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李清照《声声慢》想必很多同学都学过,那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
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
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
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这首词的上片,集中写愁苦难禁之状。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
深秋骤然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
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
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
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
这种情形,一个愁字怎么能包容得了!赏析: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
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
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
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声声慢[宋]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寒时候③,最难将息④。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⑤,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⑦!〔注释〕①本篇选自李清照《漱玉词》。
是李清照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写她家破人亡之后的凄惨心境。
②戚戚,忧伤的样子。
③乍,刚。
④将息,养息,保养身体之意。
⑤黄花,指菊花。
⑥怎生,怎样。
黑,天黑。
这句说孤独中度日如年,怎样熬到天黑啊!⑦这次第,这些情况,这种情景。
了得,指包括尽。
意谓这时心头无限心事,怎能用一个“愁”字来包容呢?〔解析〕这首凄楚的慢词,表现出一种极为悲伤愁苦的心情。
它的作者,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处在北宋至南宋的变迁之中,可谓坎坷多难。
她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后来嫁给喜爱金石书画的太学生赵明诚,生活更是充满了学术意味和艺术情趣。
靖康之变破坏了她的美满生活,她从此走上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是闺情别恨一类,风格清新活泼;后期词中,这首《声声慢》可算是最为出色的作品了。
靖康之变以后,女词人连续遭受了国破、家失、夫亡的苦难。
接踵而至的打击,使她情绪极为低落,身心憔悴之中,呻吟出一声声哀音。
词的开头三句,连叠七字,凝重地营造出一种独寂、悲凉的气氛,并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心怀。
“寻寻觅觅”写行动。
词人似有所思如有所失,神情恍惚不由自主地竭力寻找着什么。
为避兵乱,她偕同丈夫逃难至江南。
丈夫不幸病逝后,孤苦无助的她更是坑无定所,疲于奔命。
纵然她寻了又寻,找了再找,可再也找不回那安适的家庭,亲密的伴侣,还有那些无价之宝——散落的文稿与金石书画。
“冷冷清清”写气氛,是前一句的结果。
人已亡故,物也失尽,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她一个人。
《声声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声声慢宋·李清照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注释: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着:亦写作「著」。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易安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德甫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易安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声声慢》原文和翻译

《声声慢》原文和翻译《声声慢》原文和翻译导语:《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声声慢》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句注释⑴声声慢:词牌名。
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李清照《漱玉词》所用仄韵格(即此词)最为世所传诵。
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⑵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⑶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⑷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⑸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⑹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⑺损:表示程度极高。
⑻堪:可。
⑼著:亦写作“着”。
⑽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⑾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⑿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⒀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声声慢》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声声慢》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翻译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
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不认当年旧同乡。
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注释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3.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暖忽冷,变化无常。
4.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5.怎敌他:对付,抵挡。
6.晚:一本作“晓”。
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
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声声慢》的原文及译文

《声声慢》的原文及译文《声声慢》的原文及译文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等。
