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小数与分数转化表,国考联考省考
公务员行测必备数学公式总结(全)

一、基础公式1.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2.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4.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5.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二、分数和小数1.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值不变。
2. 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位,数值相应地乘以或除以10。
三、百分比和比例1. 百分比的基本性质:百分比可以表示为分数或小数,例如50% = 0.5 = 1/2。
2. 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是两个分数的等价关系,例如a:b =c:d可以表示为a/b = c/d。
四、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和b是常数,x是未知数。
2. 二元一次方程组:ax + = c,dx + ey = f,其中a、b、c、d、e、f是常数,x和y是未知数。
3.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b、c是常数,x是未知数。
五、几何1. 三角形面积公式:S = 1/2 底高2. 矩形面积公式:S = 长宽3. 圆面积公式:S = π r^2,其中r是圆的半径4. 球体积公式:V = 4/3 π r^3,其中r是球的半径六、概率1. 概率的基本性质:概率的值介于0和1之间,包括0和1。
2. 独立事件的概率: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自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3. 条件概率:在已知一个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七、统计学1. 平均数: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
2. 中位数:一组数值按照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3. 众数:一组数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八、其他1. 对数的基本性质:对数可以表示为指数的倒数,例如log_a(b) = c等价于a^c = b。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在行测中,公式是解题的重要工具之一、熟练掌握行测中常用的公式,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下面是行测中常见的几类公式及其应用。
一、百分数公式1.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相互转换关系:小数=百分数÷100,分数=百分数÷100。
例如:80%=0.80,20%=1/52.若一个变量y与它的百分数x成正比,则有以下关系:y = kx ÷ 100,其中k为比例系数。
如果变量y与x成反比,则有:y = k ÷ x。
3.百分数的连乘与连除:若A=B×C×D,其中B、C、D均为百分数,则A也为百分数;若A=B÷C÷D,其中B、C、D均为百分数,则A也为百分数。
例如:75%×50%=(75×50)÷100=37.5%;80%÷20%=(80÷20)×100=400%。
二、利息计算公式1.简单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其中本金为P,利率为r,时间为t。
例如:笔本金为5000元,年利率为5%,存款期限为2年,则利息计算为:利息=5000×0.05×2=500元。
2.复利的计算公式:复利=本利和-本金,其中本利和为P(1+r/100)^t,本金为P,利率为r,时间为t。
例如:笔本金为5000元,年利率为5%,存款期限为2年,则复利计算为:复利=5000×(1+0.05)^2-5000=525元。
三、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1.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距离=速度×时间,速度=距离÷时间,时间=距离÷速度。
例如:如果小明骑自行车以20km/h的速度骑了2小时,则他所走的距离为:距离= 20 × 2 = 40km。
四、比例相关问题中的公式1.比例的计算:若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为a:b,则有a/b=c/d;若已知a/b=c/d,且已知其中一个变量的值为x,则可以根据比例计算其他变量的值:a=x×c/d,b=x×d/c。
资料分析

简单着手原则1.题干短的选项优先于题干长的选项;2.直接查找或者通过所查数据进一步判断的选项优先于计算选项;3.单个计算选项优先于多个计算选项;注意:选项是上期的时间,多数是需要计算的;较短的选项,一般具有信息量小的特点,也可以优先判断。
【2014年山东】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88.7%,比2010年提高0.6个百分点,行业中亏损企业2497个,同比增长36.7%,企业亏损面达16.6%,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2.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呈亏损状况B.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税金总额超过1千亿元C.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在7万亿元以下D.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进口额增量略高于出口额【答案】C【解析】A,D,属于直接查找,优先判断。
A,材料中利润增长为正值,所以整体呈盈利状况,A项错误。
D,根据增长公式,现期量和增长率大的,增长量就大,比较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明显出口额的增长量要大于进口额增长量,D项错误。
C,题中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88.7%,所以不足7万亿元。
B,2010年税金总额为<1,故小于1千亿元,B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是C。
比重增长趋势假设前期比重为,部分、整体增长率分别为R1、R2,则本期比重为当R1>R2时,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比重变大。
当R1<R2时,部分增长率小于整体增长率,比重变小。
【2014年河南】2012年,某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51.52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比重由上年的85.4%上升到90.9%。
该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9.80万人,比上年增长9.6%,其中女性30.59万人,比上年增长7.5%,占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的44.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02.12万人,比上年增长6.8%,其中女性28.38万人,比上年增长29.6%,占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的27.8%;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74万人,比上年增长1.4%,其中女性33.3万人,比上年增长1.4%,占到参加失业保险总人数的45.0%,且女性参加失业保险增加人数占到参加失业保险增加总人数的45%;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6.43万人,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女性15.3万人,比上年增长58.7%,占到参加工伤保险总人数的32.91%,且女性参加工伤保险增加人数占到参加工伤保险增加总人数的84.1%。
公考资料分析常用速算技巧

