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词类活用
语文专题:词类活用ppt课件(71张)

规律一: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 规律一: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 主谓关系、 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 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 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帝王:称帝称王) 帝王万世之业也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称帝称王) 学习) 吾师道也 (师:学习) 下雨) 天雨墙坏 (雨:下雨) 朝服衣冠 (服:穿戴)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流血五步, 缟素。 缟素:穿孝服) 道芷阳间行
规律总结: 动+名(代) 规律总结:
①“动”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带
宾语,那么该动词一定活用成特殊 宾语,那么该动词一定活用成特殊 动词(使动或为动) 动词(使动或为动)
名词。 ②否则活用为名词。 否则活用为名词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三、形容词的活用
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 形容词 名词 形容词—名词 2、素善留侯张良 3、臣请完璧归赵。 臣请完璧归赵。 形容词—动词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使动 形容词 使动
例句:动词——使动 例句:动词——使动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伯杀人,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安能屈豪杰之流,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大风浪不能鸣 ⑤李牧连却之 李牧连却 ⑥则修文德以来之 则修文德以来 ⑦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卒廷见相如, 礼而归
使……弯曲 弯曲
★注意:有时,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组成一 注意:有时, 个并列短语,共带一个宾语, 个并列短语,共带一个宾语,不及物动词活用 作使动。不及物动词常在后。 作使动。不及物动词常在后。 例如: 例如: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烧而走 5、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今夫水,搏而跃 6、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 ★特例: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特例: 晋侯饮 晋侯饮赵盾酒 中军置酒饮 中军置酒饮归客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

规律一: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修饰关系,便是动宾 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名+名)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符合道义
2、公子怒,欲鞭之。
用鞭子打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游泳
4、二月草已芽。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3、沛公军霸上。
建造房屋 捕鱼,砍柴 驻扎
规律四: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这个名词活 用作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
(名+介词结构)
二、名词作状语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日夜望将军至。 3、东望夏口,西望武昌。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的现象就叫做词类 活用。
特点: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例如:“鞭”,本是名词,但在“公子怒,欲鞭之” 中受能愿动词“欲”得修饰并且带了宾语,具有了动词 的性质和语法功能,因此,我们说在这个句子中,“鞭” 活用作动词,离开了这个句子(或语言环境)它仍然是 普通名词。
三、动词的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 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动词的为动用法 则是“为宾语怎么样”。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②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为……哭泣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三 形容词活用
让……住在
2、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使……为臣
词类活用专题复习资料(学生版)

文言文词类活用练习一、翻译句子,指出活用的名词,探究其活用的规律(一)名词用作动词1.籍.吏民,封府库。
2.刑.人如恐不胜。
3.杖.汉节牧羊。
(《苏武牧羊》)规律1:4.驴不胜怒,蹄.之。
5.汝幸而偶.我。
6.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规律2: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8.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9.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规律3:10.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 11.二月草已芽.。
1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规律4:13.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 14.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规律5:15.儿涕.而去。
(《促织》)16.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规律6:1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8.今王鼓乐..于此。
(《孟子》)1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规律7:(二)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条件:主语+ 名词【状语】+ 谓语1.相如廷.叱之2.吾得兄.事之3.其一犬.坐于前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现象1:5.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7.道芷阳间.行现象2: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族庖月.更刀,良庖岁.更刀10.其下平旷,有泉侧.出1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现象3:(三)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1.左右欲刃.相如。
2.又郊.败之。
3.合流屈曲而南.。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规律:二、翻译句子,指出活用的动词,探究其活用的规律动词活用为名词1.追亡逐北,伏尸百万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规律1: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规律2::三、翻译句子,指出活用的形容词,探究其活用的规律(一)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小学而大遗2.君安与项伯有故?3.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规律1:6.秦孝公据崤函之固7.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规律2:(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专题十九: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等 名词常常作状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例句)
主语
相如〖廷〗叱之 吾得〖兄〗事之
其一〖犬〗坐于前
谓语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 活用作 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 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 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名+名)
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名+代)
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所+名)
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副+名)
名词作动词
名词放在“能”“可”“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 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 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名)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使 动用法,使……臣服的意思。
名词的使动用法练习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王之:让……称王
任命……为将
齐威王欲将孙膑 臣:使……为臣
④项王虽霸(天封下:疆而界臣,使诸…侯…成)为疆界)
⑤既东封郑。 (《烛之武退秦师》)
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 语当作是什么。如:
【真题链接】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真题链接】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名词使(意)动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 事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 骑来见项王
( 活,使……存活;从,使……跟从)
4.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击退)
•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高考题
•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 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 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 要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 批评并且赶走了他。“道”:在路上(名词 作状语);“退”:让……退下(使动用 法)。
君子不齿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齿,谈论,提及 王,称王
4.名+补语(介词结构)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 舞雩”,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 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 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5.能愿动词+名词 (“能”“可”“足”“欲”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①孟尝君客我。 •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 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 ③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 肉之。
• 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 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衣”“封”“树”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活用为使动
• 名词+宾语(名词/代词),主语使宾语 怎样,由宾语发出动作。
• 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 例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词类活用

