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看舌辨证脂肪肝

老中医:看舌辨证脂肪肝
老中医:看舌辨证脂肪肝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现代“富贵病”。其起病原因常常是人们饮食过度或者饮食不足,所导致肝脏脂肪堆积,从而影响肝脏的功能。这种疾病短时间看起来不严重,但是长久发展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舌酸

自觉舌上及口中时有酸味,但无酸水泛出。多由脾运失常,食滞不化,或暴食伤脾,食积肠胃,肝脾不和,浊气上泛所致。虞抟《医学正传》说:“亦有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肝胃不和,气滞湿阻,痰停血瘀,痹阻肝络,故见脘腹时痛,胁胀欲呕,嗳气嘈杂,大便不调或腹痛下利秽浊,舌厚腻或黄,脉弦滑或沉实。

舌甘

自觉舌上有甜味。临床多有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恶心,面色淡黄,或便溏不爽,身体困倦,舌白腻或厚,脉缓或濡,但亦有症状不明显,仅舌感甜味者。舌甘甜多为湿浊上泛,与脾关系密切。脾喜燥恶湿,湿易困脾,气机被阻,血脂失于正常运化,积于血中为痰为瘀,痹阻于肝,发为脂肪肝。

舌苦

自觉舌有苦味。临床多有腹胀胁痛,眩晕耳鸣,或大便秘结,咽干口燥,舌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但多数仅有口苦便秘,余症缺失。盖苦为胆味,与肝之疏泄有关;苦属火,火盛则口苦。《素问痿论》:

脂肪肝的食谱

为此,他告诉我们几个脂肪肝的食疗验方: 一、蘑菇250克,豆腐200克,调料适量。煮汤服食。每日1剂。功效:清热润燥、益气解毒。 二、紫菜30克,鸡蛋1枚,调料适量。煮汤服食。每日1剂。功效:滋阴清热、软坚润燥。 三、芹菜黄豆汤鲜芹菜100克,洗净切成片,黄豆20克(先用水泡胀),锅内加水适量黄豆与芹菜同煮熟,吃豆吃菜喝汤,一日一次,连服三个月,效果颇佳。 四、绿茶每天上下午各用绿茶10克,开水浸泡后坚持饮用。研究表明,绿茶可化解中性脂肪,有利于清除肝内多余的脂肪。 五、海带绞股蓝汤海带50克,洗净切丝,绞股蓝50克,泽泻20克,草决明20克,生山楂30克,加水适量煎服,一日一剂连用3-6个月,效果良好。 此外,耿兰书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了治疗脂肪肝良药——脂肝清胶囊,同时具有保肝解酒,降脂减肥功用。 1.绝对禁酒。 2.选用去脂牛奶或酸奶。 3.每天吃的鸡蛋黄不超过1个。 4.忌用动物油,植物油的总量也不超过20克。 5.不吃动物内脏、鸡皮、肥肉及鱼子、蟹黄。 6.忌食煎炸食品。 7.不吃巧克力。

8.常吃少油的豆制品。 9.每天食用新鲜绿色蔬菜500克。 10.吃水果后要减少主食的食量,例如每吃一个大苹果,就应该减少主食50克。 11.山药、白薯、芋头、土豆等,要与主食米、面粉调换吃,总量应限制。 12.每天摄入的盐量以5~6克为限。 13.葱、蒜、姜、辣椒等“四辣”可吃,但不宜多食。 14.经常吃鱼、虾等海产品。 15.降脂的食品有:燕麦、小米等粗粮,黑芝麻、黑木耳、海带、发莱以及菜花等新鲜蔬菜。 16.晚饭应少吃,临睡前切忌加餐。 17.如果脂肪肝引起肝功能异常,或者转氨酶升高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降酶药物。 18.可以选择中医中药治疗。 中药验方 1.荷叶6克、决明子6克、山楂6克、泽兰6克,代茶饮。 2.山楂30克、草决明15克,加水1000毫升代茶饮。 内关穴:〖取穴方法〗其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简单取穴法:将右手3个手指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的中点即为内关穴。图(1)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_杨壮智

