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2)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年级上1.2《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年级上1.2《认识米和用米量》二年级上 12《认识米和用米量》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短。
之前我们学习了厘米,今天呀,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那什么是米呢?米呀,是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厘米就不太方便啦,这时候米就派上用场了。
比如说,我们教室的长、宽,还有黑板的长度,这些如果用厘米来测量,那数字可就太大啦,数起来很麻烦。
但是用米来测量,就会简单很多。
那一米到底有多长呢?老师来告诉大家,张开双臂,两个手臂伸平,从左手尖到右手尖的距离大约就是一米。
小朋友们可以互相量一量,感受一下一米的长度。
我们再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一米呢?有的小朋友可能会发现,教室的门宽大约是一米,还有我们的课桌长度也差不多是一米。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一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根一米长的尺子。
大家仔细观察这根尺子,上面有刻度,从 0 到 100 厘米,这就是一米。
我们可以看到,1 米= 100 厘米。
那怎么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我们先把尺子的 0 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然后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米。
比如说,我们要测量黑板的长度。
先把尺子的 0 刻度线靠在黑板的一端,然后沿着黑板的长边,尺子一直拉到另一端,我们看到尺子的刻度停在了 3 米多的地方,那这块黑板的长度就是 3 米多。
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看看我们的教室,猜猜讲台的长度大概是几米呢?然后我们用尺子实际量一量,看看自己猜得准不准。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米来测量长度。
比如,我们走的路、桥的长度、大楼的高度等等。
当我们去买衣服的时候,裁缝师傅会用米尺来量我们的身高和衣服的尺寸;我们盖房子的时候,工人叔叔也会用米来测量房子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小朋友们,现在大家对米这个长度单位是不是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呀?以后在生活中,大家可以多观察,看看哪些东西的长度是用米来测量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

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的内容及第8页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1.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2.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米尺,卷尺,绳子。
【复习导入】(1)复习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一量?①用刻度尺量出数学书的长、宽约是几厘米,桌子的长、宽约是几厘米。
②量一量黑板的长是多少。
(找两名同学测量)(2)导入课题刚才,这两名同学测量了黑板的长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这样量太麻烦了)对!我们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出示课题),如测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桌子的高等。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米的知识。
【进行新课】认识米(1)谈话:我们通常用“米尺”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出示米尺或米尺图(下面是米尺的缩小图),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
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2)提问: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你还能在米尺上找出其它的10厘米吗?(3)交流: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4)学生活动:①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找出1米的长度。
②同桌互相用米尺测量身高。
看1米到哪儿。
③两臂伸平,同桌互相用米尺测量。
看1米到什么地方。
④闭上双眼,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长度,睁眼再看一看,手势是否正确。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米和用米量(23张)人教版标准课件

活动一
10cm
20 30 40 50 60 70 8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观察米尺我们发现:1米里面 有100个1厘米,所以1米 =100厘米,也可以说100厘米 =1米。
活动二
用米尺量出1米长的绳子,再量 一量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00之间的长度就是1米,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从刻度0到刻度100之间的长度就是1米,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测量身高时,先量出整米数,剩下的部分不够整米的部分用“厘米”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来表示。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测量?
我们用20厘米长的尺子 测量了5次,知道这根1 米长的绳子长100厘米。
我会用
拿一根绳子量出2米、3米…给 大家看。
归纳总结:
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新知应用
1.量一量。
约( )米
( )米( )厘米
测量身高时,先量出整米数,剩下的部 分不够整米的部分用“厘米”作单位。
2.填一填。
(1)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 米 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4题。
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4题。 小朋友两只胳膊打开后,两手之间的长度大约是1米。
)作
(1)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 )作
单位。 (3)1米=( )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我们用20厘米长的尺子测量了5次,知道这根1米长的绳子长100厘米。
)厘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 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 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用 米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米和 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即1米=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二、探究新知
(二)米和厘米 1米
1厘米Biblioteka 比一我比们,来你看觉这一得是看米这1,厘和是1米米厘1米。里米。 之间到有底什有么多关少系厘?米?
