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差法下商誉减值测试
商誉减值测试的基本要求及其方法与会计处理

第五节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一、商誉减值测试的基本要求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时进行减值测试。
由于商誉难以独立产生现金流量,因此,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应当是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不应当大于企业所确定的报告分部。
【手写板】对于已经分摊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无论是否存在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每年都应当通过比较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进行减值测试。
企业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当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难以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的,应当将其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组合。
二、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与会计处理企业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首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其次,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就其差额确认减值损失,减值损失金额应当首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商誉的账面价值。
最后,根据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与资产减值测试的处理一样,以上资产账面价值的抵减,也都应当作为各单项资产(包括商誉)的减值损失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手写板】【提示】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是母公司根据其在子公司所拥有的权益而确认的商誉,子公司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并没有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
因此,在对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由于其可收回金额的预计包括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价值部分,为了使减值测试建立在一致的基础上,企业应当调整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将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包括在内,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资产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以确定资产组(包括商誉)是否发生了减值。
关于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及会计处理的思考

财会研究关于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及会计处理的思考袁素华(深圳市麦达数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并购重组近年来发展迅猛,很多企业通过溢价收购新的标的公司,在此过程中,收购企业合并层面会产生大额的商誉。
因商誉涉及面越来越广,涉及金额也很庞大,商誉的计量方式对企业也越来越重要。
国家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规范商誉的计量方式。
本文将对新准则下,商誉减值测试方法与会计处理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点进行探讨,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商誉减值;资产组;公允价值1引言随着目前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达到扩大规模或者整合业务的目的,并购重组在这个浪潮中成为很多企业的一把利剑。
绩优企业毕竟有限,而想收购的公司不断增加,按照供求理论,当供方较需方少时,成交价格可能远远高于企业本身的价值。
企业短期行为也好,长期战略规划也好,愿意出高价格收购进来的企业,在合并层面往往产生很大金额的商誉。
随着溢价收购变成时髦,商誉的计量也受到大家的重视,国家为了规范商誉计量,新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2商誉减值测试方法与会计处理现状2.1商誉及商誉减值的定义(1)商誉。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
商誉一般划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两大部分。
外购商誉,即合并商誉,是指企业在合并过程中,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自创商誉会计处理过程相对较简单,外购商誉涉及减值测试等后续计量,相当复杂。
下文将针对外购商誉减值测试及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2)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金额。
2.2商誉减值测试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二十三条,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减值抑或摊销

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减值抑或摊销在并购交易中,商誉是指企业获取目标公司超过其净资产的部分,包括目标公司品牌、客户关系、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
商誉对企业的价值至关重要,但也面临着后续计量的问题,即是选择减值测试还是摊销,来反映实际价值。
在并购交易完成后,商誉会出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需要根据其预期经济利益的可观察性,进行后续计量。
常见的两种后续计量方法是减值测试和摊销。
首先是减值测试,这是商誉后续计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减值测试是指企业通过评估商誉的价值来确定其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商誉减值。
减值测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内部信息和外部市场信息,通过计算商誉的现金流量和净现值等指标,来评估商誉的价值。
减值测试通常是在企业年度财务报表结束后进行。
