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建筑大师最精辟赏析资料
建筑五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密斯赖特阿尔瓦

现代建筑五大师——对格罗皮乌斯、柯布、密斯、赖特、阿尔托的分析内容摘要: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阿尔瓦·阿尔托作为现代建筑的五位大师坚决反对复古,创时代之新,他们的建筑有新功能、新技术,形式符合抽象的几何美学,他们承认建筑的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认为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并提出了要反对外加装饰的建筑表现形式。
他们确定了现代建筑的为现代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功能空间异同有机人情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许多国家中复古主义建筑仍然相当流行,并且出现了表现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等流派,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和解决当代建筑发展所涉及的许多根本性的问题。
由于战后初期欧洲各国的经济困难状况,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抑制了片面追求形式的复古主义作法;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新的建筑类型,要求建筑师突破陈规。
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方面的进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走出学院派的象牙之塔;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祸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世人心理上引起强烈震动。
人心思变,大战后社会思想意识各个领域内都出现许多新学说和新流派,建筑界也是思潮澎湃。
新观念、新方案、新学派层出不穷。
这一切都未现代建筑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现代主义自30年代起迅速向世界其他各地区传播,终于成为20世纪中叶现代建筑中的主导潮流。
现代建筑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法国的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欧洲先锋派,他们是现代运动的主力。
另一是以美国赖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派。
此外有一些派别人数并不多单十分重要,他们在建筑观点上特别是在建筑与社会和时代的关系上,赞成欧洲的现代建筑派,也参加了他们发起的CIAM组织,但在设计手法上则倾向于有机性。
五位现代派建筑大师

1.格罗皮乌斯(1887~1969)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主要建筑理论①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
②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皮乌斯坚决的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
“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③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到了美国以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
一个人的建筑观点总是反映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
他从没有轻视建筑的艺术性。
之所以20年代末前比较强调功能、技术、和经济,主要是的德国工业的发展和德国战后的经济条件。
■建筑教育家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全面的建筑观》1)反对复古主义,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
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
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
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97分析

密斯凡德罗
5.“技术精美”: 在60年代把自己设计形式提高到精益求精的高度,芝加哥联邦大楼, 联邦德国的柏林新国家艺术博物馆。 贡献及影响: 在于通过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 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 的外观,多变灵活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美的细部,1928年提 出的“少即是多”集中反映这一建筑理论。
建筑理论:
1.“少就是多”:
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使产生偌大、无屏障或者屏障极小的可作 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
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附任何多余的东西,只有由直线直角 形成的规整,精确和纯净的钢和玻璃的方盒子。 2.“流动空间”: 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他打破封 闭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体验功能平面。
Page 14
理性主义:
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以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和以柯布西耶等为代表的 欧洲现代建筑,因讲究功能而又称为“功能主义”,又被称为“国际式”, 因不论在何处。都以同一色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的形式出现。 具有现代建筑的一切特点,强调建筑师改造社会的任务。 进步性:理性主义在同学院派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作斗争中,在使建筑适 应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活生产上作了最重要的贡献。 局限性:个人与社会的主观和客观局限性带来的一些缺点:在反对形式主义 时,过分强调功能与技术,似乎建筑的艺术形式不需要费心,在反对复古主 义、折衷主义时,否定历史似乎现代建筑与历史传统水火不容,反对脱离实 际的设计,过分强调建筑的时代性,似乎建筑没有个性只有共性,此外,手 法比较生硬,形式较雷同。
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1887-1966瑞士
五位建筑大师最精辟赏析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现代建筑五位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阿尔瓦••阿尔托格罗皮乌斯:建筑思想: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是被一致肯定的。
