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分类
兽药品种分类

兽药品种分类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控制动物疾病的药物。
根据其用途、成分、剂型等不同特点,兽药可以被分类为多个类别。
下面将详细介绍兽药的分类。
一、按照用途分类1. 预防性兽药:这类兽药主要用于预防动物患病,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常见的预防性兽药包括疫苗和抗体制剂。
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给动物接种,激活其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从而增强动物对某种特定疾病的抵抗能力。
抗体制剂则是将其他动物或人体中提取出来的抗体注射到目标动物体内,起到快速增强其免疫力的作用。
2. 治疗性兽药:这类兽药主要用于治疗已经患有某种具体疾病的动物。
常见的治疗性兽药包括抗生素、抗菌素和解毒剂等。
抗生素和抗菌素可以抑制和杀灭细菌,从而治疗动物的细菌感染疾病。
解毒剂则可以中和某些毒素,减轻或消除动物体内的毒素对其造成的损害。
3. 控制性兽药:这类兽药主要用于控制害虫、寄生虫和其他外部寄生生物对动物的侵袭。
常见的控制性兽药包括驱虫剂、杀虫剂和杀螨剂等。
驱虫剂可以驱除或杀死寄生在动物体内或外部的各种虫类,如蛔虫、跳蚤等。
杀虫剂和杀螨剂则主要用于防治农畜产品上的昆虫害虫,保护动物健康。
二、按照成分分类1. 化学合成兽药:这类兽药是通过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得到的药品。
化学合成兽药具有稳定性好、纯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动物医学领域。
常见的化学合成兽药包括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和营养补充剂等。
2. 生物制品兽药:这类兽药是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中提取或合成的药物。
生物制品兽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适用于特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常见的生物制品兽药包括疫苗、抗体制剂和酶制剂等。
三、按照剂型分类1. 注射剂:这类兽药以液体形式注射到动物体内。
注射剂可以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达到迅速治疗的效果。
常见的注射剂包括针剂、溶液和悬浮液等。
2. 饲料添加剂:这类兽药以粉末或颗粒形式添加到动物的饲料中。
饲料添加剂可以通过动物摄入食物来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兽药分类[宝典]
![兽药分类[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e96a0c7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4.png)
兽药分类及简介(一)抗微生物药001.概述00①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一般要求3以上。
00②抗菌谱:药物的抗菌范围。
00③抗菌活性:抗菌药具有的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能力。
常用MIC(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和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表示。
00④耐药性: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甚至无效的现象。
00⑤交叉耐药性:某种病原体对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后,对与其结构相似或作用机理相同的药物在首次应用时也产生耐药的现象,称为交叉耐药性。
00耐药性分类:001°基因突变所致的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
一般只对一种或两种以上类似的药产生耐药,且比较稳定,其产生和消失与药物接触无关。
002°质粒所介导的耐药性。
最为常见,通过转化、转导、接合、易位等方式转移。
00耐药的机制:001°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如β-内酰胺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氨基苷类钝化酶等。
002°抗生素渗透障碍:膜通透性改变,抗生素无法进入。
003°靶位改变:细菌与抗生素发生作用部位的结构发生改变。
004°抑制核酸代谢。
005°其它002.磺胺类药物00广谱、性质稳定、使用方便、体内分布广,与抗菌增效剂合用后效果大大增强,但易耐药,并有交叉耐药现象,并损害肾脏。
00抗菌谱: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衣原体、立克次体、原虫等。
00作用机理:磺胺药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共同竞争细菌合成叶酸进一步合成核酸所需的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抗菌增效剂能抑制另外一种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二者联用具协同作用。
00应用注意事项:①剂量要大,首次加倍量;②局部应用时,要清创排脓;③不能与局麻药同时使用;④最好与碳酸氢钠合用,加速排出;⑤影响产蛋,产蛋鸡禁用;⑥有残留,上市前应停药7天。
00临床应用:00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制菌磺、泰灭净,SMM):抗菌最强,长效,主要用于全身感染,对猪弓形虫、鸡球虫、鸡住白细胞虫效果良好。
兽药的种类

