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分层教学的发展与研究综述-最新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国内高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综述

国内高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综述

- 50 -校园英语 /高等教育国内高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综述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张阿丽【摘要】分级教学萌芽至今已近150年,国内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已近30年。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成果颇丰,理论和实证都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很多问题,有待专家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综述一、国内外分级教学的发展过程1.分级教学在国外的发展。

美国教学家哈利斯于1868在提出“活动分团制”,这是最早以能力为依据进行的分级教学。

“活动分团制”包括两点:第一,分团制根据成绩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级别,教师辅导丙级学生,直到三个级学生水平一致;第二,学季末,按照成绩重新编班,优秀学生可以提前结业,一般学生正常结业,差生推迟结业。

19世纪后期,分层教学发展更趋科学化。

文纳特卡制、道尔顿等新型分层教学形式出现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20世纪20年代,美国“活动分团制”从小学扩展到中学。

在德国,为“天才学生”开设速进班”。

在美国,主张按照学生能力完成学业,个性化教学。

1922,两种学制传入中国。

二战爆发后,分级教学淡出视线。

二战后,世界各国提倡“优质教育”,再次掀起了分级教学的高潮。

到了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校96%已经开始了分级教学。

德国的“FEGA 分层模式”、“FD 分层模式”是当时世界领先的分层分科新形势。

牙买加特里•林•库克指出“分级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动机和信心”。

澳大利亚,中学八年级在英语课方面根据学生水平分成高、低班,九年级发展成高、中、低三个班。

20世纪60年代,英国96%的学校实施了分级教学。

在日本,分级教学理论和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

1978,日本规定:高中按学习程度编班,开创分级教学的先河。

各级学校非常重视分级教学,初中生英语课自主选择不同层级进行学习。

2.分级教学在国内的发展。

《学记》中提出:“不凌节而施”,教育不能超越年龄和才能特征; 孔子提倡“个体差异”,主张“因材施教”,这是分级教学在中国的具体体现。

国内外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发展演变

国内外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发展演变

国内外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发展演变河南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外国语学校(450009) 张先芝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450001) 司德平[摘 要]文章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发展过程、主要特点及推动因素三方面对国内外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对比国内教学模式的演变,指出我国分层教学模式研究存在的不足,旨在指导“双减”背景下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校本实践。

[关键词]走班制;分层教学;发展演变[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6-0020-05《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实行选课走班教学,探索建立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0年版)》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开展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发展变化情况,以便为当下的校本实践提供参考。

一、国外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发展演变梳理文献可知,国外对分层概念的定义、诠释以差异教学、个性化教学、能力分组和分组教学等为主[1-3],从名字可以看出其更加看重人、个性和个人能力的发展,这从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分层授课教学的一些特性。

(一)国外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国外的教育制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原来以班级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为分层教学。

根据叶琳[4]和胡萍[5]等研究者的观点,分层教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

1.分层开始国外分层教学源于1868年美国哈利斯提出的“活动分团制”,学生被分为甲、乙、丙三层。

教师对甲、乙两层学生创设不同的巩固练习来加强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丙层的学生,教师则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下一章的学习。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重新编班。

这是国外较早出现的分层雏形,是由工业革命所推动的非偶然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分层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分层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分层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江苏南通理工学院杨桂其1.分层教学的发展变革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德国普遍采用将能力差不多的学生分到一个班(组),此后随之产生了一些类似的分层教学形式。

在美国,“弹性进度制”是由小学普遍运用,逐步传播到中学,随后产生以能力分组为表现形式的分层教学。

如洛杉矶市的“机会班”、芝加哥市的“永久分组制”等,都是以能力分组分层教学的表现形式。

美国在1931年的有关教育文件中建议学校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分层教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期。

二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20世纪40年代,科技与经济的竞争成为各国角逐的焦点,由于各国科技发展人才的需要,分层教学研究又重新得到重视。

据调查显示,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96%的学校已实行了分层教学,美国的分层教学也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