1米比1厘米长很多。
1米里有很多厘米。
三、知识应用
(一)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1) 数学书长26米。 (2) 灯管长50厘米。 (3) 房间高3厘米。
(厘米) (√) (米)
长度单位
认识米、米和厘米
一、情境引入
孩子们,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米
拿一把米尺,在你的身上 找一找,有没有1米。
从地面到我的脖子, 长度大约是1米。 再去我们身边找一找,有没有 我两什只么胳物膊体打的开长的度长大度约是1米。 大约用是米1尺米量。一量。
1米18厘米。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4页“做一做”(例5)。 第8页练习一,第3题。
(4) 字典厚6米。
(厘米)
(5) 大树高8米。
(√)
(6) 教室长10厘米。 ( 米 )
(二)量一量
三、知识应用
约( )米
( )米( )厘米
(三)想一想
小红
三、知识应用
小军
小刚
90厘米
1米20厘米
小刚的身高是大于90厘米,小于120厘米。 三比位如小:朋9友1比厘身米高,,92小厘军米最,高95,厘小米红,最1米矮2,厘米, 小刚的身高可能是( )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43 - 6 =
32 厘米- 2 厘米= ( )厘
6 + 54 = 84 - 6 =
89 + 9 = 53 + 8 =
8组
80 米- 70 米= ( )米米
变9式2 O厘篝米题- 5 厘米= (
)厘 米
1 . 判断,对的画“ J ” ,错的画“ × ”
。(1 )一根黄瓜长20 厘米。
)
(2 )一个水杯高15 米。
2. 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
练习2 28 + 7 =
认识米 A组
35 - 7 =
用时: 分 秒 错误:
常规O 篝题
个
25 厘米+ 9 厘米= ( )厘
70 - 4 =
8 + 39 =
50 米+ 40 米= ( )米米
69 + 8 =
69 + 6 =
100 厘米= ( )米
76 - 4 = 7 + 69 =
题吗?
收获
教 学 过 程 中 老 师 的疑 问:
六、教学板书
认识米和用米量:1.
1 米=100 厘米 2.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七、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节课中,渗透了观察、比较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引导学 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 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 米”,建 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
(2)灯管长50厘米。 (3)房间高3厘米。
((厘米米 )) ()
(4)字典厚6米。
(米 )
(5)大树高8米。
(6)教室长10厘米。
二年级上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年级上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二年级上第 2 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长度单位来测量各种各样的东西。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厘米,今天呀,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先让我们来想一想,什么时候会用到米这个长度单位呢?比如说,我们量教室的长和宽,量操场的长度,这些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来量就不太方便啦,这时候米就派上用场啦。
那到底什么是米呢?老师这里有一把长长的尺子,它的长度就是 1 米。
大家可以看一看,感受一下 1 米有多长。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记住 1 米的长度,我们来做一个小活动。
请几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看看大概几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是 1 米呢?(小朋友们进行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发现大概两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接近 1 米。
那现在大家闭上眼睛,在心里记住 1 米大概有多长。
接下来,我们来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小朋友们开始寻找)有的小朋友发现,教室的门宽大约是 1 米;还有的小朋友发现,黑板的宽也大约是1 米。
大家都很棒,找到了这么多大约1 米长的东西。
那如果要测量更长的距离,比如从教室到操场的距离,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卷尺来测量。
卷尺上有米的刻度,我们可以根据刻度来读出测量的长度。
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把卷尺,大家来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看看是多少米。
(小组开始测量)在测量的时候,大家要注意把卷尺的起点和终点对齐,尺子要拉直,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才准确。
测量完教室的长和宽,我们再来量一量自己的身高,看看自己有多高。
(小朋友们测量身高)小朋友们,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知道了教室的长和宽,也知道了自己的身高。
那你们能说一说,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吗?其实呀,1 米等于 100 厘米。
那为什么 1 米等于 100 厘米呢?我们可以想一想,1 米的尺子上有 100 个 1 厘米的小格,所以 1 米就等于100 厘米。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问题情境,如“小明家的客厅大约有多长?”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怎样才能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有哪些?”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1米等于多少厘米?”,“用米量一个物体需要哪些步骤?”等。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3.通过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的教学案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和用法,能够用米量物体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计算。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结合实物演示、操作实践和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同时,也要注重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测量身高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1.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 可以用“m”表示。
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作业1:完成教材P8练习一。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 1米的长度表象,掌握 用米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估测较长物体的长度。
(重点)
2.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联系,知道 1米=100厘米。 (难点)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个长度单位? 2.用手比划1厘米有多长。 3.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3厘米、8厘米。
×
√
我来!我来!
这是一把学生尺, 长20 厘米,谁愿 意用它来量一量 黑板的长?
拿这把米尺试试。 这样量太麻烦了。
只量两次就量完了, 黑板有两个尺子的长。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拿一把米尺,在你的身上找一找, 有没有1米。
我两只胳膊打开的长 度大约是1米。
用字母(m )表示。 (2)把你的两臂伸平,两手间的长度大约是 1(米)。 (3)在米尺上看一看,1米里有(100)个1厘米,也
就是1米=(100)厘米。
4.有一根竹竿,用2米长的尺子量了2次后,竹竿 还多1米,这根竹竿有多长?
2+2+1=5(米)
答:这根竹竿有5米长。
5.把两根长 10米的绳子连接起来,打结处长 1米 ,接好后的绳子长多少米?
