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多态性与基因突变

合集下载

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中的变异和多态性

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中的变异和多态性

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中的变异和多态性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是生命科学中的重要领域,它们的研究对象是基因和基因组。

基因是决定生物特征的单位,而基因组则是生物体内全部基因的集合。

变异和多态性是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基因和基因组的重要特征之一。

变异变异是指基因或基因组中的某些部分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通常表现为突变和多态性。

突变是基因或基因组中发生的异常变化,包括插入、缺失、倒位、替换等。

突变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突变有时会改变基因或基因组的序列,导致不同功能的蛋白质产生,从而导致个体特征的变化。

例如,突变可能导致DNA中的氨基酸序列改变,从而导致蛋白质的功能发生改变。

多态性多态性是指基因或基因组中存在多种表型或序列,这些表型或序列可以在个体之间和种群之间不同。

多态性通常与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有关,它是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

多态性可以是单核苷酸多态性,即SNP,可以是微卫星多态性,即STR。

SNP是指单个核苷酸的变异,通常在整个基因组中广泛分布。

STR是指短重复序列的变异,通常位于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区域。

多态性对生物研究的影响多态性在生物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1.基因组学的进展:基因组学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多态性可以帮助识别疾病相关基因,并加深对基因功能的了解。

例如,SNP可以用于进行基因关联研究,帮助识别疾病相关基因。

2.种群遗传学的研究:种群遗传学研究人类种群之间的遗传变异,以及这些变异与人类演化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多态性是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标志,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群体的起源和迁徙,以及疾病发生和治疗策略的研究。

3.个体化医疗的进展:个体化医疗是利用遗传信息和个体疾病信息,根据个体的基因组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多态性是个体化医疗研究中的重要因素,可以帮助识别疾病相关基因并确定特定药物治疗策略。

结论变异和多态性是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是基因和基因组的特征之一。

基因突变的五大特点

基因突变的五大特点

基因突变的五大特点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包括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保守突变和无保守突变)、插入、缺失和倒位等。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基因突变的五大特点。

首先,基因突变具有多样性。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基因序列的任何位置,具有非常高的多样性。

在人类基因组中,已经发现了数百种突变形式,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多态性(INDEL)等。

这种多样性使得基因突变在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突变是随机发生的,无法预测和控制。

基因突变的出现与环境因素、个体遗传背景以及DNA复制和修复的过程等密切相关。

因此,随机性是基因突变的重要特点之一。

第三,基因突变具有遗传性。

基因突变可以被遗传给后代,从而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改变。

遗传性是基因突变在进化和人类遗传学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

一些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的发生,例如囊性纤维化、先天性心脏病等。

第四,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

虽然大多数基因突变是不可逆的,但某些突变可以通过特定的机制进行修复或逆转。

例如,细胞可以通过DNA修复系统修复受损的DNA,从而恢复突变前的基因序列。

这种可逆性使得基因突变的损害可以一定程度上被修复,维护了基因组的稳定性。

最后,基因突变具有累积性。

个体在生命周期中会积累大量的基因突变。

一些突变可能对个体没有影响,但一些突变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或特定性状的表现。

因此,基因突变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积累性特点。

综上所述,基因突变是基因序列改变的重要特征,包括多样性、随机性、遗传性、可逆性和累积性。

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对于研究基因功能、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进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基因突变的了解将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遗传学机制

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遗传学机制

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遗传学机制自然界中有着无数种生物,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形态、行为和遗传特征。

生物的多样性让我们在学习生态学时深感其神奇和美妙。

生物的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可以从遗传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离不开基因的多样性。

人类的基因组中有大约2万5千个基因。

每个基因在编码不同的蛋白质时都会有一些突变,这些突变就是基因的多态性。

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单态性和多态性。

单态性是指一个基因只有一个等位基因,而多态性则是指一个基因有两个或以上的等位基因。

多态性基因相对单态性基因更有利于适应复杂的环境因素,因为它在基因型和表现型上能够呈现出更精细的差异。

而单态性基因则更容易在基因型和表现型上呈现出极端的结果。

二、自由组合在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每个染色体都会从母细胞分离并随机组合,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这个过程叫做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机制使得相同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组合变得可能,从而增加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此外,自由组合机制还为基因突变和重组提供了基础。