测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相关的会计准则,对商誉进行合理的计量,并根据商誉的使用寿命和预期现金流量等因素,进行相应的减值分析。
如果商誉的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就需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从而实现商誉的减值。
除了减值测试外,摊销也是商誉后续计量的一种方法。
摊销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摊销方法,将商誉逐年的分摊到未来的几个会计期间。
这种方法适用于商誉具有明确的使用寿命,并且其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的情况。
摊销的具体计算方法通常是根据商誉的使用期限和预期现金流量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摊。
分摊的过程可以在企业每个会计期间进行,通过摊销使商誉的价值逐渐减少,从而反映出商誉在会计期间内对企业的贡献。
在选择减值测试还是摊销时,企业需要考虑商誉的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减值测试适用于商誉的价值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或者商誉可能存在减值风险的情况。
而摊销则适用于商誉具有明确期限和具体价值减少的情况。
无论是减值测试还是摊销,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要求,对商誉进行合理的后续计量。
这样可以保证商誉的价值得到准确反映,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商誉减值测试

商誉减值测试商誉减值测试是在财务会计中对商誉进行评估的过程,以确定商誉是否存在减值风险。
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或进行合并时溢价支付的部分,代表了企业额外获得的未来经济利益。
1. 背景在商业交易中,企业可能支付了高于被收购企业的正当价值的金额,这部分超过正当价值的金额,就是商誉。
商誉通常发生在并购交易中,当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进入新市场或获取其他优势时,会支付溢价来获取这些潜在的未来经济利益。
然而,商誉并非实物资产,而是无形资产,其价值依赖于一系列假设和预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誉的价值可能会发生变化。
如果商誉价值下降,企业需要将其减值。
减值意味着减少商誉在财务报表上的价值,从而减少企业的净资产。
商誉减值测试是为了确定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有减值迹象,则需要进行减值提列,以反映商誉的实际价值。
2. 商誉减值测试的目的商誉减值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已收购企业的商誉是否存在减值风险,并及时反映这种减值风险的影响。
商誉减值测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了解商誉的实际价值,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调整商誉价值,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商誉减值测试的步骤商誉减值测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1 收集相关信息首先,需要收集与商誉相关的信息,包括商誉的计量基础,商誉形成的原因和商誉所涉及的具体业务。
此外,还需要了解市场环境、行业动态和竞争状况等因素,以评估商誉的潜在价值。
3.2 评估商誉价值在收集了相关信息后,需要进行商誉价值的评估。
评估商誉的常用方法包括市场比较法、收益能力法和成本法。
市场比较法是通过比较类似企业的市场价格来确定商誉的公允价值。
收益能力法是通过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来评估商誉的价值。
成本法是将商誉的成本分摊到相关经济资源上。
3.3 比较商誉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评估商誉价值后,需要将商誉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
公允价值是指商誉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价值,而账面价值是指商誉在财务报表上的价值。
会计基础讲义之《商誉的减值测试和处理》

2012年注册会计师《会计》基础讲义第八章资产减值第五节商誉的减值测试和处理一、商誉减值测试的特点商誉只有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才会出现,指的是投资单位所付对价高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分为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如果是吸收合并,如A公司吸收合并B公司,B公司法律主体消失,A公司付出的对价高于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的部分,计入商誉,反映在A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中。
如果是控股合并,A公司只作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的法律主体地位仍然存在,此时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商誉是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的。
商誉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到,是不可辨认的,而且商誉每年年末都要进行减值测试,那么商誉应该如何进行减值测试呢?商誉的减值测试同总部资产一样,要按照合理的标准将其账面价值分摊至各个资产组或是资产组组合中,这样一个资产组中,除了包含其自身的价值外,还包括分配进来的总部资产的价值和商誉的价值。
商誉减值的处理思路:首先,计算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减值;其次,再考虑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减值。
二、商誉减值损失的确定及会计处理(一)吸收合并下个别报表中商誉减值测试及减值损失确认的步骤首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其次,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再次,减值损失金额应当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商誉的账面价值。
再根据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相关减值损失的处理顺序和方法与资产组减值损失的处理顺序和方法相一致。
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1)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可确定的);(2)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如可确定的);(3)零。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商誉的减值测试方法的探究

财会审计据首位数字和第二位数字分布的统计观察和可靠性检验。