受美国的影响德、韩、日、澳等国家在分层教学实践上也如火如荼地开展。

如1978年,日本修订了《高中教学大纲》指出允许高中按照学习程度编班。

而且很多国家用多种形式的学科分层取代按能力分组分层教学形式,同时在选课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如德国出现的“FD分层模式”、“FEGA分层模式”。

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在1996年采取不同标准的教育课程,充分考虑学生能力、需要、特点、差异与爱好,顺利实现了教育个性化。

总之,分层教学在国外经历了初步发展、衰落、恢复、盛行四个历史时期,历经这一过程,分层学习在形式上呈现多样化,理论与实践也趋于科学化、全面化。

2.国内分层教学研究现状(1)分层教学的历史渊源在国内,分层教学思想渊源始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

孔子从三个方面进行“因材施教”:一是对学生学业程度的高低给予不同的指导;二是尊重学生的各种爱好,发挥他们的特殊才能;三是针对学生不同缺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孔子的这一“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国外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况

国外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况

国外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况一、国外分层教学的产生(1868年)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分工精细化、人口集中、教育普及等因素强化了班级内学生的个别差异,统领了西方世界三百余年教育史的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制教学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不但不能适应工业化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忽视个体存在的独特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和人的良好个性的发展。

因此,许多教育家企图在班级授课制教学形式之上寻找个性化和个别化教学的出路,分层教学便在此时登上历史舞台。

在西方,分层教学的雏形是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利斯(Harris,W.T.)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Flexible System),即教师通过测验的方式,将学生按学力高低分成甲、乙、丙三层,学力相对较高的甲、乙两层在课上做各种练习时,教师对学力较低的丙层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待其基本理解教材内容后,再向全班学生进行另一新教材的教学。

在每学季(每学年分为四学季)结束时,按学生学习成绩或升级,或重新编班,一般学生可以按期结业,部分延缓结业,优良者提前结业。

这是最初的分层教学,是以能力分班(组)为标志的一种分层教学形式。

二、国外分层教学的初步发展(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30年代初)这一阶段,随着资本主义义务教育的推广和各阶层子女的纷纷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

与班级授课制教学形式刻板强求各类学生齐步并进造成大量学生留级的现象相比,分层教学的实施看上去更加科学和顺乎民意,文纳特卡制、道尔顿制等新型分层教学形式纷纷出现。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各种能力分班(组)分层教学形式开始在美、德两国出现并普遍被采用。

在美国,不但“活动分团制”在小学普遍采用并逐渐扩展到中学,而且涌现出诸多类似的以加速升级为原则的能力分班(组)分层教学形式。

芝加哥市的“永久分组制”、底特律市的“XYZ制”、洛杉矶市的“机会班”、克里夫兰市的“克里夫兰主要工作班”、纽约市的“速进班”等等。

分层教学的实践进展(3篇)

分层教学的实践进展(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分层教学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分成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分析分层教学的实践进展,探讨其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分层教学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分层教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教育界为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开始尝试将学生按照能力水平分成不同层次进行教学。

随后,分层教学逐渐传入我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广泛应用。

2. 发展(1)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关注分层教学,并在部分中小学进行试点。

经过多年的实践,分层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2)21世纪初,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分层教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近年来,分层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进展1. 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1)能力分组:根据学生的智力、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2)目标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学策略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

2. 分层教学实践的成果(1)提高教学质量:分层教学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2)促进教育公平: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层教学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分层教学面临的挑战(1)师资力量不足:分层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尚无法满足分层教学的需求。

(2)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反映分层教学的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国内外分层教学的发展与研究综述-最新教育文档(最新整理)

国内外分层教学的发展与研究综述-最新教育文档(最新整理)

国内外分层教学的发展与研究综述 一、国外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西方国家分层教学理念的出现及实施都较早。

19世纪后半叶,美德两国开始普遍采用按能力分班(组)的分层教学形式,随后一系列类似的分层教学形式应运而生。

在此期间,“学科分层”――一种至今在世界各国仍很盛行的分层教学形式浮出水面,并在英、法、德等国迅速传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德、澳、英、法、韩等国的分层教学实践显现出多样化之势,不断有新兴国家加入这一阵营。

