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恐龙》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消失的恐龙》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消失的恐龙》含反思教案标题:消失的恐龙一、教学目标:1. 重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本领的培育;2. 让幼儿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基本保护学问;3. 通过恐龙主题活动,启发幼儿探究科学学问。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恐龙。
2. 恐龙的生活习性。
3. 恐龙的消失原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播放恐龙动画片,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对恐龙的古怪心。
(2)‘小恐龙出来游游戏,板书单词“恐龙”,帮忙幼儿初步了解恐龙。
2. 活动环节(1)绘画:用蜡笔画出想象中的恐龙。
(2)大班合作游戏《现代恐龙园》:老师指定3—5名小园丁在园中找到三只失踪的恐龙,并帮忙它们回到原来的家园。
(3)看图谈:老师通过图片让幼儿猜想恐龙的生活习性,如用描绘了长尾巴的图画或背上有刺的图画讲解这些恐龙的习性。
(4)制作恐龙标本:将颜色明丽的卡纸剪成恐龙图案,然后构成一个恐龙标本。
(5)复述故事《恐龙的消失》:老师通过侦探的身份,结合各种事实和线索叙述恐龙的消失。
3. 结束环节:(1)班级评比优秀作品进行呈现和点评;(2)班级集体合唱歌曲“我们的地球”;(3)红、黄、蓝等多彩气球表示表扬并颁发小奖品。
四、反思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恐龙主题活动,启发幼儿探究科学学问,激发同学的学习喜好。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仿照恐龙去找寻本身的小家,帮忙幼儿了解恐龙生活的环境及习性,了解它们在地球上的生存历史,并认得到恐龙的大量灭确定人类的进展造成的现实影响,培育幼儿的环保意识。
除此以外,决议本次活动的关键因素是需要供应充分的支持,包括合适的资源、材料和时间,以及支持合作与探究的安全和有益的环境。
同时,我们也应当认得到每个幼儿在本身特别的方式下将如何参加以及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什么,这将有助于让每个幼儿更深入地参加其中。
在现实教学中,孩子们的反应都是独立的,他们会各自有本身的问题和疑虑,需要倾听并适时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依据孩子们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为孩子们供应一个积极、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
消失的恐龙(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与反思(1)

消失的恐龙(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消失的恐龙》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对史前动物有基本的了解,同时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和恐龙灭绝的原因。
2.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恐龙模型、恐龙图片、地球仪、灭绝原因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恐龙模型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恐龙的名字。
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幼儿对恐龙的了解程度。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结合地球仪,展示恐龙生活时期的地球环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恐龙知识。
请幼儿用画纸、彩笔制作恐龙灭绝原因卡片。
拓展延伸,讨论恐龙灭绝后地球生物的演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消失的恐龙》2. 内容:恐龙种类:霸王龙、雷龙、剑龙、翼龙等。
生活习性:食肉、食草、两栖、飞行等。
灭绝原因:天体撞击、火山爆发、气候变化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恐龙,并简单描述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霸王龙,体型庞大,食肉,生活在侏罗纪时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恐龙的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
但在讲解灭绝原因时,部分幼儿理解困难,需要教师用更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观恐龙博物馆,加深对恐龙知识的了解。
同时,鼓励幼儿阅读有关恐龙的科普书籍,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8《消失的恐龙》教案

《消失的恐龙》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播放恐龙动画片,引导学生关注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1.3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目标:通过探究恐龙的消失,了解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
第二章:恐龙的兴衰2.1 教师简要介绍恐龙的起源、兴盛和灭绝原因。
2.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恐龙的分类和特点。
第三章:恐龙化石的秘密3.1 教师展示恐龙化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化石的特点。
3.2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制作恐龙化石模型。
3.3 教师讲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学生思考恐龙化石为何能保存至今。
第四章:穿越时空的探险4.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名古生物学家,探讨如何发现和研究恐龙化石。
4.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探险计划,寻找恐龙化石。
4.3 各组分享探险计划,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第五章:保护地球生物5.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恐龙灭绝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3 课后作业:学生绘制一幅关于保护地球生物的画作,下节课分享。
第六章:恐龙生活的环境6.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恐龙生活的白垩纪时期的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气候和地理特点。
6.2 学生分析恐龙生活环境对它们生存的影响,讨论恐龙如何在那个时代繁衍生息。
6.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研究不同种类的恐龙,了解它们各自适应的环境特点。
第七章:恐龙的行为与习性7.1 教师介绍恐龙的行为特点,如繁殖、迁徙、斗争等。
7.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恐龙的社会行为和个体行为。
7.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种类的恐龙,模拟它们的生活场景,增强对恐龙习性的理解。
第八章:恐龙的灭绝假说8.1 教师介绍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各种假说,如小行星撞击、气候变化等。
8.2 学生探讨这些假说的证据和不足,分析哪一种假说更可信。
第九章:恐龙化石的科学研究9.1 教师介绍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9.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如何挖掘和保护恐龙化石。
9.3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实际发现的恐龙化石,了解古生物学家是如何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的。
2024年《消失的恐龙》教学教案设计

2024年《消失的恐龙》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消失的恐龙》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恐龙灭绝的原因及影响、恐龙化石的研究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学会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恐龙化石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恐龙化石的研究方法及恐龙灭绝原因的理解。
重点: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及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恐龙模型、恐龙化石标本、教学PPT、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恐龙模型、挂图等,引导学生回顾恐龙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恐龙的分类及生活习性(2)恐龙灭绝的原因及影响(3)恐龙化石的研究方法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4. 分组讨论(15分钟)(1)恐龙为什么灭绝?(2)恐龙灭绝对生物多样性有什么影响?(3)如何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恐龙化石?5. 小组汇报(10分钟)6.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我国恐龙研究的最新成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2. 恐龙灭绝的原因及影响3. 恐龙化石的研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恐龙的分类及生活习性。