在得到初步结果基础上,采用逐一剔除的方法做进一步的可靠性检验,得到了更深一步和精确的推断。
本文介绍的分析方法和流程简单、实用,得到的结论一方面可以给普通的价值投资者警示尽量少碰通不过检验的公司股票(如D公司),另一方面也给财务数据进一步审计提供了参考(如摘帽比较快的E公司)。
另外,本文的分析方法也不局限于上市财务报表数据,对于其他一些需要进行审计或检查的财务、统计类数据质量判断也是有重要价值的。
参考文献:[1]Hal V. Benford’slaw[J].American Statistician,1972,(26):65.[2]CarslawC. Anomalies in Income Numbers:Evidence of Goal Oriented Behavior[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8,(2):321-327.[3]Boyle J. An Application of Fourier Series to the Most Significant DigitProblem[J]. Amer.Math.Monthly,1994,(11):879-886.[4]Mark J N. TaxpayerCompllance Application of Benford’sLaw[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1996,18(1):72-92.[5]BërdufiD. Statistical Detection of Vote Count Fraud:2009 Albanian Parliamentary Election and Benford’s Law[J].Academic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2013,2(8):379-396.[6]冯郁,丁国勇.班福法则及其审计应用[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12):44-45.[7]王忍,曹建新.中国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数位分布情况实证研究——班福法则的运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8(5):51-53.[8]许涤龙,金瑛.基于Benford法则的M_2统计数据准确性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25(8):20-24.[9]陈曦,万宇飞,李璐.基于本福德定律发现企业舞弊的适用性[J],财会月刊,2012,(2):45-48.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商誉的减值测试方法的探究朱云晴(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61)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越来越成熟,同时也是为了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各国公司之间的经济变动也越来越多,要想真实反映变动过后企业的价值,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之后,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成为要务,但是由于商誉是一种不可辨认的资产,对其如何进行减值测试,就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会计工作中的商誉减值测试与追加计提

会计工作中的商誉减值测试与追加计提在会计工作中,商誉减值测试和追加计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商誉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之一,其减值测试的目的是判断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本文将从商誉减值测试的背景和目的、测试方法以及追加计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商誉减值测试的背景与目的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或进行合并等交易过程中形成的,是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无形资产。
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或经营不善等原因,商誉可能会出现减值的情况。
因此,商誉减值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识别和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以提供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商誉减值测试有两种方法,即定性减值测试和定量减值测试。
1. 定性减值测试定性减值测试是通过主观判断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a) 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等因素;b) 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变化;c) 与商誉相关的其他风险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和分析,会计人员可以判断商誉是否存在可能的减值风险,并进行相应的计提。
2. 定量减值测试定量减值测试是通过数理模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商誉减值的计算。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现金流量贴现法。
该方法通过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并按一定折现率贴现至当前价值,来计算商誉的净现值。
如果商誉的净现值小于其账面价值,就需要进行商誉减值的计提。
三、商誉减值后的追加计提一旦商誉经过减值测试确认存在减值的情况,会计人员需要及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然而,由于商誉减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所以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在后续的会计期间内,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地进行追加计提,以反映商誉的持续减值情况。
这一过程需要根据定性减值测试和定量减值测试的结果,结合企业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等因素来决定。
商誉减值测试与追加计提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地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避免因商誉减值而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造成的影响。
【税会实务】外购商誉会计账务处理研究

【税会实务】外购商誉会计账务处理研究商誉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它是一种具有超额盈利能力的资源(即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并且企业可以拥有或者控制这种资源。
