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近代法国工业化进程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第四章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3248公里增加到1869年的16465公里,并形成了全国铁路网。
其次,公路、水路——运河都有很大发展。 工业革命的最终完成,与拿破仑三世重视发展经济有关, 他认为国家应在经济发展中担当主角,对经济给与干预:
(一)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第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重视本国技术创造相 结合。美国的工业革命象英国一样,也是首先从棉纺 织业开始的。
从英国引进: 1790年,英国纺织工人施莱特移居美国,凭他的记忆不看 图纸仿制出英国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1813年,波士顿商人洛 厄尔又将英国先进的强力织布机的制造技术引进美国。 本国的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 1790年,联邦政府成立了专利局,1790——1811年,平均 每年有77项发明。 1830年为544项,1841——1850年为6460项, 1851——1860年为25250项。 1860——1890年,美国有67.6 万项发明,约占全世界发明总数的80%,美国成为闻名世界的 “发明之家”。
第二,交通运输的变革在美国工业革命中起 着重要的先行作用。
首先从陆路开始:主要方式是修筑收费公路。 其次是水上运输的变革:形成了一个完备的运河网,总长 度达3000英里,成为世界上运河最长的国家。 第三是铁路的兴起:对革新美国的交通运输事业起着头等 重要的作用。 1850年,美国铁路长度已达9021英里,居世 界首位。到1913年,美国铁路长度达40.2万公里,超过当 时欧洲铁路长度的总和,为英、法、德三国铁路长度的3倍 多,占世界铁路长度的1/3。
其次,要防止人才的流失,多引进国外人才,为经济建设 作贡献。
最后,应尽快扫除发展经济的障碍。
三、法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一)法国的历史:
843年凡尔登条约的签订─查理帝国的分裂,东法兰克、 西法兰克和北部意大利,分别发展为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 利三个国家。成为独立国家 。 17-18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 统治达到封建社会鼎盛时代。

法国工业革命开始时间

法国工业革命开始时间

法国工业革命开始时间引言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对经济、社会和技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英国,但其他欧洲国家也逐渐跟进并实现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

本文将着重探讨法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工业革命概述工业革命指的是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期间,人类社会经历的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一系列变革。

这一时期,手工业逐渐被机械化生产所代替,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这样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也对社会结构、劳动力市场和城市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法国的工业革命起步时间略晚于英国,主要集中在19世纪初。

具体来说,可以将法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界定为1800年至1815年期间。

这一时期是法国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这些变革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

首先,法国在这一时期进行了政治和社会制度的革命。

法国大革命(1789-1799)颠覆了封建专制制度,奠定了近代民主制度的基础。

这场革命不仅改变了政治结构,还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变革。

它打破了封建特权,提高了社会流动性,这对工业革命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法国在农业领域也进行了重要改革。

在大革命后期,法国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改革政策,打破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控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一改革为解放劳动力和促进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法国在市场和贸易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法国在大革命后废除了内部贸易壁垒,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

同时,法国也开拓了新的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全球贸易。

这些举措为工业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

最后,法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所成就。

虽然法国的技术创新相对英国和德国等国家来说稍晚一些,但在19世纪初,法国已经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技术突破。

比如法国的纺织业开始采用水力和蒸汽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法国还引入了一些新的冶金和化工技术,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法国工业革命的原因法国工业革命的起步时间较晚,与一些特定的历史因素密切相关。

江西省南昌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含答案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含答案解析

3.据云梦秦简记载:采矿两次评为下等,“赀 (罚)啬夫一甲,佐一盾”;三年连续评为下等,“赀啬夫二甲”,并撤职永不叙用;“大(太)官、右府、左府、右采铁、左采铁课殿,赀啬夫一盾”。这说明秦代( )
A.突破“工商食官”格局B.实行严格的什伍连坐制
C.强化经济指标考核制D.设置专吏管理民营作坊
A.是对基层治理模式的有益尝试B.旨在协调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C.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适应了过渡时期的历史需要
10.1987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放开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的决定,随后全国各地出现抢购风潮。1988年8月,国务院又通过了《关于做好当前物价工作和稳定市场的紧急通知》。这一过程( )
A.说明市场调节机制的固有缺陷暴露
A.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扩大
C.社会革命得到普遍的支持
D.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形成
8.1935年12月12日,上海文化界发表宣言:“尽量的组织民众,一心一德的拿铁和血与敌人作殊死战。”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1936年5月通过了《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并申明此会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联合救国阵线。”上述现象反映了( )
1844
7047.65
2604
1845
2394827
1850
7743
21548
1852
2503599
1853
10122.7
62896
1860
5318036
1859
11091.52
67874
A.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扭转了对外贸易格局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传统手工业仍具优势
7.1921年5月1日,在江西革命团体改造社的组织下,南昌召开第一次庆祝劳动界大会。改造社首倡者袁玉冰担任大会主席,向劳动群众作了《劳工神圣纪念日》的报告,宣传五一劳动节的到来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历史作用。据此可知,当时( )

