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膝
川牛膝的功能主治禁忌

川牛膝的功能主治禁忌功能•川牛膝是一种中药材,其具有很多药理作用和功能。
以下是川牛膝主要的功能:1.活血调经:川牛膝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月经周期,对于痛经、经血不畅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2.祛湿止痛:川牛膝具有祛除体内湿气的作用,对于关节炎、腰肌劳损等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3.降血脂:川牛膝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
主治•川牛膝主治的疾病和症状包括:1.痛经:川牛膝可以活血调经,对于痛经引起的腹部疼痛有一定缓解作用。
可以作为痛经的辅助治疗药物。
2.风湿关节炎:川牛膝具有祛湿止痛的作用,对于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3.腰肌劳损:川牛膝可以祛除湿气,对于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痛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4.高血脂症:川牛膝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有助于控制血脂水平。
禁忌•尽管川牛膝有很多功能和主治,但也存在一些禁忌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以下是一些川牛膝的禁忌:1.孕妇禁用:川牛膝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在孕妇体内可能引起不适应的反应,因此孕妇应禁止使用川牛膝。
2.月经过多者禁用:川牛膝具有调节月经的功能,因此对于月经过多的女性来说,使用川牛膝可能会加重症状,应避免使用。
3.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川牛膝具有活血的作用,而凝血功能障碍的人群使用川牛膝可能会导致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应禁止使用。
4.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由于川牛膝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使用时应慎用,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川牛膝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注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1.抗凝药物:川牛膝具有活血的作用,与一些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应避免同时使用。
2.西药降脂药:川牛膝具有降血脂的作用,与一些西药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药物的降脂效果,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3.中药相克:川牛膝与其他中药存在一定的相克关系,如与黄连、葛根等同时使用可能会降低川牛膝的疗效,应慎用。
川牛膝《全国中草药汇编》

长2-3mm,直径1-2mm,淡黄色,包裹在宿存花被内。
种子椭圆形,透镜状,长1.5-2mm,带红色,光亮。
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m以上的地区。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凉爽、湿潮气候。
四川省多栽培于海拔1200~2400m的高寒山区。
以1500~1800m的山区栽培为最好,根的品质、产量均高,宜向阳、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上栽培。
忌连作。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应采收3-4年生植株的种子作种。
春播3-4月;秋播9月。
主产区采取高山春播,低山秋播。
播种前用草木灰加入少量人畜粪水湿润后与种子充分混合。
穴播,按行株距各33-45cm开穴,穴要浅平,施肥后每穴撒拌灰种子一撮,约有种子10粒左右;条播行距33~40cm。
每1hm2用种量7.5-11.25kg。
田间管理出苗后,待苗高5~6cm和10cm时,各间苗1次,每穴定苗2~4株。
条播按株距10cm定苗。
第1年中耕除草3~5次,以后每年2~3次。
每年结合中耕追肥2~3次,第1、2次施人畜粪水,或腐熟油饼;第3次施人畜粪水、草木灰,也可以施氮磷钾复合肥料、尿素等,并培土根部防冻。
病虫害防治白锈病,发病初期可喷1:1:120波尔多液防治。
根结线虫病为害,防治应忌连作,选用无病地。
大猿叶虫为害,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毒杀。
【性状】性状鉴别根圆柱形,稍弯曲,略有分枝,长25-60cm,直径0.5-3cm。
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及侧根痕,并有明显横长突起的皮孔;报上部残留木质根茎。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断续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气微,味甜。
以条粗壮、质柔韧、分枝少、断面浅黄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
皮层狭窄。
中柱大,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4-11轮,外轮维管束较小,向内渐大。
木质部有导管及纤维。
中央次生构造分成2-9股。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川牛膝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川牛膝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一. 川牛膝简介川牛膝,学名为Serissa sericea(Lindl.)Kuntze,是千屈菜科川牛膝属的一种常绿小灌木。
