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第2章

合集下载

现代机械制图习题集习题解答4

现代机械制图习题集习题解答4

2-2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班级: 姓名: 学号: 11第2章 投影基础1. 根据给出的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4)(1)(2)(3)(5)2-6 直线的投影(续)班级: 姓名: 学号: 15第2章 投影基础7. 已知A、B、C在同一直线上,求点的投影。

OXab( )( )ddd'(4)c'aa'Xb'cXca( )d(5)a'OX b'bd'c'cacObbd( )8. 判断下列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1)c'a'd'a'c'(2)b'b'd'OX( )bO(6)b'(d')dXa a'(c)c'( )acdbc'(d')a'O (3)b'交叉相交相交交叉交叉平行2-12 换面法班级: 姓名: 学号: 213. 求三角形ABC的实形。

1. 求点A的新投影。

第2章 投影基础O11H VX a'aX HV bab'(2)1HVV HX aa'(1)X V HXOa'1OOOc'c (1)XHV d'cdc'(2)HV aa'bb'OX O2. 求直线AB、CD的实长及AB与水平面的倾角和CD与正平面的倾角。

4. 求点K到三角形ABC的距离。

aa'Xcbkc'Ok'b'a 1'a 1a 1'b1'c1'。

机械制图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习题集答案第2章ppt课件

机械制图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习题集答案第2章ppt课件
2-1 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
1
2-2 已知点B距点A15;点C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点;点D
在点A的正下方15。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
2
2-3 已知点A(25,15,20);点B距W、V、H面分别为20、10、15; 点C在点A之左10、之前15、之上12;点D在点A之上5、与H、 V面等距、距W面12。求作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填写下表。
.
28
2-29 完成平面图形ABCDEFGH的三投影并回答 下面的问题。
平面ABCDEFGH是 一般位置 面。
直线EF是 水平 线。
直线FG是 侧. 平 线。
29
2-30 判断下列各图中的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将“是” 或"否"填于括弧中)。


( 是)

( 是)

( 是)
.
( 否)
30
2-31 过点D作正平线DE平行于△ABC。
6
2-7 标出交叉二直线上的重影点并判别可见性。
.
7
2-8 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相交、 垂直交叉)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
8
2-9 由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并使交点 距H面12。
.
9
2-10 求直线AB、CD的交点K。
.
10
2-11 过点C作直线CD与已知直线AB平行。
.
3
2-4 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⑴ AB∥W面,β=30°; 点B在点A之下、之前。
⑵ AB∥V面,γ=60°; 点B在点A之下、之右。
⑶ AB⊥H面,点B在点A之下。
.
4

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专业)(第七版)-答案第二部分 (4)[5页]

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专业)(第七版)-答案第二部分 (4)[5页]

第二篇技能模块项目九识读柱塞泵装配图并拆画泵体零件图1.根据教材图2-9-1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配体的用途是液压系统的供油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动力由轴10传入,带动凸轮22旋转,柱塞11靠弹簧4的作用,使与凸轮保持接触。

凸轮旋转时,柱塞作往复运动,使由单向阀体12、球13和球托14构成的单向阀控制油流的方向。

(2)该装配体的名称是柱塞泵,由22种零件组成,零件总数是35 ,其中标准件有7 件。

(3)该装配图共用了5 个图形表达,主视图采用局部剖视,主要表达柱塞泵的主体结构特征、柱塞泵轴系装配线上各零件的结构形状、连接和配合关系以及凸轮、键、轴的联接关系和吸、排油用单向阀的位置;左视图为局部剖图,主要表达外形,左下方局部表达安装孔的结构;俯视图采用局部剖视,主要表达主轴轴系装配线与零件的结构形状、连接和配合关系;另外两个图形为A向局部视图、移出断面图。

(4)该装配图的规格(性能)尺寸为柱塞的直径Φ18及凸轮偏心距5 ,总体尺寸为总长为175(除去轴外伸端的其余宽度70)、总高94、总宽95 ,安装尺寸为120、75 及安装孔尺寸Φ5 ,装配尺寸为Φ50H7/h6、Φ42H7/js6 。

(5)明细栏中的材料45表示优质碳素结构钢,Q235表示碳素结构钢,HT200表示灰铸铁,GCr15表示合金结构钢。

(6)φ16H7/k6中:φ16表示公称尺寸,H表示孔基本偏差,7表示标准公差等级,k 表示轴基本偏差,6表示标准公差等级。

查表写出φ16H7/k6配合中的下列数值:孔:上极限尺寸为16.018 ,下极限尺寸为0 ,上极限偏差为+0.018 ,下极限偏差为0 ,公差为0.018 。

轴:上极限尺寸为16.001 ,下极限尺寸为15.990 ,上极限偏差为+0.001 ,下极限偏差为-0.010 ,公差为0.011 。

(7)泵体7和泵套6、衬盖20之间采用7和6为基孔制的过渡配合、7和20为基孔制的间隙配合连接,轴10与凸轮22之间采用键连接,单向阀体12、油杯5与泵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高教课堂)