10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10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英国通过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首先崛起,开辟了世界近代化进程的先河。

法国、美国继起成为世界强国。

德、俄、日在19世纪中后期也相继跻身于世界近代化国家的行列。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知道主要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理解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和平发展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为什么要选择这一主题?现代化意味着人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的历史转型,是文明结构多侧面、全方位的重塑,包括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和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等内涵。

现代化肇始于西欧。

16—18世纪,西欧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接踵而至,首先在英、法等国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原型。

18世纪60年代后,工业革命释放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工业文明由西欧向全球扩展,作为工业文明载体的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在19世纪后期形成,由此迈入现代化的全球性发展阶段。

从世界历史的演进看,现代化进程在不同国家起步有早有晚,现代化动因或产生于内部或来自外力,形成了“早发内生”,和“晚发外生”两种现代化类型。

主要发达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则有三种途径:革命、改革、王朝战争,可谓殊途同归。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各国受到本国国情的影响,选择了不同发展模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大势,对本国及其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于正身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学生,本主题将有助于他们通过审视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加深对当代中国和平发展的认识。

(二)如何理解这一主题及其学习要求1. 英国英国革命之所以被称为“清教革命”,从现象上看,是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以宗教派别之争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且贯穿始终。

从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对革命进程的影响而至“光荣革命”,都离不开宗教因素。

引导学生分析英国革命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17世纪的英国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尚未展开,意识形态仍受宗教影响,披着宗教外衣的反映社会各阶段的思想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第二节工业革命的扩散

第二节工业革命的扩散

三、德国工业革命
• 1、德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 19世纪30年代踏上工业革命之路 • 19世纪70年代末完成了工业革命
三、德国工业革命
• 2、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 第一、具有工业意识的国家官僚起了重 要作用; • 第二、关税同盟、铁路建设、新式银行 和教育改革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四大支柱。 • 关税同盟是德国政治统一的孵化器。
四、俄国工业革命
• 俄国的工业革命不仅迟到,还限于极少 数地方,主要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 • 乌拉尔是俄国冶金业的中心地带。
四、俄国工业革命
• 2、俄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 德国经济起飞,德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 施来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国家政权积 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又一个特点。
四、俄国工业革命
• 1、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 19世纪80年代末俄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 多种原因导致了俄国经济现代化方面的 落后
四、俄国工业革命
• 18世纪末年就有使用机器的情况,不过 只是个别现象。
美国工业革命
• (1)、美国边疆不断西移,国土持续扩 大。 • (2)、富有对外交往的传统,实行保护 关税,积极吸引西欧资金、技术和人力。 • 解决劳动力缺乏的途径有两条:吸引西 欧移民,运入非洲黑人。
美国工业革命
• 2、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 机床工业的诞生实现了高速度、大批量 机床工业的诞生实现了高速度、 生产复杂机器的梦想——标准化生产工 生产复杂机器的梦想 标准化生产工 业产品和各种零部件; 业产品和各种零部件; • 流水线大生产。 流水线大生产。 • 19世纪 、50年代,美国工业化取得了 世纪40、 年代 年代, 世纪 长足进步。 长足进步。
第二节工业革命的扩散

法国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法国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法国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法国是世界上推行建筑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之一。

从50年代到70年代走过了一条以全装配式大板和工具式模板现浇工艺为标志的建筑工业化道路,有人把它称为第一代建筑工业化.在这一阶段进行了大规模成片住宅建设,在城市周围建成了许多新居住区,以解决住房有无问题。

与此相应,出现了许多专用建筑体系,不同体系出自不同厂商,各建筑体系的构件互不通用。

到70年代,住房矛盾有所缓和,工程规模缩小,建造量分散,原有构件厂开工率不足,再加上工业化住宅暴露出的千篇一律的缺点,迫使法国去寻求建筑工业化的新途径。

为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向以发展通用构配件制品和设备为特征的第二代建筑工业化过渡。

