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理系天体物理导论的教学第一期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1讲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运动课件

R2g0
( g0
g)T 4 2
2
,则ρ=
4
M R3
=
4
G R3=Leabharlann 3g04 RG= 3
GT
2
g0 ,B正确。
g0 g
3
3
栏目索引
2-2 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
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
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
二、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1.基本思路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F万=F向
G Mr2m =m vr2 =mrω2=mr4 T22 =ma
(2)星球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即mg=G MRm2 ,
由此可得:GM=① gR2 。
栏目索引
2.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1)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轨道半径r,由万有
期与轨道半径时,可求得中心天体的质量,故要求得木星的质量,还需测 量卫星绕木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D正确。
栏目索引
3.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和另
外两名美国科学家共同分享了200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早在1996
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
R2
二、计算重力加速度
1.任意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星球表面处,G Mm =mg,g= GM (R为星
R2
R2
球半径,M为星球质量)。
栏目索引
2.星球上空某一高度h处的重力加速度:
G (RMmh)2 =mg',g'= (RGMh)2
《高一物理天体运动》课件

天体运动的角动量变化
天体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 扰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其角动量可能会发 生变化。例如,行星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受 到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其角动量可能会发
生变化。
PART 05
天体运动的观测与实验验 证
天体观测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天文学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人类就开始观察天空,记录天体的运动和位置。
等信息。
摄影技术
利用照相技术拍摄天体照片, 可以更精确地记录天体的位置
和运动轨迹。
射电望远镜观测
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的射 电辐射,可以揭示天体的射电 性质和宇宙射电背景辐射。
空间探测器
通过发射空间探测器近距离探 测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 可以获取更详细的天体数据。
天体运动的实验验证与发现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验证
总结词
描述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的定律,即物体加速度 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物体加速 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个定律 是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来的。
圆周运动与向心力
总结词
描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指向圆心 的力,这个力称为向心力。
详细描述
圆周运动是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当 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它会受到一个指 向圆心的力,这个力称为向心力。向 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平方和 圆周半径成正比。
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总结词
天体运动的向心力主要来源于万有引力 。
VS
详细描述
天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圆周运动,在天体 运动中,天体受到的向心力主要来源于万 有引力。万有引力使得天体能够保持稳定 的轨道运动,例如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向 心力就来源于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
天体物理校本课程设计

天体物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天体物理学基本概念,如星系、恒星、行星的形成与演化。
2. 了解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以及宇宙的组成。
3. 理解并掌握天文观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工具。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天文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进行天体物理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天文观测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严谨、客观、求实的科学态度。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天体物理领域的发展,增强国家认同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天体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对天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之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内容1. 天体物理学基本概念:星系、恒星、行星的形成与演化,宇宙的起源及大爆炸理论,宇宙的组成与结构。
教材章节:第一章 天体物理学导论2. 天文观测原理及工具: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空间望远镜等;观测方法和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天文观测与仪器3. 恒星与行星物理:恒星的生命周期,恒星演化模型,行星的形成与特性。
教材章节:第三章 恒星与行星物理4. 宇宙中的极端现象:黑洞、中子星、超新星爆炸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宇宙极端现象5. 我国天体物理研究进展:嫦娥月球探测、天眼射电望远镜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我国天体物理研究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和进度,科学系统地组织,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天体物理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结合我国在天体物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研兴趣。
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1节天体运动课件教科教科高一物理课件

12/10/2021
第十页,共二十八页。
(1)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所以 行星的速度方向并不总是垂直于行星和太阳的连线,但行星 绕太阳运动一周的时间仍为一个周期,此周期不能用匀速圆 周运动求解,而应根据开普勒定律对不同运动应用其相应的 运动规律去判断和求解.例如做椭圆运动的卫星可用此规律 求解. (2)在同一天体系统中,如果已知某一“行星”的公转周期而 求其轨道半径时,可通过另一已知轨道半径和周期的“行星” 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解答.
12/10/2021
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表达式Tr32=k 中的常数 k 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 关.如研究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常数 k 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研究卫星绕地球运动时,常数 k 只与地球的质量有关.对绕 不同天体的圆周运动,常数 k 不同.
12/10/2021
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飞船沿半径为 R 的圆周轨道绕地球运 动,其周期为 T.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 轨道上的某一点 A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 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 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 B 点相切,如图所示. 如果地球半 径为 R0,求飞船由 A 点到 B 点所需要的时间.
