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种子发芽的实验

合集下载

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一、生物与环境。

(一)种子发芽实验(一)- 实验目的: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条件。

-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盒子、纸巾、水等。

- 实验步骤。

- 准备好6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铺上同样的纸巾。

- 在每个盒子里放入3颗绿豆种子。

- 1号盒子不浇水,保持干燥;2号盒子浇适量的水,使纸巾湿润;3号盒子浇很多水,让种子浸泡在水中。

- 将1 - 3号盒子放在有阳光的地方,4 - 6号盒子放在黑暗的地方,4号盒子不浇水,5号盒子浇适量水,6号盒子浇大量水。

- 实验现象:几天后,2号和5号盒子中的种子发芽了,其他盒子中的种子发芽情况不理想。

1号和4号盒子因为缺水,3号和6号盒子因为水分过多,种子发芽受到抑制。

-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而且光照对种子发芽影响不大。

(二)种子发芽实验(二)- 实验目的:进一步探究种子发芽所需的其他条件,如温度、空气等。

-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透明塑料盒、湿纸巾、冰箱等。

- 实验步骤。

- 准备两个透明塑料盒,都铺上湿纸巾,放入等量的绿豆种子。

- 一个盒子放在常温(20℃左右)的室内,另一个盒子放在冰箱里(温度较低)。

- 观察两个盒子里种子的发芽情况。

- 实验现象:常温下的种子很快发芽了,而放在冰箱里的种子很长时间都没有发芽。

-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低不利于种子发芽。

同时,种子发芽也需要空气,如果把种子完全密封起来,种子也难以发芽。

(三)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 实验目的:了解绿豆芽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 实验材料:绿豆芽、花盆、土壤、水等。

- 实验步骤。

- 把绿豆芽分别种在两个花盆里,一个花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个放在阴暗的地方。

- 两个花盆都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实验现象:在阳光充足地方生长的绿豆芽茎比较粗壮,颜色较绿,叶子比较宽大;在阴暗地方生长的绿豆芽茎比较细长,颜色较浅,叶子比较小。

-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阳光影响绿豆芽的形态和生长状况。

五年级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五年级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五年级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发芽所需的外界条件。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命成长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种子、水、湿毛巾、培养皿、标签、计时器等。

2. 学生准备:每人一组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颗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激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

2. 探究种子结构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手中的种子,分析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部分。

3. 了解种子发芽条件教师讲解种子发芽所需的外界条件,如水分、温度、空气等。

4. 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如水分、温度等,并分组设计实验。

5. 进行实验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6. 分析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种子发芽的结论。

8.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种子发芽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9.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植物生长过程,记录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种子结构和成分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3. 学生关注大自然、关注生命成长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种子的发芽过程,并通过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外观和发芽过程,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发芽条件。

2. 实验法: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一颗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激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

2. 探究种子结构: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手中的种子,分析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部分。

五年级下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

五年级下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

五年级下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让我们回家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放学回家后,我先在电脑上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又上网查找资料,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和上网学习,我知道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空气,它是通过种子内部的结构来完成的。

而我们所用的纸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它能将水和空气有效地隔离。

而不同的种子都有不同的结构来完成这一任务。

像小麦、玉米、大豆、绿豆等种子都有坚硬的外壳保护着它们。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外界异物侵入和水分蒸发。

那么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呢?老师在电脑上演示了一遍:将准备好的水倒入容器中,接着把几粒饱满的种子放进去。

然后把容器放在温暖处(25℃)让种子自然发芽。

为了保证种子能发芽,我在前一天晚上将一小杯水倒入容器中(大概10ml)再把几粒
种子放进去,然后盖上纱布或湿毛巾让它自然发芽。

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有几颗绿豆已经发芽了!
我知道了:有些种子是可以发芽的,有些则不能发芽。

—— 1 —1 —。

种子快速发芽实验报告(3篇)

种子快速发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方法对种子快速发芽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和园艺实践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种子快速发芽的影响。

2. 优化种子发芽条件,提高发芽率。

3. 为农业生产和园艺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种子:选择生长周期较短、发芽率较高的植物种子,如黄瓜、豆角、辣椒等。

- 实验器具:培养皿、滤纸、水、温度计、定时器等。

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种子分为5组,每组50粒,分别进行以下处理:A组:正常发芽组,将种子放入培养皿中,用滤纸吸湿,保持湿润,置于室温下发芽。