川牛膝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多生长于山地、山谷、林缘和沟边。
其根、茎和叶均可入药,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川牛膝的主要作用与功能主治。
二. 川牛膝的作用川牛膝具有多种作用,主要包括:1.清热解毒:川牛膝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和黄连素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痈疮肿毒、喉咽肿痛等疾病。
2.止血散瘀:川牛膝中的黄酮类物质和多种生物碱具有强烈的收敛作用,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瘀伤肿痛等症。
3.活血化瘀:川牛膝中的有效成分对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具有积极作用,可用于治疗瘀血经络、疼痛不适等症。
4.抗菌消炎:川牛膝中的黄酮类和鞣质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皮肤感染、口腔溃疡等。
三. 川牛膝的功能主治川牛膝不仅具有多种作用,而且在中医药领域有着丰富的功能主治。
主要包括:1.治疗风湿痹痛: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散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风湿病症。
2.缓解皮肤疾病:川牛膝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疹、肌肤瘙痒、疮疡溃烂等皮肤疾病。
3.舒筋活络:川牛膝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可用于治疗肌肉劳损、筋骨疼痛、痛风等疾病。
4.改善消化功能:川牛膝具有一定的健胃、促消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痛、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疾病。
5.改善气血不足:川牛膝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助于补充气血不足,可用于治疗贫血、神经衰弱等疾病。
四. 使用注意事项尽管川牛膝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但在使用时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应避免使用川牛膝,以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对川牛膝过敏的人群应慎用川牛膝,并及时就医;•使用川牛膝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不可过量使用;•服用川牛膝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食物。
川牛膝的功能主治与归经

川牛膝的功能主治与归经一、川牛膝的功能与特点川牛膝,又称为牛膝菊、草苁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其主要由川牛膝菊根茎部分制成,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1.功能:–活血化瘀:川牛膝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通。
–强筋健骨:川牛膝具有强筋健骨的功效,有助于增强骨骼的力量。
–止痛:川牛膝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镇痛的作用,可以用来缓解疼痛症状。
–抗炎:川牛膝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炎症性疾病。
2.特点:–温性:川牛膝属于温性药物,适用于寒凉体质的人群。
–苦味:川牛膝具有苦味,有助于消化和健脾胃。
二、川牛膝的主治疾病川牛膝作为一味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1.骨伤科疾病:–骨折:川牛膝具有强筋健骨的作用,可以帮助骨折患者加快骨骼复合。
–关节疾病:川牛膝可以改善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症状,减轻关节疼痛和僵硬。
2.妇科疾病:–痛经: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缓解痛经症状。
–子宫肌瘤:川牛膝可以调节内分泌,有助于缓解子宫肌瘤引起的症状。
3.血管疾病:–高血压:川牛膝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控制高血压。
–血栓:川牛膝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散。
三、川牛膝的归经属性川牛膝在中医理论中被归为一种属于肝经和肾经的药材。
1.归肝经:–川牛膝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帮助肝脏排毒和修复损伤。
2.归肾经:–川牛膝对肾脏具有滋补作用,可以促进肾脏的功能和活力。
综上所述,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强筋健骨、止痛、抗炎等多种功能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妇科疾病和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
同时,川牛膝属于肝经和肾经的药材,对肝脏和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滋补作用。
川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川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川牛膝是一种中草药材料,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以下是川牛膝的主要功效与作用:
1. 活血祛瘀:川牛膝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活血化瘀。
因此,川牛膝可用于治疗因淤血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如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等。