就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而言,美国走在世界前列。

其中影响颇大的有70年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倡导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the Theory of MasteryLearning),加上布鲁纳(Bluner)随后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Learningtheories),更加奠定了美国在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上的领先地位。

其后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Babanski)凭借“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the Theory about Teaching Process Optimization)和“区别教学法”,进一步丰富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总而言之,国外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不仅在形式上日趋多样化,在理论和实践上也越发个性化、全面化和科学化。

二、国内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于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即承认学生间存在差异性,并针对不同的受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

尽管如此,国内对于分层教学的现代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

在此期间,异步教育学的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黎世法教授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提出了“异步教学论”。

这一理论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来组织教学,从而最大效益地提高教学质量。

最近几年,分层教学的发展趋势日益凸显,教学需求的推动使得这种教学形式在各职业院校中蓬勃兴起。

浅谈分层次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浅谈分层次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可以说是 开创了另一个体系。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 盐湖
城的教师凯思尔等在2 0 o 3 年合作开发的。 分层课程 教学模式现已成为美国分
外 的发 展情 况 。 ( 关键词 】 分层 次教学 , 国 内发展 , 国 外发展 中图分类号: G 4 2 3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 9 1 4 X( 2 0 1 3 ) 3 6 - 0 5 3 3 - 0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 分层次教学正在我们的教学 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教育部新颁发的课程标准, 就要求教师从学 生的个体差异出发, 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 因此 , 了解分层次教学在国内 外的发展情况, 对于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好的进行研究和实践, 就显得十分必
四是课程改革分层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前提是改革课程设置 , 编制适合学
生 水平 的教 材 体系 。 但 教 材选 用 、 课程 增 删是 否合 理 。 都 使这 种教 学模 式 具有

究和探讨逐渐开始活跃起来, 一些理论不仅成了分层教学繁荣发展的基础 , 甚
至开始影响世界各国。 侧如布鲁姆的掌握学习, 至今仍被很多国家学校所采用t
析了分屡教学的功能与意义. 特别是1 9 5 7 年苏联发射人造卫基后 , 其他各国都
对 自己 国家目 前这种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反省起来, 如何能锻炼出 来和教育出 来“ 精英中的精英 , 人才里的人才” 成为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和探讨的f 司 题, 进而
引发了对分层教学新的研究高潮。 五是繁荣掰 煅 。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 , 世界各国在教育理论方面的研
危机的影 响 。 各 国纷纷将精 力投 入到战场 和经济振 兴上 , 教 育事业 受到 了影 响 ,

《分层教学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

《分层教学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

分层教学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分层教学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分层教学的概念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1.3 国内研究现状 (2)1.5 分层教育的理论依据 (3)(1) 因材施教思想 (3)(2) 多元智力理论 (3)(3) 掌握学习理论 (3)(4) 最近发展区理论 (4)(5) 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 (4)参考文献 (4)1.1 分层教学的概念近年来,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于分层教学概念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对于学生间存在的差异要充分考虑到,对学习条件不同的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分类,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提高[7]。

有关分层教学的含义还有以下几种:分层教育尊重客观事实,即学生的学习因人而异,并根据教育组织和感兴趣的活动将他们合理地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或级别。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认知规律和实际学习情况,将知识水平相近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同一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内容难易程度不同,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8]。

分层教育是一种教育组织,一种教育方式和一种教育思想。

指出“学生因人而异,教师的教学应适应他们的学习,不能牺牲某同学的发展来换取其他同学的发展”。

重要的是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所有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9]。

综上所述,对于分层教育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分层教育是基于个体学生的差异而建立的。

它充分体现了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的思想,其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自己的原始水平并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

1.2 国外研究现状在西方,分层教育的早期形式是“活动分团制”,也称为“弹性进度制”,由美国教育家哈里斯在圣路易斯建立于1868年[10]。

指的是教师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三个级别:甲,乙和丙,并为丙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每个学期都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新的划分,并根据他们的成绩来决定是否如期结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许多国家经济刷退,没有重视教育的发展,分层教学的研究停滞不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分层教学的发展与研究综述
一、国外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
西方国家分层教学理念的出现及实施都较早。