○文献综述○ 栏目特约博士达药业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杨壮智 程志文 谢冬梅 (浙江省永嘉县中医医院 永嘉325101) 摘要:运用文献整理、综合分析的方法,概括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和现代基础药理研究。认为中医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有良好临床效果,同时也发现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和现代基础药理均有待完善。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综述 中图分类号:R 256.4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等原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并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目前西医药尚缺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特效药物,而中医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几年中医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进展概述如下。1 病因病机 西医脂肪肝是指肝脂含量超过肝脏湿重的5%~10%,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饮酒折含乙醇量小于140g /周(女性<70g /周)(有建议用乙醇量女性<20g /d ,男性<30g /d ),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分为:单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中医学中尚无脂肪肝之病名,然就临床表现和体征而言,应当属中医学“肥胖、痰饮、积聚、胁痛”等范畴,起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或嗜酒过度或感受湿热毒邪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对其发病机制,众多学者认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精不足,湿热内结,痰浊郁结,淤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湿淤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脂肪肝[2~4] 。此外,马氏[5] 等提出脂肪肝“气虚痰毒”病机假说,认为“气虚痰毒”为脂肪肝、脂肪性肝炎的主要病机,即脾虚是发病的内在基础,痰毒为主要病理因素,本虚标实为病机特点。并分别对脂肪肝“气虚痰毒”病机假说的中医理论基础、实验基础和实验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王氏[6] 等初步探讨了脂肪肝从肾论治的机理,分析了 肾与肝、肾与脾胃、肾与血淤等的关系。得出肾虚可引发或加重脂肪肝,并在临床治疗脂肪肝时,采用滋阴补肾或温补肾阴法可以提高疗效。王氏[7] 等在痰、饮、湿、瘀等几种机体的病理产物的基础上,提出“浊邪”这一概念,用来说明在脂肪肝早期在体外还没有表现出痰、湿、瘀等征象,而用“浊邪”这一病理概念用来表示脂肪肝的病变是湿邪、瘀血的早期阶段。并认为“浊邪”是“湿邪”寒热未分,阴阳未判的阶段,这个阶段或长或短,最后根据患者的体质,浊邪或转化为湿,或转化为湿热。由此提出“疏肝导浊”法治疗脂肪肝。采用“导浊”法,导之归于浊道,是较为理想的措施,也即是将浊邪导入大肠,随糟粕排出体外,无疑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治疗方法。2 中医药治疗2.1 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应根据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舌苔脉象辨证论治。1992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委员会制定了脂肪肝辨证分型标准[8] ,将其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4型。但不同学者各有其分型特点。陈氏 [9]等将脂肪肝分为4型:痰浊壅阻型,治以燥湿泄 浊,健脾行气,方用平胃散合四苓散加减;肝气郁结型,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湿热内蕴型,治以清热利湿,健脾助运,方用茵陈蒿汤合导痰汤加减;痰瘀互结型,治以活血 化瘀,祛痰散结,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谢氏[10] 等从肝脾关系论治,将脂肪肝的辨证论治分为3型:从脾论治,治疗时在健脾的基础上辨别脾虚和湿盛两 江西中医药2010年1月第1期总41卷第325期

名老中医内科名方(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

名老中医内科名方(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 一、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温肝汤”,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关幼波拟方) 黄芪30克,附片、白术、香附、杏仁、橘红各10克,党参、紫河车各12克,白芍、当归、茵陈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肝炎恢复期、消化机能未恢复者,可用“健脾舒肝汤”:党参、山药、炒苡米、陈皮、白芍各12克,当归、柴胡、郁金各10克,草蔻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治单纯性胆囊炎、胆囊术后综合征(“金茵茶”,西安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刘茂甫拟方) 茵陈、金钱草等份,取适量以沸水冲泡当茶频饮。长期饮用,症状缓解后再服用2周。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可用“金钱开郁汤”(浙江省中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魏长春拟方):金钱草30克,柴胡、枳实、白芍、郁金、乌贼骨、浙贝母各9克,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 三、治慢性胃炎(“健运麦谷芽汤”,福建中医学院教授赵棻拟方) 麦芽、谷芽各30克,鸡内金、山药各15克,党参10

克,甘草5克。以水浸泡1小时后煎沸5分钟即饮用,每日1剂。 慢性委琐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可用“滋胃饮”(南京中医学院原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周仲瑛拟方):乌梅肉6克,炒白芍、北沙参、大麦冬、金钗石斛、丹参、生麦芽各10克,炙鸡内金5克,炙甘草、玫瑰花各3克。每日1剂,水煎服。 四、治感冒(“特效感冒宁”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主任医师宋健民拟方) 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苍术、黄芪各10克,双花12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2次,2次药液混合分3次温服。一般3剂即愈。 因体弱或慢性鼻炎、气管炎而感冒缠绵不愈者,可用 “健身固表汤”(河南中医学院教授赵清理拟方):黄芪、百合各20克,白术、防风各1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2~3剂即可。 五.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浙江省名中医潘智敏主任医师在杨继荪教授总结出的有效方剂) 清肺八味汤组成:鱼腥草30g,黄芩30g,野荞麦根30g,桔梗9g,前胡9g, 浙贝母15g,杏仁9g,姜半夏12g。

