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标准粘度试验记录

合集下载

沥青三大指标实验

沥青三大指标实验

沥青针入度试验(一)试验目的:评定沥青粘滞性,确定沥青标号,并作为控制施工质量的依据。

(二)仪器设备:针入度仪、标准针、温度计等。

(三)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加热、脱水、过筛、制模、养护。

2、将盛样皿放在试验温度±0.1℃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支架上。

3、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

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指针指示为零。

4、开动秒表5s,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入试样。

5、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读数,准确至0.5(0.1mm)。

6、同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3次,各测试点之间及与盛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少于10mm。

(四)结果整理1、同一试样3次平行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在表中规定偏差范围内时,计算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取整作为针入度试验结果,以0.1mm为单位。

(五)注意事项1、标准针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擦净、擦干,再进行第二次试验。

2、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时,至少用3支标准针。

3、在沥青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2次,以防沥青老化影响试验结果。

4、灌模剩余的沥青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重复使用。

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一)试验目的:沥青软化点是反映沥青温度稳定性的指标,测定该指标以便控制施工质量。

(二)仪器设备:软化点试验仪、加热设备、石棉网等。

(三)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加热、脱水、过筛、制模、养护。

2、软化点测定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1) 试样、试样环、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养护(水温为5℃±0.5℃水中)。

(2) 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3) 将试样环放置在软化点试验仪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0.5℃。

(4) 将盛有水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并开始加热,使杯中水温在3min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0.5℃。

在加热过程中,应记录每分钟上升的温度值。

国家标准-沥青

国家标准-沥青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沥青针入度试验一、适用范围本试验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5℃,荷重100g,灌入时间5s,以0.1mm计。

用本方法评定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时,仅适用于融混均匀的样品。

非经注明,标准针、针连杆与附加砝码的总质量为100±0.01g,试验温度问25℃,针入度贯入时间为5s。

根据需要入采用其他核试验条件是,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

本方法适用于侧道路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

二、主要试验步骤1、把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

慢慢放下针连杆,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刻度调零。

2、开动秒表5s后读取刻度盘指针读数,准确至0.1mm。

3、平行试验至少进行3次,各点之间及与试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mm。

4、测定针入度指数PI时,按同样发在其他温度下分别测定沥青的针入度。

三、计算用画诺模图法测出针入度。

四、应报告标准(25℃)时的针入度T以及其他试验温度T25所对应的针入度P,及由此求取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的方法和结果,当采用计算法时,应报告按公式回归的直线相关系数R。

沥青延度试验一、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液体沥青蒸馏残留物和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等材料的延度。

试验通常采用的温度为25℃、15℃、10℃或5℃,拉伸速度为5cm/min±0.255cm/min.二、主要试验步骤1、准备好试模,灌模后保温在恒温水槽。

2、将试模固定在延度仪上,开动延度仪,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度数,以厘米表示。

三、报告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样不少于3个,如每个都大于100cm,试验结果记作">100cm";若其中有一个小于100cm时,且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沥青动力粘度试验检测方案

沥青动力粘度试验检测方案

沥青动力粘度试验检测方案一、试验目的沥青动力粘度试验旨在确定沥青在一定温度下的粘度特性,以此评估沥青的流动性能和变形抗力。

本试验方案依据国家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JTGE20-2024),制定出适用于实际检测的方案。

二、试验原理根据牛顿流体的定义,动力粘度是指流体通过单位面积上的剪切力,剪切速率为单位时间内的剪切变形率,即剪切速率。

通常使用黏度计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关系,得出动力粘度。

三、试验仪器和设备1.平板式黏度计:用于测量沥青动力粘度的仪器。

2.温控槽:用于控制试验温度。

3.铸铝锅:用于加热沥青样品。

四、试验样品和试验温度1.试验样品:从现场采集的原沥青样品。

五、试验步骤1.样品准备:根据试验需要,将原沥青样品加热至液态状态,并过滤掉其中的杂质。

2.试验温度设置:根据试验要求,将温控槽设置至所需试验温度,并保持稳定。

3.试样浇注:将样品倒入平板式黏度计中,使其充满试验空间并平整。

4.试温稳定:将平板式黏度计放入温控槽中,保持一段时间使沥青温度均匀并稳定。

5.试温测定:在试温稳定后,使用温度计测量沥青样品的温度,并记录。

6.黏度测定:使用平板式黏度计测量动力粘度,根据试验温度选择合适的转速,并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六、结果处理1.动力粘度计算:根据平板式黏度计的测量结果,按照国家标准的计算公式求得沥青的动力粘度值。

2.数据分析:对不同试验温度下的动力粘度值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沥青的流动性能和变形抗力。

