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病例

合集下载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脂肪肝是当脂肪在肝脏中积聚过多时产生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认为,脂肪肝是由肝气郁结、痰湿内蕴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中药作为中医调理脂肪肝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疏肝理气、利湿化痰、清热解毒等功效。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方法1. 疏肝理气类中药疏肝理气类中药可通过调节肝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枳壳等。

柴胡有疏肝解郁、调节内分泌的作用;香附具有舒肝理气、化痰散结的功效;枳壳能疏肝理气、祛痰降脂。

将这些中药煎煮后服用,有助于改善脂肪肝的症状。

2. 利湿化痰类中药脂肪肝伴有湿热痰浊的症状时,可选用利湿化痰类中药进行调理。

茯苓、猪苓、泽泻等中药有利尿化湿、去湿解痰的作用。

茯苓可以利尿、消肿、健脾祛湿,是治疗湿热内蕴型脂肪肝的常用药物;猪苓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化湿的功效;泽泻能利水渗湿、通便利湿。

将这些中药制成汤剂或者煎剂服用,有助于改善湿热痰浊所引起的脂肪肝。

3. 清热解毒类中药清热解毒类中药可用于改善脂肪肝伴有热毒症状的患者。

黄芩、栀子、青黛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黄芩可以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栀子有泻火、解毒、凉血的功效;青黛能清热解毒、凉血解毒。

将这些中药制成药汤或者煎剂,有助于改善热毒引起的脂肪肝。

二、注意事项1. 坚持用药中药调理脂肪肝需要长期坚持,不能片面追求短期效果。

通常需要连续服用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调理效果。

因此,在选择中药调理脂肪肝时,患者应保持耐心和毅力。

2. 饮食调理在中药调理脂肪肝的同时,患者还需要进行饮食的调理。

应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此外,还需避免饮酒,过量饮酒会对肝脏产生进一步的损害。

3. 合理休息合理休息是保持肝脏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疲劳。

有助于肝脏的修复与恢复。

中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脂肪肝病例

中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脂肪肝病例

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脂肪肝病例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现代人因长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原因,年纪轻轻就查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而多数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

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

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脂肪肝属“积聚”、“痞证”范畴。

外因多为进食膏粱厚味或者嗜酒无度。

生湿酿痰;内因则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肾失气化,水湿不能化为精微,聚而为湿为痰,瘀阻肝络,滞留于肝而形成本病。

脂肪肝中医辨证调理护肝养肝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1)临床表现: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治疗原则:当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1)临床表现: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治疗原则: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1)临床表现: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3)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温馨提示: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能控制病因,病情就会改善和康复。

当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硬化。

因此发现疾病,要及早治疗,以防病情迁延。

治疗脂肪肝的中医偏方

治疗脂肪肝的中医偏方

治疗脂肪肝的中医偏方一:陈皮二红饮【药方】陈皮,红花各6克,红枣5枚。

【用法】水煎,取汁代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化痰。

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二:佛手香橼汤【药方】佛手,香橼各6克,白糖适量。

【用法】佛手,香橼加水煎,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匀,每日2次。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脂肪肝。

三:丹参陈皮膏【药方】丹参100克,陈皮30克,蜂蜜100毫升【用法】丹参,陈皮加水煎,去渣取浓汁加蜂蜜收膏。

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祛痰。

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脂肪肝的分类有哪些1、肥胖性脂肪肝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

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

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

2、酒精性脂肪肝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

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性脂肪肝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脂肪肝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病人为多。

跟着倪海厦老师,学习中医易患脂肪肝的人群1、营养过剩及肥胖者,要减少饮食的热量摄入。

2、糖尿病、病毒性肝炎所致患者应从控制血糖、调整免疫,以促使脂肪代谢恢复正常。

3、酗酒及酒精性脂肪肝要先戒酒,同时配合保肝治疗。

4、营养不良者应补充蛋白质、维生素,消除导致营养不良的因素。

预防痛风方法1、痛风病人应限制嘌呤的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150毫克以下。

急性发作期的2天内选用嘌呤含量很少或者不含嘌呤的食物,禁用含嘌呤极高的食物。

中医是怎样辩证治疗脂肪肝的

中医是怎样辩证治疗脂肪肝的

中医是怎样辩证治疗脂肪肝的作者:马锡太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3期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居高不下,该病病因复杂,大量相关医学文献研究发现营养失调、肥胖、糖尿病、酗酒、频繁使用皮质激素等都会增加相应人群患病风险。

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我国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普遍有肥胖或者酗酒的特征。

西医对于脂肪肝治疗,手段有限,实际治疗效果也一般,提倡预防为主,中医对脂肪肝通过辨证治疗,可以确保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的理念和方法上进行探讨。

1、脂肪肝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脂肪肝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与其病情发展情况息息相关,比如轻度脂肪肝患者一般临床无显性症状,中度或者重度脂肪肝患者有临床显性症状,但实际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唯一典型的即随病情发展,患者肝脏会逐渐重大,肝质地硬且无压痛。

如果脂肪肝患者肝韧带异常牵引亦或脂肪囊肿破裂、肝部炎性因子聚集,患者便可能出现肝部疼痛、黄疽、发烧、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白细胞增高等现象。