中度脂肪肝(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中度脂肪肝(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各种内因和外因造成脂肪在肝脏中过量堆积,肝脏中脂肪含量超过5%,医学上称为脂肪肝。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肝脏的脂肪中主要为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也有少量胆固醇、卵磷脂。轻度脂肪肝难以引起重视。随着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轻度脂肪肝会发展到中度乃至重度,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二病因肝内沉积脂肪的增加主要是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增加,胆固醇,胆固醇酯及磷脂的增加较少,中度脂肪肝由很多原因引起,如肥胖、饮酒、糖尿病、药物中毒、高脂血症或者肝炎等,也有可能因近期生活方式或饮食习惯突然改变引起。 三临床表现中度脂肪肝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大量脂肪长期浸润肝脏,可使肝脏细胞发生慢性炎症,一旦出现自觉症状,肝脏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坏死及纤维化。肝功能轻度异常,脂肪量为肝脏重的10%~25%,转氨酶,胆红素轻度或中度升高,并常伴有脂肪性肝炎,B超肝切面前半部回声粗而强,肝切面后半部回声明显减低,肝面光带降低。 四检查1.实验室检测 是诊断脂肪肝的方法之一,患者可有血浆球蛋白变化,特别是α1、α2及β球蛋白增高,血清GGT、ALT、活性轻度增高或正常。但这些均为非特异性的变化。 2.B超和CT检测 是诊断脂肪肝的主要方法之一,B超检查可见肝实质呈微细致密的强反射光点,深部组织回声减弱。超声对重度脂肪肝的诊断率达95%。CT扫描示肝脏密度比其他脏器(如正常脾脏、血管)低,一般认为其准确性优于B超。 3.肝活检检测 是确诊脂肪肝的主要方法,采用的肝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的唯一方法。目前多在B 超引导下进行肝穿刺,抽吸肝组织活检,远较过去盲目肝穿刺法准确安全,尤其在局灶性脂肪肝或弥慢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与B超下肝癌鉴别有困难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通过对活检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明确脂肪肝病变程度、类型、有无合并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对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亦有重要价值。但因为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患者难以接受。 五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检查进行诊断。脂肪量超过10%可诊断为中度脂肪肝。

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一)

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一) 【摘要】脂肪肝的三种基本治法。一、辨证施治法:目前一般认为痰、湿、瘀、积等病理产物是脂肪肝形成的条件,各种外来因素(病毒、酒精、不合理膳食等)所致的肝损伤是脂肪肝形成的基础,疏肝理气、健脾消导、化痰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是治疗脂肪肝的基本治法。常见证型有五种。二、辨病论治法:从脾、肝、肾三脏着手,确立疏肝健脾益肾,祛湿化痰活血为论活本病大法。立法依据:1.脾主运化、脾主散精;2.脂肪肝病位在肝;3.肾主水、主气化,中医肾对机体能量代谢有调节作用。三、病证结合辨治法:在明确脂肪肝诊断以后,运用中医学整体观方法,从调控脏俯气血入手,确定辨病论治基本治法,再根据病机演变情况,结合辨证……随症化裁,常能收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脂肪肝;肝硬化;辨证论治 脂肪性肝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综合征。因此,如何正确有效的促进肝脏脂质代谢和加速肝内脂肪转运,清除过量脂肪(主要为甘油三酯)在肝内沉积,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环节。 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脂肪肝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的病名,根据其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肝痞”、“胁痛”、“积聚”等范畴。文献中的有关描述,可以启示我们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的思路。《济生拔粹》认为:“风寒暑湿得以外袭,喜怒忧思得以内伤,食啖生冷,过饮寒浆,扰动中和,如是阴气当升不升,阳气当降不降,中焦痞塞,必成胀满”。《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古今医鉴·胁痛》:“胁痛者,……若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皆为痛……治之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又《张氏医通》:“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此得之湿热伤脾。胃虽受谷,脾不输运,故成痞胀。”关幼波老中医从中医所谓“肥人多湿”,“体胖多痰”的认识出发,又根据他对湿热凝痰,痰阻血络的体会,认为此类病证,应从痰湿论治。综上所述,“痰湿”乃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而痰湿的形成,多由饮食失节,或七情内伤,或病后失调,以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脏腑功能失调,痰瘀交结而成本病。临床治疗可选用以下三种基本治法。 1辨证施治法 目前认为,痰、湿、瘀、积等病理产物是脂肪肝形成的条件,各种外来因素(病毒、酒精、不合理膳食等)所致的肝损伤则是脂肪肝形成的基础。因此,疏肝理气,健脾消导,化痰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是脂肪肝的基本治法。常见证型有以下五种。 1.1脾虚痰阻临床表现:倦怠乏力,脘腹痞闷,头身沉重,面部虚浮,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细或濡缓。治法方剂:健脾益气,化痰除湿。方用胃苓汤加减。 1.2肝郁气滞证临床表现:肝区胀满或胀痛,胸闷纳少,嗳气,心情不畅时诸症加重,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1.3湿热内蕴证临床表现:口腻而干,渴不欲饮,脘胀痞闷,大便干或溏黏而恶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方用温胆汤加减。 1.4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口干,消瘦,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法:滋养肝肾。方用一贯煎合二至丸加减。 1.5瘀血阻络证临床表现:肝区疼痛,甚或刺痛,肋下可及明显肿大的肝脏,并有触痛,舌质暗或暗紫,脉细弦。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消积。方用复元活血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