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高教课堂)

31
详细课资
32
详细课资
33
详细课资
34
20
26 27
10 R11
40
15
7
24
5
10
10
25
10
56
? 28 ? 15
26
10 27
20 35
详细课资
35
详细课资
36
详细课资
37
详细课资
38
详细课资
39
详细课资
40
详细课资
41
详细课资
42
第五章 物体形状的表达方法
5-1~4 5-5
4-3
4-6
4-7
4-10 4-11a
4-11d 4-12
4-15 4-16
4-19 详细课资 4-20
4-4 4-8 4-11b 4-13 4-17
20
详细课资
21
详细课资
22
详细课资
23
详细课资
24
详细课资
25
详细课资
26
详细课资
27
详细课资
28
详细课资
29
详细课资
30
详细课资
详细课资
(7)
(1)
(4)
5
(1)
(2)
(3)
(4)
(5)
(6)
(7)
(8)
详细课资
6
(1)
(2)
(3)
(4)
(5)
(6)
详细课资
7
详细课资
8
详细课资
9
详细课资
10
详细课资
11

机械制图答案_江西出版社出版_第2章习题指导

机械制图答案_江西出版社出版_第2章习题指导

2-46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47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48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49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50 求两平面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2-51 用三面共点法求两平面的交线。
2-52 过点A作直线与BC 和DE 两直线都相交。
2-60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顶点A 在BC的前下方,补全ABC 的投影。
2-61 已知菱形ABCD 的一对角线AC,顶点B 在H 面 上,距V 面25mm,完成菱形的投影。
2-62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点A在直线DE上, 求作ABC 的投影。
2-63 在平面CDE上作一直线与直线AB 垂直相交。
2-1 已知A(30,20,15)、B(20,30,0)、 C(0,0,25)三点坐标,求作其三面投影。

2-2 已知A、B、C 三点的两面投影,求其第三面投影。
2-3 已知点A到V面的距离为25mm,点B到H面距离为 30mm,点C到V面和H面距离相等,补全A、B、C三点的二面 投影。 Z =30 Y =25
2-11 判别直线AB是否与直线CD平行;AB是否与 直线EF相交。
因为AD 与BC是交叉两直线,所以AB 与CD不平行。 因为11b’ 与21f’ 不平行,所以AB 与EF 不相交。
2-12 判别交叉两直线AB、CD上重影点的可见性。
2-13 求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
△YCD
实长 c’d’
2-23 求平面△ABC 对H 面的倾角。
2-24 在平面ABC上取点K,K点在H 面上,到V 面 距离为30mm。
2-25 求作点A两次换面的新投影。
2-26 求直线AB 的实长及对H 面和V 面的倾角α、β。

机械制图习题集附带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附带答案
返回
36-3 36-5
(1)
(2)
37-(1)
37-(2)
返回
28 – 1
返回
答案
28 – 2
返回
答案
28 – 3
返回
答案
28 – 4
返回
答案
1.补全剖视图中所缺轮廓线及剖面线.
29 – 1(1)
返回
答案
1.补全剖视图中所缺轮廓线及剖面线.
29 – 1(2)
返回
答案
1.补全剖视图中所缺轮廓线及剖面线.
返回
答案
32 – 8
返回
答案
32 – 9
返回
答案
32 – 10
返回
答案
32 – 11
返回
答案
33 – 12
返回
答案
33 – 13
返回
答案
33 – 14
返回
答案
(1)
(1)
A—A
A 34 – 15(1)
A
返回
答案
(2)
(((222)))
A—A
34 – 15(2)
A
A
A
A
返回
答案
A A 34 – 16
班级
学号
姓名
1
返回
图线练习
2-2
班级
学号
姓名
2
返回
3-1
3-4
3-2 3-5
3-3
返回
4-4
返回
1-4基本练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1– 1
返回
答案
2– 2
返回
答案
返回
答案
3– 2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第二章1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第二章1答案