律
行星轨道__半__长__轴__的三次方 与__公__转__周__期__的二次方的比
值是一个常量
r3 公式:___T__2 ___=k,
k 是一个与行星
_无__关___的常量
12/10/2021
第五页,共二十八页。
行星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行星距太阳较近处与距太阳 较远处相比较,运动速率何处较大? 提示: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由于在相等的时间内,行星 与太阳的连线扫过相等的面积,显然相距较近时相等时间内 经过的弧长必须较长,因此运动速率较大.
大学天体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天体物理知识点总结1.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是天体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大爆炸理论是目前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它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极端高温高密度的初始状态,之后经历了膨胀、冷却和演化过程。
学生需要了解大爆炸理论的内容及其在宇宙演化中的作用,以及宇宙膨胀的过程和原因等知识点。
2. 星系和星系结构星系是宇宙中最广泛的天体结构之一,它由许多恒星、行星、星际物质和黑洞等组成。
在大学天体物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关于星系的形成、结构、分类、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银河系和其他类型星系的结构、运动规律、星团、恒星形成区等内容。
3. 恒星和恒星演化恒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天体之一,它们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并且具有较长的寿命。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有关恒星形成的过程,恒星的结构、演化以及不同类型的恒星之间的区别。
学生需要了解恒星的光谱、色指数、绝对星等等恒星性质的测量方法与应用。
4. 行星和行星系统除了恒星外,行星也是宇宙中非常重要的天体之一。
在天体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关于行星的形成、运动规律、结构、表面特征以及地外行星的发现等知识。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关于行星系统的形成、多行星系统、行星轨道特征等相关内容。
5. 星际物质和星际介质星际物质和星际介质是宇宙空间中的一种物质形式,它们由气体、尘埃、离子等组成,并且对天体的形成、演化以及宇宙结构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大学天体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关于星际物质的成分、分布、动力学特性等内容,以及星际介质的密度、温度、辐射特性等方面的知识。
6. 黑洞和宇宙奇点黑洞是宇宙中极为神秘的天体结构之一,它的引力场非常强大,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
在天体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关于黑洞形成的原因、特征、分类以及它们在宇宙中的作用等内容。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有关宇宙奇点、时空奇点和宇宙学原理等内容。
上述内容只是大学天体物理课程中涉及的一部分知识点,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天体物理知识。
2020_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1天体运动教案1教科版必修2

天体运动教学目标1.能简要地说出日心说、地心说的两种不同观点。
2.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描述的三定律。
3.体会科学家在宣传和追求科学真理时所表现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开普勒三定律难点:对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设计思想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的规律与地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正是在该理论指导之下,人类成功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之梦。
本节介绍了人类早期对天体运动的认识,重点是开普勒对行星运动描述的三定律。
本节教学既是前面《匀速圆周运动》内容的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又是为了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和后续原子结构模型做铺垫。