保肝消脂方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观察

保肝消脂方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10T15:51:29.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杨沈秋张禹潘祥宾刘定姚丹[导读] 探讨“保肝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杨沈秋张禹潘祥宾刘定姚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脾胃科 150001)【摘要】目的探讨“保肝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保肝消脂方”联合血脂康治疗,对照组给予血脂康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 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B超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治愈8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肝消脂方”联合血脂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优于单用血脂康。【关键词】“组药” 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 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 (ALD)相似, 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 由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展而来,如不治或治疗不当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近来笔者运用“保肝消脂方”治疗NAFLD患者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和《内科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 [2]制定:(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小于140g/周(女性小于70g/周); (2)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4)血清ALT 和(或)AST、GGT 升高。凡具备上述1-3项,血清ALT水平高于正常值,影像学检查符合脂肪性的诊断标准者即可诊断。 1.2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65岁之间;②符合西医NAFLD诊断标准;③近一月内未服用与本病相关治疗药物;④知情同意,志愿受试。 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服药;②在观察期间加用其他中、西药治疗,无法判定疗效;③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定者。 1.4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来自2009年2月—2012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门诊患者,共62例,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23-55岁,平均41.4岁,病程2-8年。对照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4-60岁,平均4 2.2岁,病程3-1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保肝消脂方”治疗,“保肝消脂方”药物组成:黄芪30g,炒白术20g,云茯苓25g,薏苡仁30g,泽泻15g,泽兰15g,丹参30g,赤芍30g,五味子15g,垂盆草30g,焦山楂15g。每日一副,早晚分服;血脂康胶囊(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50029)治疗,一次2粒,每天二次餐后口服。对照组:血脂康胶囊治疗,一次2粒,每天二次餐后口服。两组均以8周为一疗程。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临床症状观察观察入选病例的临床症状,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肝郁脾虚证[3],将脘胁胀痛、心烦易怒、食少纳呆、乏力、便溏不爽等几个主症的严重程度进行记分,每两周作一次记录。 2.2.2肝功能及B超观察观察入选病例治疗前后的肝功能(ALT、AST、GGT)、及B超表现。 2.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全部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 3.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肝功能(ALT、AST、GGT)恢复正常,B超显示肝脏形态及回声恢复正常,小血管显示尚清;显效:症状积分减少≥75%,肝功能(ALT、AST、GGT)下降≥75%,B超显示脂肪肝由重度恢复到轻度或由中度(或轻度)恢复到基本正常,以上辅助检查达到任何一项者;有效:症状积分减少≥50%,肝功能(ALT、AST、GGT)≥50%,B超显示脂肪肝由重度恢复到中度或由中度恢复到轻度,以上辅助检查达到任何一项者;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ALT、AST、GGT下降未达上述标准,B超检查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 3.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各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各症状积分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比较(x-±S)

中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脂肪肝病例

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脂肪肝病例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现代人因长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原因,年纪轻轻就查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而多数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脂肪肝属“积聚”、“痞证”范畴。外因多为进食膏粱厚味或者嗜酒无度。生湿酿痰;内因则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水湿不能化为精微,聚而为湿为痰,瘀阻肝络,滞留于肝而形成本病。 脂肪肝中医辨证调理护肝养肝 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 (1)临床表现: 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2)治疗原则:当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 (1)临床表现:

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治疗原则: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 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 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 (1)临床表现: 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3)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 温馨提示: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能控制病因,病情就会改善和康复。当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硬化。因此发现疾病,要及早治疗,以防病情迁延。 祛脂舒肝汤 【组成】 青陈皮各10g,郁金10g,丹参20g,陈佛手10g,泽泻20g,茯苓皮15g,生首乌15g,清半夏10g,猪苓20g,枸杞子10g,草决明15g,生山楂15g。 【功用】

怎么做才能消除轻度脂肪肝

怎么做才能消除轻度脂肪肝? 怎样消除轻度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是不用担心的,一般体重稍微有点肥胖的人都会有轻度脂肪肝,平时生活中多注意就可以消除。少吃点油腻的东西,甜的东西尽量不吃,适当的减减肥,体重减下来了,身体的脂肪就会少,那么脂肪肝就会渐渐消失的,平时多休息,不要熬夜,熬夜是很伤肝的。多注意锻炼身体,再就是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吃药尽量看下说明书,有的药对肝脏有副作用的不要吃,多注意就会渐渐消除的,不用担心。 轻度脂肪肝可不用药物治疗 1、要减减肥 平时吃东西不要吃到撑,吃个八分饱就行了。脂肪肝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肝上面堆积了很多脂肪,就和人肥胖一样,肥胖的人身体就是脂肪偏多。只要减肥让身体瘦下来,脂肪肝就会慢慢消失的,但是不要太瘦噢,很多人减肥的时候节食不吃饭,脂肪肝是消除了,但是身体其他方面的病又开始了。 2、轻度脂肪肝也要引起重视 因为轻度脂肪肝不治疗改善的话也会变成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的,最严重的就是变成肝硬化,那个时候身体会出现很多不舒服的症状,恶心,呕吐,浑身没力气,吃不下东西,坐久了腿脚发麻等。所以在还是轻微的时候要赶紧治疗。