2. 温经散寒:川牛膝的性味辛、苦,有温经散寒的功效。
它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调理经脉,对寒邪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寒痹、寒湿痹病等。
3. 强筋壮骨:川牛膝中含有一种叫做斑蝥酸的成分,对于骨胶原的形成和骨的再生有促进作用,因此常被用于强筋壮骨的药方中。
4. 抗炎止痛:川牛膝含有多种有效的抗炎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组织的肿胀和疼痛。
因此,川牛膝常被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关节炎、神经痛等。
5. 肝肾功能调理:川牛膝具有滋补肝肾、强壮腰膝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肝肾不足引起的腰痛、膝关节疼痛等症状。
6. 促进新陈代谢:川牛膝中的活性成分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加速人体的废物排出和新细胞的生成,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恢复。
此外,川牛膝还可以用于调理妇科问题,如月经不调、痛经等,以及改善皮肤疾病,如湿疹、痤疮等。
需要提醒的是,川牛膝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是对于一些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禁忌或副作用,如孕妇、哺乳期妇女、低血压患者等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另外,在使用川牛膝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并严格遵循剂量和使用方法。
川牛膝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川牛膝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引言川牛膝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它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具有许多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2. 作用川牛膝具有以下几种作用: - 抗炎作用:川牛膝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相关症状。
- 止痛作用:川牛膝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调节神经传导和减轻痛觉敏感性等方式,起到止痛的作用。
- 改善血液循环:川牛膝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微循环的血流量,改善局部组织的供氧和营养,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 抗衰老作用:川牛膝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过程,保护细胞健康,减缓衰老速度。
3. 功能主治川牛膝在中医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其功能主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关节炎川牛膝对关节炎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
它可以减轻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关节肿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肌肉劳损川牛膝具有抗炎和止痛作用,对肌肉劳损和扭伤等问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减轻肌肉疼痛和肿胀,促进肌肉的修复和恢复。
3.3 血管疾病川牛膝对血管疾病如静脉曲张和血栓形成等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它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淤血和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4 骨质疏松川牛膝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它可以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骨骼的再生,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
3.5 妇科疾病川牛膝对妇科疾病如痛经和子宫肌瘤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调节激素平衡,缓解疼痛和痉挛,改善相关的不适症状。
4. 使用方法川牛膝可以以草药剂型进行应用,一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使用: - 冲剂:将川牛膝用开水冲泡,每日饭前饭后温服。
每次剂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5-10g。
- 煎剂:将川牛膝加水煎煮,根据所需剂量饮服。
- 膏剂:将川牛膝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基础膏料混合均匀,外用于患部。
川牛膝功效与作用

川牛膝功效与作用川牛膝是一种中药材,它来源于川牛膝科植物川牛膝。
川牛膝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首先,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供应,从而缓解血液淤滞引起的疼痛。
川牛膝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使血液中的红细胞聚集程度降低,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从而改善血流状态。