二、立体的视图(一)2.1已知平面体的两个视图,求作第三视图,并标出平面P (所给投影为可见)的其余两投影∙∙∙∙∙∙∙∙∙∙∙∙∙∙∙∙∙∙∙∙∙∙∙∙∙∙∙∙∙∙∙∙∙∙∙∙∙∙∙∙∙∙第38~38页习题2.2 已知回转体的两个视图,求作第三视图,并标出曲面上点A 的其余两投影∙∙∙∙∙∙∙∙∙∙∙∙∙∙∙∙∙∙∙∙∙∙∙∙∙∙∙∙∙∙∙∙∙∙∙∙∙∙∙∙∙∙∙∙∙∙∙∙∙∙∙∙∙∙∙∙∙∙∙∙∙∙∙∙∙∙∙∙∙∙∙∙第39~39页习题2.3 表面交线的画法∙∙∙∙∙∙∙∙∙∙∙∙∙∙∙∙∙∙∙∙∙∙∙∙∙∙∙∙∙∙∙∙∙∙∙∙∙∙∙∙∙∙∙∙∙∙∙∙∙∙∙∙第40~49页习题2345题号:题号:678910111213a13b13c14a 题号:14b14c 15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435363738394041421617184344454647484950515253543132335511.2.3.4.5.6.7.8.9.10.11.12.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a)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b)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c)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a)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b)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c)15.三棱锥被一水平面及正垂面所截,完成俯视图,并作出左视图。

16.梯形棱柱被正垂面P和铅垂面Q截切,完成截切后的三视图。

17.作左视图*18.作主视图19.作主视图20.作左视图21.作左视图22.补全主视图中所缺的交线,并作左视图。

23.补全三视图中的交线。

24.补全主、俯视图中的交线。

PSQ25.作左视图26.作俯视图27.作左视图28.作主视图29.完成俯视图,并作左视图。

30.完成俯视图,并作左视图。

31.完成俯视图。

《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

《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

91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92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93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பைடு நூலகம்
94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95
读图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96
读图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再见
70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1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2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3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4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5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6
模型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77
件2
件9
件7
件1
目录
第九章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目录
1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2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3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4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5
答案 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第七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55
第八章 零件图………………………………………… 62
第九章 装配图………………………………………… 76
第一章
12345
目录
第二章
6 7 8 9 10
目录
第三章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编者 2009年6月
第一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2-2已知点B距点A15;点C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点;点D 在点A的正下方15。

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2-3已知点A(25,15,20);点B 距W 、V 、H 面分别为20、10、15;
点C 在点A 之左10、之前15、之上12;点D 在点A 之上5、与H 、V 面等距、距W 面12。

求作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填写下表。

2-4已知直线AB 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⑴AB ∥W 面,β=30°;
点B
在点A
之下、之前。

⑵AB ∥V 面,γ=60°;点B 在点A 之下、之右。

⑶AB ⊥H 面,点B 在点A 之下。

2-5求直线AB上点K的正面投影。

2-6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其到H及V面的距离相等。

2-7标出交叉二直线上的重影点并判别可见性。

2-8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相交、垂直交叉)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2-9由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并使交点距H 面12。

2-10求直线AB、CD的交点K。

2-11过点C作直线CD与已知直线AB平行。

2-12作与已知直线AB、CD平行且相距为15的直线MN,并使MN的实长为20,点M距W面30,点N在点M之右(任求一解)。

2-13过点C作直线CD与直线AB垂直相交。

2-14过点C作直线CD与直线AB垂直相交。

2-15作正平线EF距V面15,并与直线AB、CD相交(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6作直线EF平行于OX轴,并与直线AB、CD相交(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7过点C作一直线与直线AB和OX轴都相交。

2-18作一直线MN,使其与已知直线CD、EF相交,同时与已知直线AB平行(点M、N分别在直线CD、EF上)。

*2-19作正平线MN与直线AB、CD、EF都相交。

*2-20作直线MN与已知直线AB、CD、EF均相交,其中与直线AB的交点距H面15。

*2-21作任一直线MN分别与已知直线AB、CD、EF 相交于M、K、N点,且使MK=KN。

*2-22作直线EF与直线AB、CD相交并与OX轴平行。

铅垂
该平面是面
侧平
ABC是面
2-25求平面上点K与点N的另一投影。

2-26已知直线AB在两平行直线CD、EF所确定的平面上,求作AB的水平投影。

2-27完成平面图形ABCDE的水平投影。

2-28已知CD为水平线,完成平面ABCD的正面投影。

下面的问题。

2-30
⑶⑷
⑴( 是)

( 否)
( 是)判断下列各图中的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将“是”
或"否"填于括弧中)。

( 是)
2-31过点D作正平线DE平行于△ABC。

2-32△ABC平行于直线DE和FG,补全△ABC的水平投影。

2-33判断下列各图中的两平面是否平行。

( 否)
( 否)⑶⑷
( 否)
( 是)⑴⑵
2-34已知两平面相互平行,完成平面ABC 的水平投影。

2-35已知直线AB和CD(AB∥CD)所确定的平面平行于△EFG,完成该平面的水平投影。

2-36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7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8过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9过点A作正平线AM与△B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40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1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2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3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4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5过点M作△ABC的垂线,并求垂足K。

2-46过点A作平面BCED的垂线AF,求其垂足K,并判别可见性。

2-47过直线AB作平面与△DEF垂直。

2-48过直线AB作平面与△DEF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