3、少喝酒 喝酒多的人是很容易造成脂肪肝的,有脂肪肝的人还会出现酒精中毒的现象。少吃甜食,糖尿病的人多数都有脂肪肝,在治疗脂肪肝的时候,也可以同时改善身体其他的毛病,这样身体健康有可以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 4、多加强锻炼 在减轻脂肪肝的时候要多锻炼身体,多做运动,如果体重有点肥胖,刚开始可以做一些轻一点的运动,乒乓球羽毛球之类的,到慢慢适应了之后再跑跑步打打篮球,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身体素质好了,体重瘦下来之后脂肪肝一定会消除的。 新稀宝:专注营养保健品20年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及亚太地区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效果,对其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此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硬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趋势,非酒精性脂肪肝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疗效,现将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根据其症状及临床特点,可把其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胁痛”、“痰痞”、“瘀血”、“积聚”、“痞满”等范畴。最早记载见于《难经》:“肝之积,名曰肥气”,故也称之肥气病,是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和吴鞠通“肝气之郁,痰瘀阻络”及《金匮翼·积聚统论》:“积聚之病,非独痰食气血,即风寒外感亦能成之”,揭示该病成因与情志、饮食、痰湿及瘀血有关。近代医家则立足于临床,紧扣中医理论,充分结合现代医学探究此病病机,胡义扬教授[1]认为,在病因病机认识方面,主要有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痰浊内蕴,以及肾精亏损,痰浊不化等,病机基础与痰、湿、瘀、积等有关,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关系密切。何东仪等[2]认为本病多责之于饮食不节、情志郁结、病后失于调养等,导致脾虚肝郁,痰湿阻滞,瘀血内结,相互搏结于肝而致,痰、湿、瘀是主要病理因素;林鹤和[3]认为脾虚失运为本病发病的内在基础,湿热中阻、痰瘀互结为脂肪肝的主要病机。 2 治则治法 本病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气虚弱、肝肾亏损;标实为痰湿内蕴、气滞血瘀。随着疾病的发展,虚实夹杂,互为因果。故于治疗中应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坚者消之”、“结者散之”、“逸者行之”、“衰者补之”法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临证时于辨证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其中行气疏肝、活血化瘀、化痰利湿、健脾补肾为基本治法。 3 辨证分型 目前为止非酒精性脂肪肝尚未有统一的中医证型、分型标准以及治法方药。

脂肪肝患者正确饮食方法

脂肪肝患者正确饮食方法 一、一些人由于在生活中过量饮酒,导致患者出现了酒精性脂肪肝,因此出现这类脂 肪肝的患者,应该通过戒酒及改善营养状况进行基本的治疗。禁酒和纠正营养不良可使大 部分脂肪肝在1~6周内消退,也有需4个月或更长者。饮食主要为高热量、高蛋白每日 高于正常60g,适量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摄入不足,可促使继续形成脂肪肝,所以脂肪肝 患者对这方面的问题要重视起来。 二、还有一些人由于自身肥胖的原因,出现了脂肪肝这种疾病,对于这类脂肪肝患者,关键在于减重。减轻体重可改善肥胖伴同的糖尿病、高脂血症,并使脂肪肝消退,饮食疗 法和锻炼是减重的基础,减重10%可使脂肪肝引起的转氨酶增高恢复正常。但减重方法需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伴有糖尿病、心肾疾病及肝损害明显的病人更要注意,不然 会对自身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三、人们在进行脂肪肝的饮食调理时,对于身体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应该可以通过进 食低热量饮食或饥饿疗法使肥胖者体重减轻,这样可以使脂肪肝的病情改善,并使肝功能 恢复正常。但如体重骤减一个月减下5公斤,则会导致动员脂肪组织入肝增多,并刺激胰 岛素分泌增多,也易发生脂肪肝并使原有脂肪肝的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大家知道脂 肪肝的饮食调理应该怎么做后,对这个问题要重视起来。 另外,患者要掌握食物的正确吃法: 1、主食的改进:控制总量,减少精米、精面比例,增加粗粮、杂粮。避免各类油炸 主食,如油条、油饼、麻花等。 2、蔬菜的改进:可增加蔬菜的摄入,种类、颜色搭配选择,可用西红柿、黄瓜等蔬 菜代替水果。避免腌制或不新鲜的蔬菜。 3、水果怎么吃:水果并非多多益善:最好在餐前或两餐之间饥饿时食用,且每次只 吃一种,尽量选体积中等,甜度不是太高的比如梨、苹果等。此外,吃水果的时间也很有 讲究,对脂肪肝患者而言,上午吃是“金”、下午吃是“银”、晚上吃是“铜”、睡前吃 是“垃圾”。 4、豆类怎么吃:推荐各种豆类与主食搭配食用,如绿豆、红豆、豌豆、黑豆、芸豆,以及各种简单加工过的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皮、豆腐泡、豆腐干、烤麸等。可适 量食用豆腐卷、素鸡,避免食用油炸过的豆腐泡、油豆腐。

