,真实值为%,求其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E = %一% = %RE =E×l00% = %82.20%02.0+% = %μ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值和负值,分别表示分析结果偏高或偏低。
由于相对误差能反映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故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或比拟各种情况下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工业分析_第二章_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3、过筛
物料在破碎过程中,每次磨碎后均需过筛, 未通过筛孔的粗粒再磨碎,直至样品全部通过
指定的筛子为止(易分解的试样过170目筛,难
分解的试样过200目筛)。
4、混匀
混匀法通常有铁铲法或环锥法、掀角法。 铁铲法或环锥法常用于手工混合大量实验 室样品。如铁铲法是在光滑而干净的混凝土或 木制平台上,用铁铲将物料往一中心堆积成一 圆锥,然后从锥底一铲一铲将物料铲起,重新 堆成另一个圆锥,来回翻倒数次。操作时物料 必须从锥堆顶部自然洒落,使样品充分混合均 匀。也可采用机械混匀器进行混匀。
总体物料 的单元数
182~216 217~254
选取的最小单元数
选取的最小单元数
1~10 11~49
全部单元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0~64
65~81 82~101 102~125 126~151
152~181
255~296
297~343 344~394 395~450 451~512
商品煤采样点图
. . .
30t以下
. .
40t-50t
. .
. .
. . .
50t以上
三、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1. 样品的制备基本操作 ①破碎:手工破碎 机械破碎 ②筛分:全部试样通过适当的筛子 ③混匀:手工混匀(堆堆法) 机械混匀 ④缩分:手工缩分(堆堆四分法) 机械缩分 (机械分样器)
三、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第二章 样品的采取和制备
第二节 固体样品的采取和制备
四、试样的分解 (四)熔融分解法: 将试样与酸性回碱性溶剂混匀后在适当容器内经高 温进行分解生成易溶于水的产物。 熔融分解法分解能力强,效果好,反应物浓度高,操作 麻烦,易引入杂质,易造成组分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9
1.2 仪器分析法的种类
仪器分析是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 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或结构的分析方法。 在最终测量过程中,利用物质的这些性质获得定性、定 量、结构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 分类依据:所测量(或分析中所用)物质属性的不同
1144
第二章 化合物物性测试方法
物质的常见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熔点、沸点、相对 密度、折光率、旋光度、粘度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物性的测定,可以帮助了解物质的物性与分子结 构间的关系; 实际应用中作用:检验物质纯度、控制产品品质
1155
2.1 熔点
2.1.1 概述 熔点:一定的大气压下由固态转变成液态时的温度 (液固两相平衡温度)。 固态物质都有自己格子力和晶型结构。 因此从固态转变成液态,吸收固定量的热能,所以有 固定熔点。 eg:NaOH熔点,318 ℃
1133
1.4 仪器分析时的注意事项
1. 明确分析目的 (1)样品的元素、成分、存在状态? (2)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or 结构解析? (3)主成分分析 or 微量成分分析? 2. 选择合适的分析手段 (4)测定样品的量 (5)分析的范围,仪器的灵敏度、精度与准确度 (6)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等
(3)当前,分析化学处在巨大的变革时期。计算机 和数理统计向分析化学渗透,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 材料科学的发展对分析化学提供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它们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
77
20世纪90年代后,各种新方法、新内容广泛应用:
(1)化学计量学 (2)毛细管电泳 (3)高效膜分析技术 (4)超临界萃取 (5)分子分析 (6)纳秒分析 (7)微流控与生物芯片
第九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44
第一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的发展 1.2 仪器分析法的种类 1.3 仪器分析的特点 1.4 仪器分析时的注意事项
55
1.1分析化学的发展
19世纪后半期始,元素发现、有机物合成、微量元素和 有机官能团分析方法确立,使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建 立起来。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2)根据测定的熔程范围判断样品的纯度