其次,川牛膝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川牛膝中含有多种具有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引起的肿胀和疼痛症状。
同时,川牛膝还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由于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
此外,川牛膝还具有滋肾益肝的功效。
川牛膝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促进肾脏的代谢功能,增强肾脏的排毒能力,从而改善肾脏功能,预防和治疗一些与肾脏相关的疾病。
同时,它还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减少肝脏损害,并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
此外,川牛膝还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它可以温补肾阳,驱散身体的寒气,改善体内寒湿引起的痛风、风湿等疾病。
同时,川牛膝还具有增强体力的作用,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最后,川牛膝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在川牛膝中存在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活性,从而减缓细胞老化的速度,延缓衰老过程。
川牛膝中的活性成分还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代谢和再生,增强皮肤的弹性和光泽。
综上所述,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滋肾益肝、温经散寒、抗衰老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尽管川牛膝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伤、风湿关节痛等疾病,但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因此在使用川牛膝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中药川牛膝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中药川牛膝的功能主治是什么一、川牛膝的简介川牛膝,学名为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属天南星科烟系为蓼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牛膝的植株矮小,根状茎粗壮,呈棕褐色。
川牛膝是中药中的一味宝贵草药,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而备受青睐。
本文将重点探讨川牛膝的功能主治。
二、川牛膝的功能主治川牛膝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下面按照其主要功能进行详细介绍:1. 消炎抗痛•川牛膝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川牛膝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消炎作用。
•川牛膝还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达到镇痛效果。
在临床上常用于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2. 温经散寒•川牛膝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用于寒邪入侵引起的症状。
寒邪入侵人体会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寒痹、寒凝等症状。
川牛膝可以温通经脉,散寒除湿,改善气血循环。
•川牛膝还可以活血化瘀,缓解肌肉和关节的僵硬疼痛。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湿型的骨关节疾病,如寒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3. 利水消肿•川牛膝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能够促进体液代谢,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它可以通过增加尿量,利尿排湿,减轻水肿症状。
•川牛膝还可以通过改善肾脏功能,调节体内水盐平衡,减轻肾炎、水肿等疾病的症状。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性疾病,如肾炎水肿、心脏病水肿等。
4. 养血安神•川牛膝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血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
川牛膝可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改善睡眠质量。
•川牛膝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情绪波动,缓解焦虑、抑郁等症状。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
5. 其他功效•川牛膝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对多种疾病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川牛膝还可用于治疗各种创伤、扭伤、瘀血等外伤性疾病。
三、川牛膝的使用注意事项1.川牛膝为剧毒植物,使用时必须遵循医嘱,严格控制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牛膝【通用名称】川牛膝(《药材资料汇编》)【拼音名】Chuanniuxi【别名】牛膝,拐膝,天全牛膝,都牛胶,米心牛膝,大牛膝。
【英文名】RADIX CYATHULAE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6【性味归经】甘、微苦,平。
