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ECMO的临床应用

ECMO的临床应用

主要方式

V-A转流 经静脉将静脉血引出经氧合器氧合并排除二氧 化碳后泵入动脉。成人通常选择股动静脉;新 生儿及幼儿由于股动静脉偏细选择颈动静脉; 也可开胸手术动静脉置管。V-A转流是可同时 支持心肺功能的连接方式。V-A转流适合心功 能衰竭、肺功能严重衰竭并有心脏停跳可能的 病例。
适应症

ECMO 管道结构 管道涂层 ACT 应用时间 密闭 肝素 120-180 1-2W CPB 开放 肝素/无 480 <8h
主要方式

V-V转流 经静脉将静脉血引出经氧合器氧合并排除二氧 化碳后泵入另一静脉。通常选择股静脉引出, 颈内静脉泵入,也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双侧股 静脉。原理是将静脉血在流经肺之前已部分气 体交换,弥补肺功能的不足。V-V转流适合单 纯肺功能受损,无心脏停跳危险 的病例。
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 急性严重心功能衰竭 急性严重呼吸功能衰竭 各种严重威胁呼吸循环功能的疾患
谢 谢
ECMO的临床应用
长海医院麻醉科 许 涛
定义

ECMO
ECMO是体外膜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 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 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 血供。
ECMO同传统的体外循环的区别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摘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ECMO技术的原理,以及在重症ARDS患者中的应用情况。

随后详细讨论了ECMO护理的注意事项,包括合适患者的筛选标准和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结论部分分析了ECMO 技术对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效果,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强调了护理工作在ECMO治疗中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支持。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全面了解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 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ECMO)、重症ARDS、救治、应用、护理、技术原理、注意事项、筛选标准、并发症、效果、未来发展、护理工作。

1. 引言1.1 定义和背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机械辅助通气技术,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后再输回体内,帮助患者实现氧合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功能。

ECMO技术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婴儿心脏手术后的呼吸支持,后来逐渐在成人危重患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ECMO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ARD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伴有肺泡损伤和低氧血症,传统治疗手段难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而ECMO技术能够提供良好的氧合和CO2排除功能,为ARDS患者提供重要的呼吸支持,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针对重症ARDS患者应用ECMO技术的原则是及时诊断、积极干预,同时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是确保ECMO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未来,随着ECMO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ECMO将在治疗重症ARDS患者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机会。

ecmo 临床实验

ecmo 临床实验

ecmo 临床实验ECMO(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先进的生命支持技术,用于救治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

近年来,临床实验在ECMO治疗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旨在验证ECMO的安全性和疗效,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

一、ECMO治疗的原理和适应症ECMO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系统,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在人工膜肺中进行氧合与二氧化碳排出,再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重新输入患者体内的技术。

它可以担负起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功能,为患者争取时间以接受治疗或恢复。

ECMO治疗适用于心源性休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肺炎等疾病。

相对而言,ECMO的适应症较为严格,患者需要经过严格筛选和评估,确保能够获益于ECMO治疗。

二、ECMO 临床实验的意义1. 评估ECMO治疗的安全性:临床实验可以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大量ECMO治疗患者的数据,评估ECMO治疗的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 验证ECMO治疗的疗效:通过临床实验的对照研究可以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比较,评估ECMO治疗是否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存活率。

3. 探索ECMO在新的应用领域:临床实验还可以探索ECMO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如创伤、新生儿和儿童患者等,进一步拓展ECMO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三、ECMO 临床实验的类型1. 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这种试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配到接受ECMO治疗的实验组或接受传统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以验证ECMO的疗效。

2. 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通过回顾性观察ECMO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的差异,评估ECMO治疗的效果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经验依据。

3. 多中心合作研究:ECMO治疗需要国内外多个医疗机构的协作和资源共享。

多中心合作研究可以收集更多患者的数据,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ECMO 临床实验的挑战和前景1. 患者筛选和评估的标准化:如何准确选择ECMO治疗的适应症患者,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是ECMO临床实验的挑战之一。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可以提供人工通气和氧合的特殊治疗手段,适用于重症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行详细介绍。