尤其重度脂肪肝患者极易发展成肝硬化,此时其临床发病症状与肝硬化发病时大体相似,患者发生病危、病死的风险也会急剧增高。

2、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总体思路从中医视角出发,脂肪肝属肋痛、瘕积、肝着等病症范畴,发病机理多与患者肝、脾、肾三脏受损,导致肝失条达、气郁血瘀有关;同时脾胃失健、湿痰内积,肾失气化、精血亏损亦会造成浊邪聚于肝处,从而引发脂肪肝。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总体思路即明确病因,对症施治,期间还要引导患者科学的调理饮食、减脂减重,以此达到有效治愈的目的。

辩证分析需贯穿始终,按照祛痰泄浊化瘀为施治目标,在尽可能减低患者肝脏损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阻隔脂肪肝向重度或者肝硬化趋势发展,保障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稳定控制。

3、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方法要点3.1辩证施治(1)中医辩证治疗脂肪肝,需先对患者所患脂肪肝病因做全面诊斷分析,比如酗酒引发的脂肪肝,应在确诊后尽快戒酒;肥胖引发的脂肪肝,患者应在确诊后配合医生制定科学治疗方案,并切实增强每日运动量,减重同时不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糖尿病或者慢性肝病等疾病所引发脂肪肝,患者则必须积极配合医生,先治疗原发病,后续再治疗脂肪肝。

脂肪肝

脂肪肝

郭云峰,男性38岁初诊日期2010年8月20日主诉:胁痛5年,加重10天。

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胁痛、乏力,就诊于省医院,经查诊断为“脂肪肝”,具体化验结果不详,经降脂、保肝治疗好转出院。

10天前因过食肥甘滋腻,胁痛加重。

症见:胁肋,体重迅速增加,体胖,不厌油腻,嗜食肥甘之味,神疲乏力,大便粘腻不爽。

实验实检查:血脂:CHO:6.08mmol/L, TG:8.9mmol/L。

消化系彩超:前场回声增强增多,光点细而密,呈“亮肝”,后场回声衰减。

舌象:舌质暗,苔白腻脉象:弦滑西医诊断:脂肪肝中医辨证:痰湿瘀阻方药:半夏10g 白术30g 茯苓30g 泽泻10g枳壳30g 生山楂15g 生白芍30g 柴胡10g郁金10g 当归10g 丹参10g 泽兰15g瓜蒌12g 焦三仙30g治疗经过:上方服用10剂,并适当控制饮食,忌食高脂食物,胁肋症状减轻,体重无增加,神疲乏力症状减轻,大便正常。

上方去焦三仙、瓜蒌,加何首乌、黄精各15g,继续服用1个月,复查血脂:CHO:5.0mmol/L, TG:6.9mmol/L。

胁肋症状消失,体重无增加,无神疲乏力症状,大便正常。

病情稳定,查血脂:CHO:4.2mmol/L, TG:6.0mmol/L。

消化系彩超:前场回声增强,光点细密,后场回声衰减。

(按语):因胁痛5年,加重10天,辨病为胁痛。

平素饮食不调,痰湿蕴结于肝胆,肝胆失泄,发为胁痛。

痰湿蕴结于肝胆,胆失疏泄,则胁痛,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为痰湿瘀阻之征。

方中半夏、白术、茯苓、瓜蒌健脾去湿化痰;柴胡、郁金、白芍有利胆清热之功,生山楂祛瘀消积,能降血脂丹参、泽兰、当归相配能能通肝脾化瘀血,活血中兼能养血。

全方清肝利胆,活血化痰,且以化痰为重点。

【经方医案】黄煌经方治疗脂肪肝

【经方医案】黄煌经方治疗脂肪肝

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煌教授有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主要学术思想体现在“方证相应学说”和“经方体质学说”。

黄教授认为,方证相应是辩证论治的核心。

这里的证包括“病”的证和“人”的证。

背景因暴食、喝酒、不爱运动、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患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且胖人尤为多见。

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积证。

正如《内经》所说:“肝之积,曰肥气”,故也称之肥气病。

系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导致肝脏功能失调,疏泄不利的一系列病症。

肝积并非大病,发病初期若能及时通过中医诊治,一般都可速效。

但若牵延不治,积久则会变生大病,需引起足够重视。

脂肪在中医理论里认为是痰湿、水饮、湿浊之类。

阳气不化,则水饮留滞,滞塞日久,则生痰饮。

其病之初,莫不由于过食油腻肥甘、酒酪浆饮,脂膏湿浊未及代谢,留积体内。

一方面,若七情内伤,则肝气郁滞,疏泄功能下降。

另一方面,机体正气渐虚,阴阳平衡失调,尤其是脾肾亏虚,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司,肾虚则气化不利,最终水湿蓄积为病。

并且,亦有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肝经气机不畅,肥脂湿邪内蕴,与瘀血相搏,有形之物,滞于肝脏。