B组:温水浸泡组,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滤纸吸湿,置于室温下发芽。

C组:低温处理组,将种子放入4℃冰箱中冷藏24小时,取出后用滤纸吸湿,置于室温下发芽。

D组:高温处理组,将种子放入40℃水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滤纸吸湿,置于室温下发芽。

E组:化学处理组,将种子放入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滤纸吸湿,置于室温下发芽。

(2)发芽观察记录每组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从实验结果来看,A组(正常发芽组)的发芽时间为5天,B组(温水浸泡组)的发芽时间为3天,C组(低温处理组)的发芽时间为4天,D组(高温处理组)的发芽时间为7天,E组(化学处理组)的发芽时间为6天。

可见,温水浸泡法和低温处理法可以显著缩短种子的发芽时间。

2. 发芽率A组(正常发芽组)的发芽率为80%,B组(温水浸泡组)的发芽率为90%,C组(低温处理组)的发芽率为85%,D组(高温处理组)的发芽率为75%,E组(化学处理组)的发芽率为80%。

可见,温水浸泡法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3. 发芽势A组(正常发芽组)的发芽势为75%,B组(温水浸泡组)的发芽势为85%,C组(低温处理组)的发芽势为80%,D组(高温处理组)的发芽势为70%,E组(化学处理组)的发芽势为75%。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发芽实验》PPT课件,共17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发芽实验》PPT课件,共17页

探索
我们的“种子发芽”实验计划——研究光照
我们提出的问题 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光照吗?
我们的推测
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要有光照
两个组的相同条件 绿豆、水、温度、空气
两个组的不同条件 一组有光照,一组没有光照
实验的方法
1.取两个一次性杯子,铺上纸巾, 各放入三颗大小差不多的绿豆。
2.一组接受光照,一组盖上黑色的纸不接受光照。 3.其他条件完全保持一致。 4.定期观察、记录。
五年级下《生物与环境》第1课
聚焦
许多植物的一生是从 种子发芽开始的。
聚焦
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需要土壤 吗?
需要适合 的温度吗?
需要浇水吗?
需要阳光吗?
探索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怎样设计实验可以验证我 们的猜想呢?
对比实验——让一个条件发生改变
探索
讨论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否对种子发芽产生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探索
我们的“种子发芽”实验计划
我们提出的问题 绿豆种子发芽一定要有土壤吗?
我们的推测 绿豆种子发芽一定要有土壤。
两个组的相同条件 绿豆、阳光、温度、空气、水
两个组的不同条件 一组有土壤,一组无土壤
实验的方法
1.取两个一次性杯子,一个铺土壤, 一个不铺。 2.各放入三颗大小差不多的绿豆。 3.定期浇同样多的水 4.定期观察、记录。
探索 我们的“种子发芽”实验计划——研究温度
我们提出的问题 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我们的推测

种子的发芽实验报告

种子的发芽实验报告

种子的发芽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原理,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水、玻璃瓶、湿纸巾、温度计。

实验步骤:1. 准备玻璃瓶和湿纸巾,将湿纸巾放入玻璃瓶中,确保湿度适宜。

2. 在湿纸巾上均匀摆放玉米种子,然后再放入一层湿纸巾,保持湿度。

3. 将玻璃瓶放置在室内温度适宜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4.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

5. 在观察的同时,注意保持玻璃瓶内的湿度,确保种子的生长环境。

实验结果:第一天,玉米种子表面无明显变化,湿纸巾保持湿润状态。

第二天,部分玉米种子开始出现微小的裂缝,有些种子开始发芽。

第三天,大部分玉米种子均已经发芽,幼苗开始生长。

第四天,幼苗继续生长,根部逐渐加粗,茎叶开始展开。

第五天,幼苗生长迅速,根部向下延伸,茎叶呈现出翠绿的颜色。

实验分析: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了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

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种子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芽生长。

这说明湿度和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

另外,观察发现,种子的发芽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氧气,这也是种子生长的必要条件。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种子的发芽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种子发芽生长的影响,比如光照、土壤等因素。

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种子生长的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结语:种子的发芽实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也让我们对植物生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激发大家对植物生长的兴趣,也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实验中不断探索,为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年级科学实践作业