本节课在充分利用大量物理史实的基础上,以解决如何描述行星运动的系列问题为线索,围绕太阳-行星模型性展开教学,采取以启发式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指导阅读、比较历史上关于宇宙中心、行星运动轨迹的观点和思想,引导学生把物理事实作为证据的观念,根据证据、逻辑和已有知识做出科学解释,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及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资源《天体运动》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引入】展示视频:“天宫一号”发射场景;“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对接(过渡: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某某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
2012年6月18日14时14分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
按照计划神舟十号飞船也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与天宫一号完成交会对接任务。
“天宫一号”为什么能够上天?这就是本章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我们首先一起沿着前人的脚步来探究天体运动的规律。
)【课堂学习】学习活动一:日心说(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问题1:古代人们对天体运动有哪些观点?(在古代,人们对于天体的运动存在着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对立的看法。
天体物理概论_向守平_第一章绪论探索宇宙12天体物理学简史资料

§1.2 天体物理学简史真正意义上的天体物理学开始于十九世纪。
由于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广泛应用于天体的观测研究,对天体的结构、化学成分、物理状态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天体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主要事件是:(注:科学家在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重大进展已经获得了十几次诺贝尔物理奖)1859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希霍夫发现,太阳光谱的吸收线是由于太阳光球发出的连续光谱被太阳大气吸收所致,这可以说是天体物理学的开创性工作;1864年英国天文爱好者哈根斯和意大利教士塞西分别用摄谱仪证认出一些恒星的元素谱线,哈根斯并根据多普勒效应测定了一些恒星的视向速度;1869年英国天文学家洛基尔在太阳光谱中首次发现氦线,之后到1895年才由英国化学家雷姆塞在地球上发现了氦;1885年哈佛大学天文台开始用物端棱镜方法,对恒星光谱的分类作大规模的研究,此后到1924年,共完成225,000多颗星的光谱分类,这是近代天文史上的巨作,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1914年由依巴谷卫星测定了三角视差的4万多颗近距离恒星的赫罗图。
1915年纵坐标分别用绝对星等及光度表示,横坐标分别用色指数和温度表示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并求出水星近日点进动的精确值;同年,美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发现测定恒星距离的分光视差法,使得恒星距离测量的范围由几百光年(三角视差法的上限)达到几千光年;1917年爱因斯坦发表《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查》一文,为现代宇宙学的奠基之作;1919年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领导的日食观测队发现太阳引力使光线偏转的现象,成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天文学验证之一;1920年代印度天文学家萨哈发表恒星大气电离理论,同时德国天文学家埃姆登和史瓦西、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等建立了系统的恒星内部结构理论,爱丁顿并从理论上导出了恒星的质光关系;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红移-距离关系,为现代大爆炸宇宙学奠定了观测基础;1930年1932年前苏联物理学家朗道预言存在完全由中子构成的恒星——中子星;1934年德国天文学家巴德与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提出,中子星是超新星爆发的产物;1937~1939年德国物理学家魏茨泽克和美国物理学家贝特提出质子-质子反应和碳氮循环两种核反应,创立了恒星核能源理论;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和沃尔科夫建立了中子星的理论模型,预言中子星的直径只有几千米,密度可达每立方厘米几亿吨;1944年荷兰天文学家范德胡斯特从理论上提出存在星际中性氢21厘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预言,宇宙创生于一次热大爆炸,并预言可以观测到温度大约为10K的大爆炸背景辐射遗迹;1951~1954年美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的天文学家先用光学的方法,继而用射电方法发现并描绘出银河系的旋涡结构;1959年美国用高空气球进行γ辐射观测,发现宇宙γ射线源,之后又发现太1963年美国用射电方法发现星际有机分子;1964年同年旅美荷兰天文学家施密特发现类星体;1965年美国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1967年英国天文学家休伊士和贝尔发现脉冲星;1968年以上称为六十年代四大天文发现。
《天体物理》校本课程教材