熔程一般在0.5~1℃,熔程越大,杂质含量越高 Note: 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
1199
2.2 熔点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 格子力(构成晶格单位之间的相互拉力) 熔点高低与格子力有关,格子力愈大,熔点愈高; 格子力的强弱受三种因素的支配: 1)分子间作用力;2)分子结构与形状;3)晶格类型 静电吸引力 > 偶极分子间吸引力(及氢键) > 色散力 盐类(或能形成内盐的氨基酸)有特别高的熔点; 极性分子比相近分子量的非极性分子有较高的熔沸点
工业分析技术
教材:
《化工分析技术》
主编: 陈智栋 何明阳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授课人: 王钰蓉 wangyr@ 石油化工学院应用化学教研室
11
参考教材
《仪器分析》 朱明华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4版 2009年
《仪器分析》 张寒琦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 2013年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部分) 曾泳淮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3版 2010年
22
参考教材
《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 陈 厚 等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
3
第一章 绪论
化
第二章 化合物物性测试方法
工
第三章 离子的分析方法
分
第四章 离子的分析检测
析
第五章 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色谱分析
技
第七章 催化材料性能测试
术
第八章 高分子材料性能分析测试
仪器分析大发展过程中处处体现“创新性思维”方法!
88
分析化学发展的特点
(1) 向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自动化、智能化、 信息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
(2) 各类分析方法的联合应用;
(3) 建立原位、在体、实时、在线的动态分析检 测方法,无损探测方法以及多元多参数的检测监 视方法,并研制出相应的分析仪器。
苯甲酸熔点,122.4 ℃ 121~123℃
1166
熔程:即始熔温度与全熔温度之差,在有机分 析中叫熔程或熔点间距。(一般在0.5-1℃)
为什么存在熔程?实际过程中,大量晶格不可 能同时崩溃,必然是表面先崩溃,然后中间的 崩溃,因此就必然出现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两 个温度。
1177
杂质的影响
饱和NaCl m.p.:-22℃
66
分析化学发展规律: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发展经历了3次重大变革:
(1)20世纪初,引入了物理化学溶液理论等基本概 念,使它由一门操作技术变为一门科学。
(2)20世纪60年代,采用了电子技术和物理学概念, 促进了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使以经典的化学分 析为主的分析化学发展为仪器分析新时代。
1100
光谱法 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原子荧
光学分析法
检测试样光谱 光、紫外-可见吸收、红外、 的波长和强度 核磁共振波谱法、X射线荧、
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 或电磁辐射与物质相 互作用
非电光导谱分法析分光折射法子法射线荧、法衍光激、射、光干法分拉涉、子曼法电磷…、子光旋衍、光射化法法学、…发X
仪
电位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电解与库伦分析法
(1)杂质(即使是少量)存在,熔点降低。 因为含有杂质的固态体系的蒸汽压必然低于纯净固 态体系的蒸汽压,所以固液平衡温度随之降低。 (2)当存在杂质时,熔程增大。杂质含量愈高,熔 程范围愈大。
1188
应用
(1)利用测定混合样品的熔点判断未知物
分别测定未知物和已知熔点化合物的熔点,若混 合物熔点不低于已知物的熔点,则一般认为二者 是同一化合物。
器 电化学原理和物质溶 伏安法
分 液的电化学性质
极谱法
析
色谱法 气相色谱、液相色谱
分离分析法
将物质分离与测定 毛细管电泳法
集为一体
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化学分析法
11
1.3 仪器分析的特点
优点: 1. 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 2. 灵敏度高,试样用量少 3. 用途广泛,能适应各种分析的要求 4. 选择性高
1122
缺点:
1. 测定过程一般需要标准物质; 仪器分析是一种相对方法,往往需要与标准物质的 测定值进行比较分析。 2. 有效数值保留位数少,相对误差较大; 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0.5% ~ 2%, 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适合微量和痕量 分析。 3. 仪器价格较高、保养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