脂肪肝中医治疗现状

脂肪肝中医治疗现状 https://www.360docs.net/doc/3f5862251.html,/ 脂肪肝可无症状,或以右胁不适隐痛、乏力、肝肿大、轻度黄疸等为主症,常继发于肥胖、消渴等病。其病位在肝,与胆、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多数学者按胁痛、积证、黄疸、肝著等辨证。普遍认为肝痞(或癖,即脂肪肝)多由酒食不节或膏粱厚味致湿浊内生,湿浊日久凝聚成痰,痰阻气滞,血行不畅,脉络壅滞,阻滞于肝,或情志不遂,肝气不舒,气机郁滞,血行受阻,日久而成[1,2]。 1 诊断 患者形体肥胖或消瘦,或见蜘蛛痣或见肝掌,舌苔白或白腻,舌质淡紫或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或弦滑。自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倦怠,胁肋胀痛或刺痛,右胁下有触压痛或可扪及痞块。血清学检查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 2 治疗 2.1 中药治疗 2.1.1 辨证论治不同患者、不同病因及不同病理阶段有着不同的证候特点,故临床上分型较多。陈小舜[3]将其分为痰瘀互结型和肝阴不足夹瘀型,分别采用化痰消积祛瘀和养肝阴、清虚热、活血散瘀治疗。朱氏等[4]将本病分为肝郁气滞、痰湿内阻、痰瘀阻络三型,经分型治疗后,前两型有效率为100%,痰瘀阻络型为75%。程翔等[5]归纳为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痰瘀内结四型。裴道灵等[6]分为:肝郁脾虚型以柴胡六君子汤加减,血瘀痰阻型以膈下逐瘀汤合四逆散加减,肝肾阴虚型以一贯煎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有效率为92.86%。庄千友[7]将本病分为湿热瘀结型、痰湿阻滞轻型、气血瘀滞中型、气阴两虚瘀血阻络重型四型,分别以茵陈蒿汤合导痰汤加减,苍莎导痰汤合五苓散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六味地黄汤合一贯煎加减治疗。总有效率达85%。总之,不同的医家有不同的分法,但都未离开郁、痰、瘀和肝、脾、肾失调这一病理实质,只是对主次症的不同重点把握。 2.1.2 专法专方 (1)祛痰化湿法:痰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痰聚于肝络,则肝气郁结,肝失疏泄,阻碍气分,则脾胃运化失职,痰湿之邪更为所化。骆丽娟[8]用化浊降脂法(黄芪、陈皮、苍术、茯苓、泽泻、丹参、郁金等),谭行华等[9]用抗脂益肝汤(田七、草决明、姜黄、何首乌、泽泻、荷叶、香橼皮等)治疗脂肪肝,临床疗效表明,祛痰化湿是治疗本病的重要途径。 (2)疏肝健脾法: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痰湿的形成与肝郁脾虚关系密切,而肝气得

脂肪肝的治疗和饮食

脂肪肝的治疗和饮食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正常人的肝内总脂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而患脂肪肝者,总脂量可达40%-50%,主要是甘油三酯及脂酸,而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只少量增加。 脂肪肝的分类:脂肪肝按自身体素质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等导致脂肪肝的发病原理不同,一般可分为肥胖、过食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营养缺乏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妊娠性脂肪肝和不明原因的隐源性脂肪肝等。 脂肪肝按轻重程度不同又分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轻度脂肪肝,已成为现代人的普遍问题。轻度脂肪肝是治疗脂肪肝的最佳时期,只需服用1-2疗程的肝旨清并在饮食上调整好即可痊愈。中度患者一般需要2-3疗程,重度脂肪肝患者则需要服用3-4疗程即可痊愈。 如何早期发现脂肪肝?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肝病,如能及时诊治可使其逆转;反之,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因此,早期诊治对阻止脂肪肝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关于脂肪肝的诊断,过去必须根据肝穿刺病理检查进行确诊,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T、MRI及超声显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再经肝穿刺活检即能得到比较准确的临床诊断。 由于脂肪肝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而肝穿刺活检又有创伤性,现主要采用B超和CT诊断脂肪肝。现已证实,通过影像学检查不仅可筛选脂肪肝,并能确定诊断。鉴于B超诊断脂肪肝具有经济、迅速、无创伤等优点,因此,定期给脂肪肝高危人群作肝脏B超检查是早期发现脂肪肝的最佳方法。 所谓脂肪肝高危人群是指存在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比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脂肪肝的群体。脂肪肝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肥胖症,特别是内脏脂肪性肥胖病人;糖尿病,特别是成年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人;长期大量饮酒者;高脂血症,特别是有血液甘油三酯升高者;长期服用损肝药物者;以及有肥胖症、糖尿病和脂肪肝家族史的个体。 总之,有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者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应定期(每年1~2次)作肝脏B超等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脂肪肝。 如何对付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内的过度蓄积。一旦患了脂肪肝,应如何处置呢? 首先,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其次,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中医对脂肪肝如何辨证施治