高考复习专题之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就是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那么怎么辨别词类活用呢?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
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下面分类逐一介绍:一、名词(1)、名词作状语1、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2、既东封郑(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3、日食饮得无衰乎(时间名词“日”作“食饮”以及省略的谓语“行”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触龙说赵太后》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劝学》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劝学》6、秋水时至(名词“时”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秋水》7、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秋水》8、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那样,像包裹那样,像口袋那样)《过秦论》9、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云”“响”分别作“集”“应”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那样,像回声那样)《过秦论》10、赢粮而景从(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11、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对内,对外)《过秦论》1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名词“夜”充当“驰”“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夜,当晚)《鸿门宴》13、日夜望将军至(时间名词“日”“夜”充当动词“望”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每夜)《鸿门宴》14、吾得兄事之(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那样)《鸿门宴》15、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类活用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一)活用作动词1.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作动,水,游水,游泳)④范增数目项王。
(名作动,用眼睛示意,使眼色)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名作动,捕鱼,砍柴)⑥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名作动,筑舍定居)A.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B.能愿动词+名词/数C.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D.名+名/代(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留候,爵位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2.活用为使动词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施动者 + 动词 + 受动者使字句(1)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2)动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一、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的活用现象。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活用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各种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和例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讲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3. 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案示例:一、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的活用现象。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活用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各种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和例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讲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3. 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用网捕捉
所+名词
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 复得路。
志:做标记
规律:名词在“所”后面,一般为活用。
!!!
名动歌
名加名,动一动。 所后代前常活用, 能愿在前必为动。
二、名词作状语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或处所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 收要害之郡。
练习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1、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2、先国家之急而 后私人也 先/后,名作意动,以……为先/以……为后
3、项伯乃 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作状,连夜
4、有好事者 船载以入
船,名作状,用船
5、礼天下之奇才
礼,名作动,礼遇
6、良庖 岁 更刀
岁,名作状,每年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1、沛公军(于)霸上
军:驻军
名词+介宾短语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
规律:名词后面跟介词结构时,活用为动词。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1、细疏其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疏:陈述
名词+代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规律:名词放在代词前面时,一般为活用。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为王
规律:名词用作使动时,具有“使(宾语)怎 么样”的意思。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以……为师 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
规律:名词作意动时,具有 “把(宾语)当作什么”, “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一、动词用作名词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的东西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得:收获、心得
规律:如果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位置,有表示人或事物 的意义时,课断定动词活用为名词。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1、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用类型
一、名词活用 二、动词活用
三、形容词活用 四、数词活用
1、名词作一般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名词使动用法 4、名词意动用法
1、动词作名词
2、动词使动用法
3、动词意动用法
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一般动词 3、形容词使动用法
4、形容词意动用法
一、名词作动词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愚:使……愚笨
使(宾语)怎么样
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例:耻学于师 耻:以……为耻
认为(宾语)是什么 把(宾语)当作什么
四、形容词作名词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例: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贤:才能
规律:用作名词的形容词,一般处在主语或宾 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
练习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1、小学而大遗 2、火尚足以 明也 3、断其喉, 尽其肉 4、渔人甚 异之
屈,动词作使动,使……屈服
7、谬其 传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一、形容词作动词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例: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友好 规律: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
而又不存在使动、意动的情况,就用作一般动词。
二、形容词作使动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例: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练习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1、交戟之卫士欲 止不内 止,动词作使动,使……停止
2、外连横而 斗诸侯
斗,动词作使动,使……争斗
3、其进愈难,而其 见愈奇
进/奇,动词作名词,前进的地方,见 到的景象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作使动,使……听到
5、李牧连 却之
却,动词作使动,使……退却
6、安能 屈 豪杰之流
1、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2、吾师道也 师:学习
名词+名词
3、刑人如恐不胜
刑:施加刑罚
规律:两个名词连用,如不构成并列或修饰 关系,则必有一个活用。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1、左右欲 刃 相如 刃:用刀杀
2、沛公欲 王 关中 王:称王
3、假舟楫者,非能 水也 水:游水
能愿动词+名词
规律:能愿动词(可、得、肯、欲、能) 后面的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活:使……活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使……来
规律: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具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意思。
三、动词的意动用法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1、成以其小,劣之。
劣:以……为劣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以……为鉴
规律:意动用法,就是谓语具有“认为(宾 语)怎么样”的意思。
南、西、北、东:在南边、在西边、在东 边、在西边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向上、向下
在…… 向……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翅膀一样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景:像云一样、像影子一样
比喻形式, 像……
(三)表示行为、动作的工具、方式或依据
如何辨别词类活用
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
例:二班学生在教室听课。
二﹑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 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例:吾师道也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 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 时改变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这种现象 就叫“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2、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杖:用杖
用……
(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用对待兄长的态度
把……当作……; 用对待……的 态度……
三、 名词活用作使动用法
找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翻译
7、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 王,名作使动,使……为王
8、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作状,当面
练习
9、道芷阳间行 10、日参省乎己 11、人皆得以 隶使之 12、手自 笔录 13、腰白玉之环 14、风乎舞雩 15、相如 廷斥之
道/间,名作动/名作状,取道/从小路 日,名作状,每日 名,名作状,像奴隶一样 笔,名作状,用笔 腰,名作动,腰佩 风,名作动,吹风 廷,名作状,在朝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