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4.5 ~9克。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来源】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蒽草的根。
【炮制】川牛膝,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植物属性植物形态①川牛膝川牛膝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
主根圆柱形,直径0.8~1.5厘米,外皮棕色。
茎下部近圆柱形,中部近四棱形,疏被糙毛,节处略膨六。
刑讨生,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3~13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密叠倒伏糙毛,下面密生长柔毛;叶柄长0.3~1.5厘米。
花绿白色,头状花序数个于枝端排成穗状;苞片卵形,长3~5毫米,干膜质,先端具钩状芒刺;苞腋有花纹朵,能育花居中,不育花居两侧;不育花的花被退化为2~5枚钧状芒刺,能育花的花被5,2长3短;雄蕊5,花丝基部密被长柔毛;退化雄蕊5,长方形,狭细,长钓O.3~0.4毫米,宽O.1~0.2毫米。
先端齿状浅裂;雄蕊基部外侧围绕孑房丛生的长柔毛较退化雄蕊为长;雌蕊子房上位,1室,花柱细。
胞果长椭圆状倒卵形,长2~5毫米。
种子卵形。
花期6~7月。
果期8~9月。
川牛膝野生于林缘、草丛中或栽培,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②头花蒽草形态与川牛膝相似;其主要特征:叶呈广卵形、倒卵形,亦有椭圆形者。
头状花序近单生,或近中央顶生者有数个作短穗状排列;退化雄蕊较粗大,长0.5~1毫米,先端深裂,常呈撕裂状或流苏状,时有分枝;雄蕊基部外侧丛生的柔毛较稀,且较退化雄蕊为短或等长。
野生或栽培,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生长习性川牛膝喜寒凉湿润的自然环境。
四川多栽培于海拔1200-2 000米的高寒山区,一般年降雨量约1500毫米以上,冬季有3-4个月积雪。
在海拔1500米左右,生长3-4年植株的成熟种子,播后10-15天即可出苗,且发芽率高,种子寿命为1年,播后第一年为营养生长,第二年为生殖生长。
夏季为旺盛生长期,并同时长根,秋末冬初进入冬季休眠期。
功效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蒽草的根,川牛膝有活血祛瘀、祛风利湿的功效,川牛膝主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川牛膝别名牛膝、天全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大牛膝、拐牛膝、甜牛膝、甜川牛膝、龙牛膝,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川牛膝。
药名:川牛膝功效分类:祛风湿药;渗湿利尿药;通经药;活血药。
科属分类:苋科。
别名:牛膝、天全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大牛膝、拐牛膝、甜牛膝、甜川牛膝、龙牛膝。
性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肝;肾经。
功效:活血祛瘀;祛风利湿。
主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或泡酒。
来源: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蒽草的根。
炮制方法:1、牛膝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除去芦头,切段,晒干或低温干燥。
2、酒牛膝取牛膝段,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牛膝段每100千克,用黄酒10千克。
3、盐牛膝取牛膝段,加入定量食盐水拌匀,稍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牛膝段每100千克,用食盐2千克。
作用川牛膝食疗作用: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肾经;宣散降泄,川牛膝具有活血通经,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的功效,川牛膝主治血瘀经闭,痛经,难产,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1、酒炙后,增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
如用于血滞经闭的牛膝散(《准绳》),治风湿痹痛,肢体活动不利的牛膝酒(《纲目》),治诸风湿痹的牛膝丸(《杨氏家藏方》)。
2、牛膝生品长于活血祛瘀,引血下行。
如用于瘀血阻滞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常配红花、桃仁、当归等同用,治妇人血风走注,腰脚疼痛的牛膝散(《圣惠方》),治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的镇肝息风汤(《参西录》)。
3、盐炙后,能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如用于治肾虚腰痛,常与杜仲、桑寄生等同用,治月水不利,脐腹作痛的牛膝汤(《不知医必要》),治湿热下注,腰膝关节疼痛。
川牛膝做法指导:1、血瘀经闭、痛经者,可与当归、川芎、红花等配伍。
2、临床每与桑寄生、威灵仙、独幕剧活行装配伍,以祛风湿、通经络,止疼痛。
3、热淋、血淋,尿血者,可与木通、滑石、瞿麦、蒲黄等配伍,以增强疗效。
4、配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治妇女经闭;5、配狗脊、寄生、杜仲、威灵仙等治腰膝骨痛;6、配羌活、桂枝、苍术、秦艽、防风等治风湿关节痛;7、配当归、曲麦、木通、滑石、冬葵子等治产妇胞衣不下或胎死腹中。
用药禁忌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川牛膝。
药材性状本品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60cm,直径0.5~3cm。
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气微,味甜。
【采集】川牛膝的根,秋冬均可采挖,栽培品以生长3~4年者为好,挖得后,去净泥砂,切去残存的地上茎及须根。
烘干或晒至半干时,经发汗后再晒至足干。
野生的多系阴干或晒干。