此调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古人多用入声,有平韵、仄韵两体。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声声慢》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参考!《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独自坐在房间里,心中怅然若失,眼前冷冷清清的一切令我更忧伤。
此刻秋天正是忽冷忽热的时候,丝丝寒意,最难调养生息。
清晨喝了两三杯薄酒,又怎么能够抵御这寒冷的秋风呢?伤心望着天边,但见又一群大雁飞过,隐约觉得那身影和叫声如此相熟,那时去年也曾飞过的老相识。
菊花凋零落满了地面,残花堆积枯黄憔悴,如今还有谁能够忍心摘它?我独自守在窗户前想着心事,怎样才能挨到夜深时分。
暮色黄昏,又落起雨来,窗外的梧桐树被淅淅沥沥的雨打湿,一点一滴的声音令我心碎。
面对此情此景,心境更加凄凉,又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概括得了?【故事链接】宋朝被金攻打,李清照和丈夫追随皇帝南渡,生活很不安定,他们的古董也在逃亡中丢失了大半。
后来南宋的.局势安定下来,皇帝派人请李清照的丈夫回去当官。
李清照先留在外地等消息。
结果丈夫回去不久,就得重病死了,李清照赶回家只见到他最后一面。
李清照失去相亲相爱的丈夫后,词变得更加深沉悲伤了。
词牌沿革声声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词名《胜胜慢》,其题序云“家妓荣奴既出有感”,说明是为他的家妓荣奴离去所作的曲词。
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慢曲子”相对于“急曲子”而言,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敦煌发现的唐代琵琶乐谱,往往在一个调名之内有急曲子又有慢曲子。
慢曲子大部分是长调,这是因为它声调延长,字句也就跟着加长。
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

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声声慢的原文: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一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声声慢·寻寻觅觅》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
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梧桐:(1)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2)象征着爱情(3) 象征着高尚的节操与品性(4)象征着友情 (5)象征着故乡
• (3)象征着高尚的节操与品性 • 唐 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凤栖桐不 愧,凤食竹何惭。”就以梧桐修竹喻人,石《孤桐》:“凌霄不屈己,得地 本虚心。岁老根弥坚,阳骄叶更阴。”诗 人以孤桐衬托了作者年老志未衰,时刻为 君民解忧的高洁品质。
李清照简介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 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 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 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 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 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 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 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 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最 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李清照的文学创作 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 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 体”。
李清照简介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 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 《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 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 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 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 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大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左右,李清照(65岁) 寂寞地死在江南。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纪念馆座落在泉 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 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简介
在这家破人亡、灾难接踵而至的岁月里,李清照还遇到两件不 幸的事。其一是被人诬为有通敌之罪。赵明诚死后,有人诬陷他生前 曾把珍贵的玉壶送给了金人,犯了“玉壶颁金”之罪。李清照为了表 明自己忠于国家、忠于皇室,不得不将许多珍贵的古铜器献给了朝廷, 在逃难时也一直追随皇帝銮驾之后。 另一件是在李清照孤寂之时,监诸军审计司张汝州为骗取李清 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改 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 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犯有营私舞 弊、贪赃虚报的罪行,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 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处二年徒刑。李清照入狱九天 在亲友的营救下,得以便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成了南宋不少 文人讥讽李清照的口实。李清照在流离失所、孤苦无告的艰难处境中 还要忍受这种封建礼教的精神迫害,再加上忧伤国难,怀念故土,她 只能在咨嗟悲叹中苦渡时光。
李清照简介
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lú)少卿。太观 元年(1107年),即李清照嫁到赵家的第七年,她的公公赵挺之去世,李 清照即随赵明诚离开汴京,迁居山东青州赵氏故家,在这里一住十年。后 来赵明诚复仕,连任山东莱州和淄州太守多年。在这前后二十来年的时间 内,李清照一直帮助丈夫搜集、考订、整理金石文物,夫妻二人在学术上 共同商讨,互相切磋。二人互敬互爱,平等和谐。夫妻志同道合,她把整 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 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四十五岁以前,李清照基本上过着这种学者式的比较平静的书斋生 活。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 夫,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láng)环记》载,赵 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 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 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0多年前…… 国际天文界把水星上的一座环 形山脉,破天荒地以一个中国 女人的名字命名。 大家知道 她··· 是谁???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個人檔案