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1914年发表的《包豪斯纲领》和格罗皮乌斯宣言中有两个指导思想:第一,综合全部造型活动,使之凝集于建筑之下,创造绘画、雕塑、建筑为一体的统一艺术。
第二,造型活动的基础是手工艺,美术家都必须重新回到手工艺(或手工劳动)中来。
从而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体制。
代表作品分析:包豪斯校舍概要:包豪斯校舍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
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
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
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
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
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
形式特点: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
在这里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即先确定各部分的功能,再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最后确定整体的外观。
在构图上他大量使用不对称构图,主要入口也不只一个。
虽然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任何装饰,但各部分之间的高低错落,自然具有一种和谐的外貌。
以现代建筑五大师谈现代建筑的不同点

三、阿尔瓦·阿尔托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 阿尔托(Alvar Aalto)从他的家
庭和文化背景直接继承了一种价值体系,即对西 方人文主义的尊重——这些传统根植于文艺复兴 和古典主义的遗产,同时保留了对自然的专注与 投入,担负起芬兰本土文化意义上的责任。他对 自然形式、材料和空间的敏感,也来源于其内心 深处对芬兰旷野的体验。
法古斯工厂
建筑理念
格罗皮乌斯认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 “旧社会在机器的冲击之下破碎了,新社会正在形成之中。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重要的是不断地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 表现方式,决不是形式地追求‘风格特征’”。 在设计原则和方法上,20 年代和 30 年代间,格罗皮乌斯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首位。他认为这才是新建筑的特点。
到的强烈感受。柯布西耶提倡以人的运动这一准则在当时加速了古典主义形式的解体。 建筑的内部循环在柯布西耶的眼中应该是背离人造的秩序,不但要从功能的角度思考,更多的是应该是出自情感上。好的建 筑是可以被“通过”和“穿越”的,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 建筑不但是要给予人以居住的自由,更多的是应该给予人以想象的自由甚至是美学与诗意的追求,这种空间秩序同样是创造与体 验的结果。
辑,如肺结核疗养院。
功能
他的建筑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讲求经济、实用。打破单一的功能形式,注重各种房间的功能用途和相互关系, 把各部分恰当的组织在紧凑的建筑体量之内,如维堡市立图书馆。在使用上像是功能主义的作品,但更注重使用 者的需求。
形式
打破传统建筑形式,外部处理简洁。建筑外形与结构相结合。例肺 结核疗养院。
方式。如1927年他为联合国大厦所做的田园牧歌式的规划,“大厦融
入阿尔卑斯湖的水面,位于林间的空地上,为绿草所环绕,它甚至不 会去打搅一株蔷薇花……”每一扇窗都将开向牧歌式的风景。多么完美 的环境!在此,将为世界和平而工作。
建筑巨匠作品赏析

他提倡把玻璃、石头、水以及钢材等物质加入建筑行业的 观点也经常在他的设计中得以运用。
[德]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Barcelonna Pavilion)
时间:1928-1929年 地点:西班牙,巴塞罗那
人卧室,厨房,车库)、私密空间(主人卧室)。
三层平面图
沿着二层 的室外坡道到 达三层的阳光 浴室,这是真 正的阳光浴场。 人们可在这尽 情享受灿烂的 阳光。
空间体系
合理的空间布局
三维空间
四维空间
合理的空间布局
主要 空间
起居室是公共活动空间。所以它处在各个 卧室流线的起始点。而主卧室设计相对隐蔽, 处在另一条流线的尽头;虽然与儿童房相临却 不能直接相通。这也是充分考虑了主人的生活 需要。
地之中,引导我们到围廊下。
萨伏伊别墅
交通流线
萨伏伊别墅
交通流线
一层流线图
顺着底层的落地窗一拐, 便到了萨伏伊的主要入口从入
口进去便是前厅,前厅的右边
是车库,前厅的左边是旋转楼 梯,洗手池方向是厨房和佣人 房间 。
沿着中央坡道向上走,空间逐步展开,越发 明亮,渐渐升入二层.正对着坡道的是起居室的 门。
相关作品
1930-1933年 阿尔及尔市“奥伯斯”规划 1936年 周末住宅 1937年 巴黎国际博览会 1946-1952年 马赛公寓 1950年 朗香教堂 1951年 昌迪加尔规划 1960年 拉图莱特修道院
相关理论
柯布西耶建筑思想的两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以前:合理主义、功能主义 代表作品: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
二层交通流线图
外建史论文 五位现代建筑大师的研究

浅谈对五位现代建筑大师的研究【摘要】在建筑学习和设计过程中,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大师们的建筑思想和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建筑特点和语言手法,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基本的建筑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比较大师们的一个经典作品,希望能够从建筑基本问题感受和理解大师们的代表性建筑。
【关键词】建筑思想功能空间材料结构环境一、主要的创作思想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在构图上他大量使用不对称构图。
他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他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和全面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勒·柯布西耶是一个自学成材的建筑师,他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
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他赞美简单的几何体。
【1】他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是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
赖特反对复古,重视建筑功能并提倡采用新技术。
他崇尚自然的建筑观,强调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推崇活的有机的建筑,认为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建筑应该表现材料的本性,营造一种连续运动空间以及有特性和诗意的形式。
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
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