1. 适应症:ECMO技术适用于重症ARDS患者中呼吸功能急剧恶化,氧合指数持续下降,无法通过传统氧疗手段得到有效改善的患者。

ECMO技术也适用于严重的肺部感染、创伤性肺损伤、急性肺移植排斥等疾病所致的重度低氧血症。

2. 操作步骤:ECMO技术的操作包括置入导管、连接循环和调整参数等步骤。

首先需要通过颈静脉或股静脉置入导管,然后将导管连接至ECMO机的循环系统,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ECMO机的参数,以确保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得到有效支持。

3. 监测与管理:ECMO技术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与管理,包括血流动力学监测、气体监测、血液凝血功能监测等,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ECMO机的参数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 术前准备:在进行ECMO技术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病情变化及相关的检查结果等。

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准备工作,确保手术过程安全有序进行。

2. 术中护理:在ECMO技术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同时需要进行严密的导管护理,定期更换敷料、监测导管通畅度,避免发生感染和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

3. 术后护理:ECMO技术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呼吸道护理、肢体功能锻炼、心理支持等。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配合密切的监测和护理工作,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可以对体外血液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的重要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越发普遍。

ECMO技术可以提供长时间的肺功能支持,使患者在呼吸和循环功能受损或无法维持的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治疗和康复。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

1.适应症:ECMO技术主要适用于重症ARDS患者,包括病情急剧恶化,氧合指数持续低于100mmHg,并且经过正规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

对于严重的肺功能不全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ECMO技术也能够提供有效的生命支持。

2.操作原理:ECMO技术通过将患者的血液抽出体外,通过氧合器实现氧合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再将氧合后的血液重新输回患者体内。

这样可以维持患者的氧合和循环功能。

ECMO技术还可以减轻患者肺部的负担,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3.应用优势:与传统机械通气相比,ECMO技术具有更好的氧合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对于严重ARDS患者能够提供更为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

ECMO技术还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对患者肺组织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二、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中的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ECMO技术对于患者的血氧和循环功能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但同时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

护士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液氧合情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

2.感染预防:ECMO技术需要穿刺大血管实施,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过程中无菌。

还要对患者的管路、导管等设备进行定期更换和消毒,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

3.皮肤护理:ECMO技术需要在患者体表进行外科操作,容易造成患者的皮肤损伤和压疮的发生。

ECMO的临床运用及操作PPT课件

ECMO的临床运用及操作PPT课件

设备小型化与便携化
研发更小型、更便携的ECMO设备,方便转运和紧急使用。
氧合器与泵头改进
提高氧合器的气体交换效率和生物相容性,减少并发症;改进泵头 设计,降低血液破坏和血栓形成风险。
智能化监测与管理系统
集成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和机器运行状态,提 高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应用拓展领域
感染与炎症反应
感染
ECMO过程中需进行有创操作,如血管插管、气 管切开等,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常见的感染部位 包括肺部、血液和手术切口等。
炎症反应
ECMO过程中血液与异物表面接触,可能激活补 体系统和白细胞,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炎症反应 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器官功能损伤
肺功能损伤
ECMO过程中,机械通气和氧合 器可能对肺功能造成一定损伤,
确保ECMO机器、管道、氧合器、 泵头、插管等设备和耗材准备齐全 ,且处于良好状态。
患者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ECMO治疗的目 的、风险和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 意书,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镇静、 镇痛和肌松治疗。
血管通路建立
01
02
03
选择合适的血管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 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血 管进行插管,如股静脉、 颈内静脉等。
对于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传统治 疗无反应的病例,ECMO可作为短期 循环支持手段。
禁忌症
颅内出血或严重脑损伤
01
由于ECMO需要全身抗凝,可能加重颅内出血,因此这类患者
应视为禁忌。
不可逆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02
当多个器官功能严重受损且无法逆转时,使用ECMO可能无法
改善患者预后。
恶性肿瘤晚期
03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意义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意义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意义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一种通过血液循环外体外装置来提供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的方法。

它在重症呼吸衰竭、严重肺部感染、心脏手术等疾病和情况下被广泛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临时支持生命功能:ECMO技术可以为患有严重呼吸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临时的生命支持。

当患者的肺部或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氧合和循环功能时,ECMO技术可以暂时代替其功能,维持患者的生命。

2. 促进肺部康复:对于患有严重肺部感染或炎症的患者,ECMO 技术可以减轻肺部负担,使其有更多时间进行康复治疗。

通过提供足够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ECMO技术可以降低肺部的工作负荷,促进肺组织的恢复和修复。