点拨: 带单位的数比较
大小时要注意单位的 统一,而不能只比较 数字的大小。
1.量一量,填一填。(选自教材P8练习一第3题) 大约( )支长1米 大约( )根长1米
2.在合适答案后的 里画“√”。(选自教材P8 练习一第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爽爽文库汇编之
认识米和用米量
情景
,激
趣生
疑。
景。
师:你看后有什么想法,请跟大
家交流一下。
量结果很不准,感觉很麻烦。
厘米作单位。
(2)食指宽大约1厘米。
(3)下图中的蜡笔长(4)厘
米。
2.填一填。
(1)从尺子的刻度0到刻度1
是1厘米。
(2)从尺子的刻度2到刻度5
是3厘米。
(3)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6米=(600)厘米
500厘米=(5)米
4米=(400)厘米
300厘米=(3)米
二、自
主探
究,理
解释
疑。
1.动手测量,释疑。
(1)用课前准备的长约12cm的
三角尺测量黑板的长,把测量结
果告诉大家。
(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
2.导入单位“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像黑板的长,
通常用比“厘米”高级一些的单
位——“米”作单位。
补充:米
可以用字母“m”表示。
1.(1)小组代表测量黑板的
长度,并汇报。
(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
生1:这把尺子太短,量黑板
太麻烦。
生2: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吗?我想用尺子量。
(老师纠
正:应该是高级一些的单位)
2.明确单位“米”及用字母“m”
表示。
三、实
物体
验,感
受新
知。
1.认识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
系。
(1)出示米尺,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学生尺和米尺,看看米尺有什么特
点。
(2)用尺量一量,看看米尺上一个
小格有多长。
(3)用尺子量一量或者数一数,你
发现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米=100厘米)
1.(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
汇报:米尺上的刻度是10、20、
30……。
(2)比较、测量。
发现:米尺
上一个小格是1厘米。
(3)小组分工,测量、数出1
米里面有多少个厘米。
得出:1米=100厘米
2.(1)同桌合作,动手测量臂
展长度,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4.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1)我们的教师宽约6(米)。
(2)黑板长约3(米)。
(3)小明身高126(厘米)。
(4)课桌高70(厘米)。
(5)教室门高2(米)。
5.估一估,填一填。
狗熊高约(1)米。
小狗高约(20)厘米。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组织学生互测臂展长度。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绳子的1米、2米……给大家看。
(4)自愿用米尺测黑板的长和宽,感受与用学生尺测量的不同。
(2)互测身高,在1米处贴上
标签,感知身高比1米高出或少了多少。
(3)小组活动,各组对比,看看哪组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4)学生自愿测量后汇报结果,说感受:用米尺量黑板的长方
便、准确、速度快。
四、巩固练习。
1.小组合作:测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再动手量。
1.动手测量,小组内交流测量结果。
2.根据形成的“米”的表象找实例,并测量。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
五、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六、教学板书
七、教学
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节课中,渗透了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
在建立1米长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
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
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78分)
一、我会填。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27分)
1.5+5+5+5+5+5表示()个()相加,结果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2.比42多18的数是();比36少12的数是()。
3.
回形针全长()厘米,
钉子长()厘米。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4分)
(1)保温杯高约20()。
(2)旗杆高约13()。
(3)课桌高约70()。
(4)钢琴高约1()33()。
5.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是()和()。
6.23米+8米=()米1米-40厘米=()厘米
7.三角尺上有个()直角,()个锐角;4个有()个锐角,6个有()个锐角。
8.()×6=30 42+()=80 ()-27=54
9. 左图中有()条线段,有()个锐角,()个直角,()个钝角。
二、我会比。
(在里填上“>”“<”或“=”)(9分)
三、我会判。
(对的画“√”,错的画“×”)(5分)
1.20厘米的线段比1米的线段长。
()
2.两个乘数都是4,积是16。
()
3.三角尺上的两个锐角拼成的角一定是钝角。
()
4.84-3 ,要使差的十位上的数是4,里可以填0~9。
()
5.算式61-(26+32)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
四、我会算。
(共2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12分)
4×2= 16+21-6= 46-25= 56+7=
12+53= 6×6-11= 30-8= 38+4=
6×5= 5×4+14= 3×4= 4×6=
2.列竖式计算。
(12分)
45+28= 27+32+16= 90-16-28=
67-19= 85-27+38= 73-(28+35)=
五、我会画。
(共5分)
1.画一条比7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1分)
2.画图表示4×3的含义。
(2分)
3.在下面点子图上画一个比锐角大的角。
(2分)
六、我会列式。
(8分)
生活应用(22分)
七、解决问题。
(共22分)
1.缝制5件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颗纽扣?(3分)
2.进入冬季后,园林工人要给树木的树干刷白石灰水。
他们第一天给56棵树刷了白石灰水,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刷17棵,第二天给多少棵树刷了白石灰水?两天一共给多少棵树刷了白石灰水?(4分)
3.购物。
(5分)
(1)状状想买一个篮球,还差9元,状状有多少钱?
(2)元元带了100元钱,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一个足球,一共花了多少钱?元元还想买一个38元的排球,剩下的钱够吗?
4.成成看一本,每天看5页,已经看了3天,一共看了多少页?5天看的页数比30页多还是少?(4分)
5.绘画课。
(6分)
(1)才才和菲菲一共画了多少朵花?
(2)才才和菲菲一共画了多少棵树?
想一想,填一填。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