兽药的种类
兽药按照其作用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抗生素:用于治疗兽医领域的细菌感染,例如青霉素、四环素等。
2. 抗寄生虫药:用于预防和治疗兽医领域的寄生虫感染,如驱虫药、杀虫剂等。
3. 抗病毒药:用于预防和治疗兽医领域的病毒感染,例如抗犬瘟热药、抗猪瘟药等。
4. 镇静剂和麻醉剂:用于兽医手术和检查时对动物进行镇静和麻醉,如镇静药和麻醉药等。
5. 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B群、钙剂等。
6. 激素药物:用于调节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例如激素替代疗法、生长激素等。
7. 抗真菌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兽医领域的真菌感染,如抗真菌霜、抗真菌喷剂等。
请注意,具体的兽药种类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常见分类,具体使用需要根据动物种类、病情和兽医的建议来选
择。
同时,在使用兽药时,请务必遵循兽医的指导和剂量要求,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
中兽药分类

中兽药分类
中兽药通常按照其药理作用、适用范围和剂型等方面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兽药分类:
1. 抗菌药物:用于治疗动物细菌感染疾病的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等。
2. 抗寄生虫药物:用于防治动物寄生虫感染的药物,如驱虫剂、驱蛆剂等。
3. 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动物病毒感染疾病的药物,如病毒灵、利巴韦林等。
4. 抗炎药物:用于消除或减轻动物体内炎症反应的药物,如泼尼松龙、对乙酰氨基酚等。
5. 解热镇痛药物:用于控制动物发热和缓解疼痛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6. 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用于补充动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药物,如维生素C、铁剂等。
7. 补益药物:用于增强动物体质、调节免疫功能等的药物,如参麦片、党参等。
8. 消毒剂:用于消毒动物环境或伤口的药物,如酒精、碘酒等。
9. 兽用中草药:采用植物中的药用部分制成的药物,如黄芩、蒲公英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兽药的使用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合理用药原则,并严格按照兽医处方使用。
兽药剂型分类

兽药剂型分类兽药剂型分类主要根据药物的剂型来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为口服剂型、注射剂型、外用剂型、饲料添加剂等。
口服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剂、液体剂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口腔进入动物体内,或者混合在饲料中喂食给动物。
片剂是指将药物制成平面或圆形,以便于饲喂。
颗粒剂则是将药物制成小粒形状,以便于加入动物饲料中。
液体剂则是将药物以液态形式制成,直接加入动物口中或混入饲料中。
口服剂型具有方便、易于使用的优点,但是剂量确定和吸收率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注射剂型是指将药物直接注射进入动物体内,包括水溶性注射剂、油溶性注射剂和混悬液注射剂等。
水溶性注射剂是指将药物制成水溶性溶液或粉末,通过注射器注射进入动物体内。
油溶性注射剂则是将药物制成油溶性溶液或悬浊液,通过注射器将药物注射进入动物体内。
混悬液注射剂则是将药物制成混悬液,通过注射器将药物注射进入动物体内。
外用剂型包括涂剂、洗剂和喷雾剂等。
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直接涂抹或者喷洒药物达到治疗作用。
涂剂是一种制成膏状或液状的药物,直接涂抹在动物体表面。
洗剂则是将药物制成洗涤剂,通过洗涤的方式将药物作用于动物体表面。
喷雾剂则是将药物制成喷雾剂,直接喷雾在动物体表面。
饲料添加剂是指将药物添加到饲料中的一种剂型,这种剂型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饲料的方式将药物添加到动物体内,以达到治疗或预防的效果。
常见的饲料添加剂包括混合型饲料添加剂、预混型饲料添加剂、颗粒型饲料添加剂等。
总的来说,兽药剂型分类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同的兽药剂型有不同的优缺点,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兽药剂型。
同时,使用兽药时需要遵守兽药使用规范,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兽药分类及其应用方式