为发展建筑通用体系,法国于1977年成立构件建筑协会(ACC),作为推动第二代建筑工业化的调研和协调中心。

1978年该协会制订尺寸协调规则。

同年,住房部提出以推广“构造体系”(Systeme Constructif),作为向通用建筑体系过渡的一种手段。

构造体系是以尺寸协调规则为基础,由施工企业或设计事务所提出主体结构体系;它由一系列能相互代换的定型构件组成,形成该体系的构件目录。

建筑师可以采用其中的构件,象搭积木一样组成多样化的建筑(积木式体系)。

建筑师使用这种体系时,必须采用构件目录中的构件,并遵循相应的设计规则,当然在建筑艺术上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所以,法国不主张在全国只搞一个构造体系,而是搞一批,以供业主挑选。

住房部为了评选构造体系,委托建筑科技中心(CSTB)组成由工程师、建筑师和经济师三方面人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构造体系进行审批。

到1981年,全国己选出25种构造体系,年建造量约为1万户。

在选出的25种构造体系中,除少部分是木结构和钢结构外,绝大部分是混凝土预制体系,多户住宅体系略多于独户住宅体系。

构造体系一般表现出以下特点:——为使多户住宅的室内设计灵活自由,结构较多采用框架式或板柱式,墙体承重体系向大跨发展,Leiga建造体系的跨度为12米。

二、法国现代化进程

二、法国现代化进程

第三等级 资产阶级、农民 手工业者、贫民
7
8
二、法国大革命
1、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5日
9
2、大革命的爆发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 狱。
10
3、 《人权宣言》
1789年8月,制宪会议 (立宪派)
主要内容:P69
评价: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出现 在《人权宣言》中,说明君主 立宪派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这 些主张,用法律的形式否定封 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维护 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法制。成为 革命纲领。
1954年6月18日,主张停止战争的孟戴斯·佛朗斯 组成法国新内阁,新政府表示将尽快达成停战协议。 经中、苏、越等国的努力。7月21日,关于印度支 那问题的日内瓦谈判达成最后协议,法国表示尊重 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越南抗法救国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34
1943年1月,罗斯福(左二)、 邱吉尔(右一)在北非卡萨布 兰卡与戴高乐(右二)和北非 总司令吉罗德会晤,商讨盟 军作战计划,会上决定次年 6月诺曼底登陆
17
三、拿破仑时代
1、雾月政变 1799年11月
2、执政府的建立 第一执政
拿破仑1769-1821 Napoleon
18
3、法兰西第一帝国 First Empire of France
(1)拿破仑称 帝(1804) Napoleon I
19
(2)拿破仑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
对内政策
采取各项便利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发展措施;
影响:解放人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 准备;推动欧美的思想启蒙,推动欧美资产 阶级革命;鼓舞了亚洲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5
2、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

法国工业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

法国工业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

法国工业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法国工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法国开始工业化进程,逐渐形成了以纺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要支柱的工业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工业经历了多次转型和升级,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的变化,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

一、工业革命时期在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法国工业经历了快速增长和大规模转型。

铁路、煤炭、钢铁等重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法国工业的支柱产业。

同时,出现了一批新兴产业,如化工、电力、汽车等,为法国工业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法国工业逐渐走向成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二、两次世界大战对法国工业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对法国工业造成了沉重打击,战争期间大量工厂被摧毁,生产力受到破坏。

尤其是二战后,法国经济陷入困境,工业产能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

然而,随着战后重建和经济改革的推进,法国工业逐渐恢复并实现了再次崛起。

三、当代法国工业的发展现状如今,法国工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法国工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产业逐渐式微,而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绿色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法国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努力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法国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法国工业将继续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法国工业将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法国将继续加大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全面可持续发展。

整体而言,法国工业将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不断适应和发展,保持竞争优势,实现长期稳定增长。

总的来说,法国工业作为欧洲乃至全球重要的工业大国,其发展历程充满传奇色彩,也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未来,法国工业将在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引领下,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近代法国工业化进程——十八世纪下半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摘要】法国早在1789年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为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一直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强国。

然而,正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不断反复中艰难推进一样,其工业化道路也并不平坦。

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法国工业化似乎没有经历过飞速的发展,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工业化不太成功的国家。

近代法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本文将简要介绍十八世纪下半期到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的工业化发展状况,并分析造成其工业化发展特殊性的各种因素。

【关键字】法国;工业化;发展;十九世纪;资本主义法国是最早走上工业化的国家之一,其产业革命仅仅迟于英国。

法国的工业发展具有许多优越条件:其地处欧洲中心,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人口较多,较早地参与殖民扩张,有丰富的原始积累。