三、基因重组除了自由组合以外,基因重组也是物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机制。

基因重组是指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断裂和重组的过程。

假如两个基因位点之间有无数个交叉点,那么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生成无数个不同的基因组合 pattern。

因此,基因重组是物种遗传多样性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发生改变或变异的过程。

基因突变可以是一种随机或有目的的过程,是造成基因高度变异的主要机制之一。

基因突变发生的原因很多,可能与环境的辐射、化学毒素、自然选择等因素有关,而影响突变频率和形态的因素则主要来自自然选择和随机进化这两个方面。

基因突变为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持久而重要的贡献。

五、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由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程度不同而导致的一种选择过程。

环境中有利的基因型表现得更为强劲,自然选择会因此选择出该基因型而逐渐消除不利的遗传特征。

基因突变和多态性

基因突变和多态性

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基因突变和多态性是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生物进化和个体间的变异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定义及其在生物界的意义,以及它们对生物适应性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基因突变的定义与分类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的一种突然而异常的变化,它是遗传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这些突变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进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变化。

二、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重要性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为生物体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变异。

基因突变可以使得个体具备适应环境的新特征,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并传递给后代。

这种累积的遗传变异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三、多态性的定义与种类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种群中存在多种形态或表型的现象。

基因多态性是多态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同一基因具有多种等位基因,并且不同等位基因可能对生物表型产生不同的影响。

多态性可以分为基因型多态性和表型多态性。

四、多态性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多态性可以增强群体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一方面,基因多态性使得生物个体对变化环境具备更多的适应选择余地,可以减轻环境压力对群体的冲击。

另一方面,多态性还可以促进生物的繁殖和繁殖成功率,提高遗传多样性。

五、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在人类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人类遗传病的出现,如囊性纤维化、镰刀细胞性贫血等。

然而,基因多态性也可以带来一定的优势,如免疫系统的多态性有助于人类抵抗疾病。

了解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六、探索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未来研究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基因突变的机制解析、多态性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探索,以及利用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知识开展针对遗传病的治疗和预防等。

总结: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对生物界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生物学中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生物学中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生物学中的遗传多态性研究遗传多态性作为一种遗传变异形式,是指基因在种群中存在多种等位基因的现象。

它在生物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因为遗传多态性不仅是生物种群进化的基础,也是生物学各个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文将介绍遗传多态性的概念、发生机制以及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一、遗传多态性的概念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是指在种群中的某一基因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每种等位基因的频度都大于0.01。

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的遗传学家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提出的。

遗传多态性是基因水平上的表型变异,通过不同等位基因的组合而表现出来。

在人类学、动物学和植物学等领域中,遗传多态性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人类学中,遗传多态性可以用来进行人类种群进化和迁徙的研究;在动植物学中,遗传多态性可以用来研究物种的起源、退化、适应性以及遗传资源等方面问题。

二、遗传多态性的发生机制遗传多态性在种群进化中的产生有多种机制。

其中,常见的机制有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基因流和突变等。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不同等位基因的选择作用,使得一些等位基因被淘汰而另一些等位基因得以保留和扩散。

基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的繁殖和变异过程,等位基因的频率发生了漂移的现象。

基因流是指不同种群之间等位基因的转移,这个过程会导致物种群体的基因组成发生改变。

突变是指基因产生的随机变异,这种变异可以导致等位基因的增加或丢失,从而增加遗传多样性。

三、遗传多态性在生物学中的应用1. 遗传多态性与人类疾病遗传多态性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人类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发现一些跟疾病相关的基因,从而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例如,某些人群中有一个名为APOE的基因,它与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的关联,人们可以通过检测APOE基因的多态性来判断是否有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2. 遗传多态性与生态保护遗传多态性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态保护领域,尤其是对于野生动物和植物。

与遗传有关的效应名词解释

与遗传有关的效应名词解释

与遗传有关的效应名词解释遗传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涉及着我们身体和心智的各个方面。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遗传有关的效应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几个与遗传有关的效应的含义和影响。