公考资料分析常用速算技巧资料分析毫无疑问也属于数学方向的考查模块,但在计算结果上和我们传统的数学题目有重要的区别。
传统数学题目的计算结果要求精确,即“1就是1,2就是2”,但绝大多数资料分析题目的计算结果却可以不精确,即“大概是1或者差不多是1”即可。
这种区别通过绝大多数资料分析题目的要求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绝大多数资料分析题目都会明确要求考生计算“约为多少”、“大约是多少”、“大概是多少”;虽然有些题目没有明确这样要求,但考生计算出大概的结果也可以,比如,有的题目要求判断“下列选项增速最快的是”,考生只需要大概计算出各个增速也可以选出正确选项。
正是因为这样的重要区别,绝大多数资料分析题目在计算上采取的是估算而不是精确计算,对于个别要求精确计算的题目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来解决。
快速的估算和快速的精确计算个别题目正是本章要核心讲解的内容。
但是,估算毕竟是有误差的,误差对选出正确答案有时也会产生影响。
一般,判断误差对选出正确答案会不会产生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所给选项间的差距、计算公式的形式特征和参与运算的数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如果所给选项间的差距较大,则误差影响很小;如果所给选项间的差距非常小,那么误差影响可能较大,这时就要注意计算公式和参与运算的数据的大小,具体的通过本章来理解和认识。
第一节尾数法一、基础知识几个数相加时,和的尾数与这几个数的尾数之和相等。
比如,2452+613=3065,和3065的尾数5等于2452的尾数2与613的尾数3之和。
几个数相减时也有同样的规律。
比如,2452-611=1841,差1841的尾数1等于2452的尾数2与611的尾数1之差。
尾数法就是利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尾数的这种规律来快速计算的一种方法。
注意:尾数法中的尾数可以是末一位数,也可以是末二位数。
比如,2452+613=3065,和3065的尾数65等于2452的尾数52与613的尾数13之和。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常见的小数转分数的记忆方法

常见小数转分数记忆(经常会在计算增量时,这时候用分数,直接约去分母,很便捷):
1/2=50%
1/3=33.3%,2/3=66.7%
1/4=25%,3/4=75%
1/5=20%,2/5=40%,3/5=60%,4/5=80%
1/6=16.7%,5/6=83.3%
1/7=14.3%,2/7=28.6%,3/7=42.9%,4/7=57.1%,5/7=71.4%,6/7=85.7%
其实关于7为分母的分数记忆,某图的李老师有一招,他那个还要转个弯,但个人认为没必要,我们要做到看到百分数就能立即想起分数
1/8=12.5%,3/8=37.5%,5/8=62.5%,7/8=87.5%
1/9=11.1%,5/9=55.6%,6/9=66.7%,7/9=77.8%,8/9=88.9%
1/11=0.09090909
2/11=0.18181818
3/11=0.27272727
1/12=0.0833333
9为分母的记忆比较好记的,1/9是0.111,后面的直接乘以2,3......
常见数的平方记忆(经常在计算,告诉你基期量按照某一增长率增长N年后,问你此时的末期量):
11^2=121,12^2=144,13^2=169,14^2=196,15^2=225
16^2=256,17^2=289,18^2=324,19^2=361,
21^2=441,22^2=484,23^2=529,24^2=576,25^2=625
26^2=676,27^2=729,28^2=784,29^2=841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一、概述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选拔和录用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备受关注和热议。
而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涵盖了诸多知识点和应试技巧。
其中,数学实在是行测中的一大难点,而其中的公式更是让考生头疼的部分。
我们特整理了以下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以便考生备考时能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数量关系题目公式1. 平均值计算公式平均值 = 总值 / 个数2. 比例计算公式两者之比 = 较多者 / 较少者3. 反比例计算公式两者之比 = 较少者 / 较多者4. 增减百分比计算公式百分比增加 = (增加值 / 原值) * 100百分比减少 = (减少值 / 原值) * 1005. 资料图计算公式根据柱状图、折线图或饼状图进行计算6. 存在关系计算公式混合物的平均浓度 = (已知浓度1 * 体积1 + 已知浓度2 * 体积2) / (体积1 + 体积2)三、判断推理题目公式1. 判断题公式真命题的否定为假命题假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2. 排序题公式正序排列:A<B<C逆序排列:A>B>C3. 相同字母代表相同物品四、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公式1.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反义词:意思相反的词2. 词类变化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数词→代词→连词→介词→感叹词3. 词语搭配正词相反:冷热、高低动名结合:吃饭、送信五、综合分析题目公式1. 逻辑判断公式A→B 非B→非AA→B 非A→非B2. 选择判断公式对A的肯定是否定了B的否定3. 数字推理公式数字之和、差、乘积、商之间的规律4. 资料分析公式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图表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六、总结以上整理的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只是行测知识点的冰山一角,但通过对这些公式的学习和掌握,能让考生更快地应对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综合分析等题目类型。
公考数量关系百分率换算表