【炮制】川牛膝: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本品为圆形薄片,厚0.1~0.2cm,直径0.5~3cm。
表面灰棕色,切面淡黄色或棕黄色。
可见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
酒川牛膝:取川牛膝片,照酒炙法炒干。
川牛膝【药材】川牛膝商品有2种:一为川牛膝,一为麻牛膝:【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微苦,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利湿,通经,活血。
治风湿腰膝疼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妇女经闭,症瘕。
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①《药材资料汇编》:治打扑刀伤,有缓和疼痛之效。
②《中药志》:破血下降。
③《中药材手册》:功多祛风利湿,其他和怀牛膝相同。
④《四川中药志》:祛风利湿,通经散血。
治寒湿腰腿骨痛,足痿筋挛,妇女经闭及症瘕麻牛膝,淋病,尿血,阴痿、失溺。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7.5~15克;浸酒或入丸、散。
【宜忌】《四川中药志》: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
孕妇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药材鉴别川牛膝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
栓内层窄。
中柱大,三生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4~11轮,内侧维管束的束内形成层可见;木质部导管多单个,常径向排列,木化;木纤维较发达,有的切向延伸或断续连接成环。
中央次生构造维管系统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见导管稀疏分布。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方晶。
粉末棕色。
草酸钙砂晶、方晶散在,或充塞于薄壁细胞中。
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0~80μm,纹孔圆形或横向延长呈长圆形,互列,排列紧密,有的导管分子末端呈梭形。
纤维长条形,弯曲,末端渐尖,直径8~25μm,壁厚3~5μm,纹孔呈单斜纹孔或人字形,也可见具缘纹孔、纹孔口交叉成十字形,孔沟明显,疏密不一。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6.0%。
总灰分取本品切制成直径在3nm以下的颗粒,依法检查,不得过8.0%(附录ⅨK)。
酸不溶性灰分取本品切制成直径在3nm以下的颗粒,依法检查,不得过1.5%(附录ⅨK)。
浸出物川牛膝取本品直径在3mm以下的颗粒,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附录ⅩA)测定,不得少于65.0%。
人工栽培栽培技术川牛膝栽培技术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别名牛夕。
具活血祛瘀、通利关节等功效,用于治疗经闭。
尿血、关节酸痛、跌打损伤等症。
四川省乐山、雅安、凉山等地市均有分布,以天全、荥经等县栽培历史较久,产量大,质量好。
1.选地、整地选疏松、肥沃的壤土栽培为宜,山坡一般以向阳坡为佳。
9--10月下雪前深翻土地,深度最好在30厘米以上,翻后休闲冻土;翌年清明前后,再翻1次,整细耙平,作1.3米左右的高畦。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在栽培上所用种子实质为胞果,种子发芽力因生长年限而不同,三至四年生植株结的种子最好,栽培当年所结的种子常不能发芽,隔年陈种不作种用。
播种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4月前后,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播种时间有所差异,海拔低的可以稍早,以在雪后早播为宜,秋播为8月前后。
主产区一般采取高山春播、低山秋播的办法,出苗率高,缺窝少。
3.田间管理(l)中耕除草和间苗每年中耕除草3-4次。
播种当年的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宜浅锄或用手扯,并结合匀苗、补苗,每窝留苗4-6株,这次除草很重要,宜早尽早;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中耕前,再匀苗1次,每窝定苗2-3株;7—8月再各进行1次。
第二年中耕除草2-3次。
第三年若要收获,就只进行l-2次。
(2)施肥培土每年结合中耕,追肥3次。
第一、二次在中耕后,施用人畜粪水及草木灰,并进行培土防冻。
培土厚度,以使根头幼芽埋入土里约7厘米为宜。
如不培土,根头易被冻坏,造成缺窝减产。
4.病虫害防治川牛膝(1)黑头病多发生于春夏季,主要是芦头盖上太薄,冬季受冻害,引起发黑霉烂。
防治方法:注意排水防涝,冬季培土。
(2)线虫病多发生在低海拔地区,在根上形成凹凸不平的肉瘤。
防治方法:注意选土;每亩用滴滴混剂35一45千克处理土壤。
(3)大猿叶虫5-6月发生,将叶咬吃成小孔。
防治方法:用亚胺硫磷800倍或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4)毛虫、红蜘蛛5-6月为害叶片。
防治方法:可用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喷杀。
采收加工川牛膝在播后3-4年的10-11月收获。
要求深挖,减少断根。
挖后科去泥土,砍去芦头,剪掉须根,割下倒根,使主根。
侧报均成单支。
然后按根条大小,理顺成小把,立放炕上用无烟煤微火烘炕或放在晒场上日光炕脆。
半干后,堆放数日,回润后,再炕或晒到全干。
通常三年生每亩产干货150-200千克,四年生200-250千克。
营养知识川牛膝知识介绍: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根。
川牛膝为多年生草本川牛膝(13张),生于500米以上的山林边缘或山坡草丛中,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品种以播种后3至4年采收为佳。
秋冬植株枯萎时挖根,去掉泥土、芦头和须根,割下侧根,使成单枝,扎成小把,曝晒或烘炕至半干时堆积加润,再烘或晒至全干。
川牛膝根圆柱形,长25至60灰,直径0.5至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