1. 基因型与表型基因型是指个体基因组中所有基因的组合。

表型则是基因组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性状。

基因型与表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

同一基因型的个体,由于环境和其他因素的不同,其表型也可能有所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人们更加了解基因和环境对表型产生影响的综合效应。

2. 遗传突变遗传突变是指基因组发生的突发性变异,可能会导致个体表型的显著改变。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即基因中某个碱基的改变,也可以是结构变异,即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缺失、倒位或重复等改变。

遗传突变不仅可以导致基因本身的功能改变,也可能会对特定功能相关的基因网络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3. 遗传连锁遗传连锁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决定了它们一同以遗传单元的形式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这种连锁关系使得一些基因具有更高的遗传耦合性,即它们更有可能同时被传递给后代。

遗传连锁的破坏通常需要发生交叉互换等事件,从而导致染色体段的重组。

遗传连锁对于研究基因组和遗传性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遗传学家提供了解析染色体的工具。

4. 表观遗传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组范围内发生的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遗传现象。

这些变化通常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机制调控。

表观遗传可以对基因表达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个体的发育和特征。

此外,表观遗传还可以被环境因素所影响,例如饮食、压力和母婴关系等。

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可能在一些复杂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5. 遗传多态性遗传多态性是指基因内或基因组上存在多种不同的等位基因。

这种多态性使得个体之间在遗传水平上的差异增加,从而导致它们在表型上的差异。

遗传多态性的存在使得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的响应能力和适应性。

遗传学课件基因突变

遗传学课件基因突变
(4) 烷化剂:这是一类具有一个或多个活性烷基的化合物。常见的 烷化剂有甲基磺酸乙酯(EMS)、硫酸二乙酯(DES)、乙烯亚胺(EI)等。
羟胺(hydroxylamine,HA)
可使胞嘧啶(C)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而不能 正常地与鸟嘌呤(G)配对,而改为与腺嘌呤(A) 互补。经两次复制后,C-G碱基对就变换成T-A碱基 对。
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互变异构作用引起的突变
DNA复制中的错误环出产生的碱基插入和缺失
(二)、自发的化学损伤
1、脱嘌呤
脱嘌呤是自发化学变化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由 于碱基和脱氧核糖间的糖苷键断裂,从而引起一个鸟 嘌呤或一个腺嘌呤从DNA分子上脱落下来。
研究发现,在37℃条件下培养一个哺乳动物细胞 20小时,会有数以千计的嘌呤通过脱嘌呤作用自发地 脱落。如果这种损伤得不到修复,就会引起很大的遗 传损伤,因为在DNA复制过程中,无嘌呤位点将没有 特异碱基与之互补,而可能随机地选择一个碱基插进Biblioteka 去,结果导致突变。一、静态突变
二、动态突变
一、静态突变(static mutation)
是在一定条件下生物各世代中以相对稳定 的频率发生,并且能够使之随着世代的繁衍、 交替而得以稳定传递的基因突变。
可分为点突变和片段突变。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DNA链中单个碱基或碱基对的改变,包括 两种形式:碱基替换和移码突变。
碱基替换(base substitution)
DNA分子中原有的某一特定碱基或碱基对 被其他碱基或碱基对置换、替代的突变形式。
转换(transition):一种嘌呤-嘧啶对被另一种
嘌呤-嘧啶对所替换。
颠换(transvertion):一种嘌呤-嘧啶对被另

什么是遗传变异

什么是遗传变异

什么是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之间在遗传信息上的差异。

它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也是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遗传变异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产生,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流动等。

下面将对遗传变异的定义、机制、影响和应用等进行详细介绍。

一、遗传变异的定义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之间在遗传信息上的差异。

它是由于基因的突变、基因的重组和基因的流动等原因引起的遗传物质的变化。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也是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二、遗传变异的机制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信息的变异。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点突变:指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等。

-复合突变:指多个连续核苷酸的改变,包括重复序列的插入、缺失和倒位等。

-染色体突变:指染色体水平上的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和倒位等。

2.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基因重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机制产生:-随机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配子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使得基因的组合发生变化。

-交叉互换: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配子的染色体间发生交叉互换,使得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重组。