五年级科学实践作业

五年级科学实践作业:种子发芽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实验材料:1.若干种子(如豌豆、绿豆等);2.四个透明塑料杯或玻璃杯;3.纸巾或棉花;4.水;5.标签笔。

三、实验步骤:1.准备四个杯子,分别标记为A、B、C、D o2.在每个杯子底部铺上两层纸巾或棉花,加入适量的水,使纸巾或棉花湿润但不过湿。

3.在每个杯子中放入相同数量的种子,例如每个杯子放入10颗种子。

4.A杯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保持纸巾或棉花湿润;5.B杯子放在阴暗的地方,保持纸巾或棉花湿润;6.C杯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但纸巾或棉花保持干燥;7.D杯子放在阴暗的地方,纸巾或棉花保持干燥。

8.每天观察并记录每个杯子中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的数量和速度。

四、实验结果记录:I日期IA杯子(阳光、湿润)IB杯子(阴暗、湿润)IC杯子(阳光、干燥)ID杯子(阴暗、干燥)II___I___I___I___I___II第一天I无发芽I无发芽I无发芽I无发芽II第二天I2颗发芽I无发芽I无发芽I无发芽II第三天I5颗发芽|1颗发芽I无发芽I无发芽II第四天|8颗发芽|3颗发芽I无发芽I无发芽II第五天I10颗发芽I6颗发芽I1颗发芽I无发芽II第六天I10颗发芽I8颗发芽I2颗发芽|1颗发芽I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种子发芽需要光照和湿润的环境,A杯子和B杯子中的种子在湿润条件下发芽情况较好;2.光照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A杯子中的种子发芽速度和数量均高于B杯子;3.干燥环境不利于种子发芽,C杯子和D杯子中的种子发芽情况较差;4.在完全阴暗和干燥的环境下,种子发芽速度极慢,甚至可能无法发芽。

五年级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五年级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预设:种植在花盆中
师:我们预测一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苗的生长?
预设:阳光、温度、土壤……
师:接下来,我们就把已经发芽的绿豆移植到花盆中吧,让我们静静等待它茁壮成长。
(设计意图:学生移植绿豆芽,更能让学生明白植物生长的过程,还可以让他们了解绿豆的一生)
四、完成作业(3分钟)
板书设计:
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师:练一练,ppt出示一个表格,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预设:得出结论
2.视频演示
师:某些小组的绿豆可能还没能发芽,我们一起用视频再来回顾一下这个实验的结果吧。播放三段视频
在每段视频播放结束之后都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预设:学生得出实验的结论
师:谁能帮助老师总结一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课题
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
课时
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结论及日常所见,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
3.探究实践: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5张班级实验信息统计表、土壤、花盆。
学生准备:绿豆发芽实验装置、实验信息记录表。




(板


计)
一、聚焦(3分钟)
1.种子发芽实验
师:观察我们的种子发芽实验,你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
预设:学生自由汇报
师:(ppt出示表格一)做了一个实验,我们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记录,并且学会如何整理数据。并且通过数据来继续研究种子发芽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堂训练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什么?
学生准备
下节实验的
要求
学生准备下节实验的要求:放大镜
课题
种子发芽实验二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学生活动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教师反馈
3、小组交流,并做好观察记录。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实验记录表
教学流程
交流发现——整理分析——汇报交流——操作实验
过 程 与 方 法
创设情境
实验的准备与指导
分组探究、填写实验报告
展示交流实验结果的方法设计
目标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提问: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教师反馈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目标三、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目标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小组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学生活动:小组汇报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3、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课题
种子发芽实验一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流程
交流以前种植种子的经验——猜测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设计种子发芽试验——种子的发芽试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活动二、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活动三、种子的发芽试验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学生准备下节实验的要求:放大镜、做好的实验
当堂训练
交流实验报告单
学生准备
下节实验的
要求
学生准备下节实验的要求
课题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学生活动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小组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过 程 与 方 法
创设情境
实验的准备与指导
分组探究、填写实验报告
展示交流实验结果的方法设计
一、导入
1、组织讨论:你们以前种植过种子吗?如何种的?
2、提问:说说种子怎样才能发芽?3、解题;Biblioteka 天我们共同来研究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二、学习过程
目标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学生活动一: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教师反馈
2、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教学流程
交流发现——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讨论概括
过 程 与 方 法
创设情境
实验的准备与指导
分组探究、填写实验报告
展示交流实验结果的方法设计
目标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