兽药分类及其应用方式兽药是用于预防、治疗和控制动物疾病的药物。
兽药的分类及其应用方式对于保障动物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兽药的分类以及不同分类下的应用方式。
兽药可以按照其处理方式进行分类。
一般而言,兽药可分为内服药、外用药和注射剂。
内服药是指通过动物口服的药物形式,例如片剂、颗粒剂或溶液剂。
外用药是直接外用于动物体表的药物,例如喷雾剂、膏药或洗剂。
注射剂则是通过注射方式给予动物药物,例如针剂、针头、胶囊或针剂。
兽药还可以根据其作用目标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动物疾病和治疗需求,兽药可以分为抗菌药、抗寄生虫药、抗病毒药以及生物制品等。
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动物细菌感染,如青霉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等。
抗寄生虫药则是针对动物体内或体外的蠕虫、寄生虫等进行治疗,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
抗病毒药则可用于治疗动物的病毒感染,如阿昔洛韦、奥司他韦等。
生物制品主要是指由细胞培养、分离或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动物源性药物,如疫苗、血浆制品等。
兽药的应用方式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和动物情况来确定。
一般而言,兽药可通过饲料添加、饮水添加、浸泡法、喷洒法、直接涂抹等方式进行使用。
在农场或养殖环境中,将兽药添加到动物的饲料中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
将兽药溶于动物的饮水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
对于外用药物,可以通过喷洒或直接涂抹在动物体表进行治疗。
对于注射剂,需要专业的兽医或合格的操作人员进行处理,确保药物正确注射到动物体内。
兽药的分类及其应用方式对于动物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根据处理方式和作用目标来对兽药进行分类。
不同的应用方式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通过针对动物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兽药的分类和应用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保障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我对兽药分类及其应用方式的理解是,它们的存在和正确使用对于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分类的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选择合适的药物类型,满足不同动物疾病的治疗需求。
而应用方式的正确使用则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确保药物能够准确地给予动物。
兽药分类及应用

兽药分类及应用一、引言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兽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控制动物疾病以及促进动物生长和增强免疫力的药品。
根据其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和应用范围不同,兽药可分为多种分类。
本文将分别介绍各类兽药的特点及其应用。
二、抗生素类兽药抗生素类兽药是指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一类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四环素等。
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等。
但由于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可超量或过度使用。
2. 不可将人用抗生素直接喂给动物。
3. 使用前需进行敏感试验,确定对该种细菌有效才可使用。
三、激素类兽药激素类兽药是指具有激素作用的药物,常见的有雌激素、孕激素等。
这类药物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产量,但也会对动物体内代谢产生影响,甚至引起兽医学上的“激素病”。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可超量或过度使用。
2. 不可将人用激素直接喂给动物。
3. 使用前需了解该药对动物体内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四、消毒剂类兽药消毒剂类兽药是指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有害微生物的一类药品,常见的有过氧化氢、氧化钙等。
这类药品广泛应用于动物场所、设备和器具等消毒。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不可超量或过度使用。
2. 不可将人用消毒剂直接喷洒到动物身上。
3. 使用前需了解该消毒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五、驱虫类兽药驱虫类兽药是指用于杀灭或驱除动物体内寄生虫的一类药品,常见的有氯丙嗪、多菌灵等。
这类药品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可超量或过度使用。
2. 不可将人用驱虫剂直接喂给动物。
3. 使用前需了解该药对动物体内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六、营养类兽药营养类兽药是指能够提高动物营养水平和增强抵抗力的一类药品,常见的有氨基酸、维生素等。
我国兽药分类