名: 李清照 易安居士 自号: 宋代 时期: 身份: 伟大女词人 籍贯: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 作品: 《漱玉集》 名词: 《声声慢》《如梦令(二首)》《点绛唇》 《醉花阴》《一剪梅》《武陵春》《渔家傲》 名诗: 《夏日绝句(乌江)》《题八咏楼 》 名赋: 《打马赋》 名篇: 《词论》《金石录后序》
梧桐:(1)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2)象征着爱情(3) 象征着高尚的节操与品性(4)象征着友情 (5)象征着故乡 • (5)象征着故乡 • 梧桐在古典诗词中,还有象征故乡的意思,因为古人喜欢 在庭院中央或者水井边栽种梧桐,当诗人身在他乡的时候, 梧桐便成了他们记忆中的家园的象征。 • 杜甫的《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中“异方初艳菊,故里亦 高桐”诗人看到 他乡初开的菊花时,兴起了思乡之情, 在诗中,“高桐”就是故乡的象征。 • 曹邺 《早起》中“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此时归梦 阑,立在梧桐井”,李约的《并重宿宜阳馆闻雨》中“风 吹桐竹更无雨,白发病人心到家”。 • 所以,梧桐是诗人心中家园的象征,满载诗人的思乡情感。
——孙思璇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 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生于书香 门第。 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出自 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的,官至提点 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精通经史,长于散文,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 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 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 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 女,知书能文,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简介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 南逃,北宋宣告灭亡,巨大的民族灾难降临,急剧改变了李清照的生活, 她被迫从闺房书斋中走出来,踏上逃亡流徙的道路。 靖康之变发生之时,赵明诚已奔丧赴建康。李清照只身带着十五车 金石书画离开老家山东南下。路过镇江时,不幸遇盗,所携珍贵文物, 多数被掠。临行前因时间仓促和搬动不便留在青州的十余屋书籍也全部 被乱兵烧光,夫妻二人花费大量心血,在几十年中搜集起来的文化艺术 珍品,瞬间丧失殆尽,打击太沉重了,然而更大的打击又接踵而至。 1129年赵明诚只身赴建康时,突患急病,不治身亡。李清照失去了唯一 的亲人,悲痛欲绝,大病一场。她无儿无女,孤身一人,远离家乡,过 着无依无靠、困苦凄凉的生活。 赵明诚死后不久,金兵大举南侵,李清照随着逃亡的难民离开建康, 经越州,到台州、剡州、温州,再到越州,往衢州,又经越州最后到达 杭州。一路上转徙奔波。待时局安定,在杭州定居下来时,李清照已四 十九岁了。
梧桐:(1)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2)象征着爱情 (3)象征着高尚的节操与品性(4)象征着友情 (5) 象征着故乡
• (2)象征着爱情
•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 傍,东西植松柏,左右 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孔雀东南飞》 • 诗中用梧桐 的“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象征 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即使生不 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的永恒爱情诺言。 • 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 花开日,秋雨梧桐 叶落时”等诗词句都是把“梧桐”这一意象象征 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梧桐:(1)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2)象征着爱情(3) 象征着高尚的节操与品性(4)象征着友情 (5)象征着故乡
• (4)象征着友情 • 梧桐,是文人心目中高贵品质的代表,所 以,在往来酬唱时,诗人们 都把梧桐当作 良朋知己,也用它来来比喻自己与友人的 深厚友谊。 • 戴叔伦《送吕少府》中的“深山古路无杨 柳,折取桐花寄远人”;。孟郊《与韩愈、 李翱、张籍话别》中都用梧桐兴起对朋友 的依依不舍的留念之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归去来兮辞》(节选) • 晋 陶渊明 •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菊花(黄花):高尚、纯洁、高洁、 坚贞、坚强、顽强
•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 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 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 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 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 洁。 •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 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 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词中用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 作用? 淡酒 梧桐 急风 细雨 大雁 黄昏 黄花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损 , 如 今 有 谁 堪 摘 ? 守 着
满 地 黄 花 堆 积 , 憔 悴
是 旧 时 相 识 。
急 ? 雁 过 也 , 正 伤 心 , 却
盏 淡 酒 , 怎 敌 他 、 晚 来 风
时 候 , 最 难 将 息 。 三 杯 两
凄 凄 惨 惨 戚 戚 。 乍 暖 还 寒
寻 寻 觅 觅 , 冷 冷 清 清 ,
象征着爱情(3)象征着高尚的节操与品 性(4)象征着友情 (5)象征着故乡 (1)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 院锁 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 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词人把客观景象“梧桐”与主观的孤独忧 愁 结合得天衣无缝,,深深的表现出了词 人内心的那份愁苦与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