(2)列举恐龙灭绝的三个原因,并说明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谈谈你对恐龙化石研究的认识。
2. 答案:(1)恐龙的分类:兽脚类、蜥脚类、鸟脚类等。
生活习性:肉食性、草食性等。
(2)原因:气候变化、环境破坏、生物竞争等。
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重建等。
(3)恐龙化石研究:通过对化石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分类及演化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分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灭绝原因及化石研究方法。
3.1消失了的恐龙教案及反思

3.1消失了的恐龙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探索与发现》教材第三章第一节“消失了的恐龙”。
详细内容包括:恐龙的起源、恐龙的分类、恐龙的生活习性、恐龙的灭绝原因以及恐龙化石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起源、分类、生活习性及灭绝原因,培养学生的生物知识。
2. 通过学习恐龙化石的研究,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恐龙的分类、恐龙的灭绝原因。
教学重点:恐龙的起源、生活习性、化石研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恐龙模型、化石标本。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恐龙化石图片,引发学生对恐龙消失原因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恐龙的起源、分类、生活习性及灭绝原因。
(1)恐龙的起源:介绍恐龙的祖先及其演变过程。
(2)恐龙的分类:按照食性、体型、生活习性等分类方法,介绍各类恐龙的特点。
(3)恐龙的生活习性:讲解恐龙的捕食、繁殖、迁徙等生活习性。
(4)恐龙的灭绝原因:分析环境变化、天体撞击、火山爆发等可能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恐龙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恐龙生活习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恐龙的起源、分类、生活习性、灭绝原因。
2. 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环境变化、天体撞击、火山爆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生物灭绝的看法。
答案示例:恐龙灭绝原因有多种,如环境变化、天体撞击、火山爆发等。
生物灭绝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课后拓展:收集关于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文化,如恐龙电影、恐龙书籍等。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课件,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
学生准备: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研究与恐龙有关的问题。
充分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通过讨论,确定下几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后,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二、搞一个恐龙博览会。
每个小组可根据爱好选择其中的活动,做一两件作品。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
课堂教学时间不够,鼓励学生课后完成。
三、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源,调查相关资料,让他们有一次心灵上的震撼。
四、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关于绝灭生物墓地,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了解,教师作必要的介绍。
请学生谈谈:面对着如林的墓碑,心中有什么感想?【恐龙世界】距今2亿多年到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是个“爬行动物的时代”,它们形态多样,各成系统,霸占一方。
幼儿园大班教案《消失的恐龙》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消失的恐龙》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秘的自然》,详细内容为《消失的恐龙》。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恐龙图片、恐龙模型、地球仪、科普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恐龙玩具、图片等教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恐龙的名字,引导幼儿进入恐龙的世界。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恐龙灭绝的原因,让幼儿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根据讲解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恐龙,并简单介绍。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消失的恐龙》2. 内容:恐龙种类:霸王龙、三角龙、剑龙、翼龙等恐龙生活习性:草食、肉食、群居、独居等恐龙灭绝原因:气候变化、环境破坏、小行星撞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恐龙,并简单介绍。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恐龙是霸王龙,它是一种肉食性恐龙,生活在距今约6800万年的白垩纪晚期,是恐龙家族中体型最大的成员。
2. 作业要求:画纸、画笔、彩泥等材料自备,下周一带到课堂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对恐龙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但在分组讨论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今后需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鼓励。
幼儿园大班教案《消失的恐龙》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消失的恐龙》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消失的恐龙》。
通过讲解恐龙的灭绝,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界的变迁,认识生物的进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恐龙的生活特点,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重点: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的变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恐龙模型、地球仪、恐龙图片、灭绝原因图解。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恐龙模型,引起幼儿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们为什么消失了呢?”2. 讲解:讲解恐龙的生活特点,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1)展示恐龙图片,让幼儿观察恐龙的外形特征。
(2)通过地球仪演示,让幼儿了解恐龙生活的地理环境。
(3)讲解恐龙灭绝的原因,如火山爆发、气候变化等。
3. 实践:让幼儿动手制作恐龙灭绝原因图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例题讲解:以恐龙灭绝为例,讲解自然界的变迁。
5. 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所学内容,画出恐龙生活的场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消失的恐龙》2. 板书内容:(1)恐龙的生活特点(2)恐龙灭绝的原因(3)自然界的变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恐龙生活的场景,并标注灭绝原因。
2. 答案:(1)场景:森林、湖泊、火山等。
(2)灭绝原因:火山爆发、气候变化、食物短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恐龙的灭绝,让幼儿了解了自然界的变迁,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生物的灭绝原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亲身体验生物的进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失了的恐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恐龙种类、灭绝等相关知识;
2、了解恐龙化石发掘与还原过程。
3、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网络学习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
恐龙与化石的基本常识
三、教学难点:
恐龙与化石的知识点繁多
四、教学准备:
专题学习网站、教师课件、网络教室、恐龙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堆恐龙的模型。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这里放的什么吗?(恐龙)都是恐龙,他们却不一样,谁又能告诉我,这个是什么恐龙?那个又是什么恐龙?