但从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一个多世纪时间里,同英美等国相比,法国的工业化却呈现出发展速度慢、经历时间长、没有“真正的工业革命或起飞1”等显著特点,“表现不出真正的、成熟的和自信的工业资本主义的迹象2”。

法国工业化的这种特殊性要归因于其特殊的历史进程。

一、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工业化发展十八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拉开了英国乃至欧洲工业革命的序幕。

英国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紧随其后,于十九世纪60年代末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取得了统治地位。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法国工业经历了较快的发展,并一度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强国。

(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1792-1804)1789年到1794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法国的封建障碍,促使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地发展起来。

法国是十八世纪后半期除英国以外西欧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工业化水平相对于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来说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与英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统治期间,法国工业虽然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其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农产品产值比工业品多出近2倍。

此外,法国绝大多数工业仍处于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其大型集中的手工工场数量不多,而城市工人和家庭手工业者联合在一起的分散的手工工场十分普遍。

“十八世纪末期,羊毛加工和棉纺织工场手工业在法国北部的城市1[法]弗朗索瓦•卡龙.《现代法国经济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6页2和乡村中特别迅速地发展起来,这些多半是以乡村手工业为基础的手工工场”3。

国内外局势的不稳定以及其农业经济过度发达等诸多因素致使法国工业不能普遍向工厂生产过渡。

“到十八世纪末期,英国纺织工业中已有143台阿尔克莱特机进行生产,而法国只有8台这种机器;法国生铁产量只有11万吨,熟铁和钢只有9万吨”4。

然而此时,在法国的一些工业部门,人们已经开始试图更新设备,采用机器生产了。

(二)拿破仑统治时期(1804-1815)1794年发生的热月党反革命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政权,造成了法国政局的大动荡,拿破仑•波拿巴趁乱攫取政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十分重视法国经济发展,颁布若干法令以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增长。

1.扶植法国资产阶级势力,积极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拿破仑一方面为资本家提供津贴和贷款,鼓励其发展工业生产,奖励发明创造,加强工商业组织与管理;另一方面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以确保本国市场不被外国侵占,从而达到保护本国工业的目的。

2.改革法国币制拿破仑执政前,法国币制十分混乱。

拿破仑于1803年颁布了新的货币条例,废除原有货币,改用法郎,并分金银两种,采用本位制。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辅币,即苏和生丁,都是铜币。

币制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法国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为其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3[俄]琼图洛夫.《外国经济史》[M]. 孟援/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2年版第279页。

43.成立法兰西银行法国金融混乱,其银行制度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1800年,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拿破仑筹建了法兰西银行。

主要职能为代理国库、买卖公债、垄断货币,同时还兼营放款、贴现等商业银行业务。

4.制定法典保护资产阶级权益拿破仑执政后先后颁布过三部法典——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民法典要求工人接受工业家给定的工资;商法典规定了贸易自由并确立了国家对工业的扶植;刑法典规定工人不得组织工会与擅自罢工。

这些法典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保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5.大力发展交通、修筑公路拿破仑充分认识到了交通运输对于经济、政治及军事的重要意义,因此大举修筑公路以巩固政权、传达政令、运输物资。

拿破仑对法国的公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6.恢复行会组织为了便于统治、稳定粮食产业、控制传媒舆论,拿破仑于1801年恢复了面包与屠宰业行会和印刷业行会,对相关行业实行行会管制。

这与当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自由主义背道而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7.建立“大陆体系”,对英国实行经济封锁英国与法国军事上势均力敌,为了能够征服英国,拿破仑改用经济措施,利用其在欧洲大陆的威慑力建立了“大陆体系”,对英实行经济封锁——既不向英国出口粮食,也不进口英国的工业品。

拿破仑利用此战略使法国部分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给英国的出口工业造成了重创。

然而,“大陆体系”对法国的发展同样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俄法战争失败后,“大陆体系”就此瓦解。

在拿破仑的鼓励与支持下,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取得了很大发展。

在原有的工场手工业的基础上,新型机器工厂也逐渐发展起来。

在纺织业部门,“到1812年已有200多家机器纺纱厂,毛纺织品产量较革命前增加了三倍”5。

重化工也同样取得了进步,“1790年到1810年间生铁产量增加了一倍以上”6。

(三)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5-1830)1815年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波旁王朝趁机复辟,大贵族与大资产阶级共同分享政权。

复辟期间,法国经济仍然遵循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保留原有的行政体系,拿破仑法典也继续生效。