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存在的非独立性,构成要素的不可计量性以及确认的特殊性。
根据来源的不同,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
外购商誉是指收购企业在收购或兼并其他企业时,支付的价款超过被收买企业各项净资产总额部分。
而自创商誉则是在企业内部形成的。
无论是外购商誉还是自创商誉,其所形成的商誉活动都是和企业整体活动、客观环境相联系的。
离开了企业的整体活动、客观环境的影响,商誉活动不能单独存在。
在会计实务中,通常不确认自创商誉,只确认外购商誉,因此本文只就外购商誉稍作分析。
一、外购商誉的确认商誉的确认,是关于将商誉认定为何种会计要素的何种细目、在何时认定以及这二者如何相互联系的问题。
通常我们在会计确认时应考虑如下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在对其进行确认时也要符合以上标准。
外购商誉被认为是企业在发生并购时,收购企业所支付的总价款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市价的那部分,被认为是收购企业伴随其他资产一同购入的被收购企业的商誉,又被称为购买商誉。
将外购商誉确认为一定的要素项目,是对其进行会计处理的起点。
针对外购商誉的确认,在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中,第41段规定“交易发生时,购买成本超过购买企业在所购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的部分,应作为商誉并确认为一项资产”;美国第141号准则公告《企业合并》和第142号准则公告《商誉和无形资产》中规定“公司必须将商誉认列为财务报表的资产,并单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
并按第16号意见书的要求,以购买成本超过所取得资产和所承担债务金额的净额之差额来计量。
”可见,西方会计准则一般将购买成本与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并将其加以系统摊销(或直接冲销股东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割差法下商誉减值测试的疑惑与改进【第534期】2016-03-08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话评估[摘要]纵观全球,对商誉的期末计价都向着减值测试的方向趋同。
商誉不能独立于其他资产产生现金流,其减值测试需结合资产或资产组进行。
实务中,常运用割差法进行商誉减值测试,以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评估资产组价值,并与其账面价值比较,进而判断商誉减值。
本文借助A公司商誉减值评估案例,分析割差法下的商誉减值测试流程与技术要点,进一步讨论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具体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及其改进方案,为商誉减值测试准则与实务的改进研究提供借鉴。
一.引言对商誉期末计价都朝着年末减值测试的方向发展。
FASB第142 号《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规定,合并商誉初始确认后,不再进行摊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
IASB在2003年也出台了类似的规定。
商誉计量采用减值测试的方法也相继在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得以推行。
在2007年,我国新会计准则不再将商誉归为无形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的规定,不论商誉是否有减值迹象,都应当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至少于每年年末进行一次测试。
其商誉减值测试的基本程序:第一步,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含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若后者大,则判断商誉未发生减值,无需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第二步,若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则就二者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并将减值准备金额在资产组与商誉之间进行分摊。
而现实的商誉测试方法与具体技术的运用却总是不完美的。
二、割差法下商誉减值测试的运用案例回顾A有限责任公司是环浙中南地区的专业化水泥企业,B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型央企。
为开拓市场,B公司对A公司水泥业务进行了合并,并形成了合并商誉。
为此,本年度末B公司委托W资产评估公司对合并日产生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判断该商誉是否需要进行减值计提。
而商誉是否减值的判断式为:当EV>或=EB,商誉未发生减值;EV<EB,则发生的减值,且在资产组和商誉之间进行分摊。
其中;EB=FVL。
(其中,EV代表商誉减值评估日的资产组价值,C1代表企业自由现金流量,A代表t年后的不变收益,r代表折现率,EB代表评估日资产组账面价值,FVL代表合并日资产组的公允价值)1.合并日资产组价值测试结果。
合并日,W评估公司将A公司整体视为一个资产组,采用市价法和成本法评估该资产组中各类不同资产的入账价值,将其求和得出资产组入账价值,并将其作为减值测试日的账面价值。
合并日资产组入账价值=减值测试日资产组账面价值=294390.86万元2.商誉减值测试日的测试结果。
运用割差法对商誉减值进行测试的基本思路是:将企业整体视为一个资产组,通过收益法对包含商誉的企业整体资产组的价值进行评估,用成本法和市场法分别评估出各类有形资产的价值和各单项可确指无形资产的价值,两者相减,其余值即为企业商誉的评估值。
即:商誉的评估值=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企业可确指的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
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使用公式,其中:收益期设为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自2018年1月1日起至未来n年为永续经营期;折现率选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r);企业预期收益采用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作为的量化指标。
(1)自由现金流量预测结果。
使用公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润+折旧与摊销+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资本性支出-营运资金增加,来计算企业未来预计收益。
其结果见表一:企业未来N年自由现金流量计算表(2)折现率的预测。
本次估值收益额口径为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则折现率选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r),r=(Re×We)+[Rd×(1﹣T)×Wd](Re为公司普通权益资本成本;Rd为公司债务资本成本;We为权益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百分比;Wd为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百分比;T为公司有效的所得税税率)Re公司普通权益资本成本确定:资本资产定价修正模型(CAPM)下的公司普通权益资本成本Re为:Re=Rf+ßL×(Rm﹣Rf)+a。