脂肪肝是现代医学病名,在古代医籍中尚无脂肪肝的病名及相关的描述,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积聚”、“痞满”、“胁痛”等病的范畴。对其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根据脂肪肝特定的部位,结合原发疾病,依据临床表现,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对脂肪肝的辩证施治总结出如下经验: (1)肝郁气滞型 症见:胸闷胁胀,脘痞不舒,有时嗳气,情志抑郁或易怒,腹胀纳少,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苔薄白,脉弦,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 治法:舒肝解郁,理气活血。 方药:理气降脂汤(经验方) 柴胡6克,枳壳6克,郁金10克,青、陈皮各6克,佛手6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地鳖虫6克,白术10克,生山楂15克,甘草3克。 (2)气滞血淤型 症见:右胁胀痛或刺痛,或见肝肿大,质稍硬,或右胁下触及包块,或有血管痣,舌质紫暗,脉细数。 治法: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药:行气活血汤(经验方) 生山楂30克,紫丹参20克,红花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地鳖虫6克,失笑散(包煎)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炙鳖甲15克(先煎15分钟),炙甘草3克。 (3)痰湿内阻型 症见:脘胁作胀,体形肥胖,神疲乏力,肢体沉重,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祛湿,理气降脂。 方药:涤痰降脂汤(经验方) 陈皮10克,制关夏10克,炒薏苡仁30克,泽泻30克,茯苓10克,苍、白术各15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胆南星6克,乌龙茶5克。 (4)脾气虚弱型 症见:精神萎靡,面目虚浮,气短乏力,饮食减少,食后脘腹作胀,大便稀溏不成形,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化浊降脂。 方药:健脾降脂汤(经验方) 苍、白术各20克,怀山药15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炒薏仁30克,白扁豆20克,焦山楂30克,泽泻20克,木香10克,炙甘草3克。 (5)肝肾阴虚型 症见:右胁隐痛,头昏耳鸣,腰酸乏力,手足心热,口干,体形偏瘦,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降脂。

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方案2011年修订

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2011制订 临沂市中医院肝病科 酒癖是因素体脾虚,过量饮酒, 湿热毒邪蕴结体内,损伤肝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迁延日久,气血痰湿相互搏结,停于胁下,形成积块,后期病及于肾,肝脾肾同病,气滞、血瘀、水停,正虚交织错杂于腹中,形成腹大膨隆之酒臌之证。病理因素以湿、毒、痰、瘀、虚为主。以乏力、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蜘蛛痣、肝掌等体征。酒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酒精性肝病。 一、诊断 参照2010年1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二.中医治疗方案 1、临床应用中疗效肯定的诊疗方案 我们对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起步较早。特别是近20余年酒精性肝病发病与就诊的病人逐年增多,依据祖国医学理论解释酒精性肝病形成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特点,探索用药规律等,是我们主要临床研究方向之一,形成了理法方药相对固定的治疗方法与组方,提出①素体脾虚运化无力是酒精性肝病发生的根本的内在基础,过度饮酒是酒精性肝病形成的主要病因,②肝郁脾虚、痰瘀湿毒互结是本病的基本病机,③其发生与发展是一个由虚至实、由脾及肝、由气及血的病理过程,④健脾行气、化湿解毒、软坚散结是基本治疗方法。该治疗法在我院用于临床二十余年,证实其疗效确切、可重复性强。

基本治法:健脾行气、化湿解毒、软坚散结 基本方剂: 黄连9g 炒枳实9g 云苓24g 陈皮9g 半夏6g 白蔻9g 海蛤粉30g 丹参24g 竹茹9g 茵陈24g 姜黄9g 僵蚕9g 甘草3g。 辨证加减: 痰湿盛者:基本方加苍术15g。 湿热盛者:基本方加黄芩15g、败酱草20g。 气虚明显者:基本方加黄芪15-30g。 瘀血重者:基本方加赤芍24g。 津液不足者:基本方去陈皮、半夏,加沙参15g、山药15g。不同病理环节病证结合治疗方案 (1)合并糖代谢紊乱 偏于湿热者,川连加量至15g。 偏于脾虚者,黄芪加量至30~45g。 偏于气阴两虚者,加沙参、炒山药。 (2)合并脂代谢紊乱 加用冬瓜仁、苡米、浙贝等化痰散结药物。 (3)合并高血压者 痰浊上扰者,加半夏、白术、天麻。 痰瘀阻络者,加川牛膝、泽泻。 肝阳上亢者,加夏枯草、钩藤、菊花。 肝肾阴虚者,加旱莲草、炒白芍、生龙骨。 (4)酒精性肝硬化,治以健脾化痰软坚散结 水红花子汤合三仁汤加减: 水红花子15-30g 黄芪24-30g 泽兰30g 内金15g