他具有批判的地方主义精神,它可以维持高度的批判直觉性,即承担着世界文化谱系的进展,又必须通过矛盾的综合,使优美的建筑作品显示某种根植民族的意向和回归自然的天性。
二、设计手法1、周围的环境吐根哈特别墅位于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它坐落在面朝南德绿草如茵的坡地上。
建筑主体共有两层,另有一个半地下室,住宅的正立面的前面是一个大花园。
五个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五个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五位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们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呈现不同的风格,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设计理念、构思和材料使用都代表着当时的文化、经济和技术水平。
这些建筑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记。
1.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被誉为“现代建筑之父”。
他的设计风格充满现代主义和机能主义的思想,强调建筑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材料的自然性和建筑的符号性。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就是纽约市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它是一栋光滑的白色建筑,呈螺旋状排列,造型简洁富有动感。
同时,这座建筑也充分考虑了艺术品展示的要求,在内部的空间设计方面极具创意,令人印象深刻。
2. 托马斯·希瑟威克托马斯·希瑟威克是当代建筑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风格被称为“未来主义”,充满各种前卫的思想和理念,强调科技、环保和可持续性。
其代表作品之一是世界顶级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
希瑟威克为卢浮宫重新设计了一个神奇的空间,结合了光,音乐和图像的艺术元素,旨在为观者提供一种独特的、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体验。
3. 菲利普·约翰逊菲利普·约翰逊是一位英国建筑大师,他的设计风格被誉为“新古典主义”,是探索建筑传统的一种现代表现形式。
在约翰逊的作品中,理性的几何形式和建筑元素被赋予了一种浪漫和诗意的精神,并受到了文艺复兴和现代主义的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希尔顿酒店大楼,它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范之一,体现了约翰逊对建筑造型和功能的综合思考。
4. 伊恩·里奇伊恩·里奇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风格是"假设主义",也叫"后现代主义"。
他追求超现实主义的想象力和创意,强调建筑的特殊性和融合性,并运用了各种非常规材料和结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现代建筑五位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阿尔瓦??阿尔托格罗皮乌斯:建筑思想: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是被一致肯定的。
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1914 年发表的《包豪斯纲领》和格罗皮乌斯宣言中有两个指导思想:第一,综合全部造型活动,使之凝集于建筑之下,创造绘画、雕塑、建筑为一体的统一艺术。
第二,造型活动的基础是手工艺,美术家都必须重新回到手工艺(或手工劳动)中来。
从而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体制。
代表作品分析:包豪斯校舍概要: 包豪斯校舍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
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
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
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
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
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 平方米形式特点:这样不同咼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
在这里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即先确定各部分的功能,再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最后确定整体的外观。
在构图上他大量使用不对称构图,主要入口也不只一个。
虽然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任何装饰,但各部分之间的高低错落,自然具有一种和谐的外貌。
更由于他大量使用了钢筋混凝土及其它工艺,近万平方米的建筑,整体造价仅每立方米7 美元左右(当时货币)。
校舍建成后,格罗皮乌斯作为校长,对创造新的教育体系作出更伟大的贡献,其意义也远远超过一两座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
勒??柯布西耶:如果说格罗皮乌斯是现代建筑理论的发起者,那么,柯布西耶可以被认为最有深度的推广者。
建筑思想:柯布西耶有一句名言: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他想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的特性,也即它的轻巧和强度,创造出平面的自由灵活、内外空间相相渗透的建筑。
他在1914 年所画的一张图说明了这个问题:六根纤细的柱子,竖立在一个宽敞平整的基座上,支撑着另外两层楼板或叫楼层。
这张结构透视图,体现了柯布西耶早期的建筑哲学思想。
用这么少的构件,就能够在为所欲为,外墙、窗或整个玻璃外壳,都可以直接佳在这个框架上,内部空间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和分割。
大量的20 世纪建筑,正是以这一原理为基础建造的,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国际风格方程式。
1923 年柯布西耶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
《走向新建筑》在现代世界上建筑领域影响非常之大,成为一部权威性的专题论文。
他坚定地宣告:“建筑应该是时代的镜子”,“当今的建筑应专注于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使用的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
这是时代的标志。
”“为普通的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体的尺度;典型的需要,典型的情感,就是这些!这是首要的,这是一切,可敬的时代,它预示人类将抛弃豪华壮丽。
”他的精辟论点从根本上说明现代建筑思想跟几千年传统建筑思想的对立,是建筑观念上的一场革命,是建筑价值标准的一场革命。
1926 年提出了新建筑的 5 个特点:1. 底层独立支柱;2. 屋顶花园;3. 自由平面;4. 横向长窗;5. 自由的立面。
作为一个建筑大师,柯布西耶不满足一两座建筑的完成,他经常参与新型城市的规划。
早在1930 年,柯布西耶就提出他的光明城市设想,主张用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