所以说,此病之因,本在脾肾阳虚,标在气郁、食滞、痰饮、瘀血、湿浊、寒热。

临床多呈本虚标实,虚实兼夹,寒热错杂之症。

其病位在肝,故俗称为脂肪肝。

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症,黄教授列出以下汤剂。

大柴胡汤古代治疗宿食病的专方,有止痛、除胀、通便、降逆、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以上腹部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治疗和实热性体质的调理。

经典配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斤,枳实四枚,芍药三两,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

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 《金贵要略》)常用剂量柴胡 20g ,黄芩 10g ,制半夏 15g ,枳壳 30g ,白芍 20g ,制大黄 10g, 干姜 5g ,红枣 20g 。

煎服法以水 1200ml , 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 30-40 分钟,取汤液 300ml ,分 2-3 次温服。

中医治疗脂肪肝

中医治疗脂肪肝
精品pp
• 川楝子10g 元胡10g 炒土元10g 川牛膝 10g 炒白术10g 焦山楂60g 炙甘草6g
• 主治:肝炎后脂肪肝、酒精中毒性脂肪肝 。
精品pp
• 4.痰湿阻络型 • 主症:形体肥胖,面有油脂,胸胁隐痛,
脘腹胀满,汗出,乏力,纳呆食少,口 • 粘,大便油滑,小便混浊,舌质红,舌苔
白腻,脉弦滑。 • 治法:理气化痰,祛湿泄浊 • 方药: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精品pp
脂肪肝的治疗
• 分钟,每日1-2次。 • 运动量:中等量的运动时间每次约45分,每周运
动不少于3次,
精品pp
脂肪肝的治疗
• 药物: • 1.减少肝脏脂肪沉积的药物:如多烯磷脂胆
碱(易善复)、熊去氧胆酸。 • 2.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素。 • 3.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罗格列酮等。
精品pp
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
• 1.饮食不节 • 暴饮暴食,喜食油腻肥甘或酒酪之品,胃
纳过盛,超过运化能力,以致肥脂湿浊内 停,积于肝内,肥气积盛,酿成斯疾。
2.气郁湿阻: • 七情所伤,气机不畅,或外感湿浊或湿邪
内蕴,气郁湿阻,正常脂肥之气转运欠畅, 遂积而发病。
精品pp
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
3.瘀血内阻: 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瘀血阻于肝经,气机不畅,
精品pp
• 陈皮15g 清半夏10g 云茯苓10 g 淡竹茹 15g 炒枳实10g
• 炒苍术15g 制厚朴10g 青皮10g 泽泻10g 柴胡10g 萆薢10g
• 木香10g 明矾3g 海浮石15g (先煎) 胆南 星6g
• 主治: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
精品pp
❖ 5.肝肾阴虚型 ❖ 主症:形体虚胖,肤粗,毛发从生,

七味白术散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七味白术散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七味白术散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在中医理论中,脂肪肝被归类为“肝郁”、“湿阻”、“痰浊”等范畴。

七味白术散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白术、茯苓、甘草、泽泻、白芍、陈皮和丹参。

该方剂具有健脾利湿、疏肝解郁、化痰降脂的功效,对于治疗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脂肪肝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我发现这些患者普遍存在脾虚湿盛、肝郁气滞的情况。

这使得七味白术散中的白术、茯苓和甘草等药材发挥了健脾利湿的作用,帮助患者改善了脾虚湿盛的症状。

泽泻和丹参在七味白术散中起到了疏肝解郁和化痰降脂的作用。

泽泻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帮助患者清除肝脏内的湿热和瘀血,从而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丹参则具有活血化瘀、舒肝解郁的功效,可以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脂肪的代谢和排泄。

陈皮在七味白术散中的运用也值得关注。

陈皮具有理气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可以帮助患者调理气机,改善肝郁气滞的情况。

同时,陈皮还可以帮助患者化痰,减轻脂肪肝引起的痰浊症状。

在临床观察中,我还发现七味白术散对于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促进脂肪的代谢和排泄,七味白术散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脂,从而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七味白术散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脂肪肝患者的中药方剂。

在临床观察中,我发现对于一些湿热较重、瘀血明显的脂肪肝患者,七味白术散的疗效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运用七味白术散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调整方剂的组成和剂量。

七味白术散治疗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通过健脾利湿、疏肝解郁、化痰降脂的作用,七味白术散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脾虚湿盛、肝郁气滞的情况,降低血脂,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七味白术散并非适用于所有脂肪肝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作为一名中医学爱好者,我对脂肪肝这一现代文明病的中医治疗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长期的观察与研究中,我发现七味白术散在治疗脂肪肝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病例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现代人因长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原因,年纪轻轻就查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而多数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

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

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脂肪肝属“积聚”、“痞证”范畴。

外因多为进食膏粱厚味或者嗜酒无度。

生湿酿痰;内因则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肾失气化,水湿不能化为精微,聚而为湿为痰,瘀阻肝络,滞留于肝而形成本病。

脂肪肝中医辨证调理护肝养肝
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
(1)临床表现:
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治疗原则:当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
(1)临床表现:
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治疗原则: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
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
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
(1)临床表现:
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3)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
温馨提示: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能控制病因,病情就会改善和康复。

当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硬化。

因此发现疾病,要及早治疗,以防病情迁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