轻度脂肪肝的治疗方法

轻度脂肪肝的治疗方法 现代人生活质量提高了,白天忙碌工作运动少,回家之后为了犒劳一天辛苦,经常无顾忌的大吃大喝,长久下去就容易得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的原因 当营养物质摄入超过人体正常需要的热量时,多余的营养物质就会变成脂肪储存起来,长期积累会造成轻度脂肪肝及肥胖症。轻度脂肪肝的治疗要减少食物的摄取,合理的饮食。 主要是长期大量饮酒造成的。酒精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毒性,它可以使脂肪酸的分解代谢发生障碍,造成肝内脂肪酸堆积。同时酒精还可影响肝细胞对脂肪的代谢和利用,从而导致脂肪肝。轻度脂肪肝的治疗要减少酒精的摄入。 肝炎使肝细胞大量破坏,肝功能受到损坏,引起肝脏对脂肪代谢失去平衡。加之肝病患者饮食不合理,补养过分,活动又少,造成肝内脂肪大量堆积形成轻度脂肪肝。轻度脂肪肝的治疗要多种方法结合,合理饮食,增加运动。 长期食用碳水化合物或长期缺少蛋白质摄入,使肝内脂肪代谢异常造成的。

临床上脂肪肝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大多数都是由于偶尔体检或是抽血化验的时候检查出来的。但如果你经常会觉得右腹部不适,口苦、舌苔厚、消化不良、精神不佳,或是患上胆囊炎,千万要小心了,脂肪肝会悄悄赖上你。不过也不必太过担心,轻度和中度脂肪肝是可逆的,可以喝喝对脂肪肝有调理、缓解作用的(御侬柑之饮)哦,保护自己的肝脏。 那么,脂肪肝患者要遵守哪些治疗方法呢? 1、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 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2、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 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3、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 每天跑步,每小时至少6公里才能达到减肥效果。仰卧起坐或健

脂肪肝临床路径教学教材

脂肪肝临床路径

脂肪肝临床路径 一、脂肪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脂肪肝(ICD-10编码:K76.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脂肪肝肝病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脂肪肝诊疗方案”。 脂肪肝临床常见证候: 肝气郁滞,血瘀痰凝型 痰湿困阻型 脾虚湿困型 肝郁脾虚型 湿热蕴结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脂肪肝诊疗方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93-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脂肪肝。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 西药治疗 (抗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及减轻肝纤维化)。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脂肪肝(ICD-10编码:K76.001)。2.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肝纤维化、甲胎蛋白或肿瘤四项; (3)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 (1)腹部CT、肝活检; (七)药物应用。 1.抗病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干扰素和(或)核苷类似物。

2.中医中药及其它治疗。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缓解; 2. 肝功能好转ALT<40 U/L。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2.病情加重,需要住院治疗,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中医辨病辩证防治脂肪肝治病初探习题及答案(华医网)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 1、以下哪项不属于脂肪肝发生的中医病机(A ) A、外感风寒 B、肝失疏泄 C、肾气亏虚 D、湿热蕴结 2、脂肪肝的病性为( A) A、本虚标实 B、表虚里实 C、表里皆虚 D、标本皆实 3、大概10%~20%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会在(C)年间转化为脂肪性肝炎 A、1~2 B、3~4 C、5~10 D、10~20 4、脂肪肝的主要病因为(D ) A、甲亢 B、糖尿病 C、慢性肾衰 D、代谢综合征 5、“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指的是导致脂肪肝的哪个中医病因( C) A、饮食不节 B、劳逸失度 C、情志失常 D、高龄肾虚 脂肪肝的治则治法 1、以下对针刺治疗原则的认识,错误的是(C ) A、虚则补之 B、实则泻之 C、热者攻之 D、寒者温之 2、脂肪肝患者的运动原则,错误的是( A) A、强调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如搏击等 B、循序渐进 C、以可以耐受的强度为最佳运动强度 D、提倡有氧运动 3、体内气血不足应给予(B )法治疗 A、下 B、补 C、消

D、攻 4、对于脂肪肝患者,首先要强调(A ) A、适当的运动和合理的饮食 B、药物治疗 C、调畅心情 D、针灸治疗 5、对于脂肪肝患者建议减重,以每个月减轻(D )千克为佳 A、5~10 B、0.5~1 C、10~20 D、2~3 脂肪肝的辨证治疗(上) 1、关幼波老先生认为(C )是脂肪肝的基本病理基础 A、肝郁脾虚 B、肝气郁结 C、湿痰内生 D、气血不足 2、有人将脂肪肝分为4型辨证论治,其中清热利湿,健脾助运是以下哪种证型的治疗方法(B ) A、痰浊壅阻型 B、湿热内蕴型 C、痰瘀互结型 D、肝气郁结型 3、王京奇教授认为(A )是脂肪肝的基本病机 A、肝郁脾虚 B、肝气郁结 C、湿痰内生 D、气血不足 4、有医家提出,对于重度脂肪肝患者应给予活血散结,可用(B )加减 A、涤痰汤 B、血府逐瘀汤 C、麻黄汤 D、六味地黄汤 5、西安杨震教授自拟的桑明合剂中,不包括以下哪种药物(C ) A、地龙 B、怀牛膝 C、代赭石 D、松子仁 脂肪肝的辨证治疗(下) 1、治疗脂肪肝的常用药物——山楂味(A )性() A、酸、甘;微温 B、酸、苦;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