看样子,恐龙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期待哦。
想不想一起来更深刻的了解他们、?那你有没有在动物园里看见过真正的恐龙?他们去哪了呢?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第三单元第1课《消失了的恐龙》。
(3分钟)(二)组织探究活动:
1、谈话:关于恐龙,大家有哪些非常想研究的问题?期待了解哪些恐龙的知识?
2、学生汇报。
3、师生共同总结出如下问题:
(1)恐龙生活在什么时候,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2)世界上有多少种恐龙?
(3)各种各样的恐龙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
(4)恐龙为什么消失了?灭绝了?还是……
(5)恐龙的化石是什么样的?又是怎么形成的?
(6)恐龙都吃些什么?
(7)恐龙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8)恐龙属于哪一类动物?
(9)既然恐龙消失了,那恐龙的模型、图片和影片又是根据什么做出来的?
(10)现在有没有一些动物是恐龙的“亲戚”?
4、谈话:上面大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但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研究到所有问题,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问题是:(3)、(4)、(5)、(9)
5、恐龙有这么多的学问,老师讲一节课也讲不完,不如同学们自己去上网学习,到网上全面的了解恐龙的世界吧。
但在上网之前,我们先提几个小要求:(1)自主学习,有问题请举手。
(2)把已解决了的问题写在留言板上。
(3)时间十五分钟。
6、教师演示使用专题学习网站和留言板。
(7分钟)
(指导学生点击桌面上“恐龙”图标,打开专题学习网站,浏览网页,并把解决的问题写到留言板上,准备交流。
)(15分钟)
7、学生使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并在留言板上交流讨论。
8、通过刚才的学习与你以前对恐龙的了解,你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请学生代表用主持人的风格上台来介绍,你喜欢哪种恐龙,也可以介绍他,讲的好的同学,可以拿回那只恐龙。
(要求,尽量不要看着网页,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10分钟)(三)教师小结:
(播放背景音乐与提示板)
在遥远的侏罗纪和白垩纪,那个时候,我们地球上还没有七大洲、四大洋,只有一个大海洋和一块大陆地,太阳照耀着这块潮湿与温暖的土地,陆地上草木繁盛,在陆地和海洋中生活着一种生物——恐龙。
它们种类繁多,保守估计有700多种。
最大的恐龙有身长50米,体重有130吨,相关于两节满载货物的火车车厢。
而最小的恐龙只有60厘米,5.5千克。
除了陆地上的恐龙,还有可以在天空飞翔的恐龙和在海里浮动的恐龙。
很多巨大无比的恐龙都是食草性的恐龙,别看他们体型庞大,但他们都是植物为食,而有些恐龙是以其他的恐龙或同类为食,这种恐龙叫食肉性恐龙。
然而,在地球上生存了1亿6千万年的恐龙,居然在我们人类到来之前神秘的消失了。
他们的遗骸最后沉积于泥水中,在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了几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光,骨骼完全石化保存下来,形成了化石。
古生物学家在1822年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块恐龙化石,从而揭开了惊人的恐龙时代。
通过对恐龙的挖掘、运输、清里和复原,我们就可以重新看到恐龙骨架的样子了。
科学家再根据恐龙的骨骼结构,还原了恐龙的身体和运动方式。
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恐龙。
所以说,恐龙留给我们的化石,我们用化石又让恐龙变了回来。
关于恐龙的灭绝,有很多种的假说,比如气候变迁说,物种斗争说,大陆漂移说,地磁变化说,酸雨说,陨石撞击说,造山运动说等等,而在最近,中国的科学家徐星提出,其实恐龙从来就没有灭绝,他们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已经无法认出他们的模样而已,这就是恐龙进化成了鸟类。
因为鸟类与恐龙一样,也是卵生的;恐龙的化
石也有羽毛的痕迹;恐龙的脚趾也有退化成三只的迹象等等……
不管是哪一种假说,都是假说,所谓假说,就是没有得到科学的论证,只能作为研究的参考。
那么消失了的恐龙到底去哪里了呢?还有待于我们同学们进一步的研究,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看到某些同学热情,看到了某些同学的渊博,从某些同学身上,闻到了一丝古生物学家的气质,从某些同学那里,看到了对自然科学孜孜不倦精神。
好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那些假说变成真说,让那些谜底快快大白于天下吧。
(5分钟)
六、作业布置:
1、课后浏览专题学习网站提供的其他恐龙知识网站。
2、把学到的知识写到留言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