19世纪后半叶,美德两国开始普遍采用按能力分班(组)的分层教学形式,随后一系列类似的分层教学形式应运而生。

在此期间,“学科分层”――一种至今在世界各国仍很盛行的分层教学形式浮出水面,并在英、法、德等国迅速传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德、澳、英、法、韩等国的分层教学实践显现出多样化之势,不断有新兴国家加入这一阵营。

就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而言,美国走在世界前列。

其中影响颇大的有70年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倡导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the Theory of Mastery
Learning),加上布鲁纳(Bluner)随后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ies),更加奠定了美国在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上的领先地位。

其后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Babanski)凭借“教
学过程最优化理论”(the Theory about Teaching Process Optimization)和“区别教学法”,进一步丰富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总而言之,国外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不仅在形式上日趋多样化,在理论和实践上也越发个性化、全面化和科学化。

二、国内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于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即承认学生间存在差异性,并针对不同的受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

尽管如此,国内对于分层教学的现代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

在此期间,异步教育学的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黎世法教授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提出了“异步教学论”。

这一理论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来组织教学,从而最大效益地提高教学质量。

最近几年,分层教学的发展趋势日益凸显,教学需求的推动使得这种教学形式在各职业院校中蓬勃兴起。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下属的经贸分院在2004年对入学新生实行了英语分层教学,其后对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证明了分层教学模式的成功。

具体数据如下:A、B、C三个班分别有94.1
%、93.1%和97.4%的学生对分层教学持支持态度,而且各班又分别有86.7%、82.2%和80.2%的学生认为分层教学对他们的英语学习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

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都取得了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得到了相应升华。

由于中国国情所致,国内分层教学的实施依托的是“大班授课制”,
关于分层教学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

相对而言,绝大多数学者都支持分层教学法,认可分层教学对教学质量改善起到的作用。

当然,也有部分研究者提出,实施分层教学将造成一些不利的后果。

比如导致“学生之间的榜样缺失、学习压力增大、学生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更有人认为分层教学的评价方式缺乏公正性。

尽管对于分层教学的看法各异,但国内分层教学的研究之路还将长期持续下去。

三、分层教学概念的界定
关于分层教学的定义,我国著名学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华国栋曾在其编著的《差异教学论》一书中阐述道:“教学中根据学生智力水平和成绩的不同,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三个层次,为他们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中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兼顾他们,加强同学间的合作,对学生成绩
的评估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华国栋:2002:116)
具体来说,分层教学就是立足于学生在知识基础、认知方式、学习策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个性差异非常明显的现实,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教学适应各层次学生潜在的发展空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并相应地组织教学,通过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促使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目标。

四、分层教学的分类
纵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的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把分层教学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分层分班制”,它是对传统的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学生在进校时参加入学水平考试,根据成绩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并将水平相当的学生编在同一教学班;“分层走班制”,这种教学模式是在保持原有行政班级编制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自己衡量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对各课程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程度,同时参考教师意见,自主选择相应层次的教学班;“班内分层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在不打乱原有教学班级的前提下,依据学生多方面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分类施教。

从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由于目前普遍实行“固定学年制”,加上现行教学条件的限制,“分层走班制”当前仅适用于校内开设的部分选修课。

基于此,“分层分班制”和“班内分层制”成为中小学主要采取的分层教学形式。

然而,“分层分班制”在入学之初就把学生分在好班与差班或快班与慢班,人为地对学生形成某种偏向,又因学校在升学压力下把有限的优质教学资源过度集中在所谓的“好班”上,忽略了所谓“差班”学生的进步,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差班”学生的协调发展。

因此如今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禁止各校采用此类分班形式。


在这种形势下,不少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逐步开始转向研究“班内分层制”的教学组织形式。

从多方的研究和实验结果来看,这种分层方式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一刀切”的统一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遵循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在运用“班内分层制”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依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在教学、作业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层,从而让各层次的学生积极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总之,这种分层类型有利于每个层次的学生,从而对他们各个层面的发展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