七、质量控制1.样品选择:确保样品符合试验要求,避免样品中有杂质或污染。

2.温度控制:确保温控槽的温度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影响试验结果。

3.环境条件:试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外界振动和温度变化对试验的影响。

八、注意事项1.操作细致:试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细致,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2.温度误差:仪器和试样的温度误差都会影响试验结果,需注意控制。

乳化沥青检测报告

乳化沥青检测报告

乳化沥青检测报告共页第页委托单位报告编号施工单位样品编号工程名称规格型号工程部位代表批量生产厂家委托人检测场所地址联系电话样品名称委托日期样品数量检测日期样品状态检测类别检测依据检测环境检测设备检测内容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检测结果结果判定破乳速度标准粘度(s)粒子电荷1.18mm筛筛上残留物(%)恩格拉黏度(EV)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蒸发残留物(%)以下空白综合结论检测说明取样人:见证单位:见证人:批准:审核:主检: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盖章)签发日期:年月日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蒸发残留物含量序号容器、玻璃棒质量(g)容器、玻璃棒及乳液质量(g)容器、玻璃棒及残余物质量(g)蒸发残留物含量(%)平均值(%) 12破乳速度A组矿料拌和结果B组矿料拌和结果破乳速度代号乳化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编号粘附性测值粘附性12乳化沥青微粒离子电荷试验编号样品数量(mL)检测结果描述电荷测值电荷12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试验编号乳化沥青试样质量m(g)滤筛及金属盘质量m1(g)滤筛、金属盘及残留物合计质量m2(g)筛上残留物含量(%)pr=m2-m1/m筛上残留物含量平均值(%)12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标准黏度编号流孔直径(mm)保温水浴中水温度(℃)试样温度(℃)标准粘度测值(s)标准粘度(s)12恩格拉黏度试验编号沥青在温度T时流出时间tT(s)恩格拉黏度计的水值tW(s)沥青试样在温度T时的恩格拉黏度EV=tT/tW平均值12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

沥青黏度试验原始记录表

沥青黏度试验原始记录表
记录编号: 样品名称 标号等级 检测依据
样品状态 样品编号
****有限公司 沥青黏度检测原始记录
试样密度 (g/cm3) 样品数量
检测日期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页码: 第 页 共 页




仪器设备
恩格拉黏度
试验温度: ℃
序号
恩格拉黏度计水值tw—水在 试样在温度T 25℃时流出50mL的时间(s) 时的流出时
单个值
平均值
间tT(s)
温度T时的恩格拉度Ev
单个值
平均值
1
沥青标准粘度(道路沥青标准粘度计法) 试验温度:

试样流出50mL 所经过的时间
(s)
试样粘度Ct.d(s)
单个值
平均值
盛样管流孔直径 (mm)
说明 球塞规格(mm)
2
3
运动黏度 试验温度: ℃;粘度计型号:
序号
黏度计C、J球 试样流经C、J的时间tC、tJ 试样流经C、J球的运动黏度vC、
单个值 平均值
2
3
备注
复核:
试验:
标定常数CC、
(s)
vJ(mm2/s)
CJ(mm2/s2) 流经C球tC 流经J球tJ
流经C球vC
பைடு நூலகம்
流经J球vJ
温度T时的运动粘度vT (mm2/s)
单个值
平均值
1
沥青动力粘度 试验温度: ℃;真空度:
mmHg
温度T时的运 黏度计型号:
动粘度vT (pa.s)
真空毛细管黏度计 常数
时间 动力粘度(Pa·s) (s)

44沥青蜡含量试验检测记录表

44沥青蜡含量试验检测记录表

SXBAOKY-JSL-044-2016 沥青蜡含量、动力粘度试验检测记录表工程部位/用途检验编号
样品名称试验条件
样品描述试验日期
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2O-2011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石油蜡含量测定仪(392)、电子天平(456)、动力粘度仪(462)
试样编号沥青
试样
质量
(g)
锥形
瓶质
量○1
(g)
馏分
油+
锥形
瓶质
量(g)
馏分
油质

(g)
锥形
瓶质
量○2
(g)
用于
脱蜡
的馏
分油
+锥
形瓶
质量
(g)
用于
脱蜡
的馏
分油
质量
(g)
锥形
瓶质
量○3
(g)
析出
蜡+
锥形
瓶质
量(g)
析出
蜡的
质量
(g)
蜡含量
(%)


平均

动力粘度试验(真空减压毛细管法)
试验温度(℃)
试验
气压(kPa)
毛细管粘
度计半径
(mm)
B段系数
(Pa.s/s)
C段系数
(Pa.s/s)
D段系数
(Pa.s/s)
试样编