其中:ßL的确定。
ßL=[1+(1﹣T)×D/E]×ßU(ßL为具有被估值企业目标财务杠杆的Beta;ßU为可比企业卸载财务杠杆后的算术平均Beta;D为评估企业债务的市场价值;E为评估企业权益的市场价值;T为所得税税率,为25%),根据wind资讯,选取可比企业12家,得到算术平均值ßU=0.7055;据企业运营及贷款情况,D/E为0.4690。
所以,ßL=[1+(1﹣T)×D/E]×ßU=[1+(1﹣25%)×0.4690]×0.7055=0.9537。
Rm市场风险溢价的确定。
我国A股市场的风险溢价,由于股市2001至2005年下跌较大,2006至2007上涨较大,2008年又大幅下跌,股市波动幅度较大,直接通过历史数据得出的股权风险溢价不再具有可信性。
对于市场风险溢价,参考行业标准,选用纽约大学经济学家Aswath Damadoran公布的比例,最近更新的比例将中国的市场风险溢价Rm定为7.05%。
Rf无风险报酬率的确定。
无风险报酬率是对资金时间价值的补偿,理论上,这种补偿分两个部分,一方面是无通货膨胀、无风险情况下的平均利润率,是转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附加率,是对因通货膨胀造成购买力下降的补偿。
在实务中,无法将这两种补偿分开,它们共同构成无风险利率。
因此,为考虑两方面的影响,我们选用国债的到期收益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无风险报酬率,根据wind资讯,无风险报酬率=3.81%a个别企业风险系数=1%所以:Re=Rf+ßL×(Rm-Rf)+a=3.81%+0.9537×(7.05%-3.81%)+1%=11.53% Rd债务资本成本确定:按企业有息债务加权平均利率计算得出债务资本成本=6.32%所以折现率r=(Re×We)+[Rd×(1-T)×Wd](其中,We权益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百分比,为68%;Wd为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百分比,为32%;T为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r=11.53%×68%+[6.32%×(1-25%)×32%] =9.36%(3)商誉减值测试结果。
依据商誉减值测试的割差法测试模型,预测的自由现金流量(Ci)按照折现率(r)逐年折现,结合割差法研究模型,计算得出减值测试日资产组评估价值=58070.37÷(1+9.36%)+47703.39÷(1+9.36%)2+50077.16÷(1+9.36%)3+51352.75÷(1+9.36%)4 + 52106.91÷(1+9.36%)5+ 53240.71÷9.36%÷(1+9.36%)5=564212.59,大于资产组账面价值EB=FVL=294390.86,资产组实现了增值,由此推断出合并商誉增值的结论,期末商誉分摊的减值金额为0三、割差法下商誉减值测试之疑惑1.资产组及其商誉的价值变动是“同向的”吗?在商誉减值准则中,包含了资产组及其商誉的价值变动是“同向的”这一假设。
即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未减值,则商誉未减值;反之,资产组减值,则商誉一定减值,并将减值准备在资产组和商誉之间进行分摊。
那么,该假设是否成立呢?商誉是预期未来超额盈利能力的贴现值(葛家澍,杜兴强,2007)。
若按割差法确认的PG ( 商誉) ,显然可能存在被过度高估的情况。
高估的部分无法整体上体现资产的定义——未来的经济利益,也无法体现商誉的性质——未来的超额盈利(杜兴强,杜颖洁,周泽将)。
资产组当前的评估价值增值,未来超额盈利能力也可能下滑,商誉同样存在减值的可能性。
因此,上述假设是不合理的。
资产组增值包含多种可能性:可能仅仅由于单项资产的增值,也可能仅仅由于资产组商誉的增值,甚至还可能是资产增值而商誉减值。
因此资产组中的各项资产与商誉的“协同效应”存在反向的可能,不能仅凭资产组整体增值或减值而得出商誉减值测试的结论。
在商誉减值测试过程中应当考虑剔除资产组中各单项资产增值或减值的影响。
2.影响资产组价值评估的因素需要分析调整吗?运用割差法评估减值测试日资产组价值时,需要采用收益法将企业未来预期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从而获取资产组实体评估价值。
然而,实体评估价值并不能完全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需要根据调整事项修正(张卫东,2011)。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第十六条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被评估企业和参考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对评估过程和评估结论具有影响的相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分析调整,以合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其中,调整事项指的是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负债等。
第十七条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获得委托方关于被评估企业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的说明,包括对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负债等调整事项状况的说明。
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负债可以理解为企业持续运营中并不需要的资产,如多余现金、有价证券、与预测收益现金流不直接相关的其他资产(王传军,罗训超,2011)。
该类别的资产或负债会影响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但是对企业的经营收益并无实质性影响,不应当将其视为企业实体价值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收益法评估减值测试日资产组价值时,需要对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负债进行调整,以便合理反映被评估企业评估基准日和历史参考年度的财务状况,以及历史参考年度的盈利能力,为预测年度的收益预测提供科学合理的基础(李光明,2011)。
由于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负债与企业收益无直接关系,因此,需要对收益法下的资产组评估值进行调整,剔除与收益无关的因素,保障资产组评估价值的科学性。
3.减值测试日与合并日的资产组价值获取的方法不一,可否影响减值测试结果的判断?按照割差法评估流程及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合并日,采用市场法或成本法资产组中不同类别资产的价值,从而获取资产组价值,并将其作为减值测试日的资产组账面价值;在商誉减值测试日,采用收益法评估资产组的价值,并将其作为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最终,需要将两次的评估结果比较,得出资产组是否减值的结论,并进一步推论出商誉是否减值的结论。
由此可见,减值测试日与合并入账日的资产组价值,采取了不同的评估方法得出不同价值类型的指标加以比较,这样能作出商誉是减值或没有减值的判断吗?在评估界,关于不同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多数学者支持“不同论”,即评估方法不同,评估结果就不具有可比性。