3. 手术辅助:在某些复杂的心脏手术中,ECMO技术可以作为手术辅助工具。

它可以暂时代替心脏功能,使心脏外科医生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手术操作,同时保证患者的血液氧合和循环功能。

4. 有助于器官移植:对于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ECMO技术可以在等待合适器官时提供生命支持。

这样可以延长等待时间,提高器官配对的几率,增加成功移植的机会。

5. 促进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ECMO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

此外,
ECMO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操作和管理,因此也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总的来说,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命支持方法,可以帮助重症患者渡过危险期,促进康复和治疗,并在特定领域对于医学科研和人员培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ecmo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ecmo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又称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是一种通过在体外引流血液并进行氧合来维持呼吸或循环功能的临床技术。

ECMO技术原理是利用体外膜氧合器替代肺脏的功能,将血液引流至体外氧合,再输回体内。

ECMO技术在重症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等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下面将从原理、临床应用、发展现状和展望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

一、ECMO技术原理1. ECMO的概念ECMO技术最早是用于新生儿和小儿的心肺支持,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应用于成人重症患者的治疗。

ECMO技术通过引流患者的静脉或动脉血液至体外循环,经过氧合装置补充氧气,再输回体内,从而替代患者的肺部功能,实现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的功能。

2. ECMO技术原理ECMO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静脉-静脉(VV)ECMO和动脉-静脉(VA)ECMO。

VV ECMO主要用于呼吸功能不全,它通过静脉引流血液,经过氧合装置后再输送至大静脉回心脏。

VA ECMO则是通过动脉和静脉引流血液,经过氧合后再输送至大动脉。

ECMO技术使用的体外循环装置包括血泵、氧合器、替代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温度管理系统等。

3. ECMO技术的关键点ECMO技术的关键是保证持续有效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同时要防止血栓形成、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

ECMO治疗需要专业团队的配合,包括呼吸治疗师、重症医生、心胸外科医生等。

二、ECMO技术在临床应用1. 呼吸衰竭和ARDS治疗ECMO技术在重症呼吸衰竭和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些疾病中,患者的肺部功能严重受损,常规治疗难以有效改善。