天体物理校本课程新编教材目录第0部分绪言 (4)一、天体物理概况 (4)二、课程纲要 (6)第一部分辐射基本知识 (7)第一讲电磁辐射 (7)第二讲黑体辐射 (9)第二部分谱线图 (12)第一讲电磁波谱 (12)第二讲谱线位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部分恒星 . (16)第一讲恒星的距离和大小 (16)第二讲恒星的自行 (18)第三讲恒星大小的测定 (19)第四讲恒星的星等 (20)第五讲恒星的光谱 (23)第四部分赫罗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讲赫罗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部分 Yerkes光谱分类.. (28)第一讲 Yerkes光谱分类 (28)第六部分双星和恒星 (29)第一讲双星和恒星的质量 (29)第七部分望远镜 (33)第一讲天文望远镜 (33)第二讲哈勃望远镜 (37)第三讲望远镜接收设备 (38)第四讲射电干涉仪 (40)第五讲红外望远镜 (41)第六讲紫外望远镜 (42)第0部分绪言一、天体物理概况天体物理学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天空物体的性质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天空物体包括星,星系,行星,外部行星,宇宙的整体。
物理用全部电磁谱作为手段研究发光性质。
并研究天体的密度和温度及化学成分等。
天体物理研究的范围很广,要应用许多物理原理,包括:力学,电磁学,统计力学,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相对论,核和核子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
天体物理分为二大部分:观察天体物理和理论天体物理。
观察天体物理使用电磁谱作为天体物理的观察手段。
无线电天文学:用波长大过几毫米的电磁波研究辐射。
例如:无线电波一般由星际间的气体和尘云发出;宇宙微波辐射由大爆炸产生;脉冲星的光发生红移,这些观察都要求十分大的无线电望远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测 数据. 此外 , 在天 体物 理 教学 中, 应 当注 意 以计算
机与 网络 为核心 的信 息技 术 的整 合 , 通 过天 体 物理课 程 的开设 , 完善学生 自身天体物 理知识 的建 构[ 7 ] . 在考核 方面 , 既要重视传统 的笔试 , 也要鼓励学 生 就某 一专题撰 写进展 报告 或科 技 论文 . 笔试 主要 是 考
摘要
针 对 目前 国 内高校 物理 系 本科 段 天体 物理 导 论教 学 开展 不充 分 的现 状 , 从 物 理 系通 常 的课 程设 置 , 天体 物 理
导 论教 学 目的 、 教 材 的选 择 、 教 学方 法 与 考核 等方 面 , 简 要介 绍 了 在高校 物 理 系如 何 开展 本科 段 天体 物 理教 学 . 关键词 物理 系 ; 天 体 物理教 学 ; 本科 生课 程
h o l e t o t h e g a l a c t i c e n v i r o n me n t 》 、 尤峻 汉关 机制 》 等. 在高 校物 理 系开设 天体物理 学课 程时 , 教 材可 以选 择 李宗 伟和 肖兴 华 的
的衔接. 如在辐射 机制 中所 涉及 的运 动带 电粒 子 的李
纳一 维谢 尔势 , 在 电动 力学 中有详 细 的推 导. 在 学 习各
种辐射机 制时 , 可 以让学生 自己去复 习它的推导 , 唤醒 学生们对所 学知识 的记忆 . 通过 这 方 面天 体物 理辐 射 机制 的教学 , 具体 应用到带 电粒 子低速 、 高速运 动等天
收稿 日期 : 2 0 0 5 - 0 2 — 2 2
在讲 解天体 物理理论 的 同时 , 必 须 结合 光学 等规 律来
*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资助项 目( 1 0 2 7 3 0 0 7 ) ; 江苏省 高校 自然 科学 基金 资助项 目( 0 3 K J B 1 6 0 0 6 0 )
维普资讯
第3 期
卞 维豪 等 : 高 校物 理 系 天体物 理 导论 的 教 学
2 3 7
介绍各种天体 观测方 法及 其 观测 结论 . 教学 的主要 内
容分 4 个方 面 : 天文 研究 方法 、 恒 星结 构 与演 化 、 星 系 形成与演化 、 宇宙学 , 教学大 纲及课 时 安排见表 1 .
们在 中学普及 天体 物理 知 识. 作 为专 业必 修课 来 开设
天体 物理学导论是 不 大现 实 的. 可 以考 虑首 先 以专 业
选修课 的方式来 开设. 在 我们学 校 , 只要选修 这 门课 的 人超 过 3 0人 , 就 可 以立 即 开设 . 在课时安排方 面 , 可 以
1 周 2 学时, 1 个 学期总共 约 3 4学时( 以1 7 周 计) .
电动力学 、 光学 、 相对论 等. 因此 , 在 教学 中要 注意知识
口 ]
参 考 文 献
李 宗伟 , 肖兴华 .天 体 物 理 学 E M] .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版
社 ,2 0 0 0 : 1
] ] ] ] ] ] ] ]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物 理 与 科 学 技 术 学 院.本 科 生 教 学 计 划
[ E B / OL 3 .E 2 0 0 4 — 0 3 — 0 9 3 : h t t p : / / p h y s i c s . n j n L L e d u . c n / F r a n k J . A c c r e t i o n p o w e r i n a s t r o p h y s i c s[ M] .
文环境 中 , 也能够 巩 固这些 内容 的学 习成果 .
a s t r o p h y s i c s [ M1 .[ S .1 . ] : Ad d i s o n - We s l e y P u b l i s h i n g
Co mp a ny , 1 9 9 6: 1
P a d m a n a b h a n T .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s t r o p h y s i c s [M ] .