公考数量关系百分率换算表1. 引言公务员考试是一项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公务员考试的数量关系,本文将介绍公考数量关系百分率换算表及其应用。
2. 公考数量关系百分率换算表的概述公考数量关系百分率换算表是一种用于统计和分析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的工具。
它通过对公考报名人数、考试通过人数、录用人数等数据进行换算和比较,帮助我们了解各个环节的选拔比例,从而更好地评估和规划公务员考试制度。
3. 公考数量关系百分率换算表的构成公考数量关系百分率换算表主要由以下几个指标构成:3.1 报名率报名率是指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与符合条件人数的比例。
一般来说,报名率越高,表明公务员职位的吸引力较大。
报名率的计算公式为:报名率 = 报名人数 / 符合条件人数 * 100%3.2 通过率通过率是指参加公务员考试并最终通过考试的人数与报名人数的比例。
通过率的计算公式为:通过率 = 通过考试人数 / 报名人数 * 100%3.3 录取率录取率是指通过考试并最终被录取为公务员的人数与通过考试人数的比例。
录取率的计算公式为:录取率 = 录取人数 / 通过考试人数 * 100%3.4 岗位竞争比岗位竞争比是指报名人数与岗位数量的比值。
岗位竞争比的计算公式为:岗位竞争比 = 报名人数 / 岗位数量4. 公考数量关系百分率换算表的应用公考数量关系百分率换算表可以应用于多种方面,以下列举几个例子:4.1 政府决策参考公考数量关系百分率换算表可以提供给政府决策部门参考。
通过统计和分析公考的报名率、通过率、录取率等指标,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务员考试的选拔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政策制定和调整。
4.2 社会公平评估公考数量关系百分率换算表可以帮助评估公务员考试的社会公平性。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岗位竞争比,可以了解公务员职位的竞争程度,评估考试过程中是否存在地域偏差或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4.3 从业倾向分析公考数量关系百分率换算表可以分析公务员职位的从业倾向。
行测:资料分析全部知识点思维导图(公务员、编制考试通用)

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
现期量=基期量×(1+增长率)
普通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现期量/(1+增长率)×增长率、现期 量/(n+1),n是增长率化为特殊分数后的分母,增长率是负数时,n-1
增长量
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间隔年份
1.现期量大,增长率大,则增长量大
增长量大小比较(先用方法1,不行再用方法2,最后考虑方法3)
年均增长率大小比较:比较基期量和现期量的倍数关系即可
现期比重=A/B
基期比重=A/B×(1+b)/(1+a)
比重(部分/整体)
比重变化(今年与去年比,比重是上升还是下降):只和增长率有关,部分增长率 >整体增长率时,即a>b时,比重上升,反之则下降
比重差(今年与去年比,比重具体上升或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先判断比重变化是 上升还是下降,然后选项要<|a-b|,一般是选小的选项,选项非常接近时使用公式 (A/B)×|a-b|/(1+a)比较,求的是百分点
行测
资料分析
基期 基期量 现期 现期量
含义:现期比基期增长了多少,增长量有正负
增长量(有正负)
正的增长量:增长、上升某个具体数值 负的增长量:减少、下降某个具体数值
变化量:增长量的绝对值,是一个正数
年均增长量
关键词:年均增加 含义:增长量与基期量的变化关系,增长率有正负
增长率=增速(有正负)
正的增长率:增幅/增长/上升...%、增长...倍、增加的速度
国内GDP=三大产业GDP之和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这个比例越低,反映生活 水平越高 基尼系数: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 越小,收入差距越小 五年计划:十三五规划(2016-2020)、十四五规划(2021-2025) 企业亏损面:亏损企业占总企业的比重 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 规模以上=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