而ECMO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为肺部予以充分的休息,并为病因治疗争取时间。

2. 心脏衰竭治疗对于心脏衰竭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后伴有休克的患者,ECMO技术可以提供临时的心脏支持,维持患者的循环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 极 武 器 -ECMO 技 术 在临床中的应用
主讲人:
病例介绍
一般情况
患者:候××,女性,59岁 入院时间: 2017.08.22 17:56入住我院内分泌科 病案号:894117 主诉:反复口干多饮10余年,心前区不适1月。
3
主要病史
10余年前因口干、多饮、多尿于当地人民医院就诊,查空腹 血糖17.3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格列美 脲控制,4年前开始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尚可。
即刻行心电监护,防止误吸等对症支持,请心血管内 科、ICU急会诊
急查床边心电图、心梗三项、血生化
9
床边急诊心电图
10
急查心梗三项及心肌酶谱
K、CKMB、LDH 、MYO均正常范围 ,CTnI 0.53ug/L
11
急诊心脏彩超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二尖瓣少量反流
12
22:30转CCU
会诊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予以口服阿司匹林300mg, 替格瑞洛150mg后,转导管室行急诊冠脉造影。
心胸外科在内的ECMO团队成员 准备ECMO及管道预冲
23
8.23 3:00成功建立ECMO通路(V-A)
24
IABP+ECMO联合辅助
IABP+ECMO辅助下维持下循环逐步稳定,平均动脉压 75mmHg左右开始有小便,逐渐减停去甲肾上腺素,多 巴胺。
呼吸机参数:SIMV模式,PC10mmHg PS10mmHg PEEP 3mmHg, FiO2 40%
8.26 01:00
患者循环稳定,所有血管活性药物全部撤除,撤离 IABP
8.28 17:00 患者尿量进行性减少,肌酐、尿素氮进行 性升高,置管后行CVVH治疗
8.29 11:00 撤除呼吸机
患者神志清醒,肌力恢复,呛咳能力可,胸部CT无明显 异常,漏气试验阴性,成功撤除呼吸机.
逐步撤除各种支持,生命体征稳定
小结
ECMO 成功需要很强的团队精神,它需要多学科全方位 的有效协调合作。
ECMO本身不是直接治疗疾病,而是一种短期生命支持 的方法。应用的前提是其他治疗手段无效而心功能有 恢复的可能。
ECMO存在多种并发症如出血、血栓形成、感染等,需 多科学管理,减少并发症。
ACT 120~160秒 血小板>5万 ↓ 出血 渗血 ↓
肝素量↓ ACT140秒 血小板>10万 如有外科出血、止血
停止出血12小时 继续出血
终止ECMO
ACT <120秒 抑肽酶 氨基乙酸
DIC
急剧增高
渗血严重
鱼精蛋白拮抗 高流量辅助
监测跨膜压差 稳定流量泵速
原发病治疗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抗凝,强化降脂、 稳定斑块,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等治疗。
ScvO2 、SaO2、血氧饱和度、乳酸明显改善,BE负值 降低。
多种支持设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ECMO的运转管理的内容
流量管理 血流动力学管理 温度管理 血气和电解质管理 抗凝管理 呼吸机管理
ECMO系统监测 血液成分管理常规
监测
ECMO+IABP的管理 ECMO+CRRT的管理
新的挑战:
患者左下肢出现皮温低,足背动脉无法触及,足底出现花 斑
8.23 14:30 建立旁路侧支循环
患者股动脉充盈差,无法穿刺置管,行切开暴露股动 脉后行直视下穿刺置管,成功建立旁路侧支。
ECMO成功运转2天后
复查床边心脏彩超、心电图、内环境评估病情 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室壁运动异常 心电图:AVR ST段回落,胸导联 ST段压低较前明显
5
主要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84g/L 肌酐125umol/L,尿素氮8.37mmol/L 心肌酶谱均正常范围
6
床边胸片
7
入院诊断
2型糖尿病 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组 慢性肾功能不全 冠心病?
8
21:30 病情突然变化
入院后约3小时,患者突发胸前区不适,呈压榨感, 伴呕吐1次,为胃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是一种非心脏手术的体外循 环技术
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预肝素 处理的管道经膜肺氧合后通过离心泵和管道再注 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 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
ECMO的基本结构
动静脉插管 连接管 离心泵(人工心脏) 膜肺(人工肺) 供气管道(氧气、空气) 以及监测系统
空氧混合器
摇把
氧饱和度仪
氧合器
氧气瓶
水箱
驱动泵
不间断电源
V-A ECMO
V-V ECMO
2017.8.23 01:00转ICU
即刻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 紧急联系包括ICU、心血管内科、麻醉科、血管外科、
发现血压升高数年,最高达220/90mmHg,口服氨氯地平、美 托洛尔,血压控制尚可。
慢性肾功能不全数年,口服贝那普利、百令胶囊控制。 4年前因白内障行人工晶体置入。 心前区不适1月余。
4
体格检查
T 36.5℃ P 68次/分 R 18次/分 BP 150/70mmHg,心 界不大,心率68bpm,律齐,未及明显杂音,双肺呼吸 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双下肢无水肿,皮温 偏低,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较弱。
8.22 23:20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开口近段90%狭 窄,前降支近段至中段75%-85%狭窄,中间支近段90%狭 窄,回旋支近段全闭,右冠近段至中段70%-80%狭窄。
14
左主干PTCA+支架植入术后,造影无残余狭 窄,TIMI血流3级
15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
考虑到患者多支冠脉狭窄,且累及左主干,术中循环 不能有效维持,急诊PCI同时行IABP术后返回CCU。
16
术后仍存在问题
2017.8.23 00:50 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 球囊反搏压70/50mmHg,血氧饱和度、心率进行性下降。
即刻予以胸外按压、球囊通气,肾上腺素静脉推注。 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补液仍然无法纠正心源性休,
17
黔驴技穷?
怎么办? 对,就是它,终极武器-ECMO
好转 自主循环实验、自主氧合实验通过 拟撤除ECMO
32
8.25 14:30 开始撤除ECMO
33
8.25 16:00 一波三折,股动脉吻合后股动脉远端无血 流,行股动脉内膜剥脱术,远端血流暂时恢复。
8.25 23:00行股动脉内膜剥脱后患者左下肢仍然缺血肿 胀,再次请血管外科行血管造影+支架植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