动力粘度(Pa.s)
单值平均值
1
2
3
计算公式:= ×100
备注:试验: 复核:。

道路石油沥青实验报告

道路石油沥青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道路石油沥青的基本性质和组成。

2. 掌握道路石油沥青的检测方法和指标。

3. 分析不同沥青产品的性能差异,为沥青路面施工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道路石油沥青是一种复杂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物,主要由沥青质、树脂和油分组成。

沥青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性能。

本实验通过检测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溶解度等指标,分析沥青的性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沥青软化点测定仪、针入度仪、延度仪、溶剂、滤纸、烘箱等。

2. 材料:不同品牌、不同等级的道路石油沥青样品。

四、实验步骤1. 针入度测定(1)将沥青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沥青完全熔化,脱水处理。

(2)将熔化的沥青通过0.6mm的筛过滤,倒入试验模具中。

(3)待沥青冷却后,进行针入度测定。

2. 软化点测定(1)将沥青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沥青完全熔化,脱水处理。

(2)将熔化的沥青倒入试验模具中,放置在软化点测定仪的试样台上。

(3)打开仪器,使试样台以一定的速度上升,当沥青表面出现 wrinkles 时,记录此时的温度即为软化点。

3. 延度测定(1)将沥青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沥青完全熔化,脱水处理。

(2)将熔化的沥青倒入试验模具中,放置在延度仪的试样台上。

(3)打开仪器,使试样台以一定的速度上升,当沥青拉断时的长度即为延度。

4. 溶解度测定(1)将沥青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沥青完全熔化,脱水处理。

(2)将熔化的沥青倒入溶剂中,浸泡一段时间。

(3)取出沥青,放入烘箱中烘干,称量其质量。

(4)计算溶解度:溶解度 = (原始质量 - 烘干后质量)/ 原始质量× 100%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品牌、不同等级的道路石油沥青样品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溶解度等指标存在差异。

2. 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与沥青路面的性能密切相关。

针入度越高,沥青的粘度越低;软化点越高,沥青的抗高温性能越好;延度越高,沥青的抗裂性能越好。

3. 通过本实验,可以分析不同沥青产品的性能差异,为沥青路面施工提供依据。

沥青动力粘度试验检测方案

沥青动力粘度试验检测方案

沥青动力粘度试验检测方案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真空减压毛细管黏度计测定粘稠石油沥青的动力粘度。

非经注明,试验温度为60℃,真空度40kPa。

二、仪具与材料1、沥青动力黏度计:一组3支毛细管。

2、温度计:50℃-100℃,分度值0. 1℃。

3、秒表:2个,分度0. 1s,总量程15min的误差不大于±0. 05%o4、电热鼓风干燥箱。

5、溶剂:三氯乙烯(化学纯)等。

6、其它:洗液、蒸储水等。

三、方法与步骤1、准备工作(1)估计试样的粘度,根据试样流经规定体积的时间是否在60s 以上,来选择真空毛细管黏度计的型号。

(2)将真空毛细管黏度计用三氯乙烯等溶剂洗涤干净。

如黏度计粘有油污,可用洗液、蒸储水等仔细洗涤。

洗涤后置烘箱中烘干或用通过棉花的热空气吹干。

(3)按本规程准备沥青试样,将脱水过筛的试样仔细加热至充分流动状态。

在加热时,予以适当搅拌,以保证加热均匀。

然后将试样倾入另一个便于灌入毛细管的小盛样器中,数量约为50mL,并用盖盖好。

第1页共4页(4)将水槽加热,并调节恒温在60℃±0. 1C范围之内,温度计应预先校准。

(5)将选用的真空毛细管黏度计的试样置烘箱(135℃±5℃) 中加热30min。

2、试验步骤(1)将加热的黏度计置一个容器中,然后将热沥青试样自装料管A注入毛细管黏度计,试样应不致粘在管壁上,并使试样液面在E标线处±2mm 之内。

(2)将装好试样的毛细管黏度计放回电烘箱(135℃±5.5℃)中,保温10min±2min,以使管中试样所产生气泡逸出。

(3)从烘箱中取出3支毛细管黏度计,在室温条件下冷却2min后, 安装在保持试验温度的恒温水槽中,其位置应试I标线在水槽液面以下至少为20nm1。

自烘箱中取出黏度计,至装好放入恒温水槽的操作时间应控制在5min之内。

(4)将真空系统与黏度计连接,关闭活塞或阀门。

(5)开动真空泵或抽气泵,使真空度到达40kPa±66. 5kPa (300mmllg±0. 5mmll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