1 物 理 系课 程 设 置
与很多物理专业 一样 , 我们 系 物理 学本 科专 业 开 设 的课程 主要有L 2 ] : 大学普通物理 ( 包括力 学 、 光学 、 电 磁学、 热学 、 原子物理 ) 、 理论力学 、 电动力学 、 热力 学与 统 计物理 、 量子 力学 、 固体物理 、 数学物理方 法 , 以及 相
核授课 的基本 内容 , 而进 展 报告 或论 文 主要 是考 核 学
恒 星 的本 质 物理参 数 、 恒星 大气 与 内部结 构方 程 、 形 成 与演 化 、
( 1 0 学 时) 致 密 星双 星与 吸积
星系的本 质 银 河 系结构 与动 力学 ( 恒 星记 数及 恒 星运 动 ) 、 星 系
宇宙 ( 8 学时) 哈 勃膨 胀 、 微 波背 景 、 元素 合成 及其 理论
4 天 体 物 理导 论 教 学 方 法 与 考 核
为了在有 限时间内尽可能讲 清楚天体 物理学 的以 5
上 内容 , 在讲授 中要注意教学 方法. 由于该课 是在大 四 开设 , 学生们 已经有 了必 备 的数 理基 础 , 如 原 子物 理 、
Ca mb r i d g e :Ca mb r i d g e Un i v Pr e s s ,2 0 0 2: 1 Ca r r o l l B W 。 O s t l i e D 八 A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mo d e r n
Ca mb r i d g e:Ca mbr i d g e Un i v Pr e s s , 2 0 0 0: 1
由于天体物理学 的基 础学 科 地位 , 它 一直 是最 公
表 1 天体 物 理 导论 教 学大 纲
天 文研究 方法 天球 、 牛顿 力学与 相对 论 、 望远 镜 、 测 光分 光 与 辐射
( 6 学 时) 机制 、 数据 分析 方法
时世界上各 重大观测 设备 一 般都 有 自己的专 门网站 ,
可以指导学生 去访问 , 直接 了解 观测的最新进 展 , 获得
3 关 于天体 物 理导 论 的教材 及教 学大 纲
国 内外 天体 物理学 的教 材_ 3 ] 有很 多 , 有些是 入 门 的, 有些是 研究生水 平的. 有些几乎 涉及天体物理所有 领域 , 如 C a r r o l l等 [ 4 ] 的《 A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mo d e r n
2 天体 物理 学 导 论 及 其教 学 目的
我们 系 开 设 天 体 物 理 导 论 (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a s t r o p h y s i c s ) , 而不 是 天文 学 导 论. 主要 的 区别 在 于 ,
前 者注重 物理规律在 天 文学 中的应 用 , 而 后者 注重 讲 解 传统天文学 的观测方法 及 观测 分析 结 果. 在 物理 系 开 设这门课 , 我们 认为 应 当着重 于 如何 利用 物 理规 律 来 解释观测到 的各 种天 文现 象 , 介 绍 天体 物理 研究 所
《 天体 物理 学 》 . 与此 同时 , 非常有必要 参考 国外物理 系 天体 物理教学 的教材 、 教法 以及课 程设置 . 由于天体物理 的内容非常广泛 、 更新也 非常迅速 , 并且 可用学 时有限 , 因此 , 只能有选择 地介绍天体物理 学的成熟理论 , 当然也要 尽 可 能地 提 出 目前 天体 物理 各 方面 尚未 解决的 问题 . 在教学 时 , 要 尽可能地补充 与 教学 相关 的最新 研究 成 果 , 让学 生 课外 学 习. 同时, 由 于观测是 天体物理学 的基 础 , 它等 效 于物理 学 中做 实 验, 对 天体物理学来 说 至关 重要 , 是其 核 心 内容 , 因此
的学科 之一l 1 ] . 天 体物 理学 不仅 仅是 利 用 已有 物理 规
律来解 释各 种天文 现象 , 同时 , 其 研究 对 象 、 各类 天 体 以及 整个 宇宙 , 也 是物理实验室 无法 比拟 的 , 它 曾经也
将继续促 进物理学新 理论 的发展 . 目前 在 国 内拥 有 天 文 系的院校很少 , 绝大 多数 高校 物理 系 并无 本科 段 的 天体物理 教学 , 这种状 况 既不利 于更 多 学 习物理 的人 来研 究天体物理 , 又不利 于我 国天体物理事业 的发展. 笔 者来 自于师范 院校 物 理 系 , 在 这 里简要 谈谈 关 于高 校 物理系天体物理导论 教学 的一些想 法.
( 8 学时
)
的形态 分类 、 活 动 星 系及 其 统 一 模 型 、 黑 洞与 星 系 的形成 演化
生信 息处理 、 知识运 用 的能 力. 总之 , 在 高校 物理 系 开 设 天体物理导 论的教 学是 很 有意 义 的 , 同时 也要 注 意 教材 与教学 内容 的选择 , 使其教学 能够切实可 行.
a s t r o p h y s i c s ? ? 、 李宗伟等l 1 的《 天 体物 理学 》 等. 也有一
些仅 涉及各个 专 门领 域 的 , 如 Kr o l i c E ] 关 于活 动 星 系
核 的《 Ac t i v e Ga l a c t i c Nu c l e i :F r o m t h e c e n t r a l b l a c k
分类 号 P1 4 1 ; G 6 4 2 . 0
观测 与理论 的发 展 , 使得 天 文学 研 究与 物理 学 的
理论 、 方法 和技术 的联系越来越 密切 , 天体物理学正 在
成 为 天文 学 的 主 要 内 容 , 是 当今 自然 科 学 领 域 最 活 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