为此他1930 年为阿尔及尔制定了城市规则,1932 年为巴黎和巴赛罗那设计城市规划。
1956 年,柯布西耶为印度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进行规划设计,实施他关于总体城市规划的毕生理想。
代表作品分析: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郊区的普瓦西,由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并于1930年建成。
别墅在设计之初,柯布西耶原本的意图是用这种简约的、工业化的方法去建造大量低造价的平民住宅,没想到老百姓还没来得及接受,却让有亿万家产的年轻的萨伏伊相中,于是成就了一件伟大的作品,它所表现出的现代建筑原则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建筑走向。
萨伏依别墅的轴测剖视图萨伏伊别墅地段为12英亩,宅基为矩形,长约22.5米,宽为20米,共三层。
底层三面透空,由支柱架起,有门厅、车库、仆人用房。
二层有起居室、卧室、厨房、餐室、屋顶花园和一个半开敞的休室外1 } I息空间坡道O-I-fi口m二层平而p三层平面三层为主人卧室和屋顶花园,各层之间以楼梯和坡道相联,建筑室内外都没有装饰线脚,用了一些曲线形墙体以增加变化。
萨伏伊别墅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通。
别墅轮廓简单,象一个白色的方盒子被细柱支起。
水平长窗平阔舒展,外墙光洁,无任何装饰,但光影变化丰富。
别墅外形简单,但内部空间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精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萨伏伊别墅是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个特点的具体体现,对建立和宣传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很大。
朗香教堂:天才建筑师的建筑思想在他的创作晚期经历了狂飙式的突变。
几乎让他的追随者无所是从,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朗香教堂。
在法国东部孚日山区有一个叫朗香的小山村,柯布西耶在那个叫布尔垒蒙的小山项上建造了一个座小小的教堂,比起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它实在太小了,连坐带站只能容纳二百人,但是它很奇特,仿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根无源, 绝对是一个纯粹天才的创造。
朗香教堂又译为洪尚教堂,位于法国东部浮日山区的一个小山顶上,1950年由勒. 柯布西耶设计。
它是勒.柯布西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作品,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个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
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
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钟塔式的祁祷室的外形象座粮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的创作风格脱离了理性主义,转到了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
密斯•凡•德•罗:这个被称为现代建筑贵族的建筑大师1886年出生于德国亚堔的一个石匠家庭,密斯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始于父亲的石匠作坊和亚堔那些精美的古建筑.可以说,他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无论是在柏林的布鲁诺•保罗事务所当学徒,还是在彼得•贝伦斯手底下做一名绘图员,或者是在柏林开办他自己的事务所.•… 这些经历使他一步步的投身于二十世纪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中,并最终引领出一片贯穿二十世纪的建筑思想体系•直至现在,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密斯风格追随者还在引申和发展这套理论.建筑思想:“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当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 是的,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 “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 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Less is more ”, 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 ”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 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 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 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 没有杂乱的装饰, 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 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 与此相类的。
密斯擅用钢结构和大片玻璃墙,几乎在其绝大部分作品中, 二者都是最显眼的。
“少就是多”,"流通空间"," 全面空间", 在经过了几代人的口头和书面传播后变得耳熟甚至老套之后, 重新认识这位现代建筑大师是必要并值得的. 密斯和其他的建筑大师一道为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以后踩出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正因为如此, 我们才有机会从这条道路走过并最终走出我们自己的路!代表作品分析: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建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拆除。
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 米。
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几道围墙组成。
除少量桌椅外,没有其他展品。
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
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
*主厅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
>1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
建筑物采用了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贵的气派。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这次世博会上密斯还展出了自己设计的“金属藤椅”(Cane Metal Chair ,左图)。
这一启示了后来无数室内设计师的椅子又被称为“巴赛罗那椅”,是现代室内设计的经典之一。
有机建筑理论大师--- 赖特赖特(Frank Lioyd Wrignt ,1869-1959)是上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