-基因转移:在细菌等单细胞生物中,基因可以通过质粒和噬菌体等载体进行转移,导致基因的重组。

3.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换和传递。

基因流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生:-有性生殖: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配子的染色体在交配和受精过程中发生基因流动,使得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换。

-无性生殖:在无性生殖过程中,细胞分裂和增殖过程中发生基因流动,使得同一个体内不同细胞的基因组成发生变化。

-基因转移:在一些微生物中,基因可以通过质粒和噬菌体等载体进行传递,导致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换。

三、遗传变异的影响遗传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 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是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 指基因组DNA分子某些碱基或其 顺序发身改变.
基因突变
生物进化的基础 产生新的基因 遗传病产生的原因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一般分为两大类-静态突变和动态 突变。
静态突变(static mutation)是在一定条件 下生物各世代中以相对稳定的频率发生的 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片段突变。
碱基变异:1/1000bp 点多态 重复序列多态(STR、VNTR等)
限制性片断片断长度多态性 (RFLP)
DNA序列的改变,甚至于一个核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苷酸变化,就可能引起某个限制
性内切酶切点的丢失或产生,导
致酶切片段长度的变化。

影响非密码子区域的突变

调控序列突变:使蛋白质合成的速度或效率发 生改变,进而影响着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并引 起疾病。
内含子与外显子剪辑位点突变:GT-AG中的任 一碱基发生置换而导致剪辑和加工异常,不能 形成正确的mRNA分子。

片段突变
片段突变是DNA链中某些小片段的 碱基序列发生缺失、重复或重排。
肝酯酶基因启动子区的一个多态与他汀类降血脂的效果
有高度的相关性
(Zambon A, et al Circulation, 2001, 103(6) :792-798)
参考文献

张思仲.人类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医学应用,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9,16(2):119-121. 张思仲. 基因多态性研究与遗传性疾病,《中华 医学遗传学杂志》2000,80(9):654-656.
基因突变的遗传学效应
如果碱基替换影响的是密码子,则会 产生同义突变、无义突变、错义突变和 终止密码突变等遗传学效应; 如果影响的是非密码子区域,则产 生几种不同的遗传学效果:无明确的遗 传学效应、改变调控序列从而影响基因 表达的调控、改变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处 的序列从而影响外显子的加工拼接。

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 碱基被替换之后,产生了新的密码子,但新旧 密码子同义,所编码的氨基酸种类保持不变, 因此同义突变并不产生突变效应。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
碱基替换使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变成终止密码 UAA、UAG或UGA。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碱基替换使编码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编码 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从而使多肽链的氨基 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
DNA
ATT
颠换
ATG
mRNA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
稀有性
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突变的频率很低
随机性 可重复性
DNA损伤的修复
生物体内存在着多种DNA修复系统, 当DNA受到损伤时,在一定条件下,这 些修复系统可以部分地修正DNA分子的 损伤,从而大大降低突变所引起的有害 效应,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的修复
DNA 多态的检测方法


DNA芯片 DNA测序
DHPLC
质谱法
遗传多态的医学意义和应用

连锁分析与基因定位 疾病的关联分析 复杂疾病或过程的基因定位 法医学应用: 个人识别, 亲权鉴定等
遗传多态的医学意义和应用


疾病发病的分子遗传机理的阐明
镰刀血红蛋白贫血


环境因子易感基因的检出 指导用药和药物设计
遗传多态与基因突变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医学遗传室 2011年3月
目的与要求
掌握遗传多态性的概念、分类及检出 方法 了解遗传多态性的医学意义 熟悉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类型 了解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

遗传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rphism):
群体中经常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较常见的变异型或等位基因,其中最罕 见的一种在人群中不少于1%。

二态的遗传变异 多为转换,C T
CG二核苷酸处集中分布
C
T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类型与作用

位于基因编码区
同义变异 错义变异 无义变异 提前终止

(synonymous)
(missense)
(nonsense) (stop codon)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类型与作用
位于非基因编码区或基因间隔区
烷化剂引起的DNA碱基对的改变
化学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碱基类似物 某些碱基类似物可以取代碱基 而插入DNA分子引起突变 。
5-BU引起的DNA碱基对的改变
5-BU与腺嘌呤(A)和鸟嘌呤(G)均可配对。如果5-BU取代T以后一 直保持与A配对,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大;若与G配对,经一次复制后,就可 以使原来的A-T对变换成G-C对 5-bromo-2,4(1H,3H)-pyrimidinedione,5-BrU or 5-BU , 5-Bromouracil