我国兽药分类
在中国,兽药按照其用途和管理要求被分为下列不同的分类:
1. 兽药品种分类:
a. 化学合成药品:基于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兽药,如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
b. 生物制品:使用活体生物制备的兽药,如疫苗、血清等。
c. 中药兽药:使用中草药材制备的兽药,基于中医理论应用于动物治疗。
d. 生物源兽药:使用动物组织、分泌物、细胞等制备的兽药,如动物源性抗生素、胰岛素等。
2. 养殖用兽药和伴侣动物用兽药分类:
a. 养殖用兽药:主要用于畜禽、水产等养殖行业的动物。
包括生长促进剂、预防和治疗养殖动物疾病的药物等。
b. 伴侣动物用兽药:用于宠物和伴侣动物的药物,如狗、猫、鸟类等。
包括预防跳蚤、虱子等寄生虫药物、治疗宠物疾病的药物等。
3. 兽药功能分类:
a. 治疗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药物。
b. 预防药物:用于预防疾病的药物,如疫苗等。
c. 诊断试剂:用于动物疾病的检测诊断试剂,如快速检测试剂等。
d. 对外寄生虫控制剂:用于控制动物寄生虫的药物,如杀虫剂等。
4. 兽药管理分类:
a. 非处方兽药:可在兽药市场和门诊等地点购买和使用,无需处方,如一些常规预防药品等。
b. 处方兽药:需要兽医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兽药,多用于治疗疾病或控制症状较严重的情况下。
这些分类有助于规范兽药的使用和管理,保护动物健康,保障食品安全以及人畜共患病防控。
在使用兽药时,应遵循相关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要求,并在兽医指导下正确使用兽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药分类及简介
(一)抗微生物药
1.概述
①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一般要求3以上。
②抗菌谱:药物的抗菌范围。
③抗菌活性:抗菌药具有的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能力。
常用MIC(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和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表示。
④耐药性: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甚至无效的现象。
⑤交叉耐药性:某种病原体对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后,对与其结构相似或作用机理相同的药物在首次应用时也产生耐药的现象,称为交叉耐药性。
耐药性分类:
1°基因突变所致的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
一般只对一种或两种以上类似的药产生耐药,且比较稳定,其产生和消失与药物接触无关。
2°质粒所介导的耐药性。
最为常见,通过转化、转导、接合、易位等方式转移。
耐药的机制:
1°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如β-内酰胺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氨基苷类钝化酶等。
2°抗生素渗透障碍:膜通透性改变,抗生素无法进入。
3°靶位改变:细菌与抗生素发生作用部位的结构发生改变。
4°抑制核酸代谢。
5°其它
2.磺胺类药物
广谱、性质稳定、使用方便、体内分布广,与抗菌增效剂合用后效果大大增强,但易耐药,并有交叉耐药现象,并损害肾脏。
抗菌谱: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衣原体、立克次体、原虫等。
作用机理:磺胺药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共同竞争细菌合成叶酸进一步合成核酸所需的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抗菌增效剂能抑制另外一种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二者联用具协同作用。
应用注意事项:①剂量要大,首次加倍量;②局部应用时,要清创排脓;③不能与局麻药同时使用;④最好与碳酸氢钠合用,加速排出;⑤影响产蛋,产蛋鸡禁用;⑥有残留,上市前应停药7天。
临床应用:
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制菌磺、泰灭净,SMM):抗菌最强,长效,主要用于全身感染,对猪弓形虫、鸡球虫、鸡住白细胞虫效果良好。
磺胺地索辛(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作用与SMM相似,稍弱。
磺胺甲恶唑(SMZ,新诺明):抗菌强,用于全身感染,长效,但肾毒性大,对球虫有较好疗效。
磺胺嘧啶(SD):抗菌作用较强,易进入脑部,用于全身感染。
磺胺-5-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消炎磺,SMD):抗菌较SD差,短效,毒副作用小。
磺胺甲恶唑(菌得清,净尿磺,SIZ):作用同SMZ,但疗效差。
磺胺二甲嘧啶(SM2):作用与SD相似,但疗效较差,对球虫有效,乳汁中含量高。
磺胺邻二甲氧嘧啶(SDM′,周效磺胺):人长效,动物中效,其它同SD。
磺胺喹恶林(SQ):主要用于球虫病的治疗。
磺胺氯哒嗪:作用与SMM相似但弱。
磺胺氯吡嗪(EsB3):抗球虫作用好,30%磺胺氯吡嗪钠叫“三字球虫粉”。
磺胺脒(SM):口服吸收差,主要用于消化道感染。
酞磺胺噻唑(PST):与SM相似,良好的抗球虫作用。
磺胺噻唑(ST):与PST相似。
酞磺醋酰(PSA):与SM相似。
柳氮磺胺吡啶(SAPA0:与SM相似。
甲氧苄啶(TMP):抗菌增效剂,用于全身细菌感染。
二甲氧苄啶(DVD):动物专用,抗菌抗原虫,主要与磺胺配合,用于肠道感染。
奥美普林(OMP):抗菌增效剂。
阿地普林(ADP):抗菌增效剂。
巴喹普林:长效抗菌增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