这段时期,是法国产业革命的真正开始,法国开始经历从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工业阶段的过渡。

此时的工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大陆体系”崩溃,英国工业品大量流入法国,使法国本就微薄的工业基础受到巨大冲击。

但法国实行高关税政策,保护本国工业发展。

此时国际战争已经结束,国内外环境较为稳定,工业发展得以逐步走上正轨。

2.复辟政府为迎合封建贵族,允许羊毛出口,致使国内羊毛价格上涨,对法国呢绒工业造成打击;为取悦封建地主,对进口粮食征收高关税,这不仅使人民深受粮价上涨的打击,而且给法国商品在国外的销售造成了困难。

3.战争耗资巨大,战后资金匮乏,国内投资不足,银行对工业的支持不够。

因此法国的工业化过程是先从轻工业开始。

在纺织业部门,国产羊毛的增加促进了毛纺织业的发展,丝纺织业也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与1821年相5夏炎德.《欧美经济史》[M]. 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1年版第300页。

6比,1830年毛纺品产量增加了一倍,丝纺品产量增加了一倍多”7;棉纺织业也由于外来原棉充足而迅速发展,“从1812年到1825年,棉纺工业的产量大约增加了两倍”8。

4.重工业由于资金短缺发展相对迟缓。

但是在后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从1812年到1831年间,法国采煤量几乎增加了2倍,从60万吨增加到了176万吨”9;“从1820年到1830年,国内蒸汽机数目几乎增加了9倍(从65台增加到625台)”10;冶金工业从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更新机器设备,“生铁产量从1818年的11万吨增加到1828年的22万吨,金属加工工业到1830年时已有75000工人”11,但法国冶金业增长总额还是比较慢的。

5.复辟时期,就工业品产量而言,法国占欧洲大陆第一位。

然而其大工业企业数目较少,手工工场生产的工业品产量仍然在机器工厂之上,小型半家庭手工业性质的企业占据了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工业发展程度较浅,进程较慢。

当时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

182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法国31,850,000的人口中,有22,250,000人从事农业生产。

与1830年时同为世界最重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相比,其工业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四)七月王朝时期(1830-1848)复辟政权是大贵族与大资本家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在此期间,贵族和僧侣竭力想要恢复封建特权,进一步排斥资本主义。

随着复辟王朝的日趋反动,终于在1830年又一次被资产阶级推翻,君主立宪制政权——七月王朝建立,大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法国的产业革命真正开始,期间,法国工业达到了很高7 [俄]琼图洛夫.《外国经济史》[M]. 孟援/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2年版第282页。

8 [俄]琼图洛夫.《外国经济史》[M]. 孟援/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2年版第282页。

9 [俄]琼图洛夫.《外国经济史》[M]. 孟援/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2年版第283页。

10 [俄]琼图洛夫.《外国经济史》[M]. 孟援/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2年版第283页。

的发展水平。

1.技术进步与设备更新由于“大陆体系”崩溃,法国对于英国产品的进口封锁解除。

英国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传入法国,大批英国技术人员前往法国协助。

机械化与动力化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蒸汽机在1830年时只有616台,到1840年时增加到2591台,到1848年时有5000台,总功率达63,000匹马力”12;“金属加工工业的机组数在7年之内(从1834年到1841年)就从500个单位增加到31000个单位”13。

机器制造从最初的效仿英国到能够完全自己制造。

2.纺织业迅速发展七月王朝时期,纺织业仍然走在各工业部门之前,棉纺织业的发展尤为迅速。

“就加工的棉花来说,1831年有2400万公斤,1846年时增加到了6400万公斤。

1846年时织布机有3.1万台,40年代末法国纺织工厂共有566家”14。

同时,家庭纺织工人不断受到排挤,1830年时家庭纺织工人有8万人,工厂纺织工人有5.5万人,而到1850年是家庭工人已所剩不多。

本来就有深厚基础的毛纺织业在此时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麻纺织业和丝纺织业也取得了较大进步。

3.重化工业的发展法国铁矿储量丰富。

“1828年至1847年,铁矿产量从22万吨增长到了59.1 万吨”15。

随着此时期法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其对燃料的需求日趋增加,而法国煤炭资源匮乏,这成为阻碍法国工业化发展的因素之一。

在此期间,法国的铁路建筑有很大发展,交通运输部门发展较快。

“1835到1844年间,法国固定资本投资(公路、港口、运河与铁路)由1825到1834年间的120,900,000法郎增12夏炎德.《欧美经济史》[M]. 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1年版第30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