动态突变(Dynamic mutation)

在人类基因组中有大量的重复序列,如微卫 星DNA或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它们的重 复次数变动很大,有些STR,尤其是三核苷酸 重复,在靠近基因或位于基因序列中时,它们 的重复次数在一代一代传递过程中会发生明 显的增加,从而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称为动 态突变。 例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即是由 于三核苷酸CCG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增加所致。


VNTR和新一代的RFLP
----VNTR (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s )
基因组中存在的小卫星DNA是由短 的DNA序列串联重复组成,重复次数在 人群中高度变异,当用限制酶切割VNTR 区域时,只要酶切位点不在重复区,就
可以得到各种长度不同的片段。
VNTR 区域

光复活修复(photoreactivation repair)
细胞内存在着一种光复活酶。在可见光的 照射下,光复活酶被激活,从而能识别嘧啶 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酶-DNA复合物,然 后利用可见光提供的能量,解开二聚体,此 后光复活酶从复合物中释放出来,完成修复 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光复活修复。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DNA链中一个或一对碱基发生的
改变。它有两种形式:碱基替换和 移码突变。
碱基替换(base substitution):
DNA链中碱基之间互相替换。


转换(transition):嘌呤与嘌呤之 间,或嘧啶与嘧啶之间的替换。 颠换(transvertion):嘌呤与嘧啶 之间的替换。
基因突变的其它相关概念

突变体:携带突变Gene的细胞或个体 野生型:未突变Gene的细胞或个体 突变热点 (Hot spots of mutation) : DNA分子中某些部位的突变频率大大高于 平均数,这些部位称为突变热点。
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根据基因突变发生的原因,可将突变分为 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在自然条件下,未经人工处理而发生的突变 为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经人工处理而发生的突变是诱发突变 (induced mutaion)。 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统称为 诱变剂(mutagen)。

检测技术: PCR-RFLP 酶切 (琼脂糖)电泳
Southern Blot
RFLP示例
RFLP的实例,不同位置的电泳条带显示不同的等位基因。 家系图谱和实验结果的对照关系用于显示孟德尔遗传方式。


RFLP的局限性:
单个碱基改变引起酶切位点的出现或消失, “能切”与 “不能切”两种情况,“多态 性” 信息量低; 现有的限制性内切酶不能检测出所有的 核苷酸的改变; 分布不均
亚硝酸引起DNA碱基对的改变
A被其脱去氨基后可变成次黄嘌呤(H),H不能再与T配对, 而变为与C配对,经DNA复制后,可形成T-A→C-G的转换
化学因素


烷化剂 具有高度诱变活性的烷化剂,可 将烷基(CH3-、C2H5-等)引入多核苷 酸链上的任何位置,被其烷基化的核 苷酸将产生错误配对而引起突变。
物理因素

紫外线 紫外线的照射可使DNA顺序中相邻 的嘧啶类碱基结合成嘧啶二聚体,最常 见的为胸腺嘧啶二聚体(TT)。在复制 或转录进行时,该处碱基配对发生错误, 从而引起新合成的DNA或RNA链的碱基 改变。
紫 外 线 诱 发 的 胸 腺 嘧 啶 二 聚 体
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 射线直接击中DNA链,DNA分子吸 收能量后引起DNA链和染色体的断裂, 片断发生重排,引起染色体结构畸变.
Is AF2 the father of C2a ? and C2b?
单核苷酸多态(SNP)
----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基因组内特定核苷酸位置上存 在两种不同的碱基,其中最少的一 种在群体中的频率不小于1%,平均 每隔100-300bp有一多态位点.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特征
基因剪接 (gene splicing) 转录调控 (transcript regulation) 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

DNA 多态的检测方法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RFLP)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杂交(ASO)
氨基酸

UAA
终止子
UAC
酪氨酸
终止密码突变(terminator codon mut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